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
2024高考一轮复习分类专练: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高考一轮复习分类专练: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专练(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韦书记赴安西杜甫夫子欻①通贵,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②在,朱绂③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④,公车留二年⑤。
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注】①欻(xū):忽然。
②藉:凭借,依靠。
③朱绂(fú):红色的官服。
④三捷:多次与敌人交战。
捷,同“接”,交战。
⑤公车留二年:这里指杜甫献《三大礼赋》,被玄宗召试,待制集贤院,候补两年之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韦书记如今赴西安就任,通达显贵,自己与他地位悬殊。
B.颔联写韦书记年事已高,他一度没有机会入仕,如今得到朝廷重用。
C.“三捷”与“两年形成对比,表现了韦书记和诗人的不同境遇。
D.这首诗文辞深沉蕴藉,情感有起有伏,体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B2.①对韦书记获得朝廷重用的祝贺和羡慕。
②对自己年事渐高而未获功名感到苦闷和无奈;对前途感到迷茫,意欲隐居避世。
③知己离去的伤感,别后的失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韦书记年事已高,他一度没有机会入仕”错误理解了颔联出句的含意。
颔联出句的意思是,杜甫自感年事渐高,却还没有机会入仕。
这是诗人对自己年事渐高而未获功名感到苦闷和无奈的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一年。
当时,韦书记将赴安西,杜甫为其送行,题赠此诗。
这首诗贺韦氏高就,慨叹自己仕途失意,前路茫茫。
诗歌几乎通篇使用对比,比如诗句“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写了韦书记忽然之间通达显贵,而自己却白首无就。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写韦书记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只能在漫长的“候补”中无奈的等待。
尾联流露出放浪江海、避世隐居的想法。
整首诗充斥着诗人的失落感,这失落感中也包含当友人离去后,诗人产生的情感失落。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课件22张
请找出下列句子是通过什么来抒情的: (1)《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 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六、真题演练(小组合作探究)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 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 日日是人日。
探究: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 都是人日。假如把词人南山游玩所见之景当作一幅画或者是一 个视频,你看后想把从中悟到的做人道理写成朋友圈的文案, 发一条朋友圈,你的文案应该怎么写?要求:为了让你的朋友 圈更加有条理且让好友知道你要表达的内容,你的文案需要有 画面感并分点呈现。(6分)
诗歌的构成要素? 文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VS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孙自可留。
朋友圈的构成要素? 文字+ 图片 +表情
任务一: 解读诗歌情感可以找到朋友圈的“表情”要 素,即直接抒情的要素 诗歌中自带的“表情”=诗歌中显性情感关键词,显性 情感关键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 “愁”“恨”“怨”“怜”“泪”“悲”“怆”“怅” 等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 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知识拓展: 诗人抒发情感的人、事、景、物具体可能有哪些? 人:他人、自己、影射的某类人、朝廷的统治者等 事:多记叙历史事件 景:乐景、哀景、生活场景、已逝之景、眼前之景、设想 未来之景等 物:植物、昆虫、动物、自然现象、房屋宫殿建筑、常见 生活学习用品等 小结:把握诗歌情感一定要找到诗歌中的图片对象——人 事景物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主旨
【分析】
“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 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 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 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 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 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 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 “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参考答案
本词表达了作者的离别相思之情。又是落花满庭,夕 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 向谁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 词写得孤寂冷落。
重点突破
破解诗人含蓄、复杂思想感的
四个角度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情感内容 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 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二)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 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 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 词。
(三)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 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和描述客体,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 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 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 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
参考答案
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担忧。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 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 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③尾联写诗人 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苍茫, 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任务4鉴赏古诗的思想内容教学课件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从登山发端,继而描述渲染途中景物和感受,至尾联方点扣题目,并表明心志。 B.首联在轧轧轿声和轿夫轻健的步伐上用笔,不着痕迹地传达出诗人山行时畅快的心情。 C.山风翻卷,落花如雨,烧田之处,青烟缕缕,春景的萧瑟难减诗人登临的盎然兴致。 D.本诗气脉通畅,用语斩截有力,清新明快,与诗人游途中明朗愉悦的心境恰相契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9分) 咏芭蕉
[清]郑 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唐]杜 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①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①上番:初番,头批。多指植物初生。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长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我坐在吱呀吱呀的轿子中上剑门关,此时正是春和景明的季节,轿夫们登山的速度比奔跑还快。风吹落红花 会迎来下一季花开,山上缭绕着农民烧田的缕缕青烟。领略如此美景,但没有写出好的诗句,能够解除客游他乡悲 凉情怀的只有美酒。隐居的高士喜欢风吹松树的感受,请不要让残破的梨花进入我梦境之中。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参考答案 3.B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错误,郑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在写景基础上抒情,即直抒胸臆。故选B。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准突破一 把握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 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 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应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典例3] (202X·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 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 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 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精准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流露羁縻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 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并序》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提示: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 时应该重点注意。
[典例2] (202X·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5个要点 (1)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偏 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深入体悟。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 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能等外在的情 势,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解析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分析诗人感情时要考虑到诗歌的题材特点。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是写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写现在的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这两联表达了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是写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
答题时,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分析。
答出具体抒发了什么情感后,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
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
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点拨关键
(1)赏析五角度 ①观题材: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 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等。 ②找意象: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 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③品用词: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 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活动一 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
(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
诗句
语言风格
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E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A.沉郁顿挫 B.悲壮慷慨 C.清新自然 D.委婉含蓄 E.平淡质朴 F.华美绚丽 G.婉约缠绵 H.雄奇豪放 I.明快简洁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 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两句则主要刻画 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 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 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但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
