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胶囊剂有待解决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软胶囊工艺研究及发展现状

软胶囊工艺研究及发展现状

软胶囊工艺研究及发展现状六、存在的问题1、软胶囊剂生产盲目布点,没有发挥设备潜力。

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把软胶囊剂作为扩大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盲目设点,有的厂家,不具备工艺条件,没有技术力量,一哄而上,结果机器进厂后,附属设施不配套,开机不正常,更谈不上经济效益。

还有的厂家,设备购置后没有品种,不能发挥设备能力,而多数厂家,缺乏设备正常维修和保养,除了几家老厂和技术力量强、职工素质好的新厂外,其余均没有发挥设备的潜力。

2、与国外相比品种仍贫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转胶囊剂品种,已有几个重点品种,如脉通、维生素E、月见草油胶丸等;而国外软胶囊品种已有3000多种,其中滋补营养品占70%以上,这些品种的生产,均由药厂委软胶囊剂生产厂加工,品种不重复。

与国外相比,我国软胶囊品种贫乏,虽然近十年稍有发展,但速度太慢,数量太少,滋补营养品仅占40%,而且几个重点品种,重复生产,一哄而起,大家均想生产产值高,利润大,工艺简单的品种,致使个别品种造成挤压,而从整体上看,软胶囊剂品种,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制造工艺落后,尚有药液分层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软胶囊机(旋转式)主要用于填装油性液体或混悬液,但是尚有不少品种处于固液相分离状况,导致成品发生含量不均,丸重差异加大,成品率降低,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

目前,已有厂家着手研究药液的均匀度及粒度、粘度等问题,但还存在着分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

4、部分软胶囊剂崩解迟缓。

原因是囊液中的醛基与明胶分子中的氨基形成氨醛缩合物,使胶囊壳溶解困难或是因制备时加热导致明胶产生物理变化所致。

目前生产上有使用明胶诱导体,添加有机酸或使用明胶水解物等方法解决崩解迟缓问题。

也可在明胶溶液中加入5%PEG400以缩短崩解时间。

5、软胶囊剂对包装容器的吸附现象。

原因是囊材中含有较多甘油,在流通过程中存放时间长或温度过高可发生吸附现象。

故软胶囊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展迅 速 ,国 内外 软胶 囊 的 研 究 开 发 加 大力 度 ,新 品种 不 断 上 市 。
方 医药 市 场 的一 个 突 破 口 ,成 为一 个 极 具竞 争 力 的方 向 。将成 为 发 展 空 间 巨大 的产 业 。 目前 ,我 国 中药 软胶 囊 制剂 的 研究 、生 产 和 开 发 总体 水 平 不 高 ,同发达 国家 相 比 尚存 在 着 很大 差 距 ,尤其 表 现 在 生 产工 艺 技 术落 后 、质控 标 准 及方 法 欠 科 学 、高水 准的 制 剂 品 种 较少 等 。致 使 大 多 中药 胶 囊 制剂 产 品质 量 较差 、临床 疗 效 较 低 ,走 向 世 界 困难 ,制 约 其 发 展 。
关键 词 : 中药 软胶 囊 质量 发展
目前 ,中药 软 胶 囊 制 剂 在 国外 发 展 迅 速 ,在 发 达 国家 已有 广 阔 市 场 ,我 国 中 药 软胶 囊 制 剂 研 制起 步较 晚 ,但 近 年 来 由于 经 济 的 快速 发 展 及 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极 大 提 高 ,随 着先 进 设 备 的 引进 和 研 制 ,我 国 中 药 软胶 囊 的生 产 能 力 和技 术 水 平有 了很 大 提 高 。中 药 软 胶 囊 在 研 发 、质 量 提 高 和 市 场 开 发 等 方 面 都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果 。近 年来 ,鉴 于 传 统 中药 制剂 存 在 的 缺点 ,中 药软 胶 囊 制剂 发
来 越 重 视 ,近年 来 ,我 国对 中药 软 胶囊 制剂 的 生 产 和开 发 取 得 了
长足 发 展 。 随着 中药 现代 化 的大 力 推进 和新 型 软 胶囊 生 产 技 术 的 应 用 及 国 内软 胶 囊 设 备 生 产企 业 的崛 起 ,拓 展 了 中药 软 胶 囊生 产 前 景 。 中药 软 胶 囊剂 弥 补 了传 统 中 药方 剂 的 缺点 ,深受 国 内外 广 大 用 户 的欢 迎 和 喜 爱 。 随着 经 济 快 速发 展 及 人们 对 天 然 产 物 的推 崇 ,中药 的 影 响力 日益 加 大 。市场 对 中药软 胶 囊 制剂 的需 求 不 断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研究生王建辉一.颗粒剂中药颗粒剂也称中药冲剂,指药材的提取物加适量赋型剂或部分药材细粉制成干燥顺粒或块状的内服药剂。

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一般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冲剂、混悬性冲剂和泡腾冲剂。

它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感好、体积小、服用、贮藏、运输方便。

但容易吸潮,由于工艺原因造成颗粒不均,色泽不均,它直接影响着顺粒剂质量和外观,现主要讨论一下色泽不均问题:1.如直接制粒时,稠浸肴与药粉及辅料棍合不均匀,浸膏不能均匀地湿润辅料,这时会出现色泽不一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首先要把药粉及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加稠浸青混合均匀,制粒时如色泽不均可加适量浓度乙醉调整,如再不均匀,制粒时把湿颗粒再次过筛,即可得外观颜色一致颗粒。

2.如要二次制粒是将浸青和药粉、辅料拌膏干燥粉碎的药粉进行制粒,制出的湿颗粒由于加乙醇浓度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大颗粒,烘干后颗粒大,整粒后颗粒不均匀。

