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检测试题:郑敏《金黄的稻束》(附答案与点拨)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8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Word版含解析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裨.益/裨.将咀嚼./咬文嚼.字间.不容发/挑拨离间.B.稽.查/稽.首逐渐./熏陶渐.染绿.水青山/绿.林好汉C.果脯./胸脯.哺.乳/铺.排张扬意志薄.弱/薄.厚不均D.开拓./拓.展省.亲/反躬自省.螳臂当.车/独当.一面解析:A项分别读:bì/pí,jué/jiáo,jiān/jiàn。
B项分别读:jī/qǐ,jiàn/jiān,lǜ/lù。
C项分别读:fǔ/pú,bǔ/pū,bó/báo。
D项分别读:tuò,xǐng,dāng。
答案:D2.(2012·浙江嘉兴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乘着“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劲东风,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故里,“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B.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因为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在全民努力达成GDP全球第二的同时,不重视个体健康,无疑..是“用未来换当下”,民众健康的隐患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恐将在未来造成全民医疗费用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解析:A项,“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B项,“情境”,情景、境地。
C项,“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紧扣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句中说“句句”显然用错对象。
D项,无疑:没有疑问。
答案:C3.(2012·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同步练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4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
[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些非法煤矿业主在发生了重大事故之后还是认为不足为训....,利欲熏心,至今仍在铤而走险。
B.总设计师带领科研团队奋力拼搏,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里潜心探索,上.行下效...,取得了“神龙”航天飞机研制的巨大成功。
C.影片《猩球崛起》中,安迪·瑟金斯“扮演”的猩猩凯撒带领众猩“闹革命”,十足领袖模样,无论是动作还是脸部表情都惟妙..。
..惟肖D.日前,北京警方侦破了一起案件,该案中的罪犯抓住业主车库门锁不严的漏洞,经由车库,登堂入室....,窃取财物计10万元。
【解析】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A项,不合语境。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B项,褒贬误用。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D项,望文生义。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B.据法新社布里斯班11月16日电,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强调中国应当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
C.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奖将刻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
D.在说书这一行,单田芳可谓世家出身,父母亲都是书曲艺人。
他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当代“评书四大家”之一,更创下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声名。
【解析】A项,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是“围绕……的布局”。
B项,否定多余。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议的话题”。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几条青藤缠绕着那些粗大的树干,开着白色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有人在那儿窥望。
金黄的稻束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将“稻束”的形象特征集 中在一起塑造,而是采取了边塑造边联想抒情的结 构方式。刚摄下“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 田里”的长镜头,诗人就“想起”了为此而付出辛 勤劳碌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对如雕像一样 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静默”的“稻束”, 诗人也就想得更深、更远,他觉得“历史也不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伫立的“稻束”, 却“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 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 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 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 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 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 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 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郑敏) “肩荷着那伟大的 疲倦”这句诗中, 是谁“肩荷着”? 为何说这“疲倦” 是“伟大的”?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备战2022高考语文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训练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根底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表达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鸿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开展逻辑,( )。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表达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____。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气势磅礴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弄玄虚B.惊心动魄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作高深C.气势磅礴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弄玄虚D.惊心动魄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作高深C[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
2020届现代诗鉴赏--2
二、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 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 语言形象。有人说:“意象的本质是‘意’和‘象’的结合,主客观的交汇”。诗人不仅要用意象来 进行思考和感受,也要用意象来进行表达。例如:
形象地表现了包含着热切等待和深切希望的思念。(3 分)
“夕阳”是一天的终了,希望的落空,“遥遥的注目”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3 分)
17.表现了东方民族的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1 分)虽然思念如“重洋”一样深厚,情感
像海洋一样奔腾,但是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点细微的举动。(2 分)
18.第三节表达了深沉缠绵辽远悠长的思念深藏在人们的内心的意思。(2 分)
参考答案 9.D 10.D 三、(1999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的和谐。
