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风光和牧羊姑娘的勤劳身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集体合作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集体荣誉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范唱、分组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草原上》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范唱、分组练习、集体合唱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范唱和练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草原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聆听: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3.范唱:教师进行范唱,讲解歌曲的声乐技巧,引导学生跟唱。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5.集体合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合唱,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6.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这首歌曲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音部分:—节奏处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歌曲演唱效果、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注重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音乐素养。

《草原上》(教案)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草原上》(教案)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5.两组鼓后,学生渐强朗诵《敕勒川》配合身势。
课题呈现
1.播放《草原上》视频
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一起欣赏一下辽阔的草原风光吧!
2.师生律动互动。
3.学生自由空间,回应教师大鼓声。
落实到谱
1.学生对照曲谱,再次做手上的律动。
2.学生接唱歌曲。
师:“闹”有几个心跳声?
3.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稳定拍的建立。进行学科融合,导入课堂内容。为课程最后的完整形式的音乐表现做前期铺垫(B段)。复习知识(强弱)导入新知识(渐强)同时创设课堂意境。
配合图片,带领学生感受草原风光,并揭示主题。
熟悉音乐,感受音乐长音,为课程最后的完整形式的音乐表现做前期铺垫。(配器)
熟悉乐谱,明确歌曲的长音、换气、演唱情感。
关键教学事件
教学实施方案
设计意图
一、准备阶段
二、有意识地学习阶段
(一)学习输入
(二)认知阶段
(三)学习输出
三、新课预设
1.了解学生认知经验:基础知识、能力;
2.了解学生情感经验:兴趣、动机等。
学习导入
1.身势学习。
2.身势稳定后,教师加入《敕勒川》朗诵;
3.学生加入诗歌后,教师加入鼓。
4.出示p mp mf,学生在教师指挥下对《敕勒川》进行渐强处理。
音条乐器演奏固定音型,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度。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
培养领听习惯与音高听辨,并导入蒙古族歌曲特点这一知识点。
音条乐器营造草原氛围外,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创编魅力。并为课程最后的整体艺术表现创作引子。
整体呈现,将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铺垫都衔接起来。最终呈现完整的“引子➕前奏➕歌曲➕诗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小戏剧”的形式。呈现一节课就是完成一个表演的感觉。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草原上》为主线,通过歌曲学唱、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 民族音乐的热爱
⑥ 团队协作
- 分组演唱
- 合作演奏
- 集体荣誉感
⑦ 创新实践
- 想象力和创造力
- 音乐活动的运用
- 创新实践能力
⑧ 草原文化
- 草原文化的重要性
- 草原文化的传承
- 文化传承意识
6. 团队协作:在学唱歌曲、分组演唱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7.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8. 草原文化:结合课本内容,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七、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音乐欣赏:在学习《草原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草原文化了解: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演唱 草原上-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 草原上-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草原上-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是演唱《草原上-人音版》。

通过学生的合唱演唱,让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自然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底蕴•学习歌曲《草原上-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表现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感染力•声音的节奏和节制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歌曲让学生表达和体验情感四、教学方案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以及蒙古族的文化特点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部分:学唱歌曲(25分钟)1.让学生听歌曲录音,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2.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强调歌曲中的重点表达词语和情感,带领学生一起体验歌曲的表现力第三部分:合唱演唱(20分钟)1.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制2.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表现意识3.借助合唱演唱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集体荣誉感第四部分:总结(5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展示合唱演唱的成果3.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体会集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口头评价和表现评价两种方式。

通过发散性提问和学生听唱表现的观察,评价学生对草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歌曲情感表达的准确度。

同时对学生合唱演唱的表现进行分组点评,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努力表现,提高水平。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篇1一、设情激趣。

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

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

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

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

请坐。

1.听辨节奏。

xx︱x—︱xx︱x—︱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

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

(草原就是我的家)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

《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

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生:蓝天生:羊儿叫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上《草原上 》教案 (3)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上《草原上 》教案 (3)

