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名词解释
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 和中子数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同中子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中子数,或称同中异位素。
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量异位素。
同核异能素:质量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当然中子数也相等),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核异能素。
镜像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的一对原子核,称为镜像素。
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
衰变常量(λ):衰变常量λ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它的量纲是时间的倒数。
t e N N λ-=0;dtN N d -=λ(分子N N d -表示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放射性活度(A ):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核发生衰变,亦即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dtdN -,或叫放射性活度A 。
t t e A e N N dtdN A λλλλ--===-≡00 半衰期(21T ):半衰期21T 是放射性原子核衰减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ττλλ693.02ln 693.02ln 21====T 平均寿命(τ):平均寿命τ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平均寿命和衰变常量互为倒数。
λτ1= 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质量比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小,表明由自由核子结合而成原子核的时候,有能量释放出来。
这种表示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素的结合能用),(A Z B 表示,它与核素的质量亏损),(A Z M ∆关系是:2),(),(c A Z M A Z B ∆= 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又称为比结合能,用ε表示。
A B /=ε比结合能表示了若把原子核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于每个核子所需要做的功。
比结合能ε的大小可用以标志原子核结合得松紧的程度。
ε越大的原子核结合得越紧;ε较小的原子核结合得较松。
质量亏损: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06 同位素
矿床学应用:判断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 矿床学应用:判断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
不同地质环境的铅同位素组成
5. 同位素测年方法简介
• K-Ar 法(全岩、长石) • Ru- Sr 等时线法(全岩) • Sm-Nd 等时线法(全岩) • Ar-Ar法( 39Ar-40Ar,含水矿物) • U-Pb 法(锆石) • 第四系测年:14C OSR(石英)
岩浆来源、岩浆混合及岩浆混染等岩石成因的信息;
3.钕同位素 3.钕同位素
• 自然界有7种钕同位素142~146Nd、 148Nd和
150Nd;其中144Nd、 145Nd为放射性同位素; 143Nd是147Sm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的子体
同位素,衰变系数(λ)为6.54×10-12 • Nd和Sm是REE中原子序数相邻的两个元素, 晶体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十分相近, 总是密切伴生,在地质作用中共同迁移, 故常将其用于同位素测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氧同位素
• 有三种:16O、 17O、 18O; • 自然界的丰度分别是99.76%、0.0375%、0.1995% • 常用18O/ 16O来描述物质的氧同位素特征。 如:河水 18O/ 16O为 1.98×10-3 有机质和二氧化碳 2.10×10-3 变质岩与岩浆岩 2.01×10-3~ 2.03×10-3
• εNd值:
εNd=
(143Nd/ 144Nd)0,样品- (143Nd/ 144Nd)CHUR (143Nd/ 144Nd)CHUR ×1014
该值为样品中钕同位素初始比值对球粒陨石均一 同位素储集层的偏差。
εNd﹥0,表示岩石源于地幔物质; εNd ≈0,指示岩石来源于未亏损的地幔。
4.铅同位素 4.铅同位素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
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量有关.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10、“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1、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答: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治疾病和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和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2、分子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 )。
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核素。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 )。
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他原子核或自发地发生核能态变化的核素。
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是稳定的,比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 eff ):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 life ,Te )。
天然辐射源:即地球上和宇宙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包括来自空间的宇宙射线,来自地球的γ射线,空气、土壤、岩石、动植物、食物、和水中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辐射的主要类型是μ子、γ射线、α和β粒子等)躯体效应:躯体效应是指辐射在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诱发出的各种效应(包括癌症),是生物体的体细胞受到照射后产生的后果,因而不具有遗传性,受影响的只是受到照射的个体本身。
辐射防护中提到效应,多指这类效应。
遗传效应:遗传效应是某个生物体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其生殖细胞也受到照射,而且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内已产生了发生突变的基因。
放射敏感性:即当一切照射条件完全严格一致时,机体或组织、器官对辐射作用的反应强弱或速度快慢不同,若反应强、速度快,其敏感性就高,反之则低。
胚胎和幼稚的细胞较敏感,而且对某一种细胞在其不同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敏感性,处于某种分裂期的细胞对射线亦较敏感。
过量照射:人员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大于年剂量限值,或摄入的放射性核素大于该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时,称为过量照射。
核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凡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组元素。
