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一) 项目基本情况(二) 项目简介木材胶粘剂是决定木质人造板及其家具地板产品性能的最核心要素之一,对其进行功能化改良是提升人造板综合品质、赋予人造板特殊性能、进而促进人造板产业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尽管木材胶粘剂经过几十年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由于木材引入后组分复杂、胶接性能与目标功能通常发生矛盾等因素,对于改性剂和胶粘剂主体的反应机理、改性体系固化历程及胶接力形成的动态机制等科学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理论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下,基于固化动力学Arrhenius理论,从有机化学、材料力学和微生物学等角度,深入研究了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PF)胶粘剂低毒降醛、快速固化、防腐抗菌等系列功能提升及其固化机制,形成了以“固化分界及加速-本体降醛-协同赋能”为核心的功能化改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木材胶粘剂改性理论体系。
重要科学发现如下:2、首次发现“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解析了改性体系的分子架构和快速固化机制。
基于125℃的固化反应速率分界点,分别建立PF胶粘剂/防腐剂/木材复合体系高低温区固化动力学理论模型,开创了最接近真实热压条件下研究木材胶粘剂固化历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解析了铜化合物、脱甲基化木质素、金属催化剂促进PF胶粘剂固化反应的机制及其复合体系的分子架构。
2、首次发现uron树脂、五硼酸铵的“本体降醛”机制。
Uron树脂环状结构中的羟甲基与高摩尔比(甲醛/尿素)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发生醚化反应而降低胶接制品甲醛释放量;五硼酸铵在热压时分解产生游离氨与UF胶粘剂中的游离甲醛反应生成六次甲基四胺,产生降醛作用;发现了陈化时间与UF胶粘剂制备胶合板湿强度之间的关联机制。
3、首次发现硼铜化合物和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对酚醛树脂胶粘剂分别产生“协同赋能”效应。
五硼酸铵和纳米氧化铜在促进PF胶粘剂固化、保证定向结构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胶接制品显著的抗白蚁与防腐性能;阐明了苯酚/单宁/尿素/甲醛的共缩聚原理,发现了单宁-尿素共缩聚改性提高酚醛树脂力学强度和降低甲醛释放的作用机制。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名称云南切梢小蠹智能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开发应用主要完成人杨斌,泽桑梓,赵宁,马云强,季梅,朱家颖,王大伟,李宗波,刘乃勇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 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林业学科分类名称1 森林保护学代220.3020 23 代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农、林、牧、渔业任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云南省林业厅委托项目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寄主气味调控云南切梢小蠹产卵的作用和机理,31260179”,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云南松小蠹生物调控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67”,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松小蠹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TG11号”,以及云南省林业厅所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委托项目“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库及平台建设技术服务”。
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授权发明专利(项) 5 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33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8年8月1日完成:2018年9月30日(二)项目简介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是云南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均为害面积超过100万亩。
项目组针对该虫开展了天空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成果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开发了天空地一体智能监测技术。
研发了云南切梢小蠹天空地一体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融合和智能分析平台;在云南切梢小蠹严重发生区建立247个固定监测点,1.5万个移动数据采集终端,21个无人机数据采集点,每天获取监测数据和图像超过3G。
实现云南切梢小蠹监测范围广覆盖、监测信息传输和接收实时化、监测数据分析智能化和监测预警结果表达可视化。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项目一: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一)项目基本情况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名称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主要完成人梁志宏、王跃华、邵凌、孙兴平、陆歌皓、刘天成、周华、朱振博、嵇长青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大学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定密机构(盖章)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学科分类名称1 计算机软件其他学科代码520.40992 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代码520.10603 金融市场代码790.7340所属国民经济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任务来源其他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201953ZK2883授权发明专利(项)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 5 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16年3月1 日完成:2018年3 月18日(二)项目简介1、背景和意义区块链是“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的“战略性前沿技术”,国办发〔2017〕84号文把“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列为重点任务。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信息无法共享、履约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监管难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风险高风控难、监管难等问题。
本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多链隔技术、跨链可控交互技术、可信数据管理、供应链贸易系统和供应链融资系统的研发,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本领域既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布局的重点,也是云南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
