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合集下载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10.12•【字号】•【施行日期】2010.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通知》(皖政〔2009〕8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适应全面推进“职教大省”建设需要,现就做好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素质提升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二、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专任教师申报认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如下标准条件: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能较好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完成实践教学指导任务;3.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或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取得中专助理讲师(或中学二级教师或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以上教师职务。

除同时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4.取得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非教师系列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含相当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相关考评员资格证书(如测试员、考评员、培训者培训证书)等;5.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6.近五年参加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累计不少于130学时的教师脱产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7.获得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比赛三等奖以上者;8.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比赛赛中获得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国家三等奖)以上学生的指导教师;9.参加市级以上较大工程项目设计或技术改造项目攻关者。

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措施

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措施

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措施摘要:2015年1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为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将把我省高校分三类建设,分别是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针对目前存在的高水平师资匮乏、科研与教学不配比的现状,按照多元学术观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提出超前规划,分层次建设师资队伍,完善评估机制和激励制度以及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三大思路。

关键词:地方特色;师资队伍;多元学术观;产学研一体化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高水平的高校应具有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以及完善的学生培养机制。

梅贻琦(前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的话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实力,不在于它是否有广阔的占地面积,是否有恢弘的建筑物,而在于是否有学问的集大成者。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学者、大师,能够吸引并且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人才辈出,教学科研成果频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因此,高水平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

我国将本科院校建立在地方各处,是因为高校自身所储备的知识、人才及科学技术优势能够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服务地方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实践成果能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选题背景指引方向,地方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导向。

地方发展与高校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由此可见,建立一支具有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的师资队伍,不论是对高校自身水平的提高,还是对促进高校所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学校的办学根本在于教师,近几年,各地高校扩招,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办学层次也不断提升,随之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没有办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7.13•【字号】皖教师〔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包括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抓住突出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加强区域协同,定向发力、精准施策,破瓶颈、强弱项,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效率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省乡村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求,质量水平明显提升,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

二、主要措施(一)深化拓展师德师风治理成果,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1.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情怀、有担当、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鼓励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

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

做好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双培养”机制。

鼓励乡村学校党组织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建强乡村学校思政教师队伍。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化社会实践参与,引导乡村教师通晓乡情民意,增强教育实效。

2.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养成教育,选树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引领。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定期注册、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高职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首先,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新建高职学校,由于资金投入等原因,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其次,高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偏大,中青年教师比例较低,而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有待提高。

此外,高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也存在问题,一些专业领域的教师紧缺,而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师过剩。

再次,高职学校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高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高,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

此外,一些高职学校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目标定位(一)培养目标1知识结构优化:高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体表现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2.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形成全面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安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完整版)安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三条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教学工作,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调节、监督和评价,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四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出高职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

第二章教学管理组织第六条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体制。

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院(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校)长协助院(校)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校)长办公会议或院(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

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督查、考核等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第七条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校)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举措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举措
备 较高 的操作 技 能 , 行 业 公认 的技 能 大 师 。这 样 是
才 能够 很 好 的指 导 学 生 顶 岗 实 习。 同 时 也 充 实 了
“ 双师 ” 型教师 队伍 。
近年来 , 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方面 , 主 要侧 重于 引进 应届 毕 业 研究 生 , 这些 研 究 生 也 是 高
励 机制 还需 进一 步完善 , 有利 于优 秀人 才 脱颖 而 出 、 有利 于人才 价值 最大化 。四是校企 合作 模 式有 待进

