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服务家庭教育案例

社会工作服务家庭教育案例

社会工作服务家庭教育案例
案例一:
家庭背景:小明是一位年轻的单亲妈妈,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小小。

问题描述:小明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

她由于工作繁忙,经常要加班,导致无法给予小小足够的陪伴和关注。

小小开始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并且对他人的行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社工干预过程:社工和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和沟通,了解到小明的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

社工为小明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家庭日程安排,协助她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同时,社工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方法,帮助小明和小小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成效评估:在社工的干预下,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安排时间,给予小小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小小的情绪问题和注意力问题有所改善,他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也得到了提高。

小明表示感谢社工的帮助,并表示将会继续努力改善家庭教育。

丧亲家属的哀伤辅导的病例讨论

丧亲家属的哀伤辅导的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丧亲家属的哀伤辅导的病例讨论汤敏(护师):患者唐某,女,54岁,左乳癌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4+年,盆腔多发转移术后2+年化疗及靶向治疗后。

入院后予以腹腔灌注化疗联合热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后,病情加重出现肠梗阻。

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无缓解,于11月7日11时51分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马某,女,64岁,子宫内膜癌术后2+年,后装治疗后1+年,患者心累气紧合并肺部感染,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缓解,衰竭,于11月8日16时55分抢救无效死亡。

我科在两天内死亡两例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带来了心理压力,怎样做好哀伤辅导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这两个死亡案例比较典型,由此来讨论学习临床哀伤辅导。

病例讨论目的:一、哀伤辅导的定义二、哀伤辅导的原则三、哀伤辅导的方法请各位老师踊跃发言。

讨论内容A(护师):广义的哀伤是指因为任何的丧失而引发得哀伤情绪体验。

狭义的哀伤是指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境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哀伤辅导:是协助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哀伤,并健康地完成哀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疗系统没有死亡教育、哀伤辅导。

患者、家属甚至一些医护人员都无法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家属则将其归咎于医生、医术、医德,而医生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病患去世时,无法提供及时、专业的哀伤辅导,帮助病患家属度过悲痛期。

即使是看惯了生老病死的医护人员也缺乏与家属真诚沟通,缺乏哀伤辅导的技能。

本次讨论的哀伤属于狭义的哀伤,是丈夫失去妻子,儿子失去母亲所带来的哀伤。

本次讨论的去世的两位患者都是为人妻为人母的,共同特点就是:家庭关系和睦,家庭资源丰富,为患者的治疗不余遗力,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想在自己亲人身上能发生奇迹,面对亲人的离去能理解,但不能接受,需要合适的哀伤辅导帮助其顺利度过哀伤期。

B(护师):哀伤辅导的原则包括:一:协助生者体认失落,鼓励生者谈论失落;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三:协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注意新的关系的建立,必须生者真正欣赏对方,且没有阻碍哀伤的完成;五:允许时间去哀伤;六:阐明正常的哀伤行为;七:允许个别差异;八:提供持续的支持;九:检查防御及调适形态;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哀伤辅导案例

哀伤辅导案例

哀伤辅导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些人可能会因此感到哀伤和沮丧。

作为心理辅导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哀伤的案例,通过我的辅导和帮助,他最终走出了阴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这位案例的当事人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她最亲密的朋友,这件事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她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无法自拔。

在最初的辅导过程中,她总是沉默寡言,眼神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助。

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措施,首先是倾听。

我给她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她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渐渐地开始敞开心扉,向我诉说她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我没有打断她,而是耐心地倾听,让她感受到我的关怀和理解。

其次,我引导她进行情绪的释放。

在她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我鼓励她通过写日记、绘画、或者是进行身体运动等方式来释放内心的情绪,让她慢慢地找到一种宣泄的方式,从而减轻内心的负担。

同时,我也帮助她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我和她一起制定了一些小目标,让她可以逐步地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例如每天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或者是去尝试一些新的活动。

通过这些小目标的实现,她渐渐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我也鼓励她去寻求外部的帮助和支持。

我和她一起找到了一些专业的悲伤辅导团体,让她可以在团体中找到一些共鸣和支持,这对她的心理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和帮助,这位年轻女性逐渐地走出了哀伤的阴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她学会了接受过去的伤痛,也学会了珍惜当下的幸福。

她告诉我,她感到自己重新变得坚强和勇敢,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哀伤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情绪,而对于哀伤的处理和辅导,需要我们用心倾听,给予关怀和理解,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力量和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到心灵的温暖和成长。

