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安全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安全性能评估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安全性能评估实验报告一、引言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确保工业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本次实验旨在对某型号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某型号工业机器人在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碰撞检测能力、紧急停止功能等方面,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三、实验设备和环境(一)实验设备1、被测试的工业机器人:某型号六轴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和运动精度。

2、控制器:与工业机器人配套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3、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用于测量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和外部环境信息。

4、测试工装:用于模拟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工况,如抓取、搬运、装配等。

(二)实验环境1、实验场地:一个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具备良好的照明和电力供应条件。

2、安全防护设施:在实验场地周围设置了安全围栏和警示标识,配备了紧急停止按钮和消防设备,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四、实验步骤(一)运动控制精度测试1、设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目标位置,包括直线运动、圆弧运动和复杂曲线运动。

2、启动机器人,让其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并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测量机器人的实际位置。

3、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并计算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包括位置误差、姿态误差和重复定位精度。

(二)碰撞检测能力测试1、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内设置障碍物,包括固定障碍物和移动障碍物。

2、启动机器人,让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动,并观察机器人是否能够及时检测到障碍物并停止运动。

3、调整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和速度,重复上述步骤,测试机器人在不同工况下的碰撞检测能力。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一、实验目的本次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与交互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机器人本体:采用了一款具有多关节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模型。

2、控制器:配备了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卡和处理器,用于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3、传感器套件: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等,以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

4、编程软件:使用了专业的机器人编程工具,具备图形化编程和代码编辑功能。

三、实验原理1、运动学原理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了机器人各个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

2、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分析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矩,以及这些力和力矩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

这对于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驱动系统至关重要。

3、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如视觉、力和距离等信息,可以使机器人更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做出更智能的决策和动作。

四、实验步骤1、机器人系统初始化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了机械和电气连接的检查,确保各部件安装牢固且线路连接正常。

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关节零位校准、运动范围设定等。

2、运动控制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了简单的运动控制程序,实现了机器人的直线运动、圆弧运动和关节空间的运动轨迹规划。

在编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运动速度、加速度和精度的要求。

3、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启动传感器套件,采集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滤波、融合和分析,提取有用的特征和信息。

4、机器人交互实验设计了人机交互场景,通过示教器或上位机软件向机器人发送指令,观察机器人的响应和动作。

同时,机器人也能够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主动与环境进行交互,如避障、抓取物体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动控制精度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实际测量和与理论轨迹的对比分析,发现机器人在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中的位置精度能够达到预期要求,但在高速运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工业机器人手动运行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手动运行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手动运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手动运行实验,学习控制机器人手的运动,并通过实践了解机器人手动运行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1. 工业机器人2. 控制器3. 操作手柄4. 计算机实验步骤:1. 打开控制器,将机器人连接到电源。

2. 将操作手柄与控制器连接,确保连接正常。

3. 在计算机上运行机器人操作软件,将机器人与软件进行连接。

4. 校准机器人的起始位置,保证机器人处于待机状态。

5. 在操作手柄上选择手动运行模式。

6. 使用操纵杆控制机器人的手运动,通过上下左右控制手的移动,通过手柄上的按钮控制手的夹持动作。

7. 进行各种不同的手动运行实验,如抓取、放置、转动等。

8. 观察机器人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效果,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手动运行实验。

通过操纵手柄上的操纵杆,我们能够控制机器人手的运动,实现不同的动作。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实验,如抓取物体、放置物体等。

观察结果发现,机器人手能够准确地执行我们的指令,并且动作效果较好。

实验结果证明了机器人手的手动运行是可行的,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工业机器人手的手动运行方法和技巧,并成功地进行了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工业机器人手的控制原理和操作方式。

实验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工业机器人手的手动运行,并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

机器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理

机器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理

实验原理1.硬件部分Bioloid是一套科学教育用的机器人套件组,使用不同模块化的运动关节(机器人伺服马达),来建造各式各样的机器人,Bioloid Robot完整套件组,可以组合出18个关节(18 DOF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犬型机器人、恐龙、机器电铲、家用机器人、蜘蛛侠、蛇形机器人等。

