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制度
法人制度知识点总结

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或单位。
法人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或单位,拥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法人可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金会等。
法人具有以下性质:1. 独立性: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
2. 法律性:法人是依法成立和合法存在的,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
3. 长久性:法人的存在不受成员变更的影响,可以永续存在。
4. 财产独立性: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享有相应的财产权利和承担财产义务。
5. 行为主体性:法人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可以与其他主体进行合同和其他民事法律行为。
6. 责任独立性:法人的责任由法人本身承担,与其成员或负责人无关。
二、法人的成立和终止1. 法人的成立:(1)依法设立:法人的设立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进行,取得法人地位。
(2)主体资格:法人成立应当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如具备法定资格的组织或单位。
(3)民事权益:法人成立后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4)登记注册:法人成立一般需要进行登记注册,取得法人地位,获取法律保护。
2. 法人的终止:(1)解散和清算:法人可以因解散而终止,解散之后进行清算,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
(2)吸收合并:法人可以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终止,与其他法人组织合并形成新的法人组织。
(3)转让或撤销许可:法人也可以通过转让财产或者撤销许可来终止。
(4)其他原因:法人还可以因其他原因终止,如丧失法人资格、依法宣告破产等。
1. 民事法人:民事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团体或单位。
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2. 公共法人:公共法人是指由国家设立,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法人。
如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等。
3.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由各国政府或国际协定设立的法人,代表各国政府进行国际合作活动的组织和单位。
法人责任制度

法人责任制度法人责任制度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法人对其经营活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制度。
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人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定责任原则:企业法人应当依法履行其法律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逃避或减轻责任。
2. 追溯责任原则:企业法人应当对其经营活动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无论损害发生时企业法人是否存在。
3. 有限责任原则:企业法人的责任应当以其出资额或股权比例为限,不得超过其法定责任范围。
4. 主体责任原则:企业法人应当对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不得将责任转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二、法人责任的内容1. 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应当承担因违反合同、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等引起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承担违约责任等。
2. 行政责任:企业法人应当依法履行各项行政规定,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责任。
3. 刑事责任:企业法人及其相关人员如果涉嫌犯罪行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贪污、受贿等。
4. 经济责任:企业法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社会保险费等,如未按时缴纳将面临罚款、滞纳金等经济责任。
三、法人责任的实施机制1. 内部控制机制:企业法人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确保企业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 外部监管机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应当对企业法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企业法人依法履行责任。
3. 司法救济机制:对于企业法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受害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司法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法人责任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 维护社会公平:法人责任制度能够使企业法人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和后果负责,避免企业通过法人身份逃避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保护利益相关方权益:法人责任制度能够保护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企业法人制度

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企业法人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一种法律制度。
企业法人制度具有法人资格审查程序简便、具有法人资格持久性、企业资本独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
首先,企业法人制度有利于保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企业作为法人可以独立签订合同、独立承担债务、独立享有财产权利,有利于企业依法经营、保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其次,企业法人制度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作为法人,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企业作为法人可以独立进行诉讼、申请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法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护企业免受非法侵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再次,企业法人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企业作为法人,必须依法经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企业法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企业法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最后,企业法人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作为法人,具有独立的企业资本和财产,可以自由进行投资、扩大经营。
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权利,可以自由进行市场竞争,发展生产经营。
企业法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总结来说,企业法人制度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法人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法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法治素质,推动企业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公司法人基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法人治理,规范公司法人行为,保障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法人及其授权代表。
第三条公司法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公司利益,保障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二、公司法人职责第四条公司法人负责全面领导公司工作,行使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第五条公司法人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重大决策;(二)提名、聘任和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三)监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四)审批公司重大投资、融资、担保、捐赠等事项;(五)保障公司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六)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处理公司对外纠纷;(七)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公司法人行为规范第六条公司法人应遵循以下行为规范:(一)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二)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损害公司形象;(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机密;(四)积极参加公司内部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五)接受公司监督,认真履行职责。
四、公司法人决策程序第七条公司法人决策应遵循以下程序:(一)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二)召开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讨论、审议决策事项;(三)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四)将决策结果通知相关利益相关方。
五、公司法人监督与考核第八条公司设立监事会,对公司法人进行监督。
第九条监事会对公司法人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公司法人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二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法人治理工作制度