2、主要技术内容(技术创新点):(1)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多链隔离技术。
项目首次提出并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金融数据的多链隔离存储,实现了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分片存储和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可信与隐私保护。
(2)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数据跨链可控交互技术。
项目首次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数据跨链可控交互模型,支持跨链数据授权访问,实现了供应链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相互交叉验证和贸易可视、透明、穿透、难以篡改,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有效的贷前预审、贷后管理及征信等功能。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项目名称:主动去甲基化调控DDR的机制研究及在神经退行疾病治疗中运用探索主要完成人:LI JIALI(李家立),蒋德伟,张莹,魏姝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点、主要学术代表作、主要完成人的学术思想贡献: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点(项目简介):准确而有效的DNA 损伤修复机制对于维持生命体的基因组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
细胞自身具有一系列完备而复杂的机制来应对DNA 损伤。
DDR 损伤应答(DDR)通路涉及到复杂的细胞调控网络,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系统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PRC 复合体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H3K27me3)和HDAC4 介导的染色质乙酰化失调参与了DDR 核心因子ATM 相关的DNA 损伤修复过程。
本项目进一步发现TET蛋白介导的主动去甲基化在ATM 和ATR 相关的DNA 损伤修复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机制研究上,本项目发现了新的表观遗传学标记5hmC 及其偶联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与DDR 调控密切相关;揭示了ATM-TET1 和ATR-TET3 调控轴线在应对不同类型DNA 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以较接近灵长类的树鼩为模型,我们首次发现了树鼩各脑区与发育和衰老相关的甲基化动态变化规律,且与Tet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密切相关。
运用探索方面,本项目以ATM 功能缺失的病人(A-T)样本为基础,首次报道了脑区特异的5hmC 丢失影响患者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的易损性和退行性病变;证明了TET1 是该过程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并在全基因组水平阐释了去甲基化紊乱的分子机制;在Atm-/-小鼠模型上,通过人为操控5hmC 水平阻断了PC 神经元退行的病理进程,并改善了患病小鼠的运动能力缺陷。
本研究为相关疾病的病理研究和DNA 损伤机理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新的A-T 疾病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打下基础。
云南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技奖励项目
附件 6云南省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非编码RNA在砷接触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拟提名情况:拟提名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目简介砷是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其健康危害和毒效应与代谢转化模式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认为p53在砷遗传毒性和致癌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砷接触可导致p53损伤和表达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健康相关事件的发生。
p53介导的非编码RNA 可能在砷代谢及其毒效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其中一次研究以正在接触砷和停止接触砷85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尿砷形态分析,AS3MT、已有研究证实受p53调控的11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非编码RNA、p53及其下游相关基因Bax、Puma、Bcl-2和Fas mRNA表达,以及p53外显子5,6,7和8的突变前损伤检测,探讨砷对p53家族非编码RNA 表达影响,并系统研究非编码RNA与砷代谢和p53损伤关系。
本项目基础研究主要结论是:1、砷暴露改变了课题选择的多数非编码RNA及相关编码RNA 表达。
停止接触2个多月后部分RNA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可能与一些临床症状恢复存在重要关联。
表明此为机体应急状态,期间机体内分子生物学、生理和生化变化,尤其遗传毒性和远期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认为,部分p53调控的非编码RNA难以在相应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作为高危人群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职业砷接触工人p53外显子5,6,7和8存在明显损伤,损伤位点与砷代谢模式存在独特的关系。
p53外显子7和8损伤与尿中多种砷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3、长链非编码RNA MEG3、 TUG1、 HOTAIR和 MALAT1表达与尿中各种砷化合物显著相关,且明显受p53不同位点损伤影响。
表明p53家族的长链非编码RNA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4、砷接触导致p53及4个下游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增加。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基本情况提名者云南省教育厅项目名称云南水分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恢复关键技术主要完成人陈奇伯、王妍、王克勤、董琼、黄新会、黎建强、李艳梅主要完成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 / 定密机构/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农学学科分类名称1 林学及其他学科(22099)代2 生态学(18044)代3 