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浅析

合集下载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引言武汉城市圈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群之一,自古以来便有着繁荣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近年来武汉城市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旨在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圈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1. 城市圈的发展历程武汉城市圈起源于古代的江汉关。

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这一区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经济结构。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城市圈迅速崛起,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然而,与城市圈的发展相伴的是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城市圈内城市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危”局面。

其次,城市圈内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城市圈所面临的危机2.1 经济危机随着国家经济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例如,汽车产业是武汉城市圈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面对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升级的压力,部分企业陷入了困境,给城市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危机。

2.2 环境危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武汉城市圈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圈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污染等都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 人口危机武汉城市圈作为人口密集区,人口增长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圈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圈内的就业和住房问题越来越凸显,给城市圈的社会稳定性带来了危机。

3. 城市圈所面临的机遇3.1 政策机遇国家对于中部地区的重视和支持,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国家推出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自贸区政策等,都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步伐和优化产业结构。

3.2 产业机遇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武汉城市圈的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也给城市圈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产业的崛起,都为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3.3 人才机遇武汉城市圈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武汉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浅析

武汉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浅析

武汉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浅析简介:通过介绍武汉市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点,分析武汉进行城市规划及建设的方向,同时揭示笔者所意识到的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及弊病。

同时横向比较其他城市在建设规划中的成败,引述有专家的观点,重点在尊重历史及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字:武汉,城市特色,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内陆的特大城市,也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武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依托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山水相间,河湖密布”的独特空间形态,素有“江城”的美誉。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武汉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勇于突破的人文传统,也在中国当代史上立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武汉应该并且有能力成为一个颇具个性魅力的城市,换言之,作为城市的外在表象,其建筑与规划也应有体现出这个城市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特色,体现出独到之处,令人过目难忘.通过了解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的其他城市的建筑与景观后发现:城市的气质来自历史与文化的积累、城市的魅力体现于不同时代建筑的有机集合。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城市这种大的人工环境形态.首先,我们可以从下面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分析一下武汉的客观优势:1.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与地理条件:武汉处于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北省腹地,水资源十分丰富,市内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构成庞大的水网.长江汉水两条大河贯穿整个城市,滋养着两岸居民,而东湖以及其他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则如一块块碧玉与江河遥相呼应,对调节环境小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对武汉的城市基本布局从地理学的角度作出了大体的定位.另一方面,武汉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至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商贾进行商贸活动的必经之路。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困境及创新思路 (3)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困境及创新思路 (3)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困境及创新思路一、城市规划中的困境城市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和功能区域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

1.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压力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城市面临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等需求,城市往往需要向周边农田或自然保护区拓展。

这种过度扩张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 交通拥堵与不便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交通拥堵成为了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的问题。

道路狭窄、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民众出行受阻,并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增加。

3. 社会空间不平等问题在城市规划中,高密度商业区和居住区的集聚现象使得社会空间不均衡。

富裕地区通常拥有良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而贫困地区则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

这种差距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二、创新思路为了解决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困境,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下面将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创新思路。

1. 灵活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传统城市规划往往以单一功能为导向,例如住宅区、商业区等。

但随着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变化,我们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居住楼宇内加入商业和办公设施,可以减少人们上下班所需交通时间,减轻交通压力。

2. 发展绿色交通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发展绿色交通系统。

这包括增加公共交通线路、优化道路网络以及鼓励步行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

同时,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促进社会平等与城市包容性为了实现社会空间的均衡分配,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平等与城市包容性。

通过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住房条件,来缩小社会经济差距。

除了以上创新思路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举措来改善城市规划。

武汉的城市特点及规划思考

武汉的城市特点及规划思考

武汉的城市特点及规划思考熊威提纲1.引言2.武汉特征探研3.武汉规划思考4.结语[摘要]文章在界定准城市化地区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特点与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准城市化地区土地统筹利用内容体系框架,对江西省丰城市准城市化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求中国准城市化地区土地统筹利用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准城市化地区土地统筹利用城乡统筹1、引言社2、武汉城市特征探研2.1 地域文化特征谈到武汉,人们都不约而同的用“大”来形容,这个“大”体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指地域的广阔,或者是历史的厚重,抑或形容文化的纷繁。

