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具体内容分析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教学园地11-05 2318: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主题】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写法】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必考点02 古代诗歌阅读3(解析版)

必考点02  古代诗歌阅读3(解析版)

必考点02古代诗歌阅读3诗经+先唐古诗+宋词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小题。

诗经·王风·黍离①东周某士大夫作彼黍离离,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⑤。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②黍:黍子,果实为小米。

离离:繁茂。

稷:高粱。

③行迈:行走。

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安。

⑤穗:穗子。

⑥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

“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

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

2.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答案】1.C2.本诗表面上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宗庙宫室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

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作者情感呈递进式发展,一步步深化。

【解析】1.《书愤》诗中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汉宫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堆盘:古时风俗,于立春日作五峰盘,并以黄柑酿酒,称洞庭春色。

②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词开篇从风俗民情入手,于哀怨中带嘲讽,“无端风雨”即喻时局未稳。

B.西园是北宋都城汴京西门之外的琼林苑,词人以梦到西园来表现愤懑之情。

C.“青韭堆盘”化用苏轼“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的典故,而反用其意。

D.“却笑东风”数句暗喻朝廷苟安享乐,使志士年华虚度,忧愁似连环难解。

E.“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几句在言语间流露出词人几多惆怅。

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陆游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这写的是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

B.“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是说人们都错误地称赞词人笔有诗情,战有将略,那时的才气超群,“误”不是谦词。

C.“何事又作南来”句领起下文,而下文也表明作者由前方南郑到后方成都是为了看重阳药市或元宵灯山,与万人同乐。

水调歌头教学内容分析

水调歌头教学内容分析

水调歌头教学内容分析这是水调歌头教学内容分析,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水调歌头教学内容分析第1篇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

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襟。

这首诗词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

句型打破形式束缚,兼有长短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本词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像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教学对象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以前曾学过《如梦令》、《西江月》等词,故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水调歌头》的讲解。

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拟抓诵读这一中心,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环境分析多媒体教室环境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

品味苏轼词风的豪放。

5、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怀故人【宋】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①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②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藓庭:郊野。

②旧国:故乡。

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

B.“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

C.《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

D.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

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

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

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闲梦远①(一)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②轻尘。

忙杀③看花人!望江南·闲梦远(二)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①这两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②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③杀:同“煞”,形容极甚。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正芳春”中着一“芳”字,写出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表达了词人的愉悦之情。

B.“满城飞絮辊轻尘”中以“飞絮”来写春景,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而来的迷人春色。

C.“笛在月明楼”一句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人来衔接,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韵致无穷。

《书愤》分层作业(含解析)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书愤》分层作业(含解析)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书愤》分层作业(含解析)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书愤》分层作业建议用时:3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雅俗共赏,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现于宋代。

2022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宋韵表达得______。

在节目中,绿水青山化为曼妙的舞者,层峦叠嶂是高高的发髻与轻盈的身姿;行者樵夫渔父并怡然自乐,令人不禁______;《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为毫无阻隔感的“诗意地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

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______。

中华传统美学,不只是挂在墙上的“______”,更是百姓日常浸染其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不离烟火气,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韵味,它不把“文艺范”置于高雅的“云端”,而强调世俗生活中自有真谛。

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也是打造这种雅俗共赏的独特韵味——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韵味。

《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吸取宋韵文化养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途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淋漓尽致拍案称奇尽人皆知高山流水B.淋漓尽致拍案叫绝妇孺皆知阳春白雪C.酣畅淋漓拍案叫绝尽人皆知阳春白雪D.酣畅淋漓拍案称奇妇孺皆知高山流水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从文艺作品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汲取宋韵文化养分,提供了途径。

B.《只此青绿》与《忆江南》,便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吸取宋韵文化养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途径。

C.《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吸取宋韵文化养分,提供了途径。

李商隐《锦瑟》的鉴赏分析

李商隐《锦瑟》的鉴赏分析

74李商隐《锦瑟》的鉴赏分析吕佳颐 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校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漫漫的历史长河带给了我们现在无穷的文化瑰宝,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

其中唐诗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不可忽视的瑰宝,在古代文人的笔触之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心情的表达,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晚唐时代;李商隐;国仇家恨《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篇,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带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感触,关于这首诗历来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国仇家恨中的无奈以及愤恨,也有的学者经过考证认为这首诗是诗人为了悼念已经逝去的妻子所作的名篇,那么这首诗到底有怎样的深层意义,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一、关于《锦瑟》的具体分析(一)要想分析好一首诗,首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以此来更好的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具体的情感。

