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中秋调研报告总结
中秋调研报告总结
根据对中秋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总结如下:
1. 中秋节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达90%的受访者认为中秋节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表明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情感和认同。
2. 传统习俗的传承:习俗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参与传统的中秋节活动,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这表明了中秋节传统习俗的广泛传承和深入人心。
3. 礼物与团聚: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
调查发现,82%的受访者会在中秋节期间与家人团聚,并相互赠送礼物。
这充分展示了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的特点。
4. 社会活动的多样性: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社会活动举办的高峰期。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比如灯谜晚会、文艺演出等。
5. 移动支付的崛起: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中秋节期间选择使用移动支付进行购物和支付。
这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平台相关,也符合现代人们喜欢便利和高效的消费方式的趋势。
总结起来,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在人们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传统习俗得到了广泛传承。
中秋节期间
的家庭团聚和社会庆祝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中秋节期间移动支付的普及也成为一个新的消费趋势。
传统节日调研总结
传统节日调研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有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朝或更早。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享受宗教仪式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审美,同时也是一种习俗节日。
下面我们来谈谈中国几大传统节日,它们的文化含义、习俗以及社会意义。
首先是春节,也叫“新年”,是传统的农历月际。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节日。
春节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节日,人们此时会团聚在一起,共度一个集祥和、喜庆、祝福于一体的新春佳节。
接着是元宵节,是按照农历正月十五规定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最流行的习俗是“灯谜”,也就是设灯谜游戏,人们乐趣无穷。
另外,元宵节还有喷灯、扯面、鬼节、灯会等习俗。
接着是中秋节,它也被称为“月夜节”,是在每年八月十五日祭祀月亮的节日。
中秋节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祭祀月神、传诵宋词、团聚餐桌等习俗。
当地老百姓喜欢这样一个月夜中,全家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说诗歌、踩圆灯。
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颂誉诗人屈原的精神。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游玩、赏菊花、喝雄黄酒、吃莲子糕、赛龙舟等,这些活动不仅快乐又生动。
谈谈中国传统节日,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些节日使人们思考和评价历史,记住知识点,宗教信仰也因此得到提升;这些节日赋予了中国人民习惯、普遍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感,也赋予了各地的不同和地域;它们还缔造了一个精神世界,让我们感到安慰和心灵的温暖,增强了自信心和对家乡的认同感。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足以体现出中国人时常珍视家园、人民之间之间的亲情,以及对社会和谐和家庭生活的追求。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活动背景目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多为了让我们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够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这次“过年风俗习惯调查”二、调查方式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三、调查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收集有关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饮食习惯以及人们的其他活动四、调查成果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时“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去“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西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扫尘“腊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清晰各种工器具干干净净迎新春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商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联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之后主题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吃饺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称为“团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五、活动总结经过以上的调查表明: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春节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为我国的风俗文化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中国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习俗却越来越忽视春节的发展遭到严重的威胁;二是由于很多人对中国春节的习俗知之甚少春节习俗的传承发生了变化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了解了最具有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走进中国“年”观察它、发现它、感受它、融入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积极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假期中我校学生研究兴趣盎然同学们或独立自主或三五个人组成调查学习小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推荐的调查内容及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了调查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取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学们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从春节综合调查到“年”的传说、从春节的风俗习惯到外地过年的习俗、甘肃特产;从春节的饮食文化到“年夜饭”、“水饺的来历”;从压岁钱的使用到烟花爆竹的燃放……还有的同学对年画、窗花、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有的同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六年级同学关于压岁钱做了以下的调查:1、你认为家长们应给压岁钱?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2、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3、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4、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些地方?5、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6、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孩子们通过上网调查、电话咨询、查阅报刊、询问路人等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他们做出了几点建议:压岁钱的数量应适当不宜过多;可以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书”、“压岁碟”;同学们要正确的认识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同学们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收获着快乐着他们包水饺虽然包的不美观露馅易破馅包的太少成了面蛋甚至切面时把手切破了但他们经历着体验着努力着从不会到做不好再到做好争取来年自己把每个饺子包得好看、好吃;他们不会写对联但他们和家长一起贴对联、读对联感受着传统文化渴望自己能写出对联猜出更多的字谜;他们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打扫卫生、挂