处于中国“中部”的武汉,似乎将中华民族的“中心化”情节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武汉从来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城市,她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中部地区的区域背景和中国长期农业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

处于中部的武汉看似自持“中庸之道”,但这种带有一定地缘特征的中庸模式似乎往往存在矛盾的“双重特性”。

2.1.1地域中心——主角变配角武汉人总是喜欢以“九省通衢”来形容自己的城市。

从“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老话足以影射出历史上武汉统领的华中地区在全国的地位。

应该说长江、汉水的灌溉成就了武汉辉煌的历史:在农业经济时期,依托长江、汉水“黄金水道”,武汉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华中”这一全国农业基地的“领袖”,而清末武汉被列为通商口岸后,城市的商贸金融业也得以繁荣。

这一时期的武汉发展迅猛,其影响范围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历史上的繁荣并没有在武汉得到延续,“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随着历史的推进,呈现出矛盾的双重性——“居中”的地理特征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带给武汉的却是前进的障碍。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原来我们所认定的许多概念、特征都产生了变化,这其中有些甚至是质的改变。

我们一直认为武汉处于“中心”,而她的一系列优势也都源于此。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潜在的前提——中心是谁的中心——中心的边界是谁。

很显然,在以前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下,武汉这一中心的边界是中国的国界,武汉作为“中心”的地理优势是相对于“中国”这个地理范围而言的。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武汉7月1日电(记者俞俭)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战略机遇。

高级经济师、武汉市统计局局长苏建平认为,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同于上世纪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创新相关体制和机制,破解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发展道路苏建平认为,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科技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相比,有三大不同之处,一是改革的广度不同。

以往的改革试点,主要是以经济体制变革为主导,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旧体制,进行有限度的革新。

而国家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以及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是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的缩影。

二是改革的深度不同。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在深层次展开,可能会是一些经济、政治、社会、法制等制度的再造过程。

三是改革的路径不同。

以往的改革试点是“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的初级循环,过分依赖政策的势能差和开放的时间差,是一种“外来型”的发展模式。

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则强调“内源式”的现代化模式,不依赖于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侧重于自主创新的历程,探索新的改革动力、新的改革思路和新的改革示范,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为切入点,将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源运行过程、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社会运行过程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建平认为,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以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试先行为动力,以加快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五个一体化”为途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大胆试验、率先突破。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空间利用不合理。

许多城市过于注重商业和住宅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公共空间和绿地的建设。

这导致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拥堵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城市规划者需要更全面地考虑城市的需求,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土地,并确保公共空间和绿地的充足。

城市规划建设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城市发展迅速,但其基础设施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缺乏交通网络、供水系统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将阻碍城市的发展。

对策之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应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质量。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环境保护不足的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对策之一是加强环境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城市规划者还应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倡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以减少城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建设中还存在着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一些城市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市规划者应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平等和包容。

这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布局,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以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

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缺乏民众参与和信息透明。

一些城市规划决策往往由少数人集中决策,缺乏广泛的民众参与和意见征集。

这导致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受到质疑。

对策之一是加强民众参与,通过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规划者还应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向公众公布规划方案和决策结果,避免信息不对称和矛盾。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空间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保护不足、社会不公平和缺乏民众参与等问题。

武汉城市规划

武汉城市规划

武汉城市规划武汉是我国重要的中部大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作为人口密集、发展迅猛的城市,武汉市的城市规划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城市规划的特点以及对其发展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武汉市的城市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当时的规划主要以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网建设为目标。

1940年代至1950年代,随着军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武汉市开始有了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

1960年代至198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城市规划相对滞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13年,武汉市发布了《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1年)》,明确了未来8年武汉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根据该规划,武汉市将重点发展武汉中心城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汉阳都市区等重点区域,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

