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见的5个问题

合集下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项目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书,它规定了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或争议,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进展和合同履行。

本文将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各方更好地了解和遵守合同。

二、施工合同常见问题1. 材料质量问题乙方在施工中可能会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甲方对此应进行材料验收,并保留权利拒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解决方案可以是明确规定材料质量标准、验收程序以及违约责任。

2. 工期延误由于各种原因,如天气、供应链问题等,工期可能无法按计划完成。

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期的计算方法和延期责任,同时协商解决方案,如增加劳动力、加班等。

3. 变更设计问题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技术调整等原因,可能需要对合同进行修改。

解决方案可以是明确变更设计的程序和责任,以及变更费用的支付方式。

4. 施工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可能会引发纠纷,特别是对于工程验收的不合格部分。

解决方案可以是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明确验收标准和程序,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5. 施工安全问题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

双方应共同关注施工安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6. 合同变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更合同的情况,如增加或减少合同工作量。

解决方案可以是明确变更合同的程序和条件,并确保变更合同经过双方的书面同意。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明确合同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包含详细而清晰的条款,包括工作范围、工期、材料标准、质量验收标准等。

明确的合同条款可以避免后续的争议。

2. 及时沟通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双方可以通过例会、工作报告等方式进行定期沟通,以保持信息的畅通和沟通的高效性。

3.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当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存在争议无法解决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仲裁或评估。

工程合同管理方面问题

工程合同管理方面问题

工程合同管理方面问题变更管理不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合同中对于变更管理的条款不够明确或者执行不力,就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和工期延误。

为了有效管理变更,合同中应明确变更的程序、责任分配以及可能引起的成本和时间调整。

同时,建立一个高效的变更审查机制,确保所有变更都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批准。

进度控制不严格工程进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工期和成本。

合同中应详细规定工程的进度计划以及监督和调整进度的方法。

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并与合同约定的里程碑相比较,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

合理的奖惩机制也能有效激励各方按时完成工作。

质量控制不足质量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

合同中应包含详细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以及如何处理不符合标准的工作成果。

项目管理团队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对工程材料、施工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监督检查。

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风险管理不到位工程项目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技术问题等。

合同中应包含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条款。

项目管理团队应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定期更新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对项目的影响。

沟通协调不畅良好的沟通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

合同应规定项目各方的沟通职责和方式,以及如何处理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项目管理团队应建立一个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理解。

定期的项目会议和报告可以帮助各方保持同步,并及时解决协调中的问题。

结语。

工程合同疑问

工程合同疑问

工程合同疑问
一、合同主体资质问题
合同双方必须确认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和业务能力。

例如,承包方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是否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等。

这是合同有效性的基础,也是防范风险的前提。

二、工程项目描述不清
工程项目的描述应当详尽准确,包括工程的规模、标准、质量要求、工期等关键信息。

如果项目描述含糊不清,可能导致后续施工中出现争议。

因此,双方应明确具体细节,并在合同中予以体现。

三、价格与支付条款
价格条款是合同中最为敏感的部分。

合同应明确工程的总价、计价方式、预付款比例、进度款支付时间等内容。

还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更订单对价格的影响,并约定相应的调整机制。

四、工期与延期责任
工期的确定应基于合理预估,同时考虑到不可抗力等因素可能导致的延期。

合同中应明确延期的责任归属,以及因延期产生的费用承担问题。

还应约定工期顺延的条件和程序。

五、质量保证与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合同应详细规定材料的标准、施工的质量要求、验收的程序和标准等。

同时,还应约定如何处理不合格工程的整改和返工问题。

六、变更与索赔处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设计变更、材料替换等原因导致原合同内容需要调整。

合同应明确变更的程序、审批流程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处理方式。

同时,还应约定索赔的条件、程序和限制。

七、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合同应明确各种违约情形及相应的责任,包括违约金的计算方式、赔偿责任的限制等。

双方还应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工程合同存在问题原因

工程合同存在问题原因

工程合同存在问题原因合同条款不明确在众多工程合同问题中,条款不明确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通常表现在合同中对于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关键性内容描述含糊,给双方留下了较大的解释空间。

例如,如果合同中对于“工程质量”的标准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那么在验收时就容易产生争议。