法人治理工作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规范运作、提高治理效率、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法人治理基本原则、董事会构成与职能、监事会构成与职能、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大会等方面对法人治理工作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人治理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公司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2. 分权制衡:公司应当实行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明确划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各方的权责,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3. 透明度高:公司应当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保障股东和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
4. 股东权益保护: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正常运作,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董事会构成与职能1. 董事会构成: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分为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
其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且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
2. 董事会职能: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
董事会应当建立健全决策程序,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监事会构成与职能1. 监事会构成: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分为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
监事会成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 监事会职能: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公司合规运作。
监事会应当对公司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并向股东大会报告。
四、高级管理人员1. 高级管理人员构成: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由董事会提名、聘任或解聘。
2. 高级管理人员职责: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战略规划。
同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得与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
论法人制度

论法人制度法人制度是指国家对企事业单位人格化主体的设立、管理、追责以及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安排。
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首先,法人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人制度使得企事业单位与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得到同等对待。
企事业单位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享有财产权和经营权。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企业能够独立决策、自主经营。
与此同时,法人制度也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如融资、参与投标和招投标等。
这无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法人制度为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人制度规定了企事业单位的设立条件和管理规则,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力指导。
同时,法人制度也规定了企事业单位的追责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这使得企事业单位必须依法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
通过法人制度的规范和实施,有效减少了企事业单位的违法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法人制度为国有资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人制度规定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和经营机制,明确了国有资产的权益,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作。
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和增值。
法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家财富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法人制度为民众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主体,承担着经济和社会责任。
法人制度规定了企事业单位需履行的法律责任,如承担破产债务、依法赔偿受害人等。
通过法人制度的保障,能够确保企事业单位对民众权益的保护。
此外,法人制度也规定了民众对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权的途径和方式,如民事诉讼等。
这使得民众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法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有资产保护以及民众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人责任制度

法人责任制度法人责任制度是一种管理机制,旨在明确法人的权责和追究责任的方式。
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利益相关方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人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法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合法合规的经营义务,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2. 保护利益相关方原则:法人应尊重并保护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3. 追究责任原则:法人应对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责任的明确和追究的公正。
二、法人责任制度的内容1. 法人责任的范围:法人责任包括法人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责任,涵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2. 法人责任的明确:法人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责任的层层压实。
3. 法人责任的追究:对于法人违法违规行为,应建立相应的追究机制,依法追究法人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4. 法人责任的监督: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法人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
三、法人责任制度的实施步骤1. 研究制定制度: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法人责任制度,明确制度的内容、范围和执行方式。
2. 内部宣贯和培训:企业应通过内部宣贯和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法人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提高责任意识。
3. 落实责任制度:企业应将法人责任制度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确保责任的全面履行。
4. 监督检查和评估:企业应定期对法人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法人责任制度的意义1. 规范企业行为:法人责任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企业的权责和追究责任的方式,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 保护利益相关方:法人责任制度能够保护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 提升企业形象:依法履行法人责任,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法人责任制度

法人责任制度法人责任制度是指在企业法人管理中,明确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法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它是企业法人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法人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一、法人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法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企业法人的合法权益和义务。
2. 诚信原则:法人应诚实守信,遵守商业道德,保持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3. 安全生产原则:法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和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环境保护原则:法人应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 社会责任原则:法人应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法人责任的内容1. 法人的权利:法人享有依法设立、经营的权利,有权制定企业章程和经营决策,享有合法收益和财产所有权。
2. 法人的义务:法人应履行合同、承担债务,维护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 法人的管理责任:法人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控制,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4. 法人的安全责任:法人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安全。
5. 法人的环境责任:法人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6. 法人的社会责任:法人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法人责任的履行方式1. 内部管理:法人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2. 外部监督:法人应接受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3. 风险防控:法人应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4. 信息公开:法人应及时向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公开企业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司法人制度是什么意思?

公司法人制度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公司法人制度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公司法人制度的意思是: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是人格化的法人,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
一、公司法人制度是什么意思?公司法人制度的意思是: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是人格化的法人,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
二、制度的意义是什么企业法人是具有国家规定的独立财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章程和固定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
确立企业法人制度的好处,在于使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取得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人格,象自然人一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相关法律依据(一)社会主义法人制度在确认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基础上,确立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独立财产责任原则,从而在法律上使国库财产与全民所有制企业所经营管理的财产完全分开,打破了国营企业长期以来统负盈亏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对搞活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确认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法人地位,明确法人的独立财产责任并建立起相应的法人破产制度,这就真正在法律上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科学管理,增强企业在商品竞争中的活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法人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商品经济活动加以监督和控制,从宏观上实现对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有效法律手段。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法人管理制度范本