解决这一方法是在湿粒未干时进行整粒.然后均匀喷洒些乙醇闷上后再烘干。

颗粒大,色泽深是由于乙醇浓度低、量大造成的。

如注意到以上几点可使颗粒均匀。

3.制备颗粒剂所用药粉或辅料粒度过大,可使颗粒色泽不一,解决方法是将药粉、辅料过筛,通常为100目筛为宜,这样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原材料不同,药材质量、产地、采时、用药部位等方面可影响每批质量及外观,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原材料一致,不要轻易更换进药产地等方面。

在提取过程中每批要按同一处方投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浸泡时间、加水量、温度、每批浓缩出的相对密度和体积都要保持一致。

所用辅料量每批要一致,否则也会出现颜色深浅不同的现象。

二.片剂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中药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治病良药。

中药软胶囊易出现的问题

中药软胶囊易出现的问题

中药软胶囊易出现的问题
1.胶皮老化变硬:水分的迁移(胶囊皮的水分转移至内容物,或反之)、明胶变性(与醛基反应)
2.崩解时限超标:主要是PEG400经部分防腐剂或着色剂诱导导致氧化,生成低分子醛类,致使明胶变性,可用甘氨酸作抗氧剂解决。

3.成品粘连:干燥不彻底或胶皮内水分外溢造成。

十滴水软胶囊
【处方】樟脑 62.5g 干姜 62.5g 大黄 50g 小茴香25g 肉桂25g 辣椒12.5g 桉油31.25ml
【制法】以上七味,大黄、辣椒粉碎成粗粉,干姜、小茴香、肉桂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大黄、辣椒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续加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入植物油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及樟脑、桉油,混匀,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软胶囊剂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及前景

软胶囊剂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及前景
制 备理 论 、 剂 技 术 、 制 制造 机 械 等方 面都 有 待 研 究 和 发 展 , 对 解 决 我 国软 胶 囊 品 种 少 ( 占世 界 量 的 这 仅 1 )产 量低 ( % 、 占世界 量 的 6 ) % 的现状 , 及对 软 胶囊 多剂 型开发 、 高质量 均有 积极 意义 。 提
() 8运用广泛 , 除了在药物上应用外 , 食品、 化妆品和家庭用品中皆可运用 ;9 服用量少 , () 携带轻巧 , 使用 方便。本文就软胶囊剂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作简要的评述 , 并对其在北冬虫夏草 中的应用前
景 加 以展望 。
1 软胶囊剂 的研究进展
11 国外研 究进展 . 软胶 囊在 国外发 展较快 , 除药 品外 , 营养保 健 品 、 妆 品 、 庭 用 品等 领域 中也广 在 化 家
S a gh i i h t n h n s e cn ., d S a g a 0 0 0, h n ) h n a u ea g C i eeM diieCo Lt ., h n h i 0 4 C i a J 2
Ab t a t sr c :Th a e n r d c d t e c a a t rs i s o o tc p u e t e e i we h e e t 1 一 e p p r i t o u e h h r c e i c f s f a s l , h n r v e d t e r c n t 0 y a e e r h a v n e i o t c p u e a o n b o d a d t e c r e ts t a i n o p l i g s f e r r s a c d a c n s f a s l t h me a d a r a n h u r n iu to f a p y n o t c p u e p e a a i n t 0 o d s e i so e i i a l n sa d 5 s e i s fme i i a u g swe l st e a s l r p r t o 7 - d p c e fm d c n l a t n p c e d c n l n i l a h o p o f a p o l m s i p l a i n, n a ty a a y e h r s e t o p l i g s f a s l r p r to o r be n a p i t c o a d l s l n l z d t e p o p c f a p y n o t c p u e p e a a i n t

JS-017提高软胶囊制剂质量的初步研究

JS-017提高软胶囊制剂质量的初步研究

提高软胶囊制剂质量的初步研究摘要:软胶囊因其诸多优点在药品、保健食品行业中逐渐兴起,但由于其生产工艺还不成熟,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软胶囊的质量,本文总结生产经验,针对怎样提高软胶囊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健词:软胶囊存在问题提高质量软胶囊是继片剂、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软胶囊制剂作为后起之秀,正以其不可取代的优势逐渐成为保健食品、药品家庭中的“一颗新星”。

软胶囊剂之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由于软胶囊剂具有许多优点:⑴整洁美观、容易吞服、可掩盖药品、保健食品的不良气味。

⑵完全密封,可提高药品、保健食品的稳定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⑶适合难以压片或储存中会变形的低熔点固体物料。

⑷是油状药品和保健食品的最适宜剂型,可省去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

⑸剂量准确、纯度高、功能强、疗效好。

但软胶囊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畸形丸、漏油、内容物分层、胶囊中含气泡、胶皮异味、胶皮本身含气泡和胶皮不光洁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现将日晖药业有限公司多年来在生产软胶囊过程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软胶囊主要由胶皮和内容物组成,其主要加工工艺包括配料、化胶、压丸、干燥、洗擦丸五个工序,解决质量问题也必须从这五方面入手。

1、配料:配料是保证软胶囊质量的基础,主要是对软胶囊内容物的配制,内容物有单纯的油质类和固体物料与油质的混合体。

内容物本身是油类的:只需加入适量的抑菌剂,再与一定量的色拉油、玉米油或其它油脂混合均匀即可。

如本公司生产的月见草油软胶囊和海豹油软胶囊等。

内容物本身是固态物与油类混合的:首先将固态物粉碎过100~200目筛,再与色拉油、玉米油或其它油脂混合均匀(一般固态物的加入量不应超过油状物的50%),经胶体磨研匀,制成极细腻、均匀的混悬液即可,以防压丸时造成喷体堵塞,并防止干燥过程中接缝粘合不牢。

如本公司生产的大豆异黄酮软胶囊和冬虫夏草软胶囊。

配料过程中应注意辅料的选择1.1软胶囊的内容物为固态物和油类混合体时,常出现分层现象,造成装量不准确,因此基质中除加入色拉油等油脂外,还必须加入适量的助悬剂,如蜂蜡。