同位素(isotope):凡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 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叫同质异能素。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例如:1H、2H、3H、12C、14C 198Au 、99m Tc、99Tc1.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它们的质子和中子处于平衡状态,目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2.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 nuclide)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核衰变的类型1.α衰变(α decay):2.-衰变(- decay):3.+衰变:4.γ衰变:核衰变规律1.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1/2表示,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是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
数学公式T1/2=λ2.生物半衰期(Tb):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之。
3.有效半衰期(Te):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
Te、Tb、T1/2三者的关系为:Te= T1/2·Tb / (T1/2+ Tb)。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每秒衰变次数。
其国际制单位的专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数十年来,活度沿用单位为居里(Ci) 1Ci=×1010/每秒。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
重点整理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第一章 NMR一、名词解释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2.弛豫:原子核通过无辐射的途径,由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的过程; 弛豫时间:原子核从高能态回复到低能态所需时间; 纵向(自旋-晶格)弛豫:体系与环境交换能量。
处于高能级的核将其能转移给周围分子骨架中的其它核,从而使自己返回到低能态的现象;横向(自旋-自旋)弛豫:核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个相邻的核处于不同能级,进动频率相同,高能级核与低能级核通过自旋状态而实现能量转移所发生的弛豫现象。
3.核磁共振:在静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不同能级,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样品,若电磁波满足一定条件,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的现象。
4.屏蔽效应: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了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使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弱的现象;远磁屏蔽效应:除了核自身的核外电子云外,远处各类原子或基团的成键电子云也将产生感应磁场,使核所受磁场强度变化的现象;去屏蔽效应:核外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核所感受到的实际磁场强度增大的现象。
5.化学位移:由于不同环境下原子核共振频率或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在谱图上反映出的出峰位置的移动。
6.诱导效应:由于电负性差异导致的基团对所连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影响;共轭效应:由于共轭多重键π电子或p 电子转移,导致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变化的现象。
7.耦合常数:发生自旋-自旋耦合裂分时,分裂峰之间的距离。
8.化学等价质子:在同一分子中,位于相同化学环境的,化学位移相同的质子;磁等价质子:一组化学等价质子,当它们与组外任一磁核耦合时,耦合常数若相等,则磁等价。
二、基本原理及仪器1.原子核的自旋运动 (1)核自旋运动条件自旋量子数I 可以是整数/半整数。
I ≠0时,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I =12:1H 1、13C 6、15N 7、31P 15; I =2:11B 5; I =1:2H 1、14N 7(2)核磁矩与磁量子数①P μγ=⋅ μ:核磁矩; γ:磁旋比,核的特征常数,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P :自旋角动量。
大三上学期核医学考试名词解释
1.核医学基本概念(名解填空)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概念(选择、填空)①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②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③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3.半衰期(名解选择填空,必考)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其数量和活度减少一半所需时间,用T1/2表示4.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量,国际单位是贝克(Bq)5.湮灭辐射:β+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而自身消失6.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7.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8.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变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9.负荷显像:又称介入显像,指受检者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10.核医学影像在医学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问答,必考)优势:可同时提供脏器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变化,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无创可用于定量分析不足: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任何脏器的显像都需使用显像剂11.本底当量时间:表示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在一定时间内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12.确定性效应:研究对象为个体。
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13.随机效应:研究对象为群体。
