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0至6岁儿童生长发展规律
![0至6岁儿童生长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a3434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1.png)
0至6岁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儿童的生长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0至6岁这个时间段内,他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身体和认知发展阶段。
以下是儿童0至6岁的生长发展规律。
第一年(0-1岁):在这段时间内,宝宝的体重和身高迅速增加。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会以每周增加200-250克的速度迅速长高。
宝宝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头部和身体,将手指放入嘴巴以探索周围环境。
在这一年内,宝宝还会开始学会坐、爬和站立,并开始发展语言能力。
第二年(1-2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放缓,但他们的运动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他们可以走路,甚至开始奔跑。
语言能力也会显著提高,他们可以说出一些基本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社交能力也开始发展,他们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第三年(2-3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但他们的机体功能和运动协调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可以开始使用腹肌控制自己的大肌肉群,比如跳跃和爬行。
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会继续发展,可以说出更多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
他们对角色扮演和想象力的使用也有更深的理解。
第四年(3-4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继续缓慢增长。
他们的细小肌肉也变得更强壮,可以拧开瓶盖和进行更精细的工作,如涂鸦和书写。
他们的社交技能也进一步发展,开始学会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分享。
第五年(4-5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开始增加,但不像第一年那样迅速增长。
他们的手眼协调性和运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可以更准确地进行精细动作。
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以进行更长、更完整的对话。
他们开始展示出独立和自主的特点。
第六年(5-6岁):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相对稳定。
他们开始发展书写和阅读能力,并开始进行数学和逻辑思维训练。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和游戏。
总的来说,0至6岁儿童的生长发展规律是一个连续、渐进和相互关联的过程。
他们逐渐掌握头部和身体控制,开始学习坐、爬、走、跑等运动技能。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报告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f683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7.png)
引言: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发展,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认知规律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征。
本报告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阐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婴幼儿期(0-2岁)1.感知能力的发展:婴幼儿期的儿童开始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存在,能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感知到外界刺激。
2个月大的婴儿能寻找声音的源头,4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能分辨面孔,8个月大的婴儿能辨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2.运动能力的发展:婴幼儿期的儿童从无法控制肢体到逐渐能主动进行动作。
不断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例如婴儿通过反复伸手抓握物体的动作,逐渐学会了物体的形状、质地等特征。
3.社会认知的发展:婴幼儿开始认知自己与他人的差异,逐渐产生对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区分。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行为,婴幼儿逐渐形成了一些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二、学龄前儿童期(3-6岁)1.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期是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急剧发展的时期。
儿童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逐渐学会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和关系。
思维方面,儿童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分类概念,但还存在片面和不成熟的性质。
2.记忆能力的发展:学龄前的儿童开始能够通过观察和经验记忆事物,并逐渐在认知中运用记忆。
例如通过玩具的形状、色彩等特征进行记忆和分类。
儿童的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发展。
3.情绪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
同时,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三、儿童期(7-12岁)1.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期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开始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
同时,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符号和象征的意义,例如学习运算符号。
儿童发育标准对照表 智力 0-6
![儿童发育标准对照表 智力 0-6](https://img.taocdn.com/s3/m/20a179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d.png)
以下是儿童0-6岁智力发育标准对照表:
1. 1个月:会开始微笑。
2. 2个月:俯卧扶起时能抬头,会对人微笑,会注视人的面容以及玩具,眼、头会随着光转动。
3. 3个月:仰卧扶起时头不下垂,能认识奶瓶,能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转头。
4. 4个月:坐位抬头会自由转动,开始能用手握东西,能发出咿晤的声音,能抓面前的东西。
5. 6个月:能翻身,扶持腋下能站,能跳,能用几个手指握物,并能伸手抓东西,听到呼唤时有反应。
6. 9个月:能坐稳,能爬,能认出亲人和陌生人。
7. 12个月:能站立,扶床沿或搀着手能跨步,会用拇指、食指拣小球,能放下手中东西。
8. 15个月:会独走,从坐位站起,能指出自己的眼、鼻等,能用姿势表示要大、小便,能听懂一些日常用语。
9. 18个月:能爬台阶,扶着栏杆上楼梯,会用钥匙,会翻书,能认识图中的部分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都是不同的,以上标准仅供参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如果孩子出现
发育迟缓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cccd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f.png)
