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合集下载

农村城镇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农村城镇化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经 济 与 法
农 村 城 镇 化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几 点 思 考
吉福燕


杰 ( 长 白县林业局
吉林
白山
1 3 4 4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本 文对我 国农村现状进行 了分析 ,以加 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为 出发点,着重从均衡发展、平衡布局等几 个方面,提 出了构建社会 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 途径 城镇发展规划 ,统一协调 ,突出重点 ,有序推进 ,避免不切实 际地盲 目攀 比 。 ( 三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构建城镇发 展的产业 支撑体系 。城镇 发展必须 以产业发展为依 托 ,其规模扩 张必须 以经济繁荣 为前提。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发 展城镇 经济 应 围绕 农村 经济结 构 战略性 调 整 ,注重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市 场中 介组织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 头企业 ,把城镇建设成为农 副产品 加工销售 的中心和农业产业的信 息服务 中心 ;同时 ,还要与 乡镇企 业 二次创业相结合 ,充分发挥小城镇集 聚产业 、资金 、人才及基 础设 施 共享 的优势 ,调整结构 ,实现体 制创新 和技 术创新 ,增 强发展 活力 , 带动乡镇企业 的进一步发展。 ( 四)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 ,加快 户籍 、土地制 度改革步 伐。长期 以来 ,城乡分割 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阻碍着农 民进城 、进镇 ,既延缓 了农 民离土离 乡的步伐 ,又不利于实现农业 的规模化经 营。不打破这 种现状 ,就很难提高城镇化水平。因此 ,推进城镇化水平必 须进一步 加大户籍改革力度 ,打破农 村户 E l 与城 镇户 口封 闭分割 的管理模式 , 以户籍制度 改革 为突破 口,着力 排除农 村人 口向小 城镇 聚集 的体制 性 、政策性 障碍,降低农村人 E l 和乡镇企业进入小城 镇的门槛 。要建 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完善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全 面实行有偿使 用原则 ,培育小城镇 自身发展 、自我积累的 良l 生 循 环机制 ,严格执行 政策规定 ,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 ,降低农民的迁移成本 ,为农 民人城 进镇创造宽松的外部 环境 。 ( 五)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 ,依 靠市场 机制推进城镇 化建设 。实 施城镇化战略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 的要求 ,确立 经营城镇的新思路。当前 ,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建设 的主要 “ 瓶颈”, 没有资金 ,城镇建设 就难 以为继 。随着改革的深入 ,要打破过去 由政 府大包大揽的格局 ,建立 多元化融资机制 ,将经营城镇作为一种全新 的理念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对构成城镇空间和城镇功能载体 的 自然 生成资本 ( 如土地 ) ,人力作用 资本 ( 如路 、桥),及其相 关延伸 资 本进行重组 、营运 ,最大限度地 盘活存量 ,吸引增量 ,走 出一 条以城 建城 、以城兴城的城镇 建设 市场化 之路 ,彻底改 变城 镇建设 政府 投 入 、无偿使用的 旧模式。根据 “ 谁投资 ,谁受益” 的原则 ,努力开辟 城建 资金来源 ,尽快建立起国家 、地方 和个人共 同投资 的多元 化投资 机制 , 对有收益 的基础设施应合 理确定服务价格 ,实行有偿使用。 ( 六 )小城镇建设 应体现其个性 与特色 ,满 足人的全 面需 求。小 城镇 的个性与特色是小城镇的品牌 ,它对 于小城镇 的经 济集 聚与可持 续 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特色要从 历史文化 、 自然 资源和地理 位置进行挖掘 ,体现在产 业结构 、建筑 形态 、城镇格局 等几个 方面 , 以 特 色产 业 为支 柱 ,在 规 划 布 局 、建 筑 形 态 和生 活方 式 上 给 人 以 文 化 认 同感和文化亲近感 。 ( 七 )发展小 城镇建设 ,必须加 快信息 化建设 步伐。首先 , 要 加快 信息基 础设 施建设 ,推进 网络 的光纤 化、数字 化 、宽带化 和智能化 ,加快建设 以宽带传输和交换 为主体的信息主干 网。其次 , 要通过城镇信息 网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水平 ,形成政府专 网与商业宽带相结合 的城镇信息 网络 ,将整个城镇的基础设施建立在 合理 、经济 、高速 、 实用 的信息化基 础网络之上 。( 八 )建立 农 民社 会保险制度。一是建立适合农 民工特点 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可 以考 虑采取 “ 完全积 累 +缴费确定型” 的运行模式 ,即以农 民工建立个人 账户 的时间确定其享受社会统筹 给付 的时间和标准 ,而不是将个人 账 户作为计发社会统筹的惟一依 据 ,从而体现 社会保 险制度的强制 性。 二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 险制度 ,即以社会保障为核心 的补偿安 置制 度 。用征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购买养老保险 ,逐步将被 征地农 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设美丽、宜居、富裕的农村社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发展的协调。