指辐射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相关的相应,不存在具体阈值,意味着低的辐射剂量也可能造成伤害(12、13,二选一必考)14.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15.外照射防护的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设置屏蔽(填空)16.固体废物的处理:放置10个半衰期17.甲状腺摄131 I试验大多数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131 I率极高,且部分患者可见摄131 I高峰提前的现象18.甲状腺静态显像显像剂:99m TcO4-19.甲状腺静态显像临床意义(问答)诊断异位甲状腺判定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在甲亢中的应用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关系辅助诊断甲状腺炎20.凉结节与热结节(名解填空)凉结节:称为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热结节:称为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21.心肌血流灌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IBI②正常断层显像分为短轴断层影像、水平长轴断层、垂直长轴断层③异常显像可逆性缺损: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固定缺损:运动和静息显像都存在分布缺损而没有变化22.心肌代谢显像①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为18F—FDG②血流—代谢显像异常图像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或相对增加,是局部心肌缺血但存活的标准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稀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呈一致性稀疏或缺损,是局部心肌无存活的标志23.心肌显像临床应用(问答)①冠心病预测: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概率约为40%~70%范围的群体,复合心肌显像的鉴别价值最好②诊断心肌缺血:准确评价心肌缺血部位、范围、程度和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还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早期诊断冠心病③诊断心肌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6小时几乎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定位诊断灵敏度高,99mTc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适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濒危心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④判断存活心肌:心肌代谢显像可有效判断心肌存活性,对决定冠心病患者是否该做冠脉血运重建术,对再灌注治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4.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征影像25.PET/CT常用于肿瘤显像的显像剂:18F—FDG26.PET/CT肿瘤运用的适应症(问答)(1)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2)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价(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4)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6)恶性肿瘤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特征(7)肿瘤治疗新药与新技术的客观评价(8)已发现肿瘤转移而临床需要寻找原发灶27.骨显像①显像剂为99m TC—MDP②骨显像的异常显像及临床意义(意义只要说一个)(问答)放射性异常浓聚,见于恶性肿瘤、创伤、炎性病变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见于骨囊肿、梗死、缺血性坏死超级骨显像,与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见于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见于骨无菌性坏死、骨膜下血肿骨外异常放射性分布,见于局部组织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灶③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名解)28.亲骨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常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因此这三种肿瘤也常被称为“亲骨性肿瘤”(填空名解)29.代谢性骨病: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30.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时典型改变呈“双轨征”改变31.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异常显像中最常见的类型,即在大脑原发病灶的对侧小脑同时出现血流灌注的减低。
核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核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日期20xx年月日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同位素凡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为同位素2.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3.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4.GFR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是反映总肾和分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5.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6. 正电子断层显像通过利用正电子衰变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放出的正电子与组织相互作用,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显像方法7. 分子核医学是以分子识别作为理论基础,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从分子水平去认知生命现象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8. γ衰变1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个过程叫γ衰变9. 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的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象非常清晰,而肾区却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膀胱内放射性分布很少,软组织内亦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这种影象称为超级骨显像,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
10. 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至原来一般所需要的时间二、填充题(每空格为1.0分,共20分)1. 根据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分为阳性显像和阴性显像。
2.对于外照射的防护措施中经典的外照射防护三原则是时间、距离、设置屏蔽。
3.甲状腺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表现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三类。
4.心肌灌注显像(包括静息和负荷试验),心肌缺血部位表现负荷时放射性缺损静息时放射性填充,心肌梗塞部位表现负荷及静息时放射性均缺损。
5.核衰变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正电子衰变、正电子俘获衰变、γ衰变。
6.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肝胶体显像病变部位呈放射性缺损,在肝血池显像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填充。