机器人使用「AX-12(智能型伺服马达)」,具有位置控制与讯号回馈功能。

设计者可以手动制定出动作,让Motion Editor 记忆并且仿真,省去繁复的位置控制。

通过Behavior control来建构完整的机器人动作。

如此,便可通过Behavior Control Programer给机器人编排出一套完整的动作。

Bioloid可以从传感器以及关节读取多种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全自动运动。

例如:可以制作一个机器狗,让它在听见一声拍手声时站起来,听到两声拍手声时坐下,或者制作一个机器人,当人靠近它时,它就鞠躬。

还可以做一个机器车,可以躲避障碍物或捡起物体,也可以通过遥装置控制机器人各种动作。

只要利用提供的动作编辑软件、行为编译软件,即使没有机器人知识背景的人也可以很容易的编辑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各种动作。

对于高级使用者可以用C语言编辑机器人各种运动算法,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

此外,机器人还配有手柄,可以通过设定,直接使用手柄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而不用依赖于数据线的指令传送。

这样就可以摆脱线控的束缚,灵活操控机器人,从而实现更多丰富的动作,既增强了可操作性,有增加了娱乐性。

2.软件部分能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主要有五种软件,行为控制(RoboPlus Task)、动作编辑器(RoboPlus Motion)、机器人终端(RoboPlus Terminal)、机器人管理(RoboPlus Manager)和电机升级(Dynamixel Wizard)。

下面我们将主要介绍行为控制和动作编辑器。

①行为控制(RoboPlus Task)这款软件通过逻辑函数设计机器人在面对事件时的反应。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一、引言。

慧鱼机器人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运动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对其进行性能评估。

二、实验目的。

1. 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识别能力;2. 评估慧鱼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检验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和避障能力。

三、实验方法。

1. 图像识别测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使用慧鱼机器人进行物体识别测试,记录其识别准确率;2. 语音识别测试,在嘈杂环境中进行语音控制实验,评估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在复杂环境中设置障碍物,测试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避障能力。

四、实验结果。

1. 图像识别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慧鱼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92%和90%,表现稳定且良好;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在嘈杂环境下,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5%,满足一般应用需求;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显示,慧鱼机器人能够稳健地避开障碍物,并且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

五、实验分析。

慧鱼机器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例如,光照条件的变化、嘈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等都可能对慧鱼机器人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六、结论。

慧鱼机器人在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然而,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慧鱼机器人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其技术,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七、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工作人员和支持单位,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慧鱼机器人的开发团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款优秀的智能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篇一: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成绩批阅人实验名称:机器人认知实验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实验日期班报告级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机构简图四、思考题1. 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 1 页2. M-6iB机器人机械部分主要包括哪几部分?指出控制姿态与控制手腕动作的轴。

第 2 页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成绩批阅人实验名称:机器人编程实验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实验日期班报告级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步骤四、程序说明动作任务,记下动作程序,并在程序后面做适当的注解说明。

第 3 页五、思考题1.简述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运用中采用示教控制与其它控制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2.回忆本次实验过程,你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 4 页篇二: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JB201 实验成绩二〇 15 年 5 月二〇 15 年 5 月填写说明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3、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XX)》。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熟悉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实验,包括机器人的结构特性、传动原理、机械构
件、机器人轨迹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和知识。

2、实验内容
本实验结合相关书籍和课程,涵盖六个主要方面:
(1)机器人结构特性:包括机器人极其关节的结构特征,如关节的中心距、CAD模型的结构图、几何变换以及机器人控制体系等。

(2)传动原理:传动原理是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主要涉及传动机构的驱动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动力学分析、轴向力和紧定力的计算、变速箱的类型及其拓扑、传动系统性能的评价以及机器人的控制技术。

(3)机械构件:机械构件是构建机器人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械构件的特性分析及应用,如凸轮轴、滚珠丝杆、电机及带轮等。

(4)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重点内容,主要涉及机器人轨迹的编程、运动学分析、示教编程、轨迹压缩、张量标定以及DSP
技术等。

(5)夹具设计:夹具设计是机器人应用中重要内容,主要涉及气压夹具结构设计及其应用,以及夹具装配技术、理论模型分析、夹紧结构动力学建模及物理实验室中用机器人进行夹具设计的实践应用。

(6)机器原理:机器原理涉及机器人控制体系的基本结构、编程思想、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架构、机器人控制技术和其他控制技术等。

3、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执行有序,基本实验项目全部完成,实验结果可按照预期得到一个有效的机器人模型,熟悉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实际工程应用。

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测试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2、评估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表现。

3、探究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所用机器人型号为_____,具备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2、测试场地包括室内的平整地面、有障碍物的区域以及室外的不同地形。