1.幼儿期(0-2岁)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周围的环境和人与事物的关系产生兴趣。
幼儿期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意象思维:幼儿期的儿童主要依赖直观的感知,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世界。
他们经常使用非言语符号,如手势表达,以表示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意志力发展: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并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
-空间认知:幼儿期的儿童逐渐发展出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他们能够区分距离和位置,并开始建立简单的空间关系。
2.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复杂和抽象的认知能力,并且积极探索和发现世界。
-增强的记忆力:儿童的记忆能力开始增强,他们能够记住和回忆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回忆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逻辑思维能力:学龄前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事物的特征和关系中寻找规律,并能够进行推理和归纳。
-精细动作发展:学龄前期的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指操作,如执笔书写和拼图。
-社交认知:儿童也开始更加理解和关注社会规范和期望,并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3.小学期(6-12岁)小学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转折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从幼儿时期的游戏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抽象思维能力: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更抽象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并开始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增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
-社会认知:儿童开始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并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自我意识: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对自己的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起来,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3-6岁幼儿认知能力表
![3-6岁幼儿认知能力表](https://img.taocdn.com/s3/m/b859a7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3-6岁幼儿认知能力表3-6岁是幼儿时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和理解世界,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3-6岁幼儿认知能力的一些特点和表现。
一、感知能力的发展3-6岁的幼儿在感知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来获取信息,并能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
他们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并能够通过触摸、听觉等方式来感知事物的不同属性。
例如,他们能够辨认出红色、圆形的苹果,也能够通过摸摸感受到苹果的光滑表面。
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3-6岁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
他们开始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汇,并能够将这些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
例如,他们能够说出“我要吃苹果”、“这个球很大”。
三、记忆能力的增强3-6岁的幼儿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回忆起来。
他们开始学习记忆一些常见的事物和概念,并能够通过记忆来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记住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和颜色,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忆和运用。
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3-6岁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思考,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他们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并能够进行类比和比较。
例如,他们能够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注意力的集中3-6岁的幼儿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和游戏,并能够专注于某个任务。
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并能够抵制分心和干扰。
例如,他们能够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
六、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3-6岁阶段,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造性活动,如画画、玩泥巴等,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
![宝宝各阶段的认知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a309c175acfa1c7aa00cce2.png)
1~6岁宝宝语言能力发展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咿咿呀呀,“能说会道”,而自己家的宝宝至今“沉默不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否有着这样的疑问?其实宝宝的语言发展有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家长要耐心等待,有一天他会给你惊喜。
宝宝是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潜力的,家长如果遵循着宝宝的规律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的语言更会精彩。
阶段11-2岁:开始说话宝宝语言能力1岁到1岁半的孩子一般能说一些简单的词,但说话的积极性不高,主要集中于对言语的理解阶段,并常常用一些声音、表情和动作来配合表达自己的要求。
到了1岁3个月或1岁半以后的某一天,孩子突然会开口说话,到2岁左右,说话的积极性往往很高了,2岁时基本上可以说出300个左右单词。
父母培养策略1.帮助孩子掌握新词,扩充词汇量,如说“车”这个字时,可以带宝宝到小区,对有各种颜色的车,你可以让宝宝依次看,并说:“宝宝看这辆车。
”说车时要加重语气。
2.父母应注重与孩子交流,即使开始孩子不完全理解你的意思,但这种刺激十分重要,同时应根据孩子讲话的意思极力鼓励孩子,尽量鼓励他多说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要求。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如商场、游乐场等,鼓励他说出自己认识的事物的名称。
阶段22-3岁:丰富词汇宝宝语言能力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重点培养孩子连贯性语言的表达能力。