完整版同位素
《医用同位素示踪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放射性核素:指可自发地发生核衰变并可发射一定类型和能谱的射线,由一种核衰变变成另一种核的核素2.放射性示踪(radioactive trace):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在生物体内或体外研究各种物质或现象的运动规律,利用辐射检测仪器进行定量或定位分析,追踪物质动态变化规律。
3.同位素(isotope):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处于亚稳态或激发态的原子与其相应的基态原子互称为同质异能素5.放射性示踪剂(radioactive tracer):以具有放射性为其鉴别特性的示踪剂,它是化合物分子中,同一位置上的稳定的同位素的原子被同一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所取代,在分子的性质结构上没有任何的变化。
6.α衰变:原子核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衰变7.β衰变:原子核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放射性衰变8.γ衰变:原子核发射γ射线的衰变过程9.α、γ、β射线:空气射程:α<β<γ软组织中:α<β<γ体内电离密度:α>β>γ所以外照射对人体伤害:α<β<γ内照射对人体伤害:α>β>γ10.物理半衰期Tp:指放射性核素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有的一半需要的时间生物半排期Tb:指进入体内的核素通过生物体自然排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有效半减期Te: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排除共同作用,使体内核素原始放射性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关系:Te=Tb*Tp/(Tb+Tp)11.放射性活度:指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原子数目(Bq,简称贝可)12.比活度: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Bq/mol及Bq/g)13.放射性活度:指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Bq/ml)14.吸收剂量:表征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电离辐射量15.当量剂量:指电离辐射对组织或器官效应的一种度量。
某一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的平均值,并按辐射的性质加权16.有效剂量:是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17.辐射危险度:单位当量剂量辐射诱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18.Cpm:每分钟计数率19.恒量标记实验:在实验系统中加入相对过量的示踪物,实验过程中示踪物的实际消耗是极小部分,故示踪物浓度基本不变,分析结果时可不考虑示踪物浓度变化的影响20.脉冲标记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只使被研究的系统与示踪物接触一个短时间,随即将示踪物出去,再继续观察,此类实验大多数是将示踪剂作为原料进行定位的标记物合成,以合成的物质作为示踪物而观察其运动转化规律21.均相测量:样品以真溶液的形式存在于闪烁夜中测量,是最理想的测量方式22.闪烁液:主要由溶剂,闪烁体以及某些添加剂组成,是射线能转化为光子的场所23.闪烁剂:闪烁液中的发光物质,能有效地接受溶剂分子中的能量,并发射出特征光谱的光子24.淬灭:指快速冷却,用来防止低温相变、提高金属硬度等,还可以用于制备金属玻璃。
化学元素的同位素
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同位素则是化学元素的一种变种。
同位素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在元素周期表上,同位素往往以该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学符号表示。
同位素的存在对于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化学元素的同位素进行详细讨论。
一、同位素的概念和分类同位素是由于原子核中中子数的不同而存在的变种。
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但其原子质量(即原子核中质子数加中子数的总和)不同。
根据同位素的原子质量,可以将其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类。
1. 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的原子核十分稳定,不会发生自发核变。
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丰度较高,对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无明显影响。
以氧元素为例,其主要同位素有氧-16、氧-17和氧-18,其中氧-16的丰度最高,占氧元素总量的99.76%。
2.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发生自发核变并释放出放射性粒子或电磁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丰度较低,但对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可用于进行古代生物和地质年代测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碘-131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
二、同位素的发现和研究同位素的发现和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放射性现象,并逐渐发现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
例如,亨利·贝克勒尔在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铀,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镭、钋等放射性同位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准确地测定同位素的质量和丰度。
现代科学研究中,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用来追踪化学反应中的原子或分子,帮助科学家揭示反应过程和机理。
同位素标记技术可以将同位素引入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中,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三、同位素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应用同位素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通过测定环境中同位素的丰度变化,可以研究地球科学、气象学、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1.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中核素的形成丰度及其在地质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学科。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量异位数:质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相同的一组核素。
4.稳定同位素: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可测放射性的元素。
5.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的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同位素。
6.重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大于20的稳定同位素。
7.亲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小于20的稳定同位素。
