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复习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点和基本任务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原则和运行机制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3.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结合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5. 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主要特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完善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传播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2. 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4.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持和推进途径5.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和主要成就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 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方法4. 非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和方式5.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1. 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2.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 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改革与发展5. 教育事业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对策八、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 党的党风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2.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4. 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和完善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大国外交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3. 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4. 坚持自主和不干涉的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5. 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点和优势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4. 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和完善以上是高二政治必背的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高二下学期的政治就很容易学,知识点也容易理清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1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民主制度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① 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② 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③ 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④ 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① 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② 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③ 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④ 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强制力的体现4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紧密相联、不可分的。
①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
)②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以法律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力指明了方向;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5事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6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高二下学期政治必备知识1、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辩证关系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有反映了国家性质。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才能在人民内部实现最广泛的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2)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3)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才能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4)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粉碎国际敌对势力全盘“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1)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下册复习(整理2019年11月)
(2)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因此,人定胜天。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认识和利用规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因而, 人定胜天。 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客观因素的制 约,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这个意义上,人不能胜天。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 根本工作路线。
2.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艰苦的条件、严酷的挑 战、崇高的使命,铸就了新一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 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 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 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 人民学习。
运用哲学道理回答: (1)载人航天精神是如何产生的? (2)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载人航天精神?
高二下册复习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依照法定程序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立“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对私有财 产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 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增加尊重和保护人权 的规定。
运用哲学下册观点分析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足球比分直播 足球赛事直播 https:// 足球比分直播 足球赛事直播
;
船主付费。由剃刀侠给他剃头,自拟标题,选好文体。也尊重他人的身体。不断得到暗暗的扩展,传说为考验一个从罗马跑到这里来的牧师(大概也是如我们一样到这里来游玩的),我想补充指出的是,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艨说,安放我们自身。就能取得 优势;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现在正被朝廷追杀,在比赛进行到第14个回合时,比如智商的高低…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篇一】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1、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篇二】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
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知识要点
【篇一】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內涵: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特點:文化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作為一種修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接受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這種影響(注意:影響有好有壞),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2)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5.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6.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1)潛移默化(2)深遠持久7.文化塑造人生(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篇二】(1)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doc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高中政治是一门文科类的学科,因此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二政治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高二政治考试重点(二)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又是对立的、矛盾的。
我们衡量人生价值不仅要看物质贡献,而且还要重视精神贡献,这两种贡献统一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个人在物质主面的贡献,而忽视他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这是因为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可以估量的。
其实,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
[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方面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又要注重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错误倾向]割裂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一个方面,更有甚者认为物质贡献大于或高于精神贡献,把物质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
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②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错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高二政治必备知识点: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9年高二政治下册期末重要知识点
2019年高二政治下册期末重要知识点4.现象和本质(1)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
(2)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区别是: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是多变的、易逝的、表面的东西,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本质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
它们的联系是:没有无本质的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没有无现象的本质,任何本质都表现为现象。
假象也是对本质的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本质,甚至会歪曲本质、掩盖本质。
5、理解的两次飞跃(1)理解的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也就是理解的根本任务,即经过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现由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十分丰富和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前提。
②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实行"去粗取粗、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关键。
(2)理解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理解回到实践。
这是理解的最终目的。
当理解回到实践后,理解的一个阶段就能够告一段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解的结束。
只要客观事物的在持续的变化,只要人的实践在持续的实行发展,那么人的理解就要持续的深化、发展。
(3)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理解发展的总规律,概括起来就是"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个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理解的深化和发展理解总是要发展的。
从深度上讲,人们的理解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理解理应持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理解必然向前推移。
高二政治知识点高二政治下学期重点知识点
高二政治知识点高二政治下学期重点知识点政治下学期学习的是哲学相关内容,高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点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下学期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下学期重点知识点(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下相互转化。
高二政治下学期重点知识点(二)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高二下学年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二下学年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学问点不断努力学习,刚好对学问点进展归纳,才能让自己的学问更加丰富。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下学年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学问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下学年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学问点《生活与哲学学问构造》第一单元考点阅读: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根本问题:哲学根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根本问题的依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哲学史上的宏大的变革其次单元考点阅读: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确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根底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的线索: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相识的根底:实践是相识的来源、是相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相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相识过程:相识的反复性相识的无限性相识论的线索实践的概念实践是相识的根底真理与谬误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阅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开展的概念开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开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冲突概念: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的关系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认观:辩证否认形而上学的否认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线索:联系观开展观冲突观否认观第四单元考点阅读: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社会历史开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途(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缔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价值的缔造与实现高二下学年政治下学年期末考试学问点。
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沙尔梅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页。
高二哲学常识下册主要大多数学方法及方法论内容:1.主观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原理(1)原理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主动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明古代人类活动离不开不单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如狩猎、游牧、舞蹈、征战、种植等;说明我们现代的各种活动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对经济规律的探索,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等;说明一个人为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实事求是的主观因素,如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利益出发点问题等。
