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秀课件

他以蛮横(hènɡ)不讲理闻名 乡野,整日横(hénɡ)行霸道的。
多音字学习
shǎo
少
shào
少许 多少 少言寡语
少年 少女 年少有为
sì
似 shì
似真似幻 似懂非懂
似的
辨析
“少”在表示“年纪小”、“年 轻”等意思的时候读shào,在表示 数量多少等其他意思的时候读shǎo。
运用
黑暗中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远处似(sì)乎传来一阵阵动物 的号叫,像是有什么怪物守在路 口似(shì)的。
第一自然段: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课堂练习
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少年智则 少年富则 少年强则
国强 国智 国富
课堂练习
判断对错
1.“百兽震惶”的 “惶”读
huáng ,不读huán。( √ )
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精读课文
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 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精读课文 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 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 有很强的感染力。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课件(25张)

所以
中国少年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老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
朽
再则曰老大帝国。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
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 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 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导之一、中国 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八岁学为文,九岁能 缀千言,17 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 改进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 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 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 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与 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
少 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
年
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 为缘。
中国少年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少年说
中国少年说
时代之故 西洋人之故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 亡日本之时。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犯,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 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 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国人老朽之故 创作目的之故
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 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秀课件(共144张PPT)

多音字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
shǎo (多少) 少 shào (少年)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年一先读锋队:。有多少. (shǎo)少.(shào)年儿童向往加入少. (shào)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 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 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 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 表人物。
主要作品:《饮冰室合集》。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 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当时八国联军制 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 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 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 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 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 激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中国少年肩负责任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方面 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不在……而全在……”递进关系强 调了中国少年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译: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这“责任”指的是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xiè lín
倾
tāi lǚ
初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13 中国少年说(节选)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集体朗诵 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重点) 3.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 激
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难点)
译文:
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 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 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 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用四字句的韵文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中国 少年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从这些事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韵文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英姿
huáng
爪
恐
zāi
行美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
shǎo (多少) 少 shào (少年)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年一先读锋队:。有多少. (shǎo)少.(shào)年儿童向往加入少. (shào)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三首》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题
示儿 给儿子看
12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元 知死去万事空”。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12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点它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12 古诗三首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 这里指的是达 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汴州:篱北宋 京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
12 古诗三首
天公:自然界的主宰者,这里指皇帝。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 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 不敢发表意见。
12 古诗三首
示儿
12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 古诗三首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12 古诗三首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课件(共19张PPT)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少年中国说
中国少年 少年中国
壮
美
八、说教学反思
梁启教学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导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 饱蘸激情写下了大方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言文, 节选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1900 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诡计瓜分中国,污蔑中 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 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随声附和。为了 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鄙诡计,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 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文 章,全文逻辑周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分。
五、说教学法
1.朗读法 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 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了解。 2.背景点拔教学法 本课只从字面意思了解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 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授内容,重
六、说教学过程
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试着读一读)。一开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 国说》原文便让学生交流名言,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超,既拉近与作 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批文入境,感知内容。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 不会读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还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录音的环 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日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 言美。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 知文章的内容。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生字课件

形近:诚信 诚实 开诚布公
组词:试用 调试 试题
tāi
笔顺:
音序:T
结构:左右
偏旁:月 笔画数:9
形近:抬头 抬起 抬高
组词:怀胎 胎儿 轮胎
huáng
笔顺:
音序:H 结构:上下 偏旁:白 笔画数:9 形近:惶恐 惶惑 人心惶惶 组词:皇上 皇位 皇室
lǚ
笔顺:
音序:L
结构:半包围
偏旁:尸 笔画数:15
形近:覆灭 倾覆 颠覆
组词:履历 履行 步履蹒跚
jiāng
笔顺:
音序:J
结构:左右
偏旁:弓 笔画数:19
形近:僵硬 冻僵 僵局
组词:疆域 边疆 疆土
根据统编版教材修订 五年级(上)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xiè
笔顺:
音序:X
结构:左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偏旁:氵 笔画数:8
形近:写作 写话 写字
组词:倾泻 腹泻 一泻千里
qián
笔顺:
音序:Q 结构:左右 偏旁:氵 笔画数:15 形近:代替 替身 替换 组词:潜水 潜入 潜在
shì
笔顺:
音序:S
结构:左右
偏旁:讠 笔画数:8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第13课《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初步了解课文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一)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学会“毁、拱”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学会“毁、郊”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4)A总写:板书:……有……也有……有……也有……B举例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出示课件6)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设计意图: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7)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看资料、阅读文字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运用资料的方法。
】课堂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huǐ huài huī huáng gōng diàn líng yuán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拱月()()闻名()()剔透奇()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风格独特,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B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它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C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出示课件11)(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万园之园……)【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非常简练,又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领悟。
(出示课件12)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
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板书:历史文化---珍贵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其价值难以估量。
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5.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
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出示课件14)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
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出示课件16)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1.指名读第1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板书:痛惜、痛恨、悲哀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
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
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解读,把握句子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能引起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写法,对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指导。
】五、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建筑风格---美举世闻名赞叹历史文化---珍贵毁灭----痛惜、痛恨、悲哀(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课堂作业设计一、在字形对的后面打√。
殿下()铃珑()波澜()灰烬()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3.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三、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对圆明园的美,是_______的,对侵略者的破坏,是_________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建筑宏伟,并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
B圆明园于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焚毁。
C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王英琦:安徽寿县人。
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