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解读(1)
诗经关雎原文与解析

诗经关雎原文与解析《诗经·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首著名的诗歌作品,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原文及其含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以五言绝句形式构成,共四句。
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描绘了一幅雎鸠在河洲的景象,这里的“关关”表示雎鸠的叫声响亮悦耳,寓意着美好和幸福。
诗人通过雎鸠这一形象,预示着美好的姻缘即将降临。
第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描绘了一位姿态窈窕、美丽端庄的女子,她是那么淑女,君子们都迷恋她,想要追求她。
这里的“君子好逑”暗示着君子们多么向往与这位淑女结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和向往。
黄琮琚,其叶青青。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三句“黄琮琚,其叶青青。
”描绘了一片翠绿的黄琮琚,叶子是那样的嫩绿欲滴。
黄琮琚是乐器的一种,它的形状像叶子,象征着美好与和平。
这里的“叶青青”通过色彩的描绘突出了生机勃勃的意象。
第四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表达“伊人”,意味着那位姿态窈窕、美丽端庄的女子,与水的联系。
水作为生命的源泉,象征着柔情和温柔。
女子与水的结合,寓意着她的柔美和温情。
这句诗还在描述一个浪漫的场景,女子在水边,君子们驻足观望着她,流连忘返。
同中有异,王子安生。
乐只君子,福履绥矣。
《关雎》一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美好的爱情描绘,重点表达了君子与淑女美好姻缘的向往。
最后两句“同中有异,王子安生。
”、“乐只君子,福履绥矣。
”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与贤淑女子结合的重要性。
这两句诗意味着,在众多的姑娘中,王子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那位优秀女子,并与她建立家庭。
君子与佳人相伴,能够获得幸福与安定。
诗歌最后用“福履绥矣”表达了君子的幸福生活和美满婚姻的理想状态。
总结:《诗经·关雎》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美丽的女子以及君子们的向往,表达了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美好婚姻的追求。
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生动地描绘了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图景,让人们感受到了浪漫和温情。
《关雎》诗经译文《关雎》鉴赏及赏析

《关雎》诗经译文《关雎》鉴赏及赏析《关雎》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关雎》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关雎》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注释和全文翻译 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关关:是鸟鸣声这里指雎鸠鸟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常雌雄相伴,形影不离,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淑女:指品德贤良、仪容端庄的女子。
君子:这里指有德行的男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可食用的水草。
流:顺水漂流。
寤寐:醒时和睡时。
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忧愁,难以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
采:采摘。
琴瑟:古代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友:亲近。
芼:择取。
钟鼓:古代打击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乐:使……快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之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赏析:《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纯真而热烈的爱情故事。
从韵律上看,《关雎》采用了四言诗的形式,每句四字,共八句。
这种韵律简洁明快,使得诗歌节奏鲜明,易于传唱。
同时,诗歌的押韵也极为讲究,如“洲”与“逑”、“流”与“求”、“采”与“友”、“芼”与“乐”等,使得诗歌在听觉上更具和谐之美。
在意境上,《关雎》以雎鸠和淑女为象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爱情画卷。
诗经中关雎的赏析

诗经中关雎的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
其中一篇名为《关雎》的诗歌,是其中一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关雎》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意蕴。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小雅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爱情的悲苦和思念之情。
下面将从诗歌的形式、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形式。
《关雎》采用五言绝句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易于诵读,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工整和规范。
同时,五言绝句也给予了诗歌一种平稳而有韵律感的节奏,增加了诗歌的韵味。
其次,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关雎》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情人的心情。
诗歌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作为开篇,通过描绘鸣鸟婉转悲鸣的场景,表达出女子内心的思念之情。
接着,又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现了女子的美丽和男子对她的喜欢。
然而,诗歌最后却以“君子于行”作结,表达出女子思念之情的无果以及她对远方情人的忠贞之心。
诗歌情感真挚而含蓄,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的无尽思念。
最后,我们探讨诗歌的文化内涵。
