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登岳阳楼 课件(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
杜甫
作者登岳阳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景象 壮阔宏大的意境
可面对眼前的壮阔和震撼,杜 甫凭栏远望的表情如何呢?
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 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 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 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 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为什么他看到如此阔大的自然景象,反而 悲伤了呢?结合文字说说杜甫悲伤的原因。
• 孤独——亲朋无信息 • 衰老——大历三年,57岁 • 病——肺病 • 漂泊、羁旅——孤舟 • 战乱——戎马关山北、亲朋无一字 • 深层看还有什么呢? • 老病却不能建功立业“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随着诗人描写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的境界是不是也有了变化呢?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画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时间空间的纵横展开的境界阔大, 想到各己遭际感情悲怆, 境界似乎陡然变窄
杜甫
作者登岳阳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景象 壮阔宏大的意境
可面对眼前的壮阔和震撼,杜 甫凭栏远望的表情如何呢?
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 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 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 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 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为什么他看到如此阔大的自然景象,反而 悲伤了呢?结合文字说说杜甫悲伤的原因。
• 孤独——亲朋无信息 • 衰老——大历三年,57岁 • 病——肺病 • 漂泊、羁旅——孤舟 • 战乱——戎马关山北、亲朋无一字 • 深层看还有什么呢? • 老病却不能建功立业“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随着诗人描写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的境界是不是也有了变化呢?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画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时间空间的纵横展开的境界阔大, 想到各己遭际感情悲怆, 境界似乎陡然变窄
《登岳阳楼》PPT优秀课件

他的痛苦和幸福植 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别林斯基
肆 拓
展
鉴
赏
印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 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 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壹 知
人
论
世
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
杜
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甫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一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生
一、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49-58岁)
要赏析。(或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炼句题) 答题要点: 描绘出怎样的画面(翻译或者意译诗句内容)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坼”, 裂开。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②“浮”,漂浮,动态感,化静为动。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何其壮阔!
③这两句运用夸张,化静为动,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洞庭湖之景, 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 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叁 缘
景
明
情
——别林斯基
肆 拓
展
鉴
赏
印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 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 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壹 知
人
论
世
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
杜
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甫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一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生
一、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49-58岁)
要赏析。(或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炼句题) 答题要点: 描绘出怎样的画面(翻译或者意译诗句内容)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坼”, 裂开。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②“浮”,漂浮,动态感,化静为动。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何其壮阔!
③这两句运用夸张,化静为动,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洞庭湖之景, 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 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叁 缘
景
明
情
《登岳阳楼》ppt课件

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 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漂流湖湘, 以舟为家,前途茫茫。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 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 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 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 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 为“诗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关山北 北方边境。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 倚窗。
涕泗 眼泪鼻涕。
释义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炼字题解题技巧 ①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 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靠饮药维持生命。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 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 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 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 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 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 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 为“诗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关山北 北方边境。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 倚窗。
涕泗 眼泪鼻涕。
释义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炼字题解题技巧 ①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 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靠饮药维持生命。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 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 感。
登岳阳楼 图文精品课件

PPT教学课件
岳阳楼是唐代以来的名胜,
不少文人骚客、风流雅士登楼观景,
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陈与义这首《登岳阳楼》意境宏深,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值得
细细品味。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 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 同时期的诗人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 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 为两个时期。陈与义24岁登进士,精 于绘画,擅长书法,以诗名于当世, 深受皇帝赏识。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诗的最后一联,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 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不惑 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 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的一件外衣, 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请尝试背诵此诗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 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 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 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逃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 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数首 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一 首。
这是一首( 七 )言(律 )诗,
这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 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
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
)远及(
)逐渐放开,融
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风湖平面浪静
(
)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这样 诗情画意的情境,怎样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 强烈的抒情。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 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 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 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 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诗人徘徊、思索的形象 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
岳阳楼是唐代以来的名胜,
不少文人骚客、风流雅士登楼观景,
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陈与义这首《登岳阳楼》意境宏深,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值得
细细品味。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 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 同时期的诗人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 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 为两个时期。陈与义24岁登进士,精 于绘画,擅长书法,以诗名于当世, 深受皇帝赏识。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诗的最后一联,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 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不惑 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 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的一件外衣, 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请尝试背诵此诗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 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 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 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逃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 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数首 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一 首。
这是一首( 七 )言(律 )诗,
这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 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
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
)远及(
)逐渐放开,融
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风湖平面浪静
(
)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这样 诗情画意的情境,怎样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 强烈的抒情。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 不同了。“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 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 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 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诗人徘徊、思索的形象 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
《登岳阳楼》ppt课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有”什么?“无”什么?,寥寥数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有 有疾病,有孤舟。 无 无亲朋,无音讯。
“有”与“无”的对比,“孤舟”的象征,抒发了诗人 年老多病、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诗人凭栏远眺,遥望北方边境,战火未息,国家 危难,禁不住涕泪纵横。
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 B.颔联承接首联的“水”字,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
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C.颈联写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年老多病,漂流湖湘,前途茫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是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叙述了诗人登临岳阳楼的缘由,又描绘了
岳阳楼宏阔壮观的图景,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解析 “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错,颈联写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 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_戎__马__关__山__北___,_凭__轩__涕__泗__流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吴__楚__东__南__坼__, _乾__坤__日__夜__浮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昔__闻__洞__庭__水___, _今__上__岳__阳__楼____”。 (4)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 情的诗句是“_亲__朋__无__一__字___,_老__病__有__孤__舟___”。
戎马关山北,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轩涕泗流。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横流。
《登岳阳楼》PPT完美课件