二、城市规划的特点1.国际化发展:随着武汉市的城市功能和地位的不断提升,武汉市的城市规划也在迈向国际化发展。

例如,武汉市正在致力于打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武汉市还在推动武汉城市设计国际化,并吸引国际一流设计机构参与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建设。

2.绿色可持续:在城市规划中,武汉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交通规划中,武汉市鼓励公共交通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堵塞。

同时,武汉市还注重提升城市绿地和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空间和生活品质。

3.文化融合: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武汉市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黄鹤楼等。

同时,武汉市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

三、对城市规划的建议1.加强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武汉市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地位和辐射力,促进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案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案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案一、问题描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城市空间进行有序的布局和安排,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支持。

然而,在许多城市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存在:1. 不合理的用地分配:在部分城市规划中,用地分配不够科学和合理。

一些重要公共设施往往缺乏合适的空间,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到未来人口增长和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

2. 交通拥堵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私家车辆的普及,许多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不合理布局导致道路狭窄,交叉口密集不畅通,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3. 城乡差距拉大:城市规划过程中忽视了农村地区发展需求,导致了城乡差距扩大。

这反过来又引发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低效转移就业和社会资源失衡等许多问题。

4. 环境质量下降:规划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过度的土地开发、缺乏绿化空间和生态修复措施等都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二、优化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优化方案来改善城市规划:1. 科学合理的用地分配: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科学评估未来需求和趋势。

通过合理的用地分配,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绿地空间等因素,并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

此外,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和听取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中。

2. 发展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为了应对交通拥堵问题,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密度、提高运输效率以及改善交通枢纽和换乘设施是必要举措。

同时,鼓励人们选择非机动车出行如骑行或步行,以减少汽车数量,降低碳排放。

3. 平衡城乡发展: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应该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提供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支持和创业机会,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地区能够自给自足,减少农民外出务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4.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因素。

从现代大城市的规划角度解读武汉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从现代大城市的规划角度解读武汉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从现代大城市的规划角度解读武汉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作者:李岚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6期摘要作为现代大城市,武汉市城市规划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众多大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武汉经济的高速发展,武汉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面对这些大城市问题时,只要合理的定位,及时的改造调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用长远的眼光去解决交通问题等;就可以使我们的城市规划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大城市规划发展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现代城市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产物。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城市扩展,而城市扩展的结果则是城市进一步兼并周边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业人口流入城市。

这样的一个循环的结果就是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城市”。

现代大城市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它为城市人民提供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

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展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1 大城市中心密集区域环境严重恶化不论是新兴城市还是旧城现代化改造,没有例外在中心区域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是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的金融贸易等办公楼和娱乐设施百货商场,再加上众多的制造业、储运业和大学,使得中心区地价昂贵。

为了取得土地的最大开发价值,建筑只能向上发展,在市中心高楼林立。

这些高层建筑相互遮挡,容易出现风洞,给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市中心密集的房屋、高密度的居住和就业人口,拥挤的交通,使城市中心区的环境严重恶化。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中环线以内10层以上高层建筑达到了3664栋。

分布特点:(1)中心城区的密集度高,近70%高层建筑位于城市二环线以内;(2)沿主干道两侧布局带状分布特征显著;(3)在城市广场和重要交通节点周围聚集程度较高,呈现墨渍状扩散特征;(4)见缝插针式布局居多,整体空间形态上呈分散态势。

表1主要干道沿线街坊高层建筑分布密度表表2主要广场和交通节点高层建筑分布密度表城市中心区域高层建筑主要问题是: (1)市场力主导性强,中心城区开发压力过大;(2)抢占城市优越自然山水区域,遮挡城市自然景观资源;(3)旧区开发形式单一,经济利益占主导,高层建筑对传统建筑风貌形成冲击;(4)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忽视区域内道路容量及相关配套设施容量,造成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5)对城市形态特色塑造的作用未能充分显现。