《关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贵族女子思念情人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和婚姻观念。
女子被描述为“淑女”,婉转追求真爱。
诗歌中的男子被称作“君子”,是古代社会中的君主或有地位的贵族。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歌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男女角色定位以及对纯洁精神的追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家庭、婚姻的重视和珍惜。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通过形式上的工整、情感上的真挚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展示了古代贵族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诗经《关雎》全文赏析《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它声、情、文、义俱佳,是《诗词经》三百篇之冠,《风》之始,说明古人对《关雎》的评价甚高。
孔子论《诗词》,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确如此,诗词歌质朴的语言带你走进纯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读它是美的熏陶,是理想的精神向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词经《关雎》全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篇1《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词,对诗词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词。
最近,我看了《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觉得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词歌就是《诗词经》,《诗词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词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词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
毛苌讲解诗词经,后来著有《毛诗词》,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词》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词序》。
《毛诗词序》是我国诗词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
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词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词论的总结。
《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词。
《毛诗词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词者,言后妃之德也。
《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
’注云:‘后之言后也。
’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
《释诂》云:‘妃,媲也。
’言媲匹於夫也。
天子之妻唯称后耳。
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
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
《诗经·关雎》解读(1)

《诗经·关雎》解读(1)文献信息检索作业——《诗经·关雎》解读一、注释方法汉代:采用“传”和“笺”的注释方法。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正义”的注释方法。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宋代:《诗集传》采用“传”的注释方法。
朱熹《诗集传》,以自作解说为主,兼采他人之说,是对传这种注释形式的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采用“集解”的注释方法。
集解,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清代:《诗经原始》主要采用“疏”的注解方法,在对原文进行考据的基础上也注重兼释前人的注释。
侧面采用“章句”的注释方法,但主要侧重于辨明章句结构(对单句分章来分析结构),而非全篇逐字解释,而是分句进行总结。
《诗三家义集疏》采用“集疏”的注释方法。
对于字词的考证,参考了众多古典著作,如《文选》、《释文》、《广雅》、《说文解字》等,同时引用其他许多学者的观点,归纳出大量例证来解释说明,此外还结合方言的含义来作参考。
由对字词的解释阐发出来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
对于字词含义的考证,会结合比较不同学者、不同著作,最后整合归纳,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一)联系1.汉代与宋代都有采用“传”的注释方法,同时宋代的“传”是在汉代的基础增加兼采他人之说的形式。
2.唐代的《毛诗正义》和清代的《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都有采用“疏”的注释方法。
但是,《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方法更加精确,对于注释的考据更为合理。
(二)区别1.汉代在使用“传”的注释方法之外,也采用“笺”的注释方法。
从而对于原著中隐略不详的部分加以申发,或者记下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自己的阅读心得。
而宋代并没有使用“笺”的注释方法。
2.唐代和清代的注释方法都属于“疏”,但是在表现形式各有侧重点。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诗经原始》的注释大多只是为了“扬弃”,主要的注释是名物考证。
《诗经·关雎》的解读

《诗经·关雎》的解读《诗经·关雎》的解读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学过许多的古诗吧,那么你知道哪些经典的古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诗经·关雎》的解读,希望大家喜欢!透过《毛诗序》,提出了《关雎》并非仅仅是爱情诗篇的思路,进一步印证圣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伟大过人之处。
《诗经》是孔子编纂的诗歌总集,在305首诗中,我们仅给学员选了篇首《关雎》,在一遍遍给学生讲解产生于两千年前的这首诗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儒家先圣孔子对于《关雎》的理解,绝不是止于对爱情的歌颂,孔子经过筛选,将其置于《诗经》篇首,孔子是何用意呢?司马迁的《史记》里说:《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基石,即《易》基乾坤,象征着天地有序、卑高设位,奠定了宇宙与人世间秩序的基础;而《诗经》以《关雎》开头,即《诗》始《关雎》,也表明了《关雎》在整部《诗经》中的首位。