本文将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和对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着国家的三分之二以上,发展农村就是发展经济。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村社区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2.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3. 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创造美丽乡村、宜居社区和富裕农民。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包括:1. 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优美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和强烈地方特色的农村,打造宜游宜居、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景区。

2. 宜居社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文化,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富裕农民: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财富累积,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幸福感。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建设新型农民住房和美丽乡村,提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供排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基层群众 , 增强基层干部和农 民的合作理 配机制。设立和完善成员账户, 详细记录 联系 , 维护和促进行 业与会 员利益 : 二是 念; 二是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 。开展各类 成 员出资额 、 公积金份额 、 易情 况 以及 开展生产合作 , 交 加强优势互 补。从事农产 合作 组织 示范创建 活动 , 培育一批带动农 盈余分配等资料。在收益分配时 , 确保合 品种养 、 加工等的同类 或者 利益相关的合
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取 “ 强者牵头 , 弱 与工商税务部 门的协调, 解决税收登记 问 制制度 ,让每个社 员都有 知情权 和监 督 者参 与 ” 的模式 , 但这 也容 易导致合作社 题 。 促进主 管部 门与工商税 务部 门的协调 权。 同时, 强外部监管 , 加 加大合作 组织 内
民增 收显著 的合作社作 为宣传典 型, 使更 作社 当年盈余在 弥补 亏损 、提 取公积金 作组织在采购服务、 工运 输与储存销售 加 多的农民看到参加合作社的好 处, 减少他 后 , 按成 员与合作社交易额比例返还的份 等方面加强合作 , 促进规模 发展 。
们 的观望 态度 , 提高他们参与合作组织 的 额 不 低 于 6 %。 O 积 极性: 三是加大合作人才 的培训 。加 强 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 通过直接 引进生产技 技术 水平和管理能力。

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报纸 、 电台 关,防止 出现少数人出资额 过大 的现象 , 过建 立合作联社 , 一制度规 范 , 统 更好 地
等媒体送法下 乡, 把相关法律条文普及到 促使合作社成 员出资均衡化。 二是完 善分 开展 行 业 自律 , 通 会 员 、 府 和 社 会 的 沟 政

( ) 五 做好 监督工作 , 完善 民主管理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和内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和内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和内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答:原因:(1)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的历史任务;(2)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3)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

内涵:(1)就是要培育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2)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型农业;(3)就是要全方位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农村。

措施: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农村经济。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1)转变观念,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村庄建设5 大力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3)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4)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5)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

6.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1)加大投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7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建设。

(2)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8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9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民 收 入 ” 这 意 味 着 在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的 同 。 时 , 村教 育 、 化 、 疗 、 会保 障 、 农 文 医 社 基 础 设 施 等社 会 事 业 。也 将 进 入 加 速 发 展 时期 , 乡 差 距 有 望 逐 步 得 到 缩 小 . 村 城 农 面 貌将 迎 来 新 一 轮 的 历 史 性 巨 变 。 二 、城 镇 化 与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内在 关 系
房 ,归 根 结 底 应 该 是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文
化观念的城镇化 。 城镇化的过程 中, 在 我 们 不 仅 要 注 重 生 产 方 式 转 变 ,更 应 该 注 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转变 。 2生 产 方 式 转 变 是 生 活 方 式 和 文 化 .
出 强 调 ,要 统 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 推 进现休农业建设 . 面深化农村 改革 . 全 大
村 “ 委 ” 部 的 直 选 。 面 推 行 村 务 公 两 干 全
生 产 要 素 、 活要 素 和 管 理 要 素 。 以 发 生 可 挥 其 辐 射 作 用 ,对 周 边 农 村 的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 融 体 制 改 革 、 业 制度 改 革 以 及 金 就
农 村 基 层 政 权 的 建 设 等 施 加 有 益 的 影 响 ; 三 , 镇 具 备 更 为 旺 盛 的 市场 经 济 第 城 活 力 , 过 对 周 边 农 村 的 影 响 . 以 完善 通 可
的物 质 基 础 。
先 进 文 化 的 聚 集 和 周 边 农 村 的 辐 射 作
用 , 仅 有 助 于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 为 发 展 有 也 农 村公 共 事 业 产 生积 极 的影 响 。 ( )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也 利 于城 二 建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一、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农村建设作为城镇化的补充和延伸,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农村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农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生活的联系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将农村完全变为城市,而是将城市的便利和服务带给农村。

