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1)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⑵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三)血液1. 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2022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
2022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医学类考生来说,顺利通过每年国家组织的西医综合统考实在太难。
考研医学为帮助医学考研的考生备考复习,为大家整理了“2022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相关内容,为2022医学考研备考的考生们提供指导。
西医综合考研医学考研生理学
生理学包括12章的内容,共161个知识点。
首先生理学强调准确理解概念,尤其是生理学的相关名词,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记忆。
第二要把各个系统的功能调节抓住:比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正负反馈的问题。
生理学的复习,需要大家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做好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历年以及相关的模拟试题。
第十一章内分泌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内容各种激素的调节及生理作用.激素的调节是常考点,但一般情况同学们总喜欢单个激素去记忆,结果不容易记住很快忘记,其实整个激素的调节都是有规律的,只要大家善于总结就能很快记忆.还要记住哪些激素过多或缺少时所引起的症状,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易引起呆小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引起肢端肥大症,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易引起向心性肥大等.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是两个较常考的激素,要注意二者的生理作用.内科学和生理学很多章节讲到对代谢产生影响的内容,经常考,希望同学们可以总结规律。
以上是考研医学为大家带来的“2022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想了解更多2022考研医学专业备考信息请关注专业备考栏目。
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下列关于心脏呈周期性变化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50)A.将心肌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B.将心肌生物电变化周期称为心肌电周期C.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D.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间√解析:[解析]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不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期。
2.心动周期中,下面哪个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力最高(分数:2.50)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解析:[解析] 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标志进入射血期。
射血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速度很快,称快速射血期。
此期射出的血液约占总射血量的2/3。
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到高峰。
随后心室内压下降进入缓慢射血期,此后的心室压力均低于快速射血期。
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分数:2.50)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解析:[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为三部分,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
在心窒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
此期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整个心室总回流量的10%~30%,左心室容积逐渐增大,心房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值。
4.下列哪期接受心室额外刺激后,可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分数:2.50)A.收缩期B.收缩期+舒张期C.舒张中后期√D.收缩期+舒张早期解析:[解析] 只有在舒张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才能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医学考研:生理知识点整理(十一)
医学考研:生理知识点整理(十一)学弟学妹们,寒假已经开始了,回家享受宠爱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艰巨的考研任务哦~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这个寒假是整个备考过程中一段很重要的时间。
如果时间利用的充分,但只就西综而言,就可以完成生理的复习哦,今天我们还是接着复习生理部分的知识!两种突触后电位一、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快EPSP)1.定义: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2.性质:为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3.形成机制: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后膜对Na+和 K +的通透性增大,使后膜出现去极化4.离子基础:Na+内流> 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兴奋/抑制: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5.举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接受肌梭的传人纤维投射而形成的突触联系二、快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快IPSP)1.定义: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2.性质:为局部电位 ,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3.形成机制: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使后膜出现局部超极化4.离子基础:Cl-内流,发生外向电流;还可能与突触后膜钾通道的开放或钠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有关5.兴奋/抑制: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6.来自伸肌肌梭的传入冲动在兴奋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的同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轴突始段两种神经纤维胆碱能纤维:①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②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③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外);④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多数小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舒血管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纤维外)M受体和N受体M受体(毒蕈碱受体)生理效应:①心脏活动抑制;②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胃肠平滑肌收缩(胃肠活动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③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④ 骨骼肌血管舒张N 受体(烟碱受体)生理效应:① 使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兴奋(激活N1受体)② 使骨骼肌收缩(激活N2受体)反射的类型①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②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主要中枢部位在大脑皮层感受器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是耳蜗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刺激---感受器或发生器电位(均为局部电位)---到达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觉系统将刺激信号转变为可识别的感觉信号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持续的延长而降低总结:神经系统内容比较多,但考察来看难度不大,需要下气力好好记忆背诵,第一遍一定要把框架构建好,只有这样记忆才会有条理!加油,为梦想拼命向前冲!编辑:医考帮乔学姐。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1)