变更管理不当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材料替换等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合同中没有对这些变更的管理流程、责任分配以及费用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就可能导致双方在变更发生时无法达成一致,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

风险分配不合理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是确保合同公正性的关键。

一些工程合同在签订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或者风险分配过于偏向某一方,这种不平衡的风险分配会在项目遇到困难时放大双方的矛盾。

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合同中缺乏关于沟通机制的明确规定,或者即便有规定也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误解和冲突随之产生。

监管和履约保障不足合同的监管和履约保障措施是确保合同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环节。

如果合同中缺少对违约责任的明确约定,或者监管措施不到位,那么一方的违约行为可能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结语通过对工程合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同的严密性、明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工程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是业主方还是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可能地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同时,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对于避免和解决工程合同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工程合同类问哪些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类问哪些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是建设领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合同类型之一。

在签订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建设工程合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违约和合同争议解决。

一、合同效力问题1. 合同主体资格问题: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具备从事建设活动的资质和条件。

2. 合同形式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如果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3. 合同内容问题: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4. 合同公平性问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是否存在不公平条款。

二、合同履行问题1. 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国家标准,工程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合同解除或违约。

2. 工程进度问题:工程进度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延期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3. 工程投资问题:工程投资是否超出合同约定的范围,投资增加是否需要双方协商一致。

4. 工程变更问题:工程变更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变更内容是否涉及合同实质性条款。

三、合同变更问题1. 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合同变更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如通知、协商、签字等。

2. 合同变更的内容:合同变更内容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双方利益。

3. 合同变更的效力:合同变更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对双方产生约束力。

四、合同解除问题1. 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违约、不可抗力等。

2. 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如通知、协商等。

3. 合同解除的后果:合同解除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五、合同违约问题1. 违约责任:违约方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2. 违约与侵权竞合:违约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可以同时追究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叶伟(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云南水富,657800)摘要: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立在合同双方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的,它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合同的有效管理能够增加项目的综合经济价值,提升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及有效解决索赔、纠纷等问题。

然而,我们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其重要性,甚至出现不按合同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作者通过几个方面对合同管理进行论述,以促进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推进,使项目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管理措施;1 前言任何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因此,无论是对承包商的管理,还是对项目业主本身的内部管理,合同管理始终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2。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2.1 合同签订没有对工作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现在大部分合同都是标准格式,只需要将相关的名称或数字进行修改即可,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便利,合同的管理人员没有在前期做充分的准备,也不能对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导致许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却又无约定解决办法,同时,合同条款在各种不同种类的工程上应该是不一样的,应该针对性因地制宜,特别是总包干的合同,各种未知因素产生导致的索赔都直接与合同约束性相关,而这些没有约定清楚的话,承包方会很容易找到漏洞从而进行索赔。

2.2 合同宣贯不到位合同签订完成后,大部分专业代表是不知道合同怎么约定的,特别是管理过程中,基本没有专业代表去仔细研读过合同,导致现场实施与合同背离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就从根本上体现出各项目部对合同交底的不到位,实际是基本未交底,这样我们的项目拿什么去管理承包方,去督促承包方开展工作,我想,仅仅是靠个人的见解了,这样一来,发包方、承包方都不管合同,项目的随意性就放大了,各方的管理也就谈不上规范了。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3篇)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施工管理问题时常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也给业主和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1. 施工进度问题施工进度问题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计划不合理。

施工计划是施工进度管理的依据,不合理的施工计划会导致施工进度失控。

(2)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3)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如自然灾害、施工质量问题等,都会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2.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是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规范和标准的问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工艺不规范,会导致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施工成本问题施工成本问题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过程中出现浪费。

如材料浪费、人力资源浪费等,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2)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

返工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同时影响施工进度。

(3)合同管理不善。

合同管理不善会导致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增加施工成本。

4. 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安全问题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难以发现和消除。

(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忽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3)施工设备不安全。

施工设备不安全,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可真是个复杂的事儿。

大家想想,工地上一个个穿着安全帽,挥汗如雨的工人,背后却可能有着一堆纠纷和问题在暗涌。

咱们说,施工合同就像是盖房子的蓝图,没了这个,房子可就随时可能倒塌,或者说是歪歪扭扭,根本没法住人。

首先啊,很多时候,合同里的条款就像谜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别说普通人了,就连那些“老油条”在读合同时,都是一脸懵。