精品课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字,诗人下得有
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
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
袤区域冲开、分裂,刹那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
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
色宏伟奇丽。
精品课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 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 壮阔的图景。
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分为四个 时期 :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
狂”。
•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 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 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 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 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精品机课件 会再见面了。
精品课件
引题 写景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精品课件
前四句写壮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精品课件
1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 深远 3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 之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
色宏伟奇丽。
精品课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 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字,诗人下得有
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
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
袤区域冲开、分裂,刹那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
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
色宏伟奇丽。
精品课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 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 壮阔的图景。
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分为四个 时期 :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
狂”。
•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 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 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 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 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精品机课件 会再见面了。
精品课件
引题 写景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精品课件
前四句写壮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精品课件
1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 深远 3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 之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景
色宏伟奇丽。
精品课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 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楼》ppt课件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 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 擒?
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 呢?▲
四、漂泊西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
以及关辅饥荒,促使杜甫弃官,携家随民众逃难,几经 辗转到了成都,在那里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严 武等人的帮助下,他不仅找到了“工作”——检校工部 员外郎,还在城西浣花溪畔建屋栖身,世称“杜甫草堂 ”。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zān)笏(hù),悠悠沧海情。
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登岳阳楼(公开课)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0
前半极力渲染 描绘旅夜江上壮伟 之景,后半尽意宣 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 无自己安身之处, 景色辽阔,却反衬 出诗人孤寂而悲愤 的心境
最新版整理ppt
31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26
名岂文章著
其志向未酬,反 而因文章而扬名,实 非己愿,流露出因政 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 慨,读来令人心沉。
最新版整理ppt
27
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 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最新版整理ppt
28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 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
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最新版整理ppt
3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 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 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 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 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 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 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最新版整理ppt
18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 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 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 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 圆美好之月。
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最新版整理ppt
19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诗人在岳阳楼上住 宿,饮酒,仿佛在天上 云间一般。
《登岳阳楼》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开元19(时20岁) 年始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 不第。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 人同游梁、宋(今 开封、商丘)。后 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 机会再见面了。
长安应试落第, 后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 后任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 仗器,库府锁 匙)的小官。 这期间写了 《兵车行》、 《丽人行》等 批评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
孟浩然 〔唐〕
望洞庭湖 注释 (引自 古诗文网)
赠张丞相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 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
八月湖水平,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
涵虚混太清。 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
坐观垂钓者, 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有羡鱼情。 徒:只能。一作“空”。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相关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 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 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 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kui2)州 (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 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 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 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
《登岳阳楼》PPT课件