灯笼、做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菜肴、看春晚、放鞭炮、守夜、拜年……体验着家的温暖传承着春节文化学生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上街拍照、调查访问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锻炼了能力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如何调查如何采访如何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如何总结的能力在“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做研究报告70余份材料汇编成册16名同学表现突出被学校授予“调查小学士”称号孩子们研究着进步着;成长着幸福着快乐的笑脸如同绽放的花朵体现着生命的精彩通过学校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活动学生不光从学校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我国的最传统的节日春节他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这都能教育现在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并且老师教他们制作了小报、贺卡等还教他们阅读、制作动脑、动手兴趣盎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与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更使他们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还有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就数春节了在参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知识说起春节还真得说说它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人们又叫它“过年”按照我们国家的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思是说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年”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怪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可是“年”如何才能过去呢?聪明的人们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每到春节前人们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大人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还能辟邪让“年”害怕人们还会在自己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用响彻云霄的鞭炮声赶走“年”于是春节写春联、倒贴“福”字、燃放爆竹等的习惯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还会准备年货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东奔西走地忙于买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腊肉、糖果、饼干……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最喜欢过年了因为每到这时妈妈总会给我们买来好看的新衣新帽准备过年的时候穿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在家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年夜饭大年初一孩子们换上好看的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给长辈拜年了拜年之后长辈会发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里面装着满满的“压岁钱”真爽其实人们在春节时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掸新、正月初八喝腊八粥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又要热热闹闹地“闹元宵”闹完“元宵”春节也就过完了……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的调查活动中我积极地参与调查得到了许多关于传统习俗的知识增加了不少见识真好。
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总结报告范例
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总结报告范例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总结报告范例【导语】民俗文化的研究,借助古代文化典籍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典籍的记载和收录。
以下是整理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总结报告范例,欢迎阅读!【篇一】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总结报告范例为推进乡村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布隆吉乡高度重视,以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娱乐生活,启迪思想为总指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龙腾虎跃闹新春,龙马精神进万家”主题活动。
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乡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欢迎。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为全力做好春节文化活动,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20xx年关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了由乡政府乡长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文化活动在我乡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迎新春文化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乡群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烘托出积极向上、喜庆热闹的新春文化氛围。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
20xx年12月25日晚8:30在乡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各驻村单位、乡集镇的人民群众共100余人参加。
联谊会上唱歌、歌舞,小品、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使得全机干部度过一个欢乐、轻松、丰富的联谊会。
二是举办传统社火汇演。
按照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整体安排,结合传统特点,我乡组建了以秧歌队、太平鼓队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社火拜年表演并参加全县春节社火汇演,共演出30余场次,观看群众7000人次。
民情风俗调查活动个人总结
民情风俗调查活动个人总结活动名称:民情风俗调查活动调查对象:本地居民、民间艺术家、文化传承者等活动时间:XX年X月XX日-XX年X月XX日调查地点:XX市一、活动背景和目的民情风俗调查活动是为了深入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该活动,我得以亲身参与了解与调查了解本地的民俗风情,深入了解本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同时,通过调查活动,也提高了我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活动过程与方法1.准备工作为了使调查活动顺利进行,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了本地的风俗文化基本情况,确定了调查的重点和目标。
其次,组织了调查团队,确定了每个成员的分工和任务。
最后,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地点选择和调查方法等。
2.实施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首先,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些传统村落,观察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习俗风情。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与居民进行了交流和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节日习俗以及文化传统。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些民间艺术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源泉和传统技艺。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三、活动成果与收获通过民情风俗调查活动,我获取了丰富的调查数据和信息,对本地的民俗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了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例如春节、清明节等,以及一些特有的民间舞蹈和音乐表演。
通过与居民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努力。
同时,我还结识了一些民间艺术家和文化传承者,与他们交流切磋,使我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此外,通过参与调查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与居民进行访谈,我学会了如何提问和倾听,如何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我培养了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