你想想,法律术语一大堆,个个都像打了马赛克,让人听得云里雾里。

最重要的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工期、付款方式,还有质量标准。

哎,别以为这都是小事,稍微一不注意,后面可就麻烦了。

就好比吃饭的时候,点了一道菜,结果上来的是另一道,真是气得人肝火旺。

再说说沟通。

工地上人多嘴杂,工人、监理、发包方、承包方,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可是,你要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大家的想法就会像牛头不对马嘴,根本对不上号。

就像是四个人在聊天,各自讲着各自的故事,最后却谁也听不懂谁在说什么。

真是一场“无声的交响乐”,各自为政,根本没法齐心协力。

合同的履行过程当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变更。

这本来是为了适应实际情况,但一旦没管好,就容易产生纠纷。

你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像是天气突变、材料涨价、设计变更等等。

这些变化,没处理好就会引发大问题。

工地上,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结果一个说一套,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这就像打麻将,一张牌的变化,可能就让整个局面大变样。

合同管理的责任划分也常常让人头疼。

大家在签合同的时候,谁都想着自己是最聪明的,结果责任到头来却不明不白。

比如,工程延误了,谁来负责?是承包方还是发包方,或者说监理单位也有责任?这一问,大家又是一脸迷茫,最后结果就是互相推卸责任,搞得事情愈演愈烈。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咱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明确合同条款,真是个关键。

这就像咱们写作业,题目要看清楚了,才能做得对。

把合同里的每个条款都讲得明明白白,别让模糊的地方留下后遗症。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篇: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A公司一方的代理律师,刘美林律师说,这宗纠纷之所以能很快以有利于A公司的结果调解结案,并不是因为A公司提供的证据有无可置疑的说服力,主要是因为A公司在仲裁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策略恰恰相反,在本案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她感到A公司在合同审核和合同履行过程管理中做得不够否则,不会使事情发展到对簿公堂的程度刘律师认为,这个案例在合同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合同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调查,刘律师发现上述问题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也事实上给客户拖欠设计费大开了方便之门,并且已经给勘察设计单位带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防止上述损失继续发生,刘美林律师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必须设立或指定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法务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部门要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归口管理合同的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合同专用章,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二,定期清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清查合同履行情况,让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处在动态的管理之中在清查中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对正在履行的合同尚未履行的合同和中止履行的合同进行审查甄别,并提出风险评估及解决方案收集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来往函件备忘录会议纪要传真,电话记录电子邮件等,建立合同档案对存在问题的合同,及时收集补充有关可能产生纠纷的关键证据三,建立系统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程序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形式将企业的合同管理活动流程化规范化要做到合同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合同要经过签订履行文本归档等阶段,合同管理制度应当涵盖整个过程的管理具体需要建立以下具体规范:1.合同审核制度设计合同内容丰富多样,一些大型工程设计合同的条款可以从几十条到上百甚至上千条因此,对任何一个设计合同的审核,都要建立相应的审核流程特别重大的合同以及合同中的主要的内容和重要的条款都要有特别的审核程序;2.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就是企业内部人员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范围受权程序等,避免因企业人员任意签约行为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3.合同履行控制管理制度对于很多设计项目而言,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4.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应从流程上有序控制合同的签订审核履行归档应做到合同签订必须通过评审,合同签订前必须经过合同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签字确认,然后办理领导签批手续,最后办理用印及其他授权手续建立责任制,防止工作出现环节失控或走过场第二篇: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合同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合同未写签订日期、开竣工日期要求项目部排查每份合同,关注合同签订细节,发现不完整合同及时改正。

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与风险防范

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与风险防范

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与风险防范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迅猛,工程施工项目的履约风险和风险防范成为了一个关键议题。

无论是政府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是私营企业的商业建筑工程,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介绍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1. 技术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履约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或者施工质量不达标。

2. 供应链风险: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因此供应链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履约风险。