浅析武汉园林绿化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武汉园林绿化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武汉园林绿化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诸多城市纷纷打造适宜居住的园林生态系统。

对于园林绿化的规划武汉市政府也十分重视,不断出台新规定来规范本地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从武汉城区园林绿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此为园林绿化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法规目前,武汉在园林绿化方面发展较快,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但是与欧美的发达城市相比,在植被覆盖率和景观效果层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为了找寻武汉市未来园林绿化规划的新方向,先后走访了解放大道、武汉大道沿线、东西湖、当代国际花园和光谷高新大道沿线等地,经过了现场的细致调查取证,现总结调查发现以下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武汉城区园林绿化的现状(一)各区域绿化面积差距大,未形成整体性的系统根据调查发现:武汉城区绿化总量不多,总体发展不平衡,现存绿地比较分散,很少有成片成块的绿地,系统化程度相对较低,很难适应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要,也与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不匹配,同时现有的绿地规模达不到“绿色城市”的要求。

(二)绿化结构存在多种矛盾,总体布局不合理在城市辖区范围内绿化程度各不相同,总体的布局也不尽合理:郊区绿化面积较大,而市中心区绿化面积较小。

在人口稠密区域缺少公共绿化用地,植被覆盖率较低,要想新增绿地就需要拆迁其他的建筑,而位于外围地区的绿地绝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出其休闲娱乐和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

[1](三)园林绿化规划不到位,缺少高品质绿色景观在武汉,虽然有较多的园林景观,但是高质量的绿化精品相对缺乏,从各个园林来看,乔木、灌木和绿草的品种不足,各种植物的类型不够丰富,对于城市树种的规划不完善,尚未完全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在现有的园林中,具有深刻内涵的景观较少,更缺乏文化品位较高的景观,在城市的绿化过程中,大多数的园林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的文化底蕴,没有体现武汉的特色。

二、武汉园林绿化规划存在的问题(一)园林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 园林规划编制缺乏依据目前,我国关于园林绿化规划编制的法律较少,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首先,现有的法律法规大多数是以行政性法规文件呈现,缺少技术性标准的规定,也缺少规范性的指导,规划具有不明确性。

浅析武汉的城市问题

浅析武汉的城市问题

城市地理学论文名称:浅析武汉的城市问题任课教师: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科:城市地理学学生:班级:学号:浅析武汉市城市问题摘要:本文章对武汉地区的城市化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通过调查、整理、分析资料,从而得出城市问题分析结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实践的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问题、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is articl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Wuhan area and produce a series of urban problem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data, thus urban problem analysis result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urban residents production, life, the basis of practice,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ity probl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日益明显。

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诸如“先发展,后治理”等错误观念影响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

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土壤的损失,不仅减少了自然资源,而且造成了农业环境的退化。

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的拥挤等。

在人类社会的前期,由于从事规模狭小的农牧业生产,环境污染的程度很低。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城市规划设计,首先要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

这既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有效实施。

又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镇建设长期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探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措施引言: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城市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组成,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优质居住环境,还能将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将经济因素考虑在内,还要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1、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也是必然选择。

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对矛盾的主体,但要科学的规划可以把负面作用降到最低,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付诸于整个规划过程中,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类不仅要发展,更要注意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建设和保护发生冲突时,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发展,和谐长久才是根本。

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

2、坚持人性化的理念城市规划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是一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观行为。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问题一:城市规模过大,交通拥堵严重随着武汉城市圈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交通压力巨大,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增加道路宽度、改善交通流线,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2.推广公共交通工具。

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增加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增加自行车道的建设,鼓励市民骑行或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

问题二:城市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例如,武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明显,而其他城市则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推动城市间合作。

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促进城市间的均衡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资源利用较低的城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引导产业转移。

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武汉市的一些产业优势向其他城市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的均衡发展。

