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高考化学 专题2第1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最新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2第一、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4.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以及氯水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工业上采取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产生Cl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铁棒上产生H 2和NaOH 。
2.实验室制取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4.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三分子”为Cl 2、H 2O 、HClO ;“四离子”为H +、Cl -、ClO -、OH -。
氯气的生产原理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 (1)元素种类:80多种。
(2)氯化物:主要为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
(3)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原因是:99%以上的溴蕴藏在海水中。
(4)碘元素:含量丰富,达8×1010 t 。
2.氯气的工业制法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1)氯气的制备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2)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 ①实验装置:②实验现象:a .接通电源,片刻后,U 形管两端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不断增多。
b .通电一段时间,然后用小试管套住a 管,收集U 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2 min 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 .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 管导出的气体,气体呈黄绿色。
d .关闭电源,打开U 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U 形管右端无变化,左端溶液变红。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A.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1的NaCl溶液B.将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1盐酸C.将25.0 g胆矾溶于水后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D.将78 g Na2O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 mo l·L-1溶液解析:A项把溶剂的体积误当作溶液的体积;B项不知溶液的体积;C正确;D项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得到的溶液浓度为2 mol·L-1.答案:C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B.制成0.5 L 10 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C.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D.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A正确;0.5 L×10 mol/L=5 mol,5 mol×22.4 L/mol=112 L,B正确;N(Ba2+)+N(Cl-)=(0.5 L×2 mol/L+0.5 L×2 mol/L×2)×6.02×1023=3×6.02×1023,C正确;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其浓度为18.4 mol/L,D不正确.答案:D3.(2010·新课标全国卷)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1B.10(2a-b) mol·L-1C.10(b-a) mol·L-1D.10(b-2a) mol·L-1解析:由反应:Ba2++SO2-4===BaSO4↓,知每份溶液中的Ba2+的物质的量为a mol,同理Cl-的物质的量为b mol.由电荷守恒:n(K+)=n(Cl-)-2n(Ba2+)=(b-2a) mol,故c(K+)=(b-2a) mol÷0.1 L=10(b-2a) mol/L.答案:D4.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其质量分数为2a%. 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则c1和c2的关系是( ) A.c1=2c2B.c2<2c1C .c 2>2c 1D .c 2=2c 1解析: 由c =1 000ρw M 可知,c 1c 2=ρ1·a %ρ2·2a %=12 ρ1ρ2,由于ρ1<ρ2,所以c 2>2c 1. 答案:C5.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 2溶液可分别使同体积的Fe 2(SO 4)3、ZnSO 4、K 2SO 4三种溶液中的SO 2-4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2∶3B .1∶3∶6C .2∶3∶6D .6∶2∶1 解析: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 2溶液可使同体积的Fe 2(SO 4)3、ZnSO 4、K 2SO 4三种溶液中SO 2-4完全沉淀,说明这三种溶液中SO 2-4的物质的量相等.假设有1 mol BaCl 2,则有2/3 mol Fe 3+、1 mol Zn 2+、2 mol K +,故三种硫酸盐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6.答案:C6.(2009·全国卷Ⅰ)将15 mL 2 mol/L Na 2CO 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MCl n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 n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 n 中n 值是( )A .4B .3C .2D .1解析:Na 2CO 3溶液与MCl n 溶液混合后,M n +恰好完全沉淀为碳酸盐.碳酸盐呈电中性,则CO 2-3和M n +所带的电荷数相等,有15×10-3 L×2 mol/L×2=40×10-3 L×0.5 mol/L×n ,解得n =3.答案:B7.V L Fe 2(SO 4)3溶液中含有a g SO 2-4,取此溶液0.5V L ,用水稀释至2V L ,则稀释后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A.a 576 V mol·L -1 B.125a 36V mol·L -1 C.250a 36V mol·L -1D.125a 48V mol·L -1 解析:依题意知,c (SO 2-4)=a 96V mol·L -1,c (Fe 3+)=a 96V ×2÷3=a 144V mol·L -1,故有a 144V ×0.5V =2V ×c B ,c B =a 576Vmol·L -1. 答案:A8.(2011·开封模拟)有一瓶14%的K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变为28%的KOH 溶液80 mL ,该8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5 mol/LB .6 mol/LC .6.25 mol/LD .6.75 mol/L解析: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 ,则m ×14%=(m -100 g)×28%,解得m =200 g ,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00 g×14%56 g/mol =0.5 mol ,蒸发后溶液的体积为80 mL ,可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25 mol/L.答案:C9.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 化学纯CP500 mL 品名:硫酸化学式:H 2SO 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B .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 g 氢气C .配制200 mL 4.6 mol/L 的 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D .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解析:由c =1 000ρw M可计算出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该硫酸是浓硫酸,和Zn 反应不生成H 2;由稀释定律,可得出所用硫酸体积为50 mL ;等质量的硫酸和水,硫酸的密度大,硫酸的体积远小于水,两者等质量混合,硫酸的浓度小于9.2 mol/L ,D 不正确.答案:C10.