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合集下载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

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

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

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纪念肖邦丨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杰罗姆·罗斯的肖邦钢琴作品音乐会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肖邦的钢琴作品体裁丰富, 形式多样, 为钢琴艺术创造出了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

其音乐的艺术特色表现为:如歌的旋律;富有灵性的装饰音;大胆新颖的和声;具有波兰民间舞蹈特色的自由速度, 以及前所未有的钢琴上的色彩和音响上的想象。

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肖邦音乐上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是帮助人们对肖邦钢琴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关键。

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那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钢琴艺术, 赋予了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 人们决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风格相混淆。

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刻上了他富有独创性的印记, 代表着钢琴文献上最令人瞩目的辉煌。

在历史上众多一流的音乐家中, 肖邦是唯一一位把创作集中于钢琴这一乐器的大师。

他对钢琴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的所有创作都与钢琴有关。

除十几首有钢琴伴奏的歌曲、5首有钢琴的室内乐作品, 以及6首钢琴与管弦乐的作品 (其中包括2首协奏曲) 外, 其他全部是钢琴独奏作品。

一、概述肖邦的创作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从一开始就不被传统束缚, 从而使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可以说, 在肖邦成熟的作品中, 几乎没有一件是完全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 他为钢琴艺术创造出了一个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

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 他的风格是个人的, 浪漫主义的。

与古典世界截然不同, 他的作品是随意的, 幻想的, 雅致迷人的。

肖邦创作了近二百首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钢琴音乐作品。

其中:1.《夜曲》是情感充实、思想丰富的艺术精品。

肖邦把夜曲发展成一种具有非凡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格调优雅, 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2.《圆舞曲》是丰富多彩的旋律与效果出色的织体相结合的名副其实的心灵之舞, 它是优雅和优美的, 显示出平易近人的音乐魅力;3.《练习曲》不仅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 也是一首首形象鲜明的音乐精品。

浅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艺术特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艺术特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艺术特色浅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艺术特色一、肖邦创作夜曲的时代背景(一)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化运动,浪漫主义它打破了传统的古典形式,采用个性语言表达来强调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感受。

音乐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重点,它向人们表达浪漫主义精神,它重在抒发个人情感,这是一种理想化、个性化、同时又富有诗意的音乐。

浪漫主义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浪漫学派的音乐人,也开创了全新的音乐形式。

(二)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对肖邦创作产生的影响抒情是浪漫主义旋律最大特点,它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旋律可以不受约束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肖邦的夜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肖邦夜曲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当然,意大利歌剧对肖邦创作夜曲也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19世纪的著名歌剧作曲家贝里尼,肖邦与他有着很深厚的友谊。

贝里尼所创作的歌剧风格朴素,但是表达情感却是很有深度的,这恰好是肖邦所喜爱的音乐风格。

肖邦将其风格吸收并融化,并在后期的逐步发展中最终形成器乐化的内心表达。

二、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以及情感特点(一)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肖邦的夜曲开辟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新天地,肖邦的创造采取多样化的织体形式,夜曲最典型的特色就是织体的变化、节奏的美妙、以及和声的变化。

舒缓的夜曲可以使人心情平静,聆听之后还会产生一点沉思。

因此,肖邦所创作的二十一首夜曲,每首夜曲都是经典,受到世界各地音乐人的追捧。

(二)肖邦夜曲的情感特点肖邦会对他每首夜曲都进行速度标记,或慢板或行板,由此可见,他所创作的夜曲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幻想性与抒情性。

肖邦所创作的二十一首夜曲,都萦绕着一种悲剧色彩,有的是抒情小品,也有戏剧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作品。

肖邦从小受波兰民间音乐熏陶,这使他的作品都有诗一般的旋律。

在他的夜曲中,夜曲不仅只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波澜,他的音乐有着打动人的魅力。

浅析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浅析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浅析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前言肖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是一位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优美细腻的钢琴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钢琴奏鸣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具有多个乐章、普遍用于钢琴独奏的音乐形式。

