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理解,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升思维水平,形成相对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注重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水平目标:

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相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演替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群落的演替过程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3.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演替,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实行。下面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相关内容,查找演替的概念并尝试理解,结合教材图4-14,分析讨论完成学生阅读教材P

78-79

教材P78下方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并总结光裸的岩地群落演替的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实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组内实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图4-16实行交流、讨论,完成P

中间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在讨论

81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实行的,能够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能够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能够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能够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实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准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树立准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探究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实行教学,让学生课下调查:(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理解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相关政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实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实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群落的演替,那么,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这节课后大家能够先预习这个部分,着重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升。教师课后即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光裸的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4、类型:①初生演替

②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实行当堂检测,课后实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群落的演替过程,其中初生演替的过程较为重要,且难理解,应重点讲解和比较,并归纳总结。次生演替相对简单,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

本节课时间40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初生演替过程10分钟,学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