(2010·四川高考)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ρ=(17V +22 400)/(22.4+22.4V )B .w =17c /(1 000ρ)C .w =17V /(17V +22 400)D .c =1 000Vρ/(17V +22 400)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及溶液密度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选项A 中溶液的体积错误,故A 项关系不成立.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2011·高唐模拟)实验室需480 mL 1.0 mol/L 的NaOH 溶液.如图是该学生在实验室配制该NaOH溶液的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容量瓶的规格是________.(2)用已知质量为y 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________g NaOH固体.当他将托盘天平的砝码和游码调整好之后,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这时指针在不停的晃动,且偏向右边.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配制NaOH溶液的过程示意图,指出其中有错误的是(填操作序号)________.在①~⑥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按图所示配得的NaOH溶液作为标准液,取其一定体积置于锥形瓶,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未知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则测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解析:(1)现需用480 mL 1.0 mol/L的NaOH溶液,但实验室没有480 mL规格的容量瓶,可考虑先配制500 mL,再从中取出480 mL(或移走20 mL)溶液.配成500 mL,浓度应仍为1.0 mol/L,则计算可得,需准确称取NaOH固体0.5 mol×40 g/mol=20 g.(2)称量时,“指针在不停的晃动,且偏向右边”,说明左侧表面皿中尚未加到20 g NaOH 固体,但已接近20 g,因此需要继续加入极少量NaOH固体,此时应该右手持药匙,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腕,让掉下来的少量NaOH加到左盘使天平平衡.(3)溶液配制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其中NaOH具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且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因此①错误;在转移溶液时,应先让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入容量瓶,且引流用的玻璃棒下端应紧靠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因此③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的刻度线水平相切,因此⑤错误.(4)按图所示配得的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即浓度偏小,根据c(HCl)·V(HCl)=c(NaOH)·V(NaOH),该式中c(NaOH)·V(NaOH)是定值,由于NaOH溶液实际浓度偏小,则耗掉的V(HCl)偏少,因此测得的c(HCl)浓度偏大.答案:(1)500 mL (2)20.0 g 右手持药匙,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腕,让掉下来的少量NaOH加到左盘使天平平衡(3)①③⑤将②得到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4)偏大12.(14分)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解析:(1)24.4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61 mol.c(NaOH)=0.61 mol÷0.1 L=6.1 mol/L.(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219 g/mL=121.9 g;NaOH的质量分数为24.4 g121.9 g×100%=20%.(3)由于整个溶液的各处都是均匀的,所以这10 mL溶液与原100 mL溶液相比,NaOH 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及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但NaOH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1/10.(4)这10 mL溶液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稀释到100 mL以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缩小为6.1 mol/L÷10=0.61 mol/L.答案:(1)6.1 mol/L (2)20% (3)6.1 mol/L 20%1.219 g/mL 2.44 g 0.061 mol (4)0.61 mol/L13.(12分)根据下列各题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1)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OH-,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__为________.(3)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则可求出标准状况下氯化氢饱和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4)已知将100 mL 氯化铝的水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可得到白色固体b g ,则可求出原氯化铝溶液中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解析:(1)不知溶液的密度,只能求出物质的量浓度,c =n VN A mol/L. (2)NaOH 与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 ,可求溶质的质量分数,w =4040+18a×100%=2 00020+9a%. (3)不知溶液的密度,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可求其质量分数=50022.4×36.550022.4×36.5+1 000×100%=44.9%.(4)白色固体为Al 2O 3,n (Al 2O 3)=b 102 mol ,n (AlCl 3)=b 51 mol ,c (AlCl 3)=b /51 mol 0.1 L =b 5.1mol/L.答案:(1)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n VN A mol/L (2)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 00020+9a% (3)HCl 的质量分数 44.9%(4)AlCl 3的物质的量浓度 b5.1 mol/L 14.(12分)(2011·海口模拟)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 NaCl 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 晶体________ g.(3)称量.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定容,摇匀.(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解析:配制480 mL的0.50 mol/L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容量瓶.m(NaCl)=0.50 mol/L×0.5 L×58.5 g/mol=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定容时仰视液面会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答案:(1)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4.6(3)①②左盘(4)搅拌,加速NaCl溶解(5)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8)偏低。
【立体设计】高考化学 专题5第1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苏教版
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此性质。
下列各组原子均可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是()A.4He、18O、24MgB.10B、12C、31PC.2H、14N、40KD.7Li、27Al、28Si【解析】A项,4He、18O、24Mg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B项,12C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C项,2H、14N、40K三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奇数;D项,28Si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