法人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法人管理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法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公司的权力范围内代表公司进行法律行为。
公司法人行使职权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司的正当利益和股东权益。
第三条公司法人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公司和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负责。
第四条公司法人应当履行忠实、审慎、勤勉、诚实的职责,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五条公司法人应当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或者以其他方式滥用权力。
第六条公司法人应当履行提供经营情况、经营计划、财务报表等信息的义务,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向股东和监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第七条公司法人行使职权应当遵循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决策,不得违反公司章程或者擅自行使职权。
第八条公司法人应当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形象,不得从事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九条公司法人应当遵守公司的制度和规定,不得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第二章职责和权限第十条公司法人行使职权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一)代表公司签订合同、承担债务、进行投资、举借贷款等法律行为;(二)法定代表权限以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三)其他需要法人行使职权的事项。
第十一条公司法人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一)代表公司进行法律诉讼、仲裁等法律程序;(二)组织制定公司经营管理规划、经营计划等重要决策;(三)履行向股东和监管部门报告的义务;(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第十二条公司法人应当履行代表公司的职责,保护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司利益,不得滥用职权。
第十三条公司法人行使职权应当依法行使,不得随意变更公司章程、变更公司投资方向或者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公司法人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循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决策,不得违反公司章程或者擅自行使职权。
第三章职责和义务第十五条公司法人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维护公司的利益和股东权益的职责。
法人责任制度

法人责任制度法人责任制度是指在企业组织中,明确规定法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其他责任人员的权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护各方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法人单位的责任1. 法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2. 法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法人单位应当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4. 法人单位应当履行对外承诺,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法定代表人的责任1.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应当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形象。
2. 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决策和推动企业发展。
3. 法定代表人应当履行职责,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
4. 法定代表人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
三、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1. 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2.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严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保护企业利益。
3.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方案,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员工培养和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合作关系。
四、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1. 其他责任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应当按照职责履行工作任务。
2. 其他责任人员应当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遵循职业道德,保护企业利益。
3. 其他责任人员应当积极参预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工作发展。
4. 其他责任人员应当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责任追究制度1.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违背企业规章制度、伤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2. 责任追究可以采取警告、处罚、降职、辞退等方式,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理。
3. 责任追究应当依法进行,确保公正、公平,保护被追究责任人的合法权益。
法人的管理制度

法人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法人管理行为,维护法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法人的所有管理行为。
第三条法人各级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本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四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诚信、勤勉、尽职,履行管理职责,维护法人利益。
第五条法人应当充分尊重员工的知识产权和人格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第六条法人应当服从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第七条本管理制度由法人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进行公告,对所有法人成员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法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内部自律,推动全面依法治理,建设和谐法人。
第二章法人管理机构第九条法人设立审议机构,由董事会组成,负责审议和决定法人的重大事项。
第十条法人设立执行机构,由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贯彻董事会决策。
第十一条法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设立监事会,对法人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法人应当设立各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管理科学决策。
第十三条法人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服务法人发展。
第十四条各级管理机构应当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法人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法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章法人管理人员第十六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担负起管理责任。
第十七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人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纪。
第十八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高效执行工作任务,为法人创造价值。
第十九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第二十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正确处理内部关系,积极协调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十一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推动创新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为法人发展注入活力。
第二十二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严格管理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做到以身作则。
第二十三条法人管理人员应当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我国民法典中的法人制度

