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贷品安全童大Ir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氟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IS毒大米事件: 2000年12月4曰,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l 的毒性是氟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曰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曰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曰“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 8曰,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一一亨氏、联合利华等3 0家企业的3 5 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我国历年食品安全事件一.1. 激素门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

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2010年10月,“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引发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的涉案传闻“开始以为没什么大的问题,没有想到约一个月之后,这些症状还没有消除。

”无奈之下,邓小云于7月5日带着女儿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

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初步断定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

我的评论铁证面前还在说假话!难以服众啊为什么恰巧全国那么多儿童都恰恰吃的圣元奶粉出的问题。

值得深思!所谓的砖家都是垃圾!小孩的体质差!阻挡不了任何外界的东西!可吸收能力很好!恰恰把奶粉中所有的激素都吸收了(吸收好)!身体排出不了那些激素(体质差)!才会出现这种结果!二.2.反式脂肪酸原来在1920年一个德国的叫威廉•诺曼化学家发现了一种叫氢化油脂的东东,这种油脂特别容易保存,而且用这种油做出来的食品特别的可口于是就被食品行业广泛的运用了。

但是过了70年以后1990年突然美国科学家发现氢化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反式脂肪酸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危害大到什么程度?美国食品与**监督管理局叫他又一个DDT(剧毒杀虫剂)!由此可见他的危害性有多大。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明白,到底这个东西对我们身体本身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烧菜用的都是豆油,菜油,麻油,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说到这里我举个例子,纽约知名摄影师半年前做了一个实验,惊讶地发现把儿童餐放在室温下,竟然180天也不会腐烂。

令萨利没想到的是,整整6个月过去了,这份开心乐园餐竟丝毫没有腐烂,甚至连一星半点儿的霉斑都没有长。

历年食品安全事件

历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5年,从“孔雀石绿”事件开始,我们经过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福喜问题肉……主食副食、鱼肉蔬菜,吃喝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被爆出各种安全问题。

活到今天,我们仍然是一枚健硕滴充满热情滴吃货,得感谢各种“毒”的放过之恩!虽说仍拥有对吃专注三百年的执着信念,但是,十年来,每当回想那些惊呆小伙伴的、丧心病狂的、人神共愤的大事件,就总令人惴惴不安,怕一不小心,这练就一身的“以毒攻毒”“百毒不侵”的功夫,就被那些进化神速的“新毒”给攻克了!当我们谈论这些事件其实是在谈论什么呢?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无非是希望有生之年,活得更安心一些,吃得更放心一些!我们,对于那些事件的回顾和关注,其实是对一个更美好的中国的期待,对更美好生活的愿景。

一、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

2.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2.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资料二: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一、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3、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 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

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1、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2、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2005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个医疗项目研究,发现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的氟化物含量为 6.5ppm,大大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饮水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4ppm的标准,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规定的瓶装水及饮料标准为: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4ppm。

3、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曝光10天之后,雀巢 中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并退货。

4、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2005年6月5日,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

5、啤酒甲醛风波引发消费者恐慌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纷纷持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并称早已停用。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指出,该署2002年至2004年抽查了内地120个啤酒样本,检查其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及甲醛等成分,结果全部样本均合格。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

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第17页,共34页。
金华火腿敌敌畏 :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
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 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 “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 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 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金华火 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 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第18页,共34页。
地沟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 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 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问题。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红色,以掩盖 天然辣椒素光照褪色的缺点,使辣椒制品长期保持鲜红的 颜色。正是由于苏丹红具有染红其他食品的功能,加上价 格低廉,很快在印度等国率先被不法商家添加到食品中去。
第13页,共34页。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
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 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但当地养鸭户却表示,这种红心 鸭蛋并不是出自白洋淀,而是鸭子吃的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红药”,这样 生出来的鸭蛋呈现鲜艳的红心,而且加得越多,蛋心就越红。当地人都把 这种加了红药的蛋叫“药蛋”,自己从来不吃。
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
颤、头晕、呕吐、心悸,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等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 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2011年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 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 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消息曝光后,河南多家商场紧急下架双汇食品。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案例一:“养羊大县” 添加瘦肉精问题羊肉流向多地3月15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号称“养羊大县”的河北省青县养羊产业中喂养瘦肉精的问题。

据了解,青县是河北省一个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

养殖户向记者透露,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

5月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件线索查处情况”。

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依法注销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食品经营许可证。

河南省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排查,重点检查牛羊肉经营者的检验检疫证明、索证索票等情况并抽样送检,检验暂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羊肉开展全面排查,静海区2家市场主体2批次羊肉检出“瘦肉精”,已被立案调查。

经查,2家市场主体均从同一家批发商处购进,已将问题羊肉查封,并将该批发商移送公安机关。

案例二:小龙坎后厨脏乱差上热搜3月15日下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表示公司对小龙坎南京玄武店以及个别门店出现的问题深表歉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立刻停业整顿,全力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