8.同位素效应:由同位素质量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9.同位素分馏:在同一系统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相态中的现象。
10.同位素热力学分馏:系统稳定时,导致轻重同位素在各化合物或物相中的分配差异。
11.同位素动力学分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由此而引起扩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由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分馏效应称为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12.纬度效应:温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 降低。
13.大陆效应:海岸线效应,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δ18O降低。
14.高度效应:岁地形增高,大气降水δD,δ18O降低。
15.季节效应:夏季,大气降水δD,δ18O比冬季高。
16.岩浆水:与高温岩浆处于热力学平衡的水,其中来自地幔,与铁、镁超基性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
17.半衰期:母核衰变为其原子核数一半,所经历的时间。
18.原生铅:指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成的铅。
19.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期的铅。
20.初始铅:(普通铅、正常铅)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
21.异常铅:一种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升高的铅。
22.矿石铅:一般是指硫化物矿中所含的铅。
23.岩石铅:火成岩和其他岩石中所含的铅。
24.BABI:目前公认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87Sr/86Sr)。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位素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方法,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者叫做“原子数”)和化学性质对元素进行排列。
而同位素则指的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具有不同质量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形式。
同位素的概念首次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
同位素的存在丰富多样,它们对于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同位素的定义和特点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但其质量数不同。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
由于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因此它们的原子量也不同。
同位素的核外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同,但由于质量的差异,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所不同。
2. 同位素的命名和符号同位素的命名通常采用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表示方法,例如氢的同位素氘的质量数为2,因此其符号表示为2H。
另外,有些同位素也会使用人名或者元素名加质量数的方式来表示,如铀的同位素铀-235(U-235)。
3. 同位素的发现和研究同位素的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
早期,科学家主要通过质谱仪来鉴别同位素。
质谱仪是利用质量偏转仪或磁扇形质量过滤器来分离和测量不同质量的离子。
如今,核磁共振(NMR)和质谱仪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同位素的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
4. 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碳同位素的应用:碳同位素是考古学和地质学等领域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测量样本中的碳同位素比例,可以了解其年代和环境条件。
4.2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放射疗法、碳14定年等领域。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4.3 核能利用:同位素的核裂变和核聚变在核能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能反应堆中使用铀-235作为燃料,通过裂变反应产生能量。
4.4 生物学研究: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将同位素标记的分子引入生物体中,可以跟踪物质的代谢和运输路径。
同位素
同位素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同位素
英文名称:
isotope
定义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相同,因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核电(二级学科)
定义2:
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一种原子形式,包括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所属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注明质量数,例如碳14,一般用14C而不用C14。
自然界中许多元素都有同
位素。
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有的有放射性,有的没有放射性。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他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如:化学反应和离子的形成),物理性质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如:熔点和沸点)]。
自然界中,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但不同原子质量的原子(核素)称为同位素。
在19世纪末先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随后又发现了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并测定了同位素的丰度。
大多数天然元素都存在几种稳定的同位素。
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名词解释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
诊断放射性药物: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或示踪剂(tracer)。
治疗放射性药物:利用发射T1/2较长的 -粒子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radionuclide generator):它是一种能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衰变后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
又称“母牛”。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简称放化纯度,指特定的化学结构的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radionuclide tracer technique):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能参与体内吸收,分泌,代谢及排泄过程,发射射线,探测仪可探测发射线并记录下其分布、位置、量和性质来了解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改变协助诊断疾病。