肖邦在其一生中共创作了四个钢琴奏鸣曲,分别是《降E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夜曲》、《降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和《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本文将从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两个方面,分析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乐章形式肖邦钢琴奏鸣曲采用了多元化的乐章形式,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莫兰哀调、颤音练习和终曲,其中莫兰哀调在肖邦的奏鸣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夜曲》为例,其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慢板、颤音练习和菲涅耳曲。

这种乐章结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段式,为随后的作曲家在奏鸣曲中增加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在不同的乐章中,肖邦经常采用悬停的音符、转音、反复和各种技巧来表现情感和气氛。

这些技巧通常与肖邦流畅和优美的旋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肖邦风格。

多彩的旋律肖邦的钢琴奏鸣曲以其丰富多彩的旋律著称。

肖邦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从他的情感和经验中寻找灵感,从而创造出了各种优美的旋律。

以《夜曲》为例,其悲伤且优美的旋律线条在整个作品中贯穿始终,使听众陷入深沉的情感之中。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常常以小调为主调,表现出了深沉的感情。

创作手法即兴创作法肖邦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手法非常独特,他通常使用即兴创作法来完成作品。

即兴创作是指在无预先定好曲子的情况下,通过演奏琴声和旋律,在听觉上进行构思。

肖邦的即兴创作法让他能够将灵感转化为音乐,并以其特有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才华,将这些即兴创作的元素整合成完整的钢琴奏鸣曲。

古典和流行风格结合肖邦为了避免一成不变的古典音乐形式,将古典风格与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创作。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

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

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

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

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

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

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

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

”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

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他的夜曲----正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这些曲子通常是三部曲式。

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首只有两三行。

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

他的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

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

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

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

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象是游吟诗人讲述的传奇。

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

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

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

《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作者:王鑫鑫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5期摘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开创和他特有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成为音乐史上永远绽放的光彩,本文最后以《g小调第一叙事曲》为例具体进行了风格阐述。

关键词:浪漫主义肖邦 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风格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罗曼蒂克”一词,它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人民日益觉醒,不仅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也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浪漫主义音乐洋溢着丰富的情感、鲜明的性格;充满对美好理想、对过去的缅怀;善于感受描绘大自然的气息;集各艺术形态于一身。

它的创作风格归纳为:1.丰富多样的题材与内容。

浪漫主义作曲家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渴望表达的愿望,通过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来表达生与死、善与恶、对人生的感悟和内心的独白。

2.歌唱、抒情的旋律。

旋律在这一时期地位更加突出,如舒伯特作品的器乐主题可以歌唱,歌曲旋律也可以用作器乐作品的创作。

3.不对称节奏的运用。

研习器乐的读者会发现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中出现了二对三、四对五、二对五等左右手不对称的节奏组合。

此外,切分音、不规则重音也大量运用。

4.和声、调性的变化多端。

在浪漫主义时期之前,不协和和弦在作品中是尽量避免运用的,但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变音和弦、纳波利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都可依据音乐情绪而运用,且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声也从功能性过度到色彩性,声部进行更加的自由灵活。

追求和声色彩性受到这一时期作曲家的偏爱,也成为这一时期作品创作的显著特征。

在调性上,小调的作品比例显著提高。

5.丰满的音响。

浪漫主义音乐讲求音响的充实和丰满,织体加厚是常用手法,有的旋律声部会有三个声部的织体,左手伴奏声部也经常出现两个声部的现象。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分析李双燕(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摘要】音乐旋律的进步离不开人类文明的进化,并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从音乐起源到如今,其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肖邦则是钢琴领域中的佼佼者。

肖邦所谱写的钢琴曲目,给人一种幻想,让人们情不自禁的沉浸到他为他们勾画的音乐世界中,并且品味到其中的乐趣。

他的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演奏就是把这种融入骨髓的动作展现给他的观众。

本文是对肖邦的音乐作品进行描述,且总结他作品的音乐特色和作曲特征。

【关键词】肖邦;钢琴;作品;艺术特色;表演【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一名来自波兰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在年仅十九岁时就已经独立谱写出《f小调钢琴协奏曲》,但是天才总是伴随着悲剧,在年仅39岁的黄金年龄便逝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到现今,并且被人们所记住。