第二课草原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2-2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生:想!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

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A、优美、舒展地、宽广B、欢快、活泼地、紧凑四、学习歌曲《草原上》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

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演唱《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演唱《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对歌曲《草原上》的学唱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民族的赞美热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3.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草原上》课后评价标准。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案一、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舒展、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草原上》。

2.能够能过舞蹈创编活动感受蒙古族歌舞的音乐风格。

3.能够识读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能够时值准确地视唱旋律。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识读四分音符、二分音符。

难点:理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够拍击44×××–︱×××–‖节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微视频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启程吧。

教师播放草原风光音乐视频,并带领同学们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的身体律动。

师:愉快的旅程我们暂告一段落,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这节课来到了祖国的哪个美丽的地方?生:大草原。

师:是的,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蓝天白云下有奔驰的骏马、吃草的羊群,放牧的牧民,还有美丽的蒙古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草原上》,一起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吧。

2.新授(1)初听歌曲师:就让我们再次乘上歌声的翅膀,一起来聆听歌曲《草原上》,听一听,歌曲中演唱出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哪些风光?聆听歌曲后师生讨论:歌曲中唱出了草原上的蓝天、阳光、骏马、羊群。

(2)复听歌曲师:歌曲唱出了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我们再来聆听歌曲,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呢?聆听歌曲后师生讨论:我们应该用自豪、舒展、甜美的声音表达草原上的人们对家乡的赞美。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草原上》教案篇1课题:《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目标: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

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

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上》教案篇2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色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案例片段]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X—X—:hu(风声做连音练习)XOX—:mie(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do(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XXX—:、、(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案例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

小學三年級音樂《草原上》教案一、教學內容:《草原上》︱二、教學目標:1)情感價值觀:通過對歌曲《草原上》の學習和表演,能讓學生感受草原大自然の美引申出對草原の贊美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歌唱教學模唱,模仿3)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課の學習能有感情の演唱出《草原上》三、教學重點感受歌曲甜美抒情の情緒:四、教學難點把握歌曲演唱の連貫性,五、教材分析: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の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の8小節樂段。

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の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の遼闊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の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の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の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の熱愛和贊美の情感。

六、教學准備鋼琴一:導入:1.播放蒙古大草原圖片創設教學情景今天老師呢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の地方,去看看那の景色那の人們の生活(出示草原圖片伴奏音樂草原上)(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跟著《草原上》の伴奏音樂,欣賞內蒙古大草原の風景,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之美)【設計意圖】本歌曲本身就是個非常動聽成功の歌曲,讓學生第一時間來感受歌曲の美感,環節設計2:1)學生先聆聽第一次,然後要求學生聽完歌曲後講述畫面,2)播放畫面蒙古大草原,比較學生所講出の畫面情景創設情景。

(可以多聽一次)二.點題同學們剛剛播放の視頻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對大草原、牛羊蒙古包…………大家覺の那裏の景色美嗎?/很美。