如果供应商出现货物延误、质量问题或者价格波动等情况,都会对施工进度和成本造成不利影响。

3.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风险之一。

施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或者质量得不到保障。

4. 法律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合同纠纷、土地产权问题和法律法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工程履约的风险点。

合同纠纷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或者追加额外费用,而法律法规变化可能使得原本合法合规的项目面临合规难题。

二、风险防范措施1. 加强项目管理: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和规避工程施工的履约风险。

确保项目有专业的项目经理和技术团队,加强施工计划的制定与监控,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可控性。

2. 多方合作:与供应商、承包商和监理机构等相关方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权责,明确履约标准和期限,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3.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对工程的影响。

4. 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和调度,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5. 法律合规:及时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合规策略。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合同纠纷频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1. 合同签订阶段(1)合同主体不合法。

部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内容不规范。

合同条款不完整、不明确,存在歧义和误解,容易引发纠纷。

(3)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

合同签订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

(4)合同价格不透明。

工程造价虚高,存在阴阳合同、回扣等问题。

2. 合同履约阶段(1)合同履行不到位。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出现问题。

(2)违约行为严重。

合同违约现象普遍,违约责任难以落实。

(3)合同变更随意。

合同履行过程中,未经双方协商一致,擅自变更合同内容。

(4)工程款支付不规范。

工程款支付不按时、不到位,导致施工单位资金链断裂。

3. 合同结算阶段(1)工程量核算不准确。

工程量核算存在误差,导致结算纠纷。

(2)结算依据不充分。

结算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施工资料、验收资料等依据。

(3)结算程序不规范。

结算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

4. 合同纠纷处理阶段(1)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导致纠纷久拖不决。

(2)法律救济途径不畅。

合同纠纷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公正的法律救济。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合同管理的范围、程序、责任等,为合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2. 强化合同主体资格审核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资质,确保合同主体合法、合规。

3. 规范合同内容制定标准化的合同文本,明确合同条款,减少歧义和误解,确保合同的可操作性。

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企业在对外开展各类业务活动的基本载体就是合同,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财富的一半是合同”,这形象地说明了合同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一种典型合同,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标的物特殊、履行周期长,条款内容多、标后的评审,对合同的履约进行检查,力求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严密的合同评审,把自己能否按期履约、业主的能力及不稳定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在工程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把合同贯彻执行下去,有的单位执行的不够。

另外,有些企业领导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

企业领导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施工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

2.合同执行力度不够合同作为维系双方当事人的纽带,任何一方均须按合同办事。

但由于双方均没有按合同办事,且又不进行及时、必要的经济技术签证,造成双方均违约。

工期不能按期交工,工程款不能按时拨付,致使施工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有效地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1.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1)建立施工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

大力贯彻全面合同管理观念(3)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对合同概况、主要精神、合同总目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树立全局观念,避免施工中的违法行为。

(3)(1)现场中对各工程小组、项目小组或分包单位工作的监督,给它们以合同方面的帮助,如落实计划、提供工作保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同方面的解释。

(2)对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合同监督,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如督促他们完成合同职责,检查对方合同责任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进行合同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合同纠纷。

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铁路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合同不仅是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更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合同条款不完善铁路工程合同往往涉及众多复杂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但部分合同条款不够详细、明确。

例如,对于工程质量标准的描述模糊,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争议;对于工程变更的处理程序和费用计算方法规定不清晰,可能引发双方的纠纷;对于违约责任的界定不够具体,使得违约行为发生后难以有效追究责任。

2、合同签订不规范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有时,合同签订的主体资格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合同的法律效力受到质疑。

部分合同签订前,未经过充分的审查和评估,对于合同中的风险点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此外,合同签订的程序不严谨,如签字盖章不齐全、日期填写不准确等,都给合同的执行带来潜在风险。

3、合同执行不力合同签订后,在执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擅自改变施工工艺、进度安排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设备。

而建设单位有时也未能及时履行合同中的义务,如按时支付工程款项、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等,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4、变更管理混乱铁路工程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更情况较为常见。

但在变更管理方面,存在着流程不规范、审批不严格的问题。

有些变更未经充分论证和审批就擅自实施,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工期延误。

同时,变更后的合同价款调整不及时、不准确,也容易引发争议。

5、合同风险管理不足在铁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不足。

例如,对于市场价格波动、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风险,未能在合同中提前约定合理的分担机制。