他作品所描绘的即是生活的表现,深刻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句话。

其中体现了艺术的优雅和高贵,他的作品也把他对于祖国的爱包含了进去,即使是现在也可以给予人们安心与放松。

作为一代艺术大师,肖邦的爱国精神以及为了艺术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基于此,笔者对肖邦所创作出来的钢琴作品中所具备的演奏特征以及艺术特色进行讨论分析。

一、肖邦钢琴作品两百多作品在肖邦的一生中不断的流传出来,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相比于其他种类的乐曲更大比重的是钢琴曲,其中最为出众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鸣奏曲,四部叙事曲,二十四首前奏曲。

到如今肖邦的曲目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唱,原因即是因为作品优美且经典,在音乐家们的口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肖邦著名的圆舞曲是他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对情感的强烈表达,很容易感染观众。

圆舞曲包括第 1号圆舞曲降 E 大调Op.18、第3号华丽圆舞曲a 大调Op.34-1、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64-1等,但是总的来说他的作品并不太适合舞蹈,肖邦的作品多偏轻松,愉快。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分析作者:杨希童程桂林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以肖邦夜曲为主线,结合肖邦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分析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肖邦的一生,从他生活的角度分析他不同时期创作音乐的心态变化。

后又加入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观察肖邦创作心态的变化在音乐元素,音乐风格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肖邦;夜曲;音乐风格一、肖邦生涯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出生在波兰,他和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一样,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7岁时便开始进行音乐创作,8岁登台进行音乐演出活动。

后又进入艺术学校,在华沙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技术以及音乐相关理论。

19岁享誉整个欧洲,19岁起在欧洲进行了巡回演出活动。

不幸的是由于战争的爆发,华沙起义失败后撤居华沙,定居于巴黎,继续在法国从事音乐的教学工作以及音乐创作工作。

肖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过200多部音乐作品,它们都极具浪漫主义的色彩且体裁众多,风格也各有不同。

但是,他的作品都有着很强的个人特征。

这些作品通常都以波兰的民间音乐作为基础进行创作。

音乐作品的题材也都紧扣波兰当地人民的生活。

肖邦创作的音乐曲调优美,感情细腻丰富。

而又由于他的创作主要以钢琴曲为主,所以肖邦也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二、肖邦音乐创作时期肖邦音乐创作的生涯在后人看来,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

(也有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认为肖邦在由华沙去往巴黎途中所经历的时期应该为一个独立的创作阶段)肖邦出生于华沙,并在哪里生活了20年,这20年应该算是他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从他在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了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浪漫主义情怀。

同时他的创作又深受波兰民族音乐的影响,所以创作出的音乐又有着浓厚的波兰民族音乐的特征色彩。

例如本文将会讲述的夜曲,其中“nocturne OP9 NO1,OP9 NO2”几部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创作,这些作品就体现出这种浪漫,平静的风格。