1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 的渺小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
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 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 年 11 月 17 日) 《我爱这土地》的“意”是对土地的眷恋与挚爱。由此,诗人选取了四个“象”:土地、河 流、风和黎明。“意”和“象”连接的媒介便是“鸟”,即诗人自己,“假如我是一只鸟”、“然后我 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诗句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1999 年全国高考第 10 题 D 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 ‘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即为赏析不当的一项。 2000 年全国高考第 10 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与此题如出一辙,要求考生选出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答案为 D:‘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三明“虚”“实” 社会生活广阔无限,诗人不可能把它全部写到作品中去。诗人往往用 “实”来表现“虚”,或用“虚”来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普遍运用的一条 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如果只写“虚”,就显得抽 象、干巴,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就显得堆垛、死寂,缺乏生气,即如北宋范仲淹所说 的“虚者枯,实者寒”,故诗歌的创作,要讲究虚实相生,相互映衬。如: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八)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凋.残(diāo)咯.血(luò)襁.褓(qiánɡ) 悬崖勒.马(lè)B.折.回(zhé) 嗅.觉(xiù)惊蛰.(zhé) 血脉贲.张(pēn)C.蹲.伏(dūn) 突兀.(wù)聆.听(línɡ) 郁郁葱.葱(cōnɡ)D.沉浸.(jìn) 拘泥.(ní)讴.歌(ōu) 扣人心弦.(xián)解析:选C A项,“咯”应读作kǎ;B项,“贲”应读作bēn;D项,“泥”应读作n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四年时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________,但又无可奈何。
②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________。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______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解析:选B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蔑”之意。
“嗤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不能;“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
“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
3.(广东高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训练:诗歌第四单元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训练
诗歌第四单元 4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壤.嚷.嚷瓜瓤.攘.除奸凶
B.静默.寂寞.蓦.地墨.守成规
C.盯.住订.正汀.渚斩钉.截铁
D.茫.然麦芒.氓.隶病入膏肓.
解析:选B。
A项,rǎng/rāng/ráng/rǎng;B项,都读“mò”;C项,dīng/dìng/tīng/dīng;D项,máng/máng/méng/hu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咯血恪守格杀勿论束之高搁
B.鹧鸪估计沽名吊誉怙恶不悛
C.雕像碉堡百花凋惨五月鸣蜩
D.山巅簸箕颠扑不破疯疯癫癫
解析:选D。
A项,“束之高搁”改为“束之高阁”;B项,“沽名吊誉”改为“沽名钓誉”;C项,“百花凋惨”改为“百花凋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________,其精湛的表演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________。
高中语文金黄的稻束地之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缜.密(zhěn)商.榷(què)和.稀泥(huò)揆情度.理(duó)缔.(tì)木讷.(nè)档.案袋(dàng)疾风劲.草(jìn)C.栖.息(qī)挟.持(xiá)白炽.灯(chì)戎马倥偬.(zǒng)蕤.(ruí)豢.养(huàn)软着.陆(zhuó)扣人心弦.(xuán)解析:B项,“缔”应读“dì”,“劲”应读“jìng”;C项,“挟”应读“xié”;D项,“弦”应读“xián”。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
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站在桥头的情况。
A.骇人听闻循序渐进风尘仆仆按部就班风餐露宿循序渐进风餐露宿按部就班风尘仆仆解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惊惧;“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使人们听了感到震惊。
这里突出一种“捏造和夸大”,应用“耸人听闻”。
“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次序逐渐深入或提高;“按部就班”指按老规矩办事。
这里形容“过程”,应用“循序渐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这里形容务工人员生活的艰辛,应用“风餐露宿”。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测试题,精读作品 第二章 诗歌
第二章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九叶诗派的诗人是()A.陈敬容、郑敏B.卞之琳、郑敏C.郭沫若、陈敬容D.卞之琳、郭沫若【解析】A 本题考查诗人所属流派。
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八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2.《再别康桥》中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有()A.金柳、游轮、波光、青荇B.游轮、新娘、波光、青荇C.游轮、波光、青荇、星辉D.金柳、波光、青荇、星辉【解析】D3.下列诗作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B.《杜甫》C.《防空洞里的抒情诗》D.《金黄的稻束》【解析】A 本题考查作品相关内容。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具有自传性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的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
4.阿垅《纤夫》中,诗人塑造纤夫形象的主要手法是()A.不加修饰的白描手法B.通过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C.作为空间艺术的塑造手法D.对比手法【解析】C 本题考查作品的艺术特点。
阿垅《纤夫》一诗在刻画纤夫形象的诗行中,融入了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手法,诗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对纤夫进行了反复的、多重的美学观照。
5.在现代文学史上,通过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弊病的诗人是()A.闻一多B.戴望舒C.阿垅D.辛笛【解析】A 本题考查诗歌流派的创作主张。
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6.戴望舒的《雨巷》中,在寂寥的雨巷里,寄寓着的作者的感情是()A.对爱和美的向往B.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C.对人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D.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解析】B7.《死水》的写作背景是()A.1928年4月,留学回国后B.1928年4月,留学美国期间C.1926年4月,留学回国后D.1926年4月,留学美国期间【解析】C 本题考查作品的写作背景。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八)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一、诗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金黄的稻束》一诗,完成1~3题。
