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环境污染物是指那些产生在自然界中的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够对生物产生危害,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在大气、水和土地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的输入和输出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这些污染物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本文将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探讨环境治理的方法。

一、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硫化物、氮化物和有机物等。

这些化合物进入大气后会与氧气、水蒸气等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合物及酸雨等气象条件。

这些成分通过大气降水、悬浮粒子等途径进入水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在一定浓度下,大气污染物会对生物产生毒性。

例如,氮化物经由汽车、空调等设施传出会对树木造成枯萎、晚熟以及松散零落的果实等损伤。

若料及硫化物、氮化物等物质,它们会直接影响到草地、林地等自然环境,随着风向的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水是生命之源,但现实中水的质量却受到了无数的污染,这对我们的生存、健康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污染物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水生生态环境而言,是一种威胁。

由于水污染物的存在,水体中的自由生物群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类结构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碎性、降解性,严重时还有可能成为水体沉淀的来源。

2、对饮用水、水产品及区域的医疗卫生的影响。

污染水源的污染源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一些水中的有毒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对身体状况的面临致命性的威胁。

3、对水生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水污染物的进入,对水生生态环境及其滋生的生物群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部分水生生物不能在含大量污染物的水体中茁壮成长。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毒理学主要关注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积累过程,研究毒性物质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以及评估和管理有毒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威胁。

了解有毒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中毒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评估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潜在风险,我们可以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来源。

有毒物质可以来自于工业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农药使用、化学品生产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质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了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可以追溯到导致这些物质排放的源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其次,环境毒理学研究帮助我们评估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

不同的生物体对毒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对毒物的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体对毒物的毒性反应,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某种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潜在危害,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此外,环境毒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研发和使用更环保的替代品。

在了解到某种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来开发和应用更环保、更安全的替代品。

例如,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对环境和生物体有害的化学品,并推动研发和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可替代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环境毒理学还可以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对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和评估环境污染状况。

同时,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也为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某种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的风险,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可怕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正是应运而生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健康,并探索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科学。

它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环境毒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环境污染源的检测和分析、毒理学实验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毒素的溯源和去除等方面。

广义的环境毒理学还包括了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环境健康学、环境遗传学等分支学科。

环境毒理学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与其研究的基本原理密不可分。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污染物,从空气、土壤、水体,以至于食品和饮料等生活必需品都可能存在各种污染物。

研究毒物的毒性和危害可以帮助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新兴的环保领域中,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新材料的毒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物质的含量和用途。

在医药领域,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药物的潜在毒性和安全性。

在农业领域,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杀虫剂和其他农药的潜在毒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农药的运用量和使用方法。

总而言之,环境毒理学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可以发挥其作用,以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毒理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对于环境污染的各种来源和影响,我们需要有比以往更为系统和精准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对污染源进行识别、监测和治理。

除此之外,环境毒理学还可以评估环境质量,指导环保政策,预测高风险地区和人群的健康风险等。

可以看出,环境毒理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环境毒理学已经成为研究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所必备的重要学科。

事实上,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时代,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研究和方法的创新,环境毒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改进环境保护和治理。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年第1学期《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作用及其环境毒理学机理研究XXX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10级制药工程专业二班学号:1007xxxxxx 摘要: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农药。

与其他种类农药相比,具有杀虫谱广、残效期短、价格低廉及抗药性不显著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农业的防虫抗害中。

正因为如此,使得有机磷农药残留成为我国食物中农药残留最突出的问题,人群普遍同时或连续暴露在有机磷农药混合物中,其对健康产生的联合风险有待评估。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正常功能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阐明有机磷农药混和物的危害效应和中毒作用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完善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毒性作用;毒理学;生态环境工业和农业迅猛发展,使得地球上化学物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尤其是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且存在于环境中,人类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同时接触或相继暴露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化学物中。

化学物之间在机体内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与各种物质单独作用时完全不同的毒性效应,给人类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群的健康,对人群暴露的联合化学物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毒物质在环境和食物中的限量标准以及预防和治疗化学物联合毒性导致的疾病,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成为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化工行业以及公众事业单位均成立研究与咨询委员会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有机磷农药的研究任务及内容1.1研究任务研究农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 课程论文