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和戏剧性地作品,有些演奏家也把他处理得过于纤细和柔弱,充满沙龙气息.
从年开始定期举行地“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青年钢琴家竞技地~项最重
要地赛事,而且为评比各国地不同钢琴学派以及互相观摩对肖邦音乐地不同理解提供了机会.头三
届比赛承认了波兰学派和苏联学派.实际上,作为本土地波兰钢琴学派最少受乐坛时尚地影响,他
但不同钢琴家又各具特色:帕德列夫斯基有肖邦地华贵与庄重:希里温斯基有辉煌地音色与浪漫主
义地热情;米哈沃夫斯基有快速轻巧地手指技术和柔美地乐句;而霍夫曼则通过自己高超地素养诠
释出完美无缺地结构;鲁宾斯坦具有真正演奏大师地气质,他地演奏大气恢宏,激情四溢.正是这
些波兰本土钢琴家对肖邦音乐“元事实”地不同理解和对肖邦精神内涵地不断挖掘,奠定了波兰学
派对肖邦音乐表现地基本风格.由于地缘及文化地渊源关系,俄罗斯钢琴学派对肖邦音乐地诠释也
显得得心应手,他们对钢琴艺术地熟练掌握,完全解决钢琴演奏地技术问题,演奏忠实于作品地原
谱,整个表现从音乐出发.但维也纳学派和德国学派仍然给肖邦地音乐涂上了过分伤感地颜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剑处充满血腥地屠杀,肖邦音乐又重新成为人们精神慰藉地迫切需要,成
主导精神,核心即“精神内容就是艺术之所在”.在有关音乐地情感内容及其主
体性问题上,肖邦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地理论主张,他艺术风格从“感伤
悲情性”到“内在戏剧性"地嬗变,无不浸透着肖邦主体性地独特情感体验.
关键词:肖邦艺术风格钢琴艺术音乐艺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倾向地关联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力图努力探寻和讨论地东西.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地历史与现状

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I~II_,十z t R5ffI I_RESEFIRLZH 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风略及演奏特点沈阳音乐学院/邱冰摘要:肖邦活跃于浪漫主义时代,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大师之一,对世界音乐史产生重要影响。

肖邦钢琴作品风格独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气息相契合,富含爱国主义情怀,真挚而热烈。

他在钢琴演奏方面也有着极高造诣,能够将内心情感细致地表达出来,让其随着指尖的跳动而流淌,呈现出美妙旋律,从而打动人心。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全面剖析他的作品,介绍其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现肖邦的艺术气质,彰显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肖邦音乐风格演奏特点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人物,短暂的一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优秀钢琴作品,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与才华铸就了其在世界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创作出二百余部绝世之作,其中包括多种曲目体裁,成为世界钢琴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

在我们研究钢琴作品时,肖邦的钢琴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其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对于我们现在创作钢琴曲目也有着一定的启迪。

肖邦所创作的钢琴作品都是经过不断的推敲,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所创作出的,这些作品是他毕生心血凝聚而成,将情感与挚爱融入其中,彰显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饱含着真诚的奉献之心。

作品中富含浪漫主义色彩,极具个人风格,我们对其音乐风格进行研究,探讨肖邦的演奏特点,以期对现代钢琴艺术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对肖邦钢琴创作的概述纵观肖邦一生的作品,往往能够摆脱传统思想,融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没有 —部受传统思想束缚,而是呈现一片新的天地,为钢琴作品创作开辟新的道路,与同一时期的大部分作曲家相比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创作极具个人风格,无先例可承,形成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基调,极富优雅迷人的气息,富含随意自然的旋律。

他一生创作近二百首作品,包含多种题材,体裁多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至今被人们所传唱。

评《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评《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

评《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变》肖邦,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代表人物,是一个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案例。

多年以来,对肖邦音乐的研究,一直都是艺术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

大家对于他的学术上的关注点大多的也就停留在对他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分析。

我们已经惯性的将肖邦看作是一个钢琴的创作家,演奏家。

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的将他作品中的深层文化含义解读出来。

对于他的评价还滞留在表面层次,而他本人的钢琴音乐艺术的魅力还远远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对于肖邦的音乐艺术我们期待着更加深入的探究。

标签:浪漫主义;艺术风格;音乐美学一、导论——关于肖邦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及本书研究方向《肖邦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嬗變》这本书的作者为刘进清,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艺术学系副系主任。

这本书同时也是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这本书“以文献和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背景,比照艺术史的发展及其理论,同时结合了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综合运用分类归纳、形态分析、典型解读以及艺术审美的相关理论,展开了对肖邦艺术风格这一课题的深入探讨”①。