孩子这时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词汇量迅速增加,能运用多种简单句。
疑问句也逐渐增多,如经常会询问:“为什么……?”,语言越来越丰富、准确。
父母培养策略1.随时随地为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用连贯的句子说明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散步、游戏、吃饭时都是良好的时机。
2.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作品,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请孩子简单的复述故事,给儿歌换词。
3.同伴间的交流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好方法,成人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几个孩子进行对话交流。
阶段33-6岁:口头言语宝宝语言能力孩子掌握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飞跃的过程。
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de6df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5.png)
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能力发展:在早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各种外界刺激来认识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大小、声音等各种感知特征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
2. 智力发展:儿童智力发展包括语言、思维和记忆等方面。
在早期,婴幼儿开始学习语言和利用简单的符号进行沟通,同时开始发展简单的思维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运用抽象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记忆力也逐渐增强。
3. 知觉发展: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经验,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开始能够辨认并区分各种事物、人物和动物,并逐渐能够将它们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4. 注意力和专注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任务,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并且能够抵制诱惑,保持专注。
5. 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并逐渐发展出与他人合作、协调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儿童在发展的速度和方式上会有差异。
还要考虑到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孩子认知发展规律
![孩子认知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1308c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6.png)
孩子认知发展规律
婴儿期:出生到大约2岁,此期间婴儿初步掌握一些知识,如抓取物体和识别面部表情,同时也能慢慢话语表达能力。
幼儿期:大约2岁到6岁,此阶段儿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自主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学会注意、观察、模仿和记忆,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都会大幅度提升。
小学期:大约6岁到11岁,孩子在此阶段获得大量信息,具备了更加复杂的认知能力,能做到比较、综合、分析和推理等,已经可以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论文、解决问题等,开始走向知识和能力的多样性。
初中期:进入初中阶段后,孩子们身心状态均有很大改变,学生接触到更复杂的知识,认知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从大量信息中挑选有用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推出结论、做出决定,相对于前几个阶段已经有了显著进步。
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智力发展开始转向更加艰苦的内容,比如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等,可以在梦想和现实里面作出选择,而且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思考表现,此期需要有正确正规的教育孕育,真正把他们培养成素质高尚的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58a78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a.png)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儿童在该阶段的认知表现。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儿的认知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依赖于感觉和运动经验。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建立起了基本的感知和运动模式。
他们开始发展出对物体的感知能力,能够追踪移动的物体,通过抓握和吮吸来探索物体的属性。
此外,婴儿也开始形成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能够辨别事件的先后顺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两岁至七岁)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符号运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或事件,例如使用语言、图画等。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序列化操作,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运算。
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的成熟能力,并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推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能够进行复杂的分类和序列化操作。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逻辑法则,能够进行推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儿童在这个阶段还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和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至成人)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比如代数、几何等,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d7184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b.png)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期(出生至2岁)
感知运动期是指婴儿从出生到两岁期间,其认知发展主要依赖于感觉
和运动经验。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通过感官机能与外界接触,并通过感
觉器官探索周围环境。
婴儿会逐渐发展感知和运动的能力,如抓握、吮吸、探索等。
他们对物体的认知主要是基于触觉和视觉的感觉经验。
前运算期(2至7岁)
前运算期是指儿童从两岁到七岁期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掌握了
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操作,如数量、颜色、形状等,也开始运用语言来描述
物体和事件。
他们的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和观察力的提升。