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总结报告
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总结报告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总结报告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本校于2021年6月份开展了以“端午节民俗体验”为主题的活动。
此次活动采取以学校为中心,分组前往当地村庄等地实地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端午节的精髓,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一、活动的组织与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提前进行了充分的活动策划和准备工作。
首先,活动组织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了解当地的端午节习俗与风情,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支持。
其次,活动组织者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流程和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步骤、内容、时间和参与者等,并向学生们进行了详细宣传和讲解,便于学生们理解和参与活动。
此外,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还派出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全程指导和协调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与成功。
二、活动的实施与成果活动开始后,学生们跟随工作人员,深入当地村庄,亲身参与到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中。
在活动中,师生们在村民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划龙舟、编织艾叶、涂饰踩高跷等传统技艺,并聆听了当地老一辈人的有关端午节文化的故事和历史。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更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在活动中,学生们还得以了解到端午节活动的深刻内涵,并体会到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意义,更加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三、活动的评价此次“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到当地村庄,亲身参与和感受了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魅力,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此外,活动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的举行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文化自豪感,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次“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开展得十分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文化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文化意义。
传统节日教研活动小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2022年9月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传统节日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旨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2.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中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3.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解读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2.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根据传统节日主题,设计并展示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3. 教学研讨: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展示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
4. 课题研究:教师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剪纸、书法、茶艺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得到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得到增强。
2. 教学内容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活动总结1. 活动组织有序,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教师的需求。
3. 活动成果显著,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活动推动了传统节日教育的发展,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六、改进措施1. 进一步加强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深化课题研究,推动传统节日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导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欢迎查阅!篇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一、调查目的:春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了解民风民俗。
二、调查对象:寒假期间的各个传统节日。
三、调查内容:这些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以及意义。
四、调查方式:资料法。
五、调查时间:1月15日~2月11日六、社会实践调查结果:在这期间,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三个。
首先,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其次是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节调研实践心得体会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深入了解春节习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节调研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一、深入了解春节习俗在调研过程中,我首先对春节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习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历新年,最初是为了祈求丰收、驱邪避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家庭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
通过走访调研,我了解到我国各地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
比如,在北方,人们讲究吃饺子、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喜欢吃年糕、拜年、贴春联。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二、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我参加了各种庆祝活动,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人们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共度佳节。
在调研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传统的舞狮表演。
舞狮队伍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威武的狮头,迈着矫健的步伐,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观看舞狮表演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调研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我看到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习俗中,如贴春联、拜年、包饺子等。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更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其次,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地方都在努力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举办民俗文化节、举办传统技艺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春节调研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所瞩目。
