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安全大事件
三鹿奶粉报告
![三鹿奶粉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73742158fb770bf78a5546.png)
关于三鹿奶粉导致婴儿结石重大事件的报告截至17日8时,各地已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
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占总病例数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的调查发现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
(黄洁)从此事件情况看,其直接原因是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结石婴幼儿。
但这次事件的发生,三鹿集团有重大责任。
三鹿集团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及时制止添加三聚氰胺奶粉的生产;再者,一是国家工商部门,质检总局的监管不力,没有及时制止长期使用三聚氰胺的现象,发现隐患没有排查;二是石家庄政府失职造成事故扩大化,没有解决问题;三是行业自律不到位,“国家免检”在食品上是不可行的;四是利用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树立错误的品牌商业形象。
(许珊)17日,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三聚氰胺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对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在前一阶段事实调查认定的基础上对部分“三鹿奶粉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员做出组织处理;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决不能发生第二次“三鹿事故”;要求相关负责人员对婴儿的治疗、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对三鹿集团进行停产处理。
(刘岱)为了认真吸取这件特大事件的沉痛教训,我们应该采取一下措施:一、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体质,取消对食品的免检。
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力度以及对刻意隐瞒真相和不法生产的企业进行严惩;二、消费者提高自身的意识,不被品牌效应所迷惑,盲目从众;三、企业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四、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食品隐患。
(黄玲玲)特此报告。
(编辑:罗磊吴科松)(国家质检总局印章)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a5a9651ed9ad51f01df292.png)
关于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件的情况报告国务院:三鹿幼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成分过高,导致多地婴幼儿患上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婴儿罕见疾病。
截止17日18时,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
其中4917名症状轻微,正在进行院外随访治疗或已经治愈。
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占总病例的2.5%,目前已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的调查发现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
目前,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在这之前已经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有66家。
我们对其余的109家产品生产企业的491批次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检验,其中22家企业69批次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占这些企业的20.18%,占总批次14.05%。
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最高的达到2563毫克/公升,其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0.09-619毫克/公斤之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对于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
石家庄副市长也因三鹿事件被免职,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自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级响应机制以来,针对sa 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国家不仅成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动员卫生、质检、工商、农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清查,检测三鹿奶粉,为了保护婴儿的生命与健康,还会同河北、甘肃、青海、河南、江苏、江西的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对成千上万的婴幼儿进行了筛查诊断和医疗救治。
经调查分析,造成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一、从厂家方面分析,企业让生产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对产品质量不重视,内部控制质量制度不健全,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丧失了良心,巨大的利润熏黑了整个产业链;二、从政治角度来讲质监部门把关不严,在事情曝光后,甘肃质检部门报告显示,“三鹿奶粉完全合格”严重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官与企业的关系“耐人寻味”,在这个方面要严抓,严管,且三鹿是国家免检产品,这也说明了政府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质量监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力度不够强;三、从市场环境分析,一些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采用非法手段,没有进行抽检,缺少环节;四、明星效应——消费者麻木的追求明星产品,相信权威,导致多人购买毒奶粉。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教育(3篇)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教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139e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5.png)
第1篇一、引言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奶粉作为婴幼儿重要的营养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出现了诸多质量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假冒伪劣奶粉等,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奶粉质量安全的认知,对于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1.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1)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奶粉事件,许多婴幼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导致肾结石。
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监管的严重缺失。
(2)假冒伪劣奶粉: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奶粉,这些奶粉往往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其质量无法保证,甚至可能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添加剂滥用:部分奶粉企业为了提高奶粉的口感和保存期,滥用添加剂,导致奶粉中残留有害物质。
2. 原因分析(1)企业道德缺失:部分奶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甚至采取欺诈手段,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2)监管不力:我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乘。
(3)消费者认知不足:部分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的认知不足,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影响,购买到不合格的奶粉。
三、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认知通过质量安全教育,使消费者了解奶粉质量安全的常识,提高辨别真假奶粉的能力,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奶粉。
2.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质量安全教育可以促使奶粉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源头上保障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