软胶囊剂有待问题的探讨解决

软胶囊剂有待问题的探讨解决
加入 环糊 精也 可改 善 软胶 囊 的崩解 。
1 5 内容 物 .
虽然 软胶囊 剂 的发展 前 景 广 阔 . 在今 后 和 目前 的应 用 中 . 但 仍存 在有 待解决 的 问题 . 从 以下 几方 面 来探讨 : 现
1 崩解 迟缓 问题
软胶囊 剂能 否产 生较 好 的生 物 利 用度 , 取决 于 口服 后 能
链 的羧基 和相邻链 上 的氨基 发生 缩合 反应 . 引起 明胶 的 自身 交联 . 结构 发生 改变 . 而 使软 胶囊 变得 难 以溶 解 . 解 时 其 从 崩 间 明显延 长口 。 ’
l 2 胶 囊壳的含 水量 _
可使 明胶 鞣化 . 响 囊 壁 的溶 解 度 。研 究 还 发现 运 用 抗 影
醛量 。在 P G 中加 入 5 1 的甘 油 或 丙 二 醇 , 减 少 其 E ~ 0 可
硬 化作 用 ; 在囊壳 处 方 中加 入 各 种 酸 . 丁烯 二 酸 ( ) 也 如 1 , 可提 高囊 壳 的溶解 性 . 防 止 明胶 被 醛 类硬 化 ; 或 而碱 性 液 体
软胶囊 剂 的老化 速度 与贮 存 温 度 有 一定 关 系 。长期 贮 存于 4 ℃时 明胶 网状 结 构 中 的胶 原 胶 束 发 生 变 化 . 明 胶 O 即
l3 增 塑 剂 _
软胶囊 剂 系指将 一定 量 的药 物 、 材提 取 物加适 宜 的辅 药 料 , 封于球 形 、 圆形 或 其 他形 状 的 软 质囊 材 中制 成 的 剂 密 椭 型 。 由于 其生物 利 用度 高 、 封 安全 、 量精 确 、 型 美 观等 密 含 外 特点 . 用 于疏 水性 药 物 、 熔 点 药 物 、 种 保 健 用 油 、 氧 适 低 各 易 化药物 的生 产 。已广泛 用 于制 药 、 品 、 妆 品及 家庭 用 品 、 食 化 化工等行 业 . 开发 、 其 应用 领域 十 分 广泛 。 目前 , 胶囊 制剂 在 国外 发展 很 快 . 界 上现 已 拥 有转 软 世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摘要:本文针对中药软胶囊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加以综述。

说明了国内中药软胶囊生产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国内中药软胶囊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药软胶囊质量发展目前,中药软胶囊制剂在国外发展迅速,在发达国家已有广阔市场,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研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研制,我国中药软胶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中药软胶囊在研发、质量提高和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近年来,鉴于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的缺点,中药软胶囊制剂发展迅速,国内外软胶囊的研究开发加大力度,新品种不断上市,尤其在中药新药改变剂型中软胶囊申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中药软胶囊制剂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其开发研究已成为中药新剂型的热点。

一、中药软胶囊发展现状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各种软胶囊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对软胶囊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生产和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和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及国内软胶囊设备生产企业的崛起,拓展了中药软胶囊生产前景。

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天然产物的推崇,中药的影响力日益加大。

市场对中药软胶囊制剂的需求不断增加。

入关后,中药软胶囊、中成药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进入西方医药市场的一个突破口,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

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产业。

目前,我国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研究、生产和开发总体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表现在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质控标准及方法欠科学、高水准的制剂品种较少等。

致使大多中药胶囊制剂产品质量较差、临床疗效较低,走向世界困难,制约其发展。

二、中药软胶囊剂型的特点1、中药软胶囊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可根据用量分开携带。

软胶囊漏油问题及解决方法

软胶囊漏油问题及解决方法

软胶囊漏油问题及解决方法软胶囊漏油问题及解决方法软胶囊漏油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关于小嘴漏油由于制丸工序内容比较复杂而繁多,如丸顶端与边沿张小嘴巴不粘合漏油问题,后工序慢性漏油问题、成品慢性漏油问题、软粘丸问题,网胶带容易熔融断卷问题、丸不容易自然剥落问题、丸呈三角区压不下来的周期性问题、接缝线毛口问题,接缝线粗问题、接缝线一面弯曲呈弓形问题、胶带冷却成型质量问题、气泡丸(油眼睛现象)问题、大小头丸问题、丸嵌一侧模腔靠下丸滚刷下丸现象问题、瘫软丸问题、网胶回收处理工艺和液体石蜡油回收利用工艺等,都是平时容易遇见的问题,他们根据不同情况,造成的原因也并非完全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现象特征采取相应的具体对策措施才能解决。

拿丸形长轴顶端与短轴的边沿张小嘴巴不粘合漏油问题问题来说,排除模具问题和装配问题,主要是喷体过于冷或热的温度问题。

2.关于慢性漏油对后工序慢性漏油问题,往往是内容物颗粒过大,又同步不相应正确调整,嵌入接缝线问题,或模腔倒角问题等使接缝线实际粘合面太窄问题。

对于成品慢性漏油问题的原因,原来此现象并不多见,现在比较多了,因为原来以纯油类内容物产品为主,现在好多都是混悬液型软胶囊,其中又以PEG系列作助悬剂的此现象发生为多,所以内容物配伍是十分重要的科技开发前沿。

还有就是环境热冷一下子变化极端,使“冷暴”现象产生,应控制好生产环境条件和工艺工序过程时间,对成品在寒冷地区的必须考虑适当增加增塑剂的量,完全可以避免。

软胶囊内容物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干膏的含水量不能过高,另外就是乳化剂.助悬剂和植物油的配比.可以通过小试观察料液是否适合压丸. 找粉油蜂蜡最佳比例,控制好药粉的含水量,剩下按混悬剂稳定性考察,另外需要考虑冬季时温度比较低,会不会析出蜂蜡等物质,而影响外观了;过胶体磨没用,我试过.粉的细度我最少都控制在100以上,蜂蜡的量一般在5%以下我的小点经验,我做过5个加蜂蜡的品种,2个用粉,3个直接用浸膏,粉配制的蜂蜡量稍微低点,浸膏配制的蜂蜡量高点.我没控制浸膏的水分,我控制的是配制出来的药液的水分,一般在8%(尚未出现漏夜,貌似我很幸运,呵呵)软胶囊的干燥时间受生产条件影响1. 在转笼内时间长,晾丸时间就可以缩短。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研究

