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
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关于红楼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教案篇1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2024年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2024年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现实矛盾。
二、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简介2.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分析作品的社会背景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作者背景介绍1.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背景介绍:讲述曹雪芹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环境、创作动机等。
第二课时:作品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1.作品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1)贾宝玉: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
(2)林黛玉:分析其才情、性格、命运,以及与贾宝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
(3)薛宝钗: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以及与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感情。
第三课时:作品艺术特色分析1.语言艺术:分析作品中的诗词、曲调、对话等,感受其文学魅力。
2.结构布局:分析作品的结构特点,如“草蛇灰线”、“千里伏笔”等。
3.意象运用: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如梦境、园林等,探讨其寓意。
第四课时:作品主题探讨1.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分析作品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揭露和批判。
2.现实矛盾与人性探讨:分析作品对现实矛盾和人性的揭示。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红楼梦教案(精选10篇)
红楼梦教案红楼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教案篇1教学说明: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
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
望各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过程与方法:从人物、文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古今研读状况四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
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
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
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
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
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
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
”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红楼梦选读纲要:1. 课程概述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准备5. 教学过程6. 教学活动7. 教学评价8. 教学延伸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中一年级语文课程中的选读部分,选读内容为《红楼梦》。
通过精选红楼梦中的片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2. 分析并理解选读片段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3.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选读片段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描写;- 理解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分析与解读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课件2. 红楼梦选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 学生阅读笔记及批注五、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步骤2:背景介绍给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步骤3:选读片段解读选择几个经典的片段,对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进行逐一解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步骤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选读片段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选读片段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续写、改编或写评论等形式。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与音乐欣赏: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共享各自的阅读笔记和批注,互相交流观点和疑问。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4、让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1)领悟《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
(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作者、版本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人物分析(1)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4、情节解读(1)挑选几个重要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详细解读情节的发展、冲突和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5、主题探讨(1)与学生一起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悲剧、家族兴衰、社会批判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复杂的网状结构等。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让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领略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10 分钟)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身世背景。
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着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而成的。
2.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师:《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封建制度也日益腐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10 分钟)1. 介绍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师: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
他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深刻,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红楼梦》 教案设计
《红楼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生平。
《红楼梦》的成书背景和创作动机。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成书背景、人物形象等。
案例分析法:分析《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作者与成书背景2.1 曹雪芹及其生平介绍曹雪芹的家族背景、生平经历。
分析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
2.2 《红楼梦》的成书背景讲述清代中叶的社会状况,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阐述《红楼梦》与清代中叶社会状况的关联。
2.3 教学方法与活动讲授法:讲解曹雪芹的生平及创作动机。
图片展示法:展示清代中叶的社会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红楼梦》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第三章:主要人物形象3.1 贾宝玉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
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2 林黛玉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角色。
探讨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3 薛宝钗分析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
探讨薛宝钗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关系。
3.4 教学方法与活动案例分析法: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性格特点。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四章:故事情节概述4.1 贾府的兴衰概述《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过程。
分析贾府兴衰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4.2 主要故事情节梳理《红楼梦》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的关联。
4.3 教学方法与活动讲授法:讲解贾府的兴衰及主要故事情节。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
《红楼梦》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红楼梦》文本分析目标:通过分析《红楼梦》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3.探讨《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文本分析:2.学生分组阅读《红楼梦》指定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组讨论:就分配的章节讨论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以及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思想和价值观。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探讨:5.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例如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形象的象征意义。
6.教师示范分析一段文本,解读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7.学生分组选择另一段文本,分析其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8.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总结:9.教师对全班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文本分析的重点。
10.提问和回答环节,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1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写作的形式,总结《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并对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二:《红楼梦》人物研究目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研究《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物研究:2.教师向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他们的性格特点。
3.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以及对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探讨。
4.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将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
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分析: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红楼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3.《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及经典片段。
2.难点: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二、课堂讲解1.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讲解《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细腻的心理描写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楼梦》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2.强调《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的经典片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红楼梦》中哪个片段最吸引你们?二、课堂讲解1.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等。
2.讲解经典片段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片段的艺术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课堂小结2.强调《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第三课时一、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美的赞美等。
2.分析主题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高一语文红楼梦教案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目标】1、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2、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作者曹雪芹生平与创作。
4、了解《红楼梦》内容提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比较阅读。
学法:自主思考、同位讨论、课堂交流。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来看两首《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同学们看看说的是谁?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说:"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明确:林黛玉薛宝钗展示图像[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教学过程】(一)背景资料一、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
《红楼梦》教学设计《红楼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2、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教学设想】1、合理进行教材整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① 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②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课外延伸:① 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②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③ 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2、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