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 课程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论文【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题目:环境中汞的形态与危害以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Email:二〇一三年六月环境中汞的形态与危害以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摘要: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对环境毒理与环境毒理的了解,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后,本文会通过对金属汞的形态、对人的危害、分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的论述。

目前,汞作为一种对人体和高等生物具有很强毒性的污染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特别是随着汞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由汞及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大公害。

汞污染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汞污染,和寻找一种快速检测汞的方法,是当今环境保护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汞;形态;危害;分析;检测The research of Mercury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arm as well asits analytical detection method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which lrean in the class.And after a lo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rm of metallic mercury, on hazards, analytical test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exposition. Currently, mercury as a human and higher organisms are highly toxic pollutants commonly found in na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mercury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by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growing problem of mercury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hum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e harm caused by mercury pollution can not be ignored,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mercury pollution, and looking for a quick method for detecting mercury is toda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Keywords: Mercury; morphology; hazards; analysis; detection1 前言1.1 汞的特性汞,是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化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着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造成的影响。

而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则是环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毒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生态效应以及对生物的损害机理等问题。

以下是对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一些详细探讨。

一、毒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毒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毒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物质的运输、生物转化和残留等过程。

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掌握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换规律。

毒物的移动可以是由水流和气流驱动,影响因素包括水体和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作用、人为介入等。

毒物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包括分解、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需要通过分析环境的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物选择性分布等方面了解。

二、毒物对生物的影响毒物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被释放到环境中,不仅影响了生物种群,也可能威胁人类的健康。

环境毒理学研究着毒物对生物的各种影响,包括急性或慢性毒性效应。

急性毒性效应是指毒物暴露后引起急性病毒的效应,而慢性毒性效应较难观察但效应却可能更大,这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健康问题。

环境毒理学家还需要研究毒物如何影响生物的生长速率、代谢功能、生理系统等方面,包括在不同浓度下的排放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等。

三、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研究着有毒化合物与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了有毒物质与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毒素的毒性表现、影响生物群落的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的保持。

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了解污染物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包括渗漏、散发、洪水等途径,并掌握毒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浓度和分布规律,特别是在不同生物组织和不同物种中的分布规律。

此外,生态毒理学家还需要了解毒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对生态链上层级的影响以及对某些物种健康的影响等。

四、环境毒理学的意义环境毒理学研究对人类影响深远:首先它可以为毒物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预测污染物潜在的生态和健康效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污染管理政策。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 2010—2011 学年第_1_学期《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2010.11班级油气083 学号10083909 姓名王烨开课学院资环学院任课教师张卫成绩_________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人体健康同等重要,密切相关。

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动计划中提出,应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公开、科学地对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世界各国相继对本国的化学品管理法规进行了修订,强调在新化学品送审时应提供生态毒性评价的结果。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与环境毒理学类似,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也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的科学,但其侧重于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其人类以外的生物组成部分的影响。

在经典的环境毒理学中,其他生物在研究中的用途一般是作为为人的替代。

现代环境毒理学可以说包括经典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两方面的内容,其实验对象包括啮齿类动物、鸟类、鱼类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物的人体暴露评价也需要了解食物链上其他物种的暴露情况。

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不同营养层次生物产生的效应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因此,现代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区别日益模糊。

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毒理学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渐成熟,在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和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就纳米材料在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动向作下介绍。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污染与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污染与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污染与生态毒理学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生态毒理学研究就是探索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一、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基础1. 毒性作用机理毒性作用机理是解释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的基石。

毒性作用机理包括毒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毒物吸收后,从吸收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并在体内被代谢,最终被排泄,这些过程都可以影响毒物对生物的毒性。

2. 放射性物质的毒性放射性物质能够影响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生物造成损伤。

放射性物质的毒性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很大,例如辐射性疾病、癌症等。

3. 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质,它们都有不同的毒性。

例如,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都是常见的污染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等,并对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意义1. 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毒理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并给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生态毒理学研究,可以推进环保立法,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质量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和健康状况。