【答案】C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解析】CO2电子式中共用电子对标错,碳氧间应有2对共用电子,A错,B正确;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应写出碳碳双键官能团,C错;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应表示为3717Cl,D 错。
【答案】B3.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
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解析】X原子的质子数为A—N,1个H m X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m+(A-N),则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答案】A4.有A Z X和A+1Z X+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质子数一定相等,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解析】A Z X、A+1Z X+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的原子和离子,由于A-Z可能为0,A错;原子与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B错;C正确;A Z X和A+1Z X+核电荷数相等,但核外电子数不相等,D错。
【答案】C5.美国和俄罗斯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在2006年10月16日宣布,他们成功制造出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18号元素,它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79,则该核素的质量数为( )A.118B.61C.297D.179【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202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苏教版专题2第1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响中只能作氧化剂B.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1.12 L Cl2含有1.7N A个质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A项,Cl2中的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所以在化学反响中既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复原剂(例如Cl2与H2O反响),故A项错误;B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D 项,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
【答案】C2.以下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①氯气与水反响:Cl2+H2O2H++Cl-+ClO-②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Cl2+2OH-Cl-+ClO-+H2O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MnO2+4HCl△Mn2++2Cl-+Cl2↑+2H2O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反响①生成的HClO为弱酸,应用HClO表示;反响③中浓盐酸可全部电离,应写成H+和Cl-的形式。
【答案】B3.以下有关化学反响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参加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选项错误;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B选项错误;参加BaCl2生成BaCO3沉淀,CO32-浓度变小,水解产生的c(OH-)变小,酚酞褪色,D选项错误。
【答案】C4.:KClO3+6HCl(浓)KCl+3Cl2↑+3H2O。
【立体设计】2020高考化学 第1单元②课时作业 苏教版选修3
2020高考立体设计化学苏教版选修3第1单元②课时作业1.下列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中,能表示该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是( )A.B. [来源C.Fe:[Ar]3d54s2D.Cu:[Ar]3d104s1【解析】A中N原子轨道表示式为时能量最低;B中F的能量最低应为F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C中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答案】D2.下列电子排布图(每一个小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解析】B违背了洪特规则,2p轨道应为,C、D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C应为,D应为。
【答案】A3.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轨道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D.2p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解析】解答该题时要依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顺序和规则,逐项认真分析。
A项,3p轨道有一个空轨道,说明3p上填2个电子,因填1个电子有2个空轨道,填3个电子或3个以上电子无空轨道,则3p上有2个电子,3s上肯定已填满,价电子排布3s23p2,因此A中两微粒相同。
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M层上有d轨道,即:3s23p63d104s2,显然是锌元素,3d64s2是铁元素,B选项符合题意。
C中价电子排布为4s24p5,则3d上已排满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原子,可按下述方法讨论:若最外层电子数为1,核外电子总数为5,不可能,若最外层电子数为2,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不可能,同理,可讨论,只有最外层电子数为7,核外电子总数为35时合理,其电子排布式也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二者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立体设计】高考化学 专题6第1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苏教版
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解析】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反应放热,且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A、C正确,D项不正确;反应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吸、放热无必然联系,B项正确。
【答案】D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ΔH=-297.3 kJ/mol【解析】A中H2与O2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B中某些反应需要提供“加热”的外部条件,但本身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D中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
【答案】C3.11月12日开幕的广州亚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
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B.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C.C3H8(g)+5O2(g)=3CO2(g)+4H2O(l) ΔH=+50.405 kJ/molD.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7.82 kJ/mol 【解析】1 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44×50.405 kJ=2 217.82 kJ。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第1章第3节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方式常用于工业生产的是()A.Na在Cl2中燃烧制NaClB.氯气溶于水制盐酸C.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漂白粉D.H2和Cl2光照条件下化合制HCl【解析】大量的NaCl可由海水提取,由Na与Cl2燃烧制NaCl成本太高;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只能得到少量盐酸;H2和Cl2点燃条件下化合制HCl,光照条件下易爆炸。