农业工程(41650)代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农、林、牧、渔业任务来源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干热河谷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生态学过程研究(31060093)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201953zk2973授权发明专利(项)2授权的其它知识产权行业标准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2年1月1日完成:2018年12月31日(二)项目简介为了全面改善云南干热河谷和岩溶石漠化等水分脆弱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助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发挥云南省在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作用,依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实践成果,以云南省干热河谷、岩溶石漠化为代表的水分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探明了生态退化区植被水分适宜性、水分生态承载力、土壤水分入渗和产流产沙特征、集水系统的水文生态过程,揭示了植被退化成因和生态恢复的约束条件;在自然坡面产流率、集水系统的水分生产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集水组合、导流组合和土地整理整装的集水造林技术;通过适应性综合研究,筛选构建了以本地种为主体的乔灌结合的植被重建技术和相应模式;在人为干扰植被退化区和工程建设废弃地立地条件以及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育和土壤种子库恢复以及利用客土促进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技术。
具体技术指标如下:(1)径流小区和集水区尺度的微整地、林地及管护封禁坡面比人为干扰荒草地、坡耕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39%和50%以上,土壤入渗性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消退时间延长。
第二人民医院推荐科技奖公示项目-云南卫生计生委
省第二人民医院推荐省科技奖公示项目第一项项目名称:《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及延续护理研究》一、项目基本情况:候选人:段宝凤、张万福、李晓刚、吴志群、王静梅、尹玲、陈历赛、刘娟娟、李慧文、李雄菊、文雯、许家素候选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项目所属学科:肿瘤护理任务来源:自选课题二、项目简介:恶性肿瘤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本项目通过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延续护理展开研究,探讨肿瘤患者的整体生存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项目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住院期间医护配合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心理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放射防护、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发现护理组焦虑患者较对照组降低82%,抑郁患者降低84%,治疗依从性提高68%。
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前1 d、术后第l、3、5和7天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征象。
该项目将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为植入组,同期出院的恶性肿瘤未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94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
对上述20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植入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
植入组对健康状况满意程度、安全感、工作能力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等10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植入组在食欲、精神状况、睡眠、疼痛、家庭支持、对疾病认识、对治疗态度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等11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延续护理,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作用及副作用并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125I粒子植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云南中医中药研究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附件7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康爱保生丸联用HAART对HIV-1gag-pol基因耐药突变的影响作用拟提名情况: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技术项目类)三等奖二、项目简介本项研究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对HIV-1基因调控蛋白的影响作用研究81160537”及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西医药合用对HIV-1病毒RNA基因组的影响作用初探2012FB200”两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结题验收工作。
本研究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了入组的112例HIV/AIDS患者病毒基因型及耐药型,发现入组患者HIV流行特点;开展临床队列研究,观察了HAART 联用康爱保生丸组与纯HAART治疗组的各治疗阶段患者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开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IV-1gag-pol基因检测,分析病毒重组变异特征、探索了治疗与HIV-1gag-pol基因耐药变异的相关性。
开展30例患者HIV-1病毒近全长基因序列检测,发现一条全新重组型HIV-1基因组并命名,上传至HIV sequence database。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2月时,康爱保生丸联用HAART组CD4+细胞数量中位数显著高于HAART组,在为期12个月治疗过程中,康爱保生丸联用HAART组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低于HAART组,且康爱保生丸联用HAART组在第12月时对TG异常的改善率为44.81%。
不同基因分型的患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对两组患者gag-pol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IV基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变异,包含一些NRTIs,NNRTIs,以及 PIs耐药变异点,组间比较发现,康爱保生丸联用HAART组较HAART组有较少出现NRTIs耐药变异的趋势。
共有30例患者体内HIV-1病毒扩增得到近全长序列,两组患者HIV基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拟奖项目及等级
技术发明奖
云南昆船烟草设备有限公司
烟叶打叶分流风选方法及系统
三
技术发明奖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4项)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锌冶炼清洁生产与提质降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艾萨工艺冶炼复杂铜物料杂质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剥锌机组研发及示范应用
云南大为恒远化工有限公司
煤焦化粗化学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项)