春节风俗调查活动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节风俗调查活动总结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年一度的春节也是一个寓意着希望、团圆和繁荣的时刻。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春节的风俗习俗,我们举办了一次春节风俗调查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集到了大量有关春节的信息,以下是对活动的总结: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收集了106份参与者的回答。
参与者的年龄段从10岁到60岁不等,来自不同的地区和社会背景。
这样的多样性使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春节。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了春节的主要风俗习俗。
首先,对于春节的欢庆活动,大部分参与者表示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
他们会回家与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共度佳节。
此外,春节期间,恭贺新春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参与者会互致新年祝福,拜访亲朋好友,给他们拜年并互赠红包。
同时,参与者还表示观赏烟花和放鞭炮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这些活动带来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其次,我们调查了春节的传统食物。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认为饺子是最重要的春节传统美食之一。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饺子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年糕、汤圆、鱼、粽子等也是春节期间备受喜爱的传统美食。
参与者表示,食物不仅代表了对过去一年的感恩,也寓意着新年的丰收和繁荣。
最后,我们还对于春节的传统服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汉服在春节期间仍然备受欢迎。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其华丽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许多参与者也表示喜欢穿上传统的旗袍或唐装,在春节期间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的来说,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意义的节日。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春节的风俗习俗。
家人团聚、恭贺新春和观赏烟花放鞭炮是大家最重要且喜爱的活动;饺子、年糕、汤圆和鱼等传统美食则代表了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新年的期盼;汉服、旗袍和唐装等传统服饰展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春节的丰富多彩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中的收获与感悟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中的收获与感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乡民俗文化调研中的收获与感悟篇1一、活动目的: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
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二、活动方式:1.到图书馆查书;2.把资料抄好;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准备:我们先确定今天谁应该查名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
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我们准备好后,就各自出发,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三)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节庆活动研讨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庆活动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节庆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高活动质量,我们于近日举办了一次节庆活动研讨会。
现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总结如下:二、研讨成果1. 明确节庆活动定位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节庆活动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平台。
因此,在策划节庆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定位,使之与城市特色、文化底蕴相契合。
2. 丰富活动内容节庆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既要体现传统文化,又要融入现代元素。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活动形式,如民俗表演、文化展览、创意市集等,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注重群众参与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
研讨会上,我们强调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来。
4. 加强宣传推广节庆活动的宣传推广是提高活动知名度、吸引更多观众的重要手段。
研讨会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5. 优化活动组织节庆活动的组织工作至关重要。
研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6. 注重安全保障节庆活动期间,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研讨会强调,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加强现场管理,确保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节庆活动研讨会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明确了节庆活动的定位,丰富了活动内容,提高了活动的策划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研讨会精神,不断创新,努力推动我国节庆活动迈向更高水平。
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节庆活动研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使之成为展示我国文化魅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为我国节庆活动的发展贡献力量。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和风俗的集合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我进行了一次民俗文化调研工作,并在此总结了我的调研成果。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进行了调研。
通过参与和观察,我深入了解了这些活动的来历、意义和传承方式。
例如,我参与了一次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了解了当地人民是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活动来纪念和庆祝这个节日的。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采访工作,与当地的老人和有关民俗文化传承的人进行了
交流。
他们向我讲述了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故事和传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这些采访,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困难和挑战,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民俗文化的珍贵和脆弱。
最后,我整理了调研成果,并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民俗文化的价值。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次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也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让它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春节风俗调查活动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节风俗调查活动总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风俗活动来庆祝。
为了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风俗,我们组织了一次春节风俗调查活动。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深入研究了春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现代变化。
以下是此次调查活动的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春节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春节最早是作为农业社会的农业文化节日而诞生的,人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合了民间传说、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的综合节日。