唐代的末期是中华文明一段最为黑暗的时光,这个时候的唐王朝已经逐渐的衰败,再也不像开元和贞观年间的盛世一样,各种兵变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候唐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百姓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不禁感慨世间多变,一个曾经繁荣的王朝,竟然衰败到如此地步,不内心十分的愤恨,但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

在这个时候又恰逢诗人的妻子去世,让他终于把满心的愤怒与忧愁写在了诗中,这才有了这首传世的名篇。

在这里我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双重情感,既有那种无法挽救百姓,让他们脱离疾苦的那种无奈。

又有爱情逝去,对于亡妻的悼念,这种种的复杂思绪组合到了一起,使得诗人忧郁,由此写出了这首名篇。

(二)从诗的结构上来分析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有着很深的意境。

从题目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叫做锦瑟,是一种乐器。

以乐器作为题目,会让人们认为这仅仅是一首记事或者是咏物的诗句,给人一种错觉。

但是在如果深入的研究这首诗就会发现并不一样。

在诗句的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经过古人的记载一般的琴的琴弦的数量仅仅为三五个,但是作者的琴瑟却又五十,这表示了作者的哀愁。

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思路【小学初中都需要】

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思路【小学初中都需要】

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思路【小学初中都需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千年来我国诗人辈出,佳作如林。

在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迈或委婉,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古诗本身的形式体制、语言习惯特点,使学生在与之进行对话时存在困难。

一线老师整理了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0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1、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杨柳、酒等03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1、妇女对丈夫的思念2、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3、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古诗词意象分析

古诗词意象分析

古诗词意象分析展开全文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导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

”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一、丧偶之痛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

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

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

”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

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

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要分析了李清照在其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绪。

引论部分着重分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与其他词人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差别与原因;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个人生活、国事变迁所表现的感情与沉痛从而揭示其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

结尾,补充说明透过李清照词中的愁,我们看到了什么和应该欣赏的方向。

关键词:闺愁、离愁、闲愁、家愁、国愁引论:李清照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她能书会画,文学方面诗、词、散文兼长,但以词尤工。

李清照的词主要内容是抒写她个人的生活与情怀,可以说是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的诗的记录。

由于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主要是表现其作为一个少女少妇的生活,表现其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词的基调是开朗、欢乐的,但闺愁闲怨也时有流露。

在许多词家把“诗言志,词言情”的文学理念十分推崇的当时,抒写闺愁闲怨的词并不少(尤见“花间”、“婉约”),但都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出之。

李清照的词却是女性思想感情的自我表现,因此对女性的感受抒发得更加细腻、深切,也更动人。

词是最富女性美的一种文体,李清照作为一位词坛奇女子、闺中伟丈夫,是把词的美发挥到极致的高手之一。

她在词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抒情主体意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但她的词与同时代其他爱国词人所表现出的悲愤、愁苦或慷慨激昂又有所不同。

她不是一个人站出来历数时代的不幸、社会的痛苦,民生的愁怨,而是以自己做为抒写的主体,在自己凄凉的身世中,包含了国破家亡的深愁与悲歌,因此,李清照的词更具有超时空的感人魅力。

当然,李清照词的内容绝非“一个‘愁’字了得”,而她的词中的“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手法都与其他词家有所不同。

问君能有几多愁——如何鉴赏高考诗歌中的“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如何鉴赏高考诗歌中的“愁”情

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1:
(1)诗人渴望收到家中的来信,与家人 似乎分离了一世的时间,通过内心的 焦急写出思念之情。 (2)绝妙,通过细节描写,当年亲手 摘种的红药依旧记得,更是突显诗人 对家人的思念。

学生答案2:


(1)写作者久别后,突然疑想起前世的事, 不知走了多少路,分开后,才得到去年的 家书,“前劫事”“去年书”体现出诗人 对家庭的思念,时间跨度大,表现出诗人 对家人的无限思念。 (2)尾联写作者过去在家时所做之事,回 忆当年在家的园中,亲手种植的植物,不 知那一栏红药近来如何?作者将自己对家 乡的思念寄托在家乡景物中,实为借物抒 情。
明“愁”情
连线题
1、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丈夫对亡妻的悼念之愁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守边战士的思念之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闺中思妇怀人之愁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羁旅游子之客愁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学生答案3:


