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2.有助于理解具体内容。有些诗词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 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两句中的“故国”“空城”,即题目中的“石头城”。明确这一点,这两句的意思也就 豁然开朗了。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高考诗歌鉴赏(二)——思想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二)——思想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二)——思想情感高考复习小编的话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艺术。

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歌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语)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歌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作者消除胸中之块垒最为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抒情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要透过表征,看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一、理解诗歌主旨、情感诗歌主旨即是作者的思想态度,任何人写作品都要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思想,造成某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诗歌的主旨更多的表现为作者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等等;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诗人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或是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等,使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注】①虚:废墟。

问题:请赏析“城郭为虚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

问题分析本题目意在把握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句入手分析作者的人生感悟。

整首诗的把握:张说纵观魏武帝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壮历史和身后遭遇,联想自己被奸佞小人攻讦的现实,不禁感慨万千,写下《邺都引》这一千古绝唱。

前六句为第一层,主要是缅怀和描述曹操生前的非凡业绩,以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诗的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

重点句的理解:'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蔽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精品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精品

中学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思辨与情感思辨与情感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

记叙中可以争论,争论中可以抒情。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起先关注争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在争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加一份思辨色调。

一、增加论证的思辨性。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相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洁化,说理论证要具有思辨性,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冲突,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实力,注意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看法,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与彼,由表与里地深化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

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1.相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是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

论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物必需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

例如“学与问”,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问总是连在一起。

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

(2)主次关系。

(3)取舍关系。

(4)条件关系。

2.详细问题详细分析问题。

只有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才能避开说理的片面性、肯定化。

从写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对话题材料的多角度认知和对论据的剖析两个方面。

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用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文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则故事涉与的人物只有两个,情节简洁,主要是写薛谭接受教化接着深造的故事。

详细地分析材料(对故事多角度的思索),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就简洁写出新意。

这则故事材料的立意举例如下:(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心情,可立论为:学无止境,不行浅尝辄止;(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化帮助,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3)“终身不敢言归”,这种看法不对,值得思索。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高考语文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素材

高考语文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素材

高考语文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素材关心国家和人民,立功报国,珍惜过去,今天鄙视权贵,愤世嫉俗,愤世嫉俗,才华横溢,不遇感情,山水,归隐,爬山,惜春,悲秋,思乡,珍惜家园,思家,知家,爱思,不恨愁,关心国家和人民1,揭露统治者昏庸颓废的杜牧的《穿越中国的宫殿》长安一位公主骑在红尘上微笑,但没有人知道它是荔枝。

杜甫:虽然一个国家四分五裂,但山川却历久弥新,树木和草地又恢复了生机2.反映离开混乱的痛苦杜甫的《春光乍现》经过三个月的战火,一条家乡的消息抵得上一吨黄金3、同情人民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卖炭钱到哪里宿营,衣口吃什么可怜身衣皆单,心忧炭贱以寒4,忧国忧民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面墙的北面有战争和群山,而这里靠着栏杆我怎么能不哭呢?5年,当人生的岁月一去不复返时,慨叹壮志难酬苏轼的《赤壁怀古》多愁善感的应笑我,很早就生下了法华。

生活就像一场梦,一尊雕像仍然是一轮庄严的河月。

6.揭露统治者的军国主义杜甫的“兵连”。

侧院血流成海,而巫帝的心仍在为战争而跳动7、理想未知愁情屈原的《涉河记》我不能改变主意去顺应庸俗,固将愁而终穷(我不能改变我的志向,要服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悲哀终身不成功(2)为国捐躯(1),渴望为国捐躯的曹操的“龟虽然命”老马赋,志在千里在年老时,英雄不会腐烂。

陆游的《天怒书》很早就知道天下大难,中原北部到处都是气山。

②、决心保卫祖国王昌龄“从军”沙场穿金甲,不破楼兰必不归(3)悲伤无门报国辛弃疾的《顾北亭怀古》那时候,勇士和马匹像老虎一样吞噬了千里。

“丑陋的奴隶孩子,年轻人不知道悲伤的滋味”年轻人不知道悲伤的滋味,爱情故事,爱情故事,给新词以强调悲伤现在我知道悲伤的滋味了。

我想说,我仍然想说,我仍然想说,我仍然想说,我仍然想说,我仍然想离开,但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凉爽的秋天。