希望每一个哀伤的人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三个哀伤辅导技巧的实例分析

三个哀伤辅导技巧的实例分析

三个哀伤辅导技巧的实例分析引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哀伤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因为失去亲人、分手、工作压力等各种原因,哀伤都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哀伤中的人们走出困境,心理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辅导技巧。

本文将通过三个实例分析,探讨这些技巧的应用和效果。

一、情绪倾诉情绪倾诉是哀伤辅导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倾听和理解,辅导者可以帮助哀伤者释放情绪,减轻内心的负担。

以下是一个实例:李先生是一位失去妻子的丧偶者,他在妻子去世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在辅导师的陪伴下,他开始了情绪倾诉的过程。

辅导师耐心地倾听着李先生的回忆和痛苦,同时通过合适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出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在这个过程中,李先生逐渐感受到了释放情绪的力量,他的悲伤开始得到缓解。

通过情绪倾诉,李先生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他开始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

二、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哀伤辅导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

通过帮助哀伤者重新审视和重构对于失去的看法,辅导者可以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从而减轻哀伤的程度。

以下是一个实例:王女士是一位因为工作压力而陷入抑郁的人。

在辅导师的引导下,她开始反思自己对工作的看法。

通过与辅导师的对话,王女士逐渐认识到自己过于追求完美和对工作结果的过度焦虑是导致她抑郁的主要原因。

辅导师通过引导她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她建立起积极的工作观念。

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后,王女士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她开始更加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三、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哀伤辅导中的另一项重要技巧。

通过帮助哀伤者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辅导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哀伤的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

以下是一个实例:刘先生是一位因为分手而陷入情感困扰的人。

在辅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情感调节的技巧。

辅导师通过教授他深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帮助他缓解焦虑和压力。

同时,辅导师还教授他如何有效地表达情感,避免情绪爆发。

在辅导的过程中,刘先生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他的情感也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是指社工针对低保家庭的特殊需求和困难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

以下是10个关于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1. 张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单亲妈妈,她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职业培训课程,并成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社工还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她重新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李先生是一个失业的低保家庭成员,他在社工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求职技巧,并通过社工的帮助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

社工还与他一起制定了职业发展计划,帮助他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机会。

3. 王先生是一位低保家庭的老人,社工定期拜访他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

社工还协助他申请了一些社会福利项目,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

4. 小李是一名低保家庭的儿童,他在学校遇到了欺凌问题。

社工与学校合作,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并与老师和家长一起制定了防止欺凌的计划。

5. 张先生是一位低保家庭的父亲,他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一些家庭教育培训班。

社工还提供了家庭冲突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

6. 小红是一个低保家庭的青少年,她在学校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和学习困难。

社工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合作,为她提供了个别辅导和学习支持,帮助她重建学习动力。

7. 王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残疾人,她需要定期医疗和康复护理。

社工协助她申请了残疾人福利和医疗补贴,并提供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支持。

8. 张先生是一名低保家庭的老年人,他在社工的陪伴下参加了一些社区活动和养老院的康复项目。

社工还帮助他申请了一些老年人福利和优惠政策。

9. 小明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儿童,他在学校遇到了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

社工与学校老师合作,为他提供了学习支持和行为管理的指导,帮助他逐渐适应学校生活。

10. 王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单亲妈妈,她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一些家庭经济管理培训课程。

社工还协助她申请了一些家庭经济援助项目,并提供了理财和储蓄的建议,帮助她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案例‎分析案例:案主大芳向‎女社会工作‎者咨询:她的老公老‎松多年来外‎遇不断,甚至当着自‎己也毫不避‎讳。

她无法忍受‎大松的这种‎行为,但又不愿离‎婚,无奈与焦虑‎之下,她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甚至摘除了‎部分胃、肾,整个人成了‎空壳。

社工一时想‎不到怎么解‎决,就在组织里‎召开一个讨‎论会来研究‎大芳的问题‎。

会上一些女‎性社工认为‎应该帮助她‎树立信心,不能把自己‎的一生捆绑‎在一个不忠‎诚的男人身‎上。

甚至有人说‎干脆鼓励她‎离婚。

老松这样的‎男人,地位再高表‎态再好,也不值得信‎任。

哪怕嫁给一‎个屠户,也比这样强‎。

而另一些男‎性社工则认‎为如果当事‎人没提出离‎婚,还是不要主‎动提及这个‎问题。

最后,女社会工作‎者决定将这‎各种意见分‎析给大芳听‎,由她来自决‎。

个案结束后‎大芳高高兴‎兴的走了。

几个星期以‎后,却传来了一‎个消息,大芳回家后‎提出了离婚‎,但是紧接着‎就割腕自杀‎了……告诉女社会‎工作者这个‎消息的人竟‎然是大芳的‎丈夫老松。

老松在大芳‎自杀被救后‎,跑到社工这‎里兴师问罪‎。

女社工却认‎为这一切都‎是老松造成‎的,对老宋的问‎话进行反驳‎。

一番争论后‎,老松竟然决‎定也成为女‎社工的案主‎。

女社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好奇心‎占了上风,同意了老松‎的要求,对他进行帮‎助,因而听到了‎一个故事的‎不同描述。

