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地球物理概论

合集下载

基于地球物理学方法的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研究

基于地球物理学方法的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研究

基于地球物理学方法的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如重力、电磁、热涨落和地震等。

而矿产资源勘探则是地质勘探学的重要分支,以找寻有价值的地下矿藏为主要目的。

对于各种各样的矿藏找矿来说,地球物理勘探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矿产资源勘探中地球物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流程和研究进展。

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是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一种非侵入性勘探方法,它主要利用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和法则来勘探地质构造、找寻矿体等。

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磁法、重力法、电法、电磁法、地震法等。

以下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磁法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勘探地下矿体的一种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稳定的。

但在矿体周围,矿体的存在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进而导致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

依据这种变化,可以研究矿体在地下的分布状态,从而找到其所在位置。

(二)重力法重力法是矿物勘探中一种大地测量方法,它利用地球的引力场变化来研究地下矿藏。

在地球上,不同密度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引力作用。

如同样的体积内部分布着低密度物质,其所受到的引力就小于同样体积内部分布着高密度物质,对于地质勘探而言,通过控制引力场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

(三)电法电法勘探是通过检测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电法勘探有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和自然电场勘探等方法。

其中,直流电法是利用探针注入直流电流进入地下,测量其在不同深度及不同方向下的电场分布;交流电法则是利用交流电信号进入地底,通过测量物质对电信号的响应差异来研究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四)电磁法电磁法勘探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对地下物质的电磁响应进行分析的勘探方法。

它主要是应用电磁场作用的原理,感应出地下物质的电性和磁性差异,进而进行勘探。

采矿业中的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采矿业中的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采矿业中的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矿产勘查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则是矿产勘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内部物理性质,以获取关于地下构造和地质性质的信息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重力法勘探和磁法勘探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有关地下构造、矿产资源和地质背景的重要数据,对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获得关于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信息。

在矿产勘查中,地震勘探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形状、位置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2. 电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电磁场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变化,获取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信息。

在矿产勘查中,电磁法勘探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类型、分布和矿化程度,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提供重要数据。

重力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测量地下质量分布的方法。

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密度的变化。

在矿产勘查中,重力法勘探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形态、大小和物质性质,为矿产资源的定位和评估提供依据。

4.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测量地下磁性物质分布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磁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磁性物质的变化。

在矿产勘查中,磁法勘探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位置、规模和矿化程度,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意义1. 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矿产勘查周期,提高矿产勘查的效率。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快速的勘查,筛选出潜在的矿产资源区域,减少矿产勘查的盲目性。

2. 提高资源勘探准确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高精度数据,提高矿产勘查的准确性。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来揭示地下构造和物性变化的技术方法。

它是石油勘探和开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一、地球物理勘探的分类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分为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地热勘探等几种类型。

其中,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来研究地下的岩石构造和层序关系。

二、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不同类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使用不同的物理原理。

例如,地震勘探是基于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能力来解释地下的构造和层位;磁力勘探则利用岩石中的磁性物质对地球磁场的响应来勘探地下结构。

三、地球物理勘探的应用范围地球物理勘探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地质资源勘探与开采中,也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环境监测等方面。

在石油勘探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直接探测油气藏的位置、体积和形态特征等信息,为后续勘探、开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地球物理勘探的优点地球物理勘探具有勘探范围广、探测精度高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了解某个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特征。

五、地球物理勘探的局限性地球物理勘探受到物理实际、勘探环境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局限性。

例如,深层勘探需要更高能量的探测方法才能获得可靠信息,但是高强度能量会对地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六、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沿技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正不断地涌现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例如,在石油勘探中,利用地震波反演和成像技术和电磁测井技术可以提高地下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不断在推动勘探技术进步,为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帮助。

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矿产资源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无论是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还是非金属矿物的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就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做一些简介。

1.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球内部物理特性的测量和解释,来获取关于地下地质结构、物性、储量等信息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理勘探手段,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探测,以达到找矿和评估矿藏的目的。

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分类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可分为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电勘探、地震勘探等多种技术。

2.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技术是利用地球重力场在地表和测站之间产生的重力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牛顿万有定律,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差异,推算出地下物质的密度和位置分布。

通常在地表设置测量仪器,通过对地表重力场和地下重力场的差异测量,推算出地下物质密度和分布情况。

2.2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技术是利用地球磁场在地表和测站之间产生的磁场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情况,推算出地下物质的含磁性和位置分布。