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内陆湖泊浅水区超长大口径虹吸管道系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项)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闸门原型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云南儿童感染性疾病细菌病原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的系统研究和临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昆明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探索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公民逝世后角膜捐献及角膜移植的临床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与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迪庆州科学技术局(项)
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迪庆藏区青稞高效栽培与产业化示范技术集成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高效检测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全链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用热熔胶安全风险成分检控技术研发及应用
三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项)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5.11•【字号】•【施行日期】2022.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有关单位: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函〔2018〕98号)和《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提名项目“云南省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5月11日至5月17日。
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云南省科技厅机关纪委或省纪委省监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监察组反映,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省科技厅机关纪委,*************省纪委省监委驻厅纪检监察组,*************通讯地址:昆明市北京路542号省科技厅科技人才办公室邮编:650051附件:“云南省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项目简介云南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5月11日附件《云南省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云南省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提名意见: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目简介项目依托《云南省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云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联盟发展政策措施研究》等课题,发挥云南省科研机构联合会协同创新作用,解决了我省科研机构科研力量分散、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管理条块分割、优秀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促进了科研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了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拓展科研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及技术服务的空间。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 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印太暖池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低纬高原区的灾害效应主要完成人:曹杰(云南大学),王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杨若文(云南大学),陶云(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谈树成(云南大学)提名奖种: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单位:云南大学二、项目简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调控着位于其北侧的低纬高原区的天气气候。
异常的印太暖池区海气相互作用往往造成低纬高原区天气气候的异常,进而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引起巨大的生态灾难、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政府联合基金重点(U0933603)等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通过资料诊断、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开展了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和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相互作用及其在低纬高原区的灾害效应研究,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原创成果:(1)率先定量化地确定了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交界面,建立了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交界面指数。
回答了印度、东亚两季风交界面形成和变异的重大科学问题。
发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分界不能逾越高黎贡山,哀牢山系对两支季风交互影响的阻隔作用明显但并不是它们的地理分界线:印太海气相互作用是决定两季风交界面位置变化的关键因素。
(2)提出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后,进- -步揭示出印太海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冬季风形成和变异的作用。
发现:南北向热力梯度与东西向热力梯度对东亚冬季风形成和变异的作用同等重要,印度洋和海洋大陆地区的海温对南北向热力梯度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与ENSO相比,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异的作用更大。
(3)率先判识出春季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是年际尺度上预测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的强信号之一,突破了全球最强的ENSO信号在预测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失效的瓶颈。
发现春季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通过影响印度洋海区跨赤道辐散环流最终导致了低纬高原区汛期降水的异常,易引发早涝及次生灾害。
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附件 6云南省疾控中心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非编码RNA在砷接触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拟提名情况:拟提名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目简介砷是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其健康危害和毒效应与代谢转化模式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认为p53在砷遗传毒性和致癌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砷接触可导致p53损伤和表达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健康相关事件的发生。