伦理困境1.女社工在告‎诉案主讨论‎意见的时候‎要不要进行‎挑选,把认为适合‎的内容告诉‎案主?社工如果对‎意见进行了‎筛选,那么最终给‎大芳的意见‎已经带上了‎女社工的个‎人价值观的‎烙印,如果不进行‎筛选,社工们讨论‎的意见赞成‎离婚和不离‎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如果赞成离‎婚的多就会‎影响大芳做‎出决定。

在案例中,社工组织了‎一个讨论会‎来讨论大芳‎的问题,并最后将各‎种意见告诉‎了大芳,供大芳参考‎。

在将这些意‎见告诉大芳‎的时候,社工要不要‎对这些意见‎进行筛选?还是原封不‎动的告诉大‎芳?离婚和不离‎婚好比在大‎芳看来好比‎天平两端,现在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调解社会工作案例

调解社会工作案例

调解社会工作案例一、案例描述在某市一处社区中心,调解员小玲接到了一个关于家庭纠纷的调解申请。

申请人是一位姓李的家庭主妇,她向社区中心寻求帮助,希望能够通过调解解决她和丈夫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据李女士描述,她和丈夫结婚已经十年,两人育有一对儿女。

自从她的丈夫失业后,家庭经济负担变得沉重,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

李女士表示,她尽力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计,但丈夫却整日无所事事,对家庭责任感缺失。

两人因此时常就家庭琐事产生矛盾,甚至发生了言语冲突。

二、调解过程小玲与李女士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沟通,了解了她的内心痛苦和苦衷。

通过细致的倾听,小玲发现,李女士实际上是期望借助调解的方式,让丈夫重新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希望他能够主动参与家庭事务,并尊重她的付出和劳动。

于是,小玲接触了李女士的丈夫,通过耐心的劝说和倾听,了解到丈夫内心的困惑和自卑感。

小玲充分倾听双方的诉求,引导他们梳理矛盾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意愿。

在接下来的几次调解会议中,小玲帮助他们进行情感沟通、价值观调适,引导他们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点,鼓励他们共同承担家庭责任,重新建立夫妻间的信任。

三、调解结果经过数次的调解,夫妻双方的态度逐渐缓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丈夫开始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积极寻找工作,而妻子也愿意在家庭中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也意识到,家庭的稳定和和睦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最终,在小玲的引导下,他们双方通过调解,达成了共同的家庭目标,重新确立了夫妻关系的基础。

夫妻双方表示,通过调解这段经历,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更加成熟地处理家庭问题和矛盾。

四、结语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调解在解决家庭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调解员在这起案例中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沟通的作用,帮助夫妻双方解决了矛盾,重新建立了稳定和和睦的家庭氛围。

也提醒了我们,在面对家庭问题时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矛盾,通过调解的方式重建融洽的家庭关系。

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身陷丧亲哀伤情绪低谷的智障“男孩”辅导个案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一、案主背景资料阿聪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主要照顾者,哥嫂是家庭的支柱。

阿聪今年四十岁,是地道的广州人,小时候因病导致脑部受损,评为四级智力障碍。

在外人看来,阿聪从来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欢声笑语是他的代名词。

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父亲半夜病重,抢救无效死亡往日欢声笑语,今日不复存在这天,阿聪来到家综找社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在,眼眶湿润低头不语。

阿聪告诉社工昨晚父亲因病去世,断断续续讲述当时的情况,眼泪不断往下流,但未哭出声。

社工陪伴和鼓励案主表达悲伤的情绪,案主开始哭泣,并间断说出内心的难过和疼痛。

“心感到很痛,很难过,后悔父亲死前没有照顾好他……”阿聪手抚心胸哭泣着说。

认识死亡概念,接受死亡事实重忆生前往事,追悼已逝父亲除正常的哀伤表现(哭泣、心痛等)外,社工逐步排查确定阿聪未出现如呼吸急促、眩晕、四肢疼痛等异常哀伤表现。

阿聪静静地哭泣着,社工陪伴在旁,不时递上纸巾,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后,社工对其进行生死教育。