对于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不够明确,导致在风险发生时,双方无法迅速有效地应对,造成损失扩大。

施工合同偏差分析

施工合同偏差分析

施工合同偏差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繁荣,大量的建筑项目纷纷上马。

施工合同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的权益保障。

然而,在施工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导致合同纠纷和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施工合同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施工合同偏差的主要原因1. 合同条款不完善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文件,合同条款的完善性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执行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施工合同存在条款不完善的问题,如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工程质量标准不明确、工期规定不合理等。

这些不完善的条款为合同偏差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信息不对称施工合同的各方主体包括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合同偏差的重要原因。

例如,业主对工程实际需求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施工单位对业主意图和工程质量要求理解不透彻,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3. 合同管理不善施工合同管理是确保合同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合同管理混乱。

如合同变更随意、工程量增减无序、质量验收不严格等,都会引发合同偏差。

4. 外部环境变化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合同偏差。

如政策调整、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都会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产生影响。

5. 主体素质参差不齐施工合同的各方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合同偏差的原因之一。

如部分施工单位资质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和合同纠纷。

同时,部分业主和监理单位对工程管理和质量要求不高,也为合同偏差提供了土壤。

二、施工合同偏差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合同条款为避免合同偏差,首先要完善施工合同的条款。

合同双方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明确工程量、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合同条款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施工合同的各方主体应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确保各方对工程意图、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有共同的认识。

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发展也将面临着非常多的机会,同时,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在合同管理上也面临着阻碍,为了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符合建筑市场规范,推动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在合同履行上、合同签订上以及合同法律观念上不断增强,并要做好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合同管理能够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建设单位;合同管理;问题;对策1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1不重视招标阶段的合同条款的设置一般项目的合同条款在招标阶段就已经设置好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发了中标通知书后就无法对合同和招投标的实质性条款进行修改,顾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设置就非常关键。

每个项目都有每个项目的特殊性以及特殊要求,如果在招标文件中直接复制合同模板而未有针对性的调整,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增加这些针对性的要求就很难,如果后续确实要增加相关的要求,施工单位会提出相关的索赔。

比如有的项目需要深基坑,但是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均没有提到深基坑的施工、设计、评审等的要求,施工单位投标时也不会计入总价报价,待到施工单位中标后在施工时自行报价,因此部分造价未竞争,施工单位报价都很高,价格谈判很难,如果招标阶段就提出这样的要求,价格通过竞争,就不会给施工单位报高价的机会,深基坑一般涉及的费用很高,动辄上百万,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不利于合同执行。

1.2合同签订不规范一项建设工程参建单位众多,涉及的各方权利与义务也就众多,所以制定的合同内容庞杂,需要明确大量的条款,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但在实际工作中,发包人、承接人由于缺乏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涉及范围和内容不明确、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采用非示范文本合同进行签约,往往存在条款不完备、不具体、不平等,缺乏对发包人的权力限制性条款和对承接人的保护性条款,损害承包人的利益,使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向补偿到被损害的利益。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1. 进度滞后:施工进度滞后是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例如材料供应延迟、人员不足等。

对策: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提前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延迟,同时与施工方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2. 质量问题:市政工程需要确保施工质量,但有时可能出现施工方忽视质量问题的情况。

对策: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测团队,对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3. 安全事故:市政工程通常涉及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设备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4. 施工队伍管理:市政工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但有时施工队伍管理存在问题,如人员纠纷、工作不配合等。

对策:建立清晰的施工队伍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沟通,及时处理人员纠纷,保证施工队伍的稳定和高效。

5. 环保问题:市政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有时可能存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对策:严格落实环保法规,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方案,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6. 成本控制:市政工程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对策:制定详细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案,建立成本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导致成本超预算的问题,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7. 合同管理:市政工程通常签订合同进行施工,但有时会出现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对策:制定清晰的合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加强合同履约监督,及时解决合同纠纷,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8. 建设期间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噪音、尘土等。

对策:制定周详的施工管理方案,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不良影响,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和协调,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施工合同作为市场中的两个经济主体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双方应当严格的按照法律的要求,从合同的文本到其中细节方面进行认真仔细审查,切实保护好双方的权利。

