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一、0 - 1岁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感知运动阶段)1. 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身体各部分机能还很脆弱,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快速发育。
例如,婴儿的视力在出生时很模糊,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能看清物体轮廓、颜色等,到1岁左右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 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动作。
在0 - 3个月时,主要是头部和颈部的动作发展,如能抬头;3 - 6个月时,开始学会翻身、坐立;6 - 9个月时,能爬行;9 - 12个月时,部分婴儿开始站立和行走。
2.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迅速。
婴儿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例如,他们对声音非常敏感,在胎儿期就开始有听觉反应,出生后能区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在视觉方面,他们对黑白对比强烈的图案、人脸等比较感兴趣。
- 这一阶段婴儿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运动来实现的。
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如抓握、摇晃、敲打物体等,来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因果关系。
例如,当婴儿发现拉玩具上的绳子会使玩具靠近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3.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0 - 3个月时,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后的满足性微笑;3 - 6个月时,开始对熟悉的人有更多的社会性微笑;6 - 12个月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如母亲)的依恋关系,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安(分离焦虑),而见到母亲回来时会表现出高兴(依恋行为)。
- 婴儿在这个阶段也开始有简单的人际交往,如与家人的目光交流、发出声音回应等。
二、1 - 3岁幼儿早期(前运算阶段早期)1. 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速度较婴儿期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不断成长。
幼儿的身高、体重稳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提高。
例如,他们能够更稳地走路、跑步,还能尝试攀爬等动作。
-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迅速,幼儿能够用手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用勺子吃饭、搭积木、涂鸦等。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
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知觉、思维、语言等方面的逐步发展与进步。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一个参考资料,介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典型年龄阶段特点,分别是幼儿期(2-7岁)、儿童期(8-11岁)和青少年期(12-18岁)。
幼儿期(2-7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觉运动阶段转向具体操作阶段。
以下是幼儿期认知发展的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在2-3岁时,儿童能够通过感觉来认知世界,比如通过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来了解事物。
到了4-5岁时,儿童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了解世界。
2.认知能力的增强:儿童在幼儿期开始展现出一些认知能力的提升,比如逐渐理解数量和空间概念。
他们能够数数、比较大小,也开始有了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3.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儿童开始创造性地运用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制定游戏规则等。
他们能够将现实和幻想分开,但也会有时候把幻想当作现实。
4.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事物和表达需求。
儿童期(8-11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逻辑思考的阶段并慢慢接触到抽象概念。
以下是儿童期认知发展的特点:1.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注意到物体间的关系、推理和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有序的思维方式,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2.抽象思维的启蒙:尽管儿童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掌握抽象概念,但他们开始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比如时间、空间和数量的概念。
3.执行功能的发展:儿童的执行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和自我控制等能力,在这个时期开始得到显着发展。
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儿童开始对他人的思考和感受产生更多的兴趣,并开始意识到他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成熟程度逐渐发展的。
他提出了四个阶段来描述儿童认知的发展,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并逐渐发展出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认知能力。
2. 前操作阶段(两岁至七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示物体和概念。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操作,但仍然受到具体情境的限制。
他们还缺乏逻辑推理和反事实思维的能力。
3. 具体操作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操作符号,但仍然受到具体情境的限制。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4. 形式操作阶段(十一岁至成年):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并能够进行逻辑上的推断和思考。
总的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并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限制。
通过理解这些阶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和发展
环境。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一)(一)注意的发展1岁儿童注意看一个玩具的时间仅能维持两秒钟。
2岁儿童能注意集中地玩一玩具的时间可持续8秒以上。
3-5岁儿童能专注地从头到尾看完他们能理解的节目。
4-6岁幼儿对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信息很敏感,看完节目后能回忆起重要的情节内容,对不重要的部分往往记不起来。
5-6岁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的注意稳定性能维持注意于一个单独活动的平均时间大约是7分钟。
6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专注于视觉形象,6岁以后的儿童不仅对视觉形象感兴趣,同时能注意接受听觉方面的刺激信息。
学前期末的儿童计划自己注意目标的能力刚刚发展,但还不太会运用注意的策略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二)记忆能力发展2岁儿童已开始会认自己的家门,认自己的房间,知道在房间里的什么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大一点的儿童开始学会认路。