p53介导的非编码RNA 可能在砷代谢及其毒效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其中一次研究以正在接触砷和停止接触砷85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尿砷形态分析,AS3MT、已有研究证实受p53调控的11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非编码RNA、p53及其下游相关基因Bax、Puma、Bcl-2和Fas mRNA表达,以及p53外显子5,6,7和8的突变前损伤检测,探讨砷对p53家族非编码RNA 表达影响,并系统研究非编码RNA与砷代谢和p53损伤关系。
本项目基础研究主要结论是:1、砷暴露改变了课题选择的多数非编码RNA及相关编码RNA 表达。
停止接触2个多月后部分RNA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可能与一些临床症状恢复存在重要关联。
表明此为机体应急状态,期间机体内分子生物学、生理和生化变化,尤其遗传毒性和远期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认为,部分p53调控的非编码RNA难以在相应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作为高危人群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职业砷接触工人p53外显子5,6,7和8存在明显损伤,损伤位点与砷代谢模式存在独特的关系。
p53外显子7和8损伤与尿中多种砷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3、长链非编码RNA MEG3、 TUG1、 HOTAIR和 MALAT1表达与尿中各种砷化合物显著相关,且明显受p53不同位点损伤影响。
表明p53家族的长链非编码RNA可能对砷代谢转化和遗传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4、砷接触导致p53及4个下游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增加。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苗永旺: 从母系遗传角度厘清了中国家鸡的起源历史,揭示了家鸡在东亚及 其周边地区的多次局部驯化事件。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家养动物的起源和群 体历史研究”中所列第 2 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 6 篇代表性论文的 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
彭旻晟: 开展了家鸡遗传学的研究工作;整理构建了家养动物线粒体 DNA 系统分析策略。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家养动物的起源和群体历史研究”中所列 第 2、3 项科学发现和“家养动物的驯化遗传机制研究”中所列第 3 项科学发现做 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 3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三),第 4 篇代 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第 5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第 6 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
鉴于此,张亚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和省内外的学者,20 多 年前率先从 DNA 水平在国内系统研究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全面覆盖了鸡、猪、 山羊、绵羊、牛、马、驴和兔等家养动物,研究技术从早期的线粒体 DNA 片段发 展到全基因组的分析,涉及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扩散、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等重要问题。我们从发表的 40 多篇 SCI 论文中挑选了 20 篇作为代表,这些工作引领了我国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也奠定其国 际地位。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主要学术代表作:
项目 20 篇核心论文总影响因子 129.541,SCI他引 575 次,其中 8 篇代表性 论文总影响因子 90.548,SCI他引 329 次。SCI他引中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等国际权威杂志的正面引用,部分工作得到《Science》报道。主要代 表论著有: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项目名称:走进动物王国主要完成人:吴丽彬,马晓锋,张丽坤,李维薇,罗文寿,陈泉燕,何桂武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项目简介云南生物物种种类及特有类群数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和世界上最独特和最有价值的生物基因库。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多类型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昆明动物博物馆凭借地域优势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基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近六十年的科研积累和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工作,推出了“走近昆虫”、“感受生命之重—走近大象”、“云南湿地•珍禽”、“人类的近亲—灵长类”、“鱼翔浅底—云南鱼类”“蛇年话蛇”、“鹤舞高原”、“黑色精灵—怒江金丝猴”、“云南野鸟”等动物系列电子书,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官网推出。
与此同时,成功举办了动物系列专题展览,以及至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机场出入境大厅、学校、公园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巡展,开展科普教育与科学传播工作,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累计参观人数逾200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动物系列电子书和专题展览基础上,采撷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编撰整理了科普丛书《走进动物王国》。
该丛书语言严谨科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配以精心整理、种类繁多的动物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和阐释了生存在地球上的各类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与生存情况,以及它们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引起人们对形态各异的动物的关注,唤起人们探索动物王国的兴趣,促进人们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系列电子书、科普展览、出版物、创意品等进行科普教育与科学传播,贯穿云南动物多样性知识体系,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提高青少年、社会公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和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素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9.05.31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5.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工作的通知