新农村建设将提供更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农村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而城市的技术和经验也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四、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力新农村建设可以提升农村地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失,稳定农村社会。

五、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城镇化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随着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将得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

城镇化还可以带动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农村土地资本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动力。

六、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对农村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环境的整治,提高农田的质量和生态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的提升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变,更关注农村社会文明的提升。

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的倡导,可以培养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八、新农村建设与城市间的互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与城市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城市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同时农村也可以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等资源。

城市与农村互动的良好关系将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协调推进机制路径的选择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协调推进机制路径的选择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协调推进机制路径的选择摘要: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间存在着互动的作用机理,两者需要协调互动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这种不平衡与平衡的情景将会对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产生阻碍或促进的作用。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目标。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一、研究框架和理论分析(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偏向发展理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不管是以乡村为中心的乡村偏向发展观,还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偏向发展观,都不能正确指导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麦基研究认为,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乡村非农化的内在推力和城市辐射扩散的外在拉力的交互作用让非农业活动和农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乡村和城市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这种发展模式被称之为desakota模型,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当中的必然现象。

道格拉斯发展了麦基的desakota模型具体指的是:“分布在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带,与城市相互作用强烈、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服务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增长迅速的原乡村地区”。

它认为在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乡村的一些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工业劳动力,从中实现了网络效应,让城市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目标。

(二)城乡偏向发展的理论模式城乡偏向发展理论可以追溯到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应该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

该理论随着演变成乡村偏向发展理论和城市偏向发展理论。

乡村偏向发展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削弱极化效应并增强扩散效应,培育具有自主成长能力和更高自主权的乡村,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偏向发展理论认为,消除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结构关键在于培育主导产业或城市为主、具有成和长空间集聚意义的增长极,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提论推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统一的:新农村建设能助推新型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又能带动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
.题研究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
陈少牧, 熊建军
(华侨大学, 福建 泉州 )
城镇化与农村建设是驱动现代化的 两个巨轮, 二 者密切 互动, 相得益彰.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城镇化与农村建设只有 实现积极互动, 协调发展, 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从 国内来看, 建国五十多年来城镇化与农村建设并未实 现充分 的 积极互动, 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我 国现代化 应有的发展 进 程.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论是韩国 "新乡村运动" 或日本的 "造 村运动" , 还是德国 "城乡等值化建设农村运动" , 都 是城市化 与农村建设的 协调发展的典范, 正是通过这些运动直 接加速 了这些国家的 现代化进程. "拉丁美洲现 象" 则从反 面证明 了这一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 发展, 必须既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又要 "统 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这一论述明确地强 调 了在新世纪 新阶段努 力推进城镇 化与新农村 建设协调 的 必要性. 一, 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路径的 理论依 据 (一 )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观. , 马克思, 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 城乡的 分裂,而是城乡在新的基础上平衡, 协调, 即实现城乡融合. 所谓城乡融合 , 就是 "将结合城市 和乡村生活方式的 优点而
-) , 男, 江西萍乡人, 华侨大学人文公共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改革与现代化.
安排的思想. 这对我国的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 理论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 规划的建议� 提出: 要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的基本方 略, 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 裕, 乡风文 明, 村容整洁 , 管理 民主的要 求, 扎实稳步推 进新 农村建设. " 这就把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提上 了议事日程. 目前, 我国还处在农业, 农村社会向工业化, 城 镇化社会 转型时期,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搞好工业化, 城镇化. "三 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也要靠工业化, 城镇化的发展.要跳出 "三农"抓 " 三农" , 必须通过 工业化, 城镇化的健康 发展, 切 实 贯彻 "以工哺农 , 以 城带乡"的方 针, 实现城 乡共繁 荣, 同 发展.也只有这样 , 才能大量地减少农民, 只有农民减少了, 规模 经营的农 业才能搞, 农业 产业化才 能实现, 农民才 能富