3. 完善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通过质量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对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推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四、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教育内容1. 婴幼儿奶粉基础知识(1)奶粉的种类:牛奶粉、羊奶粉、特殊配方奶粉等。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e3387d326fff705cc170a16.png)
“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知识“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近期,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与患儿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调查,主动、及时、准确公布事实真相,立即采取停产、召回等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严肃处理责任人。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于9月12日凌晨到石家庄,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事件开展深入调查。
现已初步查明,导致多名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国家规定,严禁用作食品添加物。
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调查组认为,这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河北省人民政府已经做出决定,对三鹿集团立即停产整顿,对流入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召回,停止销售,并对奶牛饲料、原料奶、乳品原料、奶料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对不法分子和相关工作人员依法、依纪做出严肃处理。
据调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除少量销售到我国台湾地区用于食品加工外,全部销售在中国内地,未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
截自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
其中,4917名患儿症状轻微,生命体征稳定,正在进行院外随诊治疗或已经治愈;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1327名。
所有临床诊断病例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仅占2.5%,经有效治疗,目前已经有94人病情平稳或已治愈出院。
此外,回顾性调查发现的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不包括在公布的6244名诊断病例之中。
据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分析,通过多饮水、勤排尿等方法,较小的结石可自行排出。
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经过及时治疗,患儿也可以得到恢复。
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1ad1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e.png)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确保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状态。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食品安全事件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事件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大量人群健康的问题。
这些事件通常与食品的污染、添加物超标、不合规生产等因素有关。
3.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3.1 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奶粉品牌,导致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事件的原因是奶粉中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工业添加剂,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
3.2 病死猪肉事件2013年,中国媒体爆料称,一些地方出现了病死猪肉被加工成食品的情况。
这些病死猪肉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3.3 毒蔬菜事件2014年,中国媒体报道了一起毒蔬菜事件。
这起事件中,一些农民使用了超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蔬菜被送往市场销售,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危害。
3.4 有毒大米事件2016年,中国湖南省爆发了一起有毒大米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湖南省的多个地区,大米中被检测出农药和重金属超标。
这些有毒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严重危害了大量消费者的健康。
3.5 假药事件假药事件是指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产商使用劣质原料、违规生产或销售假药的行为。
这些假药可能没有药效,甚至有害无益。
假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4.1 政府的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政府需要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2005-2013年进口品牌奶粉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2005-2013年进口品牌奶粉食品安全事件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d446c2aaf45b307e8719732.png)
近日,洋奶粉被推向风口浪尖,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受肉毒杆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国,事涉多家奶企,市面一片"风声鹤唳";而就在本月初,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奶粉企业的反垄断案件调查已结束,将于本周公布结果,企业一旦被确认违反了《反垄断法》,将面临年销售额1%到10%的巨额罚款。
业界不少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进入了高增长狂涨价的"快车道
",在年年涨价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却出现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
在政府连环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国市场,洋奶粉将迎来洗牌。
伊利安全事件盘点总结汇报
![伊利安全事件盘点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17bfd0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d.png)
伊利安全事件盘点总结汇报伊利安全事件盘点总结汇报引言:伊利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伊利曾多次卷入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中。
本次盘点总结旨在回顾伊利的安全事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进其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一、事件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事件,涉及到包括伊利在内的多家乳制品企业。
伊利的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三聚氰胺,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
此事件严重损害了伊利的声誉和形象。
二、事件二:过期产品事件2013年,伊利再次陷入食品安全丑闻,被曝光销售过期的产品。
伊利被指责没有严格控制产品的库存和销售过程,导致部分产品超过保质期被销售给消费者。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谴责,再次对伊利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事件三:非法添加事件2016年,一名消费者购买了一桶伊利婴儿奶粉后发现里面有一袋白色粉末。
经过检测发现,这袋粉末属于不明原料,且里面含有非法添加物。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舆论关注,伊利再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指责。
