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的形式有哪些关键关键构成因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音乐表演艺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在其形态构成属性中包含着丰富的元素和特点。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是指其在表演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外在特征和内在要素,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
音乐是音乐表演艺术的核心元素之一。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音调、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往往是表演的灵魂和核心,它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歌唱演绎、舞蹈表现等形式,为整个表演注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舞蹈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舞步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蹈往往是与音乐密切相连的,它通过舞蹈者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现,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为观众呈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意境。
舞台表现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表现是一种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服装道具和动作演出等方式来营造艺术氛围和呈现艺术形象的艺术手段,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工艺制作和视觉效果。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台表现往往是为了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呼应,为整个表演营造出恰到好处的艺术空间和氛围,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和震撼的艺术感受。
情感表达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表达是一种通过表演者的情感投入和表现力来传递音乐情感和呈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往往是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融合的,它通过表演者真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将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共鸣,为整个表演带来了深刻的艺术感受和心灵触动。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种元素和特点,它们共同组成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美妙的音乐画卷和精彩的艺术表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就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就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指向目的的,不只就是单纯的身体运动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就是识别,从音乐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就是情感,从音乐研究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就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就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就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就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就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就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就是什么?答:继续发展她们的音乐能力,她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就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研究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研究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研究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就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艺术概论9艺术作品论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1、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
标志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的完成。
2、艺术作品的完成是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1、外在物质形式方面:对其内容和形式等的理解。
2、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艺术作品是人为的精神劳动产品,这是构成艺术品本质的一部分,这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因素:主题、题材、结构、艺术语言、体裁。
内容范畴包括:主题、题材形式范畴包括:结构、艺术语言、体裁艺术作品的内容:内容的来源:来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见解,是艺术家人生观与世界观、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1、因素1: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倾向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倾向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艺术和非艺术形式的明显标志。
2、因素2:题材题材的概念:A、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者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广义)B、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1、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的基础,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各门类的艺术创作之前都会进行素材的积累。
2、题材的选取是真正进入到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所以选材是关系到作品定向,甚至是作品的成败。
3、题材之间存在差异性:有表现艰苦生活的“重大历史题材”,也有表现“生活浪花”的生活题材。
社会主义艺术提倡题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对艺术的多方面的要求。
3、因素3:主题主题:透过材料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生的具体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主题产生的两个条件:1题材2作者的思想情感1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起到组织内容的作用。
2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精髓,它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所在。
3不同的艺术门类和同一艺术门类不同的题材中的作品中主题体现方式不同。
4主题一般是比较隐蔽的,是蕴含在作品中的。
艺术作品的形式1、因素一:结构艺术作品的结构: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样式。
艺术概论简答题(1)

(试题一)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艺术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一定数额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简答意境及其特征:意境是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