问题三: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损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武汉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武汉是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运输枢纽,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群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城市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武汉城市规划以生态环境、产业布局、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方面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在城市规划方面,武汉提出了“两型一中心”和“四城一带”的发展战略,即以创新型和生态型城市为目标,打造三镇一城的中心城市格局,并构建武汉都市圈和国家中心城市区域群。

在实施过程中,武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电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武汉电网规划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武汉电网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供电、输配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

在城市供电方面,武汉已实现了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和主城区的供电网络基本完备,城市供电能力不断增强,电网设施不断完善。

在输配电网建设方面,武汉加大了对电网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提升了城市电网的覆盖面和传输能力。

武汉还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了电网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虽然武汉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缺乏顶层设计的统一。

在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的统一规划,导致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武汉是中国重要城市之一,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对于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武汉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了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有效对接和协调。

本文将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武汉的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

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规划等方面,而电网规划则主要关注电力供应和配电网络。

目前,这两个规划往往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缺乏整体考虑和统一协调。

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武汉的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有待改进。

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但目前这些信息往往被不同部门独立收集和保存,缺乏有效整合和共享。

这导致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以进行有效的对接和协同。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信息流通和协同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武汉的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考虑。

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都需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变化,但目前很多规划还停留在短期内的解决方案上,缺乏长远的思考。

特别是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电网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武汉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可持续性。

武汉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不够完善,以及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考虑。

为解决这些问题,武汉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统一的整体规划体系。

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的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整合度。

武汉还应加强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考虑,制定更加符合未来发展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

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武汉才能实现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的有效对接和协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武汉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

武汉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

武汉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城市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如今,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武汉正迅速崛起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重要城市。

本文将探讨武汉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的相关问题。

首先,在讨论武汉城市发展之前,不得不提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被誉为“九省通衢”。

这一地理优势使得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城市重要的物流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武汉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善,大大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潜力。

其次,武汉的城市规划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城市绿化工程”的推进,武汉的公园绿地和城市景观日益完善,呈现出独特的“山水林田湖”城市特色。

此外,武汉还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被誉为“中国的花园城市”,武汉不仅拥有浩瀚的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一直是武汉城市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城市扩张过快,土地和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城市发展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平性的问题。

如何在城市发展与人民福祉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当前武汉规划研究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正在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研究。

建立了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各界的合作交流,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努力打造宜居城市。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武汉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交通规划方面,武汉致力于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出行效率,并逐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排污对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方面,武汉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城市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

开发与保护,民生与发展——武汉市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状况浅谈

开发与保护,民生与发展——武汉市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状况浅谈

l 3 武成公路改造 ( 白沙洲大道落地点一 龚家铺 ) 工程
1 4 汉 口北地方铁路工程 l 5 鹦鹉洲长江大桥引桥汉阳岸接线工程 1 6 江汉六桥工程
8 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
9 长江大道 ( 常青立交一 老武黄立交 ) 1 0 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一期 )
望。
l l 卓刀泉南路 ( 珞喻路一南湖环路) 工程
l 2 二环线雄楚大街段( 梅家山立交一楚 平路) 1 3 雄楚大街改造( 楚平路一三环线立交) 1 4 鹦鹉洲长江大桥引桥武昌岸接线 工程
重点项 目的 资金 平衡过 于依赖经营性的土地 出让 。 规划编制中 提 出的历 史风貌 区力度不够 , 法定 性不强 , 破坏局 部武汉传 统街 区板块
人 力 资源
开发 与保 护 , 民生与发展
武 汉 市 城 市 规 划 及 工 程 建 设 状 况 浅 谈
武汉 市 土地 交 易中心 夏岚
随着武汉市委 市政府提 出“ 复兴大武汉 , 建设 国家 中心城市 ” 的发
4 巡司河 综合整治项 目一期工程 5 汉 口到阳逻江北快速路 工程 6 二环线水东段工程
展 目标 , 《 武汉 2 0 4 9 远 景发展 规划 》 , 《 武汉 四大板块 战略发展 规划》 、 《 武汉市 总体规划》 等重大 规划编制赋予 了未 来武汉新 的畅想 、 思路和
建设方向。 目前武汉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 , 旧城改造 , 新 城建设 , 轨道网络搭建 ,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配 套等丁作 已是全 面展开 , 武汉不折不扣的进入了新一 轮“ 大建设 ” 时期 。 2 0 l 2 ——2 0 1 3 年新开工城建重 点工程项 目( 2 5 项)
2 5 轨道交通 1 号线泾河延长线 2 0 1 3 —— 2 O 1 4 年拟新 开 城建重点项 目( 1 6 项)