动态显像(dynamic imaging):显像剂引入后立即以特定程序采集多帧或系列图像。
利用感兴趣区生成时间-放射曲线,计算动态过程中各种定量参数。
延迟显像(delayed imaging):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
有的情况下,显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清除较正常组织慢,延迟显像可显示病变组织。
介入显像(interventional imaging):在常规显像的条件下,借助药物或生理刺激等方法增加某个脏器的功能或负荷,通过观察脏器或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判断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灌注与功能的储备能力,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放射性分布的差别,从而提高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
名词解释同位素
名词解释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即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一类原子核。
在同一个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同位素。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在物理性质上有所区别。
同位素通常用元素的化学符号后跟上一个上标标记表示,该标记表示同位素的质量数,其中,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例如,碳的三个同位素分别为:碳-12(质量数为12,相对丰
度为98.9%)、碳-13(质量数为13,相对丰度为1.1%)和碳
-14(质量数为14,存在极少量)。
同位素的存在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同位素可用于同位素标记、示踪和放射性测定等方面的应用。
不同同位素的半衰期以及放射性衰变特性使得同位素在地质、化学、医学、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放射防护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BD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Tc、99Tc 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及类型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电离(ionization):带电粒子,如a粒子和电子,在穿透物质时,可引起与射线相遇的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book激发(excitation):带电粒子,如a粒子和电子,在穿透物质时,可引起与射线相遇的原子或分子获得能量而提高到更高的能级,但尚未电离。
book散射(scattering):B射线由于质量小,在行进途中易受物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儿改变前进方向,这种现象称之为散射。
book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B射线受核电场力的作用急剧失去能量而释放出X射线的现象。
book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是指光子把能量完全转移给一个轨道电子,使之发射出,成为光电子。
book康普顿效应(Compton scattering):与光电效应不同,发生在r射线能量较大时,光子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发射出,成为Compton电子,Compton电子是具有较高动能的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性质类似B射线,而光子本身改变方向继续运行。
电子对生成效应(pair production):光子穿过物质时,当光子能量大于1.022MeV,在光子与介质原子核电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一对正,负电子。
这种作用被称为电子对生成:1.022MeV能量是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质量的最低极限值。
故必须是能量大于1.022MeV的r光子才能产生电子对生成效应。
同位素
1. 同位素 :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 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 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 差称为电离电势。
4. 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 压升到一定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 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5. 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 一般的说,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 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由于价电 子的电场的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于 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
7. 轨道贯穿:当电子处在原子实外边那部分轨道时,原子实对它的有效电荷数Z 是1,当电子处在 穿入原子实那部分轨道时,对它起作用的有效电荷数Z 就要大于1。
8. 有效电荷数:9. 电子自旋:电子既有某种方式的转动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因而它也具有磁矩,这个磁矩的方向 同上述角动量的方向相反。
从电子的观点,带正电的原子实是绕着电子运动的,电子会感受到 一个磁场的存在,电子既感受到这个磁场,它的自旋取向就要量子化。
(电子内禀运动或电子内禀运动量子数的简称)10. 磁矩:11. 旋磁比:粒子磁动量和角动量的比值。
12. 拉莫尔进动:是指电子、原子核和原子的磁矩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13. 拉莫尔频率:f=4ππmveB ,式中e 和m 分别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μ为导磁率,v 为电子的速度。
该频率被称为拉莫尔频率14. 朗德g 因子:磁矩j p me 2gj=μ对于单个电子:)1(2)1()1()1(1++++-++=j j s s l l j j g对于LS 耦合:式子中的L ,S ,J 是各电子耦合后的数值15. 塞曼效应: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所发出光谱的谱线会分裂成几条,而且每条谱线的光是偏振的。
同位素核医学考点大全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
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
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
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GFR:肾小球滤过率。
同位素名词
核素(Nuclide):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作核素,核素是原子核的一种统称。
同位素(Isotope):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原子(Atom)=原子核+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核结合能: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质量亏损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释放能量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合成原子核。