2019考研西综复习笔记:生理学(11)1.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哪些因素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考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对与潜在起博点的控制,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1) 抢先占领(2) 超速压抑心肌自律性受下列因素影响:自律性的高低受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舒张电位的水平,以及阈电位水平的影响。
①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低。
②舒张电位的水平: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别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
③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上段:坡度较平坦。
表明P0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水平。
中段:坡度较陡。
表明PO2降低能促动大量氧离。
意义:维持正常组织氧供。
下段:坡度更陡: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氧供。
右移:氧离容易,氧合难。
左移:相反。
2.试述血中二氧化碳增多、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其作用途径有何不同。
[解析]当浓度的pco2是维持呼吸运动的重要生理性刺激。
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当pco2升高,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作用到延髓呼吸中枢使之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②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h+敏感。
其周围的细胞外也是脑脊液,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对h+和hco-3相对不通透,而co2却很易通过。
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co2通过上述屏障进入脑脊液,与其中的h2o结合成hco-3,随即解离出h+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在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而增强呼吸。
生理学考点狂背
2017-4-1生理学考研西医综合考点狂背噜啦啦噜啦啦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3)第三章血液 (7)第四章血液循环 (10)第五章呼吸 (1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9)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23)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25)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28)第十章内分泌 (34)第十一章生殖 (38)1.P4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各部分体液的含量并不相等。
★2010N1A2.P4 人体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因而各部分体液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但各部分体液又相互沟通。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血浆,约占体重的5%。
★2010N1A3.P5 被称为内环境的体液成分是细胞外液。
★2005N1A4.P5 稳态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
★2016N1A5.P5 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需在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都完整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进行;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
★2002N1A6.P6 神经调节举例: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及肢体发起的随意运动、腱反射、心血管反射、呼吸反射、沙尘飞入眼球引起的闭眼动作、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等。
体液调节举例: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餐后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正常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举例: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血压升高。
★★★★2014N1A 2015N1A 2006N1A 2012N122B7.P6 自身调节举例: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脑血流量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保持相对恒定。
★★★1992N65A 1999N1A 2012N121B8.P6 体液调节通过体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而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既可通过远距分泌作用于全身,亦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等方式作用于局部。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1)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1)第十章、神经系统NS作用:调节各器官功能及人体与外环境的适应方式:反射;实现靠反射弧第一节、神经元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功能是传递信息,主经神经纤维实现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1、生理完整性:膜完整2、双向传导:双向传播信息3、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不易疲劳、耗能小(二)神经纤维的传播速度:差别大,快慢与神经纤维粗细有关,粗则速度快,也受温度影响 (三)神经纤维分类:1、据传出、传入神经电学特性分2、据传入纤维粗细分:(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以AP(动作电位传导信息)细胞体合成的分泌物运送至轴突处有两种形式:快速轴浆运输(经微管、分泌物、神经递质)缓慢轴浆运输(经微管、微丝向周围延伸) 二、神经元间相互联系方式(一)经典突触(主)以化学递质为媒介突触是两神经元间发生相互联系的部位叫突触方式:一轴突与一树突或胞体联系分类: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二)电突触:通过电活动传递(电紧张方式)结构:神经元接触间隙小,缝隙联结/紧密联结(有小孔道,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特点:传导速度快意义:保证某些神经元产生同步兴奋(三)非突触性的化学传递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不能直接作用于后膜,而是通地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围较广的效应细胞上。
