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案例.pdf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多边形的对称性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对称性质;(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活动内容:(1)观察和分析常见多边形的对称性;(2)探索多边形对称性的规律;(3)运用对称性设计简单的几何图案。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常见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的对称性,让学生描述对称轴的位置和特点;(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多边形对称性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对称轴的数量与多边形的边数有关;(3)让学生运用对称性设计简单的几何图案,如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

二、活动主题:概率与统计初步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2)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等;(3)运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测盒子里小球的颜色的概率等。

3. 活动步骤:(1)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2)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3)运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实验猜测盒子里小球的颜色的概率,并进行实验验证。

三、活动主题: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2)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具的面积和周长等;(3)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活动步骤:(1)介绍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计算方法;(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具的面积和周长等;(3)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趣的几何图形。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探究新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教学工具:利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七、结论通过本次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案例.doc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案例.doc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案例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课题学习,体验数学内在联系,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不同学生获得各取所需的知识。

一、活动目的(一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三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二、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某科技小组的学生在 3 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到仙女山公园考察,采集标本。

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

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 折收费 ;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 7 折收费。

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

问科技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 :请一位已完成了的同学,把你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生 :解设科技小组共有 X 名同学,两家旅行社定价为“1。

”80%X=70%(X+3)。

解得 X=21。

答 :科技小组共有21 名学生。

师 : 正确,很好!如果上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行社较合算2、鼓励自主交流,让位学生实践。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生A:我们认为乙旅行社较合算。

我们试算了当增加 1 人时,甲旅行社 :80%×(21+1)=。

乙旅行社 :70%×(24+1)=。

>。

所以选乙旅行社较合算。

生 B:我也选乙旅行社,我认为试增加 1 人不放心,我一共试了20 人,得到这个结论。

师 :以上两组讨论得很好。

3、感悟实践过程,体验实践乐趣。

师:其它条件不变,选甲旅行社,学生人数应有什么变化生:学生人数小于21 人时,选甲旅行社合算。

师:老师人数变为 2 人时,打折情况不变,又如何呢 (同学们一起讨论,气氛顿时跃起来。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应用实例,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让学生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4.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利用几何图形的生活用品,如桌布、地毯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解释设计中应用的几何图形及原理。

3.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从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沟通能力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性、实用性等。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几何图形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第一篇: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请大家先观察下列生活中一些现象(多媒体演示),再回答问题:(1)一位外地教师问小王裘村中学在什么位置?小王告诉他从裘村汽车站出发,往东走1000米,再往北走50米,就是裘村中学。

(2)张师傅来教室替女儿拿学习用品,邬老师告诉他:你女儿坐在第三列第五行。

3)一艘渔船在汪洋大海中发出求救信号,我海军快艇立即在A处测出该渔船在北偏东45度,距A点27海里处。

(4)中央气象台报告:2003年5月29日8时,第4号热带风暴“莲花”的中心位置在北纬22.1度,东经125.8度。

问题1: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点?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发现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三分钟,允许相互讨论)2、合作研讨,探索新知生1:这些现象都是讲“定位”。

生2:两个有序实数对可以确定一点的位置。

生3:有多种确定位置的方法。

3、理性概括,纳入系统师:好!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定位问题,需要用数学去解决。

我们知道确定直线上一点的位置的方法是建立适当的数轴(参照系),怎样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我们先来思考下面的问题:问题2:现象(1)提供了“定位”的一种方法,能否将其数学化?生4:以裘村汽车站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50米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数轴(x轴),再以x轴上表示20的点为原点,以正北方向为正方向,以50米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建立数轴(y轴),则y轴上表示1的点就是表示裘村中学。

生5:两条数轴的原点可以重合。

师:好!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组成的图形就是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一种参照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揭示课题),此后教师结合图形介绍:坐标系、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等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突出“有序”)。

4、指导应用,深化认识师:现在我们应用直角坐标系来解决两个基本问题。

(1)已知点求坐标问题3:写出图中A、C、D、E、F、G各点的坐标(图略)。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某些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1. 实际问题解决本节课将通过带着学生到市场上购买食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实践流程:1.到市场上购买食品。

2.让学生计算每种食品的每公斤价格。

3.让学生比较价格的高低,了解如何选择更优惠的商品。

4.让学生计算购买若干种食品的总价,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数学知识应用在这一环节,将通过学习数据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具体实践流程:1.给学生一篮子不同颜色的球,并要求学生对不同颜色的球进行分类。

2.让学生根据分类,计算每种颜色球的数量和比例。

3.让学生对不同颜色球的比例进行比较,了解数据统计的相关概念。

五、教学方法•课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经过数学教师进行详解,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基本认知和技能。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实践。

六、教学资料•教师PPT。

•实际购买食品的清单。

•一篮子不同颜色的球。

七、实施方案时间安排:两节课第一节课:1.引入实际场景和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购买食品,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讲解一个有关数学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定的课堂作业。

第二节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2.讲解数据统计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统计、分析数据。