两者有机结合,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特征:1朦胧美2超越美3自然美。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相互影响。
2。
民族艺术形式得相互影响简述主体与题材的关系:1.艺术作品是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与评价,是通过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主要思想2.题材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而在艺术作品中,予以表现的社会生活。
关系:1.主体是统帅灵活的灵魂2.题材对主体有一定制约作用。
5.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艺术特色。
形成原因: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2.艺术风格风格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理,生活环境,阅历修养与艺术追求。
3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简述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1.艺术创作全过程是种离不开具体可感到的形象2.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此艺术创作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3.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的特点。
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围绕着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分为四类。
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
情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打上社会环境印记,艺术价值高的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影响力2.心理批评:从创作主体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3.文本评判:艺术作品本身是一自足的整体,其意蕴魅力需从文本中寻找,有注重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4.接受批评:强调从接受者入手研究艺术,突出了接受者的能动性、创作性。
艺术基础知识

艺术基础知识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展示他们的情感、思想和想法。
艺术基础知识是指我们在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所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艺术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
一、艺术形式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绘画和雕塑是通过视觉表达艺术家的创造力,音乐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意义,舞蹈以身体动作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艺术元素艺术元素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空间、音乐声音、舞蹈动作和文学语言等。
线条和形状在绘画和雕塑中起着重要作用,色彩可以引起观众的情绪反应,纹理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质感,空间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音乐声音和舞蹈动作可以通过节奏和动态来表达情感,而文学语言则通过词汇和句式来传递信息和感情。
三、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家的创作特色,反映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比如印象派强调色彩和光线的效果,立体主义追求几何形状的表现,抽象艺术追求形式和色彩的抽象表达。
艺术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同,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四、艺术作品的解读欣赏艺术作品需要一定的解读和理解。
艺术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意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
通过对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艺术史和艺术家艺术史是对历史上重要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研究和整理。
通过学习艺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发展状况,以及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兴起和影响。
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观念。
总结:艺术基础知识对于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艺术形式、艺术元素、艺术风格、艺术作品的解读以及艺术史和艺术家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增加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席勒作品的艺术风格作者:潘云丽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5期摘要:埃贡·席勒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
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和表现风格。
席勒作品中的独特表现性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扭曲而夸张的肢体、强烈而主观的色彩、强劲而有力的用笔。
本文通过对席勒作品绘画语言的分析,了解席勒的绘画创作及其独特魅力,进而分析席勒在当时绘画领域的崭新探索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埃贡·席勒画面构成形式艺术观念一、画面构成形式的演变埃贡·席勒(1890—1918)从小就酷爱美术,其儿时的作品中显示出席勒从小就有着艺术大师般的敏感性和丰富情感。
1906年,年仅16岁的席勒来到了维也纳学院,在这里他结识了克里姆特、科柯施卡、维也纳分离派、印象派等人和艺术流派,开始尝试各种绘画风格,其画面呈现出明显的装饰主义风格和印象派风格。
从1910年开始,席勒开始以近乎颓废的神经质的病态人物造型入画,到1912年,抑郁的表现主义画风逐渐形成。
1913到1915年为席勒创作的高峰期,此期间是他个人风格的成熟期。
1915年到1918年是他绘画生涯的后期,作品风格较成熟期的抑郁风貌有所改变,呈现出另一番味道。
下面我就从席勒绘画的四个时期对其构成形式的风貌作分析。
(一)早期的画面构成形式(1906—1910年)这段时期的席勒,作品题材多样,热衷于尝试各种不同的画风,受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等人的影响,作品带有明显的装饰主义风格,部分作品有着后印象派风格的倾向与影响,个人风格化的意识在画面表现中不是太明显,还处于一个学习探索的时期。
(二)成熟期的画面构成形式(1910年—1912年)此时期,席勒开始不满足于装饰主义的画面构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己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较为单纯的画面构成形式。
画面大多以人体为主,在用笔用色上简略直接,强调物体的结构。
最常用的是单个人物构图方式和直线型简洁的造型手法,将修长、夸张的姿态的躯干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人物成为纯粹的表现对象席勒对于人物轮廓线的处理很自然地形成了整个画面的分割,在作品中更多地尝试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画中人物所处的真实环境被简略或抽象化了,早期装饰化、图案化的绘画形式也被更具表现力和个人特色的直接抒写式的线条与强烈的笔触所替代,对于形的处理比较主观,强调了形体的骨感。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研究2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同一性探究摘要:艺术风格是艺术品在内部与外部相配的一种风格,是整个艺术品的独特和代表性特征,与一般的艺术特征和创造力不同。
通过艺术品的稳定性,它变得更内在,更深入,从而更本质地反映出内部特征,例如时代的烙印,伦理或艺术家的观念,审美观念,灵性。