(1)颔联诗句写别离时间长了,突然就 怀疑“前世事”,道路坎坷才得“去年 书”。借事抒情,通过对离别久了,道路 坎坷表达了诗人离家之久,体现了游子对 家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2)我认为尾联写得绝妙。询问自己在 故园所植的红药如何,以小见大,实则是 在询问家人的近况,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和企盼渲染到极致。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观象取意,理解诗境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3.分析评价,诗本为重(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

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①坟上土。

【注】①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有“品酒第一人”美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饶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此诗通过大胆诡异的想象力,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B.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

C.作者写花瓣随风如雨而落,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

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这是何等奢侈的美丽。

D.诗歌结尾笔锋突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2.有关乐府旧题《将进酒》的作品历来并不少见,但唯有诗仙李白和诗鬼李贺的诗作堪称佳品。

请简要分析李贺和李白《将进酒》的相同点,并从意象的角度赏析两诗的不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①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②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③、老成尪悴④。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⑤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注】①欧阳公:即欧阳修,范仲淹曾主持“庆历新政”,得到欧阳修的支持,后新政失败,庆历五年范仲淹被贬官离京。

“席上分题”指古人在酒席上拟一些题目,赋诗填词,以助酒兴。

②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法,纵酒放诞,《世说新语》云:“(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③痴騃(ái):愚蠢呆傻。

④尪(wāng)悴:衰老羸弱的样子。

⑤一品:唐宋时官分九品,一品是最高级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咏史,慨叹曹操、孙权、刘备之间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是徒劳的,隐晦地批判了当朝权贵。

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具体内容分析

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具体内容分析

思乡之愁
01
思乡之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和眷恋,常常通过描绘家 乡的美景、风土人情等来抒发情 感。
02
诗人们常常在漂泊异乡时,因为 种种原因无法回到家乡,心中的 思乡之情便愈发浓烈,成为了他 们诗词中的重要主题。
忧国忧民之愁
忧国忧民之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 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担忧,常常 涉及到社会矛盾、战争、民生疾苦等 方面。
比喻与象征
利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通过象征手法暗示内心的忧愁,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 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对比与反衬
利用对比手法突出内心的忧愁,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通过反衬手法强调内心的痛苦,如“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02
跨时代比较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诗词,未来可以尝试对不同时期
的诗词进行比较,以揭示“愁”的情感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03
国际化视角
目前对古代诗词中“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未来可以尝试从国际
化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国诗词在表达“愁”的情感方面的独特性
和普遍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古代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
月亮
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 象征离别、思念和孤独,成为 表达“愁”绪的常见意象。
诗人通过月亮来寄托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月亮的阴晴 圆缺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 离合悲欢。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亮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 情。
情感表达
通过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 古代诗词中的“愁”情感表达含 蓄而深沉,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 共鸣和思考。

《渡荆门送别》写作手法-定义说明解析

《渡荆门送别》写作手法-定义说明解析

《渡荆门送别》写作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江之际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长期在边塞地区生活,经历了战乱和流亡的苦难,这些经历使他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厚。

其次,概述《渡荆门送别》的主题。

通过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渡荆门送别》的主题是远离故乡、离别的痛苦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诗人在离别之际,通过渡江的场景和细腻动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离乡困苦和亲人离别之痛的感受。

最后,指出本文的目的和内容安排。

本文旨在通过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分析,探讨其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其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正文部分将分析渡荆门的背景介绍、主题分析以及该诗的写作手法,结论部分将对《渡荆门送别》进行评价,并总结作者通过什么手法传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并探讨该诗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上述概述部分,读者可以对本文即将探讨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在《渡荆门送别》这篇文章中,文章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背景信息、相关故事或概述文章内容等方式来开展。

同时,还可以在引言中对《渡荆门送别》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介绍,以引起读者对于该作品的兴趣。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于展开对《渡荆门送别》的分析和解读。

可以包括渡荆门的背景介绍、主题分析以及写作手法分析等内容。

在渡荆门的背景介绍中,可以详细描述渡荆门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与作者有关的情感因素等,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失意之愁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战乱频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 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 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 流。
昔胜今衰之愁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 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之客愁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国破家亡之愁、 报国无门之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
伤春之愁、 家国之愁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 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 到瓜洲古渡头,吴山 点点愁。思悠悠,恨 悠悠,恨到归时方始 休,月明人倚楼。
闺中怀人之愁
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 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 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 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鹧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