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害不仅体现在急性毒性,还包括慢性影响,如致癌、致畸、致突变和神经毒性等。

生态毒理学研究可以为人类环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单种生物、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层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加强,生态毒理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1.重点研究领域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中污染物的命运以及毒性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此外,还包括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

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陆地、海洋、淡水等环境。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论文

多环芳烃的毒理学特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中性或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可分为芳香稠环型。

芳香稠环型是指分子中相邻的苯环至少有两个共用碳氢化合物,如萘、蒽、菲、芘等;芳香非稠环型是指分子中相邻的苯环之间只有一个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如联苯、三联苯等。

多环芳烃化合物被证实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而且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是自然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代表,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多环芳烃的性质多环芳烃大都是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个别颜色较深,具有蒸汽压低、疏水性强、辛醇-水分配系数高、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等特点。

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

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环境中存在的PAHs主要有天然和人为两种来源。

天然来源(1)某些细菌、藻类和植物的生物合成产物;(2)森林、草原燃起的野火及火山喷发物;(3)从化石燃料、木质素、底泥等散发出的PAHs是长期地质年代中由生物降解再合成的产物。

人为来源(1)废物焚烧和化工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包括汽车尾气);(2)工厂(特别是炼焦、炼油、煤气厂)排出物。

(3)水体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大气降落物、表面敷沥青道路的径流及污染土壤的沥滤流。

与地下水、湖水相比,河水更易受污染,其中多被吸附在悬浮粒子上,仅少量呈溶解态。

(4)室内PAHs则来源于取暖、烹饪以及吸烟等,由含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特别是有研究报道,从香烟中已检测到300种以上的PAHs。

分布人类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煤炭,石油,汽油,木柴等燃料,可产生多环芳烃的污染.每公斤燃料燃烧所排出的苯并[α]芘量分别约为:煤炭67~137mg,木柴61~125mg,原油40~68mg,汽油12~50.4.因此,人类的外环境如大气,土壤和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苯并[α]芘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在大气的污染为其直接进入食品—落在蔬菜,水果,谷物和露天存放的粮食表面创造了条件.食用植物也可以从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及灌溉水中聚集这类物质,多环芳烃污染水体,可以使之通过海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组成的食物链向人体转移,最终都有可能聚集在人体中.多环芳烃的毒性和致癌性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已被人们研究了200多年.早在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就确认烟囱清洁工阴囊癌的高发病率与他们频繁接触烟灰(煤焦油)有关.然而直到1932年,最重要的多环芳烃—苯并[α]芘才从煤矿焦油和矿物油中被分离出来,并在实验动物中发现有高度致癌性.多环芳烃的种类很多,其致癌活性各有差异. 苯并[α]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和消化道癌.用含25μg/k g苯并[α]芘的饲料饲喂小鼠140d,除使小鼠产生胃癌外还可诱导其白血球增多和产生肺腺瘤.每周三次摄入100mg的苯并[α]芘,有超过60%的大鼠发生皮肤肿瘤;当剂量降为3mg时,大鼠皮肤肿瘤的发生率下降到约20%;当剂量恢复到10mg后,皮肤肿瘤的发生率又可急剧上升至近100%.因此,大鼠皮肤肿瘤与苯并[α]芘有明显的量效关系.1973年,沙巴特等人的研究表明,苯并[α]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起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畸. 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苯并[α]芘大部分可被人体吸收,经过消化道吸收后,经过血液很快遍布人体,人体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苯并[α]芘.人体吸收的苯并[α]芘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另一部分则参与代谢分解.与蛋白质结合的苯并[α]芘可与亲电子的细胞受体结合,使控制细胞生长的酶发生变异,使细胞失去控制生长的能力而发生癌变.参与代谢分解的苯并[α]芘在肝组织氧化酶系中的芳烃羟化酶(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AHH导致癌的发生. 鉴于种种原因,FAO/WHO对食品中的PAHs允许含量未作出)介导下生成其活化产物—7,8-苯并[α]芘环氧化物,该物质可在葡萄糖醛酸和谷胱甘肽结合,或在环氧化物水化酶催化下生成二羟二醇衍生物随尿排出.但苯并[α]芘二羟二醇衍生物经细胞色素P450进一步氧化可产生最终的致癌物—苯并[α]芘二醇环氧化物(Benzo[α] pyrene diolepoxide).该物质不可被转化且具有极强的致突变性,可以直接和细胞中不同成分(包括DNA)反应,形成基因突变,从而规定.有人估计,成年人每年从食物中摄取的PAHs总量为1~2mg,如果累积摄入PAHs超过80mg即可能诱发癌症,因此建议每人每天的摄入总量不可超过10μg.多环芳烃的毒理学特征目前已知多种PAHs具有DNA损伤、诱导有机体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畸变等毒性作用,能引发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癌变,而且还具有肝脏毒性和神经毒性。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生态毒理学这门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是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其相互作用,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生态毒理学的基础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方向三个方面,探讨生态毒理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础概念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影响,包括生物毒性、毒性动力学和毒性作用机制等方面。

