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美学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民凯恩
1941 约瑟夫· 科顿
导演:奥逊· 威尔斯
主演:奥逊· 威尔斯
现代电影的开山制作,被誉为是“一部 纯粹的电影的诗”。
1998年该片被美国影协评选为美国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
Fra Baidu bibliotek
3、鸳梦重温
1942
导演:默文· 莱罗依
主演:主演: 罗纳德· 考尔曼
葛丽亚· 嘉逊
4、《雨中曲》1952 导演:斯坦利· 多南 主演:吉恩· 凯利 丽塔· 莫雷 诺戴比· 雷诺兹
13、四百下
1959
导演:弗朗索瓦· 特吕弗 主演:让-皮埃尔· 莱奥 克莱尔· 莫丽艾 阿尔贝特· 雷米 帕特里斯· 奥弗
14、广岛之恋
1958
导演:阿仑· 雷乃 编剧:玛格利特· 杜拉斯 主演:艾曼纽· 丽瓦 风田英茨
1959年嘎纳电影节国际评委会大奖
15、天使爱美丽
2001
导演:让-皮埃尔· 儒内 主演:奥德丽· 多杜 马修· 卡索维茨
究的科学。
按此说法,电影美学不仅不是电影理论,而 且是完全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一门与电影相关的学
科。但实际上电影批评、电影理论都涉及到电影
美学的本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电影学应 当是一个内涵更大的统称,电影理论、美学、批 评、电影发展史、电影分析法,心理学等都是它 的分科。
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对电影美学的 争鸣和探讨,应该说是一次极具学术意义的理论
其实,在西方,电影美学的分类也不统一。 有的将电影与心理学联系 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 的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 鲁道夫· 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 艺术》,雨果· 明斯特贝格发表 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 究》。让· 马扎莱的《电影与心 理学》、让· 米特里的《电影美 学与心理学》等 。
有的是从“电影 本性论”来表述自
8、影响所及
《大话西游》、《东成西就》、《三毛从军 记》、 《顽主》、《古今大战秦俑情》、《王先 生之欲火焚身》、《周末情人》、《北京杂种》、
《寻枪》、《恋爱中的宝贝》;
“戏说历史”风格的电视剧、情景喜剧
1、摩登时代
1936
导演:查里 · 卓别林
主演 :查里 · 卓别林 利特· 戈达德 亨利 · 伯格曼 世界有史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吸血鬼》 2、法国新浪潮:特吕弗导演《四百下》 《广岛之 恋》、《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筋疲力尽》 3、欧洲艺术电影:意大利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瑞典 伯格曼、波兰基斯洛夫斯基 《红色沙漠》、《八部半》、《野草莓》、《第七封 印》、《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三色》 哲学基础: 人/自然、人/社会、人/他人、人/自我的分裂 ;“上帝 之死” ;存在主义意味;“多余人”;悲观主义;异化感
而正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开始在电影文本
和叙述风格中实践着新的审美情趣时,80年代中
期,中国电影界除翻译或重版了西方电影理论著 作,杂志上不断出现零星的译文外,也出现了中 国学者较系统介绍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的著作,如 李幼蒸的《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就是一本很
有影响力的书。
同时,属电影外部的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的被引进和 得以系统介绍,也对中国电影美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 如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韦兹、麦克唐娜等)、现象学 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拉康的结 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以及接踵而至的后现代理论的大量涌 现,如罗兰· 巴特、福柯、利奥塔、霍克海默、德里达、直 至被称为后现代“教父”的杰姆逊。现代主义理论与后现 代理论虽有承继关系,但二者间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相对立 的观点和思想。
特别是紧接着“娱乐”功能从过去的受抑制 到一下子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武侠小说、流行 歌曲、情景喜剧、健美操、美容、卡拉OK等勃然 兴起,风靡全国,电影也从一种大众最喜欢的文 化娱乐逐渐走向娱乐文化。
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享受生活”和感性 刺激的需要,娱乐性被广泛地得以认同,后现代 现象悄然而至,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当娱乐文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强调是一种产业、 一种文化消费的主渠道后,美学理性也就随同哲 学思辨、文化反思一起被淡化了,甚至被消解了。 “影视美学”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作为一顶高雅的 帽子可随意戴在任何一种理论的或非理论的表述 上。
5、金色池塘 1981 导演:马克· 戴瑞尔 编剧:欧内斯特· 汤普森 主演:凯瑟琳· 赫本、亨利· 方 达 简· 方达
6、纯真年代
1994
导演:马丁· 斯科塞斯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米歇尔· 菲佛 薇诺娜· 瑞德
7、日瓦戈医生
1965
导演:大卫 里恩 编剧:罗伯特 鲍特 主演:奥玛·沙里夫 朱莉 · 克里斯蒂 杰拉尔丁·卓别林 罗德·斯泰格尔
11、辛德勒名单
主演:利亚姆· 尼森 本· 金斯
1993
拉尔夫· 法因斯