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依据 互 动
途径。城镇是不能孤立存在 的 ,它以受其 影 响的广 大农村地区作 为腹地而存在 ,发 挥扩散效 应与回流效应 ,两者具有 密不 可
分 的关系 , 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现实矛盾 。 并
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鼓励农村 剩余 劳动 力向外转移 ,这种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城 乡之 间工资预期 的差异 ,这是 政府主导 、农 民自觉 、市场 自发三方博弈 的结果。结合我 国具体现实 ,在城市 “ 异
动生产率 的提 高和农业 剩余产品的增加为 前提的 ,弥补 了刘 易斯模型 的不 足。在此 基础上 ,托达 罗系统发展 了这一论 断 ,建 立了一个解释发展 中国家城 乡劳动力转移 的模型 ,该模型认 为剩余 劳动力的区域转
移 是 理 性 的经 济 行 为 ,迁 移 决策 取 决 于城 乡之 间 预 期 工 资 差 异 。可 见 ,建设 新 农 村
4 商 业 时代
提高农 民收入 的重要载体。一方面 ,有 利 于人 口及 经济活动由农村 向城镇集聚 的 引导下 ,经济 增长 并 非 出现在 所 有地 方 ,而是 以不 同的强 度 首先 倾 向于 某些
区 域 , 然 后 通 过 不 同 渠 道 发 挥 扩 散 效 应
中 , 明确 地 把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确 定 为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这 是
目前 ,有关城 乡联系和 区域协调发展 的理
论较 多 。这为我国确立建设新农村 与推 进
城 镇 化 的 互 动 战 略 ,形 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质 性 结 构 ” 存 在 的 前 提 下 ,可 行 的办 法 就 是 建 立 适 量 的 小 城 镇 就 地 转 移 , 实现 离 土 不 离 乡。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
⒈引言
⑴背景介绍
⑵目的和意义
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⑴城镇化进程
⑵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⑶城乡差距拉大的原因
⒊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与目标
⑴新农村建设的定义
⑵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⒋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支持政策
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⑵农村产业发展
⑶农村环境保护
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⑸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的支持政策
⒌城镇化建设的概念与目标
⑴城镇化建设的定义
⑵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⒍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⑴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⑶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
⑷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⑸城镇化建设的监督与评估
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⑴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⑵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附件:
⒈城市规划图
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报告
⒊城镇化建设政策法规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变。

⒉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等手段,使农村与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

⒊基础设施建设:指农村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设施等基础
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⒋环境保护:指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包括治理农村污染、保护农田、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措施。

从四位一体视角略论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从四位一体视角略论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二、 村城镇化 为新农村 民主政治 建设创造 了良 农 好条 件
1 . 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 无疑将改变过去几千年来农村 人 口 占多 数 的 局 面 , 民 主政 治 的 表 现 形 式 、 现 途 径 和 发 而 实 展模式也随之将 发生 巨大的转变 。 一方面农 民与工人将更加 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 另一方面农 民的数 量在减少 , 而工人的 数量 在增 多, 工农联盟 的基础发生 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的 直接结果使得更多 的农 民转变成城镇居 民, 直接融进城市民 主政 治生活 的领域当中 , 进一步扩大 了以城 市为主导型的政 治生 活方式的社会基础。二使城镇化水平 的提高必将进一步 改善城市人 口的结构和整体素质 ,特别是公 民政治意识 、 民 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将表现得更为突出。 2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的民主实现条件得到改善 . 城 镇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进 一 步 推 进 中 国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将 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 加快 中国现代化 建设 步伐 , 高国民 提 的整体生活素质 , 最终为发展 中国社会 主义 民主政治 , 建设 社会 主义 政 治 文 明提 供 物 质基 础 。

民人均纯收人为西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 。 ・ 倍” 2
走农村城镇 化道路对新农村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直接 提高农 民收入 ; 第二 , 缓解 农村土地矛盾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三 , 通过城市的辐射作用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三方面完 全符合“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目标与要求 。 的
关键 词 : 农村 建 设 ; 村城 镇化 ; 新 农 四位 一 体 中 图分 类 号 :3 0 F2.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0 9 叭 一0 6 0 17 — 9 X 20 ) 0 4 — 2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依靠城镇化打开三农新局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依靠城镇化打开三农新局

提要: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七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涉农,然而最终人们却发现,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并不在“三农”本身,而在于城镇,在于由农村到城镇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城镇化”。