常见于:;单胺类神经元(交感神经:NE、DA、5—HT)特点:有些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念珠状曲张体,内含化学递质扩散1)不形成突触(无前后膜)2)一对多的关系,3)递质弥散距离大4)效应细胞上有受体意义:扩大信息传递范围(四)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长轴突:从中枢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中枢各不同部位间) 短轴突:中枢的局限范围内传递信息(局部神经元)联系途径、局部神经元回路,作用:在一个中枢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可有突触或电突触等三、神经递质:定义:神经末梢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植物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一小部分交感神经末梢(支配汗腺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末梢2、去甲肾上腺素(N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嘌呤或肽类(ATP和血管活性肠肽等),主要在消化道分布,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致舒张 (二)中枢神经递质:1、Ach,分布广、兴奋性递质,部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特异性投射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2、单胺类:DA(中脑黑质、纹状体)抑制性递质;NE分布于低位脑干、中脑网状、延髓网状、脑桥蓝斑5—HT:低位脑干、中缝核,可能与痛觉有关3、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属兴奋性,感觉传入,大脑皮层甘氨酸、GABA:抑制性,分布广、皮层、脊髓4、肽类:神经激素肽:如:下丘脑产生的调节性肽,调节不同神经元放电,频率有关,痛觉传入阿片样肽: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胃肠肽: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血管活性肽5、NO:与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关系密切(三)递质和调质的概念:递质:由经典突触的前膜释放,引起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效应的传递物质,特点是:作用快、持续时间短调质:由神经元释放后,可扩散至周围效应器,不限于突触,多属于肽类,能影响其它递质的释放,起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慢,持续时间长(作用于受体、通过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功能特点(四)递质共存:DALE原则:1、一个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错)(有递质共存现象,其中常有一种为肽类)2、一个神经元所有末梢释放的递质相同(对)(五)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合成:胞浆、酶;释放:以钙为媒介(囊泡与质膜融合)失活:被酶分解(ACH)、NE(重新被突触前膜摄取)、在肝失活(六)受体学说:递质通过受体起作用要求掌握受体的种类、亚型、分布部位、阻断剂、效应细胞胆碱能受体: M(毒蕈碱样受体) 副交感N节后纤维阿托品部分交感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N(烟碱样) 交、副交的N节突后膜N1 箭毒骨骼肌终板膜N2肾上腺素能受体α1α2β1β2四、神经营养作用:兴奋性: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酚妥拉明抑制性:胃肠平滑肌舒张突触前膜受体(调节递质释放)心肌兴奋,促脂肪分解心得安血管舒张、气管等内脏平滑肌抑制纳络酮神经纤维支配效应器的双重作用:1、经AP的信息传递调节效应器的功能2、营养通过轴浆运输释放营养因子(维持正常代谢,形成正常结构) 切断神经后效应器可萎缩效应器对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产生N生长因子),所以切断后,神经元、细胞体、效应器都萎缩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的概念: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在CNS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应答二、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形式:神经元在中枢的联系形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传导:一个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布传递: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器上,即跨细胞传布(一)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经轴突到达突触,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传至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轴突产生APEPSP是慢电位、局部电兴奋,活性取决于兴奋递质轴突起始部局部电流密集,产生去极化,可达阈刺激,轴突AP EPSP可空间、时间递质总和,以达阈刺激(三)兴奋性传布特征1、单向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轴突末梢2、中枢延搁: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传递速度快,跨神经元传递则速度慢经一个突触传导需0.3—0.5ms,因为传递过程复杂,递质释放3、总和作用:不同神经元空间总和,同一神经元时间总和EPSP小,不能达到阈兴奋,属阈下兴奋,经空间、时间总和后可以达阈兴奋阈下兴奋可提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单独不能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易化作用: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加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和传出冲动的频率不一定一致,有些传入冲动不能传出5、后放现象(后放电)在反射中传入停止,传出反应仍继续,称后放电,系由环状联系所致6、易疲劳、对代谢变化敏感:神经传递需化学递质,化学递质合成与释放有能量参与五、中枢抑制:分析、综合时需抑制参与试述中枢抑制的机制、意义?据发生机制不同分: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一)突触后抑制(超极化抑制:突后细胞)兴奋传布需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IPSP(超极化)1、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递质,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电位(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抑制) 兴奋性递质:一价阳离子无选择性开放(钠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氯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2、突后抑制分类: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二)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突触前细胞)六、反射弧的反馈调节:生理机能保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排尿、排便等需彻底完成生理功能,正反馈调节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运动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传递通路传导路径:浅感觉:温痛触觉深感觉:本身感觉及深部压力感觉(一)浅感觉:背根传入:前脊角交换,经中央管前交叉至对侧,向上传导, (二)深感觉:背根传入:脊髓后索上行,脊髓半横断:断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二、丘脑: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后总换元站(除嗅觉外) (一)三类核群:1、感觉接替核:所有特定的感觉传入纤维(除嗅觉外)在感觉接替核换元后,上行至皮层特定感觉区2、联络核:不能直接与特定感觉纤维相联系,可接受由皮层下纤维传入的或感觉接替核纤维发出的至皮层联系、协调各种特定感觉3、网状核:髓板内核群: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纤维相联系: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以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二)向大脑皮层的两个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接替核投射(包括联络核)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网状核投射三、感觉投射途径:(一)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丘脑以下的特定感觉途径)机体特定的感觉:特定感觉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投射至皮层特定的感觉经特定的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的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非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各种特定感觉向上传时,发出侧枝: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交换、混合后)脑干网状核弥散投射至皮层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是特定性感觉传导的基础四、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与分区六层有规律地纵行联系形成皮层柱状结构,为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整合作用的基础,(对整个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