我国民法典中的法人制度第五十七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八条法人应当依法成立。
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
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九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第六十条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二条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第六十三条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当将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登记为住所。
第六十四条法人存续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六十五条法人的实际情况与登记的事项不一致的,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六条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公示法人登记的有关信息。
第六十七条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法人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有下列原因之一并依法完成清算、注销登记的,法人终止:(一)法人解散;(二)法人被宣告破产;(三)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
法人终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一)法人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法人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三)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法人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登记证书,被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人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法人(以下简称“本单位”)的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实习人员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措施,确保单位内部的和谐稳定和高效运转。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本单位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各部门,形成权责分明、协调高效的治理结构。
第五条董事会为本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单位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投资等事项。
第六条监事会负责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决策等进行监督,维护股东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经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单位日常经营管理。
第八条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员工管理第九条员工招聘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
第十条员工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服从单位安排,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员工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包括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第十二条员工有义务保守单位商业秘密,维护单位形象,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四章工作制度第十三条工作时间:单位实行标准工作时间,具体安排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国家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四条工作纪律:员工应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第十五条工作效率:员工应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六条工作沟通:员工应主动沟通,积极协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章培训与发展第十七条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员工应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第十九条单位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第二十条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考核。
第二十一条员工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
公司企业法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企业法人行为,维护公司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公司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公司企业法人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纪律,确保公司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法人资格第四条公司企业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法人设立条件;2.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3. 拥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4. 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5. 具有完善的财务制度。
第五条公司企业法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法人职责第六条公司企业法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1. 依法行使公司企业法人权利,维护公司企业合法权益;2. 组织领导公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公司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 制定公司企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4. 依法对外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义务;5. 保障公司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维护公司企业内部稳定;6. 接受公司企业股东、监事会的监督,定期向股东会、监事会报告工作。
第四章法人权利第七条公司企业法人享有以下权利:1. 依法独立行使公司企业法人权利;2. 参与公司企业重大决策;3. 获得公司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4. 依法解除与公司企业的劳动合同。
第五章法人义务第八条公司企业法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司企业合法权益;2. 依法履行公司企业法人职责,不得滥用职权;3. 保守公司企业商业秘密;4. 不得损害公司企业利益,不得谋取非法利益;5. 依法向股东会、监事会报告工作。
第六章法人纪律第九条公司企业法人应当遵守以下纪律:1. 严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2. 保守公司企业秘密,不得泄露;3. 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4. 不得违反公司企业规章制度;5. 不得参与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由公司企业董事会负责解释。
法人制度范本

法人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法人的设立、变更、终止和监督管理,保障法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第三条法人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法人。
第二章法人设立第五条法人设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依法办理设立登记。
第六条法人设立应当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经营范围等。
第七条法人设立应当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
第八条法人设立应当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得超过法定年龄。
第三章法人变更第九条法人变更包括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期限、法定代表人等变更。
第十条法人变更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法人变更决议应当由法人章程规定的决策机构作出,并报送登记机关备案。
第四章法人终止第十二条法人终止包括解散、破产等情形。
第十三条法人解散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法人章程规定的决策机构作出解散决议,并报送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法人破产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破产清算。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对法人进行登记管理,加强对法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法人应当依法履行年度报告、信息公示等义务。
第十七条法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法人合法权益。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机关所有。
法人责任制度