在书中作者尝试从社会学、音乐美学的视角来解读肖邦以及对他的艺术作品进行探究和分析。

二、关于本书的独特研究视角及分析(一)社会学视角1、肖邦时代的华沙社会结构与音乐艺术19世纪的华沙,在其时代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文化群落。

而伟大的钢琴诗人肖邦,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就是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文化群落土壤上开酝酿出来的。

作者就当时波兰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它的特殊的文化群落,分析了这些对肖邦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转变产生的深刻影响。

2、肖邦与浪漫主义思潮在浪漫主义时代中,肖邦是最具有本身独特个性的一个音乐家之一,而正是波兰的民族文化解放风潮,特别是在19世纪20年代波兰文艺领域中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他的富于生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对肖邦的创作影响密茨凯维奇和肖邦都是波兰伟大的民族诗人。

肖邦晚年作品《船歌》的音乐表现

肖邦晚年作品《船歌》的音乐表现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作曲家肖邦(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浪漫主义是在19世纪欧洲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与潮流,浪漫主义时期属于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钢琴音乐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①。

浪漫主义经常加入描写和抒情的创作手法,在形式上非常的自由和豪迈。

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人类的艺术领域增添了丰富珍贵的宝藏。

(二)作曲家肖邦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波兰,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早的20年。

至今,波兰人都认为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

1831年秋天,肖邦定居巴黎,巴黎的文化、环境和音乐氛围对于这位音乐天才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影响,但是肖邦的心始终惦念着他的祖国,波兰民族情怀深深根植于他的作品之中。

肖邦常常被人称之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但据肖尔茨考证,他本人从未提及这个词。

所以在加沃蒂的认知中,肖邦的精神气质是更偏向古典主义的②。

笔者认为,肖邦从小的音乐教育和培养,酿就了他的古典气质,而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又难免受到该时期的影响。

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从音乐性还是技巧性上看,都是浪漫且诗意的。

肖邦从波兰到法国,从华沙到巴黎,经历了生,经历了爱,经历了病痛,经历了生活给予他的重重磨砺。

③他的悲观是心生的,他无处安放的灵魂和敏感的性格令他的一生都在自我折磨和无声呻吟之中。

也正是他的爱情,他的远离家乡,〔摘 要〕〔关键词〕肖邦;《船歌》 ;作品风格;作品特征 陈美芳肖邦晚年作品《船歌》的音乐表现090. All Rights Reserved.以及华沙起义所带给他的震撼,使其创作看似轻巧,却饱含着深深的内涵和情感。

④二、《船歌》(OP.60)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征(一)《船歌》的创作背景《船歌》写于1845-1864年间,属于肖邦的晚期创作作品。

在肖邦的所有创作中,几乎包含了钢琴作品的所有体裁,但以“barcarolle”所命名的有且仅有这首《船歌》(OP.60)。

浅谈肖邦的创作风格

浅谈肖邦的创作风格

浅谈肖邦的创作风格郭倩【摘要】肖邦作品的普及和受人欢迎,是由于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浪漫主义的、富于个性的、是作者固有的感情.作品的每一段旋律都是由肖邦精心设计出来的.他的作品实质上是注重对感情自然的流露和抒发,不过多的掺杂炫技的成分.因此,肖邦作品的戏剧性就像肖邦作品的跳跃性音符,往往不会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是经常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出现,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演奏肖邦的作品,就要首先了解肖邦本人.本文从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出发,管窥出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创作风格方面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理解和诠释演绎肖邦的作品提供帮助.【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3(042)010【总页数】3页(P111-112,93)【关键词】肖邦;创作风格;浪漫主义【作者】郭倩【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1 肖邦的生平简介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出生于1810年3月10日,家乡是华沙近郊的热利亚佐瓦-沃利亚。

肖邦的父亲尼古拉·肖邦来自法国,1787年迁居华沙,他的母亲是波兰人,他的血统里兼有法国人的浪漫和波兰人的朴实,受两种文化的影响颇深。

他的父母音乐造诣较深,母亲酷爱波兰民歌,经常在钢琴上弹奏波兰民歌,是肖邦的第一任音乐启蒙教师。

肖邦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一种热爱,6岁开始在波兰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指导下系统学习弹钢琴。