【答案】 C2.据法国媒体2009年5月27日报道,法国南部一家燃气公司当天发生了氯气泄露事件。
下列对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约为3.17 g·L-1B.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氯水能导电,是电解质D.不干燥的氯气遇二氧化硫,其漂白性能减弱【解析】标准状况下,ρ(Cl2)=71 g·mol-122.4 L·mol-1=3.17 g·L-1;Cl2能溶于水,但溶解速度较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范畴;不干燥的Cl2遇SO2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漂白性能减弱。
【答案】 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A.①B.①和②C.①和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应首先分析①~④叙述的正确性,然后选择对应的选项。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小颗粒称“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称“雾”。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NaCl固体微小的颗粒,应称“白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应称“白雾”。
可见①叙述不正确。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CuCl2的微小晶体颗粒,溶于少量水时能形成绿色溶液。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第1章第5节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B.制成0.5 L 10 mol/L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C.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D.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 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A正确;0.5 L×10 mol/L=5 mol,5 mol×22.4 L/mol=112 L,B正确;N(Ba2+)+N(Cl-)=(0.5 L×2 mol/L+0.5 L×2 mol/L×2)×6.02×1023=3×6.02×1023,C正确;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其浓度为18.4 mol/L,D不正确。
【答案】D2.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为mol/kg。
若5 mol/kg 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30 g/mL,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3.56 mol/L B.4.36 mol/LC.5.00 mol/LD.5.25 mol/L【解析】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kg的H2SO4溶液即1 kg 水中溶解5 mol H2SO4的溶液。
m(溶液)=(1 000+5×98) g=1 490 g;V(溶液)c(溶液)==4.36 mol/L。
【答案】B3.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③NaOH在烧瓶里刚好完全溶解,未经冷却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立体设计】高考化学 专题2第2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苏教版专题2第2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 D.点制豆腐【解析】豆腐的点制属于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答案】D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CO+H2O高温CO2+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答案】A 3.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炽热的碳和浓HNO3反应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解析】①大气固氮是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氧化物,氮元素被氧化。
②炽热的碳和浓HNO3反应生成NO2,氮元素被还原。
③实验室制取NH3反应为: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A。
【答案】A4.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
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A.NaCl、NaClO B.NaCl、NaClO3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aClO2中Cl+3的化合价有部分升高,有部分降低,对照A、B、C、D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C符合题意,而在热的碱性条件下:3NaClO2NaCl+NaClO3,故选B。
【答案】B 5.一定量的KClO3中加入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A.1∶6B.6∶1C.1∶5D.5∶1【解析】根据题设可判断出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是KClO3中的Cl,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HCl中的Cl;由“化合价邻位转化”规律可知,HCl中有一部分Cl转入到KCl中,还有一部分Cl转入到Cl2中,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判断,可知答案为D项。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第2章第1节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
【答案】 B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通常把无机物分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某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既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也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此物质有可能是()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通过此物质的溶液与其它物质的反应特征,即可判断该物质可能的属类。
【答案】 B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a→b→c(“→”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解析】从Na[Al(OH)4]到Al2O3不能一步完成。
【答案】 D4.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通路【解析】本题考查胶体和溶液的性质、特征及二者的区别。
区别二者可用丁达尔效应。
【答案】 D5.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A.复分解反应、1个B.分解反应、2个C.化合反应、3个D.置换反应、2个【解析】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Fe与稀HCl 和CO2与C之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6.(2010·山东济南统考)“水立方”是我国第一个采用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材料作为立面维护体系的建筑。
关于ETFE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B.混合物C.有固定的熔沸点D.是电解质【解析】由题干可知ETFE是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属于混合物。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第1章第4节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 .1 L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 氧气的质量小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数一定相等【解析】 A 错误,应为气体;C 错误,1 L CO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比1 L O 2的物质的量小,二者在不同条件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错误,酸中所含H +的个数不能确定。