有关单位:
因受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改为提名制、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技奖励子系统)上线运行时间较晚等因素影响,为进一步做好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提名服务工作,请确在2019年5月31前已完成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至少公示7天),并无异议的省创新团队(公示时间造假的,承担诚信责任,取消提名),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延长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奖提名受理时间的通知》等相关要求,于2019年6月3日前将纸质提名材料及本单位范围内公示证明材料各一份,报省科技人才办公室(昆明市北京路542号云南科技大楼807室),逾期不予受理。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5月31日。
云南地方病防治所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附件 8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鼠疫疫源地与毗邻疫源地菌株遗传关系及相关方法应用拟提名情况: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目简介研究背景:2005年丽江玉龙县发生了5例肺鼠疫病例(2例死亡)事件,2006证实了玉龙鼠疫疫源地的存在。
前期研究表明:玉龙鼠疫菌虽与剑川野鼠鼠疫菌的分离宿主与生境相同,但生化特性不相同;玉龙鼠疫菌与西藏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菌生化特性相同,但分离宿主与生境不同。
因此从生态分型上,找不到玉龙菌株合适的位置。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角度阐明玉龙鼠疫菌与毗邻疫源地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为该疫源地鼠疫的防控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对玉龙鼠疫菌株及云南近年来新分离菌株在内共235株鼠疫菌株进行研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差异片段分析(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RISPRs)、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插入序列位点分析(IS)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进行分子分型及溯源分析;同时结合表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一方面阐明玉龙鼠疫的性质及来源,另一方面对近年来新发鼠疫进行定性,而且对云南鼠疫的整体格局进行重认识。
研究发现:①玉龙鼠疫菌是云南一个独立的基因型,来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四川巴塘),而云南鼠疫起源于玉龙鼠疫,再扩散至剑川形成剑川野鼠鼠疫,进而再传至滇西及滇南广大区域而形成云南家鼠型鼠疫;②2017年鹤庆新分离菌株属于丽江野鼠鼠疫范畴,是丽江疫源地向南扩散的结果;③1954年剑川鼠疫菌与1975年后的鼠疫菌株在分子分型上属同一类型,因此剑川野鼠疫源地的发现可向前推20年;④家鼠鼠疫主要可分为亚簇1和亚簇2,云南西部(德宏、保山、大理)菌株处于亚簇1,云南东部(红河、文山)及广西、贵州菌株主要处于亚簇2;⑤2016年景洪市的人间鼠疫分离菌株,其与普洱菌株有一定亲缘关系。
201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云南省科技厅提名意见: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技术领域。
围绕制约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以连续平压升级改造间歇式生产技术,在人造板胶黏剂、热压固化、配套工艺技术与装备等关键环节进行研发创新,突破了降低人造板工业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关键。
1、更新完善了甲醛系列树脂合成反应机理,创建了树脂合成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拟,建立了研究树脂合成反应机理和结构形成的新方法;发现了脲醛树脂合成路线中后期添加尿素导致的去支化效应,揭示了低摩尔比脲醛树脂结构缺陷;发明了高支化结构改造技术路线,解决了低摩尔比脲醛树脂性能劣化和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为大幅度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2、开发研制了穿透式蒸汽预热加速固化的成套技术体系,研制了喷蒸预热装置,克服了常规热压技术传热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提高连续平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生产效率15~40%;研发了具备压力释放特征的加压技术,提高了板坯密实化和树脂固化匹配性,降低了板坯内部蒸汽压对板坯的冲击破坏,消除了回弹应力对固化树脂的破坏,提高板材内结合强度10%以上。
通过集成创新,研发了连续平压生产线3mg/100g 以下甲醛释放中密度纤维板制造技术。
3、研发了刨花板连续平压生产线国产化模块配置方案,显著降低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成本30%以上,刨花板单位能耗降低30%以上,提高了刨花板单线产能和产品品质;创建了高浓度甲醛制备与树脂制备一体化技术,节省制胶能耗30%以上,解决了制胶废水污染。
通过技术集成创新,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热压因子由6提高至4.8,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控制在3mg/100g以下。
该项目实现了连续平压生产线制造过程节能、生产工艺高效、产品性能环保的目标,相关技术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转化。
云南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云南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科学技术奖励项目附件 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项目一项目名称: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完成人:陈涌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多学科协同治疗,对患者的先天畸形进行有步骤、多学科参与的序列化治疗,尤其对畸形所导致的心理及语言障碍也得到了有效治疗,既提高了治疗有效,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多学科协同治疗由口腔外科为主导,在口腔正畸科室,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临床心理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下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化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效果,目前为云南省唯一可以开展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医疗机构,甚至扩大致我国西南片区也属领先位置。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为本项目的主持人,致力于开展与推广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负责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填补了云南省对于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治疗空白。