与重力勘探相似,通常在地表设置测量仪器,通过对地表磁场和地下磁场的差异测量,推算出地下物质的磁性和分布情况。

2.3 地电勘探地电勘探技术是利用地下物质的电性特征,通过地表电场测量,推算出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其原理是根据地下物质对电流的阻抗情况,推算出地下物质的电性和分布情况。

相比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地电勘探较为灵敏,可以探测到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探测能力。

2.4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控制地震波源、检波装置和记录仪的联合作用,来获取地下物质结构、物性的分布情况。

地震勘探通过推算不同物质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可以得到地下物质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传播在地下介质中的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特性,在地面或井下测量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反射能量,分析地下岩石和重要构造构型的一种技术。

矿产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矿产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矿产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矿产资源的勘探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地球物理勘探作为一种常用的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在矿产勘探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球内部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进行观测和解释,以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构造、物性、储层等信息的一种勘探技术。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重力法、磁法、电法、地震法和电磁法。

重力法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重力场来确定地下体积密度的分布情况。

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

电法则是通过在地下注入电流,测量地壳中的电阻、电性和极化现象,从而推测地下储层的情况。

地震法是通过测量地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来判断地下构造和岩层的特征。

电磁法则是利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电磁场和人工激发的电磁场,来探测地下岩矿和水文地质情况。

二、地球物理勘探的常用方法1. 重力勘探法重力勘探法通过测量地球表面某点上的重力场,来揭示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情况,从而间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性。

该方法适用于探测沉积盆地、断裂带和矿床等地下构造体。

2. 磁力勘探法磁力勘探法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某点上的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来揭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该方法适用于探测地下岩层的磁性物质和矿石。

3. 电法勘探法电法勘探法是通过在地下注入电流,测量地壳中的电阻、电性和极化现象,来推断地下构造和矿床。

该方法适用于探测地下的含水层、矿石、岩层和构造。

4. 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法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测量地下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层的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勘探石油、天然气和水文地质等。

5. 电磁勘探法电磁勘探法是通过利用地球自然存在的电磁场或人工激发的电磁场,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岩矿和水文地质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探测地下矿石、含水层和地下水位。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地球物理概论复习 整理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地球物理概论复习  整理

采矿地球物理概论整理复习(参考)多选题:(全部)1.采矿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点:(1)与打钻孔、掘巷道探测来说,观察、测量成本低;(2)采矿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只能用采矿地球物理方法才能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

例如岩体震动、冲击矿压、煤和瓦斯突出等矿山动力现象,而采用其他测量方法则不可能做到;(3)获得的信息量大。

(4)研究测量具有非破坏性。

这对采面的安全性及巷道维护的稳定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球物理场:地震:包括地震波和天然地震。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能在整个地球介质内传播的体波;另一类是只能沿地球表面或分界面传播的面波。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崩塌地震三类。

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讲,构造地震都占了地震的绝大多数。

地磁场:固体地球是一个磁性球体,有自身的磁场。

根据地磁力线的特征来看,地球外磁场类似于偶极子磁场,即无限小基本磁铁的特征。

但其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并不重合,而是呈11.5°的偏离。

地磁极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它逐年发生一定的变化。

密集重力场:地球的平均密度远高于地壳的平均密度,因此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必定比地表物质大得多。

包括地球上的重力,重力均衡和地球的压力。

地球上某处的重力是该处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地壳均衡补偿理论,按照重力均衡原理,在单位截面上,任一个垂直柱体中(无论其高低)的岩石总质量应该是一个常地球的压力是一个与重力直接相关的地球物理性质。

地球某处的压力是由上覆地球物质的重量产生的静压力。

静压力的大小与所处的深度、上覆物质的平均密度及重力加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温度场: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的能量,和地幔部分的熔融。

地面以下按温度变化的特征可以划分为三层: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在各地是有差异的。

例如在我国华北平原,当地的地温梯度一般为2--3°C/100m,在靠近大断裂的安徽庐江则为4°C/100m。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刘天佑)习题解答解剖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刘天佑)习题解答解剖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刘天佑)习题解答1、外生矿床是指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和富集形成的。

内生矿床是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气化热液作用形成,主要包括三大类: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

