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红楼梦》阅读教案

《红楼梦》阅读教案

《红楼梦》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简介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和生平《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创作背景清代社会风俗和家族制度2. 第二章:主要人物和情节梳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故事的开端和重要情节的设置描述贾府的荣华富贵和家族衰落3. 第三章: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分析揭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人生百态、人性善恶等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4. 第四章: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描绘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运用象征、暗示、讽刺等手法展示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和审美价值5. 第五章:阅读启示和传统文化认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和亲情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人物和情节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思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阅读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知识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红楼梦》作者、人物、情节等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本。

2. 相关研究资料:辅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和人物性格。

3. 教学课件:展示作品内容、人物关系等图表和图片。

4. 影视作品:推荐相关影视改编作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讲解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和生平介绍《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清代社会风俗和家族制度2. 第二课时:梳理主要人物和情节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讲解故事的开端和重要情节的设置描述贾府的荣华富贵和家族衰落3. 第三课时: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揭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人生百态、人性善恶等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4. 第四课时:探讨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讲解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分析象征、暗示、讽刺等手法的运用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和审美价值5. 第五课时:阅读启示和传统文化认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和亲情友情探讨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2. 第二周:梳理主要人物和情节3. 第三周: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4. 第四周:探讨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5. 第五周:阅读启示和传统文化认知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认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成书背景。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讲述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1.4.2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简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背景。

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的特点和关系。

1.4.3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等。

探讨《红楼梦》对后世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培养学生对经典爱情故事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

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爱情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情节和描写,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讲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发展的过程。

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如家族压力、社会观念等。

2.4.2 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如反叛、感伤等。

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情等。

2.4.3 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爱情描写选取经典情节进行解析,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等。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描写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情感描写、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等。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红楼梦导读教案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程】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了不起的。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二、导读名著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补充:《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选读《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材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贾宝玉与林黛玉2.1 教学目标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

2.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走向及其原因。

第三章:王熙凤与贾府3.1 教学目标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王熙凤的章节,分析其性格特点、管理才能和在贾府中的地位。

3.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贾府的衰落4.1 教学目标了解贾府的衰落过程,分析其原因。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贾府衰落的章节,分析其原因和衰落过程。

4.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贾府衰落的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第六章:金陵十二钗6.1 教学目标认识金陵十二钗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金陵十二钗的相关章节,了解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命运走向。

6.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走向及其原因。

第七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7.1 教学目标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特点,理解其在整个小说中的意义。

7.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相关章节,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7.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在小说中的意义。

《红楼梦选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红楼梦选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红楼梦选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红楼梦选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红楼梦选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

3.能够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2.《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3.《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4.《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5.《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6.《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问答、讨论、课件展示、小组合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2.《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3.《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楼梦》的封面、作者、出版年份。

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讲授(30分钟)讲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

第三步:讨论(40分钟)1.小组合作,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讨论《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背后的思想内涵。

3.探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描写手法、意象运用等。

第四步:总结课程(10分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领会《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六、课程设计意义本课程能让学生在了解《红楼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小说艺术,并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化品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是对现代高中文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本次《红楼梦》的课程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加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选段,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红楼梦》简介及选段介绍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选取几个重要章节进行简要介绍,如第一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等。

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和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教学内容:探讨《红楼梦》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的束缚、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家族衰落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4. 第四课时:艺术特色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叙事手法、形象塑造等。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

5. 第五课时:拓展阅读与讨论教学内容:推荐《红楼梦》相关研究书籍、论文和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笔记记录,评估其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拓展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成果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其课后阅读。