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金黄"修饰“稻束",可读出什么意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
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2.“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时光流逝。
现代诗歌《金黄的稻束》阅读训练及答案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的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应如何理解“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4.“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金黄的稻束站在……”“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D(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2.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
)3.①“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3《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 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 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 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 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 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 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诗意: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 后的疲倦和静默、劳动者的代表母亲和人类历 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由 衷赞美,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的哲思,以及对 母爱的讴歌。
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 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
——郑敏
郑敏
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60年后在 北京师范大学任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 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 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里尔克的诗结下 一生的情缘。她嗜读里尔克的诗,特别是对里尔 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独钟。她与里尔克一样, 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 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 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 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 《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金黄的稻束
郑敏
仔细品读
这首诗是写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诗人
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在一个金
色的黄昏中,诗人看见了一片开阔的稻田,
一束束
,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编号:QMSD/JWC-13-10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4日授课班级 12级综高、五年制高职授课课时 2课时授课形式新授授课章节名称金黄的稻束使用教具电子教案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思考劳动和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教学目的 2.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3.体会诗歌有“声”有“色”,明净、饱满的语言特色。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学习时应首先找出体现诗歌发展脉络的关键词教学重点语,理解各部分表达的内容,分析“稻束”与“母亲”在本质上的相同点,体会诗歌由具体的意象到深邃的哲理的演变过程。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劳动和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学习时应结合作教学难点品写作的起因,理解“疲倦”“皱”“美丽”“伟大”“静默”等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体会作品传达的深层含意。
更新、补充、九叶诗人、九叶诗派、《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删节内容课外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与练习册教学后记1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一教时一、导入《金黄的稻束》是“九叶派”诗人郑敏写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首诗歌,是诗人看到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后,触发的一种诗情和沉思。
这首诗把鲜明的形象、深邃的哲理、隐秘的诗意交融在一起,给人带来情感的冲击力和哲理的沉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家作品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
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
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
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课时作业3: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A.疲倦襁褓悬崖勒马茫然四顾B.碧蓝伟岸血脉贲张莽莽苍苍C.凋残鹧鸪铮铮铁骨光怪陆离D.蕴籍诞生回旋荡漾波澜起伏解析D项籍—藉。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5分)A.在骏马嘶鸣声中,万匹来自昭苏场和伊犁种马场等地的优质马驰骋而来,在草原上卷起阵阵热浪,如狂风般疾驰而过,振聋发聩....的马蹄声响彻整个草原。
B.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追求享受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是不可取的,也有悖于传统美德。
C.获诺奖前,莫言曾答应好友“巴蜀鬼才”魏明伦,要为魏明伦文学馆题字。
昨晚,莫言的题字通过快递送达魏明伦手中。
魏明伦为莫言的一言九鼎....深深感动。
D.建于森林的房子,要低调而不突兀,要具有独特性,如此才能将建筑同步于自然,甚至成为周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中脱颖而出....。
解析B项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A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望文生义,应改为“震耳欲聋”。
C项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个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诺千金”。
D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错误。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B.要让学生养成对汉字构造、汉字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小养成一丝不苟的书写习惯,激发他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是现实需要与根本之道。
C.在微阅读逐渐引领风骚而纸质阅读渐行渐远的今天,实体书店开展讲座与读者见面会给读者带来的享受是网络商城无法提供的。
3金黄的稻束
(10秒无应答判负,或老师判定,每个获胜辩手为小组+1至40分;不分胜负,每个辩手按下表得分)
人数对比 1人:其余 2-5人:其余 6-10人:其余 10-15:其余 15+人:其余
获胜得分 40分:1分 30分:3分 20分:5分
15分:8分
10分:10分
2.最后四小句是什么意思? (2-4题选答,答案最佳组+10,读答案0分) 3.诗歌是怎样“诗”“思”融合的? 4.为什么说这首诗的语言质感而光辉?