3-4岁儿童知道出了家门如何走到附近的幼儿园,但要幼儿将自己熟悉的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画出来则十会困难,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4岁的幼儿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记忆策略。
4岁儿童会利用“位置”来帮助记忆,如:幼儿会将藏有巧克力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一边,而将藏有别针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三)认知的发展3岁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关于心理功能的“观点—愿望”理论,即逐渐认识到一个的行动是由他内心的观点和愿望支配的,如:一个孩子饿了会打开冰箱找食物。
3岁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或别人的观点和愿望的关系,以及观点与行动及行动结果的关系,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愿望。
大约3岁左右,幼儿能认识思维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区别,如:幼儿知道“想”是头脑内部进行的活动,一个人能想那些当时没有看见的、接触的或谈论的事物。
幼儿认识到思维和现实的区别,如:幼儿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也认识到一个人头脑中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这些事物的映象(“好像照片一样”)。
3-4岁的幼儿认识到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如:幼儿知道各种噪音、对任务不感兴趣、心理想着别的事情等会妨碍人集中注意从事当前的活动。
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分析报告
引言: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发展,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认知规律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征。
本报告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阐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婴幼儿期(0-2岁)1.感知能力的发展:婴幼儿期的儿童开始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存在,能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感知到外界刺激。
2个月大的婴儿能寻找声音的源头,4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能分辨面孔,8个月大的婴儿能辨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2.运动能力的发展:婴幼儿期的儿童从无法控制肢体到逐渐能主动进行动作。
不断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例如婴儿通过反复伸手抓握物体的动作,逐渐学会了物体的形状、质地等特征。
3.社会认知的发展:婴幼儿开始认知自己与他人的差异,逐渐产生对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区分。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行为,婴幼儿逐渐形成了一些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二、学龄前儿童期(3-6岁)1.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期是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急剧发展的时期。
儿童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逐渐学会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和关系。
思维方面,儿童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分类概念,但还存在片面和不成熟的性质。
2.记忆能力的发展:学龄前的儿童开始能够通过观察和经验记忆事物,并逐渐在认知中运用记忆。
例如通过玩具的形状、色彩等特征进行记忆和分类。
儿童的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发展。
3.情绪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
同时,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三、儿童期(7-12岁)1.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期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开始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
同时,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符号和象征的意义,例如学习运算符号。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儿童的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因素指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物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它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皮亚杰认为,环境与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
1.幼儿期(0-2岁)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周围的环境和人与事物的关系产生兴趣。
幼儿期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意象思维:幼儿期的儿童主要依赖直观的感知,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世界。
他们经常使用非言语符号,如手势表达,以表示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意志力发展: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并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
-空间认知:幼儿期的儿童逐渐发展出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他们能够区分距离和位置,并开始建立简单的空间关系。
2.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复杂和抽象的认知能力,并且积极探索和发现世界。
-增强的记忆力:儿童的记忆能力开始增强,他们能够记住和回忆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回忆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逻辑思维能力:学龄前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事物的特征和关系中寻找规律,并能够进行推理和归纳。
-精细动作发展:学龄前期的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指操作,如执笔书写和拼图。
-社交认知:儿童也开始更加理解和关注社会规范和期望,并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3.小学期(6-12岁)小学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转折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从幼儿时期的游戏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抽象思维能力: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更抽象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并开始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增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