例如,儿童能够理解对象消失或转化为其他形态,并开始使用类比的思维。
具体运算期(7至11岁)
具体运算期是指儿童从七岁到十一岁期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
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和操作。
儿童
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具体物体的操作和推理,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
单的数学计算,并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形式运算期(11岁之后)
形式运算期是指儿童十一岁及其之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
始具备抽象思维和形式推理的能力,能够进行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推理。
他们开始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和问题,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例如,他
们能够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进行假设和验证的推理。
总之,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供了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框架和里程碑,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这一理论对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认知领域】3-6岁幼儿发展轨迹和特点
![【数学认知领域】3-6岁幼儿发展轨迹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ae430b376baf1ffc4fad93.png)
数的组合与分解。
5.6 岁是从具体数知识向抽象数概念的过渡时期(书面数
8. 4-5 岁: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符号表征能力飞速发展)。大班末,能表征 100 以上的物
9.4-6 岁:已具备初步的数、数运算、模式的多元表征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表征能力强 体数量。5 岁幼儿能运用书面数符号表征 30 以上的物体,
数 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解数的实际意义,不能数物对应。)
岁还不能自发将数数作为一种策略来解决集合比较的问题。
复杂数量游戏、接着数和倒数。
动作方面: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 2.数物对应(手眼脑协调)对 3 岁以前的幼儿非常困难。
手区分物体。
3.3-4 岁:儿童数数的精确性快速提高(但经常说不出总数),数目越大精确性 2.5 岁以后,幼儿逐渐发展起按群计数的能力,表明幼儿有了一定的数抽象能力。
式 模式创造-模式的比较和转换
2. 4 岁左右的幼儿可接受重复性模式。
2. 模式材料难易程度:实物、动作、声音;抽象符号、数字、字母等
5-6 岁
计 计数能力的发展: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1.3 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在成人引导下说出单个数词,并机械记忆顺序。(并不理 1.4-5 岁理解计数能力发展迅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一一对应、固定顺序和基数原则。4-5 1.6-7 岁能熟练进行记忆计数和理解计数。大班可以进行
运 渐进发展:动作水平加减(借助实物或图 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题。
一计数。
象解答口头应用题能力进一步提高;逐渐摆脱逐一加减的
算 片等直观材料进行合并和分开加减运
2.5 岁以后,幼儿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在运算方法上逐一加减,可以运用顺着数或 水平,达到按数群运算的程度。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c5d3d225901020207409c9b.png)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
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
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此阶段的主要特点:(1)相对具体性。
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
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
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
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
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
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
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07bcf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d.png)
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认知发展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期是认知能力最为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许多认知发展规律。
本文将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并讨论其对教育和家庭的启示。
1. 感知与观察能力的发展儿童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以感知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为基础。
他们开始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和事物,并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来理解他们所接触到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对细节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辨别出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处理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时,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分析,对他们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3. 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青少年期是语言能力迅速提高的关键时期。
他们逐渐掌握了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语法结构,并且开始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对于他们的家庭和学校来说,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交流互动对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4. 抽象思维的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中,抽象思维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他们渐渐能够进行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开始能够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
鼓励他们参与艺术、文学和逻辑推理等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5. 认知控制与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儿童青少年期,孩子们逐渐具备了认知控制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他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选择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律能力来促进认知发展。
