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讲解41页PPT
合集下载
最新2016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中国外交教学讲义ppt课件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原因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
国革命的盟友
从目的看: 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维护世
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提升训练一】 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 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航空
计费单位(每10克)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其他各洲
邮资(元)
0.32 0.48 0.48 O.80 O.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D.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难点突破一:正确认识三大外交政策】 1、区别三大外交政策各自解决的问题 “另起炉灶”解决的是怎样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解决的是如何与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对“一边倒”的正确认识 “一边倒”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 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 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相反,在实行这一政策时,仍坚持 独立自主的方针,还从苏联手中收回了特权。
破封锁
国内形势: (包括2、3)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 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共56页)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视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综述 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 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从新中国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交 政策的相应调整。 2.注意梳理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 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及所取得 的外交成就,并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 的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年来,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 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
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
一步完善时期。中国适应新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 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2013年高考历史知识讲解 基础+重点+训练 课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与开创外交新局面(27张PPT)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 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 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 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 大了世界影响。
(3)20世纪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 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 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 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 ④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 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日内瓦会议(1954年):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朝鲜 和 印度支那 问题。 成就: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 约》。 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 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疑点2】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的原因。 指点迷津: ①联合国是二战后期建立的战后国家合作组织, 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 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中国作 为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 的作用。 ②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联合国 维持和平的活动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 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利 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③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
5.实践: 走出去
走向国际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印度支那战争
(2)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6: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成立之初:三大方针)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打破封锁的实践 1949——195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结盟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A.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B.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
盟
——先建交后谈判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17国建交
• 苏联
• 阿尔巴尼亚
• 保加利亚
• 越南
• 罗马尼亚
• 印度
• 匈牙利
• 瑞典
12充..1大分7•••••多个体朝 捷 波 蒙 民数国现主克鲜 兰 古国家“德斯家一国洛为边伐人倒克民”民外主交国原家则发•••• 丹缅瑞芬挥麦甸士兰的作用
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年级 册别:必修一 章节: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基础)
中
国 外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
(突破)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 (调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 及其主要内容.
•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 成就(四项)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 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主Biblioteka 国家性质 的和走 向 国 际
毛泽东访苏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平 舞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家利益
外 交
台
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 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 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 和平共处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P108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引言: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
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 外交部长,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 列重大的外交决策。1949年10月3 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 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 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 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 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 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战 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 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 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 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 获得国际承认。
中国同17个国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 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 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 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 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毛泽 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 登上国际舞台。围绕这次访问, 美、苏、国、共等各方力量在 台前幕后,均展开了激烈较量, 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瞬 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 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问题。 意义: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 关系奠定基础。 毛泽东的外交主张就是:在与帝国 主义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建立外交 关系问题上,不要急于解决,宁愿 等一等,只要帝国主义一天不改变 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就一天 不给他们以合法的地位。 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及 其影响打扫干净,不给他们留下活 动的余地,再同帝国主义建交。 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确定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
引言: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
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 外交部长,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 列重大的外交决策。1949年10月3 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 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 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 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 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 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战 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 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 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 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 获得国际承认。
中国同17个国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 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 2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 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 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毛泽 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 登上国际舞台。围绕这次访问, 美、苏、国、共等各方力量在 台前幕后,均展开了激烈较量, 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瞬 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 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的问题。 意义: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 关系奠定基础。 毛泽东的外交主张就是:在与帝国 主义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建立外交 关系问题上,不要急于解决,宁愿 等一等,只要帝国主义一天不改变 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就一天 不给他们以合法的地位。 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及 其影响打扫干净,不给他们留下活 动的余地,再同帝国主义建交。 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确定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讲解共41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讲解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