-社会认知:儿童开始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并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自我意识: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对自己的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起来,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幼儿认知的发展考点聚焦识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概念。
理解:幼儿认知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阶段特点。
掌握:幼儿感知觉、注意与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名师课堂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
感觉本身是相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现象的基础。
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而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比如儿童在积木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一块积木在大小、颜色、外表、质地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木。
当积木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
通过操作过程,儿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和特征1.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2.感觉的特征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就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产生反应。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量的、范围内的刺激产生反映。
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它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3.感受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儿童发展不同阶段和特点
儿童发展不同阶段和特点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按照年龄段划分,一般将儿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生活在世界上。
婴儿的感官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因此主要表现为睡眠和进食。
2.婴儿期(1个月至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发展基本的身体控制和运动能力、建立亲子关系、开始理解语言和表达自己的需求、逐渐建立独立自主的行为。
3.幼儿期(2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和大脑继续发育、逐渐建立社会技能、开始理解并掌握符号和符号运用、逐渐理解时间和空间等概念、逐渐掌握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4.小学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语言、学会思考、逐渐建立自尊心、进一步建立社交技能、逐渐建立对性别和文化差异的认知。
5.青春期(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和大脑快速发育、情感和社交关系更加复杂、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开始探索独立性、逐渐建立性别和文化身份。
此外,每个阶段还有一些典型的发展特点和任务,如:1.新生儿期:睡眠、吃奶、哭泣、对声音和触觉等感官刺激的反应。
2.婴儿期:掌握头部控制、开始翻身、坐起、爬行和行走,建立亲子关系,表达自己的需求。
3.幼儿期: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开始进行想象和角色扮演、建立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逐渐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
4.小学期:学会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基本学科,逐渐掌握自我控制和规划能力、建立更多的友谊和社交技能、开始思考自我价值和个性特点。
5.青春期:身体和性征发生明显变化,开始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建立更多的社交网络和社会角色、逐渐建立性别和文化认同、开始探索自我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
下面是每个阶段的更多详细内容:1.新生儿期:●生理方面:睡眠和进食是新生儿最主要的生理需求。
新生儿的睡眠需要大约16-17小时,但由于消化不良和湿透的尿布等问题,他们通常不能长时间地保持睡眠。
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年龄特点是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1. 0-2岁:身体上,婴幼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全,需要依靠大人的照顾;认知上,能够区分声音,会朝声源看,懂得反应;社交上,只能与熟悉的人亲密互动;情感上,对母亲有依恋情感。
2. 3-6岁:身体上,幼儿已经能够自主行动,动作协调性逐渐提高;认知上,开始逐渐认识事物的名称、形状等;社交上,会与同龄人玩耍,但常常是平行玩耍;情感上,开始具有自尊心,更加独立。
3. 7-12岁:身体上,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前的稳定增长期,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认知上,理解能力日益增强,开始有抽象思维;社交上,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重要;情感上,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13-18岁:身体上,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大量变化,性器官发育,身高体重明显增加;认知上,思维能力更加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社交上,与同龄人的互动更加深入,更加注重社交技能;情感上,开始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成长。
- 1 -。
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
9~12个月幼儿发展特点第9个月男婴体重达7.2~11.3千克,身长67.0~77.6厘米;女婴体重达6.6~10.5千克,身长65.0~75.9厘米。
此时宝宝长出牙齿2~4颗。
运动扶立时背、髋、腿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栏杆从坐位站起,能够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
也能从坐立主动的躺下变为卧位,而不再被动地倒下。
手和手指头的技能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
此时的孩子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伸出食指,表现为喜欢用食指抠东西,例如抠桌面,抠墙壁。
这些动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表示孩子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动作。
婴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认识到一些物体之间最最简单的联系,比如敲击东西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去敲,这是孩子最初的一些“思维”活动,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大进步。
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而不应该去阻止他或限制他。
语言发育现在他能够理解更多的语言,你的交流具有了新的意义。
在他不能说出很多词汇或者任何单词以前,他可以理解的单词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尽可能与孩子说话,可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告诉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要让你的语言简单而特别。
无论你给他翻阅还是与他交谈,都要给孩子充足的参与时间。
提问并等待孩子的反应,或者让孩子自己引导。