声明还称,报道中所涉及的门店其违规行为严重违背小龙坎的加盟运营要求,与企业宗旨严重背离,公司将严肃处理。

案例三:曼玲粥店吃剩的排骨再下锅三米粥铺皮蛋徒手捏碎3月16日下午,#福州曼玲粥店将吃剩排骨再下锅#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15日,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栏目报道,福建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多名员工在长时间未洗手的情况下徒手抓取食材,更有甚者,将当晚吃剩的排骨捞出回收,加入了给顾客的山药排骨粥中。

16日,曼玲餐饮发布处理通报称,强制关停曼玲粥店福州宝龙店的第三方外卖账户和线下店铺,对店铺全面彻查,主动向政府监管部门汇报整改情况。

另外,线上线下全面排查全国曼玲粥门店卫生、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再次发生此类问题;加强门店实时监控,对今后违规门店做通报批评和处理。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一、老坛酸菜事件(2022年)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你吃的老坛酸菜面里的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吗?有记者暗访发现,一些酸菜制作企业的做法简直让人作呕。

那些所谓的老坛酸菜,很多就是在土坑里腌制的,工人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而且有的酸菜里面还夹杂着烟头之类的异物。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在全国都炸开了锅。

好多人家里囤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都不敢吃了,直接就导致那些生产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企业销量暴跌。

大家对酸菜类食品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很多餐馆里原本热销的酸菜菜品也受到了牵连,顾客点餐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二、奈雪的茶蟑螂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奈雪的茶可是大家都爱去的网红茶饮店呢。

但是在2021年,有顾客在奈雪的茶门店里发现了蟑螂。

你想啊,在你喝的茶饮附近有蟑螂爬来爬去,多恶心啊。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都开始怀疑奈雪的茶的卫生状况了。

2. 影响。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这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它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很多原本忠实的顾客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毕竟谁愿意在喝东西的时候联想到蟑螂呢?这也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门店的卫生管理了。

三、小龙坎火锅“口水油”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小龙坎可是火锅界的大品牌呢。

可是被曝光有些门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也就是所谓的“口水油”。

这些门店把顾客吃完火锅后的油回收,然后再加工一下又重新给其他顾客用。

这就好比你吃的是别人吃剩下的油,想想都觉得反胃。

2. 影响。

这消息一传开,小龙坎火锅可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很多顾客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小龙坎的信任大打折扣。

小龙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且在市场上的口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他火锅品牌也纷纷开始自查,就怕被卷入类似的丑闻当中。

四、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事件(2020年)1. 事件经过。

汉堡王,大家都知道是卖汉堡的大品牌。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综述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始末

综述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始末

肯德基冰块菌落超标
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 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 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 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 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 球菌不得检出。
肯德基冰块菌落超标
专家分析认为,冰块 受到污染的原因包括 制冰水受到污染、制 冰机清洁消毒不彻底 等,建议采用制冰机 制冰的餐厅要对制冰 水进行严格过滤,并 对制冰机定期清洗消 毒。
毒酸奶事件
真正的老酸奶是怎么制作的?
各地都有自己的 “老酸奶”,也就是过去传统制 作的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态,而是基 本上呈现固态。这种固态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剂,而是 牛奶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凝胶状态。把消过毒的牛奶、 糖和菌种加到干净的容器当中,保温发酵几个小时, 牛奶就会变成固态。
毒酸奶事件
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 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
毒酸奶事件
冷却漂白——然后,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
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在冷却的过 程中,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 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 了。
晾晒粉碎——再经过一夜晚的低温冷却,铁
盆里的水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 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晾晒成胶板,然后再 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皮革下脚料就摇身 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
毒酸奶事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敏称,制革厂在鞣 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 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 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 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 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铬对 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 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精品]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精品]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一:“染色馒头”事件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

202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

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二:河南瘦肉精事件自202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饲料若干批次。

202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截至目前,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

目前,河南全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未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三:新型地沟油事件202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

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都是由李卫坚统一收购。

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精选篇四:“砷超标”事件2021年9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在浙江、辽宁、上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近日又陆续从近十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砷、铅、镉、过氧化值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现代这个金欲泛滥的时代,为了达到利益,许多商人根本无良心可言,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我们为人师表的老师们为什么也要加入追逐利益的洪流呢?目前有许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吃回扣,挖空心思赚学生的钱,本来应该退还学生的多余的学费,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拿来化悼,买水果,买牛奶。

买各样次劣的学习用具等,所以造成上述情形学校方面责任是很大的,家长们虽然不敢说,但心里并不舒服,家里好牛奶多了,你学校何必多此一举呢,是真心为学生好吗?4、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中国中秋吃月饼的传统几千年了,但是可能以前几千年也没有现在一年吃悼的月饼多吧,月饼越来越贵,质量越来越坏。

多少商家每年大量卖不完的月饼到哪去了,官家去管过吗,去查过吗?就象现在全国众多的小杂货店的面包类小儿果冻小儿饮料等食品,还不是都回到黑加工厂去了,象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公司都要做的事,那些多如牛毛的无证的黑加工厂岂不更加了。

5、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用化工原料或化工用品制造假食品,早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就有报道过,问题是:时至今日,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时间或专门的人,专门的部门去监管那些化工原料(比如走私的工业用油)的来龙去脉。