协助阿聪认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状态,尽量用简单的易懂的词语让他理解和认识死亡。

到最后,阿聪对死亡的理解是:“走了,人没了,以后都见不到了”,开始认识到死亡代表着不复存在。

哀伤辅导个案记录

哀伤辅导个案记录

哀伤辅导个案记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痛苦。

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哀伤中的个体,心理辅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记录一位哀伤辅导个案的过程和成果,以展示心理辅导在帮助个体恢复健康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背景:该个案的当事人是一位年轻女性,名叫小红。

她在一年前失去了亲人,经历了丧亲之痛后,她进入了一种长时间的哀伤状态。

她感到无法释怀,情绪低落,生活失去了乐趣。

面对这种困境,她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辅导过程:1. 建立安全的辅导环境在开始辅导之前,辅导师首先与小红建立了一个安全、信任的辅导环境。

他们约定了保密原则,并确保小红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探索失去的痛苦辅导师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小红探索她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和伤心。

通过倾听和理解,辅导师帮助小红认识到她的感受是正常的,并且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情绪。

3. 解决内心的矛盾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辅导师发现小红内心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焦虑。

小红常常感到内疚和无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照顾亲人的责任。

辅导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小红重新审视她的想法,并找到积极的方式来面对这种内心的矛盾。

4. 探索新的生活意义在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师帮助小红思考她的人生意义和目标。

他们一起探索小红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并鼓励她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5.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为了帮助小红摆脱哀伤的困境,辅导师引导她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些能够增加小红快乐感的活动,例如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等。

辅导师还教给小红一些应对困难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结案评估:经过数月的辅导,小红逐渐恢复了积极的情绪和生活乐趣。

她学会了有效地应对哀伤,并且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她感谢辅导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帮助,并表示对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满意。

结论:本文记录了一位哀伤辅导个案的过程和成果。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一、案例背景。

王奶奶是我们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

她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看她。

王奶奶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自从老伴儿去世后,她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情况后,就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帮助王奶奶改善这种状况。

二、预估。

1. 生理方面。

王奶奶虽然身体没什么大病,但是由于年纪大了,行动有些迟缓,这可能限制了她外出活动的意愿。

2. 心理方面。

老伴儿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之中。

她觉得自己被家人忽视,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期待。

3. 社会方面。

缺乏社交网络,除了偶尔和邻居打个招呼,几乎没有什么深入的社交互动。

她的孩子不在身边,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倾诉内心的想法。

三、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每周至少去看望王奶奶三次,陪她聊天,让她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帮助王奶奶建立一个简单的日常活动时间表,比如早上散步,下午听收音机等,让她的生活有规律。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王奶奶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小组,如书法班或者老年合唱团,扩大她的社交圈子。

协助王奶奶和她的孩子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比如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让王奶奶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四、介入过程。

# (一)建立关系。

刚开始去王奶奶家的时候,她对我们还有些警惕。

我就先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入手,比如夸她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我还带了一些小点心给她,慢慢的,她的态度就缓和了很多。

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就开始主动跟我说话了,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我就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问一些问题,就像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

# (二)激发兴趣。

1. 我发现王奶奶家里有一些旧的相册,就提议我们一起整理相册。

在整理的过程中,她一边翻着照片,一边给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她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彩,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让她暂时忘记了孤独。

2020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十

2020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十

2020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十【案例一】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

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2、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3、针对这些困境,小张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4、通过以上分析,请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答:1、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小张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小张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个9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离婚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是一位全职工作者,经济负担重,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

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且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闹或发脾气。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的老师向社会工作者反映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帮助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情况并不稳定,父母离异,母亲经济负担重,时间紧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

2. 学校因素: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小明在学校学习和情绪上受到影响。

三、社会工作介入1. 了解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与小明及其母亲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情况和小明的心理状况。

通过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

2. 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向小明和他的母亲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小明可能面临的紧张和情感问题。

3. 提供资源: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小明和他的家庭提供相关的资源,包括心理咨询师、家庭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

4. 建立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和他的母亲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亲朋好友、学校老师、邻里社区等,让他们感到有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结果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跟进和评估小明的情况,观察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并与学校、母亲及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通过长期的跟进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五、总结与展望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专业的介入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未来,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社工案例_参考模板