3、相关的测试工具,如测量距离的仪器、记录数据的设备等。

四、实验过程(一)运动能力测试1、在室内平整地面上,设置了一定长度的直线跑道,让机器人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直线运动,并记录其到达终点的时间和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在有障碍物的区域,放置了各种形状和高度的障碍物,观察机器人如何避开障碍物并继续前进,同时记录其避障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二)感知系统测试1、视觉感知测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观察机器人能否准确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听觉感知测试:在不同的声音环境中,发出特定的声音指令,检测机器人对声音的识别和响应能力。

3、触觉感知测试:让机器人接触不同质地和硬度的物体,检查其对触觉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三)任务执行测试1、设定了一系列的任务,如搬运物品、整理物品、搜索特定目标等,观察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所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运动能力1、机器人在直线运动中,速度越快,稳定性略有下降,但总体表现良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

2、在避障测试中,机器人能够及时检测到障碍物,并采取合理的避障策略,但在面对复杂的障碍物组合时,偶尔会出现碰撞情况。

(二)感知系统1、视觉感知方面,机器人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对颜色和形状的识别准确率较高,但在低光照环境中,识别能力有所下降。

2、听觉感知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声音指令,并迅速做出响应。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

机器人的实验报告机器人的实验报告引言:机器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索机器人的功能和潜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机器人的概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它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或者通过学习自主地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人通常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主要模块组成,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决策模块用于分析和处理信息,执行模块用于执行任务。

二、机器人的感知能力1. 视觉感知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视觉信息,进而识别物体、人脸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机器人进行人脸识别实验,通过训练机器人的神经网络,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人脸。

2. 声音感知机器人可以通过麦克风等传感器获取声音信息,进而识别语音指令、环境声音等。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机器人进行语音识别实验,通过训练机器人的语音模型,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语音指令。

三、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是指机器人通过分析和处理感知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编写算法和程序,让机器人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机器人的执行能力机器人的执行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根据决策模块的指令,执行相应的任务。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用机器人的执行接口,使其能够执行我们预设的任务,比如移动、抓取物体等。

五、机器人的应用场景1. 工业制造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繁重、危险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医疗护理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域可以用于辅助手术、照料病人等工作,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服务。

3. 农业种植机器人在农业种植领域可以用于自动化种植、喷洒农药等工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服务行业机器人在服务行业可以用于接待客人、提供咨询等服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功能和潜力将会越来越大。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电子稿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电子稿

实验一教你的机器人“走路”一、要求与目的熟悉机器人用于走路的“脚”,要教你的机器人学会走路,同时你要掌握控制机器人走路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1、机器人为什么会“走”要想让机器人移动,就要控制电机的转动。

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基本指令是motor(x,y)函数和drive(x,y)函数。

2、驱动电机的函数通过JC程序控制电机转动,使机器人行走的指令有两个,它们是motor(x,y)函数和drive(x,y)函数,介绍:一、motor(x,y)函数此函数是“启动”电机,x取值1、2,分别表示左右两个电机;y表示电机转速两个电机同时以相同速度启动,意味着什么?机器人将怎样运动?答:机器人将直走。

进一步讨论:如果将一侧电机速度改为0,机器人将会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答:左侧电机速度为零,则逆时针旋转;反之,则顺时针旋转。

实验题一:让机器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1)用vjc语言或者流程图让能力风暴顺时针走直径约1米的圆形路径;程序:void main(){while(1){motor( 1 , 80 );motor( 2 , 20 );}stop();}(2)用vjc语言或者流程图让能力风暴逆时针走约1米立方的正方形路径;程序:void main(){while(1){drive( 100 ,0);wait( 1.000000 );stop();motor( 1 , -20 );motor( 2 , 20 );wait( 0.500000 );stop();}}实验题二:首先机器人前进2秒,之后机器人逆时针旋转1.8秒,然后机器人前进1秒,最后停下来。

小结:motor函数主要是实现旋转。

实验代码:Void main(){Drive(60,0);Wait(2.000000);Stop();Drive(0,-60);Wait(1.800000);Stop();Drive(80,0);Wait(1.000000);Stop();}二、drive(x,y)函数此函数是“直行”,x表示基准速度,y表示左右电机与基准速度的差。