满 目 疮 痍 , 笔 底 波 澜 , 忧 国 忧 民 诗
谪 仙 味 ;
一 身 傲 骨 , 诗 中 豪 情 , 荡 气 回 肠
1. 2. 3.
万赤事 间胆权满 。忠贵腔
心;热 ,血 失, 意落 忧拓 愤不 ,羁 仍, 求怎 广能 厦折 千腰
忧 国 。
万 方 多
事 权 贵
几 经
参 考
难;排答
, 落 魄挤 ,案仗:失剑意出
,游
位,
卑性
不傲
曾难
忘
以 14
15
》中骚宏
)吞人丽
几墨,
云客意
梦,旨
也斗丰
。丽厚
︼搜深
可 使 胸 以 豁 达 。 」 ( 宋 人 黄 鹤 《 少 陵 年 谱 》 )
前 人 称 此 二 句 「 尤 为 雄 伟 , 虽 不 到 洞 庭 者 读 之 ,
「 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 日 夜 浮 。 」 实 为 千 古 名 句 。
后 人 的 评 价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于乾元二 年(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南游 岳阳时。
2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山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
只一也就象你你万天战为你你你十
照切有是一的一匹边场了却常在四
出冠无一件贫生马有上人不常荒行
来盖穷丝圣穷是随明健间断想村集
可在的一者在他着星儿壮地到里(
怜它神缕的闪们浮的的美唱死忍第
的的的在烂烁的云陨死的着添受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课件
目录
• 登岳阳楼简介 •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 登岳阳楼的周边景点 •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略 • 登岳阳楼的思考与探讨
登岳阳楼简介
01
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01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 南,为了避难,他携家人从湖北 的江陵和公安一带乘船来到岳阳 。
02
杜甫在岳阳的短暂停留,留下了 《登岳阳楼》这首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洞庭湖畔,与君山遥遥相对。
登岳阳楼的文化价值
登岳阳楼是江南名楼之一,有着 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登岳阳楼是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 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登岳阳楼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
03
色
建筑风格
古典建筑风格
登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 ,其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的古典建筑 元素,如坡屋顶、斗拱、悬山等,展 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雅和庄重。
文化融合风格
登岳阳楼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改建,因此其建筑风格也融合了 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唐代、宋代 、明清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项传统活动。
花鼓戏
是湖南的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 ,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岳阳楼传说
有关岳阳楼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 著名的是“鲁班建楼”的故事。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
05
略
旅游路线规划
路线一
从长沙出发,经过洞庭湖大桥, 到达岳阳楼景区。
路线二
从武汉出发,沿京珠高速,到达 岳阳楼景区。
路线三
目录
• 登岳阳楼简介 •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 登岳阳楼的周边景点 •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略 • 登岳阳楼的思考与探讨
登岳阳楼简介
01
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01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 南,为了避难,他携家人从湖北 的江陵和公安一带乘船来到岳阳 。
02
杜甫在岳阳的短暂停留,留下了 《登岳阳楼》这首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洞庭湖畔,与君山遥遥相对。
登岳阳楼的文化价值
登岳阳楼是江南名楼之一,有着 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登岳阳楼是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 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登岳阳楼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
03
色
建筑风格
古典建筑风格
登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 ,其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的古典建筑 元素,如坡屋顶、斗拱、悬山等,展 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雅和庄重。
文化融合风格
登岳阳楼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改建,因此其建筑风格也融合了 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唐代、宋代 、明清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项传统活动。
花鼓戏
是湖南的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 ,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岳阳楼传说
有关岳阳楼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 著名的是“鲁班建楼”的故事。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
05
略
旅游路线规划
路线一
从长沙出发,经过洞庭湖大桥, 到达岳阳楼景区。
路线二
从武汉出发,沿京珠高速,到达 岳阳楼景区。
路线三
《登岳阳楼》PPT课件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 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 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 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 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 千古名篇。 •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 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 “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 “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 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 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 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 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探究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楼对 今 时照 昔 的, 的 喜强 心 悦调 情 登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 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 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 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 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 千古名篇。 •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 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 “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 “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 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 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 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 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探究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楼对 今 时照 昔 的, 的 喜强 心 悦调 情 登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 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 之前,人生命运更是 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 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名岂文章著
其志向未酬,反而因 文章而扬名,实非己 愿,流露出因政治理 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读来令人心沉。
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 被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 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 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 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Hale Waihona Puke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 孤独笼罩着一切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 旅之怀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
身世的可悲与可叹。
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 夜江上壮伟之景,后 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 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 安身之处,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 悲愤的心境
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 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 之前,人生命运更是 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 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名岂文章著
其志向未酬,反而因 文章而扬名,实非己 愿,流露出因政治理 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读来令人心沉。
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 被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 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 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 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Hale Waihona Puke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 孤独笼罩着一切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 旅之怀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
身世的可悲与可叹。
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 夜江上壮伟之景,后 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 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 安身之处,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 悲愤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