本文主要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管理措施引言: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导致期间的经济关系也非常复杂。

建筑过程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具有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比较长,付款项目复杂等特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政策和自然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也决定了建筑施工合同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例如合同中的资金数额比较大,合同的时间比较长,合同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涉及面比较大,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在工程项目中的基本作用1、合同分配着工程任务,它详细地,具体地定义着工程任务相关的各种问题例如:(1)责任人,即由谁来完成任务并对最终成果负责以及合同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2)工程任务的规模,范围(内容),质量,工程量及各种功能要求;(3)工期,包括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即时间的要求;(4)价格,包括工程总价格(款),各分项工程的单价和总价及付款方式等;(5)完不成合同任务的责任及争执的解决方式等。

2、合同确定了项目的组织关系,它规定着项目参加者各方面的经济责权利关系和工作分配情况,所以它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形态和运作。

3、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

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

所以工程管理以合同为核心。

合同是严肃的,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订立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合同一经签订,只要合同合法,双方必须全面地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除不可抗力因素等),甚至单方面撕毁合同,则必须接受经济乃至法律的处罚。

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背景介绍:在建设领域,施工分包是常见的管理模式。

通过将工程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子包,然后由专业承包商进行实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施工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描述1. 信息传递不畅施工分包中最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传递不畅。

在不同层级之间以及各个参与方之间,信息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

这样容易导致误解、延误甚至出现重大失误。

2. 资金流向不透明由于分包承包商众多,资金流向变得复杂难以追踪。

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中间环节较多,资金可能被滞留或被挪用。

3.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当主体工程委派给多个承包商时,协调和监管成为巨大的挑战。

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各个分点施工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4. 项目期限难以控制施工分包模式下,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协作需要时间和精力。

如未能及时协调好各方进度,很容易出现项目延误。

二、对策建议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个层级之间的即时沟通与数据传递。

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搭建一个可靠、高效的信息系统,确保相关参与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2. 加强资金监管机制针对资金流向不透明问题,应引入第三方财务审计机构进行监管和审计。

同时,加强合同约定,规范账务管理,并设立独立的资金账户,确保款项按合同规定正常流转。

3.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体系应该覆盖所有承包商和供应商,并且要有相应的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4. 设定阶段性目标与里程碑为了更好地控制项目进度,可以设定阶段性目标和里程碑。

与各个承包商签订明确的合同,规定施工进度的要求,并在达到关键节点时进行验收。

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5. 强化协调与沟通机制为了加强协作,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协调与沟通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20-11-25T14:44:53.88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17期作者:包永伟范效平邹彤裴耀宗牛翠莉[导读]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双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所签订的包永伟范效平邹彤裴耀宗牛翠莉张建茹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双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所签订的,施工合同是施工建设的主要依据,做好合同管理能够有助于项目建设顺利发展。

文章通过对合同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管理;管理问题引言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泛,而施工合同的出现有利于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方面实现管控,同时由于合同的存在使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主体之间的复核权利得到明确划定,这样有助于施工操作的规范化。

但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合同管理还存在着较多不足,致使制定的相关合同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意义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工期都是比较长的,长时间的施工非常容易导致多种问题的出现。

但是如果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或者设计阶段,利用合同的形式将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约束,会极大程度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合同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性的,对于签订合同的双方或者多方来说,它也是具有一定规范性和法律性的文件,合同的签订是需要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共同来签订的,合同的约束性和法律效力也要求签订合同的双方或者多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中的实际规定来履行相关的责任,并承担相关的义务。

建筑工程项目在合同内容方面应该有利于每个签订方的责任分化,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还要从多个方面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质量。

正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实际要求,才要不断提高其合同管理方面的水平,从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能够在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中展开工作,进而带动整体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见的5个问题工程施工合同是业主与承包商为确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

在施工过程中,一切施工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下,各方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的合作,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但在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承包商往往重合同的签订过程,轻签订合同后的管理,导致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现了不少常见问题。

一、招标文件背离示范文本目前高速公路市场,普遍使用的是国家2003年发行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执行范本的目的是规范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维护建筑行业内正常的经济秩序。