变质矿床是指早期形成的矿床或岩石,受到新的温度、压力、构造变动或热水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即遭受变质作用,使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发生剧烈变化所形成的矿床。

2、煤的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1.2-1.7g/cm-3,相对较低;表土、粘土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1.0-2.0g/cm-3,密度较低;砂岩、页岩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2.0-2.8g/cm-3,密度偏低;橄榄岩、玄武岩、辉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大部分岩矿石密度范围主要分布于2.5-3.5g/cm-3;各种铁矿、铜矿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4.5-5.2g/cm-3,密度较大;锰矿、钙矿密度很大,多分布于5.0-6.0g/cm-3。

研究表明,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岩石所承受得压力。

3、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属顺磁性与抗磁性。

例如:橄榄石、辉石、云母属于顺磁性;而石英、正长石、方解石、石墨属于抗磁性。

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铁磁性矿物,最重要的磁性矿物当推铁-钛氧化物。

沉积岩的磁性一般较弱,主要决定于副矿物的含量和成分;火成岩的磁性一般较强,且具体明显的天然剩磁;变质岩的磁性主要与其原岩有关。

岩石的磁性是由所含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大小与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

4、金属导体的导电性十分好,其电阻率ρ值很低,一般ρ≤10-6Ω·m;大多数金属矿物属于半导体,其电阻率ρ通常分布在10-6-106Ω•m;绝大多数造岩矿物(如辉石、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等)在导电机制上属于固体电解质,电阻率很高,一般大于106Ω•m。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安徽理工大学版)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安徽理工大学版)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安徽理⼯⼤学版)第1 章岩( 矿)⽯物性与各类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1.简述岩矿⽯的密度特征及影响岩矿⽯密度的因素。

答:(1)⽕成岩的密度:它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数值⼤⼩,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的铁镁暗⾊矿物含量的增多,密度逐渐增⼤。

此外,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也会造成不同岩相带岩⽯的密度差异;不同成岩环境也会造成同⼀类岩的密度有较⼤差异。

(2)沉积岩的密度:沉积岩⼀般具有较⼤的孔隙度。

这类岩⽯密度主要取决于孔隙度⼤⼩,⼲燥的岩⽯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则充填物的成分及充填物占全部孔隙的⽐列也明显地影响密度值。

此外,随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的加⼤,压实作⽤也会使密度值变⼤。

(3)变质岩的密度:这类岩⽯的密度变化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密度与矿物成分、矿物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程度来决定。

2.简述岩矿⽯的磁性特征及影响岩矿⽯磁性的因素。

答:(1)沉积岩的磁化率⽐⽕⼭和变质岩的磁化率低⼏个数量级,在⽕⼭岩类的侵⼊岩中随着岩⽯的基本增强⽽磁性增⼤,基性岩的磁性最强,酸性岩磁性弱或⽆磁性。

喷出岩与同类侵⼊岩有相近的磁性,但磁化率离散性较⼤。

(2)变质岩的磁性决定与原岩的磁性及变质过程中矿物成分的变化,若原岩是花岗岩或沉积岩则变质后⼀般不显磁性,若原岩是基性喷出岩或侵⼊岩,则变质后的岩⽯⼀般都有中等磁性。

影响因素:1.铁磁性矿物含量。

2.磁性矿物颗粒⼤⼩、结构。

3.温度、压⼒3.简述岩矿⽯的电性特征及影响岩矿⽯电性的因素。

答:(⼀)岩⽯、矿⽯的导电机制(1)固体矿物的导电机制:各种天然⾦属属于⾦属导体;⼤多数⾦属矿物属于半导体,其电阻率⾼于⾦属导体;绝⼤多数造岩矿物在导电机制上属于固体电解质。

(2)孔隙⽔的导电机制:孔隙⽔的电阻率⼀般都远⼩于造岩矿物。

影响因素:1.岩矿⽯成分和结构2.岩矿⽯所含⽔分3.温度4.压⼒4.简述岩⽯与地层的波速特征及影响岩⽯与地层波速的因素。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八章微重力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第八章微重力
绝对重力仪
用于测量地球的绝对重力值,精度较高,但价格 昂贵且操作复杂。
相对重力仪
用于测量两个不同位置的重力差值,价格相对较 低,便于野外测量。
卫星重力测量
通过卫星轨道测量地球重力场,具有覆盖范围广、 精度高的优点,但技术难度较大。