(通过对“青春”和“现在”的比较,它显示了作者遭受的压抑、排斥和没有办法报效国家的痛苦)(4),以及遭受的山川陆游的《石耳》中王师把中原的日子定在了北方,并把家人的牺牲不忘告诉了奈翁。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二)建功报国
a
5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二)建功报国
a
6
(三)思乡怀人
(四)生活杂感
Hale Waihona Puke a7(五)送别之情
a
8
a
9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一咏史类二边塞诗三山水田园诗四离别诗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二建功报国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四生活杂感五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a
1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 (一)咏史类
a
2
(二)边塞诗
(三)山水田园诗
a
3
(四)离别诗
a
4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抓住关键词(隐形情语)
抓住关键句
抓住典型意象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问:这首词中表现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①词中表现了作者羁旅悲愁、孤寂凄苦、思念亲人的心情。 ②全词情景交融,渲染凄寒冷清的氛围,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③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
2019年课表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荀鹤
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耿直有担当,积极入仕报效国家
2019年课标全国卷3
《插田歌》
刘禹锡
赞美劳动,凸显人类劳动之美
年份
试题
作者
选诗或词角度
2020年课标全国卷1
《丰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友情,因友人患病在家,二人游春之约不得作罢。联系时政新冠疫情的隔离
答:①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②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③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二、观点态度题复习框架(一)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哪些(二)观点态度提问方式(三)具体答题步骤

(一)常见情感类型

向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失意: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功业未成、岁月蹉跎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憎恶:揭露黑暗官场、蔑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坚定。“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超脱:归隐的渴望,或寄情山水、田园之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的疾苦。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分 类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杜甫《春望》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 类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示 例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的疾苦。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分 类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示 例
杜牧《山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2. 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 发诗人的发达恬适的生活情趣。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 例
1. 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 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2. 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 情。 3. 坦陈心志的告白。 4. 情深意长的勉励。 5. 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李白《赠汪伦》、柳永 《雨霖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孟浩然《宿建德江》
诗歌鉴赏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 (一)咏史类
思想情感
示 例
1.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 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 2.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 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 不遇之叹,壮志难酬、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 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 评。 3.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 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分类(共两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分类(共两大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思想感情分类(一)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二)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高考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高考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

高考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总结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3.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诗歌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知识梳理(15分钟)
1、四种题型: ① 理解句子含意; ② 分析句子关联含意; ③ 概括诗歌主旨; ④ 概括提炼哲理。
2、四个途径
途径
阐释
诗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
(1)了解诗歌创作 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等的或褒或贬的态度总会带有
的时代背景,把 时代的烙印。
握作者的观点态 因此,考生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时,需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DB”..,中历颈“,史联但“人的无行物上法藏避在 下”免其 两指身一所 句后个处 反湮人的复没的时陈无形闻代说迹的已,、可底经表能细难明”、免诗错来被人,历对误的,首解观这联句,点的话在 ,理的世堪解意称俗有思误这的是,传首,“在诗言行建的中藏功警更终立策会欲名付之失时何语真,人。 。
诗 建功报国 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建

功立业的渴望
常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思 生活杂感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品格

气节的自白;谈禅说理的感慨;
情 别离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答案] ①老松,着一“老”字,写其活得久远,诗人以老松自喻, 寄寓了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干枯的伤感。(2分) ②孤鸟,着一“孤”字,写其孤独寂寥,诗人以孤鸟自喻,寄寓 了自己的孤寂愁苦。(2分) ③归鸦,着一“归”字,通过写羡慕乌鸦相互呼唤归巢,寄寓了 自己对故园浓烈的思念。(2分)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3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2. 答题步骤: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字型: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① 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诗眼型: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万能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知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五、语言运用: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