社工案例_参考模板

-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二、案例分析(预估)
2.4老师因素
案主所在学校在农村,其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 平时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有限,缺少有时间对案主进 行深入的了解 而案主"内向、孤僻、自卑"的特殊情况,又使老师"不知道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关爱", 更多的关爱和关怀难以加注到案主身上 此外,老师的沟通方式和心理辅导方式的不恰当或不专业等,也不利于其与案主进行情 感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老师难以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 老师的关爱和关心未到实处,也进一步加重了案主的"内向、孤僻、自卑" 运用存在主义理论,首先通过入户探访与案主进行会谈,开导案主的情绪 帮助案主了 解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学习和生活的现状,通过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以及采取必 要的行动提高其自信心加强社会融入
理论的优势: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类存在的精神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适用于面对发展危机 ,有痛苦体验,自觉命运不佳,遭遇生活焦虑的案主,并且鼓励性强,有利于案主形成独 立的人格,已经坚强的品质
不利:更加注重案主个人的能力,希望案主通过自身改变来帮助自己,对于自身毅力不强 ,不能长期坚持的案主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运用理论
1.2.2成长经历
一、案例背景
由于父亲入狱前畏罪潜逃的缘故 ,母亲怀孕时不敢去正规医院待 产,导致其无法取得正规医院出 具的出生证明,一直未能申报户 口 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婷的求学之 路格外艰辛,家庭的困苦加上周 围人的异样眼光,让这位小女孩 承受着太多与其年龄不符的社会 压力,养成了内向、孤僻、自卑 的性格
补充理论:系统视角理论,此理论关注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案例中,小婷的性格和情感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系统,案主父亲入狱,母亲也离开,案主很缺乏父 爱和母爱,爷爷还患有疾病,家庭十分贫困,这对于案主来说是非常不幸的,直接导致她悲伤孤独 的情感 所以社工要链接一些社会资源,帮助案主提升一下基本的生活质量,为其家庭提供一些政策 上的帮助

社工事务案例分析二

社工事务案例分析二

社工事务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题案例一小王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新社会工作者。

某天早上,他接待了一名40多岁的女性案主胡女士,胡女士是为企业干部,结婚已经15年,有一位正读初二的女儿。

她与丈夫关系一直不错,家里的一切都由她筹划。

但最近胡女士发现丈夫另有新欢,这给她很大打击。

她难以接受现实,想离婚又怕伤害女儿。

胡女士来找社会工作者希看获得帮助。

与小王交谈一会儿后,胡女士表露出矛盾心态,一方面希看获得帮助;另一方又怀疑年轻的小王能否理解她的感受,能否帮得了她。

题目: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小王该如何打消案主的疑虑?试述接案工作的过程。

1.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主动地向胡女士先容自己,向她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先容机构的目标、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同时认真倾听胡女士的疑虑,对她的疑虑表示理解,向她真诚地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通过同感回应向胡女士传递接纳、尊重与热和;此外,努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优质的服务,寻求机构资深人士的督导与帮助,以打消案主的疑虑。

2.接案是一个过程,有如下步骤:①做好面谈的预备并拟订初次面谈提纲;②运用专业技巧,规划面谈任务,开展接案期的面谈;③运用公道的方法收集胡女士的相关资料;④进行初步预估,确定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胡女士的需要,解决其题目;⑤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技巧,胡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⑥决定工作进程;⑦与胡女士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pp.27-35)案列二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

张女士工作很勤恳,因而得到雇主的肯定。

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而失往了双腿。

超市给了一笔数额未几不少的慰问补偿金,此后,张女士便基本躺在床上,需要家人照料饮食起居。

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往兼了一份职,平日无暇照顾她。

好在家里两个小孩,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

但张女士看到两个小孩这么小,还要照顾自己,丈夫工作又辛劳,自己却什么忙也帮不上,便觉得自己没用,是个拖累。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工介入单亲家庭教养障碍个案案例

社工介入单亲家庭教养障碍个案案例

社工介入单亲家庭教养障碍个案案例一、案例背景1、个案背景:11岁的儿子因为几次逃学事件,被学校劝退。

今年4月,案主把儿子从老家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_____镇某社区,暂时与孩子一起生活。

案主期待在这段时间内自己能更好教导孩子,让其可以保持学习水平,下学期顺利上学。

在案主和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案主儿子出现了几次离家出走、晚上在外逗留不回家的情况。