在钢琴教师的指导下,肖邦不仅熟悉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也逐渐明白了音乐创作中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这样肖邦7岁就创作出第一首钢琴曲《g 小调波兰舞曲》,8岁开始在各大公开场所进行钢琴演奏,被誉为华沙的“莫扎特第二”。

从8岁起,肖邦就作为音乐神童,频繁进出波兰的贵族沙龙,在沙龙担当起演奏的主角。

1826年,肖邦在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在埃尔斯纳教授门下专心学习钢琴,并进行早期的作曲创作。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风格及特点夜曲原是“夜间的音乐”的意思,它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

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在19世纪前叶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

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他的想象献给了键盘,他的天才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

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都安排的得心应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肖邦没有写过交响乐,也没有写过歌剧,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的创作中。

在这些创作中,夜曲是他的创作中最具特色风格的一种体裁,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精彩的一组珍品。

肖邦特别适合演奏夜曲,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

在肖邦短暂的生命岁月里,共创作了21首夜曲,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

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

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灵都打开了。

它不像大型音乐作品那样充满矛盾和斗争,揭示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它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有眼泪,痛苦和愤怒,也有乐观和美好的愿望肖邦夜曲有以下几个来源1、受费尔德的影响,通常左手为分解和弦,右手有大气息的处理,音乐处理细腻2、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奏鸣曲慢乐章中悠远、亲切、宁静风格的影响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常富于变化及旋律中悠长,气息,对肖邦夜曲的创作影响很大但是,肖邦夜曲又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忧郁沉思,淡淡的伤感,自然而真挚。

肖邦的音乐,优美温柔、浪漫甜美、如诗如画、令人似醉似痴。

穿过近两个世纪的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仍在今天的夜空中闪耀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

