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选读
《红楼梦选读》简答题
二、黛玉葬花
1、简述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明确:黛玉担心宝玉受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去怡红院看看,却因晴雯生气不给开门,黛玉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有说有笑,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并写下《葬花吟》。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两人之间又是负气、解释、剖白、决绝……最后又一次言归于好。
贾宝玉:兼有软弱和反抗的成分。软弱:面对金钏的自尽,他只会伤心痛苦,没有悲愤,更不敢控诉和抗争,面对父亲的紧逼,他既不敢辩解、不敢反抗,连逃跑的念头都没有;反抗:对于身为下贱的奴婢们的悲惨命运,他报以无限的同情,对于被统治阶级当作玩物的戏子,他愿意倾心相交,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朝廷命官,他骂他们是“国贼禄鬼”。
8.黛玉看到宝玉后说:“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黛玉为何说到“短命”一词掩口不再说话而抽身走掉?
【答案】①林黛玉因为昨晚的事情还在生宝玉的气,所以见面后难免会生发出恼怒的情绪。②“短命”的意思是活不长,但黛玉说到“短命”时感觉这样的话太重,另外自己深爱着宝玉也不希望宝玉“短命”,所以就不再往下说了。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喜爱之情,虽然昨天自己很生气,但也不希望自己心爱的人“短命”。
明确:第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探春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查明旧帐,秉公执法,为此,她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她捍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第二是缩减重复开支。探春先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子,因为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其次是把各位姑娘每月脂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此项改革缩减了重复开支,也剥夺了府中买办采办姑娘、丫鬟脂粉的权力。第三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办法很好,就借鉴来管理大观园,将园圃、池塘等委派给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等承包起来,除供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外,各自享用剩下的赢余。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红楼梦选读屈死
一、晴雯带病被逐出大观园
• 请仔细阅读课文,是谁将晴雯逐 出大观园?原因是什么?
• 品读宝玉探望晴雯一段,理解二 人之间的情感如何?
一、晴雯带病被逐出大观园
(宝玉将诗句改成“茜纱窗下,我 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三、思考与回答
• 晴雯之死是谁之罪,有不同的看法:一 种认为罪魁祸首是王夫人,一种认为是 在王夫人面前进谗言的王善保家的那些 奴才,你认为哪个说法更有道理?或者 还有其他说法?
三、思考与回答
• 作者既然很看重晴雯这一形象,为什么 对晴雯的死不作详尽的正面描写,而只 是通过小丫头转述宋妈的话来透漏消息?
• 你认为造成晴雯之死的因素有哪 些?
(自身原因、宝玉的责任、社会因 素、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二、宝玉作长文祭奠晴雯
• 宝玉为何作长文《芙蓉女儿诔》 来祭奠晴雯?
(丫头胡诌晴雯被请上天做了花神, 宝玉信以为真,感伤之下作了《芙 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二、宝玉作长文祭奠晴雯
• 黛玉与宝玉讨论《芙蓉女儿诔》 时,为什么忡然变色?
课堂练习
• 晴雯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 想一想,王夫人为什么要如此苛刻地对待
晴雯?
作业布置
• 分析晴雯的性格特征。 • 阅读课外书《红楼梦》里的《芙蓉女儿
诔》,体会宝玉对晴雯的感情。
谢谢!