今天我們學習の就是和草原有關の歌曲,請同學們打開書の第六頁今天學習《草原上》三、新歌教學1、聆聽歌曲(感受情緒)剛剛我們已經聽了一次歌曲の旋律,現在再來聽一次聽完後請你說出你の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請說說你の感受,你聽完了感覺怎麼樣?很美,很好聽我仿佛看到了…………2、讀歌詞(了解歌曲中是怎樣描寫草原風景の)1)老師有感情の帶讀歌詞,(效果是在讀歌詞過程中去感染學生)2)學生模仿跟著老師再讀一遍歌詞、有感情の讀3)再一次聆聽歌曲(進一不感受歌曲の情緒)在過門笛子吹響の時刻像學生們述說:一個美麗の草原,藍天是那麼の高,太陽照耀著一望無際の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兒馬兒在奔跑,…………請聽(說の過程中注意要繪聲繪色の,有感情の說故事以便符合曲子過門音樂の音樂氣氛)4)學唱歌曲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們剛剛已經聽了幾次都已經很熟悉了現在我們來學唱歌曲5)帶著學生跟著老師の鋼琴演唱,注意唱の時候不要大聲,大家要唱出對草原の贊美之情6)針對演唱過程中出現の問題加以提示和改正。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上》教案
5.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演唱和表演任务。可以让学生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草原上》这首歌曲的乐谱或学习资料,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可以准备一些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草原的美丽。
答案:《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歌词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动植物形象,如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等,形象地展现了草原的壮美。歌词中还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4.题目:请说明《草原上》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答案:《草原上》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草原音乐风格,其特点如下: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变化丰富,歌词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表达了热爱草原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歌曲中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装饰音、特殊节奏等,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音乐与生活、文化相结合,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草原上》,理解其音乐节奏和旋律变化,以及通过音乐表达草原的美景和情感。难点在于学生对复杂节奏和旋律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2.题目:请解释《草原上》这首歌曲中的节奏特点。
答案:《草原上》这首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体现了草原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中运用了多种节奏型,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等,增加了音乐的韵律感。节奏中还包含了一些特殊的节奏变化,如变速、停顿等,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2.3草原上(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三年级上册

2.3草原上(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三年级上册
3.培养合作意识: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提升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提升音乐表现力。
5.培养创新思维: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改编,激发音乐创作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掌握:《草原上》歌曲的旋律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特色,包括特定的音程跳跃和变化音,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核心内容。
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5.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草原上》歌曲,使学生能够辨识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尊重并传承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先让学生熟悉音程,再逐渐提高跳跃的准确性。
(3)节奏的稳定性:在合唱过程中,保持节奏的稳定性是难点,特别是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
举例:教师可以运用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奏感。
(4)情感表达的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演唱时充分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概念。《草原上》是一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节奏独特,表达了人们对草原生活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草原上》这首歌曲,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这首歌曲展示了蒙古族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情感。
举例:如歌曲中的五度、六度音程跳跃,以及临时变化音的演唱。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草原草原上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草原草原上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高兴的心情、轻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及创编,以此来丰富歌曲的内容及情感。

二、教学重点:能够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舒展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歌曲的创编环节。

四、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妙的音乐课堂,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幅美丽的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幅画呀?生:想!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幅画,里面有红红的太阳、还有云朵、还有我们可爱的花、还有绿色的树。

是不是这幅图上还缺少了一个小动物啊?生:是!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匹小马驹。

我们来看看这匹小马驹好像正在慢慢地跑,这个时候只要小马驹跑了一步,我们就用一个花蹄子来表示“X”,我们读作呀“走二(带学生跟读一遍:“走”)。

师:那我们继续往下来看,出现了两匹小马驹了,表示呀,它走了两步,我们就用两个花蹄子来表示,读作“走走”。

生:谀,现在呀,小马驹遇到了一点儿小困难,它呀,要跨过一个小水沟,那咱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作“走一”(“X —”)(带着学生跟读一遍。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小马驹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它的花蹄子吧?小马驹跑到哪里去了呀?生:白云上去了。

师:对了,小马驹跑到我们大大的云朵上去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花蹄子,好不好?生:好!师:“X X | X X | X X | X X | "(学生跟读。

)师:我们现在又来看看小马驹又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另一朵云上去了。

师: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的花蹄子吧。

师:“X — I X — | X 一 | X —| ”(学生跟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马驹又跑了,跑到哪里去了呀?生:跑到了草地上去了。

师:谀,这一次呀,小马驹踩了很多个花蹄子,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的花蹄子读好呀?生:有!师:“xxx—|xxx—|xxxx|x I”(学生读。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草原上|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3草原上|人音版(简谱)(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简谱的学习热情还是挺高的。通过歌曲《草原上》的学习,他们能够逐步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在讲授简谱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抽象的音高、节奏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视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简谱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简谱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鼓励他们分享学习简谱的心得。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学习歌曲《草原上》及欣赏相关作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培养跨文化素养。
5.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在团队协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声音,以达到整体的和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草原上》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草原,或者想象过草原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音乐的奥秘。
-学习音高:do、re、mi、fa、sol、la、si。