关键词:艺术; 风格; 特征;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倾向或成熟的标志,独特的原始艺术品可以产生巨大的艺术吸引力,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与人相提并论。
它使我发现了美丽。
作品可以更换。
在欣赏和批评艺术时,观看者和评论家只有获得了作品的尊严以及对作品的具体和适当的分析,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独特之美。
可以进行评估,这取决于主题,艺术形式和作品内容的统一性。
个性是整个艺术作品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外观,与一般的艺术特征或创作的独创性不同,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内在的事物。
它是一种表达,因此从本质上进一步体现了艺术品之外的污名。
内部特征,例如人和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灵性。
风格的形成是年龄,国籍和艺术家艺术成熟度的象征。
艺术风格的个性和时代特征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经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
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美术一直与时代的美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形成了美术时代的尊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民族和时代风格反映了艺术风格的连贯性。
现有技术的多样性形成了辩证统一性,既是现有技术的多样性又是统一性。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征是由地理环境,社会条件,文化传统和人民风俗等因素决定的,反映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和需求,但最终,它的根源在于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经济生活。
由于艺术的尊严,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多样性,国内外艺术品的宝库令人眼花,乱,色彩缤纷。
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次来分析和理解样式。
例如,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掌握该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该地区和该群体的艺术家所表达的学校风格。
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体现艺术作品的时代个性和民族个性;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其风格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等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一、填空题(每空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9.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0.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1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1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13.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1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5.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6.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 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9.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2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22.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4.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2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浙江省杭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艺术概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艺术概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
()A.《毛诗序》B.《诗经》C.《离骚》D.《春秋》2.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A.胡适B.周作人C.李大钊D.蔡元培3. 19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以莫奈为代表人物的画派是______。
A.巡回展览流派B.印象派C.野兽派D.抽象派4.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取材于()。
A.圣经B.希腊神话C.原始壁画D.社会生活5.电视在当代艺术传播活动中作用突出,它属于艺术传播诸要素中的()。
A.传播媒介B.传播内容C.传播主体D.传播效果6. 《花木兰》原是______作品。
( )A.京剧B.昆曲C.豫剧D.评剧7. 《雀之灵》是我国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______。
A.独舞B.双人舞C.三人舞D.群舞8.在中国戏剧史上塑造了繁漪这一重要形象的剧目是( )A.A.《日出》B.《上海屋檐下》C.《雷雨》D.《茶馆》9.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
A.A.云冈石窟像B.麦积山石窟像C.山西晋祠像D.敦煌塑像10.现代最为广泛的艺术传播方式有( )A.口头传播B.文字传播C.展览性传播D.印刷传播11. 艺术批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
()A.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B.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审美性的统一D.科学性与欣赏性的统一12.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______。
( )A.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C.审美联想D.审美情感13. 艺术品的中心是()A.物质媒介B.审美意象C.故事情节D.思想情感14.《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的是法国的()。
A.罗丹B.丹纳C.歌德D.高更15.《掷铁饼者》的作者是希腊雕塑家()A.A.菲狄亚斯B.米隆C.罗丹D.米开朗基罗16.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游戏说”的是______( )A.席勒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歌德17. 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摘要:设计之美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的设计美感和规则的探索,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科技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组合和设计文化是提升,创建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增加。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构成要素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美;设计美;构成要素设计美学是根据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传统美学理论和艺术研究的结合。
它主要研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艺术。