工业用油或劣质食品用油仍然到处泛滥。

6、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这种假“白砂糖”假红糖早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因为这种红糖或白糖卖相好且价格便宜,所以很容易被商贩接受,技术主要从温州、广州等假货盛行的地方来的,这种加工厂开始集中在南方的产糖区,而后流入云南等地,现在市场上仍然有售,主要在农村的副食店,和乡镇的小超市中,其实卖者也不知真假,一般假货都是造假者自己送货上门,所以并不知他们是哪里人货是哪里来的。

7、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其实这些毒狗肉并非是饲养场来的,一般的饲养场主对宰杀有一些独特的办法,就是大水牛也是三秒钟即可搞定,这些毒狗肉都是偷来的,它似乎是一个专门的组织,专门针对农村的看门狗和流浪狗,用无色无臭的剧毒氰化物,诱杀它们然后丢上轿车的后座,转眼消失,这类事地方电视台也经常曝光,有一个特点就是偷狗者开的都是相当新的轿车,在乡村转悠,不会让人怀疑,乘无人快速下手。

8、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敌敌畏这种农药,在农村的人是大多知道的,在多数农民的眼里是很平常的一种农药,多数认为吃了也不会死,所以经常用来撒在床头床尾甚至床上,经常用来打自种的菜地害虫,用来打蚊子,因为这种传统的观念,他们用在火腿上也不足为怪了,中国人脏惯了,随意惯了,所以连食品行业甚至当官者的心理当中,都是对食品安全相当淡漠的。

也就是说是富者与穷者,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心理和观念的差距造成的,加上知识贫乏,现在这么多食品安全事件也就很正常了。

9、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现在市场上这种海带可能仍在流行,我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从中国食品安品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出发,(完全不够,监管者都象我的儿子,叫他做,他就应付一下,不叫了他就马上贪玩去了)一方面从社会的潮流出发(现在一切都向前看了,道德底线几近崩溃了)一方面从人性出发(我的理论:人心着重点原理——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为首要人心着重点服务的,也就是一个人他的人心着点是金钱的话,他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的出来,唯利是图的商人当然是这样的了)10、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

一直以来,商家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一直千方百计搞好商品的卖相,为了此目的完全不顾后果,这种结果除了商家利欲熏心以外,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低素质要求造成了,中国人现在都只看种事物的外表,只求好看,也不求本质,对事对人对物皆如此,这是国人的悲哀。

11、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这是腐败的恶果,试问,为什么国家粮库要让那么多的大米发霉悼,管理者在做什么,要知道中国还有多少人还吃不上大米啊,再问,既然已对发霉的大米,怎么还会流入市场呢?这里面的道理还有几个人不懂呢?其实,许多方面,我们不能只怪商人无良,我们zf难道不应好好反省吗?12、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自从90年代不知谁引进或发明了人造鸡蛋的技术后,制造人造鸡蛋的一些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及相关技术被迅速模仿并发扬光大,从此,用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来制造假食品事件就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在全国泛滥,但是却在21世纪才相继曝光,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吃这种假的食品,增白的食品早已吃了十几年,由此可见,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黑洞是何等严重。

13、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我相信,人民对食品的要求会有一个过程,初时,中国婴儿都只吃几块钱的牛奶,贵的也吃不起,现在吃几千块的牛奶,而且还吃的多,贫穷地区的孩子三个四个的,往往无灾无病,发达地区的孩子三天两天就爱感冒,所以我既不愿意人们一刀切,用西方的食品安全要求来衡量我们的食品,那没必要,又不愿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总是走在死亡与伤痛的后面,我们zf要从人性出发,预测人性的发展规律和动向,提前作出一些比较灵活的法规来制约人性,控制人性。

否则法律永远会疲于奔命。

14、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80年代,刚刚开放初期,中国人的人心其实并没有那么坏,那时的酒是正宗的,最多也只是加些水,而后知识的灌输,激烈的竟争,让人心一步一步变坏,就是,这种情况从私营小酒厂开始,结果大企业也加入了此行列,因为当时的消费水平使民众只能喝上低价酒、低价饮料,因正规厂家因为严格的工序所付的成本完全不是私家小厂的对手,所以不得不走上腐败之路,在这期间,zf一直都没有作出相关的措施和行动,所以造成目前不可收拾的局面,zf负有不作为的责任。

15、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其实,中国目前许多造假技术都是从国外及台湾传入的,那已经是80年代后期的事了,外国人自古以来就欺负中国国民的无知,开始故意想搞跨中国,以后又想方设法赚中国人的钱,而在此期间,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警惕。

16、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为什么总是要等到不良商品上架了才被查出,而不能让商家厂家在没有生产之前或进入市场之前就被查封呢,任何商家都是重利益而轻民生的,产品一旦投入生产,就是劣质的商品,他们一定也会想法以次充好,就是被查封的商品,商家都会尽量想法把损失降至更低,所以,就象假币一样,只要不销毁,它就会继续流通,危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