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的研究

(30天)为一疗程,轻度服1个疗程、中度服2个疗程、重度服3个疗程。

1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10软件包处理。

2结果211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肿块评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101),但治疗组间疼痛评分变化更为明显(P< 01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肿块变化情况(x?S)组别例数疼痛评分肿块评分治疗组76疗前21167?4136811139?51487疗后6171?31723*v5188?31975*对照组74疗前20123?4130311155?51315疗后10156?41354*5175?41147*注:组内比较,*P<0101;组间比较,v P<01051212临床疗效情况对比治疗1~3个疗程后,疾病治疗情况:治疗组:治愈4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占9018%。

对照组:治愈3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占8111%,两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105)。

见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情况对比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644151079018*对照组74351213148111注:与对照组比较,*P<01051213治疗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见表3。

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 H)等激素水平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105),孕酮(P)变化更为明显(P< 0101)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值比较(X?S)时间例数E2(ng/L)P(L g/L)L H(I L/L)治疗前76116145?551129185?617313185?8126对照后76107176?39143w13101?6115w w11178?7148w 注:与治疗前相比,w P<0105,w w P<010113讨论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中药行业的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与管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中药的重视,中药软胶囊作为一种便捷的中药剂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制剂工艺和成分复杂性,中药软胶囊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的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涉及到药材的选择、鉴别和药材加工工艺的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药材的选择必须符合药典标准,并经过科学鉴别,确保其品质符合要求。

其次,正确掌握药材的加工工艺,如炮制、提取等,可以保证中药软胶囊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稳定性。

此外,合理控制中药软胶囊的囊壳材料和制剂工艺也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 药材供应商质量管理中药软胶囊的制作离不开高质量的药材供应。

药材供应商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药材的产地、采摘、贮存等环节符合规范。

药材的质量评价应依据相应的药典标准,通过严格的鉴别和检测,确保药材质量符合要求。

2. 原料药质量控制原料药是制备中药软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在制备过程中,需对原料药进行检验,确保其纯度、储存条件和稳定性等符合要求。

同时,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原料药的采购和验收程序。

3. 制剂工艺和设备控制中药软胶囊的制剂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严格控制每个生产环节的操作,并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制剂工艺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的验证和验证。

4. 质量监控和抽样检测质量监控是中药软胶囊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抽样检测和定期的质量监测,确保中药软胶囊的质量在合理范围内。

质量监控需包括对原料药、辅料以及成品的相关参数进行全面检测,如质量指标、微生物限度等。

三、中药软胶囊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1. 主动开展质量管理中药企业应主动开展质量管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工艺和标准。

中药软胶囊的研究现状

中药软胶囊的研究现状

软胶囊又称胶丸,是指将一定质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辅料中制成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半固体,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胶囊剂,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

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快、剂量准确、密封性好、外形美观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医药、化工等行业。

近年来,鉴于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的缺点,中药软胶囊制剂发展迅速,尤其在中药新药改变剂型中软胶囊申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中药软胶囊制剂的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其开发研究已成为中药新剂型的热点。

一、软胶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软胶囊制剂作为继片剂、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在国外迅速发展,机器设备先进、产量大以及品种数目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国,销量位居第一,其次是德国、英国,主要品种是滋补营养品种,软胶囊在国际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内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从早期使用平板模半自动软胶囊压丸机,采用模压法生产,设备落后且产品质量差,到现在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使软胶囊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产量和品种也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二、中药软胶囊的应用现状及特点目前,根据临床需要分为口服和外用制剂,口服制剂有胃溶、肠溶、咀嚼型、缓释和骨架型等;外用制剂有眼、耳、鼻等局部应用管型、直肠或阴道用栓剂型等。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软胶囊申报企业有300余家,品种600多个,是我国软胶囊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药具有有效成分复杂,服用量大,内容物制备比较复杂,制备成软胶囊时对生产设备要求高、专业性强,盲目引进各种生产线会导致软胶囊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处方制剂工艺、品种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药品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中药软胶囊制剂多使用于以下药物:(1)粘稠性强的中药浸膏;(2)油性药物与低熔点药物;(3)中药挥发性成分及具不良气味的中药成分;(4)常规制剂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5)含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的药物。

中药软胶囊剂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软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软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软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软胶囊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形式,它以软胶囊为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胶囊内部,并以药物的性质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软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广。

本文将从制备工艺、药物释放机制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综述软胶囊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软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软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胶囊壳的制备和充填过程。

胶囊壳的制备通常采用旋转模压法或注射成型法。

旋转模压法是将药用明胶融化后,均匀涂布在胶囊模具上,随着模具的旋转,明胶逐渐凝固并形成胶囊壳。

注射成型法则是将明胶溶液注入胶囊模具,随后胶囊模具中的明胶溶液被冷却并凝固,形成胶囊壳。

充填过程是制备软胶囊时将药物充填至胶囊内部。

充填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药物与明胶的相容性以及药物的稳定性。

常见的充填方法包括直接充填法和间接充填法。

直接充填法是将药物直接填充至胶囊内,适用于药物颗粒较大且无需进一步处理的情况。

间接充填法则是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再一同填充至胶囊内,适用于药物颗粒较小或需要进行预处理的情况。

二、软胶囊制剂的药物释放机制药物在软胶囊制剂中的释放机制主要与胶囊壳的渗透性、溶胀性以及药物的性质相关。

胶囊壳材料通常由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组成,其渗透性与溶胀性可以对药物的释放速率产生影响。

药物分子的大小、溶解度以及药物与胶囊壳材料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

部分药物通过扩散作用从软胶囊中缓慢释放出来,而部分药物则通过胶囊壳的溶胀作用快速释放。

三、软胶囊制剂的应用领域软胶囊制剂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药物包裹度高以及易于服用等特点,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药物输送系统:软胶囊制剂可用于控释药物的输送系统。