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报告

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报告

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学习完《先进机器人技术》这门课程之后,在对机械手操作空间变换的知识有所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中对机械手控制的操作,加深对机械手操作空间变换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STAUBLI TX90机器人三、实验原理机器人的程序编制是机器人运动和控制的结合点,是实现人与机器人通信的主要方法,机器人系统的编程能力极大的决定了具体的机器人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智能程度。

对机器人编程,要求能够建立世界模型,能够描述机器人的作业,能够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编程环境。

机器人编程语言一般的基本功能有运算、决策、通信、机械手运动、工具指令和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常用的机器人编程语言有AL、AUTOPASS、LAMA-S、VAL、ARIL、WAVE、DIAL、RPL 等,而在本次试验中的STAUBLI TX90机器人使用的编程语言就是VAL语言。

VAL语言是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扩展的机器人语言,它具有BASIC式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批机器人编程指令和VAL监控操作系统,可连续实时运算,迅速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

VAL语言的编程指令简明,且指令和功能均可扩展,其编程方法和全部指令可用于多种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在电脑软件界面上的编程,并通过模拟机械手末端的运动对程序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对STAUBLI TX90机器人操作末端的控制,写出每一位编程人员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本次试验的使用的编程语言是“begin”、“movej”和“end”。

四、实验过程首先打开软件VAL Studio,在操作界面中,首先在程序页编写开头文字“begin”,换行,然后输入“waitEndMove”,换行,输入“end”,然后编译。

接着,转换到data界面,在界面中,开始定义机械手末端的运动坐标点、tTool1和mdesc1,定义完毕,转换回到编程界面,使用定义的运动坐标点,编写机械手末端的操作轨迹。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本文主要介绍我所参与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包括实验背景、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旨在分享工业机器人实验的经验和思考。

一、实验背景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控制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现代化的工厂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应用,所以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参与的工业机器人实验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机器人开发和控制能力。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ABB公司的机器人,通过编程控制机械臂完成指定的任务。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机器人控制、机器人编程和机器人任务。

1. 机器人控制在机器人控制部分,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模式、坐标系、速度和加速度等。

学习了如何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包括机械臂的运动、手爪的张合等。

2. 机器人编程在机器人编程部分,我们学习了RoboStudio编程软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学习了如何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主程序、子程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基础语法。

3. 机器人任务在机器人任务部分,我们学习了如何将机器人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任务中。

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指定的任务,包括拾取、放置、移动等操作。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机器人的基础操作练习,包括手爪的控制、机械臂的运动控制等。

然后,我们进行了机器人编程的实验,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际的机器人任务操作,通过控制机器人完成指定的任务。

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机器人的编程语言不熟悉、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不熟练等。

但是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编程和应用。

我们掌握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了如何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指定的任务。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和优点,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安全性等方面。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

机器人实验报告总结
第一章:引言
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之一,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器人的研究和探究,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成、运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机器人的构成
机器人的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机械部分、电子部分、传感器和控制单元。

其中机械部分包括机器人的外形和内部机械结构,包括机械臂、轮子、关节等;电子部分指机器人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电机、传感器等;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控制单元是机器人的大脑,它能够根据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息,对机器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第三章:机器人的运作原理
机器人的运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感知和决策。

感知是指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接收外界环境的信息,包括视觉、声音、触觉等;而决策则是指机器人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第四章: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广泛。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可以代替人
工完成一些重复性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手术自动化、康复治疗等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在家庭领域,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打扫卫生、照顾老人、保卫家庭等。

第五章: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构成、运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报告

实验一机器人运动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自由度机械臂的开链结构;2.掌握机械臂运动关节之间的坐标变换原理;3.学会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正反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SCARA四自由度机械臂为例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包括运动学方程的表示,运动学方程的正解、反解等,这些是研究机器人动力学和机器人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开放式机器人系统轨迹规划的重要基础。

机械臂杆件链的最末端是机器人工作的末端执行器(或者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是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目标,对于位姿的描述常有两种方法:关节坐标空间法和直角坐标空间法。

本次实验用D-H变化方法求解运动学问题。

建立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连杆坐标系{i }相对于{ i −1 }的变换矩阵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出,其中连杆坐标系D-H 参数为由表1-1给出。