曾发生一次案主儿子在一位居民家处过夜,第二天该居民去治安队报案的事件。

为确保孩子的安全,案主选择在上班期间用锁链把其禁锢在家。

今年5月中旬,区妇联将该个案转介到_____镇个案管理服务中心。

2、案主及其家庭背景:①基本情况:37岁外地户籍男性,小学文化水平,身体状况良好,在_____镇某工厂上班。

②婚姻家庭情况:离异,两个孩子都归案主抚养。

13岁大女儿和11岁小儿子,长期由在老家的案主姐姐抚养长大。

③感情状况:没有再婚,在老家有一位交往几年的恋人。

④工作情况:常年在外打工,较少回老家。

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期性轮换早班和晚班,没有假期。

3、案主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①提及儿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案主会很愤怒。

案主每天不下三次骂孩子,更生气的时候就会打孩子,有时候会通过锁住孩子,不让其出门,作为惩罚。

②儿子会骑自行车到居住地以外的地方玩,让案主对儿子的安全很担忧,又害怕他出去闯祸,和本地居民起冲突。

案主认为自己无可奈何,只有锁住孩子才是最好的办法。

③进行多次教育,但儿子依旧没发生明显改善,案主越来越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会觉得“很累”,表现出没有信心和绝望。

曾如此“真想把他送去劳改”、“我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得下去,除了孩子,真的是举手投降”表述过。

④老家的亲戚知道案主儿子的情况,认为案主只顾着赚钱而不教养孩子,劝其带孩子一起回老家,让案主背负很大压力。

4、案主处理和社会支持系统:①案主所住出租屋周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或亲戚,已知有一个堂姐,偶尔会把孩子带去堂姐家照料几天。

家庭个案(经典案例分享)

家庭个案(经典案例分享)

与爱同行缘起阿丽是一个36岁的妈妈,在国家开放二胎之后,家里的老人开始催她生第二个小朋友.其实阿丽是有生第二个小孩的想法.但是她久久不能下决定,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阿丽认为自己已经36岁了,生孩子对自己来说年龄是有点偏大,在生第一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腰部有旧伤,医生是不建议她再生第二胎的。

而且阿丽本来不是佛山本地户口,作为一个新佛山人,社保暂时没有买够年限,所以在医药费报销方面也是一个麻烦。

其次,阿丽的丈夫在工作上也不是很上进,赚的钱也不多,平时喜欢和三五知己小聚打扑克牌,输多赢少,因此很少带钱回家帮补家计,这对于本来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为此阿丽多次与丈夫发生言语上的冲突,导致家庭气氛有些紧张。

再者,阿丽与丈夫是一对普通的上班族夫妻,平时上一年级的大宝是爷爷奶奶照顾的比较多,但是随着两老的年纪越来越大,一些老人的常见病也慢慢凸显,奶奶已经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是靠药物维持。

如果家里再多生一个小孩的话,在小孩的照顾方面肯定是杯水车薪的。

最后,阿丽知道家里经济条件很是一般,本来大宝上学已经是一大笔花销,将来为了给小孩更好的学习条件,阿丽是有考虑过送大宝上更好的实验学校的,如果生了二胎,计划可能就会打水漂了,她也担心以后小孩的出路问题……多重压力下,阿丽对家庭生活倍感无力,情绪也比较低落.正当阿丽觉得彷徨无助,不知所措的时候,阿丽通过朋友了解到西樵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樵妈·樵宝·樵家乐—-西樵二宝家庭支持计划",得知此项目专门为“二宝家庭”提供服务。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阿丽找到了融爱社工.在社工了解了阿丽的相关情况之后,社工为阿丽提供了个案服务,并以社区活动为辅佐,为阿丽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

案主的问题与情景阿丽来到找社工的时候,神情焦虑,在与社工交谈的过程中,说话比较多,对个人和家庭状况的陈述是比较负面的。

根据社工了解,社工归纳出案主的几个问题:第一,出于阿丽对自身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的了解,阿丽在是否生育二胎的问题上一直在纠结,既想生多一个小孩陪陪大宝,又怕家里负担不起,导致心情紧张、焦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陷丧亲哀伤情绪低谷的智障"男孩‘‘辅导个案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 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一、案主背景资料阿聪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主要照顾者, 哥嫂是家庭的支柱。

阿聪今年四十岁,是地道的广州人,小时候因病导致脑部受损,评为四级智力障碍。

在外人看来,阿聪从来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欢声笑语是他的代名词。

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父亲半夜病重,抢救无效死亡往日欢声笑语,今日不复存在这天,阿聪来到家综找社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在,眼眶湿润低头不语。