《关雎》究竟是怎样一首诗,貌似情诗的《关雎》为何被置于《诗经》的篇首呢?难道一首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吟咏的诗在古人的眼中竟能和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相提并论吗?对所有入选《诗经》的诗篇,孔子有一个总体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邪思杂欲。
至于《关雎》,孔子对它更是赞不绝口,称赞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衷的赞美溢于言表。
为何今天的多数人仅把它作为爱情诗解读呢?而在孔子看来《关雎》为何享有如此殊荣呢?《诗经》在古代曾有齐、鲁、韩、毛四家的传授。
各家对诗经主旨的阐发讲解,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是从《毛诗序》注解来的,其余三家已经遗失而仅见于其他古籍。
在《毛诗序》里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雎》赞颂的是后妃的贤淑之德,这种美德足以施于政教、传布天下。
按照《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美育诗,这个观点比较贴切地把握了教育家孔子的编纂意图。
诗经关雎翻译赏析(一篇)

诗经关雎翻译赏析(一篇)诗经关雎翻译赏析1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乍看之下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并且《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因为当初编纂《诗经》的人,所以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
起码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
《诗经关雎》原文注释译文

《诗经关雎》原文注释译文关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1、关关:和鸣声。
雎鸠:鸟名,即王雎。
洲:水中可居之地。
2、窈窕:形容女子的体态美好。
淑:美好。
《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3、好逑:好的配偶。
4、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水生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水面,可食。
5、流:求取。
之:指荇菜。
6、寤寐:不论醒着或睡着。
寤:睡醒。
寐:睡着。
7、思服:思念。
8、悠:思感。
优哉游哉:想念呀,想念呀。
9、辗转反侧:翻复不能入眠。
10、琴瑟:琴和瑟都是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此处有亲近心意。
11、芼:mào,择取。
12、钟鼓乐之:用钟鼓来使“淑女”喜乐。
译文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余冠英译)。
关雎解读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p3]1.1.1荇菜意象辨析:《周南》的第一首诗,《关雎》,因为其位置的特殊性,经常有学者把它看的地位很重。
诗歌的主题我们也能一目了然,那便是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诗。
也有另一种说法,这首诗写的是后妃之德,文王求一品德高尚的妻子来教化百姓。
此诗里面涉及了《诗经》的第一个植物意象:荇菜。
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
荇菜叶片形状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花期长,原产中国,分布广泛。
根茎可供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食。
《毛诗正义》中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接余也。
流,求也。
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也。
”这首诗写的是后妃之德,文王求得一品德高尚的妻子后妃来教化百姓,后妃以荇菜事宗庙。
可见,荇菜不仅可食,还可以供祭祀用。
程俊英先生解释为:“荇菜,生长在水中的一种植物。
形状很像蓴菜,可以吃。
”关于荇菜的解释历来也有很多,如《诗经草木汇考》里面总结到,《尔雅·释草》:“荇,接余,其叶苻。
”郭璞谓:荇,亦呼为“莕”。
陆德明《经典诗文》中说“莕,音“杏”本作“荇”。
”《说文》:“莕,接余也”。
朱熹《诗集传》中解释“莕,接余也,根生水底。
”毛亨《毛诗詁训传》和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也作“接余”。
[3][p1](荇菜在古代的另一种说法)由此可见,荇菜即接余。
余冠英先生对此也是如此,并无异议。
关于荇菜的用意并无更深层次的挖掘。
荇菜的含义不止于此。
1.1.2荇菜新辨:为什么会选择荇菜来起兴,其中必然有一定的原因,永远不要低估古代人的智慧,永远不能忽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和渴望。
选择荇菜起兴,对此作出以下解释:荇菜,其实代表的就是女性。
诗经·关雎原文、翻译、赏析

⑧陈子展:《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之诗。(《诗三百解题》)
⑨赵浩如:这是一首民间的情歌,用兴起的艺术手法,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诗经选译》)
(10)寤(wu):睡醒
(11)寐(mei):睡着
(12)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13)悠:忧思的样子。
(14)辗转:转动。
(15)反侧:翻来覆去。
(16)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赏析」
1、《诗经·关雎》绝世仅有的爱情诗
收录在《国风·周南》,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作为一首简洁的爱情诗,关雎有两个地方为后人所称道: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赏析: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月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非常强悍,常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②郑玄: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与之共己职也。(《毛诗传笺》)