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出身于庶 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 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 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 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 《插田歌》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阅读帮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颔联对仗工整,正常语序应是 “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 之意。诗人在此运用虚写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 风光。 2.抓意象,体悟意境。颔联中的意象有“湓浦”“庐峰”。前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浦”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 后句描写庐峰的盛景。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朋友。颈联中的
阅读帮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 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 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分)(评分参考:每答 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阅读帮
阅读范例 诗1 [2021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阅读帮
3.读注释。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一些生僻的字词,了解冷僻的史实、典故等,扫清 阅读障碍;也可以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变形”之处表现为:在语法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运用互文、列锦等手法。
阅读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歌情感
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地鉴赏诗歌情 感。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表达更加 贴切自然。
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
运用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强调诗人的情感倾向,增强诗 歌的感染力。
典故、意象等运用
情感内涵
边塞征战之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佩和同情。
03
艺术手法
诗人常通过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将边塞的荒凉和征战的残酷展现得
淋漓尽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03
现代诗歌情感赏析
爱情亲情主题
01
02
03
爱情的多样性
描绘爱情的美好、痛苦、 复杂等,展现人类情感的 丰富性。
情感内涵
山水田园之趣主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 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洁 品格。
艺术手法
诗人常采用白描、拟人等手法,将山水田园描绘得栩栩如 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田园生 活的美好。
边塞征战之苦
01 02
代表诗人及作品
如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通过描绘边 塞的荒凉景象和征战的残酷场面,抒发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和 平的渴望。
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情感内涵
怀古伤今之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 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
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艺术手法
诗人常运用对比、用典等手法, 将古今情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表达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
思考。
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命题趋势】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真题再现】【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突破——理解、领悟景中情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 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 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 从理论层面,从诗的整体角度要把握情与景的内在关系和处理方式。情与 景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 “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 哀情,哀景乐情”。作者处理情与景的方式(或叫安排)有三种:①纯写 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②前景后情——触景生情;③前情后景—— 以景衬情。 从技术层面、操作角度,要做到: ①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见前面的“隐性关键词”内容) ②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 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 “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 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 心情。 ③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 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 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 喜悦。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
真题演练
1、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 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 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 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 的祝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掌握抒情方式,重点掌握间接抒情方式 (一)掌握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 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 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 “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 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 情)。 (二)练好理解、领悟间接抒情中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间接抒情是中国古诗的主要抒情方式,它主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 三种方式。因此,必须练好理解、领悟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1. 会理解、分析景中情。 2. 会理解、领悟物中情。 要把握“物”中情,最根本的是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 境等特点,从而体悟物中所寄托的感情。物中情有两个层面:一是表层的,一般 是关乎物的;二是深层的,是作者在“物”中寄托的与物高度融合的自己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诗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此诗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孤傲高洁、淡 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答题指导
1. 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 “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 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2. 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 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 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2)答思想感情题,特别要注意说行话,即用感情术语。如答“惜别之 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 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 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 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 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 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系统知识 一、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品关键词语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除要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如看标题、理层次、 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知题材等)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抓住诗中能或隐 或显地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词语并加以仔细品味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 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 ”“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 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 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 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 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 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 “摇曳碧云斜”中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另有一些 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 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 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 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 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 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江苏卷中 体现得特别明显。江苏卷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 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二是从 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无论是哪一类,其 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如2007年江苏卷的《鹧鸪天·送人》:“唱彻 《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题目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考生一般都会答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但“路途 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却鲜有人 答出。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况开掘,以免缺失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