2. 相关研究资料:推荐国内外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 影视作品:推荐改编自《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1.2 教学内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小说的人物设定和社会背景课程安排和阅读材料1.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文本分析、情节解读、角色扮演第二章:主要人物介绍2.1 贾宝玉人物形象:性格矛盾、多情善感、反叛传统分析其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关系2.2 林黛玉人物形象:才情出众、敏感多病、悲剧命运分析其与贾宝玉、薛宝钗的关系2.3 薛宝钗人物形象:端庄贤淑、理智冷静、家庭责任感强分析其与贾宝玉、林黛玉的关系2.4 其他主要人物贾母、贾政、王熙凤等第三章:情节梳理3.1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介绍梦境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对后续情节的预示作用3.2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情感纠葛分析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探讨爱情与婚姻观念的冲突3.3 贾府的盛衰变化介绍贾府的繁荣与衰败过程分析其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封建礼教的束缚与个人自由分析小说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探讨宝玉反叛传统的精神内涵4.2 金钱与权力的腐蚀作用分析小说中对金钱和权力的描写探讨其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4.3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分析小说中的悲剧元素探讨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作品5.2 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5.3 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参考第六章:艺术特色分析6.1 叙事手法分析《红楼梦》的叙事视角和手法探讨其多线索、多视角叙事的特点6.2 人物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探讨其细腻入微、生动传神的描写技巧6.3 象征和暗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技巧探讨其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第七章:社会文化背景7.1 清朝封建社会了解清朝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分析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映7.2 儒家文化的影响分析儒家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探讨其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7.3 女性地位的反映分析小说中对女性地位的描写探讨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第八章:比较阅读8.1 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西游记》在主题、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8.2 与《三国演义》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情节构架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部作品在表现历史和人性方面的特点8.3 与现代文学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现代文学在叙事手法、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古典小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传承第九章:课堂活动设计9.1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特点9.2 情节接龙设计情节接龙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续写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情感变化和主题表现9.3 主题辩论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证自己的观点第十章:教学资源与拓展阅读10.1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教材、论文和评论作品介绍网络资源和影视改编作品10.2 拓展阅读推荐与《红楼梦》相关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10.3 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与《红楼梦》主题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领域,提高文学素养第十一章: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1.1 教学案例介绍介绍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等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11.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1.3 学生作品展示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优秀作品,如读后感、论文等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变化第十二章:课程评价与反馈12.1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分析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12.2 教师评价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和反思探讨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12.3 课程改进计划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制定课程改进计划旨在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第十三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3.1 课程总结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成果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成长13.2 展望未来探讨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出对课程发展和教学创新的展望第十四章:附录14.1 教学计划表列出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方便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进度和要求14.2 参考文献列出课程中引用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方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4.3 术语表解释课程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支持15.1 教学资源列出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包括教材、论文、影视作品等15.2 学生支持提供学生可用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措施包括课外阅读、学习指南、辅导课程等15.3 课程咨询与交流提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和教学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制了《红楼梦》选读的教案,涵盖了课程介绍、主要人物介绍、情节梳理、主题探讨、艺术特色分析、社会文化背景、比较阅读、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资源与拓展阅读、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总结与展望、附录和课程资源与支持等十五个章节。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4、让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1)领悟《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

(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作者、版本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人物分析(1)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4、情节解读(1)挑选几个重要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详细解读情节的发展、冲突和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5、主题探讨(1)与学生一起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悲剧、家族兴衰、社会批判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复杂的网状结构等。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让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领略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10 分钟)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身世背景。

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着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而成的。

2.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师:《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封建制度也日益腐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10 分钟)1. 介绍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师: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

他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深刻,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3.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二、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及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课本中的《红楼梦》导读部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红楼梦》封面,并进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作者和出版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简述它的出版历史,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小说主要内容(15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本中的《红楼梦》导读部分,向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

4. 人物关系图(20分钟)教师将主要人物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并以箭头表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物之间的纠葛和矛盾。

5.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指导学生整理出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6. 人物形象的塑造(20分钟)教师以一些典型的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通过对话和行为来体现,讨论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和效果。

7.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问题、人生哲理等,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预下一课《红楼梦》中的片段,做好课前准备。

五、作业布置学生根据导读部分的要求,自行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做好课后复和笔记整理。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观点,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一份关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

《红楼梦》教学设计《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2、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教学设想】1、合理进行教材整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① 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②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课外延伸:① 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②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③ 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2、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

)(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1、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① 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② 学生阅读思考:a 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

红楼梦教案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教案篇1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优秀教案

《红楼梦》优秀教案

《红楼梦》优秀教案《红楼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优秀教案1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教学设计红楼梦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红楼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透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

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对选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文:《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荐福碑”2.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选文:学生自读选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4. 艺术特色讲解:教师讲解选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扩展:学生总结本次学习收获,教师给出阅读建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论文,了解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原著或选读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选文内容、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1.1 简介《红楼梦》的背景1.2 介绍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1.3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第二章:主要人物与情节2.1 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2.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系2.3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事件第三章:艺术特色与风格3.1 分析《红楼梦》的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3.2 探讨曹雪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3.3 讨论《红楼梦》中的幽默、讽刺、抒情等手法第四章:主题思想与价值观4.1 探讨《红楼梦》中的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4.2 分析作品对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4.3 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第五章:阅读与欣赏《红楼梦》5.1 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结构和内容5.2 建议阅读重点章节和段落,深入领会作品的精华5.3 引导学生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第六章:人物关系与家族谱系6.1 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谱系关系6.2 详细解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婚姻、血缘和社会关系6.3 探讨人物关系对于情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7.1 分析《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及其社会意义7.2 讨论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角色的性格差异及其对读者的启示7.3 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与命运第八章:社会背景与小说现实性8.1 探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古代社会风貌及其问题8.2 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与批判精神8.3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第九章:红学研究与批评视角9.1 简介红学研究的起源、发展与主要流派9.2 介绍不同的红学批评视角和方法9.3 分析红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第十章:教学活动与评价设计10.1 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等教学活动10.2 提供学生参与式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的建议10.3 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章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社会环境、封建家族的衰落等。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2. 学习和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核心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3. 能够分析和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红楼梦》的背景介绍;2.《红楼梦》的作者介绍;3.《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选读。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背景图片,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2. 以问题形式进行导入:“你们对《红楼梦》这部作品了解多少?它的作者是谁?”步骤二:背景介绍1. 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成书历程;2. 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感知。