国土空间规划评论:武汉最大的问题规划确实回答不了

国土空间规划评论:武汉最大的问题规划确实回答不了

国土空间规划评论:武汉最大的问题规划确实回答不了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师碎碎念,作者懒懒chong想提意见结果只能吐几个槽……因为是从公众的视角提意见。

所以不关心咬文嚼字,按照公式文本顺序,只关心能关心的和该关心的。

这公众版被吐槽“不能说什么都没说,但做到了说了等于没说”。

规划一般就是这么虚,没有承诺只有口号,这样才能做到没有槽点而无敌吧。

关注怎么说的不如关注怎么做的。

社会意见征询——《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1)区域态势不明朗因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原因,在很多细分领域招商引资,武汉可能拼不过上海、成都,甚至拼不过合肥、长沙等。

在产业结构升级上和高收入岗位创造上武汉很难,区域协同上处于被嫌弃的位置。

武汉强行在这里提钻石结构钻石芯什么的都很虚,长江经济带携手武汉共赢的共识的语境创造非常困难。

所以与其整虚头巴脑的图和文,更重要的是想清楚怎么做到,以及具体怎么做,这其中需要太多的政治智慧,就怕智慧不往这处使,光内耗去了。

自嗨意义不大。

(2)城市圈武汉市怎么对整个城市圈的,历史包袱沉重武汉市历史以来是怎么对待圈里的兄弟的,怎么对省里的姐妹的,是很一言难尽的。

基础设施的普惠、交通便利起到的作用很难是一体化,而是加剧了要素集聚与不均衡。

风气上,当然跟武汉哥俩好的也有被带坏的,被嫌弃的也有挣扎出一条活路的。

匪气和土围子气息,南边最为浓厚。

这些坏风气积淀太多年了,只能用充分流动和换血来拯救,过去五年换血还比较厉害。

真心的“店小二”风格换掉这种匪气。

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

(3)生态环境东湖从臭水沟变成优质景观其实才十多年,生态环境方面武汉不能说做得很好,但是一直有很大的进步。

治理好这些环境之后,基本都靠地产把投入给赚回来了。

只是赚的主体是地产还是政府存疑。

在别的城市住临湖临江的地方很难,在武汉相对容易。

碳市场在武汉,之前它很长一段时间管的就是国家电网,现在扩到了八大行业,未来碳配额有无可能演变成金融产品成迷,碳核算目前技术过于普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浅析简介:通过介绍武汉市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与特点,分析武汉进行城市规划及建设的方向,同时揭示笔者所意识到的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及弊病。

同时横向比较其他城市在建设规划中的成败,引述有专家的观点,重点在尊重历史及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字:武汉,城市特色,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内陆的特大城市,也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武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依托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山水相间,河湖密布”的独特空间形态,素有“江城”的美誉。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武汉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勇于突破的人文传统,也在中国当代史上立有一席之地。

可以说,武汉应该并且有能力成为一个颇具个性魅力的城市,换言之,作为城市的外在表象,其建筑与规划也应有体现出这个城市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特色,体现出独到之处,令人过目难忘。

通过了解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的其他城市的建筑与景观后发现:城市的气质来自历史与文化的积累、城市的魅力体现于不同时代建筑的有机集合。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城市这种大的人工环境形态。

首先,我们可以从下面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分析一下武汉的客观优势:1.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与地理条件:武汉处于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北省腹地,水资源十分丰富,市内江河纵横,河港交织,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构成庞大的水网。