齐坐标变换矩阵为:其中描述连杆i 本身的特征;和描述连杆 i− 1与i 之间的联系。

对于旋转关节,仅是关节变量,其它三个参数固定不变;对于移动关节,仅是关节变量,其它三个参数不变。

表1-1 连杆参数表其中连杆长l1=200mm,l2=200mm,机器人基坐标系为O-XYZ。

根据上面的坐标变换公式,各个关节的位姿矩阵如下:运动学正解:各连杆变换矩阵相乘,可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正运动学模型)为:其中:z 轴为手指接近物体的方向,称接近矢量 a (approach);y 轴为两手指的连线方向,称方位矢量o(orientation);x 轴称法向矢量n(normal),由右手法则确定,n=o*a。

p 为手爪坐标系原点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运动学逆解:通常可用未知的连杆逆变换右乘上式:令两式对应元素分别相等即可解出。

其中将上式回代,可得,令第二行第四个元素对应相等,可得:令第四行第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可得:所以,三、实验步骤步骤1.检查实验系统各部分的信号连接线、电源是否插好,完成后打开伺服驱动系统的电源开关。

移动机器人基础实验报告

移动机器人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和轨迹规划方法;3. 熟悉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仿真实验;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移动的智能设备,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预设算法进行决策,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动作,实现机器人的自主移动。

三、实验内容1. 移动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机器人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实验步骤:①观察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了解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②分析移动机器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③总结移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2)实验步骤:①建立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②推导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③分析运动学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

3. 移动机器人轨迹规划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

(2)实验步骤:①设定移动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②根据起点和终点,规划移动机器人的路径;③分析路径的优缺点,优化路径。

4. 移动机器人控制算法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算法。

(2)实验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滑模控制等;②编写控制算法程序,实现机器人的控制;③调试程序,使机器人按照预期轨迹运动。

5. 移动机器人仿真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2)实验步骤:①搭建移动机器人的仿真模型;②将控制算法程序应用于仿真模型;③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了解了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掌握了移动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实验实验结果:建立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运动学方程,分析了运动学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

机器人实习报告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想必都收获了成长和成绩,需要好好地写一封实习报告总结一下。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器人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器人实习报告篇1一.绪论1.1机器人的发展背景与前瞻与课程设计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因其在教育,医疗,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因此得到许多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机器人在以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会取代繁重的人力劳动,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机器人的发展也将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足机器人不仅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而且对步行环境要求很低,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其步行性能是其它步行结构无法比拟的。

研究双足行走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主要内容:1)、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仿真;2)、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

2、训练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确定整体方案;指导教师给出实训方向,技术指标等,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

二.实习任务这次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Ⅲ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分组选题完成实习要求;二是开发性设计。

本报告书将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对本次实习的要求进行汇报。

完成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组装、调试以及实现预定的功能。

三.实习要求要使六自由度机器人实现人类的一些动作,那么六自由度机器人必须有它的独特性。

事实上,关于运动灵活性,人类大约拥有四百个左右的自由度。

因此,机器人的关节的选择、自由度的确定是很必要的,步行机器人自由度的配置对其结构有很大影响。

自由度越少,结构越简单,可实现功能越少,控制起来相对简单;自由度越多,结构越复杂,可实现功能越多,控制过程相对复杂。

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向前)和行走步骤:重心右移(先右腿支撑)、左腿抬起、左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中间、重心左移、右腿抬起、右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间,共分8个阶段。

学校机器人制作实验报告

学校机器人制作实验报告

____________学校机器人制作实验报告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
亮宁机器人实验方案
针对亮宁机器人套装,亮宁机器人研发人员对机器人实验提出下面一序列实验方案,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学情校情选择其中一部分实验和自行开展一些其它实验,让有过机器人学习基础和从没学习机器人的同学,都能从实验中获得知识与乐趣,人人都有体验和进步。

实验一,万用表等基本工具的使用;
实验二,亮宁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安装与调试;
实验三,齿轮传动与皮带传动;
实验四,四轮小车的搭建;
实验五,小车运动的控制,简单程序编辑与下载;
实验六,数据的显示,程序顺序的编辑;
实验七,伺服电机的应用,分支程序应用;
实验八,地面循线传感器及其应用,循环程序;
实验九,机器人循线实验;
实验十,机器人定位抓物;
实验十一,火焰传感器及应用;
实验十二,超声波传感器及应用;
实验十三,声控传感器及应用;
实验十四,碰撞传感器制作及应用;
实验十五,函数与自定义函数及应用;
实验十六,遥控机器人实验。