③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诗经关雎》原文注释与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注释与赏析·关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国风(160篇),大雅、小雅(105篇),周颂、商颂、鲁颂(40篇)三大部分,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的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把正声叫做雅乐,带有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是根据年代先后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奴隶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面貌。
其中,风、雅、颂是就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的,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关关雎鸠(jū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cēncī)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yuè)之。
【题解】关雎出自国风·周南,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诗之祖,反映的是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具体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注释】1.关雎:篇名,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一般都是这样产生的。
2.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统治下的南方诗歌。
3.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叫。
4.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也可以理解为雌雄相应和之声。
5.雎鸠:传说情意专一的水鸟。
6.洲:水中陆地。
7.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8.好逑:佳偶。
逑:配偶。
9.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10.寤:睡醒。
寐:睡眠。
11.思服:思念。
12.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13.芼:摸,选择。
14.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串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栖居在河中的沙洲上。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诗经·关雎》古诗赏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诗经·关雎》古诗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关关:鸟互相应和的鸣叫一声。
雎鸠:鸟名,又名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纯洁的女子。
窈窕,美好的样子。
淑,善良的,品德好的姑娘。
君子好逑:能给君子做好妻子。
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
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
逑,通“仇”,匹,这里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淡水湖泊中,夏秋季开鲜黄|色的花,根茎可食用。
流:指顺水势采摘。
寤寐:醒来和睡去,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寤,睡醒。
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悠:长,指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身体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辗转,转动。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和他亲爱地在一起。
琴瑟,两种乐器。
芼: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乐:使……快乐。
【翻译】在那河中的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在欢乐和谐地歌唱着。
美丽善良的姑娘,那是小伙子理想的择偶对象。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顺着流水左右采摘得正忙。
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论白天黑夜,小伙子都把它想。
追求她追不上啊,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上。
忧思长长夜漫漫,翻来复去不能忘。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手左右采摘忙。
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弹着琴瑟向她表示爱慕之情。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边仔细挑选采摘。
《诗经》三百首及注解(一)

《诗经》三百首及注解(一)一、《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解】1. 关关:鸟鸣声。
2. 雎鸠:一种水鸟,相传此鸟雌雄形影不离,故以之比喻恩爱夫妻。
3. 河之洲:黄河中的小洲。
4.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6.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男子。
二、《葛覃》【原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归宁父母。
【注解】1. 葛:一种植物,其纤维可织布。
2. 覃:延长。
4. 中谷:山谷之中。
5. 维:语助词,无实义。
6. 莫莫:茂密的样子。
7. 刈:割。
8. 濩:煮。
9. 絺:细葛布。
10. 绤:粗葛布。
11. 服:穿着。
12. 无斁:不厌倦。
三、《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注解】1. 采采:茂盛的样子。
2. 卷耳:一种植物,可食用。
3. 顷筐:一种斜口筐。
4. 嗟:感叹词。
5. 怀人:想念的人。
6. 寘:放置。
7. 周行:大道。
9. 崔嵬:形容山高。
10. 虺颓:疲惫的样子。
11. 金罍:古代酒器。
12. 兕觥:古代酒器。
13. 砠:有土的石山。
14. 瘏:病。
15. 仆:仆人。
16. 痡:疲惫不堪。
四、《桃夭》【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解】1. 夭夭:形容桃花茂盛的样子。
2.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3. 之子:这位女子。
4. 于归:出嫁。
5. 宜:和顺。
6. 室家:家庭。
7. 蕡:果实肥大的样子。