招标文件是中标单位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有一些业主存在着占优势地位的心理,往往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在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去掉范本条款,自行附加一些霸王条款,或者通过条款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将工期提前,不计赶工措施费;提高工程质量等级,不计工程质量奖,不计材料差价;工程价款一次包死,不计风险包干费,甚至设置复杂的计量程序等,使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与国家正式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公路范本》出现较大的背离,从而为施工合同的履行带来很大困难。

二、施工合同中语句歧义由于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条款多、文件涉及面广,其中矛盾、错误、两义性问题常常难免。

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合同管理thldl,对施工合同的理解负责,建设单位应主动为合同文件起草,应对合同文件的正确性负责。

但是施工企业为了达到中标目的,往往对施工合同不加细致研究,最终与招标投标文件中相应的合同条款已相距甚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单位不重视,认为合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或因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不够,造成在合同文字表述上的矛盾、错误和两义性语句大量出现;甚至一些施工单位被迫有意使然,待事后通过“沟通”解决。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常常在合同签署上过分迁就建设单位,不计成本,违心地提高质量等级、压缩工期,或低于建设成本承包工程,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合同执行必然受阻,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率低。

三、“口头协议”、“私下合同”屡禁不止在水利水电工程小型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有正式合同与私下协议并存的现象。

正式合同依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订立,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

实际是按照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口头协定执行,此类条款常常是私下合同,秘而不宣,它起到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微妙作用,这样把通过招标投标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合同条款****。

这种协议通常表现在工程进度不合理压缩,变更工程设计,材料、设备的替换等方面。

另外,施工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后,不严格按合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造成施工合同管理不规范,最终给国家和企业自身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四、施工合同管理与工程投标管理脱节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种情况是施工企业编制投标文件中“商务标”、“技术标”的部门一般是施工企业的开发部门,而往往施工企业每年给开发部门下达开发任务指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开发部门的年终奖金,通常情况下开发部门只是片面追究中标率,不考虑此工程中标后是否对企业有效益和利润,甚至是低价中标。

一旦投标中标,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发给项目经理部具体实施,施工合同和相关的技术交底往往只流于形式,对施工合同不进行有效跟踪,长期将施工合同锁进柜子,打入“冷宫”,最终使得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

另外一种情况项目经理部对施工合同的处理也只是交给项目计划合同部,项目上的计划合同部虽说是合同管理部门,但是主要任务是项目部对业主跟协作队的结算工作,大部分项目经理注重追究工程进度和工程结算,轻合同管理。

一般人的思想认为施工合同(包括企业协作队)的管理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往往忽略了合同关系是脱离不了合同管理体系,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体系。

单单让一个部门去严格实施管理施工合同(包括企业协作队),势必造成合同管理与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失控。

五、合同管理人员欠缺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轻合同人员,重施工技术人员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家统一的认识是“工程是干出来的”。

项目经理一般看重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当现场施工任务紧张或者新工程抽调人员时,一般先从合同部门抽调,造成人员的不固定。

当出现合同纠纷时,后续人员往往不明情况,难以解说。

大部分的合同管理人员是在项目施工中摸索的一点体会,不具备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根据以上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性文件,也是项目全面管理的主要依据。

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合同管理意识,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困素有全面的深刻了解。

在施工合同的实施过程中要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的、全员参与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切实保证合同的履行,保证合同中各项承诺的兑现,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工程施工合同是業主與承包商為確定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協議。

在施工過程中,一切施工活動都是為瞭履行合同,在合同的約束和規范下,各方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職責,進行有效的合作,以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但在工程項目中普遍存在承包商往往重合同的簽訂過程,輕簽訂合同後的管理,導致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現瞭不少常見問題。

一、招標文件背離示范文本目前高速公路市場,普遍使用的是國傢2003年發行的《公路工程國內招標文件范本》,執行范本的目的是規范合同當事人雙方的行為,維護建築行業內正常的經濟秩序。