屈死
学习目标
• 通过阅读本文,了解晴雯的性格特征,剖析晴 雯屈死的原因。
• 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特征和当时社会环境因素, 深入理解晴雯的悲惨经历。
• 体悟封建时代与人物鲜明特征之间的矛盾冲突。
学习重难点
• 学会分析封建社会因素对人物造成的影响。 • 品读、感悟人物的鲜明特征,理解晴雯屈死的
红楼梦选读:《抄检大观园》阅读
红楼梦选读:《抄检大观园》阅读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这里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又到探春院内。
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
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儿,倒是洗净人们的好法子。
”探春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
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
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了我。
”因命丫鬟们:“快快给姑娘关上。
”平儿丰儿等先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
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
要搜,所以只来搜我。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
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
”凤姐便起身告辞。
探春道:“可细细搜明白了。
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
”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
”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察明白了。
”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没有?”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明白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一、红楼梦概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通过贾宝玉和其他众多人物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官场斗争等情节展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态和人性的悲剧。
二、人物形象刻画1.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人,他有一颗玉心,喜欢文学、音乐和绘画,对美有极高的欣赏和追求。
他的形象描写丰满细腻,以“草木之灵”的美喻为主,给人以清雅高洁的感觉。
2.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的女子。
她性格独立,善于诗词,并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虽然她在情感上与贾宝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3.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堂妹,薛宝钗是一个贤淑端庄、温柔贤良的女子。
她以柔美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她和贾宝玉的情感纠葛成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三、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1.家族兴衰:《红楼梦》通过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变迁,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的生活方式和命运。
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揭示了封建世道的无奈和悲剧。
2.人性的悲剧:小说中众多人物的形象和情节,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次探讨。
无论是贾宝玉的多情和痛苦,还是林黛玉的悲剧结局,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哀。
3.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通过贾宝玉和其他众多人物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种种人为的干扰对爱情的破坏。
四、意义与价值《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语言和题材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小说中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封建社会弊端和人性矛盾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对《红楼梦》的选读,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情感、家庭和人性进行反思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
一、教案标题:《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反思》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楼梦》的基本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历史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究(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讨论交流(1)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对《红楼梦》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和人物关系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引导。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4.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进行课后辅导,加强巩固。