其中,生物毒性是指毒素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效果,主要表现为死亡率、繁殖受损、生长减缓、行为异常等。

毒性动力学则研究生物体对毒素的代谢和排泄情况,进而了解毒素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毒性的变化规律。

毒性作用机制则是探究毒素引发生物体损伤的生理、生化、分子等机制。

二、研究方法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实地调查和模拟模型研究等。

实验研究是指在实验室内模拟自然界的污染情况,观察一定浓度下毒素对不同生物体的影响。

实地调查则是在现场采集数据,观察污染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现场样品采集、现场测试、现场修复等。

模拟模型研究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污染物的传输、转化和代谢过程,推测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变化情况。

三、应用方向生态毒理学的应用方向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生物安全评价和生态修复等。

其中,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是生态毒理学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通过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其污染程度和污染源,以便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此外,生物安全评价也是生态毒理学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对于一些新的化学物质和生物技术制品,需要进行生物安全评价,以评估其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生态修复也是生态毒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对被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可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减轻污染物质的危害,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总结生态毒理学是环境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十分广泛和复杂。

毒理学论文

毒理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水体的富营养人而导致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这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总是。

蓝藻消化不公降低水质、破坏水环境景观、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而且部分消化还能产生蓝藻毒素而危害人类的健康。

在世界各国所发生的蓝藻水化中,微囊藻水华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大的一类,而且很多微囊藻水会有互,因为它们能产生具有生物毒性的微囊藻毒素。

该毒素是一类环状式肽肝毒素,经常存在于发生蓝藻消化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中。

有关野生动物、鱼类和家畜家禽直接接触或饮用含有该毒素的水而引起中毒甚至残废的报道很多。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危害。

人们接触含有毒素的消化,如在湖泊、水库中进行游泳、水上运动等娱乐活动,会引起皮肤和眼睛过敏,发烧,疲劳以及急性肠胃炎。

毒理学研究结果发现,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动物肝脏,它导致动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物肝脏受到损伤。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倍受关注,世界饮用水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以及人群最大可耐受日摄入量。

关于微囊藻毒素及其环境行为受到科学家、水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大众在关注,科学家们已经发表了许多有关的研究论文并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关键字:微囊藻毒素肝损伤人体伤害一、概述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藻类(Algae)由此而获取丰富的营养而大量繁殖。

最近的调查表明,亚太地区54%的湖泊富营养化,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比例分别是53%,28%,48%和41%,我国则是60%。

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当有适宜的化学物理条件时,水体中的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Water Blooms, 也称湖靛);这一现象若发生在海洋里则通常称为赤潮(Red Tide)。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最大的一个表征是水华的出现,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均会形成大量水华,致使水质日趋恶化。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及其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的学科。

深入了解环境毒理学对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毒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物质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作用机制和种类。

化学物质的毒性是指它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可以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以及模拟真实环境暴露进行评估。