微重力测量的误差来源
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完善 或使用不当导致的误差。
地质构造的解析
微重力测量能够揭示地下岩层的密度 变化,通过分析密度异常可以推断地 质构造特征,如断裂、褶皱等。
微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质构 造信息,有助于研究区域地质演化历 史和地壳稳定性。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
微重力测量能够检测地下水位和含水层的变化,为地下水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的数 据支持。
通过微重力测量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潜力,为水资源管理和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干扰
如温度、气压、风等环 境因素对仪器读数的影
响。
信号噪声
由于地球重力信号较弱, 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 扰,如电磁噪声、震动
等。
数据处理误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 于算法和模型的不完善
导致的误差。
03 微重力在采矿地球物理学 中的应用
矿体和矿床的识别与定位
总结词
微重力测量技术可用于确定矿体的位置和分布,为采矿作业 提供精确的矿体定位信息。
失重状态
在航天器轨道高度和空间站中,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与航天器的离心力作用相互 抵消,使得航天器和其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可 以不受重力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揭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行为。
微重力的应用领域
01
科学研究
微重力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平台,可用于研究物质的基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单页)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单页)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考点采07-4班内部资料往年版本仅供参考1.名称解释(1)P1 地球科学: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如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2)P1 采矿地球物理学: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

(3)P57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

(4)P90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弹性波。

(5)P103岩石的电磁辐射:是指岩石受载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过程或现象。

(6)P90 采矿声发射法:就是以脉冲的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岩体声发射的弹性波,来监测岩体的动态破坏特征。

(7)P95 激发地音法:是局部较小应力的变化(例如少量炸药的爆炸),将引起受压岩体微裂隙的产生,从而根据地音可确定应力的高低和冲击的危险。

(8)P125重力法:是根据地层中岩石介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来测量重力异常变化的方法。

(9)P81 声波法:是根据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和地质问题、测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10)P132采矿电法:是利用岩石中电特性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采矿技术、预测预报等方面的问题。

(11)P21 纵波:是在胀缩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体积变化而无旋转运动,质点交替发生膨胀和压缩,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12)P21 横波:是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转动而体积不发生任何变化,质点间依次发生横向位移,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13)P18 地震:是地下某处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结果。

(14)P91 Kaiser记忆效应:对于循环加载,声发射对前一循环的载荷有记忆效果,称为Kaiser效应。

(15)P44 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巷道垮落,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的现象。

地球物理找矿法(一)

地球物理找矿法(一)

绪 论 ——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矿石按其磁性可分为三类, ①反磁性的,即Ji与H的方向相反,χ为负值且数值非常小, 如石英、大理石、石墨、硬石膏等; ②顺磁性的,Ji与H的方向相同,χ为正值且数值也很小, 如片麻岩、白云岩、伟晶岩等; ③铁磁性的,χ为正值且数值很大,并随磁化场强度与 磁化时温度的不同而异,如含铁、镍、钴高的岩石及 磁铁矿、磁黄铁矿、钛铁矿等。
绪 论 ——物探的一般工作方法
二是寻找控制成矿的构造,进而查明这些构造带内的 矿床。 如要找的是一个构造(背斜、向斜、断层等),能用的方 法就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那种费用省、方法简 便、成果易于解释的方法。可用地震也可用电法勘探 解决的任务,则以用电法比较经济。
绪 论 ——物探的一般工作方法
绪 论 ——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
绪 论 ——物探方法分类及应用条件
寻找金属矿与研究浅层构造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 重力法与各种电法;地震法和放射性法不常用。 磁法与重力是研究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的局部变化,所 研究的场属于天然场。电法中的自然电流法,是研究 由硫化矿局部氧化产生的天然电场,而天然音频电磁 场法则是研究远方雷电活动在地下造成的电磁场。这 些方法都属于天然场法。
(2)比例尺和测网的选择 物探采用的比例尺一般与地质测量相同。不同的物探 方法,所用比例尺的范围不完全一样。如磁法,可从 小比例尺的航空磁测,直到大比例尺的地面详测,而 自然电流法则很少用于小于1:5,000的测量。金属矿 物探常用的测量比例尺参见表10—7。
绪 论 ——物探的一般工作方法
选择测网的基本原则是: 就寻找测区有工业价值的最小矿体而言,普查时, 测线距应不小于最小矿体所产生的异常长度,要有2~ 3个测点通过异常范围。详查时,要有6~7条测线通过 异常带,每条测线上要有10多个点反映出异常的存在。 10 测线方向尽可能要垂直构造、岩层或矿体走向,以 使异常梯度最大、异常最明显。测线长度应使其两端 进入正常场范围。普查时如发现测线方位不合适,可 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测线方向。 布置测网时,应先在测区布置一基线,其方向与岩 层或矿体走向平行,再在基线上按测线距打下测线基 点标桩,并写明测线编号。用仪器或测绳拉测点距, 并用临时标签标明测点,或用罗盘定方向,以步测定 距离。

