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1c17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7.png)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26e0e7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67.png)
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1 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22 年7 月 (主编:孟凡深)《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
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
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
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造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材。
(三)素质养成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材。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 绪论 教学学时数: 1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 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 用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教学难点: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四、考核点静力学基本知识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普通力系的简化 普通力系的平衡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轴向拉伸与压缩 剪切和挤压 扭转 截面的几何性质 梁的弯曲 梁的变形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压杆稳定合计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4 3 8 10 2102 2 2 14 4 4 4 272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81b3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e.png)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任务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基础课。
它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工程中的受力分析、运动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等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
所以,工程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理论基础。
2.任务和基本要求1)会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求解工程中的平衡为题;2)理解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的概念;会求定轴转动刚体上的速度和加速度;3)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四种基本变形、应力集中和交变应力、压杆稳定的概念;会进行四种基本边线构件的强度计算。
二、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和挤压、圆轴的扭转、直梁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动载荷与交变应力等内容。
三、学习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机械部件一主要是杆件;了解工程力学中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问题熟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二)静力学基础主要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2 .约束的概念、特点、约束反力、工程结构及其简化;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目标:1 .了解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2 .掌握约束及其基本类型的结构和简图并确定约束反力;3 .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会绘制物体的受力图。
(三)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1 .几何法一一力的多变形法;2 .解析法;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
教学目标:1 .会用力多边形法求合力;2 .会用解析法求合力;3 .能用平衡方程求解工程问题,(四)力矩与平面力偶系主要内容:1 .力矩的概念及计算;2 .力偶、力偶矩;3 .力的平移。
课程教学大纲-河海在线..-河海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河海在线..-河海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0f4f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2.学分、学时5学分、80学时3.教学对象工程力学专业(本科)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工程制图、FORTRAN语言5.课程性质、作用和教学目标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它是工程力学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实际工程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初步学会利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6.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静力学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原理,非自由体,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等概念,约束反力。
熟练掌握计算简图和示力图的分析。
掌握力的投影、力矩的计算。
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分析方法,掌握分布力系的简化方法。
掌握汇交力系、力偶系和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
重点是平面物体系统的平衡分析。
掌握桁架结构杆件内力分析的结点法和截面法。
掌握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基本概念,能熟练分析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部分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考系等概念。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三种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掌握运动方程的建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及计算。
了解自然轴系,掌握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轴系中的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表示。
了解刚体的平动及其特征,刚体定轴转动的定义。
掌握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计算,掌握转动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了解角速度矢和角加速度矢。
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泊桑公式。
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参考系与静参考系。
掌握相对运动、绝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相对轨迹和绝对轨迹等概念,掌握三者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及应用、牵连运动是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532faa6f1aff00bed51eb7.png)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1. 教学平台工程力学专业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基地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品牌专业建设以来2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结构力学)。
2. 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水力学(品牌专业建设前被评)。
3. 教材建设面向21世纪工程力学系列教材”(包括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和计算力学共7本)——河海大学出版社(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弹性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系统与素材库》——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创新与妙用——开发创造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建模导论》——科学出版社;《细观力学》——科学出版社;《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理论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习题解答》——中国电力出版社;《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少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多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元法与MSC.Nastran软件的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结构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工程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力学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结构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立体化教材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4.实践基地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共6个(其中江都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有协议);每年均安排实习一次,效果良好。
《工程力学(第2版)》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第2版)》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05e7a577232f60dccca165.png)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本课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水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二部份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培养方案提出的目标及对本课程的要求,课程作用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把工程力学课程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同时提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使本科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理论力学篇模块一刚体【学习目标】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学会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应用;掌握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确定约束力的方法;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及绘制受力图。
