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用心阅读文章,完成后边问题。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__⑵不可同世而立立..:________(2)找出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

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其人弗能应.也 儿应.声答曰。

(3)《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什么?2.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下划线字。

①岁计有余者 岁:________②然旋读旋忘 旋: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rǔ)忘会(kuài )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 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2. 阅读练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______,描写声音的词是______。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把古诗《宿建德江》补充完整。

宿建德江(唐)______移舟泊烟渚,______。

野旷天低树,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5. 阅读下面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2分)(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3分)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2分)6. 对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D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5.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补充古诗。
______绝,______径______踪灭。
孤______蓑笠翁,独钓寒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找出诗中的两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春光,竟会这样地______,这样地______!它把一冬天蕴藏的______,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4)月光似水______,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索绕在他的耳畔。……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______,伤心的哭泣,______,倔强的呐喊……
(5)哪里有洪水,______;哪里有危险,______。滔滔洪水中的群众,______,______,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12.古诗填空。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古诗词二一、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句。

1.我们读到不少送别诗,“,。

”和“,。

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

”,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

王昌龄发出了“,。

”的满脸豪情。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4.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泊船瓜州》中的“,。

”5.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6.明明学习不认真,不懂得珍惜时间,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7.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8.《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

《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

,。

9.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写下很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

《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

二、鸟的乐园。

(填鸟名)1.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2.草长()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5.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

6.()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三、根据提示,结合自己课内外的学习和积累,在横线上写出一句相应的诗句。

1.抒写思乡情的诗句:,。

2.抒写友情的诗句:,。

3.描写春天的诗句:,。

4.描写冬天的诗句:,。

5.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四、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

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

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

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

(2)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

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2.课外阅读。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那年我12岁。

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4、.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题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9.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③。

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

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

“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多选题)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3.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4. 分析下列诗句,选择比较准确的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A.五岭连绵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②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5. 根据《对韵歌》连一连。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测试题(60分钟100分)一、填写古诗词。

(18分)1.牧童归去横牛背,。

2. ,也傍桑阴学种瓜。

3.黄沙百战穿金甲,。

4.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

《乡村四月》5. ,南望王师又一年。

6. ,才了蚕桑又插田。

7.孤帆远影碧空尽,。

8.童孙未解供耕织,。

9. ,彩丝穿取当银钲。

10. ,唯见长江天际流。

11. ,时鸣春涧中。

12.羌笛何须怨杨柳,。

13. ,青春作伴好还乡。

1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春风不度玉门关。

16. ,村庄儿女各当家。

17.谁言寸草心,。

18. ,夜静春山空。

二、请结合语境,填写古诗词句。

(48分)1.“谁言寸草心,。

”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儿童的天真童趣让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杨万里眼中孩子们清晨弄冰的天真可爱。

3.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

4.王昌龄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将士们的壮志凌云。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诗的作者是。

6.“孤帆远影碧空尽,。

”本诗的题目是《》。

7.在古诗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儿童形象,热爱劳动的乡村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

调皮可爱的牧童:牧童归去横牛背,。

8.由画面“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你会想到诗句,。

9.提及玉门关,你会想到王昌龄的诗句,。

句子表达了诗人。

10.诵读古诗,要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从军行》中最能表现戍边将士不怕牺牲精神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直接表达杜甫喜悦之情的是“却看妻子愁何在,。

”诗中有闲适的乡村,“,子规声里雨如烟。

”也有苍凉的边塞,“黄河远上白云12.《乡村四月》前两句着重写景,句子是,。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复习资料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专项复习资料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复习资料一、选择。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2.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3.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回答.______,______。

它来自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______》。

2.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1)《宿建德江》作者:______代诗人______。

______,日暮客愁新。

______,江清月近人。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______代词人______。

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填空。

①两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②《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都写了______(时间)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者表达了______,后者表达了______。

3. 按课文《花朵》填空。

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焰火,是节日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1)课文一共有______句话。

(2)连一连。

焰火______A.祖国的花朵星星______B.节日的花朵我们______C.夜空的花朵4. 根据你积累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黄河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刘禹锡用诗句“______,______。

”写出了它的奔腾和壮丽。

(2)童年是我们难忘的梦境,吕岩用诗句“______,______。

”描绘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

(3)时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岳飞在《满江红》中,告诫我们:______(4)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响应《礼记》的号召:______。

5.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显青翠,洞庭湖水越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这句话写的是那首诗中的诗句,这两句是?(2)是人的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______,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但:无: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诗人的嘱咐是:。

4.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案:
1.同“原”,本来。

只。

不要。

2.诗人自己(陆游)
3.不见九州同无忘告乃翁
4.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之情。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A.田园诗
B.边塞诗
C.送别诗
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A. B.
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
2.单于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

3.A 因为本诗描写的时间是月夜,环境是大雪,从这里看图A符合诗意。

4.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试的场面,引发读者的联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课外阅读(含答案)

课内、课外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20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给诗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6分)(1)绩麻()A. 种麻B. 收麻C. 把麻搓成线(2)供()A. 提供B. 从事C. 讲述(3)傍()A. 旁边B. 靠近C. 依靠2.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两句表现了儿童______________的特点,整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6分)3.诗中对儿童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下列选项中同样描写儿童的一项是()(3分)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想一想该诗描写的内容,然后发挥想象,试着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35分)(一) 祖父的园子(节选)(19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部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第一课《古诗三首》1.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_______,展示的是一幅________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2)“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写景文字集中在________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第二课《祖父的园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能找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月是故乡明》3.课内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1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

“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

(______)②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_____)③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_____)二、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6.《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图。

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十: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十: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十: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类专项复习卷(十)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小古文阅读。

(36分)一)雪(12分)冬日严寒,XXX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XXX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6分)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鸦狐(24分)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鸦本不善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夺其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义。

(12分)1)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非继续性文本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阅读
一、对下面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了”“又”的搭配使用,不说“忙”已使读者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杂诗
吴均①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吴均:南朝梁的文学家、史学家。

1.请描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

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

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
多枯落,何以②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注释】①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②何以:为什么。

1.填一填。

“岁寒三友”就是____、____、____。

在霜雪之时,________着花,_____ ____并茂,它们都有________的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说说“梅树着花,松、竹并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不识自家
曩①有愚者,常于门外悬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门,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有删改【注释】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及.午____________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汝.家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者审视之,乃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③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④不:同“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甚聪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父不在,乃.呼儿出去后乃.至
B.此是君.家果待君.久不至
C.下车引之.虽与之.俱学
4.这两则故事都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________阶层言谈逸事的小说。

请再写出两个古代少年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段,说说杨氏子和元方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远远地看见山中雾气从天边飘来,从竹林的空隙中“窥”到红红的落日。

2.不能,“窥”字是从竹林的空隙中看,而“望”没有“从空隙中看”这个意思,一般只表示向远处看。

三、1.松竹梅梅树松、竹耐寒
2.梅树开花,松树和竹子都很茂盛。

四、1.到了到了你为什么
2.(1)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

(2)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极度愚昧、不会灵活变通的人。

五、1.(1)同“慧”,智慧(2)回头
2.(1)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

(2)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A
4.士族示例:孔融让梨、王戎不取道旁李
5.聪明,口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