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征求意见稿)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者坏疽者)(ICD-10: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通常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者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与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者椭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由直疝三角突出;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者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务必符合ICD-10: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 天(指工作日)。
1.所务必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肠痈中医临床路径
肠痈中医临床路径肠痈,也称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疾病。
以下是肠痈中医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肠痈(TCD编码:BWV020),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ICD10:K35.902),并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47.0101)的患者。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症状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包括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阳性的腰大肌试验和结肠充气试验,以及肛门指检和直肠前壁有上方有触痛。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___编著,___)病史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和闭孔内肌试验。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如可疑宫外孕,查尿HCG。
辅助检查包括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外科学》(___,第3版)。
肠痈(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瘀滞证: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苔白腻,脉弦紧。
气滞为主者,腹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湿热证: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热毒证: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
高热。
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和《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___编著,___),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ICD-10:K56.1)行肠套叠手术复位(ICD-9-CM-3:46.80-46.8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阵发性哭闹或伴有呕吐、果酱样便。
2.体征:腹部包块。
3.辅助检查:B超提示“同心圆”阴影;钡灌肠见“杯口状”阴影。
具备2条以上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明确诊断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者,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可以行肠套叠手术复位或肠切除术(限于肠坏死,异常病变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6.1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失败)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胸片、腹立位片、心电图等。
3.必要时术前配血。
4.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0-1天。
1.麻醉方式: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维持生命体征药物及麻醉用药。
3.手术方式:行肠套叠手术复位或肠切除术(限于肠坏死,异常病变者)。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坏疽者)(ICD-10: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一般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椭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由直疝三角突出;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2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6.30•【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施行日期】2009.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8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六月三十日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2009版)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行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5. 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3. 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县医院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
(二)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
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临床路径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
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劣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 超声心劢图等。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三、选择治疗方案癿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
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知识修补术(ICD-9-CM-3: 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癿项目检查:
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 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微生物四 项等) ②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劢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癿项目检查:如心肌酶、冠状
劢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临床路径实施意义
国卫办医函〔2013〕210号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亍2013年9月6日下发了
关亍切实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癿通知(国卫办医函〔2013〕210号)
迚一步强调:
一、加大工作力度,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 1.迚一步提高认识,推迚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继续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 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1.绅化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及分路径
2005年德国在全国推行了临床路径新型服务模式癿改革,
使得全国平均住院日下降了20%-30%,医院癿数量从 2000多家裁剪到1400家,病床从45万张降至30万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路径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 国家癿应用也逐渐增加。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新加坡也
急性胃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急性胃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一、急性胃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ICD-10:K52.90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典型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可有发热。
2.体征:中上腹、左下腹或全腹压痛,肠鸣音活跃。
3.便常规:高倍视野可见白细胞、红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去除病因,适当休息,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适当禁食。
2.药物治疗:抑酸药(PPI或H2RA)、胃肠粘膜保护剂;适当应用消化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腹痛明显者给予解痉药物;呕吐、腹泻剧烈者给予补充水电解质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5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2.905急性胃肠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大便培养+药敏;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其中2、3项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明显缓解。
(八)退出、变异原因分析。
1.急性胃肠炎出现感染性休克时不进入本路径。
2.老年人出现心肺脑等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影响路径执行时,退出路径。