α衰变(Disintegration):238U→4He+234Thβ衰变:质子转变成中子(X射线),并且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半衰期(T1/2) (half-life period):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中子对人体电离效应严重,可导致严重伤害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dt)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dN)。
A=dN/dt 单位:贝克Becquerel(Bq),1Bq=1s-1;居里:1Ci=3.7×1010Bq。
1uC=37000Bq.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D):授予单位物质(dm)(或被单位物质吸收)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
D= dE/ dm 单位:J/kg1 J/kg =1Gy(戈瑞);1Gy = 100rad(拉德)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 HT):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是此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
焦耳/千克,专用名称:Sievert, Sv(希沃特)1 Sv = 1J/kg衰变(decay):某一特定能态的核素从该能态上的自发核跃迁。
常见的核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CPM和DPM(Counts per minute,Disintegrations per minute):CPM是指仪器每分钟记录的脉冲数,它是一个测量值。
DPM是指某一核素每分钟核衰变次数.计数效率(Counting efficiency):指仪器记录到的样品计数率与样品衰变率之比.E=CPM/DPM * 100%本底(Background):探测无放射性样品时的计数.淬灭作用(Quench effect):在闪烁体系中每次能量转换都不是完全的,往往有一部分能量以热或其他形式损失掉,其结果造成量子产额下降,计数效率降低.淬灭校正(Quench correction):由于淬灭作用的存在,不同样品可能淬灭程度不同,造成CPM的不可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中核素的形成丰度及其在地质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学科。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量异位数:质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相同的一组核素。
4.稳定同位素: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可测放射性的元素。
5.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的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同位素。
6.重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大于20的稳定同位素。
7.亲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小于20的稳定同位素。
8.同位素效应:由同位素质量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9.同位素分馏:在同一系统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相态中的现象。
10.同位素热力学分馏:系统稳定时,导致轻重同位素在各化合物或物相中的分配差异。
11.同位素动力学分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由此而引起扩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由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分馏效应称为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12.纬度效应:温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降低。
13.大陆效应:海岸线效应,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δ18O降低。
14.高度效应:岁地形增高,大气降水δD,δ18O降低。
15.季节效应:夏季,大气降水δD,δ18O比冬季高。
16.岩浆水:与高温岩浆处于热力学平衡的水,其中来自地幔,与铁、镁超基性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
17.半衰期:母核衰变为其原子核数一半,所经历的时间。
18.原生铅:指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成的铅。
19.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期的铅。
20.初始铅:(普通铅、正常铅)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
21.异常铅:一种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升高的铅。
22.矿石铅:一般是指硫化物矿中所含的铅。
23.岩石铅:火成岩和其他岩石中所含的铅。
24.BABI:目前公认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87Sr/86Sr)。
代表地球形成时的初始比值,其值为0.69897+-0.000031.质谱仪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流接收器。
2.衡量质谱仪的技术标准:质量数范围、分辨率、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
3.供质谱进行H、O、C、S同位素分析的物质分别是什么:H2、CO2、CO2、SO2(SF6)。
4.海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δD≈0‰±,δ18O≈0‰±5.碳同位素的主要分馏机制:同位素交换反应、光合作用、热解作用。
6.氧化型碳更富集13C,还原型碳富集12C。
7.大气中CO2的δ13C的平均值为-7‰左右,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为平均0‰。
8.海相碳酸盐和淡水相碳酸盐岩相比,海相碳酸岩更富集13C。
9.海相有机碳和陆相有机碳相比,海相有机碳更富13C。
10.碳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常用的方法有:原油与沥青对比、原油与干酪根对比、同位素类型曲线。
11.影响有机还原作用形成H2S的同位素组成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②反应速度、③封闭性反应物消耗程度、④酶的作用。
12.影响岩浆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①岩浆源区的物质成分、②岩浆结晶分异作用、③同化混染作用13.氧同位素的制样方法:①二氧化碳-水平衡法、②氟氧化法(BrF5)、③磷酸盐法、④碳还原法14.大量水样同位素制样方法:二氧化碳-水平衡法15.影响矿物序列的因素:①矿物本身对化学成分;②矿物晶体结构特征。
1.2.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自然界同位素的起源、演化、衰亡历史;2)研究同位素在宇宙体、地球和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分配、不同地质体中的丰度及典型地质过程中活化与迁移、富集及亏损、衰变与增长的规律;阐明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原因。
据此来探讨地质作用的演化历史及物质来源;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定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位素计时方法,测定不同天体事件和地质事件年龄,并做出合理解释,为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确定时标;4)研究同位素分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同位素温度计,为地质体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温标。