推广应用情况:培养各地进修医生100多名,多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疗教育培训班,相关技术在云南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33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
项目二项目名称: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基于临床患者与猕猴的比较完成人:尹勇;胡新天;秦冬冬;谷震;杨栩;甘露;潘雷;单灵敏;武若雯;李川雄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由5%-63%,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自杀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采用神经介入法阻断与人类遗传、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大脑中动脉制备卒中模型,选择卒中猕猴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卒中猕猴和卒中患者行为,称量体重,检测儿茶酚胺、细胞因子和可的松水平,分析5-HTTLPR基因型、测定局部脑血流值以及猕猴糖水消耗量和清水消耗量,评估其抑郁状态,比较卒中患者和卒中猕猴抑郁相关数据,探讨其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项目一项目名称: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完成人:陈涌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多学科协同治疗,对患者的先天畸形进行有步骤、多学科参与的序列化治疗,尤其对畸形所导致的心理及语言障碍也得到了有效治疗,既提高了治疗有效,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多学科协同治疗由口腔外科为主导,在口腔正畸科室,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临床心理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下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化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效果,目前为云南省唯一可以开展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医疗机构,甚至扩大致我国西南片区也属领先位置。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为本项目的主持人,致力于开展与推广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负责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填补了云南省对于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治疗空白。
推广应用情况:培养各地进修医生100多名,多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疗教育培训班,相关技术在云南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33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
项目二项目名称: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基于临床患者与猕猴的比较完成人:尹勇;胡新天;秦冬冬;谷震;杨栩;甘露;潘雷;单灵敏;武若雯;李川雄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由5%-63%,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自杀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采用神经介入法阻断与人类遗传、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大脑中动脉制备卒中模型,选择卒中猕猴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卒中猕猴和卒中患者行为,称量体重,检测儿茶酚胺、细胞因子和可的松水平,分析5-HTTLPR基因型、测定局部脑血流值以及猕猴糖水消耗量和清水消耗量,评估其抑郁状态,比较卒中患者和卒中猕猴抑郁相关数据,探讨其发病机制。
如果是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导致抑郁出现,则所有卒中猕猴都将表现出抑郁症状,且PSD猕猴和PSD患者生物学变化将呈现出高度统一性。
如果是卒中后带来的社会心理应激导致PSD发病,卒中猕猴由于不具备人类复杂心理过程,将可能不表现抑郁行为或很少表现抑郁行为,通过比较PSD被试(包括患者和猕猴)和卒中后非抑郁被试确立社会心理应激。
如果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PSD发病,再通过比较PSD猕猴和PSD患者数据,判断主导因素?此项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携带5-HTTLPR的SS基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推测该基因型可能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易感基因。
卒中猕猴没有表现出抑郁症状,PSD猕猴和PSD患者两者没有呈现出生物学变化高度统一性,说明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并不是导致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初步推断发PSD生是在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基础上,由卒中后引发的社会心理因素改变所致。
在国内外首次选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制备PSD模型,观察卒中猕猴抑郁样行为,首次将脑卒中患者和猕猴脑卒中抑郁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研究PSD发病机制。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尹勇,负责主持本项目,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合计19.368.项目三项目名称:脂联素及调控microRNA变异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评估完成人:李奕平、杨莹、陶文玉、李显丽、杨曼、王晓苓、王飞英、熊煜欣徐凡徐波陈郊丽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在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个省级基金项目支持下,历时14年。
成果发表论文15篇,团队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15.899。
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3篇。
他引128次,SCI他引53次,其中2篇被DIABETES正面引用。
项目组研究团队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培养云南省人才1名,后备人才1名;内分泌代谢专业领军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1名。
博士2名,硕士8名。
项目简介:随着中国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
探索代谢性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遗传倾向是当代遗传研究领域的挑战。
本项目从脂联素、脂联素受体(CDH13)和调控microRNA的变异三方面阐明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