通过调节胶囊壳的溶解速率或渗透性,能够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提高药物疗效。

2. 药物复合制剂:软胶囊制剂可用于制备多个药物的复合制剂。

关于软胶囊生产工艺的关键问题分析

关于软胶囊生产工艺的关键问题分析

关于软胶囊生产工艺的关键问题分析作者:高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6期摘要:作为一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剂型,软胶囊的出现解决了很多药物稳定性、吸收性等方面的不足,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在软胶囊制剂的生产过程当中,由于技术手段和操作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影响软胶囊质量和工艺的因素和问题。

本文对软胶囊制剂进行了介绍,并主要分析了软胶囊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工艺。

关键词:软胶囊;生产工艺;关键问题;分析胶囊剂,是指将药物灌装于特定的空的胶囊外壳中而制成的药剂,主要包括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种(另有说法将胶囊剂划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三种)。

其中,软胶囊剂是指将明胶、甘油和其他材料进行合理配比制成特殊的囊材,并且将药剂装填其中而形成的球形或者椭圆球形的药剂。

通常来讲,软胶囊通过压制法或者滴制法,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药剂,软胶囊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软胶囊独特的药物包装壳可以隔绝某些药物苦涩、腥臭等不适气味,使人们服用起来更加容易;其次,软胶囊制剂药物剂量准确,生物利用度高,人体的吸收程度也明显好于片剂,因此可以使用较少的剂量发挥同等的疗效;第三,软胶囊相对封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解决一些药物光敏度高,容易氧化的问题,同时软胶囊可以实现定点定位给药,使药剂效果更加显著;第四,软胶囊制剂适应性强,填充内容物广泛,携带轻巧,使用方便。

尽管软胶囊剂有上述种种好处,但是,由于软胶囊囊皮的材质问题,很多易溶性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溶剂,都不宜制成胶囊剂。

在我国医药行业和药物生产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虽然胶囊剂的制作技术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我们仍旧会遇到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将从软胶囊生产的化胶、配料、压丸以及干燥四个程序进行分析,以便帮助生产企业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这四个主要工序的严格控制。

一、软胶囊的化胶工艺化胶主要是指胶囊皮的配置过程,这是保证软胶囊制剂质量和疗效的根本步骤。

药物制剂中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软胶囊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良好的可溶性、易吸收和便于服用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生产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制剂中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提出一些在软胶囊制剂研发中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软胶囊剂型的概述软胶囊剂型是利用两层或多层的软质薄膜制成的,内部充填药物,外部保护药物的一种剂型。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胶囊壳体和胶囊盖两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和要求进行调配。

相较于其他剂型,软胶囊剂型具有包裹性好、易破裂、容量准确等特点,适合用于固体、液体、半固体及粉末等多种药物形态。

二、软胶囊剂型的研究进展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 软胶囊材料的改进胶囊壳体和胶囊盖是构成软胶囊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软胶囊材料主要是明胶,但由于其来源不确定及易感染、变质等缺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材料。

天然植物多糖、木糖醇等材料被广泛用于胶囊壳体和胶囊盖的制备,提高了软胶囊剂型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2. 软胶囊封闭技术的改进软胶囊剂型在封闭时需要确保胶囊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传统的软胶囊封闭技术包括熔合封口和高频封口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易破裂、封口不牢固等。

近年来,采用热熔胶封口、超声波封口等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软胶囊剂型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软胶囊剂型的微纳封装技术微纳封装技术是近年来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在软胶囊剂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纳米尺度的载体将药物封装,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剂量和给药频次,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微纳封装技术为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软胶囊剂型的改进方向软胶囊剂型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进方向:1. 提高软胶囊剂型的稳定性软胶囊剂型在长时间贮存或受热条件下容易发生变质、氧化等问题,导致药物的失效。

中药软胶囊研究状况

中药软胶囊研究状况

度 高 , 质含量低 , 生药粉 , 易符合卫 生学指 标 ; 吸收 杂 无 更 ④ 快等优势 易达到有效血 药浓 度 ; 由压制法 或滴 制法 制备 , ⑤

富 实验证明银杏叶软胶囊 剂 型对 比同品种 片剂有 更 高的
疗效。
次成型 , 全封闭剂型 , 避免久 置后 出现崩解 不合格现 象 ; ⑥
2 15 含不稳定及 易氧化成分 的药物 ..
软胶囊 的囊材 由明
能遮盖某 些 内容物异 臭 、 味 ; 服用 量少 , 异 ⑦ 携带方 便 ; ⑧该
胶、 甘油等组成 , 壁厚又无透气性 , 防止药物氧 化的优 良制 是 剂 。加入遮光 材料 能防止光敏性药物见光 分解 , 在制备过 程 中通人惰性气体 可防止药物氧化 。
个方 面对 中药软胶 囊的研 究状 况做 一综述。
关键词 : 中药 ; 软胶 囊; 制剂 中图分类号 : 9 4 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6 2—7 3 2 1 )7- 4 7— 3 R4 . A 17 7 8(0 1 0 0 0 0
Re e r h s u to f t e t a i o a i e e m e i i e s R a s l s a c i a i n o h r d t n lCh n s d cn o c p u e t i
22 软胶囊 的制 法 软胶 囊 的制法有 两种 , . 即滴 制法 和压
剂型工艺流程 短 , 简单 ; 消除某些 剂 型的 副作用 。如 感 冒 ⑨
水制成软胶囊后消除 了酊剂副作用 。
12 中药软胶囊缺点 .
中药软胶 囊生产过 程 中易 出现 成型
不好如拖尾 、 丸及贮 存 中漏油 、 偏 粘连 的现 象。有报 道 服

药物制剂中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

药物制剂中胶囊剂型的研究与改进胶囊剂型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它具有填充药物的容器和壳体两部分构成,药物被包裹在胶囊内,便于口服和疏水性药物的给药。