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常见的约束,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模块二平面力系【学习目标】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投影与分解方法;学会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方法;掌握力矩、力偶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及平面力矩、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建立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方法。
任务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掌握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系的分析方法。
任务三平面力偶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力矩、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明确力矩、力偶的性质和力偶的等效条件,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任务四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熟练掌握利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96学时)(很经典)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96学时)(很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ce25d5fffab069dc50220155.png)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2296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实验学时:0学分:6适用对象:机械工程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又为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力学基础知识;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以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 本大纲拟定工程力学的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并对各种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问题能够熟练地分析和计算。
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有:解析几何、矢量代数的基本运算、简单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导数、微分和偏导数、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线积分的概念、一元函数的极值、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等。
四、学时分配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杨虹高职高专基础课教材系列《工程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参考书:刘延柱杨海兴《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范钦珊殷雅俊《材料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通过大量习题巩固掌握的知识。
建议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七、课程考核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66f9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5.png)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力学观念,掌握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力学理论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力学观念,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工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静力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衡方程及应用。
2.材料力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拉伸与压缩、弯曲、剪切与挤压、疲劳破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材料力学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工程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力学理论的理解。
4.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解题思路和表述能力等进行评分,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课程资源与支持1.提供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河海大学力材院研究生培养方案(10版)
![河海大学力材院研究生培养方案(10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71d529aaea998fcc220ebd.png)
流体力学(080103)(Fluid Mechanic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力学(0801)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流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试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具有直接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2、紊流力学(Mechanism of Turbulence)3、环境流体力学(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4、多相流体力学(Multiphase Fluid Mechanics)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流体力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工程力学(080104)(Engineering Mechanic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力学(0801)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在著名力学家徐芝纶院士倡导下,本学科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多项。
本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A类,1993年和2000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5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1年、2006年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力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6年工程力学与结构检测实验室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f3dd154be23482fb4da4cf6.png)
上交作业
第二章习题:2.9、2.18、2.27
备注
重点:力的投影和力对点之矩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主要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掌握力线平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结果;2、主矢与主矩概念;3、合力矩定理;4、固定端约束反力;5、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6、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上交作业
第十二章习题:12.5、12.7、12.10
备注
掌握三个特例中,受力不太复杂情况下的强度分析方法
第十三章压杆稳定问题
主要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1、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概念;2、临界压力概念;3、细长压杆临界压力欧拉公式的推导原理;4、不同约束下临界压力的通式,约束系数的确定;5、临界应力概念,临界应力总图,细长杆、中长杆与短粗杆的区分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适用层次
本科、专科
适应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
使用学期
2008秋
自学学时
116
面授学时
40
实验学时
0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工程力学》
编者
范钦珊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也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基础。任何工程中,物体的受力、运动、变形、失效、破坏等力学现象无所不在,力学分析计算在工程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以刚体力学研究和杆件的变形破坏分析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刚体的受力分析、平衡分析、掌握杆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的分析研究方法,能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了解动应力的研究方法。
工程力学指导大纲
![工程力学指导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ef8962e87101f69f31950a.png)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72学时)参考教材:《工程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龚良贵章宝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力学》是水工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二部分内容。
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为目的,教学內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静力学基础与杆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平面力系的简化、合成与平衡问题、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刚度计算以及杆件的稳定性计算。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2、熟练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方法及其强度与刚度条件的应用;3、熟练掌握杆件稳定性计算的基本方法;4、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三、课程基本内容第1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熟悉掌握静力学公理与定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2)初步了解力的概念与分类。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1节静力学公理主要讲授内容: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二力平衡原理;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4、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5、刚化原理。
重点知识解析:充分理解掌握本节中的每个公理与推论。
第2节约束与约束反力主要讲授内容:1、约束与约束反力;2、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及其反力。
重点知识解析:(1)熟练掌握工程中常见的各种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2)了解约束的概念及其约束反力的概念。
第3节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主要讲授内容:1、受力分析的概念;2、主动力与被动力;3、作受力图的一般步骤;4、受力分析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1. 教学平台工程力学专业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基地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品牌专业建设以来2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结构力学)。
2. 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水力学(品牌专业建设前被评)。