采矿地球物理02地球物理基础

采矿地球物理02地球物理基础
水圈也有它自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早期的海水 是大气圈中水蒸汽的凝结物,因此,原始的水圈基本上 是淡水。但是由于大气圈中富含二氧化碳而使海水具有 较大的酸性。从原始的淡海水变成今天的咸海水,有一 个逐渐的咸化过程。
28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地壳仅占地球体积的0.8%左右, 地幔约占83%, 地核约占16%, 地 核 密 度 大 , 质 量 约 占 地 球 质 量 的 31 % , 地 幔 为 68.5%左右,地壳仅约0.5%。
22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元素
占地壳重 占整个地

球重量


元素
占地壳重 占整个地

球重量


氧(O)
46.0
27.8 钙(Ca) 5.30
0.61
硅(Si) 26.2
12.6 镁(Mg) 2.90
17.0
铝(Al) 8.32
0.44 钠(Na) 2.22
0.14
铁(Fe) 5.58
35.4
钾(K)
1.73
0.07
21
中国矿业大学
F层的深度范围是4980~5120km,是内外核的过 渡带。
17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G层也叫内核,其速度变化非常小,平均值约为 11.2km/s。近代研究表明,在内核中又出现S波。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经典缩印)_百度文库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经典缩印)_百度文库

名称解释P1 地球科学: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如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P1 采矿地球物理学: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

P57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

P90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弹性波。

P103岩石的电磁辐射:是指岩石受载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过程或现象。

P90 采矿声发射法:就是以脉冲的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岩体声发射的弹性波,来监测岩体的动态破坏特征。

P95 激发地音法:是局部较小应力的变化(例如少量炸药的爆炸,将引起受压岩体微裂隙的产生,从而根据地音可确定应力的高低和冲击的危险。

P125重力法:是根据地层中岩石介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来测量重力异常变化的方法。

P81 声波法:是根据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和地质问题、测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P132采矿电法:是利用岩石中电特性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采矿技术、预测预报等方面的问题。

P21 纵波:是在胀缩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体积变化而无旋转运动,质点交替发生膨胀和压缩,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P21 横波:是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转动而体积不发生任何变化,质点间依次发生横向位移,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P18 地震:是地下某处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结果。

P91 Kaiser记忆效应:对于循环加载,声发射对前一循环的载荷有记忆效果,称为Kaiser效应。

P44 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巷道垮落,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的现象。

简答题P3 采矿地球物理学中哪些方法属于主动性的,哪些属于被动性的,举例说明。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二)重力勘探1. 熟悉地球重力场模型2. 了解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矿)石密度4. 掌握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方法5. 熟悉重力资料解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三)磁法勘探1. 熟悉地磁要素及地磁场的解析表示2. 了解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石磁性特征4. 掌握磁异常各分量转换方法及简单形体磁异常解释方法(四)电法勘探1. 掌握岩石电阻率的测定方法,熟悉电阻率剖面法、测深法基本装置类型2. 了解岩石的自然极化特性,熟悉常见自然极化电场特点及自然电场法的应用3. 了解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熟悉激发极化的频率特性、时间特性及其应用4. 掌握电磁法的理论基础,熟悉电磁测量剖面法、测深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五)放射性和地热勘探1. 熟悉放射性现象及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基本特点2. 了解放射性测量方法原理3. 熟悉地热学中的常见物理量含义及岩石热物理性质4. 了解地球热结构特点,掌握大地热流密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物探”):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地热勘探。

应用物探方法所必须具备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必须具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2.探测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即其大小相对于埋藏深度必须有相应的规模),能产生在地面上可观测的地球物理异常场。