设计是基于技术与艺术的界限,结合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艺术之外的领域,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为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和技术美,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作为一个概念,既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在各种作品中,线条和颜色用特别的方法形成特定的形状关系,它唤起我们的审美感知。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构成审美的形式。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典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是指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有关,形、神、气也,正是精神与生命的对应,在中国的手工业时代,手工制作艺术具有明显的特征,在被称为“工艺之美”。
现在,人们更注意事物的外观,也就是形式的美。
而在西方就形式美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他们把美定义为艺术的形式含义,如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配合上,平衡,对称,变化,严谨之类美的法则上等。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形式,并且将形式作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来体现。
形式美是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
它是指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和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的组成元素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形式意义上的美,一部分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形式美的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和规律。
二、材料美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在创造和开发的同时,人们不断探索和发明各种各样的材料。
2023年艺术概论及答案

艺术概论一、主观题(共10题,每小题10 分,共 100分)1、形象性。
(名词解释)2、什么是灵感思维?3、请举例说明艺术教育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共性。
4、简述欣赏文本的构成要素5、艺术形象具有哪些本质特征?6、艺术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艺术的形象性特征有哪些?8、请举例说明艺术批评具有哪些功能。
9、《掷铁饼者》(米隆)10、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岀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3、狭义的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受教育者掌握这种语言。
从广义上来说,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欣赏和接受,“不仅其他的符号学系统在艺术语言中得到同化,而且艺术语言本身也进入生活中,帮动人们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互相理解,使人的交往过程审美化”。
通过艺术这种个性与共性的混合存在物,受教育者不但可以完善个性,还可以实现社会性交往的审美化。
正是通过艺术,人可以在实现自己与他人的“互相理解”的同时,又保持了自我。
当这种个性选择的艺术表达方式越是恰当,艺术家的个性就越发彰显和被更广泛地理解,对受教育者而言也愈发可以获得共鸣与感同身受。
4、欣赏文本指艺术作品的创作文本经过欣赏者欣赏之后所形成的审美想象文本,是艺术作品真正完成和实现的标志。
浅析艺术风格的形成

浅析艺术风格的形成【摘要】艺术风格在艺术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折射。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背景、文化因素、个人经历、技术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探讨了艺术风格形成的多个方面。
历史背景为艺术风格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文化因素在不同地域和时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个人经历和技术发展为艺术家赋予独特的创作风格,社会需求则推动着艺术风格的不断变革。
结语部分则总结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演变,展望了艺术风格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艺术风格形成的探讨,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以及艺术风格在不断变化中所展现的魅力与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风格、形成、历史背景、文化因素、个人经历、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多样性、演变、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艺术风格的重要性艺术风格在艺术世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代表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更代表了某一时代或文化背景下的特定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风格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艺术风格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通过风格的独特性和稳定性,观众可以更容易地辨认出作品的作者或来自特定时期、地区的作品。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丰富了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风格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内涵所在。
通过对艺术风格的认识和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和魅力,体会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无穷魅力和内涵。
1.2 艺术风格的定义艺术风格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或某一特定传统或风格下,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独特特征和风貌。
它是艺术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地域或个人的审美追求、观念和情感。
艺术风格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艺术风格的形式有哪些关键关键构成因

艺术风格的形式有哪些关键关键构成因今天我们来探讨艺术风格的形式,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形态和风格上的表现。
它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方式,通过特定的方式传达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艺术风格的形式构成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的创作手法是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艺术手法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在绘画中有几何形状、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
绘画中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运用和色彩运用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立体派、抽象派等。
而在雕塑中,艺术家通过切割、雕琢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艺术风格。
其次,艺术风格在构图上也有关键的因素。
构图是指艺术作品中各种要素在整体中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构图上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偏好。
例如,古典主义追求艺术作品的平衡和对称,而现代主义则强调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规则。