剂量效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不同。

作用机制是指化学物质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生物转化等。

种类方面,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质,它们之间的毒性作用也有所不同。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验室研究和野外调查两种。

实验室研究通常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模拟实验。

细胞实验主要通过将化学物质与细胞共同培养以及评估细胞内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来研究毒性效应。

动物实验则通过暴露动物于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来评估其对动物的影响。

模拟实验则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环境条件,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的影响。

野外调查则是通过选择污染环境和对比环境,并对其中的生物进行采样和调查,来评估化学物质对真实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各个层级(分子、细胞、个体和群落)的毒性效应数据,帮助我们理解毒性的发生及其影响的范围。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

首先,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个体水平的影响:高毒性化学物质可以直接导致生物体的死亡、生长发育异常、免疫功能受损等。

其次,化学物质对生物群落水平的影响:减少一个物种可能会破坏食物链,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转移也可能导致生物元素循环的紊乱。

最后,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化学物质的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

环境毒理学对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毒理学对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毒理学对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已引起全球关注。

为了更好地评估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风险,环境毒理学应运而生。

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本文将讨论环境毒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作用。

首先,环境毒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可能通过直接损害生物体的健康,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环境污染物还可能通过累积、转化和扩散等过程,对整个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因此,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也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环境毒理学在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调查,环境毒理学可以确定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

例如,通过暴露实验动物或植物于不同浓度的环境污染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同时,通过调查野外生物群落的状况和指标,我们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实际影响。

这些研究数据可以用于建立环境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环境毒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累积和迁移过程,并预测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许多污染物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它们可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在生物体内积累。

通过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吸收、转化、蓄积和释放机制,我们可以评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进而预测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这种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当然,环境毒理学在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结果通常基于实验动物或模型生物,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更多的野外研究和观察数据来验证实验室研究的结果。

其次,环境污染物的混合效应和累积效应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生态毒理学论文

生态毒理学论文

生态毒理学论文镉污染对红壤和潮土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1.研究目标:以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为微生物学指标,以作为Cd有效态提取剂,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0.01mol·L-1 CaCl2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探讨了外源Cd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2.研究内容:随着我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Cd通过污水灌溉、污泥农用、含Cd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人类活动进入土壤环境,导致农田土壤Cd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1],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其赋存形态、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手土壤性质影响,存在很大差异[2],因此,在制定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时,应充分考虑到同一污染物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毒理效应,植物、土壤无脊椎动物以及土壤微生物等是制定土壤基准时需要关注的生态受体,其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不仅在推动土壤养分的循环转化和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能较敏感地反映出土壤环境的细微变化[3],因此,土壤微生物指标被认为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最敏感,最有潜力的指标[4]。

应用与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多样性等[5-13],有研究发现,当土壤Cd浓度≧5mg·kg-1时,微生物量氮[14]和微生物量碳[15]显著低于对照,且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发现不同土壤酶的活性对外源Cd的响应方式及敏感性不同,于寿娜等[16]发现,土壤Cd浓度≧1mg·kg-1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黄冬芬等[17]研究表明,Cd浓度为0.5mg·kg-1时,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土壤磷酸酶活性未受影响。

吴桂荣等[18]研究发现,0.5mg·kg-1Cd对土壤脲酶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土壤蔗糖酶并无影响,在土壤生态风险评估中如何根据土壤性质及酶本身的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土壤酶指标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毒理学论文.

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物的毒性和评估方法、实验室模式生物以及环境毒理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等,并且指出了环境毒理学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物;环境类激素;纳米材料;持久性有机物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ResearchesAbstract: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papers and authors' studies. Content includes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on organism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behavior,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toxicity and evaluation methods, laboratory model organism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in other r elated disciplines. Challenges faced b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EDCs nanomaterial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1 引言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1]。

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

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引言: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毒物的存在危害着许多生物体,从微生物到高等动物,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环境毒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是至关重要的,以便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旨在揭示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潜在的应对策略。

1. 环境毒物的来源与特征环境毒物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具有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特性。

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排放物、农药、重金属污染以及废弃物等,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生态系统。