步 完善 , 职教 师 队伍建设 仍需进 一步 加强 。 兼
2 加强高职师资队伍 的举措

是教 师 的差 距 。 目前许 多高 职 院校在 充 分认 识 到这
( )教师培 训 与培养相 结合 2 教师 培训体 系 的完 善要 以促进 教 师业 务 素质 的
全面 提升 为根 本 目标 , 因此 要 在 培训 形 式 上 采 取 青
部 分人组 成 : 业 系 专 任教 师 和 聘 请 的行 业 企 业 富 专 有 实践经 验 的高层 次技 术 骨 干 、 理 人 才及 能工 巧 管 匠作为兼 职教 师组成 。
第l 2卷 第 2期
2 2年 6月 01
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aj gIstt o d s yT cn l y ora o ni tue f n ut eh oo N n ni I r g
Vo . 2. . 1 1 No 2
Jn 2 1 u .. 0 2
师资 队伍 建设 至关 重 要 , 职生 存 和 发 展 的基 高
石是 教师 , 教师 是高职 人力 资源 的核 心资 源 , 为 培 作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利。 2 加强高职 院校教 师队伍 建设 的几点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在职 务结构 、学 历层 次、整 体素质 、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 “ 双师型 ”教师 比例和专兼
高职院校师资 队伍建设得好 与差 , 将从根本上影 响我国高职发展 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在建 设我 国高职院 校师 资队伍 时,我们不仅要 考虑到 当前师资层次偏低 、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及 “ 双师型”教师少 、 技能 不足等现 实性问题 ,还要充分参照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 的特点及其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经验 ,进行深 地 考和研 究。 ( )拓宽师 资队伍 引进 渠道 。加大对 高学历 、高技能人 才的引 1 进力度 ,面 向杜会招聘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 ,以及有实践经 验的技术骨干 ,包括社厶_ 的 “ 七 能工巧匠 ”到学校任教 。广纳天下英 才 ,改善师资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引进师资要注意不同 年龄 、学历 、职称 、经历 ,不同来源渠道师资的合理配置 ,以求发挥 最佳的人才的组合效 应。
量 , 大制 约高职教育的发展 。不少高职院校是 由普通 中专提升 、合 极 并而 成,转型过来的高职院校过去由于生存危 机、资金短缺等问题 , 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 ,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以及科研能 力和实践能力较差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 2 双师型”教师 比例远 低于实际需求 。现 有高职 院校师资
( )加大 教师培 训培 养经 费 的投 入 ,保 障教 师参 加培 洲的 权 2
职教师比例等方面 ,与高等职业教育 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 都存在很
大的差距。
( ) 1 专任教师数 量不足 ,教师整体 素质 不高 。近 几年 ,高职院 校的招生规 模迅 速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师资数量相对短缺 。教育部规定 高职高专 院校师生 比为1 , : ,而绝大 多数院校超 过 l o 1 5 :2 ,有 的甚至 达到 l 0 :3 以上 。师 资数量 的不 足 ,严 重影 响 了高职 院校 的教 育质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三、 采取 切 实措 施 . 改善 教师 队 伍 结构 ( 一 )加 强对 教师 创新意 识和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创 造 条 件 培 养 教 师 的 创 新 意识 , 激 发教 师 的创 新 思 维 ,使教 师 在教 学 业教 育思想 高 职教 育 对 “ 双 师型 ” 教 师 队伍 的

要 求 .使我 们 在教 师 培养 上 必 须从 优 化 结构 人 手 。高 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的基 本途 径 是 师生 与实 际 劳 动相 结 合 、 理 论 与 实践 相结 合 .要 充 分认 识 到 高 质 量“ 双师 型” 教师 是 高职 教 育 师资 的 主
流。 ( 三) 调整 教师 队伍 整体结 构 根 据 高职 院 校 的现 状 .教 师 队 伍 整体 结构 的调 整应 从 以下 几方 面去探 索: 建立 一 支 相对 稳 定 的 兼 职 队 伍 。
旅游与教育
加强高职 院校 师资 队伍建设
文/ 滕 种
摘 要: 随 着高 职教 育 的迅 速发展 , 办学 规模 的扩 大 , 高 职师 资队 伍建设 出现 了一 系列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 主要 表现 在师 资
结构不合理 、 双师型师资缺乏、 教师总体素质不高、 师资培训跟不上等方面。为此 ,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 深入研究 , 制定