3.固体质谱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分离?1)相同质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的干扰;2)主要元素基体中微量元素的稀释;3)低的离子化效率;4)不稳定发射。
4.化学分离的基本过程1)岩石样品的溶解:一般用浓的氢氟酸溶解,若有不溶的氟化物形成,再加入硝酸;2)待测元素的分离:样品溶解后,需要转化为氟化物进行分离。
5.氢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还原剂?还原法,还原剂:金属铀、金属锌、金属镁6.水中溶解碳的提取与制样在实验室中加入含氨的SrCl2使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碳酸盐发生沉淀。
沉淀作用应在充氮条件下完成。
将碳酸盐沉淀物过滤并用不含CO2的蒸馏水清洗,取干燥后的SrCO3(CaCO3)用McCrea磷酸法制CO2,然后检验稳定同位素组成。
7.硫化物同位素直接取样法:①硫化物直接氧化法:把纯的硫化物与氧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真空系统中加热至1000℃左右,使硫化物氧化形成SO2;②氟化法:以BrF5为氧化剂使硫化物转变成SF6。
8.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制样法:把硫酸盐、氧化铜、石英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1120℃左右时,硫酸盐被还原而转变成SO2。
9.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基本特征:1)单项不可逆反映;2)反应物与反映产物之间不发生同位素交换;3)伴随化学反应和物相的转变;4)不仅与同位素分子的反应速度有关,而且和初始反应物和消耗程度有关;5)反应物优先富集轻同位素。
10.在水蒸发-冷凝过程中,氢氧同位素分馏属哪一类分馏。
同位素热力学分流特点:蒸发过程优先富集轻同位素,冷凝过程优先富集重同位素;蒸汽中富含轻同位素,液体中富含重同位素。
11.月岩单矿物的δ18O值为3.90~7.15‰,其δ18O值按钛铁矿→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石英的顺序递增,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与球粒陨石、地球岩石中氧同位素组成变化是一致的。
月岩经过岩浆的熔融过程,说明发生过同位素分馏,但达到平衡。
12.引起海水δD,δ18O微小变化的原因:1)表层海水的蒸发,δD,δ18O升高2)淡水的混合作用3)海底火山作用13.海底火山是怎样影响局部同位素组成的。
1)火山气体(CO2、H2O),直接影响海水组成;2)加热海水,促进海水的对流循环,海水受热程度影响海水与海地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14.如何获得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1)矿物流体包裹体直接测定法2)同位素平衡温度计算法第五章1.稳定碳同位素的比值是哪两个同位素?12C、13C2.碳同位素的主要分馏机制有哪些?同位素交换反应、光合作用、热裂解作用。
3.是氧化型的碳富集13C还是还原型碳富集13C?氧化型。
随着价态升高,13C趋向富集。
4.大气中的CO2的δ13C平均值是多少,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大约是多少?-7‰;海相碳酸盐的δ13C相当稳定,变化范围很小(-1‰~+1‰,平均0‰)5.海相碳酸盐和淡水碳酸盐哪个更富集13C?海相6..解读图!!!长篇大论啊!!!7.控制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理由。
1)生物发育量:生物越发育,形成的有机物越多,是海水中12C被消耗,从而海水中13C相应增加;2)氧化—还原条件:还原条件下,有机质保存好,碳酸盐岩中12C多,相应海水中13C高,氧化条件下,有机质被氧化,释放12CO2,进入海水,使13C降低。
8.某时代地层中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13C,该时代地层形成油气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大。
因为碳同位素组成的负向波动往往表征着第十种生物的集群绝灭,但是这种生物的“尸积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有机质保存量的增加,相反,这种碳酸盐δ13C值的大幅度下降却表征着地史中氧化强度的增加,使大量死亡之后的生物体内;12C释放至水体中,使以无机碳的方式沉淀。
9.海相有机碳和陆相有机碳哪个更富集12C?陆相。
10.碳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常用哪几种方法?1)原油与沥青“A”对比2)原油、沥青与干酪根的对比3)碳同位素类型曲线。
11.什么是碳同位素的原油类型曲线?有什么意义?(原油中不同组分的碳同位素变化规律)将同一原油的不同组分的δ13C值变化连接成的折线称之为~。
意义:能有效的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石油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13.原油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1)从饱和烃开始,经芳香烃、非烃直至沥青,δ13C值依次逐渐增加。
2)芳香烃的δ13C值随环数的增加而增大。
14.在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同位素组成与成熟度的关系是什么?甲烷的δ13C值都随有几只母质热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大。
15.有机成因的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变化规律是什么?无机成因的天然气又是什么规律?有机成因:1)δ13C值随烃气分子的谈书增加而增大。
即δ13C1<δ13C2<δ13C3<δ13C4.2)甲烷同系物的δ13C值随成熟度增大而增加。
无机成因:16.油型气与煤型气中甲烷同位素物的碳同位素的区别?不好说。
!!!不知道咋说!!!补:17..原油类型曲线的特点:1)原油组分的δ13C按饱和烃、总原油、芳烃和沥青质的顺序依次逐步变重。
2)异构石蜡烃比正构石蜡烃富含重同位素。
3)环烷烃又比石蜡烃富含重同位素。
4)芳香族化合物的δ13C值随环数增加儿变重。
18.同位素类型曲线特点:1)饱和烃、原油、抽提物、芳烃、非烃、沥青质、干酪跟的δ13C逐渐变重。
2)原油的同位素组成应与其生油层的抽提物相似或比抽提物轻。
3)干酪跟的同位素组成比起相关的原油重。
4)由于干酪跟的结构类似于沥青质,它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成因上有关的沥青质一致或稍重。
5)第六章硫同位素1. 写出δ34S的表达式2. 硫同位素平衡分馏的价态规则与矿物序列。
价态规则:δ34S的富集:SO42->SO3 2->SO2>SCO>Sx≈H2S≈HS->S2-矿物序列:34S富集序列形成主要取决于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化学键的特点,金属-硫的键合强度越大,矿物越富集34S3.细菌还原作用形成的硫的同位素组成有什么特征?1、还原形成的HS或硫化物中32S的富集明显超过原始硫酸盐,δ34S通常为负值2、HS或硫化物中32S的富集随还原程度而变化,表现为34S具有很大的波动范围S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因素有哪些?4. 影响有机还原作用形成的H2温度、反应速度、封闭性-反应物的消耗程度、酶的作用5.陨石、海水、地幔硫的同位素δ34S分别是多少?0‰变化范围不超过1‰、+20‰左右、约+1‰6. 影响岩浆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岩浆源区的物质成分、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7. 沉积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是什么?变化范围极大,地球上发现的是具有δ34S极值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都是产在沉积岩中8.论述体系的开放性与还原作用形成的H2S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