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有效异常场必须足够小,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进行异常的识别。

物探的多解性:物探资料往往具有多解性,即对同一异常场有时可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地质解释,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场场论自身局限性所造成的。

且不可避免。

产生多解的原因:(1)数学解的不稳定性(2)观测误差(3)干扰因素(4)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所带来的观测数据中“信息量”的不足物探工作:先局部后整体第一章: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研究对象与围岩存在着密度上的差异为前提条件的。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二章地球物理基础

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二章地球物理基础

在自然界,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自发地变成另—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发射出射线,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衰变。这种不依靠外力而自发衰变的元素天然放射性元素,所有原子序数Z>83的元素的同位素(也包括—些较轻元素的同位素)均为天然放射性元素。 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经过人为地用放射性元素照射后,都能显示出放射性的能力。具有这种放射性能力的元素叫做人工放射性元素,或者叫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太阳系
行星,按其与太阳的距离,其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此外,行星(主要指大行星)的周围还有一些卫星。卫星的运转与这些行星围绕太阳的运转一样。 木星 卫星 土星 卫星 天王星 卫星 海王星 卫星
太阳系的规律
律性 行星都以同一方向围绕太阳旋转。而且在自转方向与太阳—致(金星和天王星例外),通பைடு நூலகம்称为同向性。 行星的偏心率都很小,运行轨道都接近圆形,通常称为近圆性。行星的轨道均位于大约与太阳的赤道面成6°倾斜的同一平面上,通常称为共面性。
公转周期 年
轨道对黄道的倾角 弧度
自转周期 天
平均半径 公里
总质量 地球质量
平均密度 g/cm3
卫星数目
轨道 偏心率
太 阳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木 星 土 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月 球
- 0.3871 0.7233 1.0000 1.5237 5.2037 9.5803 19.1410 30.1982 39.4387
- 0 0 l 2 12 10 5 2 0 -
- 0.122l 0.059l 0.0322 0.0288 0.0434 0.0135 0.0309 0.2995 0.0899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球物理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表面特征的一门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内外部过程,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提供了基础。

地球物理学主要研究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层次的物质性质及其间相互作用。

通过地震学、重力学、磁学、地热学和地电学等手段,地球物理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物质的物理特性、地球的热流、地磁场等重要参数。

其中,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地震学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产生的反射、折射等现象,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重要特征。

地震学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地球各层界面的深度和形态,还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密度等物理参数。

地球物理学在能源勘探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的油气、矿产等资源信息,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此外,地球物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控、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地球,还包括其他行星和天体。

通过对太阳、月球、火星等天体的物理特征的研究,可以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物理学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如今,地球物理学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地震预警等领域。

同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化学、地质学、气象学等。

总之,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奥秘。

它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对于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矿物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探讨

矿物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探讨

矿物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探讨矿物资源勘探是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搜索、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能够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物理参数数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更加精细和深入。

本文将围绕着矿物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展开探讨。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地下电性为勘探对象的方法,使用电流通过地下,识别不同的电性分层,达到寻找地下资源的目的。

电法勘探的原理是在地下埋放两个或多个电极,施加特定的电压或电流,测量地下电势和电流,将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出地下地质结构、岩矿性质等信息。

电法勘探适用于煤炭、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勘探。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一种测量地球重力场的方法。

地球的重力场是由地球内部分布差异的密度所引起的。

重力勘探的原理是通过在地表挖坑或井孔将质量计或零点重力计等重力测量仪器放置在多个测站上,进行一定时间的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和解释得出地下密度的空间分布。

重力勘探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地震、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勘探和研究。

地热勘探地热勘探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获取地源热能、地热水等热能资源的勘探方法。

在地热勘探中,通过电法勘探、测温、测压和地震等方法,获取地下温度、温度分布及热流场等数据。

地下热源勘探是一个热力学过程,基于热传导理论的数学方法,定量反演地下热场特征。

地热勘探广泛应用于温泉、地下热水、地下热能等方面的勘探。

地磁勘探地磁勘探是一种勘探地下物质分布的方法,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及变异来识别和筛选不同的磁性物质。

地磁勘探利用石墨、磁铁矿等磁性物质自然具有的磁性特性,在地表或飞机等方式上布置磁力计等测量仪器,来获取地下物质分布的信息。

地磁勘探在油气勘探、矿产勘探、环境监测、地震预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综合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实际勘探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综合应用的。