过去几十年来,对胶囊剂型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制药行业的热点和重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胶囊剂型的研究进展和改进措施。

一、胶囊剂型的研究进展1. 胶囊剂型的起源和发展胶囊剂型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最初使用动物骨胶制成胶囊,后来又发展出了明胶、植物纤维等材料。

20世纪初,胶囊剂型开始商业化生产,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物给药形式。

2. 胶囊剂型的优势和应用胶囊剂型具有以下优势:容易服用、剂型多样化、剂量准确、易于储存和运输等。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领域,包括西药、中药以及保健品等。

3. 胶囊剂型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对胶囊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药物释放机制、胶囊壳体的性能优化、胶囊成型工艺的改进等。

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胶囊剂型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满足不同药物的给药需求,并提高胶囊剂型的市场竞争力。

二、胶囊剂型的改进措施1. 胶囊壳体材料的改进胶囊壳体的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明胶胶囊存在溶胶性差、机械强度低等问题,因此研发了多种新型材料。

如聚乙烯醇胶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囊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更好地保护药物。

2. 胶囊剂型的制备工艺改进胶囊剂型的制备过程中,成型工艺是一个关键环节。

近年来,制药行业致力于改进成型工艺,以提高胶囊的质量和稳定性。

如采用液体填充成型技术、气体填充技术等,能够更好地控制药物释放和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3. 胶囊剂型的药物控释技术改进胶囊剂型的控释技术是药物制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改进胶囊壳体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延时释放等特殊功能。

比如微胶囊技术、纳米胶囊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4. 胶囊剂型的质量控制改进胶囊剂型的质量控制是制药行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药软胶囊国内研究现状

中药软胶囊国内研究现状

中药软胶囊国内研究现状张劲,刘婕,陈延杰,吴勇,雷妮,陈卫东*(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近年来,软胶囊剂型因为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特点,在医药事业中发展很快,软胶囊成为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课题。

而我国的中药软胶囊制剂在药物研发中也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药软胶囊在制备工艺、内容药物及囊材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中药软胶囊制备工艺、内容药物及囊材等三个方面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药软胶囊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中药软胶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 中药;软胶囊;研究现状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ft capsuleZHANG Jin,LIU Jie,CHEN Yan-jie,WU Yong,LEI Ni,CHEN Wei-dong*(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3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oft capsul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high bioavailability,exact contents ,good uniformity,beautiful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Soft capsule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in homeland. In china, soft capsule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occupied a position of importanc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ft capsules exhibit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aspects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ontents and capsule material. By consulting recent documents,the research status i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ontents and capsule material of soft capsules were reviewed. Compared with other dosage form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ft capsule has a wide developing prospects,worth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ft capsules; Research status软胶囊是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

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技术探讨与展望

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技术探讨与展望
避 光 条 件 下 贮 存 ,且 尽 量 不 使 用 色 素 染
料。
量抗氧 剂是有益 的 。内容物 以维生素 E 和天然胡 萝 L为 主药的软 胶囊 ,在规 定 保质期 内 , 崩解 良好 , 即可能 与药物 本身
的 抗 氧 化 作 用 而 延 续 了 明 胶 的 老 化 速 度 有关 。 胶 囊 壳 添 加 剂 在 胶 囊 壳 中 使 用 少
量 添 加 剂能 提 高 软 胶 囊 的 溶 出速 度 常 数 。P G 0 胶囊壳 明胶有硬 化作用 , E 4 0对
在 胶 囊 壳 处 方 中 加 入 明 胶 量 5 的 %
6 展 望 .
本 文通 过 对 中药软 胶 囊 的特 点 , 制
备 中药软 胶囊的技 术要点及 现存制 备中
油 、 生 素 A、 生 素 D、 油 酸 等 几 个 维 维 亚
成软 胶囊 , 因药物 本身具 有亲水性 , 水分 过 多易造成软胶囊渗漏 。 制备过程中 , 故 浸 膏含水 量易低 ,油量需大 ,药 物量少 时 ,可将 易于研制成 细粉的 药物 加入浸 膏中, 降低水分 , 高硬度 。例 如复方丹 提 参软 胶 丸就 是将三 七研成细 粉与 丹参 浸 膏 混合 后 , 再进 行制备[。 2 1
32由膏 粉 制 备 .
品种 , 存在 品种 单一 、 生产 重复 的 弊端 。 二十世纪 9 代 , 内相继 开发 了藿香 0年 国 正气软胶 囊等 中药产品 ,对中药软 胶囊
的研究逐渐成熟 。
出等问题 , 且能 提高生物 利用度 , 对于 故
这 类 药 物 , 胶 囊 剂 是 最 合 适 的 剂 型[。 软 3 1 23中 药 挥 发 性 成 分 及 具 不 良 气 味 . 的 中 药 成 分 适 用 于 含 挥 发 油 的 中 药 制 剂 ,在 制

软胶囊制剂的优化与控释性能研究

软胶囊制剂的优化与控释性能研究

软胶囊制剂的优化与控释性能研究在软胶囊制剂的优化与控释性能研究中,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制剂的优化和控释性能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软胶囊制剂的优化方法以及控释性能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软胶囊制剂的优化软胶囊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给药系统中的剂型,其优势在于容易吞服、便于调剂和控制释药速率等。

为了优化软胶囊制剂的性能,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胶囊外壳材料选择软胶囊的外壳材料通常使用明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胶囊外壳材料也被引入。

例如,中空明胶囊、纳米胶囊等。

在选择胶囊外壳材料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特性、稳定性以及适应性等因素。

2. 软胶囊制剂的填充方法填充方法是制备软胶囊制剂的重要步骤,对药物的释放性能有直接影响。

常见的填充方法包括干燥填充、液体填充和浸润填充等。

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填充方法,可以提高软胶囊制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 软胶囊制剂的辅料选择辅料在软胶囊制剂中起到了多种功能,例如保护药物、促进释放和改善生物利用度等。