四、事件四:菌落超标事件2020年,伊利被曝光在一些产品中检测出致病菌落超标的情况。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公众关注,消费者对伊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事件总结:通过对以上伊利安全事件的盘点,我们可以看出伊利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监管不严格、产品库存和销售管控不到位、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等。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伊利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强化供应链管理:引入先进的供应链追溯技术,确保原料的安全和追溯能力。
2.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实施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和安全标准。
3. 完善库存和销售管控:建立有效的库存和销售管控系统,确保所有产品都按时出库,避免过期产品的销售。
4. 提高员工培训意识:加强员工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感。
专题8、三鹿奶粉惊醒国人
![专题8、三鹿奶粉惊醒国人](https://img.taocdn.com/s3/m/6c2eee043169a4517723a3a4.png)
专题8、三鹿奶粉惊醒国人热点热词:三鹿集团、三聚氰胺、田文华、企业家、道德血液热点资料:1、2008年6——9月,我国甘肃、安徽、河北等地,先后出现了婴幼儿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引发肾结石的病例,截至9月15日早8时,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其中2名已死亡)。
913名患儿症状轻微,生命体征稳定,正在进行院外随诊治疗或已经治愈;现仍留院观察治疗患儿340名,53名患儿症状较重,其余患儿病情平稳并趋于好转。
2、从08年9月9日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即组织开展调查,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卫生部牵头,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参加,共同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3、9月14日,河北省政府对外通报,三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目前被刑事拘留的十九位犯罪嫌疑人中有十八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挤奶厅的经营者。
接着部分石家庄市政府负责人破免职或相继辞职。
9月17日,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破刑事拘留。
4、09年1月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做出一审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
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民事裁定书,正式宣布石家庄市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09年3月26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5、09年9月 23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回答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提问时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同一天,蒙牛等109家奶制品企业联合发布质量诚信宣言,宣称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
课程标准: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87d62ba4a7302768f993947.png)
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概况
2008 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全中国。
自6 月起,甘肃等地陆续报告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导致这些婴幼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这些三聚氰胺,是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这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全国紧急开展了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全国共对109 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 批次产品。
专项检查显示,有22 家企业 69 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后果
根据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本次事件中,全国共有 5 万多名婴幼儿为毒奶粉所伤,不仅使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至今人们谈起三鹿奶粉仍心有余悸,同时,也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进口我国乳制品。
国家质检总局 9 月 17 日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鉴于在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在上述案例中,给了你哪些启发:
(1)如何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工作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国家质检总局的局长为什么要辞职?检验检疫机构具备哪些职能?
(3)做好检验检疫工作对进出口贸易有何重要性?。
国际营销案例之雀巢婴儿奶粉事件
![国际营销案例之雀巢婴儿奶粉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2425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7.png)
国际营销案例之雀巢婴儿奶粉事件雀巢婴儿奶粉事件是一起涉及国际营销的重要案例。
2014年,中国市场上爆发了一起雀巢婴儿奶粉散装销售事件,该事件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这起事件暴露出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外品牌的不信任。
这一事件对雀巢的销售和声誉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这次事件的发生源于中国市场对奶粉质量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多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中国消费者对于婴儿奶粉的安全问题非常敏感。
此外,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婴儿奶粉质量的监管和标准,对进口奶粉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检验和认证。
雀巢在此背景下发布的声明称,他们的产品从未存在任何质量问题,但这并没有得到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事件进一步升级是因为有媒体报道称,雀巢的婴儿奶粉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市场上被发现含有蓝靛安(一种可能致癌物质)以及过期原料。
这一报道加剧了中国消费者的担忧,并引发了更大的声讨浪潮。
面对这一情况,雀巢采取了紧急措施,表示愿意对所有相关产品进行全面调查,并自愿从中国市场下架相关产品。
然而,这一切措施并没有完全平息公众的愤怒。
为了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雀巢实施了一系列的国际营销策略。
首先,他们加强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监管,并与法国和中国等国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雀巢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担忧,并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产品和宣传策略。
在沟通方面,雀巢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定期发布产品测试结果以及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改进措施。
此外,他们还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产品进行独立测试和认证,以证明产品的质量。
此外,雀巢在提供产品之外,还加强了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
他们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婴儿营养和健康的信息,举办婴儿喂养和健康教育活动,并与医生和专家合作,共同宣传婴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通过这些努力,雀巢逐渐恢复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
尽管这次事件给雀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他们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加强透明度和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4610d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8.png)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三鹿奶粉事件背景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奶粉广泛销售于全国各地。