环境毒物的特征包括稳定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活性。

这些特征决定了环境毒物的迁移途径和潜在的危害效应。

2. 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毒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损失、种群结构改变、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等方面。

(1)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毒物可以对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物种灭绝、退化和失去生态位。

(2)种群结构改变:环境毒物的暴露导致个体生存和繁殖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和结构。

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和物质循环被打乱。

(3)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环境毒物的影响还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丧失,如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和土壤养分循环等。

这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3. 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环境毒物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生物学监测和生态模型等。

(1)实验室和田间试验:通过在受控条件下暴露生物体于不同浓度的环境毒物,可以评估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和潜在的机制。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毒物的暴露剂量-效应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2)生物学监测:通过采集环境样本中的生物体,分析其组织或体液中环境毒物的存在和累积情况,可以评估环境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这对监测环境毒物的暴露水平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模型:生态模型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学过程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环境毒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传输和转化过程,预测其潜在的影响范围。

基于毒理学角度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论文

基于毒理学角度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论文

基于毒理学角度的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摘要:致病性环境污染使得人类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危害,文章论述了致病性环境污染物类型,以及对人体的致病变影响作用;重点从毒理学角度分析了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后从控制致病性环境污染物的污染源以及提高致病性污染物分解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致病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理学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致病性环境污染物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体对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极为紧密,致病性污染物时刻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从毒理学角度而言,致病性环境污染物的致病变性对人体产生巨大的侵害影响作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致病性环境污染物的类型致病性环境污染的类型不同,污染特征也不同。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化学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数量日益增多,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

从总体上看,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又分为金属污染物和非金属环境污染物。

目前,据研究发现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非金属无机污染物,主要指无机氨、氮和硝酸盐。

二是金属污染物,实际上是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指汞(hg)、镉(cd)、铅( pb)、铬(cr)、铜(au)、镍( n i)、锰(mn)、锌(zn)以及类金属砷、硒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

三是有机污染物,主要有pcdds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 pcdds为环境污染物中具有极强毒性的一类化合物,共有75种同类物。

二、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致病变影响致病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非常严重,人们不知不觉就暴露在高浓度的致癌物质当中。

其中,明显的致病性变有机污染物对人类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

一是污染物的致癌影响。

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特别是对生命机能、繁殖和发育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毒理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科研领域。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对生命体的影响。

这些物质可以是自然源的,比如化学元素、物质及其化合物,也可以是人为污染的来源,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聚集到生物体中,进而造成生物体的毒性反应。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很广。

从最简单的单一污染物影响到个体水平,到考虑到全球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级别的影响,环境毒理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

其中,研究毒性物质与生物体的交互作用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中,重点关注影响生命体的化学品,包括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种类、形态、分布和化学反应的种种因素。

例如,气体污染物可通过人工处理方法或自然过程进行控制;而水中污染物则能通过加热、过滤、沉淀等方法进行去除。

这些方法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中,识别和衡量污染物的毒性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部分的研究通常涉及到对曝露于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体进行监测,识别他们获受的有害物质,同时用于制定环境保护策略。

除了应用前沿技术以研究毒性物质的影响,环境毒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还包括审查合规和管理政策,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

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列并重,环境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和技术依据,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环境毒理学始终关注着环境污染对生命机能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环境毒理学这个学科,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找到减少污染和逆转环境破坏的方法。

环境毒理学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研究

环境毒理学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研究

环境毒理学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环境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科学,在生物安全领域拥有重要作用。

环境污染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农药、垃圾等,这些污染成分对人和动植物都会产生影响。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弄清这些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知识的应用,不仅要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卫生安全,也要为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支撑。

在农业生产中,环境毒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化肥、农药、制种材料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生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环境毒理学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增强环境毒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体中化学成分的作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治理。

除此之外,环境毒理学还可以帮助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自然资本,让它们得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需要研究污染物对于生物的直接毒性,还要考虑的是毒物的长效、多环境条件下的影响等综合因素。