3.将前面购买食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实际应用。

4.让学生分组进行一定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评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课堂问题解答的评价。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第一章:概率与日常生活1.1 投掷硬币实验学习目标:1. 了解硬币投掷实验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硬币投掷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计算正面向上的概率。

教学活动:1. 准备硬币投掷实验所需的硬币和记录表格。

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投掷一定次数的硬币,并记录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正面向上的概率。

1.2 抽奖活动学习目标:1. 了解抽奖活动中的概率计算。

2. 学习计算中奖概率。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参与抽奖活动,了解活动规则。

2. 引导学生计算中奖概率。

教学活动:1. 准备抽奖活动所需的奖品和抽奖箱。

2. 进行抽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中奖情况。

3. 分析中奖情况,引导学生计算中奖概率。

第二章:几何图形与生活应用2.1 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学习目标:1. 了解对称性的概念。

2. 学会识别和应用对称性。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引导学生学习对称性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进行举例。

2. 介绍对称性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2 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习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2. 学会识别和应用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进行举例。

2. 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第三章:方程与实际问题3.1 比例问题学习目标:1. 了解比例问题的概念。

2. 学会解决比例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比例问题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问题的实际应用。

2. 介绍比例问题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2 线性方程问题学习目标:1. 了解线性方程问题的概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
嘿,今天我要给你讲讲一个超厉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等奖案例呀!
就说那次我们搞的活动课吧,简直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像一个小小的战队。

比如说,有一组负责研究校园里的几何形状,哇,他们那股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寻找宝藏的探险家!他们对着教学楼、操场,这儿瞅瞅,那儿量量,还不停地讨论,这不是直角吧?那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呀?那场景,可好玩了。

还有一组研究统计学校食堂每天的人流量,嘿,他们可牛了,一个个守在食堂门口,拿着小本本认真记录。

有个同学还开玩笑说:“我们这是在当门神呢!”,哈哈哈哈哈,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们的老师呢,就像是一个超级向导,随时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他可不像有些老师那样死板,而是幽默风趣得很呢!他会笑着说:“哎呀,你们再仔细想想,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哦!”
在这场活动中,大家都学到了好多好多,这不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真真切切能用到生活中的本事呀!这不就跟学骑自行车一样吗,光是看书
可不行,得亲自去骑,才能真正掌握。

这次活动不就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数学嘛!
我觉得呀,这样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它让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它能让我们真正爱上数学,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吗?。

《沪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与案例

《沪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与案例

沪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与案例一、背景介绍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活动。

本文将研究并提出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与案例。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在学生学习和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

五、案例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该案例是“小马农场的规划”活动,通过规划农场的布局和设计,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该活动涉及到多个数学知识点,包括面积、周长、比例和比例尺等。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农场布局,并计算出各个地块的面积和周长。

他们还需要根据比例尺将设计图纸缩小或放大,并进行比例计算。

通过该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活动简案

初中数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活动简案

数学实践活动课-----折纸
徐州市三十一中白桦活动名称:折纸
活动准备:1.三角尺、半透明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2.学生4—6人一组,选出组长
活动目的:
1.通过亲手操作,体验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设计:
1学生动手折纸后观察自己的折纸3折角
作品并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图形. ①观察作品、找特殊角
2.折垂线、平行线②尝试折角
①观察作品、找垂线、平行线。

4.折图形折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②学生折长方形纸片一条边的垂线,并说理. 5.总结: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③学生用一个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 6.作业:折正方形(分成全等两部分)
直线的垂线、平行线,说理。

④过直线外一点折已知直线的垂线平行线,说理。

附:
数学活动评价表
第1页共1页。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多边形的性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多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活动内容:(1)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边数、角数和内角和。

(2)探索多边形的对角线数量关系。

(3)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二、活动主题:几何图形的拼接与变换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拼接和变换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 活动内容:(1)利用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进行拼接,创作出不同的图案。

(2)学习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

(3)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

三、活动主题:生活中的数学1. 活动目标:(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活动内容:(1)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面积计算、长度测量等。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优惠计算、路线规划等。

(3)分享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四、活动主题:数学游戏设计与挑战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 活动内容:(1)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数学接龙等。

(2)进行数学游戏挑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速度。

(3)团队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活动主题:数学故事分享与创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分享和创作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课程背景1. 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通过数学综合实践课,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理解和运用相应的定理和推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及相关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引入(10分钟)讲师通过实际例子引出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与学习(30分钟)a. 讲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定理。

b.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践操作(6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验证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

b.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街道道路设计、建筑物结构布局等。

4. 总结与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共享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手段与评价1.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教学、实际操作工具(如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成果和讨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延伸拓展1. 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寻找并解决与平行线和相交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可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实际制作与平行线与相交线相关的手工制品。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几何图形的创意设计与应用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进行几何图形创意设计;(3)制作几何图形应用作品。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布置几何图形创意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二、活动主题:概率与统计初步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进行概率实验和数据分析;(3)制作统计图表。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布置概率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三、活动主题:数学谜语与智力游戏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数学谜语的解法;(2)开展智力游戏活动;(3)进行数学竞赛。