另外,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风格的一个关键构成因素。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例如,绘画作品可以通过颜色的明暗、浓淡来表现光线的感觉,而雕塑则通过形体的塑造来表达立体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是艺术风格的一个关键构成因素。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些都会对艺术作品的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充沛的色彩,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最后,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也会对艺术风格产生影响。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观念有所不同。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追求复古和对人体的完美表现,而现代艺术则更加注重抽象和思想的表达。
综上所述,艺术风格的形式有许多关键构成因素。
艺术的创作手法、构图、表现形式、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艺术作品的风格产生影响。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艺术风格的形式有所帮助。
绘画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

绘画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绘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使用各种技法和表现手段来创作艺术作品。
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要素,它们决定了作品的形象表达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探讨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绘画作品。
一、绘画技法的重点要素绘画技法是用来表现绘画主题、构图、色彩和材质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掌握绘画技法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绘画技法的重点要素:1.线条:线条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可以表达形状、轮廓和结构。
线条可以是直线、曲线、斜线等,它们的长度、粗细和方向都可以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2.明暗:明暗是绘画中用来表达物体形体和光影关系的技法。
通过明暗的对比和渐变,可以创建出三维的立体感。
艺术家可以运用阴影和高光来塑造物体的形状和质感。
3.色彩:色彩是绘画中最直观和有力的表现手段之一。
使用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属性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4.构图: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位置和组合,用来创造视觉平衡和重点突出。
艺术家可以运用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构图原则来营造出动态或稳定的画面效果。
5.材质:材质是指绘画的物质表面和触感。
不同的绘画媒介和材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质感和触觉效果。
艺术家可以运用画笔的笔触、色彩的质感和材质的纹理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真实感。
二、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形成的个人特色和风格风格。
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他们通过表现主题、符号、表现手法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来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风格的重点要素:1.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准确描绘,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细节的精确。
艺术家通过精确的形象塑造和逼真的细节描绘来展现作品的真实性。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第八章

第二种是在不自觉的境况下自然形成的艺术流派。 此 类艺术家大都属于艺术创作的题材、技巧、理论主张比 较相近,或者生活于共同地区,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自 然形成的流派。
第三种是由他人或后人认定的艺术流派。在一定时期, 有的艺术家提出和实践了某种艺术主张或创作原则,逐 渐得到其他一些艺术家的赞同和效仿,形成风气,并得 到社会的承认,但未必真正具有实质性联络或形成结社 性群体,而是得到他人或后世人们的认可。
风格具有很强的独创性,无论是艺术家或者作品的风格, 还是民族、时代、地域或流派的风格,均是对前人艺术 风格的继承和弘扬,同时也必然凝结着人们的创造精神 和独具的个性意识。 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前人艺术中有益的因素为我所用, 并加以改造,与自身的艺术特色相融合,以形成独具一 格、不落俗套、较为稳定的风格特色,才是优秀艺术家 追求的目标。
第一,具有相对稳定的艺术创作群体,包括具有卓越能 力的创始人和一定数量的代表人物。
第二,具有传承性。
第三,具有鲜明的艺术观念、创作宗旨以及代表性艺术 作品。
第四,同一流派的人们有着相近的艺术表现风格。
第五,有较稳定的受众群。
艺术流派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原因。 在社会因素方面,某个民族、国家、地域的经济发展状 况、政治环境、社会思潮等,都是制约艺术流派产生和 发展的重要条件。
艺术思潮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关 系,但又存在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 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 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则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 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在中外艺术史上,某种艺术流派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艺 术思潮,而有的艺术思潮却可能包容许多艺术流派和不 同的创作方法。
举例说明艺术风格的类别

艺术风格的类别引言艺术风格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风格和特征。
不同的艺术品和艺术家都会倾向于特定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文化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艺术风格类别,并针对每个类别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一种追求真实和客观表现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通常通过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来描绘现实世界中的人物、物体和场景。
写实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细节和精确度,力求使观众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
1.1 著名艺术家和作品•荷兰画家荷维特·吕耶恩(Jan van Eyck)的《阿诺尔菲婚礼肖像》是写实主义艺术的杰作之一。
画中人物的细节描绘和逼真性令人称奇。
•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一幅描绘农村生活的写实主义作品,以其真实感和精细的细节而闻名。
2.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流派包括法国印象派和美国印象派。
这种风格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感知和表现,以及对瞬间的即时印象的捕捉。
2.1 著名艺术家和作品•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是印象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睡莲》系列画作以其色彩鲜艳和光线变化的表现而闻名。
•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女士和宽边帽》是印象主义风格的杰作之一,通过用色鲜明的笔触和模糊的边缘捕捉了瞬间的感觉。
3.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风格,注重对内心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表现主义艺术家通过夸张的形式和色彩来表现内心体验,传达情感和情绪上的冲突和紧张感。