(2)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讲解。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感悟: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1《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一、教材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它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为背景,写出了一个家族的起落故事和人物的形象。
作品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揭示了社会阶级斗争、妇女命运和人性的真谛。
《探春理家》则是《红楼梦》中的精华之一,是一篇关于家教观的小说,通过探春的解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风俗习惯、家教方式和家族传统。
教师可以根据本篇小说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教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探春理家》的背景、主题和结构;2.构建对家教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教观念;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导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探春理家;(2)预习,学生先通过查资料来了解探春这个人物,根据探春的性格特点,想一想她对家教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想法;(3)找出课文中探春的几段话,分析她对家教的看法,以及这些话反映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课文讲解与分析(1)引言,概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2)手抄本朗读,生动形象地把文字形象化;(3)逐句解析,分析每个汉字、词语、句子的意思和作用;(4)寻找重点,解读探春对家教的看法,并分析这些看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5)总结本文,强调家教观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课时:课文理解与思考(1)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探春的家教观和传统文化影响;(2)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思维导图,明确思路,提高概括和归纳能力;(3)写作练习,根据学习内容,写作一篇文章,说明对家教的看法,并阐述培养孩子为人的道理和方法。
第四课时:知识拓展与评估(1)知识拓展,介绍中国传统家教观,与学生讨论家教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知识评估,出示家庭与社会沟通/童年情境/家教等试卷,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测试学生对家教的掌握情况。
红楼梦选读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选读原文与解析《红楼梦》选读原文与解析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及其外戚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众多缺陷和社会风尚的腐朽堕落。
《红楼梦》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文将选取《红楼梦》中的几个片段,通过原文解析的方式,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一段:贾宝玉与林黛玉初遇“仪琳道:‘嗳哟,姐姐,我往常家好容易连陪几天,怎么今儿就懒得打发我去?’宝玉笑道:‘他跟女孩子们玩儿,你一个孩子家,也太闹罢了。
’奎庆又道:‘我宝二爷,守着太太,不用你替守着,去罢。
’(《红楼梦》第一八回)”这一段描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遇的情景。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公子哥儿,被视为家族的未来继承人,因此受到各方宠爱,但他母亲王夫人宠爱的儿子尚有宝姐儿贾宝玉和薛姐儿薛宝钗,两人的地位并列,被称为“宝钗金鑫双瑞碧”的“贾薛”,是贾府中备受宠爱的两个女孩子。
而林黛玉则是另一位贾府的世代子孙,与贾宝玉的身份相比,可以说平凡许多。
她有着敏感、聪慧的性格,追求真挚纯粹的情感。
第二段:贾宝玉与贾政争论“宝玉呆了一顿,方道:‘太爷爷既然如此说,又奈何呢?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快活罢了,还有别的意思么?’贾政道:‘正因为你如此不会推重家尊尊进德厚之事,所以下这个决心罢了。
'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一段描述了贾宝玉与贾政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的争执。
贾政作为贾府的家族长老,他对家族的兴衰和社会地位有着更加深切的关注。
而贾宝玉则表示自己只是追求快活,并不会糟蹋家族的名声。
贾宝玉的态度引起了贾政的不满,贾政为了严肃家族纪律和整肃家风,不得不对贾宝玉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
第三段:秋夜思亲“如今家里人都各自有事,心也各自没有个人管,上下抛离的没个齐备,日后哪管得什么家业关情!他也一语未了,便自腾空飞了起去(《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段描述了贾宝玉对于家族纷争的思考。
如何学好《红楼梦》——苏教版选修教科书《(红楼梦)选读》简介
区使用 。
芳聚会 的高潮 , 荣 宁 二府 经 济衰 有 败的表征 , 成 了一 个 简洁 的 红楼 形
“ 积累与应用” 出知识积 累扩展题 列
该教科 书 由《 同学 》 《 楼 致 、红
概观》 《 部 分组 成 , 书约 l 附 等 全 5万 字 。《 同学》 致 简要介 绍了今天阅读 《 红楼 梦》 的意 义和该 教科 书的编写
和写 作实践题 。《 红楼研讨》 设计 了
“ 此系身前 身后事 : 楼结 构 ” “ 红 、 开 辟鸿 蒙谁为情 种 : 红楼人物 ” “ 、 假作 真时真亦假 : 红楼环境”、都 云作者 “ 痴, 谁解其 中味 : 红
楼 主题 ” “ 夺 文 、景
意 图。《 红楼概观》 收录了茅盾为 中
学生写的《 红楼 梦) 言》, ( 导 以及 四 大家族关系表 、 国府 院宇示意 图 、 荣
对 立 , 宝 黛 爱 情 的 悲 喜 , 红 楼 群 有 有
江苏教 育 出版 社 20 0 5年 6月
出版的《 红楼 梦 ) 读》系根据 教 ( 选 育部 2 0 0 3年颁布 的《 普通 高 中课程 方案 ( 实验 ) 和 《 通 高 中语 文课 》 普
程标准( 实验) 精神编写的供高中 》
意义坐 标 系 。每 个 片 断 后 均 附 有
“ 解读举隅”、品读 与探 讨”、 积 累 “ “ 与应 用” 三个栏 目。“ 读举 隅 ” 解 收 人对 所选文本 侧重于 思想 内容 或艺 术形 式的解读 文章 , 品读 与 探讨 ” “ 列 出针对 所选 文本 的品 评赏 析题 ,
《〈红楼梦〉选读》课程纲要
《〈红楼梦〉选读》课程纲要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为喜欢文学欣赏的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发现“汉语是如此美丽”并热爱汉语文学。