不同的勘探方法在勘探对象、精度等方面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勘探时更多的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来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勘探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解释P1 地球科学: 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如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P1 采矿地球物理学: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

P57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

P90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弹性波。

P103岩石的电磁辐射:是指岩石受载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过程或现象。

P90 采矿声发射法:就是以脉冲的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岩体声发射的弹性波,来监测岩体的动态破坏特征。

P95 激发地音法:是局部较小应力的变化(例如少量炸药的爆炸),将引起受压岩体微裂隙的产生,从而根据地音可确定应力的高低和冲击的危险。

P125重力法:是根据地层中岩石介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来测量重力异常变化的方法。

P81 声波法:是根据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和地质问题、测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P132采矿电法:是利用岩石中电特性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采矿技术、预测预报等方面的问题。

P21 纵波:是在胀缩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体积变化而无旋转运动,质点交替发生膨胀和压缩,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P21 横波:是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转动而体积不发生任何变化,质点间依次发生横向位移,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P18 地震:是地下某处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结果。

P91 Kaiser记忆效应:对于循环加载,声发射对前一循环的载荷有记忆效果,称为Kaiser效应。

P44 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巷道垮落,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的现象。

简答题P3 采矿地球物理学中哪些方法属于主动性的,哪些属于被动性的,举例说明。

P18 简述地球的物理场:地震、地磁、重力、温度 P15 简述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 P3 简述采矿地球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P57 矿山震动现象的特征是什么?弱地震、频率、能量,卸压和冲击P57 采矿微震有哪些特点?P75 论述矿山震动对环境的影响。

巷道、人员、地表 P75 在采矿巷道中发生震动和冲击矿压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巷道破坏、人员伤亡、引发其他灾害探测矿井动力灾害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哪些?论述冲击矿压对矿工的影响。

伤亡(撞击、共振)、心理作用P90 岩石的声发射特点有哪些?弱矿震、频率、能量、反映的问题P102声发射在矿山工程中有哪些应用?反映的问题、煤岩破裂、冲击、突出P103什么是煤岩破坏的电磁辐射现象?P81 声波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什么优越性?被动法、构造、应力、特别是物理参数P44 煤岩动力冲击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强度条件、能量、冲击倾向性P132井下地电法主要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方法(电阻、电磁波),解决岩像、应力应变、动力现象P125重力法能解决采矿中的哪些问题?概念、空洞、岩层变形、冲击危险P143煤岩变形破裂的热红外辐射有哪些特征?概念、低温前兆、高温前兆、持续高温前兆 P141简述动力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论述题论述采矿地球物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学之一;特点是许多现象只能用采矿地球物理方法来探测、非破坏性的无损监测、信息量大成本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性、先进性,优越性;应用前景广泛。

论述煤岩变形破坏的主要特征。

煤岩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破坏;稳定与破坏、破坏的缓慢性和突发性、冲击破坏的突发性和延时性;破坏过程中产生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等。

论述矿山震动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弱地震、频率、能量,卸压和冲击;巷道、人员、地表论述岩石的声发射以及其研究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目的是研究岩石的变形破裂过程;可用来评价冲击矿压及煤和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并检测其采取的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边坡稳定性;确定采掘面周围的应力应变等。

论述微震、声发射、声波三者间异同点。

说明微震、声发射、声波的概念;相同点都是研究弹性波的传播规律;不同点:主动方法和被动法、记录频率、能量大小等的不同。

论述研究声发射的意义及作用论述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的异同.声发射、电磁辐射概念;相同点:研究煤岩的微破裂过程、动力灾害局部预测方法;不同点:波类型不同,几句的能量形式不同,声发射探头需耦合而且干扰大,电磁辐射非接触、可屏蔽定向.论述煤岩应力变形破坏与电磁辐射的耦合规律。

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一种现象,与煤岩体的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电磁辐射强度主要反映了煤岩体的受载程度及变形破裂强度,脉冲数主要反映了煤岩体变形及微破裂的频次;电磁辐射还可用于检测煤岩动力灾害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边坡稳定性;确定采掘面周围的应力应变,评价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等。

名称解释P1 地球科学: 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如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P1 采矿地球物理学: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

