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常见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教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4、当某些人对某些事、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这叫做系统脱敏法

5、教师职业良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的等

6、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体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9、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制思想以及道德等形式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

10、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11、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12、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13、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1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15、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人们的共同体

16、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7、六艺是指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9、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20、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来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2、班级授课制是指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程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2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4、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学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25、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题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6、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与特征,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范式(格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格位),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

27、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发展的期望,即期望通过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28、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每一门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的具体要求

29、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0、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3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32、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33、态度是指个体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事物的认知系统、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倾向

34、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5、六三三学制是1922年小法美国制定的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六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阶段是新学制的精髓。效法美制,但他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36、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法阵规律的看法。学生观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其人格上的差异及影响

3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的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9、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0、终身教育是指包括教育各个方面、各个部分,从一个人出生的瞬间一直到生命终结的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2、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题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实现主体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4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组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期望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