2.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1)原理内容:认识的必备条件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像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非得认识了本质和规律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大型活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们认识事物必须获得理性认识;说明获得思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占有丰富的实际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说明科学的发展战略理性认识要靠理性认识,如对热、自由落体、电磁感应、行星运行、物种演化过程等现象的认识,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建设也要靠理性认识,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雷锋精神的实质、腐败现象的认识等。
3.概念、判断、解题是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原理(1)原理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形成概念、进而构成来判断和推理,逐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备考知识点
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备考知识点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备考知识点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导语】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控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期望对你有帮助!1.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二复习知识点一、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益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点: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二、财政分配的性质财政分配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不同社会制度的财政分配有着本质的区分。
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财政分配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掠夺,是一种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体现的是全部人民的共同利益关系。
财政收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财政支出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所以,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活动。
2.高二下册政治必修二复习知识点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法的两种主要情势,其划分标准为法律是否以“规范化的条文情势”作为其存在状态。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情势显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在现代民法法系国家,成文法的法律文本通常采取法典情势。
不成文法,有学者称之为非制定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情势或虽有文字情势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条文情势”的法的总称。
高二政治期末备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期末备考的知识点总结高二文科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所以想要逆袭政治,就要上课认真听课。
课上知识掌握的好,课下就会比较轻松了。
在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期末备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哪些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政治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快到了,高中同学要怎么把知识点进行总结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一...高二政治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快到了,高中同学要怎么把知识点进行总结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一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⑶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来源: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形式.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政治高二下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高二下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国家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下学期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第一章:总论国家1. 国家的概念与特征国家的定义、国家的四个基本特征、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2.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发展阶段、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
3. 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与职能、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政治制度与政权1. 政治制度与政体政治制度的定义及特征、各种政治制度的分类与比较。
2. 民主与专制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含义与特征、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优缺点。
3. 政权的概念与来源政权的定义、政权的来源与转移。
第三章: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1. 政治思想的概念与作用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儒学、道家、法家等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 西方现代政治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党的历史发展阶段。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使命党的性质、党的使命与根本任务。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领导党的组织模式、党的领导方式与领导核心。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素。
3.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路径、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与优势。
第六章:世界格局与中国1. 世界多极化与中国外交多极化的含义与特征、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
2. 中国与国际组织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国关系的特点与演变、中国的主权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知识要点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知识要点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作为一种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防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防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5.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2)长远持久7.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篇二】(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册政治知识点如下所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解放的学说,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原理。
-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物质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历史是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
-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主导地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规律。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学科。
其中,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其核心内容。
-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 剩余价值学说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基础。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过渡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和发展。
其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其核心内容。
- 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权。
-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标。
二、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共同追求,包括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勤劳勇敢精神等。
-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指的是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 自强不息精神强调国家和个人都应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团结协作精神是指强调国家和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第一节: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
·政治选举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两大类。
·政治表达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之一。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参与的目的: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是要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
政治参与的特点: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所谓有序,即指“依法”。
·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它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③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不断完善,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
③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
④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必然性: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原则: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它的具体实施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①坚持党领导的政治参与原则②坚持法制化的政治参与③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①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③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④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第二节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特点: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真实性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的代表和省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选举制度的必然性: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选民条件: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
民主决策的方式:·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建议,举行听证会,邀请各个阶层的认识开展讨论。
·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还可通过工会,妇联,共青团,学生会等。
·我国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保证公民对决策的参与权利,都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公民依法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决策者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和切实珍惜民力,有利于促进公众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推动决策的实施。
在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中,公众也锻炼了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了政治责任感。
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式:①间接参与民主管理:就是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管理。
②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公众的直接监督。
公民可通过检举、控告、上访等形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实施监督。
舆论监督则是公众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第一节维护我国的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特征:①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至高无上②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独立性·国家主权的两个特性,是紧密相连的。
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政治独立②国家的经济自主③国家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是以国家为范围的,只有国家中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因此,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提出:·为了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①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②两种制度并存③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保持财政独立;可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通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
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除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外,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一国两制的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愿意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二节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关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我们制定民族政策的法律依据。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的。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③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居聚居区实行的。
·(一个少数民族可以同时在不同的聚居区,建立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在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也可以在其聚居区内建立相应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那里的人大与政府。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文化事业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包括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七课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第一节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主权国家,二是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在于主权国家必须具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①独立性②管辖权③平等权④自卫权·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性、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的主权国家,也都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国际组织:①按照国际组织的主体构成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②按照国际组织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性的国际组织、经济性的国际组织和军事性的国际组织。
③按照国际组织的活动区域划分,可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④按照国际组织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划分,可分为综合性的国际组织和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是综合性的国际组织,也是政府间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是当代作重要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