此时他也许已经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当听到“不”或“不动”的声音时能暂时停止手中的活动,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妈妈说自己名字时就停止活动,并能连续模仿发声。
听到熟悉的声音时,能跟着哼唱,说一个字并表示以动作,如说“不”时摆手,“这、那”时用手指着东西。
认知发育此时的宝宝也许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够认识五官。
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几张。
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动作,如:喝水、拿勺子在水中搅等。
可能他已经知道大人在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出生时开始逐渐发展,经过四个阶段。
以下是每个阶段的特点:
1. 感知运动期(出生-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主要通过触摸、咀嚼、吮吸等身体活动来获得。
婴儿开始发现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2. 前运算期(2岁-7岁):儿童开始发展符号性思维,可以使用语言和符号来代替物体。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3. 具体运算期(7岁-12岁):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入,能够处理抽象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
儿童开始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并开始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自我评价。
4.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青少年通过逻辑思考和抽象推理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哲学和思想。
他们开始能够处理和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和思想。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研究。
- 1 -。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3、社会规范阶段(4-7岁):儿童开始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并逐渐学 会在与他人交往中遵循这些规范。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4、抽象思维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运用抽象思维来理解社会现象,并能 够考虑到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五、展望
五、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45岁儿童合作认知的发 展特点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年龄段儿童 的合作认知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体、更有针对 性的指导和建议。我们也将期待看到更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以促进儿童全 面发展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论
三、结论
45岁儿童在合作认知方面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特点。他们的行为 积极性高,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并愿意为团队的目标付出努力。在认知方面,他 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也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在情 感方面,他们对于团队的胜利和失败有着积极的反应,能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也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建议
四、建议
根据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鼓励45岁的儿童参与各种集 体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同龄人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和社交技巧。
四、建议
2、教授合作技巧:在教育和生活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 故事讲述等方式,教授45岁儿童一些合作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倾听他人、如 何分享、如何处理冲突等。
二、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 的特点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培养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通过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性。
本文将以年龄为线索,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探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如何进行培养。
幼儿期(2-6岁):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在幼儿期,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他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父母、老师、朋友等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并通过模仿和经验获取来学习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和学习环境。
为了促进幼儿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给予幼儿正确的社会角色示范,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和合作。
其次,提供多样化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能够模拟不同的社会情境,并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行为规范。
最后,建立积极的奖励制度,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儿童期(7-11岁):社会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儿童期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开始接触和理解社会规范的时期。
他们能够区分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逐渐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此外,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为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为了促进儿童社会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设置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与儿童进行积极的讨论和解释。
其次,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故事,向儿童介绍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再次,为儿童提供适当的责任和决策机会,让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密切关注和赞扬儿童的积极行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的探索青少年期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对他人行为的复杂理解的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并尝试与同伴建立更加稳定和深入的互动。
浅析0-18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浅析0-18岁不同年龄阶段学⽣的认知发展特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党之⼤计。