然而,2008年初,有媒体报道称婴幼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等健康问题。
此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过程1.2008年5月,媒体首次报道称婴幼儿因摄入三鹿奶粉而患上肾结石。
2.随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症状。
3.6月,中国质检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奶制品的监管,并要求三鹿集团立即停产、召回产品并展开调查。
4.7月,调查结果显示三鹿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该物质可以使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看起来更高,但实际上是一种有毒物质。
5.8月,三鹿集团宣布召回全国范围内的奶粉,并向受害者赔偿。
6.9月,三鹿集团的两名高管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
7.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对监管不力的批评声音。
结果1.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了至少6名婴幼儿死亡,数千人患病。
2.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和不信任感。
3.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4.对于涉案企业,三鹿集团在此事件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公司形象受到严重破坏。
启示1.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2.企业应本着诚信经营原则,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事件的曝光和处理过程需要透明度,公众有权了解真相,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4.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市场监管典型案例中的三鹿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企业不诚信经营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本着诚信经营原则,公众有权了解真相并参与监督。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CCC-08-91三鹿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090909
![CCC-08-91三鹿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090909](https://img.taocdn.com/s3/m/b3b6012c2af90242a895e5bf.png)
三鹿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本案例适用于政府食品监管、政府改革、风险管理与评估等课程主题教学中。
多地婴儿蹊跷患结石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从2008年6月28日至9月8日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续收治了14名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
这些婴儿中最小的只有5个月零27天,最大的仅有11个月,所有孩子的症状都表现为2天到3天无尿,肾功能不同程度衰竭。
张伟是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最早在2008年6月28日接到第一例患儿病例。
患儿钟涛10个月大,来自甘肃一县城,已经辗转4家医院,3天无法排尿,全身浮肿。
“我从医23年来,从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得肾结石。
”张伟回忆。
他立即为钟涛进行手术。
在随后不到10天的时间,张伟所在的泌尿科里又陆续收治了3名来自甘肃省内的结石患儿,这在任何文献资料里都找不到类似的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幼儿出现突发病例?这三例患儿住院时都已有生命危险,张伟带领泌尿科医生全部抢活了这三个小生命。
“职业的敏感性让我不寒而栗,当时我就感到这些病例背后可能有个共同的原因。
”张伟回忆。
他一遍一遍的询问患者家属孩子的情况,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在不下十几遍的询问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奶粉,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喝着同一个品牌——三鹿奶粉。
2008年7月16日,张伟向医院汇报了这件事情,院长贾兴民也意识到问题重大,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的同时,也向甘肃省内和北京的有关专家咨询。
7月16日当天下午,甘肃省卫生厅便组织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来医院调查。
多名调查组专家也重点怀疑三鹿奶粉。
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国家卫生部也派人本案例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助理闭恩高编写,案例的写作得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吕晓波教授、案例中心主任慕玲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案例仅用于课堂讨论,不对组织绩效与个人得失作评价。
版权©2008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所有。
三鹿奶粉法律法规案例(3篇)
![三鹿奶粉法律法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bd58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4.png)
第1篇摘要: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在事件中的适用情况,并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一、事件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起因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的添加导致大量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等严重病症,甚至导致死亡。
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处理事件,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二、法律法规适用情况1.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最高法律。
在该事件中,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被适用如下:(1)第三十二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违反了该条款。
(2)第四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三鹿集团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违反了该条款。
(3)第五十一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鹿集团在事件发生前,未对奶粉进行充分检验,违反了该条款。
2.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领域的最高法律。
在该事件中,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条款被适用如下:(1)第二十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违反了该条款。
(2)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违反了该条款。
3.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刑法领域的最高法律。
在该事件中,刑法的相关条款被适用如下:(1)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符合该条款。
2023年国内奶粉事件回顾精简版
![2023年国内奶粉事件回顾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8bd5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2023年国内奶粉事件回顾1. 背景自从2008年中国国内奶粉中发现含有有害物质,导致大规模奶粉污染事件后,国内奶粉行业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对奶粉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监管和整顿,企业也加强了自身质量管理。
在2023年,国内奶粉市场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
2. 事件经过2023年初,一批国内知名奶粉品牌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反映称购买的奶粉出现了异味、变质等问题,并且有部分消费者出现了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
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们纷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奶粉行业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政府迅速展开调查,并要求相关企业全面配合。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奶粉企业存在生产环节不规范、原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且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存在漏洞。