其次,我们对春节的传统习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春节期间,有很多传统习俗被人们广泛地遵守和传承。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贴春联和挂红灯笼。
贴春联是指将寓意吉祥和平安的对联贴在门楣上,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挂红灯笼则是象征着庆祝和喜庆,寓意着辞旧迎新。
另外,还有走亲访友、包饺子、打麻将等传统习俗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习俗都彰显了团圆、喜庆和祝福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随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淡化。
例如,年夜饭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家庭中已经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面吃年夜饭或者外卖。
走亲访友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部分人通过电话、微信等社交媒体来表达祝福。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风俗,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意识培养。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我们对春节的传统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统习俗不仅是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更承载着团圆、喜庆、祝福的情感寄托。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合集3篇)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第1篇姓名:班级:学号: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20xx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1、办年货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端午节节日风俗活动总结与反思
端午节节日风俗活动总结与反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龙节,由于龙舟竞渡形式的出现而演变成今天的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摆放艾草和菖蒲叶,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以纪念屈原、重阳、祛疫防病的不同传统追忆。
一、总结在这个端午节过后,看到人们的踊跃参与龙舟竞赛、品尝美味的粽子、挂起鲜艾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我对这个传统节日更加热爱。
这个端午节今年比去年更加有趣,民间龙舟竞赛、猜谜活动、舞狮表演和千人赛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端午节的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一、“挂艾叶”“挂艾叶”是端午节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由于“艾叶”发生在农历五月五日,所以这种习俗也被称为“五月艾”。
挂艾叶的起源与屈原有关,传说屈原自杀投汨罗江后,汨罗江的百姓为了阻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在插满鲜艾的枝条上挂上红色的绢条,以驱赶汨罗江的鱼虾,保佑屈原安祥渡过。
而在今天,“挂艾叶”的意义变得更广泛,有祈愿平安、避邪除病、庇佑家宅、开运祈福等多种含义。
二、品尝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粽子由糯米和馅料制成,而且每个地方的口味也不一样。
在南方广大地区,粽子的馅料主要是甜的,如豆沙、枣泥等;而在北方地区,粽子的馅料较为咸,如五香肉等。
粽子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选择好的糯米、馅料、鲜叶和绳子。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采集新鲜的粽叶、料理粽子并品尝美食,这种美食习俗已经成为端午节的标志。
三、龙舟竞赛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赛龙舟悠久历史始于东周时期,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相辅相成。
而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也将其列为国家非遗项目。
龙舟竞赛主要是指竞赛双方在两艘巨型竹船上划龙舟,双方的队员在船上猛力划水,来展现他们的技巧和努力。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中国南方广受欢迎。
二、反思在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除了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我们也需要更广泛的思考,如何更好的传承,如何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寻访特色民俗活动总结汇报
寻访特色民俗活动总结汇报特色民俗活动是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的民间活动。
这些活动在传统节庆、宗教仪式、婚庆、乡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社交和文化交流作用。
以下是我近期所参与的一些特色民俗活动的总结汇报。
首先要介绍的是传统节庆活动。
正月初一的“迎神赛东拜神”是我们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每到这个时候,村民们就会整装出发,沿着指定路线,穿过整个村庄,欢迎神明的到来。
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各种神龛和祭品,高声唱着祈福的歌曲,以示迎接新年的吉祥。
这个活动的举办为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并且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
其次是宗教仪式。
我曾经去过一次夏至祈福活动。
每年夏至这一天,当地的佛教寺庙都会举办一次祈福仪式,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前来参与。
在这个活动中,寺庙会挂上各种鲜花和祝福语,还会准备丰盛的面点和水果,以供信徒们享用。
仪式中,和尚们会诵经、念佛,以祈求众生的福祉和祥和。
我觉得这个活动展示了当地人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也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再来说一下婚庆活动。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传统婚礼的婚宴。
婚宴上,新郎和新娘穿着传统的婚服,双方家庭亲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整个婚宴活动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节目表演、喜庆歌曲、舞蹈表演等环节轮番上演,不仅给新人带来了快乐和祝福,也给我们参与者带来了很多欢笑和共鸣。
这个活动不仅是对传统的婚礼习俗的传承,也是一种家族和亲友之间的团聚和交流。
最后是乡村生活方面的特色民俗活动。
最近我去了一次乡村农民画展览。
在这个展览中,我看到了大量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画作。
这些画作中,有农民劳作的场景、农田丰收的景象,还有一些塑造了乡村人民的坚毅、乐观和向上的形象。
这个展览不仅让我了解了农民艺术家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表达,也让我更加尊重和崇敬乡村人民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特色民俗活动在我近期的参与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节习俗研究活动总结
春节习俗研究活动总结春节习俗研究活动总结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缘由:1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风俗却愈来愈忽视春节的发展遭到严重的要挟;2 是由于很多人对中国春节的风俗知之甚少春节风俗的传承产生了变化。
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 1。
“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了解了最具有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
走进中国”;年”视察它、发现它、感受它、融入它提高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善于视察、善于探究的良好行动习惯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假期中高 2 年级的学生研究兴趣盎然同学们或独立自主或35 个人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点帮助下根据学校的研究内容及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得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学们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从春节综合调查到“年”的传说、从春节的风俗习惯到外地过年的风俗、山东特产;从春节的饮食文化到”;年夜饭”、“水饺的来历”;从压岁钱的使用到烟花爆竹的燃放??还有的同学对年画、窗花、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的同学提出了公道化的建议如:高 2 年级 103 班邴耀威同学在北京过的年据他的`调查北京市 1 个春节放鞭炮要花 1 个多亿而且他还了解到 30%的烟花不合格在烟花制造和燃放进程中造成了许多安全事故乃至引发了火灾同时在燃放进程中到处硝烟弥漫污染空气放完后地上还有许多小红纸片工人们整理很困难因此他建议同伴们要把放炮竹不但当做 1 件好玩的事也要让它成为 1 件安全的事他还想发明1 种无烟药放完了不污染空气。