方 面兼 职队 伍 的范 围广 .选择 余 地 大 ,学 校可 根 据每 学 年任 课 教 师 的学

历结构 、 职称比例去聘任 . 能有效地弥 补结 构不 合理 的缺陷 。另一 方面 , 兼职
队伍 管理 比较 灵 活 .能 较 好地 适 应学
( -) “ 双 师型 ”教师 队伍 建设 的总 体 水平 差距 较大 “ 双师 型”教 师总体 比例 偏低 。有 资料 表 明 . 目前很 多 高职 院 校教 师队 伍 中具 备高 技 术素 质 的 “ 双 师 型” 教师 占的 比例 尚不 足 3 0 %.多数 教 师 实践 能力 、 动手 能力 不 强 . 导 致 高职 教 育 的 能 力本位 原则 难 以得 到有 效 的落实 。 ( -) 教师 的整体 素 质参差 不齐 、 质 量 不高 多数高职院校 由于教师数量少 、 教 学 负担 过重 而 造 成 教师 无 暇顾 及 自 身提 高 , 由于 底 子差 、 培训 力 度不 够 而 造成 实 践能 力 不 足 , 由于继 续 教育 力 度 不够 而造 成接 受 新 经 济形 势 和新 技 术 的能 力较 弱 , 由于 观念 落 后 、 知识 面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本).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本).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以下简称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较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但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职高专教育要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前进。

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现就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不含师范)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随着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结构、就业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

为切实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2002年5月15日一、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所有专任教师都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任职要求。

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86.06.26•【文号】•【施行日期】1986.06.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1986年6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量发展,师资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职业中学的专业课教师奇缺,且无稳定来源;中专学校今后改招初中毕业生,需要补充大量文化课教师,专业教师知识老化,也亟需更新;技工学校的各类师资普遍不足。

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系统,着力解决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问题,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奋斗目标。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有稳定的来源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来源,应多渠道解决,其中理论课教师主要靠现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解决。

有关大专院校要有计划地设置职业技术师范班、专业或系,纳入高校招生计划,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师资。

高等师范院校,应根据学校师资、设备等条件增设相关或相近专业的职业技术师范系、科、班,担负起培养部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师资的任务。

各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师资培养中心担负培养空白、短线专业及需要量大的通用专业师资,同时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信息交流的中心。

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包括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的文化课教师应由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解决。

由教育部门做出规划,根据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占高中阶段学生的比重和所设课程的需要,按比例从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分配,由主管毕业生分配的部门负责落实。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通知-皖教秘师[2013]67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通知-皖教秘师[2013]67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通知(皖教秘师〔2013〕67号)各市、县(区)教?育局:长期以来,我省广大中职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阶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通知如下: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引路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要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守法律法规,帮助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常抓不懈。

二、要创新师德教育各地各校要在提高师德教育实效性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师德教育。

要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模块,重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浅议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浅议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浅议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学质量的跟进与提高已然成为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传统的师资建设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因此,各类院校都在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师资队伍。

相应的解决对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准;重视教师的培养,构建高素质教学梯队;竞争、聘用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对策“国为兴,必贵师而重傅。

”没有一流的教师团队,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就难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助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与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其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更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这一“顶层设计”的重要抓手。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年来,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入到一个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发展阶段,相应地,高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也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专职教师总数逐年递增。

截至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共有专任教师40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51%。

2.教师队伍“质”的提升也堪称“突飞猛进”,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拥有“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是反映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统计,我国已有近40%的专业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均大幅改善。

3.“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

高职教育并不仅停留在片面的“学历教育”,而是旨在使学生获得扎扎实实的本领,以适应社会真实需求的“技能教育”。

因而,对高职教师而言,尤重言传身教。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1116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1116

徽商职业学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立足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助推安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今年是我院“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的观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优化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着眼于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建立组织成立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徽商职业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要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素,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概念的提出与演进20世纪80年代,第一所高职学院金陵职业大学诞生。

在办学实践中,基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过程、教学方式上的不同,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高职教师要具有两方面的能力,即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1991年,王义澄在《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文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文章提出,建设一支能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专科教育的关键。

自此之后,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热点。

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明确双师的概念以及高职教育双师的具体要求。

梳理这些政策文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1994—1999年:政策导向阶段从第一所高职学院诞生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高职学院。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高职学院在办学中还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

加上长久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积习,高职教育在发展中慢慢暴露出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问题。