)(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1、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① 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② 学生阅读思考:a 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
红楼梦教案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多角度评析。
2、通过人物命运深入探究人物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角度把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难点:品读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通读相关情节和诗词,对人物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大观园里,可谓百花齐放。
其中有一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仙草,还有一位是众人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今天我们就走人大观园,走进黛玉和宝钗的世界。
(一)学习活动一: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光彩夺目的女性,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试从她们的出身、日常生活、性格、才华、学识、待人、处事等方面比较评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比较分析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活动二:正所谓“诗如其人”,读黛玉和宝钗的诗词,你可以窥见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设计意图:从情节的浅层次梳理到诗词的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品读黛玉和宝钗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具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依据: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诵读诗词,自主解读诗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交流分享。
(三)学习活动三:假如你是贾宝玉,你更愿意娶谁为妻?你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从恋爱婚姻的角度阐释。
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
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课件;3.《红楼梦》的相关资料。
Step 1 引入1.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小说的背景。
Step 2 讲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1.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包括清代社会背景、曹雪芹的家庭背景等;2.解释《红楼梦》为何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Step 3 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1.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如贾宝玉入贾府、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等;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并通过描绘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Step 4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中的主题和意义,如爱情、权力、财富等;2.通过讨论和举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示。
Step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1.通过阅读小说片段和分析文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争议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
Step 1 课后拓展1.布置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2.推荐学生观看电视剧或电影《红楼梦》,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Step 2 课后反思1.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2.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红楼梦》 教案设计
《红楼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
(3)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探讨《红楼梦》与其他名著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人物情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
(2)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衰落,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不足。
(3)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如作者、人物关系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
2. 教学难点:(1)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与分析。
(2)作品深刻主题的理解与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比较《红楼梦》与其他名著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红楼梦》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红楼梦》,了解作品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
(2)概述主要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5. 课后作业: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通用(1)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楼梦》教材,主要涉及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和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界,冷子兴演说荐福碑”。
内容包括甄士隐的梦幻经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识、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红楼梦》第一、二回的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背景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分析甄士隐的梦幻经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过程,以及贾府的人物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楼梦》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境。
3. 第一回学习:(1)阅读原文,理解甄士隐的梦幻经历。
(2)分析甄士隐的梦境寓意,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3)讲解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4. 第二回学习:(1)阅读原文,了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识。
(2)分析贾府的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
(3)讲解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梦境寓意文学修辞手法2. 第二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府人物关系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红楼梦》第一、二回中的人物形象。
(2)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贾府社会背景的认识。
2. 答案:(1)人物形象分析:甄士隐善良、憨厚;贾宝玉叛逆、多情;林黛玉敏感、才情出众。
(2)贾府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末期,官场腐败,社会风气败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和讲解,学生对《红楼梦》第一、二回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红楼梦》 教案设计
《红楼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述。
艺术特色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
第二章:作者与成书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2.2 教学内容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红楼梦》的成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理解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形象。
探讨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故事情节概述4.1 教学目标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理解故事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进行故事情节概述和讨论。
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艺术特色。
探讨艺术特色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进行艺术特色分析和讨论。
第六章:人物关系与家族结构6.1 教学目标分析《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理解家族结构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的人物关系。
红楼梦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红楼梦》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曹雪芹及主要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特点及思想内涵;(3)能够鉴赏小说中的诗词、曲赋等文学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1)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介绍《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及版本情况。
2. 主要人物关系梳理(1)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2)分析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和情感纠葛。
3. 情节梗概(1)讲述《红楼梦》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主要情节;(2)分析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和矛盾冲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关系;(2)理解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特点及思想内涵;(3)鉴赏小说中的诗词、曲赋等文学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2)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提高阅读能力;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4.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5.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研究性学习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报告,包括选题、分析、论证等方面;5.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教案大班
高一语文教案大班教案一:《红楼梦》第一回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流传状况。
2. 掌握《红楼梦》第一回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够理解并运用《红楼梦》中的一些文学手法。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流传状况。
2. 理解《红楼梦》第一回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运用《红楼梦》中的一些文学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流传状况。
2. 将《红楼梦》中的文学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1. 复印《红楼梦》第一回的课文。
2. 复印《红楼梦》的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流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认识。
Step 2 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红楼梦》第一回,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红楼梦》第一回主要讲了哪些事情?b. 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c.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有何作用?Step 3 教师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流传状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 教师针对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解答学生的疑惑。
Step 4 学习文学手法(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中常用的文学手法,如意象、比喻、铺垫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具体例子,理解文学手法的运用方法。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红楼梦》第一回的课文,尝试仿写一段类似的文段,并运用学到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小组展示并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6 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重点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红楼梦》第二回,并思考课文中的文学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选修课红楼梦教案设计导读: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一选修课教案《红楼梦》和曹雪芹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难点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
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
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
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J、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
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
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
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
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
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第二课时一、《红楼梦》的序幕《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二、学生自读《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
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
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提示: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