高 2 年级 103 班李昕航、崔兵权两位同学关于压岁钱做了以下的调查:1、你认为家长们应给压岁钱吗?如果应当那末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适合?2、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3、你认为自己应不应当具有自由安排压岁钱的权利?4、你 1 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5、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成心义?6、你的父母每一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符合吗?他们通过上网调查、电话咨询、查阅报刊、询问路人等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他们做出了几点建议:压岁钱的数量应适当不宜过量;可以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书”、”;压岁碟”;同学们要正确的认识压岁钱养成节约节俭的好习惯;还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一目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多,为了让我们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够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这次“过年风俗习惯调查”。
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收集有关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饮食习惯,以及人们的其他活动。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时“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去“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西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腊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清晰各种工器具,干干净净迎新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升。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商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联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之后,主题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称为“团拜”。
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经过以上的调查表明: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春节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为我国的风俗文化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中国。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二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习俗却越来越忽视,春节的发展遭到严重的威胁;二是由于很多人对中国春节的习俗知之甚少,春节习俗的传承发生了变化。
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了解了最具有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
走进中国“年”,观察它、发现它、感受它、融入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积极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假期中,我校学生研究兴趣盎然,同学们或独立自主,或三五个人组成调查学习小组,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推荐的调查内容及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了调查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取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学们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从春节综合调查到“年”的传说、从春节的风俗习惯到外地过年的习俗、甘肃特产;从春节的饮食文化到“年夜饭”、“水饺的来历”;从压岁钱的使用到烟花爆竹的燃放……还有的同学对年画、窗花、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有的同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六年级同学关于压岁钱做了以下的调查:1、你认为家长们应给压岁钱吗?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2、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3、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4、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5、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6、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吗?孩子们通过上网调查、电话咨询、查阅报刊、询问路人等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他们做出了几点建议:压岁钱的数量应适当,不宜过多;可以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书”、“压岁碟”;同学们要正确的认识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
同学们参与其中,其乐融融,收获着,快乐着。
他们包水饺,虽然包的不美观,露馅易破,馅包的太少成了面蛋,甚至切面时把手切破了,但他们经历着,体验着,努力着,从不会到做不好,再到做好,争取来年自己把每个饺子包得好看、好吃;他们不会写对联,但他们和家长一起贴对联、读对联,感受着传统文化,渴望自己能写出对联,猜出更多的字谜;他们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打扫卫生、挂灯笼、做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菜肴、看春晚、放鞭炮、守夜、拜年……体验着家的温暖,传承着春节文化。
学生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上街拍照、调查访问,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锻炼了能力,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如何调查,如何采访,如何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如何总结的能力。
在“走进春节”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做研究报告70余份,材料汇编成册,16名同学表现突出,被学校授予“调查小学士”称号。
孩子们研究着,进步着;成长着,幸福着,快乐的笑脸如同绽放的花朵,体现着生命的精彩。
通过学校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活动,学生不光从学校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我国的最传统的节日春节,他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
这都能教育现在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
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并且老师教他们制作了小报、贺卡等,还教他们阅读、制作,动脑、动手,兴趣盎然。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与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春节的快乐,更使他们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三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还有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就数春节了!在参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春节的知识。
说起春节,还真得说说它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人们又叫它“过年”。
按照我们国家的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思是说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怪兽。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可是,“年”如何才能过去呢?聪明的人们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每到春节前人们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大人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还能辟邪,让“年”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