通常环境毒理学会选择研究一些指标生物,比如水生动物、食品中的生物等。

对这些生物进行测试能够更直接和准确地观测毒物的效应。

环境毒理学研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还需要考虑人工气候、陆地、生物体内等复杂的生态环境。

中国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和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安全、飞行鱼、生态遗传学等。

所有这些都把科学家们的视野引导向了环境的深度、广度和复杂性。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专业领域,为生物安全保障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支持,为了更可靠地保障我们的身体安全和健康,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注重环境毒理学的研究。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树立人类重视环保的意识和行动,防止环境问题在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方面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
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
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
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毒作用的评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动物实验方法进行的:
急性毒性试验
其目的是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

一般用半数致死量 (LD50)、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有效量(ED50)来表示急性毒作用的程度。

亚急性毒性试验
研究环境污染物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害。

通过这种试验,可以初步估计环境污染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了解有无蓄积作用,确定作用的靶器官,并为设计慢性毒性试验提供依据。

慢性毒性试验
探查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确定一种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学的不断进展,人们又建立了蓄积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畸试验和致癌试验等特殊的试验方法。

研究方法
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观察实验动物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接触不同剂量的环境污染物后出现的各种生物学变化。

实验动物一般为哺乳动物,也可利用其他的脊椎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和动物细胞株等。

用动物实验来观察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条件容易控制,结果明确,便于分析,是评定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基本方法。

但动物与人毕竟有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

因此,一种环境污染物经过系统的动物毒性试验后,还必须结合环境流行病学对人群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估价。

趋向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方向是:①探讨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对机体产生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等联合作用(见化学物质联合作用)。

②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以及各种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相互反应形成的各种转化产物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③进一步研究致畸作用的机理,完善致突变作用的试验方法和找出致癌作用与致突变作用的确切关系。

④环境污染物对动物神经功能、行为表现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往往出现在一般毒性表现之前(见环境污染与免疫功能),因此,有必要把这些影响作为一种早期观察的敏感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

⑤环境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同它们的毒性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有密切关系,应深入研究,找出规律,以便根据化学结构,作出毒性的估计,减少动物毒性试验,并为合成某些低毒化合物提供依据。

今后应充分吸收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从而使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与生态毒理学区别
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年。

它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态
毒理学定义为:用多学科理论(生理、生态、化学、物理、毒理和数学)来解答上述六大问题,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

它用于支持环境政策、法律、标准和污染控制方法。

生态毒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工具。

生态毒理学的核心部分是生物效应,即有毒、有害物质对生命有机体危害的程度及范围的研究。

生物监测和生物检测是进行生物效应研究的两种技术法。

使生态毒成为九十年代最有生命力的边缘学科之一。

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及术语,如微生态系统、群落毒性等。

生态毒理学是污染控制的工具,因此,它实际上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技术支撑。

几乎所有在80年代欧美各国出台的环境管理方法中都需要生态毒理技术,如化学品和排放物的安全性评价;产品生物降解能力测试;生物技术产品的管理;污染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估等领域都需要生态毒理学参与并起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如上海环科院运用自行设计制造的SAES-MICROCSM系统进行的河流生物治理技术安全性及效果评估以及某制药厂排放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即是这方面的应用实例,前者生物技术应用的生态影响及大环境使用的功效、限制条件做了充分的评估。

后者解决了多年来纳污河道内鱼类死亡的可能性问题,不仅得了死鱼的概率,而且死鱼的范围也得以确定。

对环境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生态毒理技术所支持的许多管理体系、法规、法律不仅涉及环境保护而且还涉及处贸、绿色产品认定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

【参考文献】
生态毒理学原理/ [美]纽曼,昂格尔著;赵园,王太平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毒理学教程(3版)(A course in toxicology)/ 周宗灿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毒理学基础(Casarett & doull's essentials of toxicology)/ [美]Curtis D. Klaassen,John B. Watkins III著;李焕德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环境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孟紫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环境毒理学(3版)/ 孔志明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现代毒理学概论(Panorama of modern toxicology)/ 顾祖维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现代毒理学/ 金泰廙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