长江汉水两条大河贯穿整个城市,滋养着两岸居民,而东湖以及其他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则如一块块碧玉与江河遥相呼应,对调节环境小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实际上已经对武汉的城市基本布局从地理学的角度作出了大体的定位。

另一方面,武汉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至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商贾进行商贸活动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正因为是交通枢纽,使得武汉融合了许许多多东南西北各方的民俗与习惯。

而且,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而言,武汉虽在其内,却能拥有世界第三大河流及其最大的支流,以及数量众多的湖泊,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这简直就是不可企及的优势。

不但是巨大的淡水库,也可凭借湖光山色为城市增添美景,因此武汉的城市功能及城市规划应充分尊重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及区域优势,并使其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2.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虽然武汉作为城市名称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但这片土地上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却可以追溯至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前,市郊的盘龙城遗址,据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而武昌之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

武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楚国曾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织丝工艺和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

高山流水遇知音以及白云黄鹤的美丽传说都印证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而唐代诗人崔灏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以至于千年后的我们仍然能引以为傲。

再者更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以及八七会议的召开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武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早在上世纪上半叶,便因开埠而与上海一样同领当时的风气之先。

现今的汉口沿江一带,曾经也是令国人曙目繁华都市,云集众多的文人志士以及名流商贾,也为那里的建筑及格局留下了许多遗产。

众所周知,武汉市高校林立,在全国的同等城市中也并不多见,一些大学甚至中学都有百年以上的根基。

所有这些造就了武汉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然而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与特色,但目前客观的讲,武汉的城市发展及建设已经落后于东南沿海的珠三角地区及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

作为中部的核心城市,武汉应该显示出更强的实力与竞争力。

只是现阶段武汉在经济开发与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城市规划的层面也能看到一些,简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不强:武汉历来依靠着长江与汉水的走势进行着城市的发展,沿江沿河一直都以航运为主业,城市街道的出现及分布亦是沿江沿河而起,而不似那些封建古都有着方正的城廓与街道。

而且目前武汉三镇发展方向与发达程度各不相同,城市整体感欠缺。

尽管由于地理条件的客观原因,使得武汉市找不到所谓的城市核心,虽然有一些密集区域,比如商业密集区,高科技密集区或者工矿企业密集区,但却散落在整个武汉版图的各处。

再加之发展的不均衡,的确无法让外来者马上看清武汉的特色。

比如北京以其中心皇城为核心,向周围辐射,道路多为正东西南北向,而成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具备了环城道路的规模化与系统化。

2.对历史遗存尊重不足:虽说不如那些历朝古都所留下的历史印痕多,但武汉还是有不少值得记忆和纪念的地方,特别是汉口的一些老城区,不仅仅是沿江一带当年租界区里的带有不同欧洲风格的建筑,还有许多曾经的居民区也还是具有武汉本地的特色的。

比如作家方方就曾指出:“现存的武汉老建筑中,最值得注意和需要紧迫保护的是以汉口一元路到江汉路之间的汉口老里弄为代表的武汉老里弄。

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保护意识的淡漠,其文化和建筑意义尚未完全人们注意和认同,容易被忽视并遭到破坏。

”她还指出——里弄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只有老武汉和老上海有。

老里弄的主人是百年前的市民阶层,它们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于它们保留的是上个世纪初武汉的民风和民俗。

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对老城区毁灭性的拆迁,随着新的大楼拔地而起,许多记忆被抹掉了。

城市不同于人,害怕显出沧桑,一个看不到过去的城市,一个无法引起人们追忆的城市,便如同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注定是苍白空洞的。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或组织去保护和维护当地的传统及文化,以延续民族的精神,也许是经过了工业革命后的痛定思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十分注意保留地域传统及人文,甚至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也力求保持和沿袭。