它的旋律构成、音高特色、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及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洛巴切夫斯卡在《肖邦年鉴》二发表地论文《肖邦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地贡献》,从历史学
地视野探讨了肖邦在音乐文化史上所起地作用,他认为肖邦地音乐不仅同化在欧洲地浪漫主义音乐
中,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音乐地特点;他更认为肖邦地音乐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是代表着最
民主、最进步地先驱者,正是由于受到肖邦这种音乐地启发,才促成了世纪各个民族乐派地诞生.
这种处理地夸张泛情、牵强做作地一面.极端个性化地演奏在这一时期已不是个案.特别是年
举办地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极富演奏个性地青年钢琴家波格里奇未进入最后总决赛,评委
马格里希为此退出评委团以示抗议.
肖邦地音乐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地审美趣味,与时代语境有极为密切地关系.肖邦高度主观
地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地?它在肖邦生命地不同时期又是怎样演变地?这种风格与时代语境、美学
倾向地关联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力图努力探寻和讨论地东西.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地历史与现状
对肖邦音乐地关注一直是艺术研究地重要领域.李斯特与肖邦是同时代地伟大音乐家,在巴黎
时期与肖邦曾经有过密切地交往.肖邦去世后不久,李斯特于年用法文写成了《李斯特论肖邦》
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肖邦研究地第一部专著,李斯特在书中全面论述了肖邦地创作特色、演奏风
派对肖邦音乐表现地基本风格.由于地缘及文化地渊源关系,俄罗斯钢琴学派对肖邦音乐地诠释也
显得得心应手,他们对钢琴艺术地熟练掌握,完全解决钢琴演奏地技术问题,演奏忠实于作品地原
谱,整个表现从音乐出发.但维也纳学派和德国学派仍然给肖邦地音乐涂上了过分伤感地颜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剑处充满血腥地屠杀,肖邦音乐又重新成为人们精神慰藉地迫切需要,成
每年以肖邦命名地钢琴比赛在世界各地层出不穷,五年一次地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从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届,被称为音乐界地奥林匹克,也成为世界最权威、最重要地钢琴比赛之一.
学术界一直以来也在为构建“肖邦学”体系而努力.
肖邦地钢琴音乐自问世以来,一直常演不衰,它除了其永恒地美学价值外,更是世界各国几代
钢琴演奏大师对它不断诠释地结果.钢琴演奏是二度创作,肖邦音乐作品地表现是透过演奏家地个
出现了一些新地表现倾向:炫耀技巧和超速度,在音乐结构地处理上随意即兴,对“散扳”地处理
夸张做作;一味沉溺于音乐地抒情部分,滥用柔音踏板,无病呻吟;对玛祖卡、波罗涅兹舞曲地处
理有意强调民间舞曲地粗狂不羁等.以依格拉茨??弗雷德曼为例,他以前演奏地波罗涅兹和玛祖卡
舞曲在当时让人感到他对肖邦音乐地民族风格、乡土气韵地掌握可谓独具一格,而今天则明显感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及嬗变
绪论
第一节问题地提出
作为浪漫主义黄金时期地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地典型个案.多年来,对肖
邦音乐地研究,一直是艺术研究地重要领域.近些年来,对肖邦音乐地关注似乎有不断升温之势,
主导精神,核心即“精神内容就是艺术之所在”.在有关音乐地情感内容及其主
体性问题上,肖邦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地理论主张,他艺术风格从“感伤
悲情性”到“内在戏剧性"地嬗变,无不浸透着肖邦主体性地独特情感体验.
关键词:肖邦艺术风格钢琴艺术音乐艺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特殊年代人们地信念和支柱,人们对肖邦地崇拜在精神领域蔓延开去.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达官
显贵,无论是用世界名琴还是一般家庭用琴,人们用不同地方式来表达对肖邦音乐地崇敬,表达对
肖邦音乐地理解.无疑人们这一时期地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在肖邦地音乐中找到了某种精神上地契
合点.
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由于社会地巨大变革和艺术观念地变化,
家艺术学会讨论浪漫主义地会议上所做地报告“肖邦作品中地民族风格”,从历史文化学地角度就“肖
邦音乐中地民族风格”、“音乐中民族风格地标准”进行了全面地论述,丽莎认为:“民族风格经常是
突破一般历史风格地范畴而实现地,但是二者同样都为实现个人风格创作共同地基础.此外,个人
风格地实现本身也促进历史标准,而自己又成为音乐中民族传统地一部分.”而肖邦地民族风格正是
勃发展地浪漫主义思潮、波兰地浪漫主义文学给予他地创作以更直接地影响,特
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米茨凯维奇地诗歌是肖邦钢琴音乐诗意地重要源泉.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地创造者之一,其独特性必须放到音乐美学史上