招標文件是中標單位施工合同的主要內容之一。

但有一些業主存在著占優勢地位的心理,往往在與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時,在招標文件或施工合同中去掉范本條款,自行附加一些霸王條款,或者通過條款內容要求施工單位墊資施工,將工期提前,不計趕工措施費;提高工程質量等級,不計工程質量獎,不計材料差價;工程價款一次包死,不計風險包幹費,甚至設置復雜的計量程序等,使最終簽訂的施工合同或(招標文件)與國傢正式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公路范本》出現較大的背離,從而為施工合同的履行帶來很大困難。

二、施工合同中語句歧義由於建設工程承發包合同條款多、文件涉及面廣,其中矛盾、錯誤、兩義性問題常常難免。

按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一般解釋原則,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合同管理thldl,對施工合同的理解負責,建設單位應主動為合同文件起草,應對合同文件的正確性負責。

但是施工企業為瞭達到中標目的,往往對施工合同不加細致研究,最終與招標投標文件中相應的合同條款已相距甚遠。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單位不重視,認為合同隻是一種表面形式;或因與建設單位的溝通不夠,造成在合同文字表述上的矛盾、錯誤和兩義性語句大量出現;甚至一些施工單位被迫有意使然,待事後通過“溝通”解決。

另一方面,施工企業常常在合同簽署上過分遷就建設單位,不計成本,違心地提高質量等級、壓縮工期,或低於建設成本承包工程,使得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合同執行必然受阻,導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履約率低。

三、“口頭協議”、“私下合同”屢禁不止在水利水電工程小型項目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有正式合同與私下協議並存的現象。

正式合同依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訂立,但雙方當事人並不履行,隻是用作應付上級管理部門的檢查。

實際是按照合同補充條款形式或口頭協定執行,此類條款常常是私下合同,秘而不宣,它起到偷梁換柱、瞞天過海的微妙作用,這樣把通過招標投標產生的部分或全部合同條款****。

這種協議通常表現在工程進度不合理壓縮,變更工程設計,材料、設備的替換等方面。

另外,施工單位在簽訂工程合同後,不嚴格按合同、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造成施工合同管理不規范,最終給國傢和企業自身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

四、施工合同管理與工程投標管理脫節施工企業施工合同管理與投標管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然而在實際中,存在一種情況是施工企業編制投標文件中“商務標”、“技術標”的部門一般是施工企業的開發部門,而往往施工企業每年給開發部門下達開發任務指標,指標的完成情況直接影響著開發部門的年終獎金,通常情況下開發部門隻是片面追究中標率,不考慮此工程中標後是否對企業有效益和利潤,甚至是低價中標。

一旦投標中標,與建設單位簽訂施工合同後,此“合同”隻是以文件形式轉發給項目經理部具體實施,施工合同和相關的技術交底往往隻流於形式,對施工合同不進行有效跟蹤,長期將施工合同鎖進櫃子,打入“冷宮”,最終使得合同管理與投標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嚴重脫節。

另外一種情況項目經理部對施工合同的處理也隻是交給項目計劃合同部,項目上的計劃合同部雖說是合同管理部門,但是主要任務是項目部對業主跟協作隊的結算工作,大部分項目經理註重追究工程進度和工程結算,輕合同管理。

一般人的思想認為施工合同(包括企業協作隊)的管理是一個部門的事情,往往忽略瞭合同關系是脫離不瞭合同管理體系,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體系。

單單讓一個部門去嚴格實施管理施工合同(包括企業協作隊),勢必造成合同管理與工程實際施工過程失控。

五、合同管理人員欠缺在建築工程行業中,輕合同人員,重施工技術人員的現象普遍存在。

大傢統一的認識是“工程是幹出來的”。

項目經理一般看重現場的施工技術人員,當現場施工任務緊張或者新工程抽調人員時,一般先從合同部門抽調,造成人員的不固定。

當出現合同糾紛時,後續人員往往不明情況,難以解說。

大部分的合同管理人員是在項目施工中摸索的一點體會,不具備專業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

根據以上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該認識到加強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

工程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性文件,也是項目全面管理的主要依據。

項目的管理者必須具有強烈的合同管理意識,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困素有全面的深刻瞭解。

在施工合同的實施過程中要對施工合同進行有效的、全員參與的跟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合同的動態管理,切實保證合同的履行,保證合同中各項承諾的兌現,維護合同雙方的權益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