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价值观略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价值观略论

摘要: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之后,企业管理理论逐步走向繁荣,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体系愈发完善。为企业经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过,无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理论丛林”时代,权变理论,还是当代较有活力的文化理论,都有一个理论核心的发展过程,这个核心就是价值观。企业的管理价值观,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提出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理念。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管理价值观人本主义企业应用

管理价值观在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经过从经济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作用。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最后将它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传统理性主义管理价值观

传统理性主义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物质财富增加了。就会使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所以相应的在管理中主要以物质刺激和严格惩罚为管理手段,重视制度建设,推崇理性精神。但这种管理理论实际上认为人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为物质生活享受而生存,把人当作物和工具来管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在这种价值观主导的情况下。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显示出来,因单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一方面引发了诸如政局动荡、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精神失落等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又导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

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在经济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人们已将对无限性的追求过分集中于物质领域而忘却了精神超越这一生活层面,这是现代人面临生存危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试图超越经济主义价值观局限性的新价值观。

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无可非议。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价值观不仅包括企业要追逐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还包括企业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企业一旦成为了具有社会影响的企业,便不再是少数人的企业,而是整个社会的企业。

正如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不能以利益为最终目标。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社会利益,生产者不能单纯从社会索取利益,而是要在索取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具有这种使命感的企业才能长存不败,拥有光明的前途。所以,价值观管理理论中的超经济主义价值观认为,企业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员工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家园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人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生产或增加财富的“理性人”。“工具人”或只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追求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作为企业发展目的的“目的人”、“文化人”,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神激励,价值引导和创造力发挥,传统的物质

刺激,严格控制等管理方式正在被精神激励、价值认同、文化引导所取代。管理价值观转向了人本主义。

二、人本主义价值观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价值观管理理念在于全面提高组织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制定和实施组织竞争战略的理论。它一方面重视以理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价值的自我实现,以文化理念等人文因素统摄技术、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感化代替奖罚,以体悟取代数字,以人性充实理性,把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更大程度上诉诸人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管理灵魂之所在。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位置。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这一点说明人在试图获取和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兼顾当前现实里的周围的人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人本精神所在,也是现阶段管理价值观的出发点。

三、企业管理价值观的主要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目的和战略实施的关键和强大内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为实现目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成功的动力。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

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关键。管理价值观的质量高与否关系着管理战略的质量高低。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可能,才可以制定和实施可行可靠的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才有所保障。

第二,价值观正是激发人们的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对于价值观的认同是否一致,关系团体内部团结合作的紧密程度。有了良好且人们共同接纳的价值观。制定出的战略才可获得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当然战略控制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计划要求等去实现。但不如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更为有效。价值观、信念及行为规范可以形成人们的自觉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第三,独特价值观是维持管理战略优势的条件。不同管理群体内部有其不同于其他团体的价值观,尤其一个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体现了这个团体的历史积累。很明显的表现在商业活动中管理价值观往往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不易模仿,恒久地带给员工的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保持它在竞争中的特有领地。

另一方面,价值观的保持可能会阻碍管理战略的实施。现实的状况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变迁的迟缓性,它的转变不像更新设备那样容易。而此时面对新情况又需要新的战略,这样原有价值观和新战略之间有可能起的冲突就会阻碍管理战略的实施。

四、管理价值观的行为化应用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它要起作用,真正成为实践的指导,需要将管理价值行为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在管理中明确解释价值观内容,使个体成员充分理解管理确定的价值观的涵义。可以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宣传,对价值观进行清晰的描述。

第二,确立、描述与价值观相对应的行为及评价标准。明晰与所定管理价值观相对应的行为是什么,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具体的指导,以方便个体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校正。

第三。对与价值观相对应的行为及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在行为进行后对每个行为量化打分,鼓励合乎观念的行为。处罚违反的。从而吸取教训,进一步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