研究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教育者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https://img.taocdn.com/s3/m/41a1f2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4能够指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如鼻子、眼睛、耳朵等。
5能够模仿简单的动作,如拍手、鼓掌等。
6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喝水”等。
7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表达出来。
8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如“今天”、“明天”等。
9开始理解简单的数量概念,如“一只”、“两只”等。
10开始有想象力,并表现出来,如假装玩电话、拨打电话等。
36个月(3岁)1能够正确地使用“我”和“你”的代词。
2能够正确地使用“是”和“不是”的词语。
3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如鞋子、袜子等。
4能够自己梳理头发。
5能够自己洗手、刷牙等。
6开始理解简单的空间概念,如“上面”、“下面”等。
7开始理解简单的数量概念,如“多少”、“几个”等。
8开始理解简单的颜色概念,如“红色”、“蓝色”等。
9开始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如与他人交流、分享玩具等。
10开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表现出来,如喜欢画画、唱歌等。
60个月(5岁)1能够正确地使用“他”和“她”的代词。
2能够正确地使用“有”和“没有”的词语。
3开始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等。
4开始理解简单的科学概念,如“天气”、“季节”等。
5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控制情绪、遵守规则等。
6开始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如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等。
7开始有一定的创造力,如创作故事、绘画等。
8开始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辨别真假、分辨优劣等。
9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如评价自己的表现等。
10开始有一定的社交技能,如与他人交流、合作等。
1.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按照大小依次放入插座中。
2.完成三块拼图。
3.配对相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包括1对1、1对2、1对3的配对。
4.模仿将数字卡1放在物品旁边,并能说出数字1.5.能够辨认大小、长短、软硬等基本概念。
6.有位置概念,能够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等位置。
7.能够依照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8.能够做出红、绿、蓝、黄、黑、白六种颜色的1对三配对,以及1对2和1对4的选择和配对。
幼儿认知内容
![幼儿认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a0ad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4.png)
幼儿认知内容一、幼儿认知的发展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将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觉期(0-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
他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通过触摸、咀嚼等方式来了解世界。
2. 前运算期(2-7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逐渐具备一些简单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操作。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开始学会数数、分类和比较。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操作,开始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后):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等高级数学知识。
二、幼儿认知的培养方法为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家长和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教具,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和探索不同的事物。
同时,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和操作。
2. 提供适当的挑战: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3. 鼓励幼儿思考: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注重实践和体验:幼儿在实践和体验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和实验,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事物。
5.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各异,有的喜欢听故事,有的喜欢看图画,有的喜欢动手制作。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幼儿认知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年龄特点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年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66b81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4.png)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的研究一、1.1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在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1.1 感知期(0-2岁)感知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模糊的,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1.1.2 前操作期(2-7岁)前操作期是儿童通过操作实物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使用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思考和表达。
他们可以通过触摸、拿取、摆放等动作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有较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
1.1.3 具体操作期(7-12岁)具体操作期是儿童通过操作符号和语言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说话等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判断。
二、2.1 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在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时,我们需要关注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规律:2.1.1 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逐步完善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从感知期到具体操作期,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从感官到操作符号、语言的逐步转变。