即是整合)(二)大脑皮层的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特点:1、交叉投射(左感受右侧肢体、但头面部投射为双侧)2、倒立安排,下在顶端3、代表区大不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精细度越高,代表区越大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叶之间,双侧投射,正立安排(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1、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投射入中央前回的粗感运动区运动区:还可反馈投射以调节运动达精细水平(四)内脏感觉:1、相应躯干的感觉区也可感受相应区段的内脏感觉2、内脏感觉多投射入边缘区3、第二感觉区域或许与内脏感觉有关五、痛觉病理生理:(一)皮肤痛觉类型与传导通路分为二类:1、快痛(刺痛):特点是:痛感为尖锐痛、定位清楚、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情绪反应)2、慢痛(烧灼痛):定位不清楚、出现的慢,消失的慢,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二)内脏痛特征与牵涉痛1、特点: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清楚,难于分辨2、引起内脏痛的适宜刺激:牵拉、缺血、炎症、痉挛皮肤对尖锐刺激敏感3、内脏痛常伴牵涉痛,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牵涉痛的机制是:1)同节后根支配,兴奋由皮肤传入2)共同传导通路,误认为皮肤传入牵涉痛的皮肤区域与内脏感觉通过同一脊髓阶段传入,内脏感觉与相应皮肤区域感觉传至大脑皮层同一区域,误认为是皮肤感觉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运动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纤维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可产生收缩反应的骨骼肌) 大α支配快肌纤维、小α支配慢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提高肌梭敏感性(一)脊休克:脊髓由于受外伤突然横断后,暂时丧失损伤面以下的所有反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与脊髓本身有关的反射功能可恢复,越高等恢复时间越长机制是丧失了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二)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原始的反射、脊髓本身就可完成(三)牵张反射:定义:在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牵拉时,被牵拉的肌肉就会产生收缩反应称牵张反射。
贺银成考研考试生理学西医综合复习资料
㈠内环境细胞内液 40%组织液 15%血浆 5%其他 40%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调节特点:快、短、准确内分泌〔包括神经分泌〕方式旁分泌〔二〕生理功能调节体液调节自分泌特点:慢、长、广泛参与物质:激素、代谢产物根本点: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特点:范围小自身调节异长自身细节举例肾血流在血压正常范围波动内,保持不变定义: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举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动作电位的产生,1,6-双磷酸果糖对6-磷酸果糖果激酶Ⅰ的作用〔三〕反馈系统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住处的作用方向相反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举例:减压反射决定因素:浓度差和通透性单纯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被动转运举例:O2和CO2充分抑制载体中介有饱和性结构特异性易化扩散小分子无饱和性通道中介相对特异性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耗能特点原发逆电—化学梯度一个催化单位加一个调节亚单位的二聚体〔一〕物质转运钠泵有ATP酶活性主动转运〔最重要〕移3个Na+出细胞,移2个K+入细胞是兴奋〔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继发:肾小管和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依赖钠泵建立的势能出胞〔耗能〕:细胞的分泌活动,需Ca2+参与大分子入胞〔耗能〕:受体介导入胞模式终板电位化学门控通道突触后电位感受器电位特殊通道蛋白质〔促离子型受体〕电压门控通道:神经轴突,骨骼肌和心肌机械门近代通道总特点:快,但局限,不是最易见形式第二信使:cAMP,Ca2+,IP3,DGa亚单位起催化作用〔二〕细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GTP未活化G-GIP活化特点:慢,但灵敏和作用广泛过程:配体+受体→G-GTP→AC→cAMP→蛋白激酶A只有一个跨膜a螺旋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酪氨酸残基举例:胰岛素和各种集落刺激因子正常静息状态下电位:细胞内负外正(极化状态),所有其他概念由此导出:静息电位除极化(消除极化状态),超极化(膜内更负),复极化(恢复)产生机制:K+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定义:阈下刺激产生的微弱电变化局部电位等级性: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三)生物电和产生机制特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总和电紧张扩布:影响附近膜电位定义:阈上刺激产生的快速、可逆转、可转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过程:阈刺激→Na+内流〔正反馈〕→峰电位→复极机制:Na+内流的平衡电位“全”或“无”特点动作电位不衰减传播兴奋传播:局部电流〔不是局部电位〕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过程:电→化学→电。
西医综合之生理生化考点
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四)血液循环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0.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生理学相关数据记忆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生理学相关数据记忆一、生理学(一)血液系统1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97-18)配2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7个大气压(atm)(96-140)与0.85NaCl的渗透压相等3RBC比容男40~50%女37%~48%4血沉男0~15mm/h女0~20mm/h5Hb男120~160g/L女110~150g/L6出血时间1~3分钟(二)循环系统1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2~4L(01-6)2快速射血期射出血量占收缩期总射出量的70%3快速充盈期回心血量占舒张期总回血量的2/34肺动脉压力仅占主动脉压力的1/65射血分数(EF)60%6CI3~3.5L/min·m2儿童4L80岁以上2L7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60岁为140mmHg舒张压60~80mmHg(8~10.6kPa)脉压30~40mmHg8CVP 4~12cmH2O9每搏输出量70ml/一侧心室10冠状血流量225ml/min占输出量4%~5%11肺部血容量450ml,占全身血量的9%12脑血流量750ml/min,占输出量的15%13脑耗O2量占全身耗O2量20%14肾血流量1200ml/min(两肾),占输出量~(三)消化系统1胰液量1~2L/日胰液pH7.8~8.4(96-10)配2胃液量1.5~2.5L/日胃液pH0.9~1.53混合食物排空时间4~6小时(四)呼吸系统1动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97% (91-3)(96-13)2通气/血流比值0.843O2的扩散容量20ml/min·mmHg分压差CO2的扩散容量 400ml/min·mmHg分压差4胸廓自然位置时的肺容量占肺总量的67%(五)能量代谢、体温调节1呼吸商糖 1,脂肪 0.71,蛋白质 0.82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约1000ml人体24h皮肤不感蒸发量约600~800ml(六)泌尿系统1每天由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的水量,占肾小球滤过量的百分比为99%(92-20)(93-11)2近端小管重吸收水量占滤过量的67%(02-141)3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两肾180L/日/两肾二、内科学(一)呼吸系统疾病1支气管扩张体位引流排痰2~4次/日,15~30min/次(96-65)配2闭合性气胸积气较多时排气治疗每日或隔日排气一次,每次<1000ml(20-54)3慢性呼衰缺O2+CO2潴留,氧疗给O2浓度<35%(91-44)(99-59)4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6周引起变态反应(98-60)配5肺心病心衰者使用洋地黄为常规剂量的1/2~2/3(96-63)配6闭合性气胸积气量超过该侧胸腔容积20%时需抽气治疗(96-64),抽气一次/日(04-55)<20%不需抽气,2~3周内自行吸收(97-64)配7结核性胸水①ADA<100U/L(98-129)②胸水LDH/血清LDH>0.6(03-142)D③pH<7.3(03-142)A④胸水蛋白/血清蛋白>0.5⑤抽液治疗2~3次/周<1000ml/次8恶性胸水 