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发现脂联素启动子区域的SNP-12140,其单倍型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对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发现4个变异位点:SNP-12140(rs266730)、SNP-11426(rs16861194)、SNP-11377(rs266729)和SNP-11016;并证明SNP-12140、SNP-11426及其单倍型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2.在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CDH13基因rs12596316AG杂合子增加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3.首次报道了miR-124a的rs531564C等位基因为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保护等位基因;而miR-146a的rs2910164C等位基因增加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本项目研究结果为从脂联素、到脂联素受体(CDH13)和调控microRNA的变异在中国人群代谢性疾病中的诊断、防治提供遗传学数据。
项目四项目名称:食用油洗胃联合改良胃管救治早期急性口服磷化铝中毒的应用完成人:杨春爱,杨亚非,刘涛,朱峻波,刘子梦,付金孝,王锦文,李洪波,郑粉双,黄云祥,成忠凤。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基本情况:1、口服磷化铝中毒的死亡率为60%~100%,死亡率高。
本项目在口服磷化铝中毒家兔模型中,口服磷化铝中毒后给予食用油洗胃以及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是提高救治存活率的关键。
2、将食用油洗胃后持续胃肠减压治疗急性早期口服磷化铝中毒应用于临床,可以显著提高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3、此技术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是目前国内外救治口服磷化铝中毒的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由于该技术具有容易掌握,风险性小,疗效明显的特点,特别适宜现场早期救治,已在省内9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简介:1、前期动物实验得出结论:口服磷化铝中毒后给予食用油洗胃以及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是提高解救存活率的关键。
2、将食用油洗胃联合改良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治疗口服磷化铝中毒应用于临床,观察到,早期使用该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的治愈率。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该同志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18年,负责完成本项目的临床应用的观察研究,收集本项目的所有资料,自制气体压力检测装置,解决了该项目体外气体压力检测的关键技术,参与改良胃管的设计,使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近年来,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科技核心论文数篇。
对本项目的全部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从2009年开始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应用,项目组成员杨亚非主任医师在多次学习班和省、地市急诊学术年会推广应用,陆良县人民医院、宣威市中医院、宣威市人民医院、曲靖市人民医院、马龙县人民医院、富源县人民医院、寻甸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临床应用。
并于2018年12月12日在全国医生圈,急危重症系列大型网络公益直播第三十五讲《中国中毒与急救医学联盟》大讲堂对该新技术进行直播讲解,向全国推广该技术,交流应用经验,得到了外省多位专家的赞誉。
经过几年推广和临床应用,大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所需材料易得,可重复性好,容易观察临床变化,疗效肯定等优点。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 篇,北大核心期刊1 篇项目五【项目名称】肝脏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完成人】喻智勇,韦嘉,王俊峰,刘巧云,喻诗哲,蔡强,高则海,向安东,马铎,孙斯逊,侯丽莉。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医学院,云南微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一、主要技术内容:1.肝脏Glisson 系统应用解剖学研究回顾历史,人们对肝脏解剖的深入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发展;现今,“精准肝切除术时代”要求我们对肝脏解剖学进行更深入思考和认识。
本项目从临床需求出发,对肝内各部分Glisson系统的走行形式、空间解剖位置、二/三级分支的数目及分布范围等解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性研究。
结果显示:肝脏左、中、右各叶Glisson系统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三级分支分布情况不完全符合经典Couinaud八段的描述,突破了传统对肝脏解剖学以某一脉管为基础进行分叶/段的认识。
2.结合我们对尸肝Glisson 系统解剖、既往对犬、兔等哺乳动物肝脏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复习肝脏胚胎发育相关的资料,提出了“肝脏以Glisson 系统的3 大二级分支为依据分为左、中、右三叶是合理的,而且肝脏是以中叶Glisson 主干为轴心的对称性器官”的观点。
3.在研究肝脏Glisson 系统解剖学和重要局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本省早期系统性开展并推广了多项解剖相关肝外科关键技术,包括:降肝门板技术,Glisson 蒂区域血流控制技术,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Kelly 钳精细钳夹法切肝技术,经肝后腔静脉间隙绕肝悬吊技术,肝脏数字化解剖技术等。
与传统肝脏外科技术(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鞘内解剖血管技术、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等)比较,熟悉肝脏Glisson 系统解剖,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恰当应用解剖相关肝脏外科关键技术,本项目在安全性、适宜性、疗效方面更符合现代“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理念和要求。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喻智勇:“云南省王曙光院士专家工作站(2018IC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力对肝再生的影响及其Ras/MAPK信号途径调节机制的研究(81060041)和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门静脉压力调控预防小肝综合征的实验研究(2008CD008)项目负责人”,从事本项目研究10余年,是本项目主要完成人。
1.举办培训班:开展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肝脏应用解剖学及相关肝脏外科关键技术”培训班6期。
2.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外科学学术大会(郑州,2017 年)和省内外学术会议多次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3.“肝脏Glisson系统解剖相关的肝脏外科关键技术”在多家医院得到推广应用。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专利和文章)】1.专利1项2.中文论文21篇3.学术会议交流论文5篇4.SCI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