这种转变是逐步完善的,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2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认知优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认知优势。
例如,在感知期,儿童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事物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在前操作期,儿童的主要优势在于操作实物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期,儿童的主要优势在于运用符号和语言的能力。
6到15岁儿童认知规律
![6到15岁儿童认知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6f48cfda38376baf1fae16.png)
6-15岁儿童少年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09-03-31 16:57 发表于:《南京小学生-家长俱乐部》分类:未分类6、7-10、11岁这个时期是上小学的阶段,这个阶段又称为学龄儿童期或儿童期。
11、12-14、15岁这个时期是上初中的阶段,这个阶段又称为青少年期。
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的发展与生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学生和初中生生理发展的情况。
学龄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人的身高和体重的发展会出现两个高峰期,一次是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另一次为青春期。
小学阶段正好在这两个高峰期之间,儿童身高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年增长1.5-2.5公斤,是相对平稳的过渡期。
在生理发展中,神经系统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新生儿的脑重为成人脑重的25%左右,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12岁时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
在儿童期,大脑体积增大最为明显的皮层部分是额叶。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额叶与人类的记忆、抑制、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以髓鞘化,这时的神经传导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也有较大的增长。
除了神经纤维的发梗⊙Ф云げ闵窬赴奶寤苍谠龃螅淮サ氖咳找嬖龆啵堑姆⒄构餐龆诵⊙Ф竽曰艿耐晟啤?br />青少年期青春期生理发育有三大变化:一是身体外形改变了。
身高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作用很大,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产生了成人感。
二是内脏机能健全了。
心肺功能增强,脑和神经的发育趋于成熟,脑功能趋于协调,但依旧没有发育到成人的水平。
在青春期腺体大量分泌激素促进全身组织迅速发育,但也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使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
三是性成熟。
这是人体内部发育最晚的部分,它的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成熟。
性成熟也使男生、女生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带来全新的社会化的问题。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https://img.taocdn.com/s3/m/6aed43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9.png)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20世纪初提出的。
他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发生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行探讨,以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一、感知运动期 (出生至2岁)感知运动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来与外界进行互动和感知。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认知和了解周围环境。
此时期的儿童还没有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停留在感官的直觉层面。
例如,当一个玩具从视野中消失后,他们就认为它彻底消失了。
二、前运算阶段 (2岁至7岁)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如具体思维和操作思维。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和观察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抽象和逻辑推理。
此时期的儿童对于物体的认识以及数量的理解逐渐增强,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具体运算阶段 (7岁至11岁)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和运算。
他们能够运用逻辑规则和操作思维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了较强的分类、排序和计算能力。
此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属性和关系,并能够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和判断。
四、形式运算阶段 (11岁至成年)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符号和意义的转换,具备形式逻辑和推理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和抽象的概念。
此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进行高级的数学思维、科学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起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表2--6岁儿童认知发展24个月(2岁)1 会从两个实物中分辩大,小。
2 听从指示,将东西放进杯子里或放在杯子旁边。
3 给予两种不同的实物时,会依照指示选择一种。
4 依序将三个不同大小的套杯放入插座里。
5 完成三块拼板。
6 配对基本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 1对1 (2).1对2 (3). 1对37 模仿把数字卡1放在一个东西的旁边。
8 看到数字卡1会自动说一。
36个月(3岁)1 能辨认大小、长短、软硬。
2 有位置的概念(利用实物表现):上面、下面、穿过。
3 依指示给一样或全部的东西。
4 会做1对三配对。
(1). 红(2).绿(3).蓝(4).黄(5).黑(6).白5 会做上述6色,1 对2 的选择。
6 会做上述6色,1对4的选择与配对。
7 将8张简明图卡加以配对--选择--分类。
8 完成6块拼图。
9 模仿把数字卡2,放在两个东西的旁边。
10 看到数字2,会说2。
11 能认数字卡3。
12 将数字卡3与3的集合,配对。
13 将1.2.3依序排列。
48个月(4岁)1 会分辨真实与不真实的东西(如模型水果与真的水果)。
2 会选择轻与重的东西。