步骤三:作者介绍1. 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简介和其创作经历;2. 引导学生思考:曹雪芹为什么会创作出《红楼梦》?步骤四:经典名篇选读1.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析花园的象征意义,并选择其中一个经典名篇进行解读;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和分享;3.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讲解进行总结,讨论花园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步骤五:小结1.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总结《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和经典名篇;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讲解评价;2.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情况;3. 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经典名篇,并写一篇读后感;2. 思考并回答课堂小结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红楼梦》相关讲座;2. 组织学生进行红楼梦剧本创作或演出;3. 增加《红楼梦》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讨论。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红楼梦》文本分析目标:通过分析《红楼梦》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3.探讨《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文本分析:2.学生分组阅读《红楼梦》指定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组讨论:就分配的章节讨论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以及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思想和价值观。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探讨:5.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例如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形象的象征意义。

6.教师示范分析一段文本,解读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7.学生分组选择另一段文本,分析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8.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总结:9.教师对全班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文本分析的重点。

10.提问和回答环节,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1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写作的形式,总结《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对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二:《红楼梦》人物研究目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研究《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物研究:2.教师向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他们的性格特点。

3.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以及对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探讨。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

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分析: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略)
二、比较阅读
(一)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
这次贾政打宝玉显得极不寻常:一是打得格外狠毒,打得宝玉已经不能动弹了还要打,甚至想用绳子勒死宝玉;二是打的时候,不听人劝,直到王夫人来了说“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这样的话才住手。

贾政这样毒打宝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开始,贾政问宝玉“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原本无气,及至宝玉“惶悚”之态,“应对不似往日”,这才“生了三分气”,但并无打的意思。

接着,宝玉结交名伶事发,贾政“气的目瞪口歪”,但也只是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大概也没有打的意思。

待到听了贾环的诬告,得悉宝玉有“淫辱母婢”之行为,“气的面如金纸”,终于大发雷霆,大喝一声:“快拿宝玉来!”一场毒打开始了。

在贾府,世家子弟放荡成习。

贾政对于稍有“越轨”迹象的宝玉,为什么连事情的真相如何也不过问,便是一顿毒打?看看贾政是怎样说的:“你们问问他于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责政对宝玉的叛逆思想早有察觉,他担心宝玉终有一天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才下了毒打的决心的。

(二)《抄检大观园》的写法特点
1.《抄检大观园》不像《宝玉挨打》那样使矛盾突然爆发,而是“引而不发”。

“抄检大观园”的大波澜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绣春囊到了邢夫人手里后成了她打击王夫人、王熙凤的一张王牌。

因为王夫人和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权力,出了绣春囊的丑事,自然是管家太太奶奶的罪过。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到凤姐这里来的时候,“气色更变”“泪如雨下”,是因为这里包藏着她和邢夫人的矛盾斗争,这也是王夫人完全采纳邢夫人心腹王善保家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的原因。

2.《抄检大观园》采取“分镜头”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一处处被抄的情景逐次突现出来,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王熙凤怀着复杂的目的,带领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一群打手,深更半夜在大观园中抄检了七个地方。

整个抄检过程,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双方:一个是抄检与被抄检的对立双方,另一个是在抄检的一方中又有对立的双方。

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再加上被抄检的七个地方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整个抄检过程就形成了复杂纷坛、生动感人的情节。

对抄检这一重大事件,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样写使“抄检”这个很可能是雷同的事件,出现了变化莫测、惊心动魄的不同场面,按检的七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分镜头”,强烈地突出了七处抄检的特色,
使整个情节波澜起伏,千姿万态,花絮纷繁,引人入胜。

(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描写的两大事件。

从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比较异同:
1.相同之处:①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②都写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是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而成的。

2.不同之处:①“宝玉挨打”采取的是使矛盾急剧激化、迅速暴发的手法;“抄检大观园”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

②“宝玉挨打”把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紧凑;“抄检大观园”运用“分镜头”的手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使每一个镜头都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美文赏析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品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吟月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赏析:香菱在学诗实践中,经过几次挫折,找到了门径,第三首面目就大不一样。

首句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

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就像是自我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寂寞。

颔联用修辞手法,抒发内心幽怨。

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

至此,为末联作好了层层铺垫。

结句的感唱,本是作诗人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两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

所以,众人看了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四、拓展训练
《诉肺腑》
①“诉肺腑”是宝玉和黛王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

你怎样评价宝黛的爱情。

②阅读《语文读本》所选的《红楼梦》章节,思考: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段落,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

其写法,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特点、比如,全部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贾政会客的大厅,人物先后出场。

戏剧冲突的高潮是贾母登场……可以《宝玉挨打》为题,把小说改写成剧本。

写成后也可以组织排练。

《香菱学诗》
从关系上来说,香菱学诗应由宝钗指点,但宝钗却一直反对。

一向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的林黛玉则耐心地指导,这是值得深思的。

请就此写一篇读书笔记。

《抄检大观园》
①王夫人突然来到王熙凤处,而且“气色更变”“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

一向安祥端庄、心慈面善的王夫人,何以为了绣春囊而如此激动不安呢?讨论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②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中,探春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

结合课文及《语文读本》相关章节的描写来评价她的言行,并思考:探春的悲剧意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