(完整word版)机器人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报告机器人实验报告1。

首先观察机器人行走的每一个动作,并记录动作是怎么样执行的,并且记录舵机的位置.打开robot软件接入机器人,进行对人形机器人调节每一个动作,达到行走的目的。

【实验器材】电脑、人形机器人、下载线、电源。

【实验步骤】一.检测仿生机器人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二.启动仿生机器人控制软件,并且连接机器人. 三.编辑人形机器人的动作。

1。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初始位置。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动作.3. 添加人形机器人的循环动作。

4. 设置人形机器人的结束动作。

5. 保存和尚在编辑完的动作。

6。

演示人形机器人所编辑的动作。

7。

对不符合的动作进行修正。

【注意事项】1. 在用人形机器人时,首先要充满电.在下载程序时不要动机器人.3。

在编辑时两个动作不能跨度过大。

4。

在演示时以防机器人摔倒.【实验结论】用控制软件的编程可以使机器人达到行走的目的. 【实验体会和心得】通过本实验加深我们对机器人的了解,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各部件之间的功能特性.让我们在以后更多的实验中能灵活应用探究方法和操作能力。

除此,我们在机器人教学中培养了我们的兴趣,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提高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探究意识、进取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是在机器人的编程和调试方面,我们通过亲手装配、实验、编程和实施机器人项目、直至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这过程使们们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机器人实验我们觉得自己变得更从容、更自信、更具有成就感。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的能力在动手操作和探究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附送:机场不可撤销担保书机场不可撤销担保书。

二、本保证书保证归还借款人在字第号贷款合同项下不按期偿还的全部或部分到期贷款本息,并同意在接到贵行书面通知后十四天内代为偿还借款人所欠借款本息。

机器人抓取物料实验报告

机器人抓取物料实验报告

机器人抓取物料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

咱都知道,现在机器人老厉害了,在工厂里要是能让机器人准确抓取物料,那可就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省不少人力呢。

所以啊,咱就搞了这么个机器人抓取物料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看看这个机器人到底能不能精准地抓到那些物料,别抓个寂寞或者抓错东西了。

2. 研究一下在不同环境和物料摆放情况下,机器人的抓取成功率咋样。

3. 要是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好琢磨琢磨咋改进这个机器人的抓取技术。

三、实验设备。

1. 机器人:这机器人可酷了,就像个超级灵活的大手,有好多关节可以动,而且还有个智能的大脑(控制系统),理论上能按照咱的指令去抓取物料。

2. 物料: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物料,有方形的小盒子,像小积木块似的;还有圆形的小球,滑溜溜的;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小零件,就像从外星来的一样。

3. 实验场地:找了个相对比较空旷的实验室,模拟了简单的生产车间环境,有个桌子用来放物料,周围还有一些障碍物,就像在工厂里可能会遇到的其他设备或者货架啥的。

四、实验过程。

# (一)初次尝试。

1. 首先呢,我们把机器人放到了场地中间,就像把一个士兵放到战场上一样,然后给它输入了一些基本的抓取指令,告诉它要去抓那个方形的小盒子。

2. 机器人开始动起来了,它那机械臂伸得长长的,关节一节一节地弯曲,就像一个正在跳舞的大蜘蛛。

可是啊,结果有点尴尬,它直接扑了个空,就像一个近视眼没戴眼镜去抓东西一样。

# (二)调整参数。

1. 经过一番研究,我们觉得可能是机器人的视觉识别系统有点问题,或者是它的抓取动作参数设置得不太对。

于是呢,我们就开始调整这些参数,就像给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重新教它怎么做数学题一样。

2. 把视觉识别的敏感度调高了一点,这样它就能更清楚地看到物料在哪里了;还调整了机械臂的运动速度和角度,让它的动作更加协调。

# (三)再次尝试。

1. 调整好参数之后,又让机器人去抓那个方形小盒子。

这次啊,它可算是有点样子了,机械臂准确地伸到了小盒子的上方,然后爪子缓缓地张开,一下子就把小盒子给抓住了。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实验报告引言:"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身体装置,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应用场景。

通过对机器人的编程,我们可以让其具备自主感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任务。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结果。

"一、实验背景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学习和自主决策的智能装置,其神经网络和算法基于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训练。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配备了摄像头、声音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机器人。

通过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控制,我们可以实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导航、物体识别和语音交互等功能。