3 会将东西与图卡分类,如分出:(1).人(2).衣服(3). 动物(4).食物4 依指示放置和选择东西(1).旁边(2).前面(3).后面5 会选择很多和很少的东西6 给5样东西,凭触摸找到指示的东西4--5岁1 专注力增加,能听故事最少15分钟2 说出3件物品中不见的一件的名称3 知道"昨天""明天"的意思4 顺序排列数字1--105 配对数字与实物1--106 数10件物品7 念数1--20 8 说出简单图形的名称9 认出自己的名字10 看数字卡读1--2011 说出及写出1--10的数字12 凭物品的一种特征分类13 做简单的计划并执行14 辨别轻重、高矮等概念15 明白最大,最小,一半等概念16 分辨图画的异同17 知道日历的用途5--6岁1 说出9种颜色的名称2 背数1--503 配对数字与实物1--204 排列事物的次序5 看数字卡读数字1--1006 看图卡说出物价类别的名称7 指出身体的左右8 能事先计划工作9 补画图画中缺少的部分10 用笔算出简单的加法11 辨别硬币币值12 用笔算算出简单的减法13 类推相似的意义14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15 能解释图画了解儿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让孩子正常发展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叫”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
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得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
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的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近千名儿童进行研究,认为“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如果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lOO%,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4-8岁,又获得30%(达到80%),其余的20%在8-17岁这9年中获得。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非母语的环境中,用不了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
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从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
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故4岁之前也是双眼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孤独症儿童的自测表孤独症孩子的诊断标准。
通常发病于3岁以内。
接触交往障碍:①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②不能与其他孩子建立伙伴关系;③遇到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或安慰。
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别人支持和安慰;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言语交往障碍: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②如有某种程度的言语功能,也缺乏主动的或持续的言语交流;③刻板重复地使用某些词语,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语;④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的异常。
兴趣和活动异常①兴趣刻板、狭窄;②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下列14项儿童行为,请根据您的孩子最近一个月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超过8项以上则行为就是习惯表现,应考虑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1.不易与别人混在一起。
2.听而不闻,好像是聋子。
3.强烈反抗学习,如抵抗模仿、说话或动作。
4.不顾危险。
5.不能适应日常习惯变化。
6.以手势表达需要。
7.莫名其妙的笑。
8.不喜欢被别人拥抱。
9.活动量过高。
10.躲避目光接触。
11.过度目光接触。
12.喜欢旋转的东西。
13.反复怪异的动作或玩耍。
14.对周围漠不关心。
0--4岁儿童小肌肉发展24个月(2岁)1 穿5个大孔的珠子。
2 模仿将3块积木堆成品字桥状。
3 套5个由大至小的套杯。
4 模仿画横线及直线,以及圆形。
5 在协助下将剪好的形状涂上浆糊粘贴。
6 使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乱涂。
7 模仿折已有折痕的纸(不需很整齐)。
8 拍、打、搓和捏粘土。
9 会一页一页翻书。
10 用漏斗倒沙或水于容器内。
36个月(3岁)11 用适当的方法捏住蜡笔涂色。
12 穿10个小孔的珠子。
13 沿着宽的两条直线或曲线内画线。
14 仿画"十""口"及其它简易笔画。
15 用简单线条画出脸、眼睛、鼻、嘴。
16 用剪刀剪纸。
17 做吹画。
19 用粘土捏成、简单形体。
20 操作"操作板"。
48个月(4岁)21 在两条曲线内画线。
22 将点连成线。
23 用点连成圆形、十、口。
24 一手按住纸,一手画线。
25 画出一个人的头、身体、手和脚。
26 能仿写1、C、7等笔画。
27 用水彩笔画出形状或简单图案。
28 模仿将纸对折两次。
2--4岁儿童大运动活动发展24个月(2岁)1 原地双脚并拢跳离地面。
2 手扶一旁栏杆,上下楼梯四五步,约2米。
3 单脚站立时间短。
4 往后走。
5 自己上下稳住的小三轮车。
6 小三轮车被推动时,脚能踩在踏板上,踩约2米。
7 钻爬如纸箱。
8 随音乐舞动身体。
9 模仿做伸展手脚的动作。
10 自己骑三轮车约4米远36个月(3岁)11 会蹲着玩。
12 单脚站5秒钟。
13 走直线约2米。
14 用脚尖走路。
15 从20厘米高的地方跳下来。
16 跳跃22厘米高。
17 举手过肩抛球1.5米。
18 伸直手臂接球。
19 交换脚上楼梯。
20 在宽阔的地方骑三轮车。
48个月(4岁)21 持一杯水。
22 围着圆圈走。
23 单脚跳。
24 举手过头抛球3米。
25 能用脚掌到脚尖行走。
26 弯手臂接球。
27 交换脚上下楼梯。
28 骑三轮车经过障碍和不平的地方。
2--4岁儿童语言发展(一)接纳性语言发展24个月(2岁)1 会反应含有"上面"与"里面"等概念的指示,如:"把**放在盒子里面。
"2 用"要/不要"或"是/不是"来回答简单问题,如:这是娃娃的眼睛吗?"3 懂得该年龄应认识的东西的名称,如"球、船、娃娃"等。
4 理解动词及包含这些字的指示,如:打、丢、跑、跳、走等。
5 理解简单的指示而向他处移动,如:去厕所、去洗手、去看电视等。
6 理解简单名词+动词的短句,如指认"小狗在跑"的图片。
36个月(3岁)7 理解简单的形容词+名词,如大球、高椅、红背包等。
8 注意听故事或儿歌,并模仿动作。
9 认识屋内各处的名称,如客厅、厨房、厕所等。
10 听懂连续且相关的两件事的指示,如去厕所拿卫生纸。
11 依据物体的功能或性质说明,来指认物体。
如听到大人说:"吃饭用的",会从一堆东西中找钓"汤匙"来。
12 注意听他人说话,不打断或用动作干扰他人说话48个月(4岁)13 分辨相同或相近因素的图片,如"婆婆""伯伯"。
14.认肩膀、胸膛、背部、大拇指、膝盖、脖子等身体部位。
15.理解包含"已经""在""正在"等副词的句子。
16.分辨大声与小声说话。
17.理解"相同"及"不同"的两个概念。
18.依序执行两件不相关的指示,"去拿皮包给我,再去穿外套"。
(二)表达性语言发展24个月(2岁)1. 用两个字说一件事,如:"爸爸早""要喝水""车跑"等。
2. 2.说出自己的名字及其熟悉人物常被呼唤的名字。
3. 3.用代名词,如:我,你,我的,你的。
4. 4.用破碎的短句,如:"妈妈走不要"表示"妈妈不要走"。
5. 用几个形容词,如:"好大""好看"等。
6. 回答"你拿球做什么?""你要去哪里?"等简单问句。
7. 会问问题,如:"这是什么?"36个月(3岁)8. 用三至四个字组成完整句子,表示需要与感觉。
9. 用简单的句子与人聊天。
10. 用"很多""很少"两词表示正确概念。
11. .回答"你用什么看?"(听、闻等)。
12. 用四至六个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
48个月(4岁)13回忆叙述事情。
14用六至八个词汇组成完整句子。
15.会用"怎么"的问句。
16.唱一些简单的歌。
17.复述数字1至10。
18.用连接词,如爸爸和妈妈。
19.会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如今天、昨天、明天,但不能表示正确的时间。
2至4岁儿童阅读前准备活动(一)配对1. 配对熟悉的物品2. .配对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橙、黑、白。
3. 配对基本的形状:正方型,长方形,圆型,三角形。
4. 从其他特性配对物品,如:大小,味道,构造。
5.字图配合。
(二)选/指出(三)命名1.说出熟悉的人物2.说出熟悉的物品3.说出基本的颜色4.说出基本的形状5.说出节日的名称(四)分类1. 依颜色分类物品2. 依形状分类物品3. 依其他特性分类物品4. 依功能分类物品(五)排列1.排列7幅程序图(六)象征能力1在众多名字中,能认出自己的名字2-能分别大楷3.能分别小楷4.将大,小楷配对,观察它们相似及不同的地方5.将字配合物品(联想)(七)完成1. 从部分找钓全部2. 完成一幅不完整的图画3. 完成十块拼板。
(八)理解1. 跟从方向,如:上、下、旁边、内、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