使命、责任、追求全落在了每⼀位⼈民教师的肩上,如何让孩⼦教育好、发展好、成长好则是每⼀位⼈民教师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
研究表明,理解并掌握学⽣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根本上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我总结了从幼⼉到⾼中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如下:⼀、学前⼉童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特点针对幼⼉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著名的⼼理学家⽪亚杰将学前⼉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学前⼉童阶段主要处于前两个阶段,其特点如下: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此阶段⼉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和动作反应,从⽽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通过这⼀阶段,⼉童从⼀个仅仅具有反射⾏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常⽣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感知运动阶段是幼⼉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
a.⼉童视觉的发展:视敏度的发展、颜⾊视觉的发展;b.⼉童听觉的发展:听觉的感受性与⾔语听觉逐渐完善;c.⼉童触觉的发展:视触觉的协调,动觉发展;d.⼉童的知觉发展主要特征:对⽅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不断发展等。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了符号功能,依据表象进⾏思维,从⽽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学⽣认知发展阶段特点(⼀)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学阶段,⼩学⽣的感知觉发展很快。
低年级⼩学⽣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学⽣的感知能⼒有了很⼤提⾼,知觉的有意性和⽬的性明显发展。
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
(⼆)注意的发展⼩学⽣的注意⼒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
幼儿认知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 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 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指在一 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 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 的特征)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个性的发展 ◆ 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情绪 感知 能力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婴幼儿各个方面 心理发展是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象
社会性
专题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年龄特征的概念、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 1、定义:儿童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2、内容: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 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 (一)爱玩、会说 • 1、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对于典 型游戏年龄段 • 2、中班儿童会计划游戏内容、会分配 角色、会商量玩法 (二)思维具体形象 • 1、思维多依靠表象作支柱 • 2、思维常借助经验来理解
幼儿晚期(大班)心理特点 (一)好学、好问、求知欲强 • 1、提问题:“为什么”; • 2、喜欢拆拆卸卸,弄个究竟 (二)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 1、已开始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 2、能对熟悉物体进行分类 • 3、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三)个性初具雏型 • 1、初步形成比较稳定心理特征 • 2、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 • 3、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才能
专题三、3-6岁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小班典型特征: • 中班典型特征: • 大班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通常是按照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儿童的年龄可以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三个阶段。
幼儿期一般指0-3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
在生理上,幼儿期的儿童身体逐渐长大,开始学会走路、说话、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
在心理上,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此外,幼儿期的儿童还比较自我中心,缺乏社交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
儿童期一般指4-12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认知和社交能力上的发展。
在认知上,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习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学科,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社交能力上,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是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青少年期一般指13-18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
在身体上,青少年期的儿童开始经历青春期,身体发生很多变化,需要注意保健和营养。
在心理上,青少年期的儿童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压力。
总的来说,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给予儿童不同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注意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
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年龄特点是指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体、心理、社交、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成年,儿童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以下是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
0-2岁:这一阶段是婴儿期,婴儿的身体和大脑正在迅速发育。
他们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和安全感,同时也需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3-5岁:这一阶段是幼儿期,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世界。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有规律的生活。