LDH>500U/L(98130)9诊断ARDS的必要条件,氧合指数<200mmHg10呼衰+代衰,补碱限度:pH升至 7.25 即可11慢性呼衰单纯缺O2的治疗,吸O2浓度>35%12阻塞性肺气肿①FEV1/FVC <60%②最大通气量<预计值的80%③RV/TLC>40%13茶碱类,治疗支气管哮喘 (iv)①iv 时间>10分钟②日注射量<1g(二)循环系统疾病1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①出现症状后平均寿命仅3年±②出现晕厥后为3年(9151)③心绞痛为5年④心力衰竭为<2年2房颤时心排血量减少达≤25%(0152)3左心功能不全的检查指标①LVEF=35%②PCWP=19mmHg (01152)正常值60%正常值6~12mmHg4出现低心输出量症状的指标CI<2.2L/min·m25洋地黄中毒剂量:2倍有效剂量→轻度中毒6二尖瓣狭窄开始有明显症状的瓣口面积:<1.5cm27主动脉瓣口面积≤1cm2→左室压↑8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6周方可出①脾大②杵状指(趾)(20%病例)9老年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0恶性高血压的血压特点舒张压持续≥130mmHg11降压目标:①一般指标,<140/90mmHg②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肾疾病 <130/85 mmHg12心绞痛胸痛时限<15分钟心梗胸痛时限>数小时13心肌缺血>1小时→心肌梗死14频发室性早搏(>5次/分)→心梗发生室颤的先兆1540%心肌坏死→出现休克16心梗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在梗死后24小时内不用洋地黄。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生理学实验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生理学实验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
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二、内环境的稳态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和短暂,起主导作用;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医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医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一、生理学。
1.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单纯扩散:如O₂、CO₂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 易化扩散。
- 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 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Ca²⁺等离子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有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化学门控、机械门控)。
- 主动转运。
-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 - 钾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 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依赖于钠泵活动形成的Na⁺浓度势能差。
-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由K⁺外流形成。
- 动作电位。
- 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 产生机制:上升支(去极化和反极化)主要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复极化)主要由K⁺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传播的特点。
-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相对不应期(阈上刺激可引起反应)、超常期(阈下刺激可引起反应)、低常期。
2.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
- 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 粘滞性:全血粘滞性较大,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 血浆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等晶体物质形成,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历年生理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
★历年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按照7版教材顺序):(一)绪论★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神经调节将不能进行。
★神经调节特点: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形式;自动化、快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特点:通过特殊化学物质实现;反应速度慢、不够准确、作用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广.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如: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最重要的机制为:负反馈★反馈信息: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负反馈常用实例: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动脉压感受性反射、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调节、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绝经后卵巢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正反馈常用实例:排尿排便反射、分娩过程、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排卵前雌激素浓度升高引起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分泌(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外表面糖链可作为:抗原决定簇、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O2、CO2、NH3、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无饱和现象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Na+、Ca2+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钠泵、钙泵)、经通道易化扩散(钠通道、钙通道)、经载体易化扩散(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钠氢交换体、钠钙交换体等)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单胺类、肽类激素、碘的摄取: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依赖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钠泵的耦联活动得以实现);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与生物电产生有关的转运方式:经通道(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上,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以维持细胞膜内外的Na+、K+浓度梯度。