二、实验过程1. 传感器数据采集我们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包括环境声音、光线强度和触摸信号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机器人所处环境的状态和特征,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 环境建模与路径规划基于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我们使用3D建模软件将实验室环境进行模拟建模。

然后,我们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给机器人规划一条从起点到达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机器人的行动能力、避障能力以及设定的目标点等因素,以保证机器人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3. 环境感知与物体识别在实验过程中,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并识别环境中的物体。

我们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机器人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不同物体的自动识别。

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机器人能够在环境中准确识别物体,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4. 语音交互与智能决策为了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的良好互动,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语音交互系统的开发。

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传感器接收到来自人类的语音命令,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命令转化为机器人可以理解的指令。

机器人在接收到指令后,会进行智能决策,根据环境和任务需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当收到"拿起物体A"的命令时,机器人会计算最佳抓取位置,并通过机械臂实现对物体A的抓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00
θ4/° 45
手爪姿态 45.0000 45.0000 0.0000% 关节 4 角度 45.0000 0.0000
θ4/° -90
手爪姿态 -90.0000 -90.0000 0.0000% 关节 4 角度 -90.0000 0.0000
第四组 参数值
正解 结果
计算 实验 偏差 值
反解 结果
机械臂杆件链的最末端是机器人工作的末端执行器(或者机械手),末端执行 器的位姿是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目标,对于位姿的描述常有两种方法:关节坐标 空间法和直角坐标空间法。
关节坐标空间: 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直接由各个关节的坐标来确定,所有关节变量构成一个关 节矢量,关节矢量构成的空间称为关节坐标空间。图 1-1 是 GRB400 机械臂的关 节坐标空间的定义。因为关节坐标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直接可以操纵的,因此这种 描述对于运动控制是非常直接的。
表 1-1 连杆参数表
其中连杆长 l1=200mm,l2=200mm,机器人基坐标系为 O-X0Y0Z0。根据上面的 坐标变换公式,各个关节的位姿矩阵如下:
cos3 sin 3 cos 3 sin 3 sin 3 0
23T