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谜语的解法;(2)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3)举行数学竞赛,展示学果;(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四、活动主题:数学阅读与探究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活动内容:(1)阅读数学故事或数学史;(2)进行数学探究活动;3. 活动步骤:(1)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或数学史;(2)布置数学探究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展示学生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进行拓展练习。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和案例。

2. 教师准备学生需要使用的计算器、尺子、图表等工具。

3.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的方式和标准。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呢?”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与数学的联系。

活动一: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并搜集相关数据。

2. 学生使用计算器和电脑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

3. 小组展示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并解释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活动二:实际问题解决1.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

2. 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计算和推理。

3. 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活动三:团队合作与总结1. 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合作。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和结果。

3. 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过程和成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评估与反思:1. 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并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3.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并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展示他们的成果。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数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数学

教案名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勾股定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

2. 探索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勾股定理?二、探究勾股定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证明勾股定理。

2.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构造勾股定理的证明。

3.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三、应用勾股定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2. 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

2. 学生谈收获,反思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及应用。

二、探索勾股定理的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勾股定理能否应用于非直角三角形?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拓展问题。

3.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三、生活中的勾股定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建筑物、家具等,发现勾股定理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发现,讨论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

2. 学生谈收获,反思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的能力。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引入活动: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与数学相关的实际
问题。

3. 讲解和总结:针对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活动:
- 提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实践活动: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3. 讲解和总结:
- 指导学生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

- 通过讲解,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
1. 实际问题: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旅行路线规划等。

2. 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研究进度选择适当的数学教材。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针对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答案,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及时反思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的反馈和意见是教师反思的重要依据,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作者单位:何坊一中
作者姓名:张秀华
课题:如何节约开支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3)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课前准备:
(1)调查自己家里一个月的上网时间;
(2)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的素材。

教学难点:
现实问题到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加工、分析处理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启发发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即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模化(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到外地考察,采集标本。

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

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

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

问科技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很容易想到利用方程解决。

请一位已完成了的同学,把你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解:设科技小组共有X名同学,两家旅行社定价为“1”。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80%X=70%(X+3)。

解得X=21。

答:科技小组共有21名学生。

师生共同评价。

正确,很好!
2、自主交流,学生实践。

如果上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行社较合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A组:我们认为乙旅行社较合算。

我们试算了当增加1人时,甲旅行社:80%×(21+1)=17.6。

乙旅行社:70%×(24+1)=17.5。

17.6>17.5。

所以选乙旅行社较合算。

B组:我也选乙旅行社,我认为试增加1人不放心,我一共试了20人,得到这个结论。

师:以上两组讨论得很好。

如果上题中科技小组的学生人数减少呢?情况又会怎样?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实践得出,当学生人数减少时,选家旅行社合算。

3、感悟过程,体验乐趣。

在上面的问题中,其它条件不
变,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见解。

(同学们一起讨论,气氛顿时跃起来。

)经过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人数少于21人时,选择甲旅行社合算;学生人数是21人时,两家旅行社一样;学生人数多于21人时,选择乙旅行社合算。

4、运用结果,发展创新。

同学们还有其它解法吗?
学生A:老师我还有其它解法。

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单价为“1”。

如选甲旅行社,即80%X<70%(X+3),则X<21;如选甲、乙旅行社一样,即80%X=70%(X+3),则X=21;如乙旅行社。

即80%X>70%(X+3),则X>21;
学生B: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单价为“1”。

甲旅行社收费为y1,乙旅行社收费为y2,则y1=80%X,y2=70%(X+3),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从图像上非常形象的可以看出:当X<21时y1<y2;当X=21时y1=y2;当X>21时y1>y2。

即学生人数少于21人时,选择甲
旅行社合算;学生人数是21人时,两家旅行社一样;学生人数多于21人时,选择乙旅行社合算。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一家电信公司给客户提供上网费的两种计费方式:方式一,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二,月基费20元,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

你们家选择哪种计费方式合算?(2)AB两个商场平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相同的商品,春节期间让利酬宾,A商场所有商品8折价格出售;B商场消费金额超过200元后,可在这家商场按7折价格购物。

试问如何选择商场来购物更经济?
活动小结
刚才同学们是运用不等式解的,或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完全是正确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讨、实践(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

活动反思
反思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1)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生谈话等。

(2)学生非常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3)展开度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4)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5)学生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反思二:学生的交往状态。

(1)交流充分,能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2)有效合作,合作讨论的内容有思考性,有价值;(3)每个人有事可做,能学到自己必须的知识;(4)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独立讨论并注重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时间。

反思四:学生的思维状态。

(1)主动积极参与思考,引发大多数学生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绝大多数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2)思维得到深层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挑战性(能及引其他学生主动参与);
反思五:生成状态。

(1)学生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2)学生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3)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高。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课题学习,体验数学内在联系,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不同学生获得各取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