法人责任制度法人责任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制度,旨在明确法人单位的权责和追究责任的方式。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定义、内容、实施、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法人责任制度。
一、定义法人责任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法人单位的权责和追究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它主要包括法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和追究责任的方式等内容。
二、内容1. 法人单位的权利:法人单位享有依法经营、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承担责任的权利。
2. 法人单位的义务:法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各项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包括遵守市场秩序、保护员工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等。
3. 法人单位的责任:法人单位应当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4. 追究责任的方式:对于法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采取罚款、吊销执照、刑事追究等方式进行追究责任。
三、实施1. 立法层面:国家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法人责任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2. 监管层面: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法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其依法履行责任。
3. 自律层面:法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确保依法经营。
四、影响1. 规范企业行为:法人责任制度的实施可以约束企业行为,促使企业依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
2. 保护员工权益:法人责任制度的落实可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违法用工行为。
3.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法人责任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法人责任制度是一种明确法人单位权责和追究责任的制度,对于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员工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当通过立法和监管等手段加强法人责任制度的实施,企业也应当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共同推动法人责任制度的落实。
公司法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司法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司法人制度是指在法律上将公司与其股东区分开来,使公司拥有自己的法人身份和权利义务,并且有独立的财产和管理机构的体系。
公司法人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公司作为一种法人实体,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法律行为:签订合同、承担债务、参与诉讼等等。
公司的股东及管理层不承担个人责任。
2. 公司的股东有权持有和交易公司的股份,并根据股份比例参与公司的决策和收益分配。
3. 公司必须设有一定的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等,并设立一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审核机制。
4. 公司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税收和社会责任,同时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5.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应该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披露和公开,让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风险,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公司法人治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障股东权益,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子公司、分支机构的法人治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股东权益优先原则;(二)依法治企原则;(三)科学决策原则;(四)公开透明原则;(五)权责分明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本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组织机构。
第五条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第六条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负责公司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七条监事会由监事组成,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进行监督。
第八条经理层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组成,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第三章股东大会第九条股东大会的召开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度股东大会;(二)股东大会应当根据需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三)股东大会应当提前通知股东,并按照法定程序召开。
第十条股东大会的职权包括:(一)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二)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三)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四)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五)决定公司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等重大事项;(六)修改公司章程;(七)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董事会第十一条董事会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董事会应当每年至少召开四次董事会会议;(二)董事会应当提前通知董事,并按照法定程序召开。
第十二条董事会的职权包括:(一)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二)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三)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四)决定公司的重大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事项;(五)决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六)决定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七)决定公司的劳动报酬和福利事项;(八)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五章监事会第十三条监事会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监事会应当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监事会会议;(二)监事会应当提前通知监事,并按照法定程序召开。
公司法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法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公司合法权益,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法人代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法人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综合治理、全员参与;3. 明确责任、奖惩分明;4. 依法依规、持续改进。
第二章安全目标第四条公司法人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公司法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公司资产安全,预防各类安全风险,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具体安全目标如下: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司法人权益;2. 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风险,确保公司资产安全;3. 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六条公司法定代表人对本公司的法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主持制定公司法人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 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 处理安全事故,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法人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职责如下:1. 贯彻落实公司法人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本部门安全培训;3. 加强本部门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 处理本部门安全事故,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条公司全体员工对本岗位法人安全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具体职责如下:1. 遵守公司法人安全管理制度;2. 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4. 配合公司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九条公司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前,须接受公司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员工转岗、晋升或参与新项目时,须接受与其新岗位或新项目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法人的变更与终止
(一)法人的变更 法人的变更——指法人在存续期间 法人的变更——指法人在存续期间 —— 内 , 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法人在组织 上的合并 、 分立以及 活动宗旨、 以及活动宗旨 上的 合并、 分立 以及 活动宗旨 、 业务 合并 范围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范围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等其他重要事项的变化
机关法人与一部分事业单位法人, 2、机关法人与一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是特许 主义。通过行政命令的程序设立,只要机关与 主义。通过行政命令的程序设立, 这类事业单位具备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 这类事业单位具备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无需 登记即可取得法人资格; 登记即可取得法人资格; 另一部分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3 、 另一部分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 , 具备 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的,在经过业务主管部门 法人成立的实质要件的, 的许可,并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 的许可,并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方取得 法人资格,即采用许可主义 许可主义。 法人资格 , 即采用 许可主义 。 特殊的社团设立 采用特许设立主义。如工会、妇联、 采用特许设立主义。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组 织。