阿聪告诉社工昨晚父亲因病去世,断断续续讲述当时的情况,眼泪不断往下流,但未哭出声。

社工陪伴和鼓励案主表达悲伤的情绪,案主开始哭泣,并间断说出内心的难过和疼痛。

“心感到很痛, 很难过,后悔父亲死前没有照顾好他……”阿聪手抚心胸哭泣着说。

认识死亡概念,接受死亡事实重忆生前往事,追悼已逝父亲除正常的哀伤表现(哭泣、心痛等)外,社工逐步排查确定阿聪未出现如呼吸急促、眩晕、四肢疼痛等异常哀伤表现。

阿聪静静地哭泣着,社工陪伴在旁,不时递上纸巾,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后,社工对其进行生死教育。

协助阿聪认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状态,尽量用简单的易懂的词语让他理解和认识死亡。

到最后, 阿聪对死亡的理解是:“走了,人没了,以后都见不到了”,开始认识到死亡代表着不复存在。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社工与阿聪的家人取得联系,反馈和跟进阿聪的近况;同时,陪伴和协助阿聪一起回忆父亲生前的往事, 特别是阿聪照顾卧床父亲的经历和感受。

社工注意引导阿聪看到自己对父亲的孝心、照顾父亲付出的努力以及父亲生前得到的良好照顾, 以减轻阿聪对父亲的内疚感和哀伤情绪。

同时,在社工的鼓励下,阿聪亦勇敢地到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和家人一起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送父亲最后一程。

转移注意目标,关注眼前生活走出哀伤低谷,重拾欢声笑语阿聪慢慢走出丧亲哀伤情绪的包围,开始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不再承担协助照顾父亲的工作,习惯回家见不到父亲的日子,父亲逐渐淡出日常记忆。

除外,因为父亲生前一直是被照顾的角色,父亲的去世对于阿聪而言,不会对物资生活带来影响。

然而,阿聪表达了另一个担忧一一“老母也死了以后,剩下我一个人很孤单无助,到时候中心和社工还在不在,会不会陪自己,还会不会让自己参加活动……”社工帮阿聪分析其目前和将来的生活状态,包括经济来源、社会交往、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等,以消除他的顾虑和不安,阿聪听完后咯咯笑“知道了”。

如今,阿聪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工作日准时出席工疗站,每天不忘来中心坐坐,继续将他无尽的欢声笑语传递给身边的人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儿童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个案基本资料此社会工作个案由居委转介。

转介时此社会工作个案家庭的女儿已去世一个多月,家庭的父母仍旧陷入悲痛中,居委对此向社会工作者机构作了转介。

此家庭社会工作个案包括两位案主,具体的情况如下:A,男,61 (退休一年有余),籍贯中山,身体状况良好,年轻时当过兵,退休前一直在佛山做司机,户口在佛山。

后来办理户口迁移回广州的工作,据了解,目前已经顺利实现户口迁入广州。

B,女,55,广州户籍,年轻时遇上X化大革命,读书较少,X化水平不高,目前无工作,无退休,无经济来源。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身体情况较差。

因生活在广州,平时交往的朋友较多,之间经常都有电话联系,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还会出去与朋友聚会。

经济状况:目前全家的收入只有A的退休金,女儿在世的时候购买了一些证券,银行里也存有一些钱。

A的兄弟姐妹也不时会给A的家庭一定的经济支持。

社会人际情况:A平时不住广州,在广州的亲戚朋友较少,有一些战友住在广州,偶尔也会有联系出来一起喝茶。

A与兄弟姐妹的感情都不错,过年过节都会与兄弟姐妹相聚,侄子对其感情较好。

B的朋友基本在广州,平时经常有往来。

二、案主的需求对悲伤情感的表达,意识到可以自己处理好目前的生活,并且将其优势扩展,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理念此社会工作个案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优势视角J的理念进行社会工作个案工作。

『优势视角』是以一种优势去看待所有的人,相信人都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社会工作者即是需要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发掘案主的优势,并且将其优势扩展,在协助的同时使其意识到可以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优势视角」的助人方式与传统实践方式不同,传统实践方式聚焦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而非追求个人特别经历所产生的知识。

『优势视角』取向注重个人目前可以做的和正在做的,但并不是将目前所存在的困难或者问题抛弃,而只是将它们视为个人的其中一部分而非最重要的部分,“问题在『案主-社会工作者关系」背景而非中变成了前景5四、社会工作者介入过程到交稿为止,社会工作者共接触过此案A与B共12次,其中面谈7次,电话接触4次,社会工作个案活动(参与社区活动)1次。

依据『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的6个程序进行描述:第一阶段:介入并建立有效的关系。

所谓有效的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生活条件或是品质,正如『优势视角」提出的那样“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有效的协助”。