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一号文件”助推我国农村改革之后,在新世纪,中央连续推出七个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善与农民增收。

城乡统筹城镇化:从“三农”外部解决“三农”问题与过去几年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4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6年)、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8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等主题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重强调了城镇化对于“三农”问题的意义,这表明“三农”问题已经不局限在农业、农民、农村内部来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村中大量剩余人口的转移接纳问题,而这仅靠建设新农村是不行的。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大型城市,造成城市负荷超载,给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而户籍的限制,更是将农民工的根牢牢系在农村,让这一亿多人的群体无法共享城市繁荣。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7期Dec2012[摘要]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积极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稳步进行,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动力,协调城乡发展,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我国“三农”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对策[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006-02[高职教育探索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姚淑琼,强俊宏(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一、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同时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都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这些都要求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充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好切入点,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镇化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城镇化论文新农村建设论文: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城镇化论文新农村建设论文: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城镇化论文新农村建设论文: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提要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

强调城镇化,是因为农民融入城镇就业与定居门槛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国农村实际。

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城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可以降低新农村建设成本,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最大的内需在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城镇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作用越显著。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凸显农村地域多功能性,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因此,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支点,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并不仅仅是政策性统筹,更重要的是建设性统筹,重在创造一个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乡交融,以此加快小城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一、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城镇化是将农民变为市民,将农村变为城市,用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从而最终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服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不改变农村的性质,而是以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

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他们都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农村孕育了城镇,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城镇化加速发展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途径,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严重问题。

城市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农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都比农村要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村现代化,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格局的完善,可以吸引城市人口返乡创业,同时也为城市人口提供新的创业机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能够缓解城市的压力和矛盾,实现城乡资源整合,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推动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化、农村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

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机遇。

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促进圆满的农业生产和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农村科技、基础设施和教育的建设,能够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远离贫困。

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已经获得显著降低,但仍然有很多农民处于困难的生活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通过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来扭转这一局面。

通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举措,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维护农民的基本生存需求,进而达到逐步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目的。

四、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号召的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之一。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就拥有的田园风光 , 农民应该生活在一种 各 类 城 镇 。在 区域 经 济 发 展 、 别 是 欠 特
相对 比较 和缓 、 和谐 的社会 人 文环 境 发 达 地 区 发 展 中 , 们 更 注 重 选 择 有 发 比较 人 之中, 让一 些 精 神 紧 张 、 堪 污 染 的城 里 展 潜 力 的 城 镇 作 为 新 的增 长 点 , 成 生 不 形
第五, 加快 农村 城镇 化 , 意味着 农
在 欧美发 达 国家 , 日 甚 至 出现 了逆 城 村 向现代化 的转变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 在 韩 市化 趋 向 。 国 的新农 村建 设也 应 该给 人 和 生 活 活 动 聚 集 的 过 程 , 聚 集 必 然 落 我 而 耳 目一新 的感 觉 , 重新 恢 复农 村 本来 脚在具体 的地 点上 , 应该 这些地点 就是各级
此 , 速 农 村 城 镇 化 建 设 , 成 为构 建 社 谐社会 的构建 , 加 便 需要城镇 化来完成 。与农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有 效 途 径 。
业经济问题相 比, 农村 的社会 问题显得更 为严峻。一些地方不Βιβλιοθήκη 生 产靠 中老年人 , 一

留守儿童 ”, 家庭 内部 加 速农 村 城镇 化 建 设是 构 而且出现 了许多 “ 的很多矛盾很难协调 , 加上一些 基层 组 再
维普资讯
H otS po t I r pe tv n Pe s ci e
加 速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
构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 张大 勇 马增林
党 的 十六 届 五 中 全 会 明确 提 出 , 建 的 “ ” “ 新 主要 体现在以下各个方 面 :
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是我 国现代化进 程 中

加快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加快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本质就是要解
移 三 农 ” 问题 , 镇 化 是 解 ‘ 城 三农 ” 问题 的
们都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的重要手段 。 城 镇化 是建设社 会主义 新农村 的 目的和推 动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 化 发 展 , 者 相 辅 相成 , 互 促 进 。 两 相 ( 城 镇化既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 ~) 村 的 目的所在 , 又是其 重要途径