sin

3
0

cos3 cos 3 sin 3
建立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连杆坐标系{i }相对于{ i −1 }的变换矩阵
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出,其
中连杆坐标系 D-H 参数为 齐坐标变换矩阵为:
由表 1-1 给出。
其中
描述连杆 i 本身的特征; 和 描述连杆 i− 1 与 i 之间
的联系。对于旋转关节,仅 是关节变量,其它三个参数固定不变;对于移动
关节,仅 是关节变量,其它三个参数不变。
关节 1 角度 90.0000 90.0000
0.0000%
θ2/° 45
直角坐标 Y 341.4214 341.4213
0.0000%
关节 2 角度 45.0000 44.9996
0.0009%
θ2/° 40
直角坐标 Y 353.2089 353.2089
0.0000%
关节 2 角度 40.0000 40.0000
0.0012%
关节 1 角度 60.0000 59.9994
0.0010%
θ2/° 60
直角坐标 Y 300.0000 299.9996
0.0001%
关节 2 角度 60.0000 60.0000
0.0000%
θ2/° 30
直角坐标 Y 273.2051 273.2045
0.0002%
关节 2 角度 30.0000 29.9996
机器人学基础
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2016 年 10 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四自由度机械臂的开链结构; 2.掌握机械臂运动关节之间的坐标变换原理; 3.学会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正反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 SCARA 四自由度机械臂为例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机器人运动 学问题包括运动学方程的表示,运动学方程的正解、反解等,这些是研究机器人动 力学和机器人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开放式机器人系统轨迹规划的重要基础。
直角坐标 Z 10.0000 9.9998
0.0020%
关节 3 位移 10.0000 9.9998
0.0020%
d3/mm -20
直角坐标 Z -20.0000 -20.0000
0.0000%
关节 3 位移 -20.0000 -20.0000
0.0000%
θ4/° 120
手爪姿态 120
119.9997 0.00025% 关节 4 角度 -60 或 120
0.0000%
关节 4 角度 45.0000 0.0000
θ4/° -60
手爪姿态 -60.0000 -59.9998
0.0003%
关节 4 角度 -60.0000 0.0000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0.0000%
d3/mm 10
直角坐标 Z 10.0000 9.9998
0.0020%
关节 3 位移 10.0000 9.9996
0.0040%
d3/mm -10
直角坐标 Z -10.0000 -9.9998
0.0020%
关节 3 位移 -10.0000 -9.9998
0.0020%
θ4/° 45
手爪姿态 45.0000 45.0000
器人运动学逆解的数目决定于关节数目、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的活动范围。通常 按照最短行程的准则来选择最优解,尽量使每个关节的移动量最小。
解法:逆运动学的解法有封闭解法和数值解法两种。在末端位姿已知的情况 下,封闭解法可以给出每个关节变量的数学函数表达式;数值解法则使用递推算 法给出关节变量的具体数值,速度快、效率高,便于实时控制。下面介绍 D-H 变 化方法求解运动学问题。
0.00013%
θ2/° 20
直角坐标 Y 370.1666 370.1661
0.0001%
关节 2 角度 20.0000 20.0000
0.0000%
d3/mm 20
直角坐标 Z 20.0000 20.0000
0.0000%
关节 3 位移 20.0000 20.0000
0.0000%
d3/mm 10
图1-1 机器人的关节坐标空间
图1-2 机器人的直角坐标空间法
直角坐标空间:
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方位也可用所在的直角坐标空间的坐标及方位角来描
述,当描述机器人的操作任务时,对于使用者来讲采用直角坐标更为直观和方便
(如图 1-2)。
当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关节坐标给定时,求解其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就是
正向运动学求解(运动学正解)问题;反之,当末端执行器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
%T矩阵的第四列为直角坐标
—————————————————————————————————————————
反解程序:
function X=ydfj(A,a1,a2) %A为齐次坐标变换矩阵,a1,a2分别为杆长l1,l2
l1=a1; l2=a2; n1=A(1,1);n2=A(2,1);n3=A(3,1); o1=A(1,2);o2=A(2,2);o3=A(3,2); a1=A(1,3);a2=A(2,3);a3=A(3,3); p1=A(1,4);p2=A(2,4);p3=A(3,4); M=(l1^2-l2^2+p1^2+p2^2)/(2*l1*sqrt(p1^2+p2^2)); m1(1)=atan(M/sqrt(1-M^2))-atan(p1/p2);% m1(2)=atan(-M/sqrt(1-M^2))-atan(p1/p2); m2=atan(sqrt(p1^2+p2^2)*cos(m1+atan(p1/p2))./(sqrt(p1^2+p2^2)*sin(m1+atan(p1/p2) )-l1)); t3=[p3,p3]; m4=-m2+asin(n2*cos(m1)-n1*sin(m1)); X=[m1;m2;t3;m4];
标给定时求出对应的关节坐标就是机器人运动学逆解(运动学反解)问题。运动
学反解问题相对难度较大,但在机器人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问题包括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及解法三个问题。 存在性:至少存在一组关节变量来产生期望的末端执行器位姿,如果给定末
端执行器位置在工作空间外,则解不存在。 唯一性:对于给定的位姿,仅有一组关节变量来产生希望的机器人位姿。机
l1
令第二行第四个元素对应相等,可得: d3 pz 令第四行第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可得:
所以,
注意:关节运动范围:
θ1 0-180° θ2 0-100° d3 ±40mm θ4 ±170°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由老师演示) 步骤 1.检查实验系统各部分的信号连接线、电源是否插好,完成后打开伺 服驱动系统的电源开关。 步骤 2.运行 GRBserver 程序,出现以下程序界面。
运动学逆解:通常可用未知的连杆逆变换右乘上式:
令两式对应元素分别相等即可解出

其中
M

l12

l
2 2

p
2 x

p
2 y
2l1
p
2 x

p
2 y
将上式回代,可得,
2 arctan
p
2 x

p
2 y
cos(1

arctan
px py
)
p
2 x

p
2 y
sin(1

arctan
px py
)
cos3 sin 3
0

cos 3
d
3

0
0
0
1
运动学正解:各连杆变换矩阵相乘,可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正 运动学模型)为:
其中:z 轴为手指接近物体的方向,称接近矢量 a (approach);y 轴为 两手指的连线方向,称方位矢量 o(orientation);x 轴称法向矢量 n(normal), 由右手法则确定,n=o*a。p 为手爪坐标系原点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计算 实验 偏差 值
θ1/° 45
直角坐标 X 141.4214 141.4213
0.0000%
关节 1 角度 45.0000 45.0000
0.0000%
第五组 参数值
正解 结果
计算 实验 偏差 值
反解 结果
计算 实验 偏差 值
θ1/°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