【答案】 B2.相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SO 3相比较,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B .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2∶3 C .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3∶4 D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解析】 相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SO 3,质量之比为6480=4∶5。
【答案】 D3.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2.4bc aN A LB.22.4ab cN A LC.22.4ac bN A LD.22.4b acN A L 【解析】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N A b,则c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caN A,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bc aN AL 。
【答案】 A4.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较易题。
根据n =N N A 、n =VV m、n B =c B V 可知A 、B 、D 中都能求出物质的量。
【答案】 C5.一定温度下,影响一定质量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气体的密度 B .气体分子体积的大小 C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析】 气体的体积决定于分子数的多少和分子间的距离,当质量一定时,则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C 项对。
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第1章第2节③课后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解析】比较二者的异同点会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答案】 C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等)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A.Na2O2与CO2B.NaOH与CO2C.Na与O2D.Na2CO3与HCl【解析】B项,若CO2过量,产物为NaHCO3,若CO2不足,产物为Na2CO3;C项,二者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烧或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D项,HCl不足生成NaHCO3,HCl过量生成NaCl和CO2。
【答案】 A3.有关钠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饱和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会出现浑浊B.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所以可以共存C.在氯化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无沉淀,再滴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也未出现沉淀D.36.0 g水中投入6.2 g氧化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解析】B项,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不能共存;C项再滴入NaOH溶液时HCO-3+OH-===CO2-3+H2O,CO2-3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D项,Na2O完全反应生成8 g NaOH,经计算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0%。
【答案】 A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②⑤ B.①②③C.①④⑤ D.④⑤【解析】金属钠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Na2O2。
202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鲁科版第1章第3节②挑战真题
1.(2022·上海化学〕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响说明常温下氨气有复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解析】此题考查氯气和氨气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烧瓶中发生反响:3Cl2+8NH36NH4Cl+N2,A项正确,B项错误;反响中NH3作为复原剂,说明常温下氨气具有复原性,C项正确;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Cl2、HCl等有害气体,D项正确。
【答案】B2.(2022·山东理综)以下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响中只能作氧化剂B.3517Cl、3717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1.12 LCl2含有1.7N A个质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此题考查氯单质及氯原子的有关知识。
Cl2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位于中间价态,故在化学反响中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复原剂,A不对;B中的两种微粒是不同的核素,但化学性质相同;D中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正确的。
【答案】C3.(2022·上海理综)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露,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灰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解析】此题以假想的氯气泄漏事件为素材,考查考生处置突发平安事件的意识与技巧。
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的大,易随风飘移,预防氯气中毒的应急方法是利用其能与碱反响生成无毒性的盐的性质,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灰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苏教版专题2第1单元③课后限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1.12 L Cl2含有1.7N A个质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A项,Cl2中的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例如Cl2与H2O反应),故A项错误;B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D 项,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
【答案】C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①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②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③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MnO2+4HCl△Mn2++2Cl-+Cl2↑+2H2O④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反应①生成的HClO为弱酸,应用HClO表示;反应③中浓盐酸可全部电离,应写成H +和Cl-的形式。
【答案】B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选项错误;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B选项错误;加入BaCl2生成BaCO3沉淀,CO32-浓度变小,水解产生的c(OH-)变小,酚酞褪色,D选项错误。
【答案】C4.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
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
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色Cl2具有还原性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Cl2具有酸性C 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D 淀粉KI溶液中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解析】A项说明Cl2具有氧化性;B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了有漂白性的次氯酸;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答案】D5.如图,将潮湿的Cl2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