3. 影响与措施这起奶粉事件对国内奶粉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奶粉市场的担忧,也对相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销售额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事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奶粉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严肃的处罚,包括罚款、撤销生产许可证等。
,政府还加强了对奶粉行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醒公众注意购买渠道,选择正规品牌,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教训与反思这次奶粉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认识到奶粉行业监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我们应从中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奶粉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对奶粉企业来说,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测等环节的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合规。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奶粉行业的监管力度。
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的抽检和监督检查,还要提高对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市场准入审批和监管执法。
,消费者也要增强对奶粉的辨识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5. 展望这次奶粉事件虽然给国内奶粉行业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但也提醒了我们在奶粉行业的发展中不能掉以轻心。
进口奶粉事件
![进口奶粉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06b4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b.png)
进口奶粉事件进口奶粉事件是指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与进口奶粉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到进口奶粉中的有害物质超标、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首先,进口奶粉事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有害物质超标。
有报道显示,部分进口奶粉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这些超标问题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产技术不过关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的。
其次,虚假宣传也是进口奶粉事件中的一大问题。
一些进口奶粉企业为了追求销售利润,对产品的功效和质量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
虚假宣传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风险。
此外,进口奶粉事件中还经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暴利,将劣质的奶粉冒充名牌进口奶粉进行销售,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严重损害了名牌奶粉企业的声誉。
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表明了当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针对进口奶粉事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
首先,加大了进口奶粉的抽检力度,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其次,加强了对奶粉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此外,加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了举报投诉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然而,进口奶粉事件的发生也暴露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对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相对不足。
其次,一些监管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问题,容易导致违规企业逃避监管。
此外,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自我保护。
面对进口奶粉事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在购买奶粉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查看产品标签和检测报告,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加强与相关媒体和监管部门的联系,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举报违法行为。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21e7fc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8.png)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与应对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将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情况及中国政府应对此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该事件爆发后,成千上万的婴儿因摄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现严重肾脏问题,甚至导致了部分婴儿的死亡。
此次事件的曝光度极高,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愤怒和关注。
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面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政府立即停止受影响奶粉的生产和销售,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
此举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向社会传递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和检查频率,政府力求保障市场上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实施了重罚,并公示了失信企业名单,以此强化了市场监管。
再次,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如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使用,政府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响与启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曝光对中国食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该事件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深思。
尽管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曝光后迅速采取措施,但问题的发生说明了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不足。
因此,政府应持续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打击力度。
其次,此次事件凸显了食品企业的责任和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南山奶粉致癌门国产奶粉减销量
![南山奶粉致癌门国产奶粉减销量](https://img.taocdn.com/s3/m/e35824eda6c30c2258019e37.png)
南山奶粉致癌门国产奶粉减销量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结果,光明、南山、爱馨多等品牌乳制品被检出不合格。
其中,由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加工的5个批次的南山倍慧高量配方奶粉被婴儿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超标,涉及二段、三段产品。
此次涉事的5个血清型产品共计生产量为31.4778吨,主要销售区域为湖南省和直销广东省。
目前,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均已被责令下架、封存并立案查处。
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南山倍慧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被检出可可粉黄曲霉毒素M1超标,广州市工商局各个方面表示,黄曲霉毒素M1属于真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体内的错合物羟基化代谢络合物,具有剧毒性和强致癌性。