6-11岁:这一阶段是儿童期,儿童开始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建立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
他们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社交环境,同时也需要逐渐学会自理和自我控制。
12-18岁:这一阶段是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面临重大变化。
他们需要有爱和尊重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决策。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 -。
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年龄特点儿童是社会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具有独特的年龄特点。
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各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一、0-2岁婴幼儿特点0-2岁的婴幼儿期是儿童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处于高速发展的身体和认知发展阶段。
以下是0-2岁婴幼儿的一些主要特点:1.身体发展: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迅猛,大脑和神经系统也在迅速发展。
他们的头比身体大,肢体比例短小。
婴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他们主要通过滚动、爬行和站立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2.语言能力:0-2岁的婴幼儿正在开发语言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哭泣、咿咿呀呀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回应,尽量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3.情感和社交能力:婴幼儿在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也有显著进展。
他们开始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能够对照顾者表达眼神接触、微笑和拥抱等方式。
尽管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友谊,但与同龄儿童的互动对他们的社交发展非常重要。
4.认知发展:在这个时期,婴幼儿开始了解物体和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喜欢触摸、咬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简单的配对游戏和拼图等玩具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3-6岁幼儿特点3-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开始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并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以下是3-6岁幼儿的一些主要特点:1.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自由绘画等活动来表达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和支持,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
2.社交技巧:3-6岁幼儿对于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技巧也开始表现出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群体活动和合作游戏来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观念。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指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和解决冲突。
3.语言表达: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语言能力显著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特点参考资料(一)(一)注意的发展1岁儿童注意看一个玩具的时间仅能维持两秒钟。
2岁儿童能注意集中地玩一玩具的时间可持续8秒以上。
3-5岁儿童能专注地从头到尾看完他们能理解的节目。
4-6岁幼儿对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信息很敏感,看完节目后能回忆起重要的情节内容,对不重要的部分往往记不起来。
5-6岁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的注意稳定性能维持注意于一个单独活动的平均时间大约是7分钟。
6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专注于视觉形象,6岁以后的儿童不仅对视觉形象感兴趣,同时能注意接受听觉方面的刺激信息。
学前期末的儿童计划自己注意目标的能力刚刚发展,但还不太会运用注意的策略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二)记忆能力发展2岁儿童已开始会认自己的家门,认自己的房间,知道在房间里的什么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大一点的儿童开始学会认路。
3-4岁儿童知道出了家门如何走到附近的幼儿园,但要幼儿将自己熟悉的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画出来则十会困难,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4岁的幼儿能使用一些最简单的记忆策略。
4岁儿童会利用“位置”来帮助记忆,如:幼儿会将藏有巧克力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一边,而将藏有别针的盒子统统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三)认知的发展3岁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关于心理功能的“观点—愿望”理论,即逐渐认识到一个的行动是由他内心的观点和愿望支配的,如:一个孩子饿了会打开冰箱找食物。
3岁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或别人的观点和愿望的关系,以及观点与行动及行动结果的关系,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愿望。
大约3岁左右,幼儿能认识思维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区别,如:幼儿知道“想”是头脑内部进行的活动,一个人能想那些当时没有看见的、接触的或谈论的事物。
幼儿认识到思维和现实的区别,如:幼儿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也认识到一个人头脑中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这些事物的映象(“好像照片一样”)。
3-4岁的幼儿认识到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如:幼儿知道各种噪音、对任务不感兴趣、心理想着别的事情等会妨碍人集中注意从事当前的活动。
3岁幼儿还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从而把自己的看法施加于别人。
3岁幼儿往往不能将自己的现时的观点和过去的观点区分开来,如:向幼儿展示一个糖果盒,问幼儿:“里面装些什么?”因为幼儿过去见过这类糖果盒,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糖块”。
成人打开盒子给他看,出乎他的意料,里面装的都有是一些铅笔。
成人接着问他:“刚才还没打开盒子,你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3岁的幼儿往往回答说:“铅笔”。
他已不记得他曾经相信里面装的是糖块,这时成人出示一只玩具加菲猫,对幼儿说:“这里有一只加菲猫,它以前没见过这只盒子,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它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说:“铅笔”。
就是说他不能将不同的主体在不同时间接受的信息区分开来,自己知道的东西误认为别人也知道。
3-5岁幼儿能认识到只有人以及或许某些动物能思考,而石头不能思维;他们还认识到思维的内容可能是自己想象的产物;他们能将“想”从知觉运动活动如“看、动、感受到”等区别开来,他们能懂得“想”(思考)和“知道”的区别,如一个人可以知道某件事(如午餐的饭盒里装着好吃的东西),但你现在不一定会去想它。