3.1 著名艺术家和作品•挪威画家爱德华·姆克(Edvard Munch)的《呐喊》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通过夸张的形象和鲜艳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德国画家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的《奎则尔·布斯科维茨》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作品,绘制了一个扭曲和扭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焦虑。
艺术鉴赏知识点

艺术鉴赏知识点艺术鉴赏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和评价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官体验和思辨逐步了解、理解和认识艺术。
艺术鉴赏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审美活动,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感性认知来进行。
下面就艺术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探讨。
一、艺术元素。
艺术元素指构成艺术形式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空间、质感等。
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关键的。
比如在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形状和空间则可以表现出画面中物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这些都是对于艺术元素的鉴赏。
二、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指表达艺术意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音乐、绘画、雕塑、文学、舞蹈等。
不同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征,这些表现手法和特征需要在鉴赏中掌握。
比如在音乐鉴赏中需要学习音乐的结构和曲式,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等;在绘画鉴赏中需要了解画家的创作背景和画作的寓意等;在文学鉴赏中需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等。
三、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指艺术形式中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个体艺术家的审美倾向和表现风格。
在艺术鉴赏中,需要通过对不同艺术风格的研究和分析来掌握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态度。
比如浪漫主义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艺术家又会在这种风格基础上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四、历史背景。
艺术形式中的历史背景是艺术作品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综合表现。
这对于艺术鉴赏来说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在鉴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比如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和宋词和元曲都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和审美趣味,了解这些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艺术表现技巧。
艺术表现技巧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方法和表现手法,是艺术鉴赏的重要知识点。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往往是相对隐秘的,但是掌握艺术家所使用的表现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

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艺术鉴赏与美学基础知识艺术鉴赏和美学是不同的概念。
艺术鉴赏包括对艺术作品的评判和欣赏,而美学则是关于美的哲学研究。
艺术鉴赏和美学有一些共同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和审美价值。
一、艺术形式和要素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表现手段和特点。
艺术要素可以理解为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纹理、空间、时间、运动等。
这些要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感觉和情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风格和流派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的独特特点。
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艺术流派指的是一类艺术家在表现手法、题材等方面具有相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集合。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时候是因为身处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们都受到了某个思潮的影响,因此其作品具有相似的特点。
三、审美标准和价值审美标准是指独立于我们个人的喜好之外的普遍评价标准,它不随我们的喜好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审美标准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有些标准通常是普遍接受的,有些则受到个体的喜好影响较大。
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艺术的内在意义和美的价值。
艺术作品不光是符号、形式和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
四、艺术和社会艺术创作除了是一种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探索之外,它同时也承载着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信息。
通过文化的积淀和沉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对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艺术和社会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艺术与时代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时间的压抑和受限会导致艺术的萎靡和缺少活力;而摆脱束缚和拥抱自由的艺术又赋予了社会不同的理念和想象空间。
以上是艺术鉴赏和美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评判艺术作品,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和文化的财富。
艺术鉴赏的艺术风格与技巧分析

艺术鉴赏的艺术风格与技巧分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和内容传递情感和思想。
而艺术鉴赏,则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和评价的过程。
在艺术鉴赏中,了解艺术风格以及运用合适的鉴赏技巧,是提高欣赏效果的关键。
一、艺术风格的定义与特点艺术风格是指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中,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和共同风貌。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艺术风格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1. 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强调秩序、理性和对称,追求平衡与完美。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充满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元素,注重形式的准确性和规则的遵循。
2.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强调对人体形态的研究和再现,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在绘画中,如达·芬奇和拉斐尔等艺术家注重透视、对比和明暗处理。