3. 教材建设面向21世纪工程力学系列教材”(包括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和计算力学共7本)——河海大学出版社(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弹性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系统与素材库》——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创新与妙用——开发创造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建模导论》——科学出版社;《细观力学》——科学出版社;《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理论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材料力学习题解答》——中国电力出版社;《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少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多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元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工程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结构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工程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力学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结构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立体化教材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4.实践基地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共6个(其中江都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有协议);每年均安排实习一次,效果良好。
5.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有:1)任青文,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章青, 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和洞室群的安全与长期稳定研究, 纵一, )赵引,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余天堂,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杜成斌,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苟晓凡, 超导悬浮的磁通运动机理及其对悬浮动力稳定特性的影响, 纵一,7)章青,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混凝土胞元损伤本构模型及损伤破坏过程的连续仿真, 纵一, )余天堂, 裂隙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及在水工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纵一, )曹茂森, 基于小波变换构建结构动力无损诊断关键理论与方法, 纵一, )陈文, 高维高波数声波和振动数值模拟的边界粒子法研究, 纵一, )殷德顺, 特软粘土本构关系的软物质力学研究, 纵一, )任青文,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课题,)章青,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余天堂,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杜成斌,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王山山,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郭兴文, 土石料的离散和连续介质模拟和土石坝的渗透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黄文雄, 土石料的离散和连续介质模拟和土石坝的渗透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杜成斌, 大坝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任青文, 基于风险的高混凝土坝安全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 纵一, )陈文, 医学超声波频率依赖耗散的分数阶导数模型研究, 纵一, )梅明荣, 钢纤维砼的热性能试验及其防裂作用研究, 纵一, )黄丹,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纵一, )王向东,混凝土初始损伤及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研究,纵一,)黄淑萍,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连续上升浇筑仿真计算研究技术开发合同, 纵二, )陈文,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纵二, )任青文, 水工隧洞结构限裂计算研究, 纵二, )杜成斌, 建筑施工脚手架优化设计与计算可视化软件研制, 纵二, )杜成斌, 强震区水闸结构的震灾机理及安全寿命预测, 纵二, )陈文, 修正Szabo 模型方程模拟医学超声中的“反常”耗散, 纵二, )钱向东, 西线超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总是研究, 纵二, )姜弘道, 水利类专业认证标准编制与实践, 纵二, )杜成斌, 高性能磁流变液及其复合智能磁流变阻尼器研制, 纵二, )陈玉泉,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联接节点研究1, 纵二, )帅映勇,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纵二, )殷德顺, 混凝土面板坝面板安全的仿生学设计研究, 纵二, )秦忠国, 六塘河闸地震动力特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秦淮河整治工程三叉河口闸底板-闸墩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仿真技术开发, 纵三, )邵国建, 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分析方法及判据、支护设计和开挖方案设计标准研究, 纵三, )陈国荣, 土坝密实度检测与稳定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闸室应力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纵三, )陈国荣, 贵州上瑞线桥梁施工监控,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闸门混凝土支座局部应力分析,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闸室结构混凝土应力现场检测与应力成因分析, 纵三, )钱向东, 贵州乌江水电有序开发与区域生态保护研究, 纵三, )梅明荣, 徐州市塔山大桥改造工程的结构分析与检测试验研究, 纵三, )蔡新, 东旱门隧道通航安全可靠性研究, 纵三, )杜成斌, Nam Ngum5 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静动力学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纵三, )郭兴文, 东旱门隧道通航安全可靠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龙马水电站砼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及坝坡稳定技术, 横一, )黄淑萍, 溪洛渡水电站拱坝陡坡坝段结构型式及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研究, 横一, )黄淑萍, 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坝基混凝土置换块三维非线性仿真研究, 横一, )彭宣茂, 蔺家坝泵站空间结构分析及软件开发, 横一, )章青,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技术开发,横一, )杜成斌, 金安桥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学分析及抗震安全性评价研究, 横一, )彭宣茂, 喜河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研究和软件开发, 横二, )张子明, 江尖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仿真技术开发研究, 横二, )彭宣茂, 西溪河联补水电站闸坝结构空间计算研究和软件开发, 横二, )章青, 龙头石水电站导流洞、泄洪洞围岩及技护结构计算模型开, 横二, )彭宣茂, 景洪水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及温控防裂研究, 横二, )黄淑萍, 景洪水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及温控防裂研究, 横二, )徐道远, 三峡上闸首施工缝张开危害性分析, 横二, )张子明, 虬江泵闸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仿真软件技术开发, 横二, )邵国建, 民治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围岩稳定、变形、开挖次序及支护参数分析研究, 横二, )王山山, 船闸钢闸门防撞护舷材料性能及防护效果研究, 横二, )陆晓敏, 两河口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横二, )彭宣茂, 白莲崖水库工程泄洪中孔和闸墩配筋技术研究, 横二, )赵引, 金安桥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建基面优化分析技术开发研究, 横二, )张子明, 海河开启桥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研究, 横二, )杨海霞, 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砌石拱坝应力、稳定分析与计算程序开发, 横二, )夏宁, 长江苏州、南通段500KV过江通道江中基础选型研究, 横二, )彭宣茂, 西溪河联补水电站6#、7#坝段三维有限元补充计算分析, 横二, )钱向东, 北盘江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研究, 横二, )武清玺, 可靠度理论在拱坝拱座稳定分析的应用研究, 横二, )张健飞, 三里坪双曲拱坝三维有限元分析合作研究, 横二,)苟晓凡,超导悬浮系统动力运动过程中的阻尼特性研究,国家博士后基金,2005-200777)苟晓凡,超导悬浮系统的动力稳定特性研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2005-200778)苟晓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79)黄文雄,土石坝-水库耦合系统动力学机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专题,2007-201180)A study of challenging mechanics problems in exploiting water power “Australian Leadership Awards Fellowships”awarded by the 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ost institute: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陈文,“反常”扩散问题的多尺度建模和数值模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曹茂森,基于小波变换构建结构动力无损诊断关键理论与方法,纵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83)赵引,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至沙河南段湍河渡槽结构安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横二, 。
6.图书资料本专业拥有相关图书36万册数,并拥有国内外期刊约5500册,本专业文献资料较为齐全。
本系计算机局域网与校园网相连,由图书馆的电子检索系统(含由Engineering Village (工程索引EI)、中国科技文献光盘、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PQDD (UMI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荷兰Elsevier出版社和Springer 出版社全套学术期刊电子版,Academic Source Premier, CSA (剑桥科学文摘)等组成)检索文献。
此外,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心备有“Engineering Index”、“中国力学文摘”等种类较为齐全的检索资料。
7. 经费投入力学教学实验中心依托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与基地建设同步开展了大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学校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
添置、更新了一大批实验教学仪器。
8. 实验设备除常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设备外,实验中心新购置:电子万能实验机4台(Css4400型,3台100kN,1台200kN;采用微机控制,配置了德国都利电控箱和先进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位移、应力、应变控制。
新购置伺服控制疲劳试验机一台,扭转试验机一台,光弹仪两台,500kN双向万能试验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分析仪、非接触激光测振系统、非金属超声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