选择合适的辅料,可以提高软胶囊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辅料包括防腐剂、溶剂、着色剂等。

二、控释性能研究为了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和控制释放速率,软胶囊制剂的控释性能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释性能研究方法:1. 离体释放试验离体释放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释放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模拟体液中进行药物释放实验,可以测定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软胶囊制剂的控释性能和释药机制。

2.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是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通过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评估软胶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控释性能。

3. 影像学研究影像学研究可以用于观察软胶囊制剂在体内的行为和释放情况。

例如,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等技术,可以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释放情况。

总结:软胶囊制剂的优化与控释性能研究是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2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0 (0 4 0 一O 5 —0 10 - 7 4 2 0 ) 4 00 2
囊 . 规定 保 质期 内 . 在 崩解 良好 , 可能 与药 物本身 的抗 氧化 即 作 用而 延续 了 明胶 的老 化速 度有 关 ] 。
向囊壁 渗透 , 可使囊 壳褪 色 和变 形 。
现 已发 现某些 厂 家生 产 的 中草 药 提 取 物 软 胶 囊 在储 存
期 内不 同程 度地 出现 了胶 丸渗 油 现 象 , 直接 影 响 了产 品的 质
量 。现 针对 渗油 的原 因作 如下 分 析 :
2 1 干燥过 程 中接 缝 变宽 、 . 粘和 不 牢 、 药液颗 粒 不均 匀
[] 肖连 生 , 旺 生 . 口服 胃溶 软 胶 囊 的 崩 解 [ ] 天津 药 学 , 1 胡 论 J、
19 ,()47 9 5 7 3 :— .
有 关实验 证实 . 用 P G4 0作 为多种 维生 素 的 分散 介 质 制 选 E 0 成 的软 胶囊 . 干燥 过 程 和 贮存 期 间 . 在 因水 溶 性 维 生 素 不 断
胶 囊的 药液有 特殊 的要求 , 软胶囊 的药 液处 方中水 分必 须 即
维普资讯
20 0 4年第 2 6卷 第 4期
湖北 中 医杂志
混悬液 的流动 性 及混悬 性 均 良好 0 。
・ 1 5 ・
小于 3 , 才能保 证 软 胶 囊 的 质量 , 防 止 软 胶 囊 因 吸 收 药 以
药 物时 , 用聚 乙二 醇 4 0 P G 0 ) 为 分 散 介 质将 药液 可 0 ( E 40 作
制成 非油 性 基 质 的 混 悬 液 或 无 水乳 液 P G4 0作 为水 溶 E 0
囊壳 中含 有 较多 的 甘 油 . 在流 通 过 程 中 . 放 时 间长或 存 温度 过高 可 发生粘 连 现 象 , 软胶 囊 应 贮 存 于 阴 凉干 燥 处 。 故 近年 来 . 囊材 中加 入 一 些 结 晶纤 维 素 , 用 蜡处 理 软胶 囊 在 或 表面 . 可 达 到 防 止 粘 连 的作 用 。以 上 两 种处 理 方 法 成本 也 低 。操 作 简单 . 望 在生 产 中得 到应 用I 有 1 。
液 中的水 分而导 致 胶囊 变 形 及渗 漏 。因此 当 软胶 囊 的药 液
为油质 或 为油与 油 的混合 物 时 . 为了适 应 软胶 囊 的明胶 壳 的 亲水性 . 多 软胶囊 的 内容 物都 选 用油 类物 质 或油 与 油 的混 很 合物作 为基 质 1 当软胶 囊 的药 液 含 有 固体 药 物 或水 溶 性 。
否及 时崩解 。 目前 , 产 的软胶 囊剂 , 国 也是 沿 袭 国外 工 艺 . 其 囊膜 多 以一定 比例 的 明胶 、 油 和水 等组 成 国 内专 家普 遍 甘
软胶 囊 内常 含 有 防 腐 剂 、 肪 类 物 质 和 聚 乙烯 类 化 合 脂
物 。 聚 乙二醇 、 乙二 醇 醚 、 肪 醇 或 酚 、 如 聚 脂 聚氧 乙 烯 甘油 酯 和非离 子表 面活 性 剂 ( 吐温 、 不饱 和脂 肪 酸 酯 ) , 等 这些 化 合 物 会发 生 自氧化 反应 , 成 分 子 量较 大 的醛 . 者 能 与明 胶 形 后
加入 环糊 精也 可改 善 软胶 囊 的崩解 。
1 5 内容 物 .
虽然 软胶囊 剂 的发展 前 景 广 阔 . 在今 后 和 目前 的应 用 中 . 但 仍存 在有 待解决 的 问题 . 从 以下 几方 面 来探讨 : 现
1 崩解 迟缓 问题
软胶囊 剂能 否产 生较 好 的生 物 利 用度 , 取决 于 口服 后 能
药液颗 粒造 成 接缝处 的孔 隙使 药液 中油 状物 缓 慢渗 出 . 可减少 药液 中中草 药提取 物颗 粒 的 细度 . 胶 丸接缝 粘 和牢 使 固 。以上对 药液 的细 度提 出了较 高 的要求 : 中草 药提 取 干 ①