文学欣赏是极具个性的审美活动,能否从中获得愉悦体验决定着欣赏的效率。
因此,在《红楼梦》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本课程立足文本细读,不空谈理论、心得或启示,仅选取《红楼梦》中几个精彩片段,分为“贾雨村言”“木石前盟”“孽根祸胎”“元迎探惜”四个专题,分别从写实与虚构、宝黛钗爱情悲剧、叛逆精神以及关注女性命运等角度,从文本呈现的形象出发,初步领略这部伟大作品在人物、环境、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蕴含的魅力。
在众多的《红楼梦》相关课程中,本课程切入点小而视野开阔,颇具特色。
二、课程背景
背负沉重的高考压力,已经少有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了。
目前盛行的快餐式阅读无法替代对整本书的阅读。
然而,对文学的热爱往往是从对某本书或某个作家的系列作品的研读开始。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课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实现这种变革,必须重视对整本书的阅读,而《红楼梦》无疑是“整本书”中极好的课程资源。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兴趣,领略汉语的美丽并热爱汉语文学。
具体表现为:
1、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略)二、比较阅读(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
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
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
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
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
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
《红楼梦选读》自测题
《选读》自测题作者:陈玉驹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0年第01期一、单项选择题1.被宝玉邀请陪读,进家塾念书的人是()A.玉爱B.香怜C.秦钟D.薛蟠2.秦可卿之丧事,协理宁国府的人是()A.探春B.迎春C.王熙凤D.惜春3.探春对大观园的管理进行改革,其中最有创意的措施是()A.每日早晨都到小花厅会齐办事B.临寝之先,带上夜人到各处巡查一次C.免去部分重叠的开支D.将大观园承包给各位老妈管理4.宝玉第二次上家塾后,贾政试才让他破的题是()A.人不知而不愠B.五十有五而至于学C.惟士为能D.则归墨5.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什么地方?()A.怡红院B.蘅芜院C.缀锦阁D.潇湘馆6.除宝玉挨打外,书中还描写了贾府中谁也挨过父亲的责打?()A.贾琏B.贾蓉C.贾兰D.贾瑞7.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谁?()A.小红B.司棋C.平儿D.袭人8.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他”指的是谁?()A.周姨娘B.赖大家的C.刘姥姥D.李嬷嬷9.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A.莫失莫忘,仙寿恒昌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10.借《西厢记》教训林黛玉的是()A.警幻B.王熙凤C.史湘云D.薛宝钗11.咏白海棠诗,夺魁的是()A.李纨B.黛玉C.宝钗D.宝玉12.王熙风的判词中有“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内容,这说明她的结局是()A.身陷囹圄B.降级为妾C.被休回家D.暴病而亡13.“怡红院、暖香坞,蘅芜苑,栊翠庵”分别是谁在大观园的住所?()A.宝钗,李纨,惜春,迎春B.林黛玉,迎春,宝钗,湘云C.贾宝玉,惜春,宝钗,妙玉D.贾宝玉,李纨,惜春,妙玉14.曹雪芹塑造的哪个人身上,具有封建淑女的理想人格?()A.史湘云B.薛宝钗C.林黛玉D.贾迎春15.“木石前盟”的“木”是指()A.绛珠仙草B.“林”C.潇湘竹D.潇湘妃子16.最能够表现红楼结局的一句诗词是()A.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B.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C.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D.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17.晴雯死后成为什么花的花神?()A.水仙B.芙蓉C.月季D.蔷薇18.元妃省亲时宝玉最后的那首杏帘在望是谁帮他做的?()A.宝钗B.黛玉C.探春D.湘云19.惜春住的是()A.含芳阁B.缀锦楼C.紫菱洲D.藕香榭20.芦雪庵即景联句,首句是谁起的?()A.李纨B.王熙凤C.探春D.林黛玉21.宝钗在滴翠亭听到了谁的对话?()A.小红、坠儿B.翠缕、侍书C.晴雯、麝月D.袭人、紫鹃2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飞燕”指的是()A.林黛玉B.薛宝钗C.尤三姐D.尤二姐23.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遣九龙杯”中的“浪荡子”指的是()A.贾珍B.柳湘莲C.薛蟠D.贾琏24.《红楼梦》中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描写的是()A.林黛玉B.王熙凤C.贾宝玉D.贾探春25.贾府中的丫环雪雁服侍的主子是()A.宝钗B.黛玉C.贾母D.迎春26“莫向东风怨别离”诗句是大观园中何人所作?()A.宝钗B.黛玉C.探春D.湘云27.第七十九回写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得到林黛玉的夸奖,并认为这篇诔文可与什么相并?()A.曹娥碑B.秦观的《淮海集》C.王维的《西施咏》D.《后汉书•曹硪传》28.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中,有人抽的花签为梅花,题辞是“霜晓寒姿”,附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红楼梦选读》之《宝玉出家》教学赏析
《红楼梦选读》之《宝玉出家》教学赏析作者:武传胜来源:《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2012年第02期“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为情所困,为追求真正的“情”而作出令人瞠目之事:《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情”双双离去,只留下了“仰头相向鸣”的双飞鸟在人间;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情”甘愿放弃自己的王位——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我的人生。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一个来到世间走一遭的顽石,也有自己的追求,而他的追求更是他真我性情的流露,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感受贾宝玉的真我追求。