P57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

P90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弹性波。

P103岩石的电磁辐射:是指岩石受载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过程或现象。

P90 采矿声发射法:就是以脉冲的形式记录弱的、低能量的岩体声发射的弹性波,来监测岩体的动态破坏特征。

P95 激发地音法:是局部较小应力的变化(例如少量炸药的爆炸),将引起受压岩体微裂隙的产生,从而根据地音可确定应力的高低和冲击的危险。

P125重力法:是根据地层中岩石介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来测量重力异常变化的方法。

P81 声波法:是根据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特性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和地质问题、测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

P132采矿电法:是利用岩石中电特性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采矿技术、预测预报等方面的问题。

P21 纵波:是在胀缩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体积变化而无旋转运动,质点交替发生膨胀和压缩,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P21 横波:是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周围介质只产生转动而体积不发生任何变化,质点间依次发生横向位移,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P18 地震:是地下某处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结果。

P91 Kaiser记忆效应:对于循环加载,声发射对前一循环的载荷有记忆效果,称为Kaiser效应。

P44 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巷道垮落,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的现象。

简答题P3 采矿地球物理学中哪些方法属于主动性的,哪些属于被动性的,举例说明。

P18 简述地球的物理场:地震、地磁、重力、温度 P15 简述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地幔、地核 P3 简述采矿地球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P57 矿山震动现象的特征是什么?弱地震、频率、能量,卸压和冲击P57 采矿微震有哪些特点?P75 论述矿山震动对环境的影响。

巷道、人员、地表 P75 在采矿巷道中发生震动和冲击矿压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巷道破坏、人员伤亡、引发其他灾害探测矿井动力灾害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哪些?论述冲击矿压对矿工的影响。

伤亡(撞击、共振)、心理作用P90 岩石的声发射特点有哪些?弱矿震、频率、能量、反映的问题P102声发射在矿山工程中有哪些应用?反映的问题、煤岩破裂、冲击、突出P103什么是煤岩破坏的电磁辐射现象?P81 声波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什么优越性?被动法、构造、应力、特别是物理参数P44 煤岩动力冲击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强度条件、能量、冲击倾向性P132井下地电法主要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方法(电阻、电磁波),解决岩像、应力应变、动力现象P125重力法能解决采矿中的哪些问题?概念、空洞、岩层变形、冲击危险P143煤岩变形破裂的热红外辐射有哪些特征?概念、低温前兆、高温前兆、持续高温前兆 P141简述动力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论述题论述采矿地球物理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学之一;特点是许多现象只能用采矿地球物理方法来探测、非破坏性的无损监测、信息量大成本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性、先进性,优越性;应用前景广泛。

论述煤岩变形破坏的主要特征。

煤岩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破坏;稳定与破坏、破坏的缓慢性和突发性、冲击破坏的突发性和延时性;破坏过程中产生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等。

论述矿山震动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弱地震、频率、能量,卸压和冲击;巷道、人员、地表论述岩石的声发射以及其研究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岩石的声发射是岩石的变形与破断,颗粒之间的相位错动,岩石颗粒间摩擦滑动等产生的;目的是研究岩石的变形破裂过程;可用来评价冲击矿压及煤和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并检测其采取的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边坡稳定性;确定采掘面周围的应力应变等。

论述微震、声发射、声波三者间异同点。

说明微震、声发射、声波的概念;相同点都是研究弹性波的传播规律;不同点:主动方法和被动法、记录频率、能量大小等的不同。

论述研究声发射的意义及作用论述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的异同.声发射、电磁辐射概念;相同点:研究煤岩的微破裂过程、动力灾害局部预测方法;不同点:波类型不同,几句的能量形式不同,声发射探头需耦合而且干扰大,电磁辐射非接触、可屏蔽定向.论述煤岩应力变形破坏与电磁辐射的耦合规律。

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一种现象,与煤岩体的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电磁辐射强度主要反映了煤岩体的受载程度及变形破裂强度,脉冲数主要反映了煤岩体变形及微破裂的频次;电磁辐射还可用于检测煤岩动力灾害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边坡稳定性;确定采掘面周围的应力应变,评价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等。

名称解释P1 地球科学: 以整体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如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P1 采矿地球物理学:采矿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利用岩体中自然的或人工激发的物理场来监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和揭露已有的地质构造的一门学科。

P57 矿山震动:由于采矿作业引起的岩体内聚集的能量突然动力释放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