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坍塌治理工程勘查程序与技术要求
坍塌运动的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脱离母岩的岩块或土体以自由落体的方式 坠落;另一种顺坡滚而崩落。
按崩塌形成的机理分类及特征归纳表
类型
岩性
结构面
地形
受力状态 起始运动形式
倾倒式崩塌 滑移式崩塌
黄土、直立或 多为垂直节理、 峡谷、直立、 主要受倾斜力
陡倾坡内~直 陡倾破内~直 悬崖、岸坡
植被未有新的变化迹 象。
滑坡 后缘
后缘壁上可见擦痕或有明 显的位移迹象,后缘有裂 缝发育。
后缘有继续的小裂缝发育, 后缘壁上无擦痕和明
后缘璧上有不明显3的变 显的位移迹象,原有
化迹象。
的位移已被填充。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中有关滑坡稳定性的判别依据进行判别如下表:
滑坡要素 滑坡体
相对稳定
不稳定
滑坡较缓,坡面较平,草木丛 坡度较陡,平均坡度30°,坡面高 生,土体密实,无松塌现象, 低不平,有陷落松塌迹象,无高大 两侧沟谷以下切深达基岩。 直立树木,地表水泉湿地发育。
2.2 滑坡治理工程勘察程序与技术要求
1.2.1 勘察的目的、 主要任 务及注意事项
勘察的目的:通过测绘、勘探和测试等手段,了解滑坡的性质、规模和 动态特征等,为评价滑坡稳定性和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的任务:查清滑坡的类型、范围、形态,分析滑坡的成因和机制, 获取合理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滑坡的稳定性预测滑 坡的发展趋势,评估滑坡的灾情,研究滑坡的防治条件, 提供滑坡防治及检测方案。
判别依据:《环境地质调查规范》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滑坡 要素
滑坡 前缘
不稳定性
较稳定
稳定
滑坡前缘临空,坡度较 前缘临空,有间断季节性
陡且常处于地表径流的冲 地表径流流经,岩土体较 刷之下,有发展趋势并有季 湿,斜坡坡度在 节性泉水出露,岩石潮湿、 30°~45°之间 饱水
40~80
40~80
辅勘探线 勘探点间
距/m
80~160
80~160
40~120
40~120
主勘探线勘探点一般不宜少于3个,点间距可以为40~80m。辅助探 线勘探点间距一般为40~160m勘探点之间可用物探方法进行验证连
接。
设计阶段的勘查技术要求包括: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勘探和测试 技术要求、 设计阶段勘查报告和图件、施工阶段勘查技术 要求。
滑坡勘察做到以下几点 (1)以灾情评估为重点 (2)研究防治条件 (3)与防治方案相衔接
在滑坡勘察中必须查清(1)滑坡的规模及特征,(2)滑坡体及周边 外围的地层岩性,(3)地下水的分布特征;(4)滑动面形态及滑 坡体在厚度;(5)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6)岩土体参数;
2.2.3滑坡勘查的阶段
2.2.4护坡勘查各阶段的恶技术要求
第二章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2.1 概 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查明各种地质 灾害的工程地质条件、规模、范围、性质、原因、变形 历史、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的 结论直接影响到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 案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关系到地质 灾害治理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 治理设计之前,必须首先进行仔细的阅读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并且定是否达到了与设计阶段相对应的深度,是 否满足本阶段设计工作的需要,勘察结论是否现场的实 际情况。
滑坡壁 滑坡平台
滑坡前缘及 滑坡舌
滑坡壁较高,长满了草木,无 滑坡壁不高,草木少,有坍塌迹象,
痕迹
有擦痕
平台宽大,且以夷平
前缘斜坡较陡,长属于河水冲刷之 下,无漫滩阶地,有事有季节性泉 水冒出
前缘斜坡较缓
前缘斜破较陡,常处于河水冲刷之 下,无漫滩阶地,有事有季节性泉 水冒出
以上给出给出的滑坡稳定性仅是一种设计指标,设计人员还应在定性 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试验情况及经验提出可用于
设计阶段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
勘查地质 条件类型
简单
复杂
勘探线
纵线 横向 纵线
主辅勘探 线间距/m
60~100
40~80
主勘探线
勘探点间 距/m
辅勘探线
勘探点间 距/m
60
120
60~120
40
80
施工阶段勘查技术要求
开挖露头测绘与钻孔技术要求 补充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2.5滑坡稳定性的野外判别依据
滑坡的勘查阶段一般分为: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 计阶段 勘查、施工阶段勘查四个步骤。
可行性论证阶段滑坡勘察点线间距布置要求
勘查地质 条件类型
简单
复杂
勘探线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主勘探线 间距离/m
60~100 60~100 40~80 40~80
主勘探线 勘探点间 距离/m
60~100
60~100
土
通常无倾向临
坡
空面的结构面
下部软岩受垂 直挤压
拉张
自重引起的剪 切力
鼓胀伴有下沉 滑移、倾斜
拉裂
错落
分类的依据:岩体受力状态和起始运动形式
此外根据崩塌产生的动力成因进行分类为:
动力成因
自然动力型
地震型崩塌 卸载型崩塌 降雨型崩塌 侵蚀性崩塌
工程动力型
滑移式崩塌 动力形式 坠落式崩塌
倾倒式崩塌
切蚀型崩塌 洞掘型崩塌 爆破型崩塌
矩的作用
立层面
立层面
多为软硬相同 有倾向临空面 陡坡通常大于 滑移面主要受
的岩层
的结构面
55°
剪切力
倾倒 滑移
鼓胀式崩塌 拉裂式崩塌 错断式崩塌
黄土、黏土、 上部垂直节理,
坚硬岩层下伏 下部为近水平
源自文库
软弱岩层
的结构面
陡坡
多见于软硬相 多为风化裂隙 上部突出的悬
间到的岩层 和重力拉张裂
崖
隙
坚硬岩层、黄 垂直裂隙发育, 大于45°的陡
崩塌灾害的测绘技术要求包括:崩塌灾害测绘比例尺根据、测绘的主要内 容、崩塌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诱发动力因素调查、先期崩塌体特征调查、 潜在崩塌体的可能的变形破坏及成灾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崩塌灾害的勘察、 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及效果,提出防治建议。
2.4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程序与技术要求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 流的基本特征危害,为泥石流的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
前缘斜坡较缓,临空 高差小,无地表径流 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 象,岩土体干燥
滑坡
滑体平均坡度大于40°, 坡面上有多条新发展的滑 坡裂缝,其上建筑物、植 被有新等变形迹象。
滑坡 平均坡度在 25°~40°之间,坡面上 局部有小的裂隙,其上建 筑物、植被未有新的变化 迹象
滑坡平均坡度小于 25°,坡面上无裂缝 发展,其上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