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②NaOH溶液③KI溶液④饱和食盐水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潮湿的Cl2通过甲装置后不能使乙中干燥红色布条褪色,有两种可能:①甲中盛有浓H2SO4,Cl2被干燥,②甲中盛有与Cl2反应的物质,反应后无Cl2进入乙。
【答案】C6.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氯水,溶液呈橙色,则含有Br -【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溴离子;B项,溴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溴单质产生;D项,加入足量FeCl3溶液,KI与Fe3+反应产生单质碘,再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氯水,会置换出单质溴而使溶液呈橙色。
【答案】D7.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Ⅳ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解析】浓盐酸与MnO2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变稀,不再与MnO2继续反应;Cu与Cl2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甲烷与Cl2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答案】B8.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的卤素离子有()A.Br-、Cl-、I-B.Br-、I-、Cl-C.I-、Br-、Cl- D.Cl-、I-、Br-【解析】①卤素单质氧化性:Cl2>Br2>I2,卤素离子的还原性:I->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溴水为橙色,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氯水和淀粉后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溶液中无I-,若有I-,则发生反应:2I-+Br22Br-+I2,I2与淀粉变蓝色,丙中含Cl-,由题意,乙中含有I-。
【答案】B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易升华,应该密封保存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深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酒精与水互溶,所以不能用酒精把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D.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将NH4Cl与碘的混合物分离【解析】碘易升华、溴易挥发,应密闭保存,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作碘水中碘的萃取剂,故A、B、C均正确;加热时碘易升华,NH4Cl易分解,故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二者,D错误。
【答案】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 D.③⑤【解析】①中光照条件下可发生爆炸;②中多余氯气应用NaOH溶液吸收;④中检验方法应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⑤中HCl极易溶于水。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0分)(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对比(1)和(2)实验所得的结果,将Cl-、I-、SO2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
【解析】(1)氯气氧化KI生成碘单质,碘使淀粉变蓝。
(2)碘被SO2还原。
(3)由(1)、(2)知三者还原性强弱:SO2>I->Cl-。
【答案】(1)I-被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成蓝色 2I-+Cl2I2+2Cl-(2)I2被SO2还原成I- I2+SO2+2H2O2I-+SO42-+4H+(3)SO2>I->Cl-12.(9分)已知在过量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黄。
(1)甲同学推测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有两种可能:①Cl2、②Cl-。
乙同学结合甲的推测,认为其中一种可能可以排除,你认为可以排除的可能是(填序号) ,并用简要的文字或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
(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检验上述反应中的还原产物,请选择所需实验步骤,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A.取一支试管,加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少许B.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C.再加入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过滤;取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解析】(1)题中给出硫酸亚铁过量,则具有氧化性的氯气肯定不能存在,也就是NaClO被还原的产物中肯定不会出现氯气。
根据氯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可推出该还原产物一定是C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
(2)根据第一步的分析与推断,即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检验反应中的还原产物Cl-,需要用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也可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首先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而且除去硫酸根离子时,不能引入氯离子。
【答案】(1)①因为FeSO4过量,反应中有剩余,而Cl2与Fe2+不能共存,因此还原产物不可能为Cl2(或2Fe2++Cl22Cl-+2Fe3+)(2)2Fe2++ClO-+2H+2Fe3++Cl-+H2O(3)ABD13.(16分)从固体混合物A出发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G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溶液H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C,可选择下图装置中的。
(2)操作②的名称是。
在操作②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在得到固体D时必须进行洗涤、干燥等操作,洗涤固体D的目的是。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④:。
(4)在实验室中,要获得干燥纯净的黄绿色气体F,可以将它通过如图中的装置,其中瓶Ⅰ中盛放的是,瓶Ⅱ中盛放的是。
(5)实验中必须吸收多余的气体F,以免污染空气。
下图是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F的装置,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合理的装置是。
【解析】据框图关系和框图中的特殊现象及题干知:加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得出G为AgCl;H的焰色反应呈紫色证明H为KNO3。
F为黄绿色气体即F为Cl2。
采用逆推的方法可推出A为KClO3和MnO2的混合物,C为O2,B为KCl和MnO2的混合物,D为MnO2,E 为KCl溶液,I为MnCl2溶液。
【答案】(1)A、C(2)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除去附着在MnO2表面的K+、Cl-等离子(3)2KClO3 2KCl+3O2↑MnO2+2Cl-+4H+△Mn2++Cl2↑+2H2O(4)饱和食盐水浓H2SO4 (5)B、C、D14.(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并用于制取少量无水氯化铝的装置的仪器。
可供选用的试剂如下:A.浓H2SO4B.水C.饱和食盐水D.烧碱溶液E.铝粉F.二氧化锰G.浓盐酸H.无水CaCl2I.碱石灰无水氯化铝是白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极易水解,在178 ℃升华,装有无水氯化铝的试剂瓶露置在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白雾,氯化铝常作为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仪器中选取若干连成一制备并保存无水AlCl3的装置,用图中各管口标号按先后顺序可连接为:d接e,()接(),()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