一、法人的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 法人是具有 民事权利能 力 和 民事行为能力 , 依法独 民事行为能力, 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组织。 义务的组织。 组织
二、法人的特征
(一) 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依法成立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二) 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 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 或者经费 (三) 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四)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三、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
我国《 民法通则》 我国 《 民法通则 》 根据法人所 从事的业务活动不同, 将法人分 从事的业务活动不同 , 为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 为企业法人 、 机关法人 、 事业单 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1、 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以营利 为目的 企业法人是以 营利为目的 , 从事经营 营利 为目的, 活动的法人, 活动的法人 , 是各类公司及具有法人资格 的企业的总称。 企业法人是我国法人中数 的企业的总称 。 量最多, 参与民事活动最普遍, 量最多 , 参与民事活动最普遍 , 财产流转 数额巨大的一种, 数额巨大的一种 , 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重 要的主体。如各种企业与公司。 要的主体。如各种企业与公司。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宗旨的变更 , 是指法人所从事 的事业发生改变。 的事业发生改变。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宗旨的变更 , 将引起法人业务 活动范围与方式的变化,即权利能力与 活动范围与方式的变化, 行为能力的变化, 行为能力的变化,但并不影响其法人资 格的继续存在。 格的继续存在。
法人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五、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 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赋予 —— 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它是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法律 关系,取得民事权利、 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 依据,也是法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依据,也是法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自成立时就具有。
包括名称、责任形式、住所、经营场所、 包括名称、责任形式、住所、经营场所、 法定代表人、 经营期限、 注册资金、 法定代表人 、 经营期限 、 注册资金 、 以及 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变更。 不论 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变更 。 因为何种原因引起以上事项的变更, 因为何种原因引起以上事项的变更 , 法人 的主体资格都不会受到影响。 的主体资格都不会受到影响。 上述法人的变更, 上述法人的变更 , 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 登记并公告。另外,法人的分立、合并, 登记并公告。另外,法人的分立、合并, 还 需经过主管部门审批。 需经过主管部门审批。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法人设立的原则
由于法人的性质、 由于法人的性质、种类不同以及法人设 立原则上的差异。 立原则上的差异。 1、企业法人设立的原则
(三) 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从事法人业 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担。 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其行为后果由法人承担。 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受法人章程或法人相 关机关决议的限制,但该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 关机关决议的限制,但该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 三人。 三人。 法人有重大违法行为, 法人承担责任外, 法人有重大违法行为 , 法人承担责任外 , 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法定代表人
(一) 概念和特征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 组织章程的规定, 组织章程的规定 , 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 负责人。 负责人。
它具有以下特征: 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法定代表人是由法律或法人的 组织章程规定的。 组织章程规定的。 (2)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 权的负责人。 权的负责人。 (3)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进行民 事活动的自然人。 事活动的自然人。
企业如具备取得法人资格的实质要件的, 企业如具备取得法人资格的实质要件的,在得到主 管部门的核准,并通过登记程序,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管部门的核准,并通过登记程序,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即非公司企业法人采用许可主义。公司法人有准则主义 即非公司企业法人采用许可主义。公司法人有准则主义 许可主义 与许可主义。 与许可主义。
2、 机关法人
是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 权力, 并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 权力 , 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3、事业单位法人
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目的( 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目的(不以营利 为目的), ),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 为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 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 闻等公益事业单位。 闻等公益事业单位。一般不得参与生产 经营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收益, 经营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收益,但收 益只能用于目的事业,且属于辅助性质。 益只能用于目的事业,且属于辅助性质。
组织形式的变更
法人的合并, 法人的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合为一 个法人。 个法人 。 合并的方式有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两种。 两种。 法人的分立, 法人的分立 , 是指一个法人分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法人。 个以上的法人。法人的分立分为新设式分立和 派生式分立两种。 派生式分立两种。
法人宗旨的变更
法人制度
引例
甲联合待业青年4人 集资8万元 租房4间 万元、 甲联合待业青年 人,集资 万元、租房 间,核准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后开办了一家百货商店,性质为“ 领取营业执照后开办了一家百货商店,性质为“合作经济 组织” 该商店若盈利的话,除工资外还有年终分红, 组织”。该商店若盈利的话,除工资外还有年终分红,若 有亏损则按出资比例分担。此后经营出现严重亏损, 有亏损则按出资比例分担。此后经营出现严重亏损,负债 15万。债权人纷纷要求还债,主张若商店财产不足抵债, 万 债权人纷纷要求还债,主张若商店财产不足抵债, 则该商店成员需用个人财产还债。 则该商店成员需用个人财产还债。而该商店成员认为商店 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 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因此法人承担有限责任 即可。而债权人认为商店不是法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即可。而债权人认为商店不是法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该商店是否为法人?如何承担债务? 问:该商店是否为法人?如何承担债务?
•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 力的区别
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 (1) 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 , 如生 命权等,法人不具有;同样,某些专属于法人 命权等,法人不具有;同样, 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也不能享有。 的民事权利,自然人也不能享有。 两者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不尽相同。 (2) 两者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不尽相同。 自然人的民事权能力是平等的,普遍一致的; 自然人的民事权能力是平等的,普遍一致的;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各自成立的宗旨与目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 往往受到法律和法人章程的限制。 同而有所不同 , 往往受到法律和法人章程的限制 。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
1.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 时产生和终止。 时产生和终止。 2.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代表 以及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以及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3.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
一致。是一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致。是一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范围受企 业法人目的范围限制。 业法人目的范围限制 。 在我国由于企业法人不 登记法人的目的, 而是登记法人的经营范围, 登记法人的目的 , 而是登记法人的经营范围 , 因此, 因此 , 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范围是 否受经营范围的限制? 合同法》 否受经营范围的限制 ? 《 合同法 》 的司法解释 10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第 10 条对此没有绝对化 。 认为超出经营范围订 立的合同一般不认定无效。 立的合同一般不认定无效。
4、社会团体法人
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 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 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员共同意愿, 利性法人。 利性法人。 它有学术性团体法人、行业性社会 它有学术性团体法人、 团体法人、 团体法人、专业性团体法人及联合型社 会团体法人。 会团体法人。
四、法人的成立
社会组织要取得法人资格, 社会组织要取得法人资格,依据我国 民法通则》 37条 的规定, 《 民法通则 》 第 37 条 的规定 , 应当同时 具备以下四个实质性要件: 具备以下四个实质性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