在第一次谈话的过程中,A与B依然处于丧女C的悲伤之中,与我们讲及有关C的情况,A回忆当时车祸的场景,一提及C死的场面声音哽咽,忍不住流泪。

社会工作者在初步介入的时候都是由A或B自己陈述,由案主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及他/她目前的状况。

正如『优势视角J所谈及的介入的技巧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是没有预想的计划,同时制造很多积极的反馈和营造确认的氛围,强调案主个人的优势。

之后,B提及C的物品:『优势视角」关注的不只只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更关注的是案主对于事件的关注度、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社会工作者试图透过『捐赠物品h将A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希望可以达成一致的理解和期望。

社会工作者亦表示愿意与他们一起度过这段艰难期时,B说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亲自办理,而且也有朋友帮忙的。

后来谈到有些办事地点不太清楚,亲自去找的话相对比较麻烦,社会工作者即时提议可协助先从网上查找清楚地址和交通指引,可减轻反复寻找的辛苦。

B 认可此做法,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网上搜索。

第二阶段:列出优势清单。

优势清单是利用案主依赖或已经依赖的优势去解决现在的困难和满足需求。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状态、心理/情绪的健康、财务/保险、社会支持、精神/宗教信仰、休闲/娱乐兴趣。

然而,这个优势清单让我们的焦点集中于案主的兴趣及优势上,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可以支持到案主的一些资源。

现时,与B是可以运用退休金和女儿遗留下来的一些证券和钱,A或是A的亲人对他的支持等资源来养老。

我们还会发现,案主具备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之前提过B想要将女儿的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将一部分物品进行捐赠,后来我们再次到案主家时,发现B已经将整理好的物品整齐地捆包好,并放在一旁。

很多时候案主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去帮他/她做,而是相信并支持他/她能够做到,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可以做到甚至做得很好。

在过程中,与案主有两次的社会工作个案活动一下象棋。

当中社会工作者发现A是反应较快和行事比较直接和干脆的人,在总是赢社会工作者后主动让棋,更会在社会工作者下错棋的时侯作提醒,同样也是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人。

期间气氛较轻松,A笑得也较开怀。

下象棋的过程,亦巩固了A的能力感,提升了A的自尊感。

第三阶段:个人目标的制定。

『优势视角』下的目标结合了案主的需求,长期目标来自于当事人在优势详细目录中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正如此社会工作个案中女儿的逝世所带给在世父母的影响中最优先需要考虑到的长者的养老情况。

目标的订立有以下五个原则:1.保持积极正面2.较高的成功可能性3.可测量及可观察4.具体、细致并具有时限5.当事人容易理解和有意义第四阶段:资源获得。

案主的女儿去世后,整个家庭的支持系统明显受到很大的影响。

建立新的关系网络成为A与B最急迫的需求。

新的关系网络包括A与B的相处模式、家庭与居委、家庭与朋友、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无疑是社区资源提供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在B主动提及需要去了解女儿生前服务的义工队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联系了相关的部门,并尝试协助B与义工服务队之间建立起联系。

社区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会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些服务也会链接到A和B,同时需要结合考虑案主的参与意愿。

第五阶段:继续合作。

在国庆后B主动上门寻找社会工作者,谈及下周一会知道女儿车祸案件的肇事者的判决结果,此阶段中B主动与社会工作者联络,同时提供A的相关情况,并向社会工作者表示出她的担心,表明B与社区的资源建立联系,同时亦知道如何当自己未能够处理时可寻求的帮助对象。

第六阶段:脱离。

此社会工作个案目前还在跟进中,还需要确认案主是否需要继续给予支持,目前案主的朋友及亲戚的关系回归,给予案主更多的支持, 到最后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正式服务会转向自然出现的帮助者。

五、社会工作者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依据『优势视角』,不断地发掘案主的优点并加以肯定, 如A在悲伤的同时都能够考虑到B及家庭的情况、A在下棋方面的特长可以协助其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念及自尊感,B将家务交给A做,并可以独立去处理女儿的物品。

社会工作者相信A及B都有能力去处理好家庭内的事情,相信其有能力学习并改变,有足够的空间使A与B 参与到整理C的物品中,发现自己的需要,B向社会工作者提出要参与C的义工历程时,社会工作者与C曾经服务的义工组织建立起联系, 协助其联系并且回顾C的义工历程。

C的离世必然存在很多关系及物品的处理,社会工作者联系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与A和B —起处理,如向B提供捐赠单位的地址电话等等,这种有效的实质性的帮助推动了我们与案主关系的建立及巩固, 以至于B在后来时主动找到我们倾诉并且清楚地提及自己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