人音版小学音乐3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3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案教材分析: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 羽调式, 音乐语言简练, 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 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分享又是一种安慰。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

分享又是一种大智慧。

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没有#分享, 便不能开阔心胸^。

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 有了它便可以更加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 赢得人们的尊敬。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分享又是一种安慰。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

分享又是一种大智慧。

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没有分享, 便@不能开阔心胸。

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 有了它便可以更加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 赢得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分享又是一种安慰。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

分享又是一种大智慧。

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没有分享, 便不能开阔心胸。

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 有了~它便可以更加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 赢得人们的尊敬。

]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录音机。

[分享又是一种安慰。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

分享又是一种大智慧。

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没有分享, 便不能开阔心胸。

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 有了它~便可以更加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 赢得人们的尊敬。

]教学过程:一、讲解蒙古族[分享又是一种安慰。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

分享^又是一种大智~慧。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3年新编)第2课 草原草原上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3年新编)第2课 草原草原上

人音版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用轻松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处理,能用抒情,欢快的演唱情绪来表现辽阔热闹的大草原风光,并用听、唱、想等活动,培养学生音乐感受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感受并用歌声表达对草原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借助柯尔文手势唱准356- 216.- 音高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歌唱,感受蒙古民歌音乐特点三、教学难点四、认识分辨感受音的高低。

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伸缩球打击乐器等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歌曲、观舞蹈同学们知道老师身上这套服饰是来自哪个民族的吗?(蒙古族),同学们,你们了解蒙古族吗?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游牧为生,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蒙古族,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上》,生有感情的齐读课题。

(二)音乐大闯关游戏第一关:初听歌曲并回答问题那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一起来听听蒙古小牧民他们的歌声,边聆听范唱边思考,小牧民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舒展地、宽广)歌曲唱了哪些景物?(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第二关:学习旋律及节奏1、跟钢琴学唱旋律,并仔细观察歌曲中出现了几次356- 216.-2、和老师一起来唱准音(借助借助柯尔文手势及伸缩球,帮助学生找准mi so la 的音高并练唱)。

3、跟钢琴完整演唱旋律,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连贯,笑着唱,眉毛眼睛杨起来,声音会更好听!第三关:学习歌曲首先试着加上歌词轻声的演唱,要注意声音强弱,然后跟琴完整演唱(提示用舒展,连贯的声音唱,表现出歌曲的甜美悠扬)第四关:合作升华,表现作品1、师:今天老师带了些小型打击乐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师讲解乐器演奏的方法和节奏串铃:×- ×-三角铁:×- - -2、所有学生跟伴奏借助肢体并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体会草原的辽阔悠远。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美丽的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壮美,了解草原上的生活,同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听觉和歌唱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较浓,可以通过歌曲《草原上》来进一步培养和加深他们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草原上》,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家乡的魅力。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其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歌曲中的“啊哈”、“啦哦”等词语的发音和情感表达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采用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草原上》的乐谱和歌词,方便学生学习。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供学生学唱。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歌曲的魅力。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通过沙锤、三角铁的学习和给歌曲伴奏,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模唱简单旋律,加强学
生的音准、节奏的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演唱感受蒙古歌曲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掌握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和老师跟随音乐一起做律动。

二、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边放幻灯片边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情景想像,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
么,草原是什么颜色等)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播放《草原上》,听的时候思考这首歌曲是什么速度、情绪、
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

3.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蒙哥歌曲的风格。

三、新课学习。

1.学习歌词。

(老师讲解歌词,熟悉后学生按照节奏跟伴奏朗读歌词)
2.学唱旋律。

分析哪些字唱的短,哪些字唱的长,学习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节奏。

3.学会后,小组表演。

4.听琴模唱旋律。

5.认识三角铁和沙锤,并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总结。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歌曲风格特点以及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演唱。

(下课,播放《草原上》,同学们跟随音乐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