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一、激素的分类:含N类激素:肽类和蛋白质类、胺类激素固醇类激素:肾上腺皮质、性腺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一)激素信息传递作用:激素并不参与靶细胞的生理功能,只是传递信息(二)激素作用相对特异性:所调节靶细胞上有激素特异性受体(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量少但调节作用强大,一分子胰高血糖素经放大,可使1万分子磷酸化酶激活(四)激素间相互作用:协同/拮抗作用甲状腺素可使β受体数目增加,以增加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也可作用于第二信使,允许作用:激素本身并不直接调节器官本身的机能,但第一激素的存在可使器官对第二激素的敏感性增加,第一激素的调节作用称允许作用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一)含N类激素(第二信使学说)分子比固醇类激素分子大通过膜受体机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使功能蛋白磷酸化,引起细胞功能变化IP3、Ca、cGMP、二酰甘油等都为第二信使(二)类固醇激素:基因表达说进入核内影响基因表达,穿膜进入胞浆与胞浆中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进入胞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DNA转录,产生mRNA,使功能蛋白质合成,细胞功能变化例外:甲状腺素(含N激素)直接穿膜穿核进入胞核与核中受体结合产生作用第二节、下丘脑内分泌功能一、下丘脑与垂体结构机能联系神经纤维、体液联系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与神经垂体联系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血管(两端皆为毛细血管网)与腺垂体联系联系的实现:既具有NC功能,又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肽类,称肽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神经分泌细胞,促垂体区,将N调节转变为体液调节二、下丘脑调节肽:特点:小分子肽;双向调节(既促进兴奋也促进抑制)腺垂体内分泌肽作用;种类较多(多于腺垂体调节肽)下丘脑又受中枢神经控制,将体液调节也纳入,但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第三节、垂体(腺、神经垂体)腺垂体由六种分泌细胞组成,生成六种激素神经垂体只贮存两种激素:下丘脑的神经垂体靠神经垂体束来营养;腺垂体靠垂体门脉血管供应一、腺垂体:3种直接发挥作用:GH、PRL、MSH;3种作用于靶腺:TSH、ACTH、GnH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一)GH:种属差异性大作用:促生长,对骨骼、肌肉、内脏影响较大,对脑组织影响不大机制:促细胞分裂、增殖、蛋白合成而促生成,但并非直接促生长GH进入体内—>生长介素—>促生长作用肝等受GH刺激而产生IGF(胰岛生长因子)以I为主GH分泌过多则成巨人症(未成年)或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不足则为侏儒症2、促代谢作用:促蛋白质合成、促脂肪分解,促糖异生、升高血糖3、GH分泌的调节:下丘脑主要通过GHRH和GHRIH双重调控刺激。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²⁺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²⁺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考研西综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综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汇总生理学1、体液调节2、控制论3、动作电位低常期4、电压门控通道5、骨骼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6、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7、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因子8、心肌等长自身调节的原因9、心肌不强直收缩的原因10、枸椽酸钠抗凝机制11、心泵功能指标12、微循环局部代谢产物调节13、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14、汗液15、肺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16、肺容量17、H+的感受器18、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19、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的物质[记为物归原主]20、CO2通过呼吸膜比O2快的原因21、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22、胰液缺乏引起23、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24、特殊动力最显著的食物25、胆汁中有利胆的成分26、糖类在小肠内吸收27、血浆清除率28、阻碍蛋白质通过滤过膜的最主要结构29、剧烈运动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30、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31、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最强的是32、视杆细胞的特点33、远视折光异常34、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35、生长激素功能36、前庭小脑切除后37、支配汗腺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38、r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39、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40、影响甲状旁腺分泌最重要的因素41、机体受到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的系统是42、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错误的是43、睾丸生理功能44、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45、肌丝滑行时,与横桥结合的蛋白是46、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作为钙受体的是47、与胞质中cAMP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48、与IP3和DG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49、能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50、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5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52、破坏下丘脑内侧区,可引起53、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的变化有X54、肺表面活性物质X55、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X56、骨肠平滑肌动作电位X57、甲状腺手术时不慎切除甲状旁腺后可出现X58、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X59、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X60、体温正常变动X61、晕船反应受刺激的感受器。
医学生理学知识点笔记
医学生理学知识点笔记医学生理学知识点笔记原作:龚蕾学习方式:视频、声频、有声书、电子书、笔记。
具体内容: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第一章,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章,概述、血浆、血细胞生理、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血型和输血。
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第五章,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的功能、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能量代谢、体温及其调节。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除,肾功能解刨和肾血流特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的调节,尿液排放。
第九章,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前庭器官,嗅觉和味觉。
第十章,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脑的点活动与觉醒睡眠。
第11章,内分泌,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胰、其他激素。
第12章,生殖与性生理,男性生殖、女性生殖、壬辰与分娩,性生理。
知识点: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笔记生理学复习笔记(十一)
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笔记生理学复习笔记(十一)考纲要求1.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与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和吞咽功能。
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排空及其调节。
4.小肠内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它们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小肠运动的形式及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6.各种物质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考纲精要一、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依赖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化学消化依赖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调节消化道的酸碱环境和渗透压、以便一些重要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有机物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酶。
