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他们不仅对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细微的研究,而且还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先进社会制度之间的研究。他们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终把着眼点放在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是融入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
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并用以指导我们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以及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和重视,是由于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还在于它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及其社会功能的
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
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我们制定科技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战
略等的思想和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答: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
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答:科学与技术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含量愈来愈高。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
一、科学与技术产生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即科学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二、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一方面,技术比过去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科学在很大程度也
依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
三、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了。
人们研究科学,发明新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即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最后都要落脚于生产这一目的。因而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正在融为一体。
四、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下,科学与技术统一起来了。
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造成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原因之一。
当然,科学技术化并不是科学完全化为技术,技术科学化也不是技术完全化为科学,科学和技术一体化更不是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我们既要看到以“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同时又要看到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区别和相对独立性。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
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答: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创新者在思维时,将事物放在系统中进行思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找出与事物相关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也不只是利用某一方法思维,应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不是只凭借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而是详尽地占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及相关知识,运用智慧杂交优势,发挥思维统摄作用,深入分析、把握特点、找出规律。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答:
数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创造性的历史。从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再到复数,从欧式几何到非欧几何,无一不是思想的升华,思维的创新。
首先,数学不但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石,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的
重要作用体现在对许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它使这些学科由经验学科上升为理论
学科,由定性学科转变为定量学科。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
一不借助数学的力量。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可以成功运用数学,才算真正
发展了。”从哲学层次来理解,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都有自身的量方面的规律,不掌握量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