因此,在这一阶段,出台了一系列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為导向的政策。

从1994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教师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双职称制”开始,到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政策文本,“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教育专任教师的发展目标,也是学院办学基本条件之一。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8.12•【字号】皖教师[2010]9号•【施行日期】2010.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教师〔2010〕9号)各市、县(区)教育局: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措施,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但由于各种原因,我省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师在编不在岗、教师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2009年8月,全省各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已经省政府批复下达。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倾斜农村、促进均衡的原则,切实加强中小学编制的总量调控与统筹使用;要通过逐校核编,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编制管理中存在的学段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编制在教师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师短缺而又有编制的市、县(区),要抓紧补充教师,优先解决紧缺学科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不足问题,同时避免一边给农村学校增加新教师、一边又把农村骨干教师选拔到城镇学校的现象发生;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富余教师,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后,可转岗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或到寄宿制学校担任生活指导教师;要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规定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800人以上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原则上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学校要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0.23•【字号】皖教职成[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皖教职成〔2012〕14号)各市教育局,广德县、宿松县教育局,省属中专学校,有关高职院校: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9号)要求,我厅制订了《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统筹、指导与管理,督促学校认真实施《细则》,引导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变化情况,科学规范地设置专业,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每年12月底前,各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区域内学校拟新设专业、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异动情况进行汇总,报省教育厅备案。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为基本依据,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面向市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自主设置专业。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情况适时组织论证、检查和评估,对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停止该专业招生。

《细则》实施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联系人:胡晶晶,联系电话:************。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摘要]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

只有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高职师资的整体素质,激发高职师资的内在潜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对策建议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我国高职院校按举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三大类型。

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基数庞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素质发展比较全面,但也有一些因为教师达标率低而面临摘牌警告的院校。

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院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发展周期比较短,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高。

在专任教师总数中,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办院校的比例。

兼职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可见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是各类型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结构建设较好的院校。

此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容易,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1.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人[2005]10号
颁布时间:2005-9-24发文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各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教师。

近些年来,随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看,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聘任、考核等制度有待建立和健全等等。

为切实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教高厅[2002]5号)为指导,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大力培养培训“双师”素质教育、加快
专业骨干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能适应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院校“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是: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到3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5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30%左右;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7,有条件的学校争取达到1:5以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18以内。

二、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针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数量偏少、层次较低的状况,各校要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要根据办学特点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尽快补充合格教师。

要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或聘用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

各校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通过做好学历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努力使具有
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所规定的要求。

加强职称工作,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

省教育厅将加强职称工作的分类指导,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各校要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

要支持和鼓励教师按照规定条件积极申报相关专业职务,并为教师申报相关职务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各校要制定相关政策,有计划地从企业及社会上聘请一些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课的教学。

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质量。

各校都要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实施“优秀骨干人才计划”,加快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专业骨干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人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抓好这支队伍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省教育厅将组织实施高职高专院校“优秀骨干人才计划”,每两年选拔100名左右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若干年的选拔和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各校要实施校级“优秀骨干人才计划”,制订切实措施,加强校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实施“优秀骨干人才计划”,使各校的重点专
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拥有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

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建设一支一定规模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保持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省教育厅将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的基础上,结合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在未来几年内建设10个左右“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

加快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步伐。

充分发挥省级“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分批次、有计划地培训有关专业教师。

各校要采取切实措施,按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省内外有关基地进行培训,或支持教师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

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实践锻炼。

各校都要联系一些生产单位,建立固定的实践锻炼基地,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一线去实习、考察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和技能。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

各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等工作,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兼顾。

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和“安
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主干课程培训计划”,做好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

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

各校应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

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支持高职高专院校有关教师申报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鼓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各校要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验收以及考核奖励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

各校要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强化教师思想政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通过教育管理和典型引路,积极倡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

各校在实施教师考核、晋升、评优等工作中,要具体体现教师敬业爱岗,锐意创
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依法执教,恪尽职守等师德要求。

要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励广大教师充分施展才华认真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各校要在核定机构编制的基础上,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和编制。

要做好以“三定”(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各校要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

积极探索并建立教师评价制度。

各校要结合教师职务分类,研究制定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要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主要标准。

在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时,要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成果作为一个单独系列。

要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合理流动、有序竞争、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稳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校要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注重向教学一线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七、加强领导,切实把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级管理体制。

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和评估。

高职高专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校要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到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尽快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落实保障措施;要定期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以保证教师引进、培训、进修、社会实践、奖励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本科院校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参照上述意见执行。

安徽省教育厅
二00五年九月二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