其次是粘液,粘液由空腔脏器分泌(所以胆汁和胰液中不含粘液),对消化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兴奋性较骨骼肌低、不规则的节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即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电刺激等不敏感。
2.消化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l-、Ca2+等离子在安静时也有少量通透性,加之生电钠泵也发挥作用,故静息电位值较低且不稳定。
(2)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
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点:①慢波是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波;②胃肠道不同部位慢波的频率不同;③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生电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④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⑤慢波的波幅通常在10~15mV之间。
考研西医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生理学)
考研西医综合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生理学)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二、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千动态平衡状态。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方式特点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
自身调节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
上述三种调节方式中,一般认为,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但在生理功能调节中仍具有一定意义。
四、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立思义正反馈加速生理过程负反馈维持稳态一、物质的跨膜转运(一)单纯扩散举例排尿排便反射、分挽、动作电位产生时Na通道的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
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内分泌系统调节(T3、T4对TSH的负反馈调节)、HCL对胃酸分泌的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能以单纯扩散跨膜流动的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如02、CO2、沁、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3)对细胞外C砫的依赖性: 心肌细胞的质膜含有与骨骼肌相似的T管,但其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C砫储备量较少,在T管与肌质网之间形成二联管而非三联管。
因此,心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千细胞外Ca2+经L型钙通道内流的Ca2+主要起触发肌质网释放Ca气心肌细胞肌质网不发达, 所以收缩时主要靠细胞外的Ca2+内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1)第十章、神经系统NS作用:调节各器官功能及人体与外环境的适应方式:反射;实现靠反射弧第一节、神经元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功能是传递信息,主经神经纤维实现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1、生理完整性:膜完整2、双向传导:双向传播信息3、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不易疲劳、耗能小(二)神经纤维的传播速度:差别大,快慢与神经纤维粗细有关,粗则速度快,也受温度影响 (三)神经纤维分类:1、据传出、传入神经电学特性分2、据传入纤维粗细分:(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以AP(动作电位传导信息)细胞体合成的分泌物运送至轴突处有两种形式:快速轴浆运输(经微管、分泌物、神经递质)缓慢轴浆运输(经微管、微丝向周围延伸) 二、神经元间相互联系方式(一)经典突触(主)以化学递质为媒介突触是两神经元间发生相互联系的部位叫突触方式:一轴突与一树突或胞体联系分类: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二)电突触:通过电活动传递(电紧张方式)结构:神经元接触间隙小,缝隙联结/紧密联结(有小孔道,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特点:传导速度快意义:保证某些神经元产生同步兴奋(三)非突触性的化学传递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不能直接作用于后膜,而是通地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围较广的效应细胞上。
常见于:;单胺类神经元(交感神经:NE、DA、5—HT)特点:有些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念珠状曲张体,内含化学递质扩散1)不形成突触(无前后膜)2)一对多的关系,3)递质弥散距离大4)效应细胞上有受体意义:扩大信息传递范围(四)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长轴突:从中枢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中枢各不同部位间) 短轴突:中枢的局限范围内传递信息(局部神经元)联系途径、局部神经元回路,作用:在一个中枢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可有突触或电突触等三、神经递质:定义:神经末梢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植物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一小部分交感神经末梢(支配汗腺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末梢2、去甲肾上腺素(N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嘌呤或肽类(ATP和血管活性肠肽等),主要在消化道分布,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致舒张 (二)中枢神经递质:1、Ach,分布广、兴奋性递质,部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特异性投射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2、单胺类:DA(中脑黑质、纹状体)抑制性递质;NE分布于低位脑干、中脑网状、延髓网状、脑桥蓝斑5—HT:低位脑干、中缝核,可能与痛觉有关3、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属兴奋性,感觉传入,大脑皮层甘氨酸、GABA:抑制性,分布广、皮层、脊髓4、肽类:神经激素肽:如:下丘脑产生的调节性肽,调节不同神经元放电,频率有关,痛觉传入阿片样肽: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胃肠肽: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血管活性肽5、NO:与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关系密切(三)递质和调质的概念:递质:由经典突触的前膜释放,引起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效应的传递物质,特点是:作用快、持续时间短调质:由神经元释放后,可扩散至周围效应器,不限于突触,多属于肽类,能影响其它递质的释放,起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慢,持续时间长(作用于受体、通过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功能特点(四)递质共存:DALE原则:1、一个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错)(有递质共存现象,其中常有一种为肽类)2、一个神经元所有末梢释放的递质相同(对)(五)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合成:胞浆、酶;释放:以钙为媒介(囊泡与质膜融合)失活:被酶分解(ACH)、NE(重新被突触前膜摄取)、在肝失活(六)受体学说:递质通过受体起作用要求掌握受体的种类、亚型、分布部位、阻断剂、效应细胞胆碱能受体: M(毒蕈碱样受体) 副交感N节后纤维阿托品部分交感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N(烟碱样) 交、副交的N节突后膜N1 箭毒骨骼肌终板膜N2肾上腺素能受体α1α2β1β2四、神经营养作用:兴奋性: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酚妥拉明抑制性:胃肠平滑肌舒张突触前膜受体(调节递质释放)心肌兴奋,促脂肪分解心得安血管舒张、气管等内脏平滑肌抑制纳络酮神经纤维支配效应器的双重作用:1、经AP的信息传递调节效应器的功能2、营养通过轴浆运输释放营养因子(维持正常代谢,形成正常结构) 