幼儿4岁左右懂得观点与现实的区别,因而某人可能持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某个物品藏在某个地方而实际上并不在这个地方,幼儿经常会和成人开一些小玩笑,如故意改变物品存放的位置,使成人找不到;已开始懂得认知任务跟随认知作业成绩的关系,如4岁幼儿也知道要求记忆的项目越多就越难记,要记住5个物品的名称就比记住10个物品的名称容易,他们也知道,对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如果做出努力也能获得成功,许多学前儿童认识到,过去学过的东西现在忘了,重新捡起来复习记忆比第一次学时容易得多,他们也认识到,再认过去看过的刺激项目比回忆这些项目容易得多。
5岁学前儿童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要比过去成人估计得要高,但他们的心理理论还不成熟,还有待于发展,如:他们还不认识某些心理状态之间的细微差别,当问5岁以下的幼儿“知道”和“忘记”两者有什么不同时,他们往往回答不出来,又如:幼儿认为只有亲眼直接见过的事情才能认识,而不懂得心理的推理也是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5岁学前儿童不知道一个人在等候或不能做什么事的时候,也继续在思考,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部迹象表明他正在思考,那么他的心理活动也就停止了。
5岁学前儿童已开始会运用一些外部手段来帮助记忆,如一个5岁的幼儿怕她妈妈第二天早上忘了把她送给幼儿园的图书带上,睡觉前她会把图书放在显眼的地方;当她妈妈在写去商店购物的清单时,她会提醒妈妈把自己要的物品写上。
5岁学前儿童往往还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记忆能力,如:要他们背一首儿歌,或记一组图片实物,他们学几遍后,马上说:“已经记住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记住,也就是说,年幼儿的儿童往往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
5岁以下学前儿童对任务的知识还非常有限,如:只有年龄较大的儿童才能认识到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个故事比逐字逐句地按原样复述故事容易得多(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也能解决简单的类比推理任务。
如一个仅2岁的幼儿手中玩一个玩具,这个玩具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门,要打开这些小门,就必须用与门的颜色相匹配的钥匙:黄钥匙开黄门,红钥匙开红门……幼儿发现了一把额外的白色钥匙,他问父母:“白色的门在哪儿呢?”也就是说,幼儿能抽象出门和钥匙的颜色必须相同这一关系,并进行类比推理:白钥匙必须配白门。
部分5岁儿童能通过成人的暗示回忆听过的故事,联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表明,幼儿不是没有能力运用类比推理,而是不能回忆听到过的有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完成当前问题。
(五)自控能力的发展儿童在1岁的时候,成人会吩咐他做什么或不准他做什么,这些吩咐和指令通常十分简短、明确,也不做任何解释,因为学步儿童理解能力较差,较为复杂的语言指示就理解不了或不容易记住。
1-2岁儿童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引诱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如一个1岁1个月的儿童去拿盘子里的食物,手已经伸出去了又缩回来,一边摇着头一边说:“不能拿”。
1.5岁—3岁儿童的行为是受别人的外部的(或出声的)言语调节的,如:成人经常吩咐儿童干这干那,不许干这干那等,儿童也逐渐学会遵从成人的吩咐、要求,这称为“别人——外部”的调节。
2-3岁时儿童的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成人对一些2岁幼儿说:“盒子里装的是小甜饼,但你现在不能吃,要听到我哨子一吹,你才能拿出来吃”。
孩子等待的时限是从几秒到50秒钟范围内变化:当这些幼儿到2.5岁时又重复了这一次,儿童抑制并推迟执行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如:能等到50秒钟过后听了哨音才去动食物的儿童数量是2岁儿童的两倍。
3—4.5岁儿童已开始能用自己的言语对行为发出各种“指令”,监督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但在性质上这种语言仍是外部的说出的言语,如:儿童会对自己的行为发出指令:“我现在就去拿”,“我现在搭积木等”,这称为“自我——外部”调节。
大多数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还没有掌握有效的延缓策略,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想取得、但目前还得不到的东西上,倾向于要按终止等待的信号。
少数4-5岁儿童能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而不去碰终止等待的信号,如:有的儿童会小声地唱起歌来,有的把头藏在手臂里,有的用脚敲打地板等。
4岁以上儿童执行调节的言语仍然是自我发出的,但其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即由外部的出声言语变成内部言语,儿童借助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做出决定,并调节自己的行为,执行,这称为“自我—内部”调节。
5-6岁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并初步具有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比3-4岁幼儿更能实现自控行为。
年龄较大的5-6岁儿童已懂得将要获得的报酬盖起来,而不使它们成为一种看得见的诱惑,让等待变得容易一些。
(六)类别关系的发展1岁多的儿童已开始发展了类别的概念,如:他们把挂在客厅上的灯叫做“灯”,把书桌上的台灯也叫做“灯”,他们已学会将同类的事物用一个词来标志,并知道一个词代表某一类的事物。
2-3岁的幼儿会口头计数,他们喜欢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但他们会唱数,并不等于他们已理解数量。
幼儿最先发展的是按基本类别分类的能力,如3-4岁幼儿已懂得把不同大小\款式的鞋子称为“鞋子”,但幼儿对如家具、交通工具等上级类别的认知较为困难。
幼儿的知识结构也是像成人一样按层次等级结构的类别形式组织起来的,如:我们会说“这条狗饿了”而不会说“汽车饿了”,3岁儿童也具有这一知识结构。
3-4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别标准分类,按上级类别标准的分类能力也在发展中,如3-4岁幼儿展示四张图片:方桌、折叠椅、小猴、长臂猴,让幼儿将相同的归成一组,幼儿都能分成:“方桌、折叠椅”和“小猴、长臂猴”两组。
3-4岁儿童对家具类的类别关系还不能从概念上认识。
给3岁幼儿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棍,他们一般还不会将小棍排序。
4岁儿童不理会问题中关于整体与部分比的要求,幼儿不能摆脱知觉现象的束缚,把整体从个别中抽象出来。
给4幼儿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棍,他们可以排列3个。
大部分5-6岁儿童能在直观水平上将类和子类相比较,儿童在入学后(7岁)才能在抽象水平上将类和子类做比较。
给5岁幼儿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棍,他们能排列5个以上。
如不经过启发,绝大多数5-6岁儿童则连简单的数列课题也不能回答(七)数概念的发展一两岁的幼儿已具有关于数量的模糊概念,如:两个苹果,知道哪个大,哪个小;一粒糖果和一堆糖果,知道一堆糖果较多等。
3岁幼儿已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
3岁儿童对于序数没有“第四”的概念。
幼儿对排序的能力较差,3岁儿童一般不会排列5根长短不同的短棍。
3-4岁儿童一般还不会排列画有1-10个圆点的10张卡片。
4岁儿童按数取物的成绩平均在5以内。
4-5岁儿童按数取物的方式大部分为逐一点数取物。
4岁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对于序数能正确指出“第五”。
4岁和5岁儿童对基数的认知成绩明显优于对序数的认知。
4岁儿童可以将5根不同长短的小棍排列出3根左右。
5岁儿童按数取物的成绩平均在15以内。
5岁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对于序数能指出“第十四”。
5岁儿童可以将5根不同长短的短棍进行排列。
5岁儿童排列画有1-10个圆点的10张卡片的数目平均不超过5张。
6岁儿童按数取物的成绩平均在30以内。
6岁儿童按数取物的方式已能两个两个或五个五个地按群计数,按要求的数量取物。
6-7岁约有半数的儿童对于序数能掌握到“第二十”。
6岁儿童对基数和序数的认知成绩趋于一致。
(八)运算能力的发展一般3岁半以前的幼儿还不懂得操作实物进行运算,他们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合拢或或分开,取走作加减运算,他们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演示。
4岁儿童一般能用动作对5以内或10以内的容体作加减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