《关雎》原文及对照翻译(优秀3篇)

《关雎》原文及对照翻译(优秀3篇)关雎赏析:篇一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对照翻译篇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延伸解读:篇三《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同时,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
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
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这里用郑玄的分法。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诗经·关雎》一诗,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
除了个别词语的理解有些难度,该诗似乎浅显到不需要解读,因而很少有教师认认真真去解读,大多在一番陈词滥调的赞美之后,解读便消于无形。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都照本宣科,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说,把结论贩卖给学生。
这既糟蹋了这首美丽的诗歌,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诗教”机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该诗进行一次有别于社会消遣性解读和文艺理论研究式的教学解读。
一、文本误读:止于不当止之处 对《关雎》文本的误读,主要发生在对内容的误解上。
诗经鉴赏:《关雎》的爱情主题解读

诗经鉴赏:《关雎》的爱情主题解读引言《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诗经中的一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民歌之一。
这首诗记录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绘,传达了对爱情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关雎》中所体现的爱情主题。
1. 爱与离别《关雎》中描述了两位恋人因战乱分离而无法见面的痛苦。
诗中反复出现的“彼其之子”和“谁其永号”的句子,表达了恋人们无法相聚、忍受离别之苦的心境。
这种无助和渴望再次相见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爱情中离别带来痛苦的理解。
2. 忠贞与期待尽管恋人们身处陌生环境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命运,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彼此忠贞和坚定信念。
在诗中,“东方未明”一直是一个重要线索,在整首诗中表达了恋人们坚定等待的决心。
这种期待与等待,展示了爱情中忠贞和信任的力量。
3. 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关雎》中所体现的爱情是无私、纯真、高尚的。
诗中的恋人们用朴素而真挚的言辞来表达对彼此的深情和思念之意。
这种爱情不受物质利益和外界干扰的影响,体现了爱情中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4. 爱情与社会责任虽然诗中描述了恋人们痛苦离别和相思之苦,但在最后两句中却出现了“谁其艰难”、“谁其寿量”,传递出一种爱情与社会责任相平衡的观点。
这提示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时也应考虑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结论通过《关雎》对爱情主题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古代民歌所蕴含的深刻理念。
它提醒我们珍惜爱情、忠于感情、注重社会道德,成为一位有担当、有情感的人。
正是这种深厚的内涵,使得《关雎》在千年流传后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并成为古代爱情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对《关雎》的爱情主题解读的文档内容编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关雎篇章注释分析

诗经关雎篇章注释分析《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目。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追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的开头,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雎鸠是一种象征爱情的鸟,它们的相互和鸣,暗示着爱情的和谐与美满。
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直接点明了主题,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伴侣。
这里的“窈窕”不仅形容女子的外貌美丽,更强调其品德的美好。
“君子”则是指有品德、有修养的男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几句描绘了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的情景。
荇菜参差不齐,随着水流左右摇摆,而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也是日夜不停。
“寤寐求之”形象地表现了君子内心的渴望和执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尽管君子努力追求,但未能如愿,于是他日夜思念,内心忧愁不已,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种对爱情的渴望和求而不得的痛苦,被刻画得十分细腻。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在这里,君子想象着如果能与淑女在一起,他将用琴瑟之音来与她亲近,表达自己的爱意。
“琴瑟友之”展示了一种温和、高雅的求爱方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最后这几句,君子进一步想象着用钟鼓之声来使淑女快乐,表现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从整体上看,《关雎》这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以雎鸠鸟的和鸣引出男女之间的爱情,使诗歌具有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这种起兴不仅为诗歌营造了氛围,也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其次,诗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