3. 印象派风格:印象派风格以颜色和光线的感觉为表现重点,追求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光影效果。
此风格的艺术家们,如莫奈和梵高,通过运用细腻的颜色和笔触,在画布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效果。
4. 表现主义风格:表现主义风格在20世纪初兴起,强调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情感和内心体验。
此风格中的艺术家们,如蒙克和凡勃仑,通过扭曲的形式和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二、艺术鉴赏的技巧与方法除了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之外,掌握艺术鉴赏的技巧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艺术鉴赏技巧:1. 细观与全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先进行整体观察,把握整个作品的氛围和结构,然后再注重细节的观察,分析细节所传递的信息。
2. 比较与对比:通过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评价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这种对比可以是同一艺术家的不同时期作品,也可以是不同艺术家之间的对比。
3. 背景知识:了解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 想象与联想: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可以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带入作品的世界中,与艺术家进行情感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家的风格是艺术家本人精神风貌、思想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法国18世纪评论家布封曾在他的《论风格》一文中提到“风格即人”的著名论点,马克思对此十分赞赏,并阐述过类似的见解。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艺术风格不是别的,正是创作主体思想、审美意识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家本人的印记和标志。
其二,稳定性
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是指艺术家特定的风格特点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创作的许多阶段和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这种相对稳定性和艺术家的性格、情感、气质等关系较大,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形成艺术风格相对稳定性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艺术家在自己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得以充实和完善,这种审美意识的确立,是一个人全部心理因素及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发挥作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它甚至会促使自己形成独具特色的思维定势和审美定势,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在创作生涯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艺术家的风格,正是审美意识或观念的具体显现。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为人们认识艺术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人们可以从这种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中寻觅到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并沿着这种特色所形成的轨迹,考察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果的价值。
艺术风格还是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艺术的内在规律,因而它很早就成为艺术理论家关注的重要方面。风格最早是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后来才移入艺术。在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诸如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气”和“体”,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体性”、“风骨”、“风貌”,钟嵘《诗品》中的“味”,以及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都是对风格的分析与阐释。近代以来,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界更是注重对风格的研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艺术现状与规律的主要渠道之一。
形成风格的诸种因素,会在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综合地发挥作用,以促使其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作用而忽略其它,都会失之偏颇。
艺术风格有几个方面的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了风格的丰富内涵。
其一,独创性
艺术风格是艺术主体创造性及聪明才智的体现,因而人们可以从艺术家的风格中看到其不同于常人及其他艺术家的突出特征,可以窥见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与见解。风格具有很强的独创性,无论是艺术家或者作品的风格,还是民族、时代、地域或流派的风格,均是对前人艺术风格的继承和弘扬,同时也必然凝结着人们的创造精神和独具的个性意识。
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它受到艺术家自身各种条件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约与影响。总括起来,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主观的与客观的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亦即内部因素,是形成艺术风格的首要原因。它主要是指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自身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和因素,决定了艺术家把握生活、表现生活的独特性,使之在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特色。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只有那些有着较高的才智、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孜孜不倦、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一味陈陈相因、缺乏独创性、且才智平平的艺术家,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
艺术风格是欣赏者认识艺术家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风格往往会通过主题意念的开掘、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工具材料的运用、艺术语言的提炼等方面体现出来。鲜明、独具的艺术特色会给欣赏者带来特有的魅力,召唤欣赏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艺术家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他的理解和认识。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正是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来赢得广大欣赏者的仰慕与赞佩的。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并非每个艺术家都能具有,它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风格类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比如作品的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的风格、艺术家的风格等等。其中,最受重视的是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的风格。