一、文题解读《宝玉出家》选自《红楼梦》第一二〇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节选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贾宝玉拜别贾政及贾府中的人对宝玉出家的反应。
第二部分:写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对话,交待相关后事及空空道人归结红楼梦。
二、理清文章思路选文第一部分讲了贾政遇见宝玉,宝玉与父亲的告别以及贾政回府后与王夫人、宝钗等人的叙谈。
宝玉与父亲的告别是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通过描绘一个场景来写父子的惨别。
贾政回府后的描写主要是王夫人以及宝钗的表现:王夫人痛哭不已,自己的半生心血、后半生的希望顷刻之间化为泡影。
宝钗作为宝玉的妻子,也是极度悲痛的,但宝钗还是延续了其一贯的做法——完全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情感。
本段描写继续完善了他的含而不露、深沉内敛的性格。
然后写贾政对王夫人嘱咐的话:“……我们在外把持家事,你们在内相助,断不可仍是从前这样的傲慢……”暗示了贾家复兴的可能。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写贾雨村与甄士隐的谈话,交待宝玉的后世“前经茫茫大士渺渺镇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从此形质归一”,然后交待了《红楼梦》一书的来历。
说这是一部“作者不知、抄者不知、阅者也不知”的奇书,它将“真事隐去”而保留了“假语村言”。
这一部分用了浪漫主义的结尾方式,呼应了开头。
三、片断赏读原文:贾政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归彼大荒。
欣赏古代文学名篇红楼梦选读
欣赏古代文学名篇红楼梦选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举世闻名的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出发,选读几个经典片段,欣赏红楼梦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一章:贾宝玉进入贾府时间:雍正时期地点:贾府人物:贾宝玉、贾母故事发生在雍正皇帝统治下的贾府,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主角贾宝玉。
他是一个才华出众、聪明机智的少年,也是贾府的继承人。
在这个场景中,他以泪洒别姊之举,展现出他敏感细腻的情感和对家庭的无限痛惜之情。
这一幕以“沥泉吟泪”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贾宝玉的内心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宝玉的多情和对家族的忠诚之情。
第二章:黛玉遇见宝玉时间:康熙末年地点:荣府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这个片段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戏剧性和代表性的场景之一。
贾宝玉在荣府中遇见了他的表妹林黛玉,两人的相遇让整个故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深钟情,以及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吸引和反感。
他们之间的相处充满了情趣和暧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章:宝玉才情展露时间:康熙末年地点:贾府人物:贾宝玉、贾母、袭人这一幕是贾宝玉展示才情的经典场景之一。
贾宝玉在贾母和袭人面前吟诗作对,展示了他出众的才华和琴棋书画等方面的造诣。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的才情非凡,他不仅有极高的艺术天赋,还对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这也为后面的故事奠定了基础,展现了他作为主角的独特魅力。
第四章:黛玉之死时间:康熙末年地点:荣府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个片段是《红楼梦》中最为悲伤、感人的场景之一。
林黛玉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自尽。
她的死让贾宝玉深深悲痛,也给整个故事笼罩上了一层悲伤的阴影。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和悲恸,以及他对命运的气愤和无奈。
这个场景凸显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也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转折点。
结语:以上只是《红楼梦》中的一部分经典片段,在整个作品中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欣赏、探索。
高中语文素材:红楼梦选读之宝玉谈情
宝玉谈情①嫏嬛山樵话说柳湘莲、贾宝玉到了芙蓉城中,为芙蓉城主,每日与警幻仙姑、妙玉、迎春、黛玉等众人或是谈道,或是谈心,或是作诗下棋,或是看花饮酒,或是煮茗焚香,或是看书舞剑,真是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了。
一日,宝玉到绛珠宫来,适值黛玉、香菱都到警幻宫中与妙玉闲话去了,金钏也跟了去了,只有晴雯在家。
宝玉走到里面坐下,晴雯倒上茶来道:“林姑娘和香菱姑娘都到警幻宫里去了。
”宝玉道:“去了多大会儿了?”晴雯道:“去了好一会儿了,只怕也该回来了呢。
二爷,请坐会子罢。
”宝玉道:“我也没什么事,在家里也是白坐着没趣儿,不如到这儿来坐坐的。
”晴雯道:“二爷近来怎都不像从前了么?”宝玉道:“我没改什么样儿啊,怎么都不像从前了呢?想是黑瘦了不成?”晴雯道:“不是说你脸上不像头里,是说你说话儿、心里不像头里了。
”宝玉道:“怎么就不像头里呢?”晴雯道:“头里二爷和林姑娘何等的亲热,时刻都不肯相离。
那会子说林姑娘要家去了,二爷就吓疯了。
后来林姑娘死了,二爷就出了家了。
怎么前儿二爷到了这里来,见了林姑娘总这么淡淡儿的,比着头里那么亲热的样儿,就很差多着了呢!林姑娘也不像头里,也是那么淡淡儿的了。
这是怎么说呢?”宝玉道:“这也没什么说的。
自从头里到了今儿,这个‘情’字原还没有一点儿更改的。
我们那从前都不知道这里头的道理,只想着我们姊妹们长在一块儿,要这些姊妹们眼看着我死了,还化成了灰,再化了烟给风一吹就散了才好,总为的是怕见那生离死别的缘故。
那里知道世人痴愚,谁能得够这么样么?怕见生离死别,偏偏儿的生离死别就不一而足,因此上才因痛而悔,因悔而悟。
这会子做了芙蓉城主,原是想不到的。
到了这里,不但是林姑娘一个人,就连大姐姐、二姐姐、风姐姐、鸳鸯姐姐和你们大家都在一块儿,并且是天长地久,永没有生离死别的时候了。
从前怕的是生离死别,偏偏儿的免不得的是生离死别;这会子经历了一番过来,不怕那生离死别了,倒又永没了生离死别了。
细想起来,可不是淡淡儿的倒好,又何必尽着痴迷呢?况且,这个‘情’是总在的,又谁还不知道呢?总之情多情浓倒反无益,还不如情淡情长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