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

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的概念于1929年由Taylor首次提出,认为该类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介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于1961年和1973年正式将BOTs纳入卵巢肿瘤的分类。经过近90余年的不断探索,于2003年8月27-28日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1次全球性专题会议,旨在促成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共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命名依然存有不同的看法。2014年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采用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性肿瘤(atypical proliferative tumor)来命名这一肿瘤,既往也被称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通常不能对肿瘤是否属于BOTs做出准确定性,术中冰冻和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也较低。此外,BOTs的手术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和随访等等问题,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和提高妇科医师对BOT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组织本领域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本共识雏形,虽数易其稿,亦唯恐挂一漏万,仅供临床参考。

1 流行病学

BOTs占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5%~20%,发病率为每年(1.8~4.8)/10万。与卵巢癌相比,BOTs好发于年轻女性,合并不孕率较高,以早期病患多见,总

体预后较好;从分子遗传学与输卵管/卵巢癌相比较,BOTs具有更低的BRCA 突变率。近年来,伴随着对BOTs相关风险因素如生物类药物的使用、病理学医师的知晓度、临床特征的认知提高,使得BOTs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升,BOTs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构成比有所增加。

2 病理组织学特点

2014版WHO卵巢肿瘤分类将BOTs组织学特点定义为不伴有间质浸润的卵巢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BOTs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浆液性(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黏液性(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以及其他少见类型如浆黏性交界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以及Brenner肿瘤等。BOTs的组织学类型与地域有关,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意大利,超过70%的BOTs为浆液性肿瘤;而在大多数东亚国家,黏液性肿瘤占主导地位;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具有相似的发病率。

浆液性肿瘤是交界性卵巢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形态学特征介于良性浆液性肿瘤和低级别浆液性癌之间,2014版WHO卵巢肿瘤分类采用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浆液性肿瘤(SBT/APST)形式来命名这一肿瘤。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是SBT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又被称为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诊断标准包括肿瘤的融合性微乳头结构直径>5mm,且肿瘤细胞核的非典型性较普通的SBT明显,该肿瘤较普通型的SBT更易出现腹膜种植性病变,复发率高,预后较普通型SBT差。

2014版WHO卵巢肿瘤分类中还提出了交界性卵巢肿瘤伴微浸润以及微浸润性癌两个概念。交界性卵巢肿瘤伴微浸润是指间质中出现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的上皮细胞簇,最大病变直径<5mm,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往往阴性,Ki-67指数低,推测可能是组织细胞终末分化或老化的表现,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临床微浸润性癌的诊断需特别小心,因为浸润在间质中的病灶最大直径虽然也<5mm,但细胞异型性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相同,常伴随上皮内低级别浆液性癌,此时应广泛取材,避免遗漏更为广泛的浸润性成分。

3 诊断

做到BOTs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可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测定等做出倾向性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要有病理学检查的支持。

3.1 临床表现BOTs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约有30%的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可在妇科检查或常规的妇科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或腹部肿块,10%的患者可表现为阴道流血。随着肿瘤的生长,表现为相邻器官的压迫症状,如腹胀、腹痛、尿频、便秘等。少数患者可因肿瘤扭转或破裂引起急腹症而就诊。

3.2 影像学检查超声学检查是手术前区分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浆液性和黏液性BOTs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需由富有经验的超声专科医师进行图像阅读。然而,BOTs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重叠较多,缺乏BOTs相关的特异性超声学表现,很难将BOTs与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区分开来,因此仅仅基于灰阶和多普勒超声成像准确诊断BOTs尚有一定的困难。CT和MRI有助于BOTs与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但作用相对有

限,对于BOTs的术后随访,除非患者有禁忌,应进行增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PET-CT较少作为BOTs初筛手段。

3.3 肿瘤标志物测定目前临床普遍应用于卵巢肿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CA199。可根据CA125升高幅度判断BOTs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若CA125升高明显,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可能性大。HE4、CEA、AFP以及CA199可作为鉴别BOTs和卵巢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若首次确诊时CA125或其他肿瘤标志物升高,每次随访时均应进行复查。由于上述肿瘤标志物并非BOTs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因此,合理将肿瘤标志物与超声和(或)CT、MRI联合运用,可提高BOTs 鉴别的准确度。

3.4 病理检查由于BOTs术前诊断的准确度不高以及治疗的特殊性,术中应常规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以期指导手术范围,术中冰冻切片在所有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敏感度为65%~97%,特异度为97%~100%。有研究表明,BOTs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侧别(单、双侧)与术中冰冻切片的准确性相关;术中冰冻结果和术后病理常规结果在BOTs中的总符合率为79%,其中sBOT为92%,mBOT为62%;最终石蜡切片病理结果为:在BOTs的患者中,约有6.6%~9.9%的患者术中冰冻结果被误诊为卵巢上皮性癌,约有2

4.1%~30.6%的患者被误诊为良性肿瘤。

鉴于冰冻切片在BOTs术中诊断的局限性,为提高手术中的诊断准确率,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来判读冰冻切片结果。基于术中冰冻病理的局限性,手术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