从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思念,到求而不得的痛苦,再到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一步步深入地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情感。
再者,它所描绘的爱情是含蓄而美好的。
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并非直白热烈,而是充满了尊重和期待,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爱情观念中的含蓄之美。
此外,这首诗在韵律上也颇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信息检索作业——《诗经·关雎》解读一、注释方法汉代:采用“传”和“笺”的注释方法。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正义”的注释方法。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宋代:《诗集传》采用“传”的注释方法。
朱熹《诗集传》,以自作解说为主,兼采他人之说,是对传这种注释形式的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采用“集解”的注释方法。
集解,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清代:《诗经原始》主要采用“疏”的注解方法,在对原文进行考据的基础上也注重兼释前人的注释。
侧面采用“章句”的注释方法,但主要侧重于辨明章句结构(对单句分章来分析结构),而非全篇逐字解释,而是分句进行总结。
《诗三家义集疏》采用“集疏”的注释方法。
对于字词的考证,参考了众多古典著作,如《文选》、《释文》、《广雅》、《说文解字》等,同时引用其他许多学者的观点,归纳出大量例证来解释说明,此外还结合方言的含义来作参考。
由对字词的解释阐发出来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
对于字词含义的考证,会结合比较不同学者、不同著作,最后整合归纳,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一)联系1.汉代与宋代都有采用“传”的注释方法,同时宋代的“传”是在汉代的基础增加兼采他人之说的形式。
2.唐代的《毛诗正义》和清代的《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都有采用“疏”的注释方法。
但是,《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方法更加精确,对于注释的考据更为合理。
(二)区别1.汉代在使用“传”的注释方法之外,也采用“笺”的注释方法。
从而对于原著中隐略不详的部分加以申发,或者记下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自己的阅读心得。
而宋代并没有使用“笺”的注释方法。
2.唐代和清代的注释方法都属于“疏”,但是在表现形式各有侧重点。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诗经原始》的注释大多只是为了“扬弃”,主要的注释是名物考证。
依靠原始文献本身的注释来进行合理推论。
《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部分引用的例证更加充分。
二、注释重心他将自己对具体经义和语境的理解与前人视野和自己视野融合,以追本溯源、以经解经与解喻三种方法为主,注重音、义方面的解释。
《诗集传》的注释重心在:①句子的比兴;②用反切法注音;③字、句的解释;④自己的评述;⑤表达的思想等。
《诗经原始》强调逐字句对于“比兴”手法运用,同时受到清代对于义训诂和名物考据的影响关注名物考据,由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侧面推测诗歌描绘的主体。
文中也表达自身的思想,但是在[眉评][附录]部分也大篇幅记叙他人的思想观点。
“君子”与“淑女”在先秦时代里,是具有重大道德意义的称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中的“逑”为匹配之意,即为结合。
在道德意义上,地位相当的淑女与君子通过婚姻结合,以此来反应诗人心中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
在古代君主不仅是国家权力的最高者,同时也是天下人的道德楷模。
虽然关雎篇中的淑女与君子并未明确指出是君主与后妃,但他们作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其婚配情况自然受到社会的关注与歌颂。
因此后来学者在对关雎篇进行解读解释的时候,自然将其往先秦政治伦理体系方向进行解读。
王先谦先生的《诗三家义集疏》,对于关雎篇的解读也是放到了君主的角度,其中表现了浓厚的礼乐文化。
王先谦先生的解读是站在儒家正统的角度,有着鲜明的政治文化和礼乐文化的色彩,而没有将它单纯地理解为一首情诗。
(一)联系1.从汉代至清代都注重对于《诗经》逐字句的解释。
2.丛唐代开始,对于《诗经》的集释和注疏部分逐渐增多。
《诗集传》、《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都在前人注释的基础,衍生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自己的评述。
3.《诗集传》和《诗经原始》中都强调“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通过对逐字句的“比兴”的考察,来探讨《诗经》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4.《毛诗正义》和《诗集传》都关注音义问题,《毛诗正义》注重音、义方面的解释,《诗集传》注意到反切法注音。
5.《毛诗正义》的“追本溯源”法和《诗经原始》的“追求原旨”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二)区别1.《毛诗正义》中有经解经和解喻两种方法,是《毛诗正义》中独有的。
三、注释释义孔颖达圆通毛郑两家之说,但又指出,不论对象是后妃还是众夫人,都是王后宫的女人,不善妒、劳苦贤善,是国君的好内助。
孔颖达在《周南·关雎正义》中提到“然字所用,或全取以制义,关关雎鸠之类也;或假辞以为助,者、乎、而、只且之类也……古人之韵不协耳,之、兮、类、也之类,本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
”这是最早的按“为义”“不为义”将词划分开,他根据词义,结合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将词分为“义类”和“语助类”两大类,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实词和虚词,是汉语语法学史上实词和虚词的最早划分。
孔颖达《毛诗正义》通过不同的训释方式揭示了不同的词类,蕴含着典型的词类思想。
孔颖达的“义类”指的就是实词,他在进行训释时,一般是直接指称,很少标明“义类”。
往往用“…之称”、“…之名”、“…称”、“…名”的训释方式来指称。
《诗集传》对《诗经》的含义做了新解释,结合了《毛传》、《列女传》和孔子、匡衡的言语。
在释义的结构上,《诗集传》在《诗经》原文中插入用反切法标明的注音,再分句判断其“比兴”,接着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之前的注释,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
例如:第一章“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这句的释义:①“七余反”是用反切法对“雎”字的注音;“乌了反”是用反切法对“窈”字的注音……②“兴也。
”说明这句使用了“比兴”中“兴”的手法。