切断神经后效应器可萎缩效应器对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产生N生长因子),所以切断后,神经元、细胞体、效应器都萎缩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的概念: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在CNS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应答二、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形式:神经元在中枢的联系形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传导:一个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布传递: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器上,即跨细胞传布(一)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经轴突到达突触,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传至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轴突产生APEPSP是慢电位、局部电兴奋,活性取决于兴奋递质轴突起始部局部电流密集,产生去极化,可达阈刺激,轴突AP EPSP可空间、时间递质总和,以达阈刺激(三)兴奋性传布特征1、单向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轴突末梢2、中枢延搁: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传递速度快,跨神经元传递则速度慢经一个突触传导需0.3—0.5ms,因为传递过程复杂,递质释放3、总和作用:不同神经元空间总和,同一神经元时间总和EPSP小,不能达到阈兴奋,属阈下兴奋,经空间、时间总和后可以达阈兴奋阈下兴奋可提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单独不能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易化作用: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加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和传出冲动的频率不一定一致,有些传入冲动不能传出5、后放现象(后放电)在反射中传入停止,传出反应仍继续,称后放电,系由环状联系所致6、易疲劳、对代谢变化敏感:神经传递需化学递质,化学递质合成与释放有能量参与五、中枢抑制:分析、综合时需抑制参与试述中枢抑制的机制、意义?据发生机制不同分: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一)突触后抑制(超极化抑制:突后细胞)兴奋传布需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IPSP(超极化)1、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递质,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电位(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抑制) 兴奋性递质:一价阳离子无选择性开放(钠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氯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2、突后抑制分类: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二)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突触前细胞)六、反射弧的反馈调节:生理机能保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排尿、排便等需彻底完成生理功能,正反馈调节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运动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传递通路传导路径:浅感觉:温痛触觉深感觉:本身感觉及深部压力感觉(一)浅感觉:背根传入:前脊角交换,经中央管前交叉至对侧,向上传导, (二)深感觉:背根传入:脊髓后索上行,脊髓半横断:断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二、丘脑: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后总换元站(除嗅觉外) (一)三类核群:1、感觉接替核:所有特定的感觉传入纤维(除嗅觉外)在感觉接替核换元后,上行至皮层特定感觉区2、联络核:不能直接与特定感觉纤维相联系,可接受由皮层下纤维传入的或感觉接替核纤维发出的至皮层联系、协调各种特定感觉3、网状核:髓板内核群: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纤维相联系: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以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二)向大脑皮层的两个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接替核投射(包括联络核)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网状核投射三、感觉投射途径:(一)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丘脑以下的特定感觉途径)机体特定的感觉:特定感觉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投射至皮层特定的感觉经特定的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的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非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各种特定感觉向上传时,发出侧枝: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交换、混合后)脑干网状核弥散投射至皮层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是特定性感觉传导的基础四、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与分区六层有规律地纵行联系形成皮层柱状结构,为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整合作用的基础,(对整个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即是整合)(二)大脑皮层的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特点:1、交叉投射(左感受右侧肢体、但头面部投射为双侧)2、倒立安排,下在顶端3、代表区大不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精细度越高,代表区越大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叶之间,双侧投射,正立安排(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1、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投射入中央前回的粗感运动区运动区:还可反馈投射以调节运动达精细水平(四)内脏感觉:1、相应躯干的感觉区也可感受相应区段的内脏感觉2、内脏感觉多投射入边缘区3、第二感觉区域或许与内脏感觉有关五、痛觉病理生理:(一)皮肤痛觉类型与传导通路分为二类:1、快痛(刺痛):特点是:痛感为尖锐痛、定位清楚、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情绪反应)2、慢痛(烧灼痛):定位不清楚、出现的慢,消失的慢,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二)内脏痛特征与牵涉痛1、特点: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清楚,难于分辨2、引起内脏痛的适宜刺激:牵拉、缺血、炎症、痉挛皮肤对尖锐刺激敏感3、内脏痛常伴牵涉痛,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牵涉痛的机制是:1)同节后根支配,兴奋由皮肤传入2)共同传导通路,误认为皮肤传入牵涉痛的皮肤区域与内脏感觉通过同一脊髓阶段传入,内脏感觉与相应皮肤区域感觉传至大脑皮层同一区域,误认为是皮肤感觉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运动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纤维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可产生收缩反应的骨骼肌) 大α支配快肌纤维、小α支配慢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提高肌梭敏感性(一)脊休克:脊髓由于受外伤突然横断后,暂时丧失损伤面以下的所有反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与脊髓本身有关的反射功能可恢复,越高等恢复时间越长机制是丧失了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二)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原始的反射、脊髓本身就可完成(三)牵张反射:定义:在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牵拉时,被牵拉的肌肉就会产生收缩反应称牵张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