农村会推动我国 “ 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 调发展” 的城镇化的进程。其次 , 大量农村 人 口向城市流动,不仅需要城市加快发展 速度 , 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 比如城市中 农民的待遇问题 、 土地规划 问题、 环境 问题
等等 ,这 就 必然 对 城 市 管理 水 平 提 出 了 更
城 镇化就 是在农村 人 口向城镇 流动
或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 中, 逐步实现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文 化 观 念 向 城 镇 现 代 生
化水平的转变。即是城镇数量增加 , 规模
扩大 的历 史 过 程 。 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进 步 城
高的要求, 促进 我们 建立健全财税 、 征地 、 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 ,完善户籍和 流动人 口管理办法, 统筹做好区域规划、 城 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改善人居环 境, 有 利于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据有关部 门指 定的发展 规划 , 预计到
村 社 会 保 障 、 的 农 村 文 化 教 育 、 的 农 新 新
劳动 力转移 到城镇, 能更大程度地 实现 才
共 同富裕 , 日达到现代化 的 目标 。 早 2 .城镇化 是建设 社会主 义新农村 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思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思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思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其目标是在农村实现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建设富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包括:
1.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企业和农
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升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4.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农业发展,推行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农田和水资源,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生态美丽乡村。

5.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基本公共
服务,保障农民权益,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而城镇化发展则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的方式。

一、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目标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民居住条件、教育医疗服务、养老制度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新农村建设还强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改善农村面貌和增加内在活力,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新农村建设还能够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水平。

二、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城镇化发展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集聚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这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许多影响。

首先,城镇化发展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了农村人口的压力,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此外,城镇化发展也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部分农民增加收入。

其次,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随着人口向城市转移,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也在增加,这间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例如,为了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政府会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也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最后,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市场潜力逐渐释放。

农民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

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提供了稳定的后备人口,同时城镇化发展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村危 房改 造试 点 城 镇 化 已成 为 我 国推 进 新 型 工 业 化 、 解 决 就 业 、扩大 内需 的重要 举 措 ,促 进
了经 济发 展 、社 会进 步 和文 化 繁
荣 .推 动 了 国 家 综 合 国 力 的 提
升。
2城 乡统 筹 发展 .小城 镇 和 .
新农 村 建设稳 步推 进 国家积 极
化水平 年均 提高 08 1 百分 点 . 镇 建 设 上 简 单 套 用 城 市 规 划 模 垃圾 收集 处 理设 施 .收集 的垃 圾 .— 个
我 国城镇 化 快速 发 展 的趋 势不 会 式 .盲 目追 求镇 区空 间规 模 的扩 也未 能 得 到及 时处 理 .垃 圾 随意
改 变 “ 二 五 ”期 间 .我 国城 张 。 十
奠 定 了法律 基 础 为适 应 城镇 化
3 区 域 协 调 取 得 新 进 展 . 城 发 展 的新 形 势 和 新要 求 .各 地通 .
基础 的多 层 次 的城镇 体 系 城 市 市政设 施 水平 不 断 提高 .人 居 环 境进 一步 改善 : 国家大 力 推进 城 镇保 障性 安居 工 程建 设 .抓 好 农
堆放 ,严 重 污 染环 境 、河 道 、水
3公 共 设 施 水 平 较 低 .
镇 化 水 平 预 计 将 达 到 并 超 过
三 是小 城镇 发 展 困难 根据 塘 和 地 下 水 小 城镇 学 校 和 医疗 设 施及 服
5 % .进 入 城市 社 会 当前 和今 调查 .2 0 0 0 6年全 国城市 建设 区单 后 一 段 时期 .是 我 国城 镇 化转 型 位 面积 市政 公用 设 施 投资 额是 小
. 0 8年 二 者差 距 务水 平低 . 已成为 人们 不 愿在 镇 发展 和推 进 新农 村 建设 的关键 时 城镇 的 89倍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水平。

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城镇化的科学布局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农村迈向小康的进程问题。

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国策,既具有链接、延伸、辐射的功能,也具有带动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导向工业化的功能。

由郭振、陈柳钦等合著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农村城镇化同时进行的见解,详细阐述了农村城镇化的内容。

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是一部研究我国农村城镇化问题颇有新意的著作,同时对农村城镇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该书以推进农村城镇化为主线,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理论研究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原因和特殊性,将农村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阐述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定位原则与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特点及因素分析,在城乡统筹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思路。

该书研究视角开阔,研究对象与目标明确,有利于全面建设和谐稳定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课题的研究。

该书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强村兴镇,突出发展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关键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科教兴农,强化科技和教育的地位。

三是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