③关于词的解释,如:“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
”④“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猬,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
”由词的解释说明了《毛传》和《列女传》中的注释。
⑤“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后凡言兴者,其文意皆放此云。
”采用了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注释。
⑥“孔子曰”、“匡衡曰”则运用了前人对《诗经》的理解。
⑦“可谓善说诗矣。
”这类句子个人认为是对其他人理解的评价。
从《诗集传》的内容来看,《周南·关雎》篇第一章,“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并继承《毛诗序》的看法,认为“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
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
”《关雎》中君子指文王,淑女指姒氏,文王寻找有德行的后妃,宫人感于后妃的德行,为其做歌。
第二章“采荇”中“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忧思之深不能自已,至于如此也。
”朱熹认为具有如此美好德行的人,是世所少见的,如果求之不得,将无法成就君子内置的美德,因此君子忧思不能自已。
而女子“采荇菜”源于“后妃之德说”。
在《诗经》的文学研究上,方玉润以原诗的主旨为最高原则,遵循从原诗的角度出发而不受后来人注释的“过分解读”的影响,从而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受到清儒重视名物考据的思想的影响,方玉润也格外重视《诗经》中的名物考据。
例如,在《关雎》中关于“后妃之德”的问题,方玉润先直批姚际恒、《小序》和《集传》中“从郑氏”、“宫人之咏文王、大姒”的注释过于主观臆想,缺少客观依据佐证。
再通过《关雎》属于《风》篇,而《风》篇皆采自民间,再结合地理、民情风俗、史学、文学多角度分析“后妃之德”的具体含义,从而得出“此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
”1的结论。
在《集释》部分,方玉润列举了《列女传》、《毛传》、《集传》关于“荇菜”说法认为是“滕妾求于妻”喻其柔的说法表示批判。
在承前人之说方面,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是上承朱熹的《诗集传》,但是却有自己的发展见解。
他秉持了严谨公正的治学态度,客观地分析了《诗集传》的优缺点,高度评价了朱熹《诗集传》的正确注释,但对于《诗集传》中存在牵强附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他也一一予以批判,同时根据自身的理解而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
为《诗经》的经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雎有幽闭专贞之德,以此引申为后妃之德。
后妃处于深宫,地位极高,而责任同样重大,辅佐君主、好合众妾、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对于一位君主来说非常重要。
“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
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
”由家庭到国家,这是君主的婚姻,君王夫妻的要求,即夫妇为王化之源。
王先谦先生对于这首诗的解读,不是简单的年轻男子追求他喜欢的女孩,而是君子求淑女、君主求贤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借庶物以事宗庙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这里的女子采荇菜,有着深刻的礼乐文化背景,荇菜的作用是“以荇菜覆蔓于牲上以为祭品”。
由荇1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第71页。
菜延伸到了祭祀大典,在祭祀上需要贤妃与君王一起主持。
祭祀是国之大事,找到合适的贤妃对于君主来说非常重要,故“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不得淑女,以为己忧。
这自然是令人忧愁的,“窈窕淑女,寤寐思服。
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己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其中的琴瑟、钟鼓也是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成分,而不仅仅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方式。
(一)联系《毛诗正义》、《诗集传》、《诗经原始》、《诗三家义集疏》四书的释义,都是站在儒家正统思想的角度来解读,而不是单纯地认为是民歌,从反映民风民俗的角度进行解读。
将“君子”和“淑女”放到了政治伦理体系中,即君主与贤妃,所以对于两者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有着深刻的解读。
这不仅仅是男子对女子情感上的追求,更是因为君子与淑女双方的道德水平都很高,可以作为天下的楷模,双方结合可以恩泽万民,风化天下。
君主能够找到自己的贤妃,对于国家的命运,民风的教化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求之不得对于君主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因而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二)区别四家对于《诗经》的解释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毛诗正义》对原诗的解读中,对词性有着一定的指向,初步明确了实词与虚词的类型、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对于后世学者的注释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诗集传》在《诗经》原文中插入用反切法标明的注音,再分句判断其“比兴”,接着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之前的注释,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
对原诗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行了赏析,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诗经》的文学研究上,方玉润以原诗的主旨为最高原则,遵循从原诗的角度出发而不受后来人注释的“过分解读”的影响,从而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尊重原著,回归文本,从原文出发,比较参考其他学者的成果,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诗三家义集疏》则将以往三家对《诗经》的研究成果汇编到一起,在比较中检验其准确性、合理性,得出较完整同时、较全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