3.新建筑或新道路个性不鲜明:与内陆的许多城市一样,武汉市的街道两侧林立的连锁超市,银行,快餐店使城市个性化的面貌日渐磨灭。

城市的名片依然只是黄鹤楼、归元寺等,多少年没有变化。

武汉的确是大,但一味的大,却没有相应的章法,必然会显出些无当之处来。

这其实与上一点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地理纬度、资源状况、经济、交通、文化,包括当地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审美文化都不一样,这就是城市的地方性。

设计师张在元先生就在访谈中说过:现在城市的发展较多地强调国际化,普遍地弱化了地方性。

要对城市自己的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要寻找自己的风格,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依托,用文化元素构筑城市的延续基点和力量象征。

盲目地抄袭、拷贝或一味迎合商业宣传与炒作只会亵渎我们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

最终我们要捍卫的是地方文化,这才是城市战略的关键。

城市的个性是针对共性而言,是在城市中以其有鲜明特点特色的文化和形象,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

如果诸多城市都是类似的高楼、类似的街道、类似的公园,这就没有个性美可言了。

城市个性美蕴含子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历史传统、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工艺特产、建筑形式、饮食文化、风十人情等都可构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和个性。

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正构成了城市不同的“性格”与“面貌”。

4.可持续性发展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不够:武汉近几年向周边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而这些扩张的部分主要是用于建设各种经济开发区,建设经济开发区用以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固然可行,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开发区占用了土地,却未进行多少有意义的开发。

而且目前武汉市的房地产业在兴建新型小区时,大都是多层而非高层,越往城市周边这种现象越明显,而土地资源是极其有限的,现阶段无节制的占用土地,将来必定后患无穷。

建筑不同于其他事物,一旦建好,就将客观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如果规划没有更远的眼光,只图眼前利益的话,势必对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罗马非一日建成”。

一个城市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百年或更久。

在短时间内超强度地发展,“猛吃补药”,结果只能导致城市的发育不正常。

事实上,因为缺乏这种积累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积累,给一些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

另一方面,盲目上马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贪大求多,很多工程、方案空洞无物,过多地充斥着新潮、眩目的概念而忽视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忽视人们生活空间的营造,也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形成隐患。

现在很多人却不满意大都市的居住条件,其反映是城市的自然贫乏症,诸如大气污染、热岛效应、噪音、自然光缺乏,同时又光污染、食物和水污染、垃圾成灾等。

面对自己造成的这些恶果,呼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我国城市化发展以及其城市及地区如何应对新的经济分工、加强竞争力的宏观背景,而且很多城市问题的宏观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甚至迫在眉睫,如旧城区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又进行有效的重建等方面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城市规划的设计者而言,不仅仅是要从宏观上掌控整个城市的格局,也应关注城市环境与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

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了解日常生活空间在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比如最基本的城市空间元素“人行道”、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最基本却又至关重要的安全感、邻里交往、小孩的照管等活动,城市街区的多样性和活力形成的必要因素的剖析;即使是现代城市,也不能无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

由此,城市建设和管理应高度重在自然空间、社会关系的各方面为人之和谐创造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公共性开放性和以人为本,尤其是要以弱者为本,例如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城市中心区以步行为基本尺度,运输以公共交通为主,控制交通流量,减少能源消耗适宜普通市民居住,方便残疾人和老外生活等等。

创造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也就能进人一种和诣的境界。

令人欣慰的是,在新的武汉市总体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们将重点放在了保持武汉的地理优势及环境资源上,同时也注重了或持续发展及城市的整体性与有机性。

例如:“……以长江构成生态纵轴,汉水及横贯主城的东西向山系为生态横轴,围绕汉口五湖、墨水湖、东湖和南湖四大湖泊构成城市四大绿心,并通过放射状生态走廊,连通市域的后宫湖、梁子湖等大型生态用地,构成与城市发展空间相匹配的环状——放射型生态框架。

……”“……贯彻“抢救、保护、继承、发扬”的基本方针,按照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与城市景观特色创造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文物保护单位及近代优秀建筑、重点保护地段、旧城风貌区、主城风景名胜区和城市风貌的整体保护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