粉过 8 ~1 0目筛 , O 0 保证 药 粉 的细 度 ; 配 制 后 的 药 液 通 过 ② 胶体磨 研磨 数遍 ; 研磨 后 的 药液通 过 l O 10目筛 , ③ 4~ 6 保证 颗粒 直径 7 ~9 Z O 0/ m。
研 究 表明 . 当明 胶 和 增 塑 剂 甘油 的 比例 介 于 l 2 2 0 _ ~ . 时 。 塑剂对 溶 出速 度几 乎 无影 响 。但 氧气 对 以甘油 为增 塑 增
剂 的胶 囊 壳 的穿透 力 比含 其他 增 塑剂 的要强 . 因而使 用 山梨 醇等 多元 醇作 增 塑剂 能 降 低 氧 的 穿透 力 从 而防 止囊 壁过 快
链 的羧基 和相邻链 上 的氨基 发生 缩合 反应 . 引起 明胶 的 自身 交联 . 结构 发生 改变 . 而 使软 胶囊 变得 难 以溶 解 . 解 时 其 从 崩 间 明显延 长口 。 ’
l 2 胶 囊壳的含 水量 _
可使 明胶 鞣化 . 响 囊 壁 的溶 解 度 。研 究 还 发现 运 用 抗 影
总之 , 于软胶 囊 剂具 有 其他 剂 型 无 法 比拟 的优 点 , 由 使 它成 为一 种很 有 发展 前 途 的剂 型 。随 着 制 药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软胶 囊 剂 无论 在制 备 理 论 、 是在 制 备 工 艺方 面都 将得 还 到进 一 步 的发展 . 目前 存在 的 问题 将会得 到 有效 的解决 。 参 考文 献 :
认 为其 主要 成 分明胶 的性质 对囊 壳 的成 形 性 、 溶解 性均 显 得 十分重要 。以职胶 为胶 壳 主要 成份 的 软胶 囊 . 贮存 期 内崩 在 解 时限 不合格 . 因为 明胶 日久 老化 引起 的 。影 响软 胶囊 剂 是 老 化 的因素 分别叙 述 如下 :
1 1 温度 .
醛量 。在 P G 中加 入 5 1 的甘 油 或 丙 二 醇 , 减 少 其 E ~ 0 可
硬 化作 用 ; 在囊壳 处 方 中加 入 各 种 酸 . 丁烯 二 酸 ( ) 也 如 1 , 可提 高囊 壳 的溶解 性 . 防 止 明胶 被 醛 类硬 化 ; 或 而碱 性 液 体
软胶囊 剂 的老化 速度 与贮 存 温 度 有 一定 关 系 。长期 贮 存于 4 ℃时 明胶 网状 结 构 中 的胶 原 胶 束 发 生 变 化 . 明 胶 O 即
性 药物 的分散 介质 用于 软胶 囊 .美 国药 典 》 《 XⅫ版 已有 明确
规 定 。P G 0 E 4 0尤 其 适 用 于 中 药 软 胶 囊 和 速 效 软 胶 囊 。 以 P G4 0作 分 散 剂 制 成 的 软 胶 囊 . 于 其 干 燥 过 程 比较 E 0 由 快 , 以必须 恰 当掌 握 干燥 时 间 。时 间 太 长 会 使 囊 壳破 裂 ; 所 时 间太短 . 由于胶 丸 内液 体含 水 , 导致 储 存期 间 胶 丸渗 漏 。 则
l3 增 塑 剂 _
软胶囊 剂 系指将 一定 量 的药 物 、 材提 取 物加适 宜 的辅 药 料 , 封于球 形 、 圆形 或 其 他形 状 的 软 质囊 材 中制 成 的 剂 密 椭 型 。 由于 其生物 利 用度 高 、 封 安全 、 量精 确 、 型 美 观等 密 含 外 特点 . 用 于疏 水性 药 物 、 熔 点 药 物 、 种 保 健 用 油 、 氧 适 低 各 易 化药物 的生 产 。已广泛 用 于制 药 、 品 、 妆 品及 家庭 用 品 、 食 化 化工等行 业 . 开发 、 其 应用 领域 十 分 广泛 。 目前 , 胶囊 制剂 在 国外 发展 很 快 . 界 上现 已 拥 有转 软 世
健品方 面 的应 用 研 究 已引 起 广 大 医 药 工 作 者 极 大 的 兴 趣
在囊 壳 中使 用少 量 添 加 剂 能提 高 软 胶 囊 的溶 出 速度 常 数 。P G 0 对 囊壳 明胶 有 硬化 作 用 . E 40 在囊 壳 处方 中加入 明 胶量 5/ P G 0 作 为辅 助 崩解 剂 . 的 E 40 D 可有 效 地 缩短 崩解 时 间 一 。另外 . 使用 酰 化 明胶 、 态 P G 和 P P三 种 成 分制 液 E V 成囊壳 的 软胶 囊 . 长期 存放 不 会 出现硬 化现 象 。在 囊壳 材料 中加 入 山梨糖 醇或 山梨糖 苷 . 可使 软 胶 囊 的硬 化 速度 延 缓 ,
老化 [ 。
14 囊 壳添加 剂 .
模式软胶囊制造机 50多台 . 6 年产量超过 6 0 0 亿粒 , 品种多
达 30 余种 。我 国 自上世 纪 7 年 代 末 引进 先 进 的转 模 式 60 O 软胶 囊制 造机 以来 . 产 有 了较快 的发展 . 生 至今 已有 3 O多个 生 产厂 家 . 有 约 6 台 先 进 的 制 造 机 . 种 也 发 展 到 近 拥 O多 品 4 种【 。从 国 内开 发趋 势 看 . 药 软 胶 囊 和 疏 水 性 西 药 软 O 1 ] 中 胶 囊 的研制 开发 速度 正在 加快 . 特别 是 软胶 囊剂 型在 中 药保
在 脉通 胶 丸 的混悬 液 中加 入 5 %蜂 蜡作 助 悬剂 , 以提 可
高药液 的均 匀 性 , 止成 囊前 混 悬液 中 的固体 物沉 降 。这不 防
仅保证 了制 剂 含量 的准 确性 , 且还 可 以减少水 溶性 维生 素 而
对胶囊 壁 的渗 透作 用口 。 j 4 软胶 囊 剂与 包装 容器 的 粘 连现 象
研 究发现 . 烈 的 紫 外 线 或 可 见 光 照 射 会 加 快 明胶 变 强 化 . 致体 外溶 出速 率 降 低 。且 胶 囊 含 某些 染 料 时 . 影 响 导 该 尤 其显著 。故 软胶 囊 最好 在避 光 条件 下贮 存 . 没有必 要时 尽 量 不使 用色 素染 料 l 。 - q 一 2 渗 油 以明胶 为囊 壳 的软 胶 囊 . 于 明胶 的亲 水 性 . 由 因此对 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