3.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调整药物进一步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
二、急性胃肠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ICD-10:K52.90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2•【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208号•【施行日期】2009.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08号2009年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肝硬化腹水、轻症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大肠息肉和反流食管炎等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订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胡瑞荣、付文豪电话:************、68792205附件:消化科临床路径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急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胃炎(ICD-10疾病编码:K29.101)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进入路径标准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和治疗原发病、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和对症处理
一般治疗
祛除损害因子,休息,流质或半流饮食,严重时禁食
急性起病,轻者仅有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可伴有急性肠炎,过程短暂。重者上腹痛剧烈,可有脱水、酸中毒、休克、黑便等表现
诊断依据
STEP2
STEP1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应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和阑尾炎鉴别,高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疾病鉴别
必检项目
1
选检项目
立位腹平片、血淀粉酶
2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出院标准
பைடு நூலகம்
症状减轻或消失
01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03
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病情重者,需要进一步诊治
02
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出血不易控制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变异及原因分析
急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双向转诊流程
PART ONE
治疗3-5天后症状无缓解,或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者需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或不易控制,生命体征不平稳;
急性腐蚀性胃炎或急性化脓性胃炎病情较重,伴有休克或水电酸碱紊乱
具备下列任一指征可转上级医院:
向上级医院转诊指征
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医院准备接诊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标准规定住院步骤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一、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成人(≥16岁)患者。
(二)诊断依据:按《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诊断。
具体为:1. 有或无以下症状、体征: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 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发现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
3.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25%)。
4. 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明确为前体B-或T-细胞型。
5. 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除外t(9; 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
1.预治疗(CP)白细胞≥30×109/L或者髓外肿瘤细胞负荷大(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者)的,建议给予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
同时注意水化、碱化利尿。
泼尼松(PDN)1mg• kg-1•d-1 ,3~5天,可以和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200 mg• m -2•d-1,静滴,3~5天)。
2.诱导化疗方案(VDCP、VDLP或VDCLP)长春新碱(VCR):1.4mg•m-2•d-1,最大剂量不超过2 mg/次,第1、8、15、22天。
柔红霉素(DNR):40mg•m-2•d-1,第1~3天, 第15~16天(?)。
环磷酰胺(CTX):750mg•m-2•d-1,第1天、第15天(单次用量超过1g的可给予等量美司钠分次解救)。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住院患者。
一、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痛(TCD编码:BEZ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ICD-10编码:I88.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常见证候:腹部中寒证乳食积滞证胃肠积热证气滞血瘀证肺胃热盛证湿热蕴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住院患者。
2.阵发性腹痛,可伴发热、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3.出现严重腹腔积液、腹膜炎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小儿腹痛时的疼痛程度、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疼痛诱发因素,压痛部位及反应等主症,同时观察食欲、呕吐、发热、咽痛、二便、睡眠等次症以及舌苔、脉象的特点,并注意上述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D01.0)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ICD-9-CM-3:45.4,45.73-45.79,45.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结肠癌。
2.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3.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4.姑息手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D01.0结肠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ICD-1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因: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或肠道炎症之后发病。
(1)常见感染病原有柯萨其B病毒(病毒及其毒素经血循环到达回肠系膜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2)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化脓菌及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行或淋巴结途径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较为剧烈);(3)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如沙门氏菌、耶尔森菌、血吸虫、阿米巴原虫等,可经肠壁直接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内,引起特殊性炎症,但临床上较少见。
2.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腹部症状:腹部疼痛是患儿主要就医的原因。
腹痛发生较急,常呈绞痛性及阵发性的特点。
间歇期腹痛明显好转,或毫无不适,照常活动。
腹痛部位常较广泛,疼痛可始于上腹、脐周或全腹,以后局限右下腹部。
常伴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腹泻等。
(2)伴随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近期内曾有低热、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就医时正值上感期表现为腹痛的同时有发热、头痛及咽痛等(占%)。
(2)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颈侧表浅淋巴结可有反应性增大,触诊可及肿大伴有触痛的淋巴结,病愈后肿大的淋巴结可恢复正常。
腹部压痛以右下腹部为主,但范围较广泛,压痛明显的部位,经常变化不恒定。
左侧卧位时,压痛点也可移向左侧,腹肌紧张较轻或无,反跳痛常为阴性。
部分患儿在右下腹可触及状伴压痛的肿块,很可能是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ICD—10:编码;
2. 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2. 抗感染、降温、补液等治疗,需要时请外科会诊。
3. 局部治疗:可行腹部推拿理疗。
4. 对症、支持治疗:
(五)标准住院日为4-7天。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入院后第1天必需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电糖、CRP、PCT、抗链球菌溶血素、必检四项、血培养、咽试子培养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七)出院标准: 1. 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消失,精神食欲好;2. 腹部无异常体征;3.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如命体征平稳,有急腹症,需要转外科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并发重症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需住PICU治疗。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路径标准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