通过对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的差异,从而有助于认识艺术的规律,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气质,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主要表现在人的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等方面。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之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制约。气质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色彩,但不能决定个性特征的内容。艺术家在自身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自然要受到气质因素的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类型(如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以及巴甫洛夫提出的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都会在艺术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更由于人的气质大都是以混合类型出现的,这就愈加使艺术家的创作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意趣和风格。
第二,生活经历。艺术家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承认人的先天的“才”和“气”对风格的制约力,但后天的因素更不容忽视。在很大的程度上,后天的生活经历和实践会使人的“气”受到影响,使之发生变异。个人的出身、教养,以及生活境况或是由顺利转为坎坷,或是由艰困走向坦途;个人的情感历程,或是由纯静变为沉郁,或是由压抑转而亢奋等等,都会对自己创作风格的形成或转变产生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决定人生命运的重大事变,更能对艺术家风格的奠定或变异发生重大的影响。许多成果卓著的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均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心理功能。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的心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家的心理功能,主要是指他的情感、气质及其他心理特质。作为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对象与自身关系的一种主观性的心理反应。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更多地是一种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差异,便使审美情感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因而产生的审美感受以及风格也就不一样。同时,情感和其他心理要素一样,都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具有一种社会的普遍性,因而艺术家的情感及其风格能够与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以上各种主观因素,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在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有作用大小、先后层次的交替,但不可能孤立地发挥影响,其综合作用是影响风格形成的核心性因素。
二、客观因素
风格并不是艺术家的主观随意性的表现,而是在艺术家的主观特性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相结合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风格的形成还必然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艺术风格仅有继承性显然是不够的,正如人类艺术活动的发展需要有继承同时也需要有创新一样,艺术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更需要有鲜明的独创性。艺术家对前人风格的继承是使艺术活动得以延繁的必要条件,然而,仅仅对前人艺术风格的继承还不能表明自身特色的形成,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前人艺术中有益的因素为我所用,并加以改造,与自身的艺术特色相融合,以形成独具一格、不落俗套、较稳定的风格特色,才是优秀的艺术家追求的目标。此外,艺术家也不能满足于自己一、两件作品中某些特色的显示,而是要在一次次新的创新中不断认识和强化这一特色,才会逐渐趋于风格的明朗与成熟。
第一,时代及社会因素。艺术家生活的外部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会对他们风格的形成和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管一个人的个性如何独特,也会深深地留下一定历史时代和社会生活变革的印记。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风尚,都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倾向和风格。正如中国古人所说“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立国之音哀以思”(《诗大序》),这就清楚地表明了时代社会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必然影响和表现。中国历史上称为“汉魏风骨”、“建安风力”的建安诗歌,以及与此相关的绘画、书法等艺术, 正是那时特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影响、渗入和作用的结果;而盛唐时期灿烂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艺术,也无不浸染着当时宏伟、博大、开放、雄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环境中的文化状况、文化氛围及艺术的形式因素等等,它与上述两种因素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和变异与特定的文化状况、文化氛围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人们的审美需求状况、文化消费的倾向、社会文化的基本水准、社会文化心理等等,都时时影响着、作用于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变化,促使艺术家在题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探求等方面,作出自己的选择,使作品能够适应处在动态中的文化环境的需要,以及欣赏者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的需要。
第三,思想修养。即世界观因素。在形成艺术风格的各种主观因素中,这一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家在哲学、政治、道德、美学等方面的修养和观点,无不渗透于作品之中。作品总要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没有思想内蕴的作品是难以想象的。艺术家从题材的选择、表现角度及结构的确定,到艺术家渗透于作品之中的社会政治评价、伦理评价等等,都不能离开世界观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并未意识到世界观或思想观念的制约力,但实际上它仍在起着作用,只不过是以更加潜隐的形式发挥影响。当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接受了各种思想的影响,会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形成积淀或思维定势。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论创作主体意识到与否,它都会像一根若隐若现的丝线,牵引着、驾驭着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在艺术创作中,对一定风格的追求是艺术家的主动行为,他们将对风格的追求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把富有特色的风格的显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之一。风格从来都是具有继承性的,无论何人都不能无视前人艺术成就的客观存在,都要在对本民族或其它民族已经形成的某些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风格的继承性,还在于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往往会与前人某些与自己特别接近的艺术趣味与风格相吻合,从而获得强烈的共鸣,相互渗透与交融,试图吸取和借鉴前人艺术特色中与自己相近的因素,并不断完善、丰富和光大,以求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许多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的作品中时常会发现一些情感特色、审美趣味相近的状况,这正是艺术风格继承性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