导致抽检样品黄曲霉毒素M1二氧化氮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是在动物饲养环节由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饲料带入,或者可能是在动物源性食品的加工、包装、储存等过程中会发生污染。
南山回应致癌门未接到检测报告正在进一步确认对于旗下5个批次婴幼儿奶粉被检出强致癌物否黄曲霉毒素M1超标,南山奶粉提供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咨询时称,公司暂时还没有接到鉴别任何一个部门出具的具体检测报告和详细说明,公司也已进一步核实此事,待有结果时会对外公布。
对于是否会对相关产品不会采取下架联合阵线,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们现阶段的产品还在正常销售。
”南山奶粉一直主打中低端市场,大型超市并未发现有南山奶粉销售。
南山奶粉危机:国产奶粉消费信心受重挫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取样检验验证情况,南山5个批次痤疮婴幼儿奶粉被广州市工商局抽检出含有黄曲霉素。
这起事件再度挑战公众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
特别针对南山奶粉致癌门,中金在线发起调查“你还放心国产奶粉吗?”,引起网友的最广泛参与,投票数据显示,消费者以92.57%大比例放弃选择南山奶粉,仅2.03%表示还会继续;关于对国产奶粉的信任,80.41%的受访者表示极度不信任情绪低落国产奶粉,7.43%直言仍然对国产奶粉怀抱有惠氏希望,其他的则表示观望;而在国产奶粉和洋奶粉之间,有75%的消费者表示将选择洋奶粉,选择国产奶粉的仅占6.76%。
2000年——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2000年——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a90f9702d276a200292eb5.png)
2000年—— 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扫描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76662443323968011c9293.png)
案例一2008年三鹿奶粉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1、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发生的举世震惊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自2007年年中始,三鹿集团即零星接到全国各地消费者关于三鹿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投诉。
2007年9月,哈尔滨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其幼儿自20007年1月始食用三鹿奶粉,到9月幼儿出现发烧和恶心,并被医院诊断出右肾0.22cm结石;哈尔滨延寿县一消费者女婴同样出现0.2cm肾结石。
自2008年始,关于三鹿奶粉质量投诉数量逐渐增多,同时形成较多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病例反馈,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到同年9月11日,甘肃省即已发现59尿路结石患儿,且出现1人死亡。
这一事件报道初期,媒体并未点名疑似出现问题的奶粉品牌,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三鹿奶粉被证实是疑似问题元凶。
自9月11日后,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然而三鹿集团对于自2007年始的问题奶粉投诉时间的应对态度耐人寻味,自接到质量投诉开始,三鹿集团一直采取推诿的措施,采用个别消费者退货、产品补偿等方式加以解决;待大规模病患儿出现后,又采取发布不实消息的方式推脱责任。
2008年9月,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三鹿集团曾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产品各校质量标准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上海公安部门破获冒牌乳粉案件曝光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9日,国务院食安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制售冒牌乳粉案件督查情况,并回应了公众关切的6大焦点问题。
焦点1:案件涉及哪些品牌?
国务院食安办督查组组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媒体披露这个案件以后,国务院食安办组成督查组立即开展督查,从督查情况和公安查实的情况来看,目前涉及的品牌只有雅培和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两个品牌。
焦点4:案件的进展如何?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称,2015年9月9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接到雅培公司产品被人假冒的举报后,立即进行立案侦查。2015年12月9日至2016年1月7日先后抓获陈某、潘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9人,现场缴获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1000余罐,罐体2万余个,冒牌“雅培”商标6。5万余件及有关制假工具。
焦点3:冒牌婴幼儿配方乳粉符合国家标准吗?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称,在侦破案件过程中,上海公安机关委托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对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检验,共检测微生物、营养素等14项关键项目,所检项目均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钙含量略低于“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明示值。
焦点2:涉案乳粉流向哪里?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称,现已查明,该案是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在市场上购买低价婴幼儿配方乳粉,装入仿制的“雅培”“贝因美”罐体中,冒充高价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办主任、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阎祖强介绍,涉案乳粉销往河南、பைடு நூலகம்徽、江苏、湖北四省。
国务院食安办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从正规销售网点购买产品,特别注意谨慎从网上购买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现有冒牌产品和商业欺诈行为的,及时向有关执法机关举报。
焦点6:如何加强对婴幼儿乳粉的监管?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说,近年来,各相关执法部门一直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重点产品进行监管,特别是去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把婴幼儿乳粉列入重点进行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对全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逐一进行食品安全审计,实行月月抽检,从抽检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
据介绍,上海市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潘某等6人移送起诉,对杨某上网追逃。
国务院食安办还通报称,2016年4月4日,在国务院食安办协调下,上述四省食安办与上海密切配合,迅速开展涉案乳粉查缴工作。经当地公安机关传讯,湖北武汉经销商冯某、江苏宿迁经销商王某、安徽合肥孙某供述,2015年5月至7月,上述三名经销商怀疑购进乳粉为假货,分别自行销毁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1500罐、600罐、1200罐。加上上海公安机关收缴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5000罐,目前尚未查明下落的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还有3300罐。安徽合肥张某供述,已于2015年8月前销售了3600罐冒牌“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河南、安徽食安办正在协调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力追查流入该省的冒牌的“雅培”和“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
据介绍,涉案冒牌乳粉的包装生产企业、标签印刷作坊、制假窝点及出租制假场所均已被依法查封,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抓捕。
焦点5:下一步将如何处理该案件?
国务院食安办将继续督促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食安办协调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追查冒牌婴幼儿配方乳粉去向,抓捕涉嫌犯罪的冒牌乳粉经销商,要求贝因美和雅培两家企业配合上述四省有关部门追缴冒牌婴幼儿配方乳粉,全面整顿销售网络,公布真假品牌乳粉鉴别方法,切实防止冒牌产品流入其指定网点。
滕佳材表示,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方式方法,加强全过程的监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全面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