细节问题:
诗歌用“我想起”“我看见”把稻束和母亲联系在一起。 “肩荷”表面写稻束的坚韧,实际上是写母亲的艰辛与勇敢。 “满月”暗示母亲内心的满足,整个句子烘托了静默的雕像。
2.最后四句
如,历史像小河一样会消逝,是短暂的;而母亲的角色永存,母爱在世间 永存。
如,喧嚣一时的事件会消逝,静默的母亲永远站在历史的舞台,外显的常 常短暂,内敛的往往长久。
这些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学习目标
1、复习诗歌基本知识,回顾诗歌欣赏方法; 2、指出诗歌运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4、概括诗歌在情感、修辞、语言、节奏方面的手法特点; 5、深入理解母爱,并思考平凡与伟2022.1),福建闽 侯人,九叶诗派(源于诗集《九叶集》 ) 女诗人。
作品有《寻觅集》《郑敏诗集》 等。
本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曾作为 2000年全国高考文学欣赏题。
1.辩论:每人选择一个观点,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辩论,按正反方交替发言。 正方:“金黄的稻束”象征收获 /反方:“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
作业:练习册,预习第4课。
1.金黄稻束的象征(内容)
象征需要相似,稻束与母亲的相似点: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精练:1-4-2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Word版含解析 (1).doc
03课后课时精练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凋.敝/雕.像玲.珑/高屋建瓴.高亢./引吭.高歌B.叫嚷./沙壤.处.所/处.之泰然骨髓./绥.靖政策C.角.度/角.色腼腆./暴殄.天物中.间/仲.秋之夜D.纵横./横.财凋.零/风流倜.傥歼.灭/阡.陌交通解析:A.diāo/diāo,líng/líng,kàng/háng;B.rǎng/rǎng,chù/chǔ,suǐ/suí;C.jiǎo/jué,tiǎn/tiǎn,zhōng/zhòng;D.héng/hèng,diāo/tì,jiān/qiān。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襁褓良辰美景名噪一时迅雷不及掩耳B.坐阵开门揖盗甘拜下风出淤泥而不染C.捆梆迥然不同徇情枉法不费吹灰之力D.隐秘狂飙突进形销骨立喜怒不行于色解析:B.阵—镇;C.梆—绑;D.行—形。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不多,翻来覆去就那几个,但整体感把握得很好,音乐选择了比较轻松的电子风格,听起来一点儿也不觉得烦躁,令人叹为观止....。
B. 杭州的餐饮业与其他休闲、娱乐等相关行业没有互为支撑形成共生共赢的局面,从而导致城市餐饮文化也方兴未艾....,难以做大做强。
C. 针对媒体质疑“壶王”为赝品的事件,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原馆长张振常表示究竟“壶王”是不是赝品需要多方专家进行讨论研究,业内专家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为准。
D. 他志存高远,并不像有些失败者那样灰心丧气,甚至再无作为潦倒终身,而是立下宏愿,邯郸学步....自成大业,最终成为一个“人过留名”的强者。
解析: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B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
C项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检测试题:郑敏《金黄的稻束》(附答案与点拨)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
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