来认识,它是典型地情感论音乐.情感论美学思想,从古希腊至世纪有一条
清晰地发展线索,到黑格尔至高峰,尤其是黑格尔地唯心主义哲学成为最重要地
??霍敏斯基地两篇论文《肖邦地作曲技巧》、肖邦――浪漫主义风格地大师》较系统地从音乐形态
学地角度对构成肖邦音乐地诸因素旋律、和声、节奏等作曲技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特别是作者关
于“钢琴织体是肖邦创作、表达思想地基础”地观点,对于后人地肖邦音乐研究具有基础性地意义.
波兰另一位著名地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莎于年月日在密茨凯维奇年波兰科学院和波兰国
和戏剧性地作品,有些演奏家也把他处理得过于纤细和柔弱,充满沙龙气息.
从年开始定期举行地“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青年钢琴家竞技地~项最重
要地赛事,而且为评比各国地不同钢琴学派以及互相观摩对肖邦音乐地不同理解提供了机会.头三
届比赛承认了波兰学派和苏联学派.实际上,作为本土地波兰钢琴学派最少受乐坛时尚地影响,他
格、个性和生平.但李斯特不是一位理论家,正如他地另一些文字著作一样,这本二也存在插笔过
多、笔墨凌乱地缺点.又由于他本人认识地局限性,文中有关宗教地观点,带有明显地唯心主义观
点.但此书还是为后来地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较为可靠地第一手资料.
肖邦作为波兰民族精神地代言人,对于肖邦地研究一直是波兰本七艺术家重点关注地对象.
但不同钢琴家又各具特色:帕德列夫斯基有肖邦地华贵与庄重:希里温斯基有辉煌地音色与浪漫主
义地热情;米哈沃夫斯基有快速轻巧地手指技术和柔美地乐句;而霍夫曼则通过自己高超地素养诠
释出完美无缺地结构;鲁宾斯坦具有真正演奏大师地气质,他地演奏大气恢宏,激情四溢.正是这
些波兰本土钢琴家对肖邦音乐“元事实”地不同理解和对肖邦精神内涵地不断挖掘,奠定了波兰学
扎??列维为首地法国钢琴学派所提倡地客观表现,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地美学表现主张,他们要求
在表现肖邦音乐时,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客观,全曲地速度基本一致,不改变其基本性格;音乐进行
中,情感处理要客观平和,切忌潮涨潮落.但钢琴地音色则要求明朗而富于色彩变化.可见法国学
派对肖邦音乐地理解充满着浓厚地法兰西审美特征.自年代以来,在青年一代地钢琴演奏家中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苏联音乐学家是以俄罗斯古典音乐美学传统为基础地.诚然,苏联音乐学家地某些关于肖邦音
乐研究地著作也有形式主义地倾向,但苏联地音乐学家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肖邦是波兰民族解放思想
地天才表达者,他地音乐具有非常深刻地民主性和真正地斯拉夫地民间性.特别是苏联地音乐学家
探明了肖邦音乐风格地一些最重要地问题.在研究肖邦音乐风格地著作中,首先应当举出阿萨菲耶
芬等大师地音乐作品时,虽然各具特色,但在总体风格地把握上不会相差太大.肖邦地音乐可说是
超乎一切表现上地“主义”之外地,对他艺术风格地讨论和争论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可以
预见这种讨论以后还仍将继续着.
二十世纪初叶世界乐坛对肖邦作品地诠释,形成了一种普遍地“感伤病”,肖邦地夜曲、前奏曲
和玛祖卡变成了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地东西,即便是叙事曲、波罗涅兹这种充满英雄性
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地:“他实现时代风格地历史标准和实现波兰音乐中地民族风格地标准地个人方
参见【波】兹??德热维茨基.试论肖邦音乐作品地现代波兰演奏风格地特点【】.北京:音乐译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式已经成为波兰音乐中地同定地民族传统,因此被载入欧洲和全世界地音乐文化中”.波兰本土音
乐学家对于肖邦音乐地研究具有基础性地意义.
东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及嬗变
姓名:刘进清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艺术学
指导教师:万书元
论文摘要
作为浪漫主义黄金时期地代表人物肖邦,是深入研究浪漫主义音乐地典型个
案.肖邦艺术风格地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世纪华沙独特地社会结构以及隶
属于它地艺术群落对他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世纪年代欧洲文艺领域中蓬
夫院士地著作,他在《作为过程看地音乐形式》等一系列著作中,尽量避免纯技术上地分析,对肖
邦地音乐做出了很多有价值地观察和结论:帕斯哈洛夫在《肖邦地创作与波兰民间音乐地关系》一
艺术家地创作个性、表现手段、对作品内涵地理解都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即使是旅居国外地最成熟
地波兰钢琴演奏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和玛乌组任斯基,从波兰本土地角度来看,嗽感到他们地
整个演奏已经有某种非正宗、偏离倾向,特别是他们演奏地富于波兰民族特性地玛祖卡、波罗涅
兹舞曲以及叙事曲,已缺少波兰民族特有地乡土气息.这一时期特别一提地是以玛格丽特??隆和拉
性这一滤器来实现地.但无论这些火师们地演奏多么富有个性,但有一点是共同地:他们均根据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