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的思考
内容提要: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多维的评价标准,关注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多元评价主体;多维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一、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第六单元课题第3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当做了【实验6-4】“向烧杯中的阶梯蜡烛倾倒CO2”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能结合物理知识另外设计出其它的方案来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吗?”一会就有学生设计出了“在已经平衡托盘天平的两边分别放规格相同的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中收集有二氧化碳,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CO2这一边。”接着另一学生举起了手,在上述同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可得到第二种方法,“两个集气瓶中开始都装的是空气,天平平衡,向其中一瓶与【实验6-4】一样倾倒CO2,结果指针偏向倾倒的这一边”,教师表扬这名学生很不错,善于借鉴别人的方法;很快有几名学生举起了手,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一纸袋,平衡后向其中一纸袋中倾倒CO2;直接将其充灌在气球中,看气球在空气中是上升还是下沉等等,教师表扬学生们真不错,一下子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这时有一名学生举手,我能设计一个有趣的方法:“在烧杯中放一充气的小气球,然后向烧杯中倒入CO2,结果发现气球上浮,并在烧杯口上下跳动,这也能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这时给予学生热情的评价,“噢,有创意”。这样学生的思维从发散、求异向后来的‘有趣’推进,因此,要落实新课程理念,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生都是想学好的,当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都对化学充满着好奇,并有一定要学好化学的强烈愿望,当第一次考试之后,名次排在后面的学生总是不服气,他们总要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时学生并不厌学,反而会更加努力。但可悲的是,每一次考试后都会排名次(哪些学生过了重点线、普高线),某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名字被排在后面的次数难免会多一些,虽然可能是各种原因所致。但这样反复出现,这些学生的自豪感便会逐渐下降,厌学情绪也慢慢形成,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化学的“料”。其实,研究表明,95%以上“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变差了,学习成绩才变得差了起来。如何使“差生”转变,一位教育家曾经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而对“差生”的治本之策也在于此。人与人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异,这就是心态的积极或消极;但就是这微小的差异,往往造成很大差异,那就是成功与失败。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做好准备。根据建构理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力的增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完善的。因此,实际教学中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如每单元结束后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单元测验的内容、方式,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其在考试中获得成功。一次单元测验后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时,告诉学生努力复习一周后,老师将重新命一套题,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两次考试取成绩好的一次进行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法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对于“差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力。
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并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每一名学生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进入九年级学习化学之初就设计出学习评价表如下:
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质量评价表
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期结束时,由学生先自评,然后前后两排的四名同学组成互评小组,先由每位学生讲述自评结果及理由,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也评出等级,并向被评人说出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如九(2)班的学生谢龙飞在自评“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时自认为听讲一般,积极发言不够,自评为C。同组的李思同学则认为好,有时上课还是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前几天上铁的生锈时她就举手发过言;但同组的周惠则认为很多时候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不主动去说,最后全小组的学生共同综合评价为B。在以后的学习中孙朝珍变得更加活泼,在刚刚结束的月考中化学考了全年级的最高分52分(满分54分)。
四、采用多维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倡导教学中要采用多维的评价标准,从“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来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树立“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着重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九(2)班的学生张海波,上课爱回答,老师的问题刚提出来,他不加思索张口就说,往往说得文不对题,我就表扬他能积极发言,头脑反应快是优点,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就不能把问题说得非常准确,要是能多思考一会,把问题考虑全面再举手发言就更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该同学现在变得沉稳多了,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成绩稳步提高。
多维的评价标准,决定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评价内容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现目标程度及学习进步和创新能力等的评价。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评价中,既设计基础的填空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请说出以下物质的性质分别决定它的什么用途:①金刚石的硬度很大: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的导电性:________________;③单质碳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④CO的可燃烧性:________________ 。”也设计了“学生动手做一做:自选给定的仪器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试验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更设计了学生创新实验设计: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要求与课本的方法不同)还有一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同学们都能设计出老师意想不到的方法。如朱喜同学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时搜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加入1/3瓶的水振荡后,手拿毛玻璃片,能将集气瓶拿起,既有趣,又有说服力。
评价标准的多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评价时体现这种个体差异性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提不同的问题。例如平时课堂教学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取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班级的教学目标高低各不相同(但底线是课程标准)。
总之,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都是未来的居里夫人、比尔盖茨、钱学森……就一定能将课改专家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新课程标准就一定能在基础教育中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