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思远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思远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思远人》(2012·新课标卷·T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思考。

开头写景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写出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给下文留下了铺展的余地。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一问: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用意尤其深厚。

第二问:“渐”字宛转、激切。

“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黏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

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

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主人公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思想感情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专题07 思想情感及评价观点态度-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专题07  思想情感及评价观点态度-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诗歌鉴赏之品味思想情感感知高考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两首诗歌的情感对比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全国卷Ⅰ)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016山东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6江苏卷)某一段或一句诗歌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江苏卷)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7全国卷Ⅲ)某个词、某个典故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Ⅰ)错因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迁移运用。

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

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温故知新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清单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①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咏物抒怀类训练考点:1.许浑《雁》2.文与可《箦筲谷》与苏轼《箦筲谷》3.陈与义《萤火》4.杜甫《登岳阳楼》5.[宋]韩琦《迎春花》与[清]赵执信《嘲迎春花》6.孟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7.陆游《秋思》8.[宋]梅尧臣《爱月》9.(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10.晁补之《题四弟以道横轴画》11.李清照《临江仙.梅》【考点研究】一、词句情感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当然,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恬淡,实则无奈、落寞、
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抒发了诗人对现状不可改 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 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 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心境2分,分析4分)
[点迷津·创高分] 情感准确判断3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 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 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 2.打破思维定势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势的影 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 “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等。这样 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 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析错因·明误点]
样卷
错因
分析
答案只抓住句中“梅髮”答出了年华已逝的悲苦,并 想当然地结合词的注释和相关词句答出了对邓剡的怀 念之情。情感分析不准确,更不全面。(得分:2分)
[参考答案]
①“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典例1]
一、情感题因判断不准而失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
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 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 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 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 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 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 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 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一、怎么问?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或某句(联)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中某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高考】1.(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二、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标题2.看注释3.看时代4.看作者5.看意象6.看抒情字眼7.看典故三、诗歌情感题答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干,把握答题方向,明确是分析全诗还是某一联或某一句的思想感情。

2.认真读诗,判定诗歌情感类别,抓住诗中透露诗人感情态度的词语,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准确把握情。

3.选用正确的情感词概括。

4.分点答题,答题规范。

答题必须全面有条理,结合相关诗句指出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 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

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

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

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第二句写“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山小亭,但从“笑谈”和下片中的“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怀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6)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暌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
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
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

②暌离:分离。

③尺素:书信。

④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叠丝绢。

练,白色的丝绢。

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

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调砧断肠。

(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答案】(步骤一)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步骤二)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