导演: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 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12、达· 芬奇密码 导演:朗· 霍华德
2006
主演:汤姆· 汉克斯、奥黛丽· 塔图 让· 雷诺
然而,80年代中后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文 化队伍中的各路豪杰重又纷纷登场亮相,充分显 示出新一代知识精英的不甘寂寞,中国电影界第 五代导演的崛起,更使一位“从小心理和性格就 压抑、扭曲”,却又“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生命 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情感在艺术中加以 抒发”的电影奇才张艺谋,凭着自己的天赋、自 信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 一位杰出的文化英雄。
总之,先提出一些质疑或商榷,并非针对具体 的研究者。所论也只一家之言,不一定都恰当。目 的无非是想提请诸学人一起来理清影视美学研究中 一些基本命题或构想,让研究既更深入、精细,也 更合乎逻辑,更具规范性。
一、纪实性电影美学
新现实主义——伊朗新电影——中国第六代导演
卢米埃尔兄弟:《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点》、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一种人道主义” 伊朗新电影:《谁能带我回家》(亚法· 帕纳哈)、《何处 是我朋友的家》、《橄榄树下》(阿巴斯) 中国:《小武》(贾樟柯 1998年)《妈妈》《广场》《儿 子》 《疯狂英语》(张元)《安阳婴儿》(王超)《流浪北 京》(吴文光)《北京的风很大》(雎安奇 1999)“纪实的 补课”
19在电影研究中,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归类应当更 科学些、合理些,不然,极易导致影视美学总态势的 偏颇。这当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而是讲应把方法与 理念看作两个不同系列来理解。自80年代相继出现了 不少有关影视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后,90年代又出现 了一批新的著作,如朱小丰的《现代电影美学导论》、 胡安仁的《电影美学》、姚晓蒙的《电影美学》、彭 吉象的《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王志敏的《电影 美学分析原理》、《现代电影美学基础》、刘隆民的 《电视美学》等。
第十章
电影的美学风格
严格说来,关于电影美学的探讨是自80年代 肇始,伴随着对各种电影理论讨论的逐步展开而 渐见其端倪,显其轮廓的。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历史短,对什么是电影美 学?其内涵与研究范畴的看法不尽一致,也是可以 理解的。可就在影视美学自身含义尚不明晰之际, 80年代末中国又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后现代理论, 接着又出现了无可否认的后现代现象。
于是在经济和文化双重转型 的背景下提出的“走向世界”和 “多元化”,又使“影视美学” 的基本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越 来越不易把握。而到了90年代后 期,一切都反转过来,又变得一 谈影视,就成了反美学、反哲学, 甚至反理性;一切都在游戏中、 在刺激里、在视听构筑的幻影内 的飘飘然。这种混乱现象如不加 以廓清,则极不利于电影美学, 电视美学的健康发展。
8、闪电奇迹
1995
导演:维克多·萨尔瓦 主演:杰夫· 戈德布拉姆 肖恩· 帕 兰斯· 亨利克森 玛丽· 斯丁伯根
特里克· 弗拉內瑞
8、外星人ET
1982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亨利· 托马斯 彼得· 凯奥特 迪· 华莱斯· 斯通 德鲁· 巴里摩尔
10、《马语者》 1998 导演: 罗伯特· 雷德福 主演: 罗伯特· 雷德福 克里斯汀· 斯科 特· 托马斯;斯嘉丽· 约翰逊;山姆· 内尔
当然,也可从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 自己的美学观,如从中国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 “十七年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 实主义电影、书法派、法国“新浪潮”电影、《电 影手册》派、地下电影、黑色电影等等来强调电影 美学的流向,随着流派的不断变化,电影史的不断 发展,美学观念和审美方法也不断更新。而且,上 述种种电影美学理论,往往既各自标举各自的观点、 理念,又自觉不自觉地互相交叉、互相影响,这就 形成了电影美学的多元化阐释与电影美学性质之混 乱的并存局面。
四、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
新好莱坞-后现代电影:反传统、反文化、滑稽模仿、叙 述游戏、颠覆和解构、开放的结尾、自相矛盾、“摇滚化” 1、美国:从对好莱坞的反叛开始 《邦妮与克莱德》《飞越疯人院》《不准掉头U形拐弯》 《天生杀人狂》《低俗小说》《楚门的世界》《骇客帝国》 2、英国:从绅士文化到嬉皮士文化 《相见恨晚》《红菱艳》《桂河大桥》==(库布里克) 《发条橘子》《闪灵》==《滑动门》《迷墙》《猜火车》 3、其他: 《误打盲撞》(《维洛尼卡的双重生活》)《罗拉快 跑》、《暴雨将至》、《碰撞》
电影理论基础:‘作者论’(“作家电影”);把摄影 机当作自来水笔来写作,写日记。风格化、表现主观性、自 我意识、幻觉和潜意识/个体生存的危机、异化、存在主义/ 《冬春的日子》《苏州河》《悬恋》《巫山云雨》 特征与追求:风格化、假定性、用各种电影语言表意 (色彩、声音、构图、形象)表现主观性、张扬自我意识、 自我的迷失与寻找、自我表现、幻觉和潜意识、表现心理时 空、个体生存的危机 影响所及: 第五代导演:《黄土地》、《黑炮事件》……《恋爱中的 宝贝》、《周渔的火车》 第六代导演:《悬恋》、《冬春的日子》、《苏州河》、 《巫山云雨》《月蚀》
16、放牛班的春天
2004
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
主演:热拉尔· 朱诺 雅克· 贝汉
戴迪亚· 费拉蒙
有必要提及的是,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一书 里的分类。认为可以将当代西方电影的研究分为四
大类,即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其中电影学泛指“电影科学”,也有人称之为“研 究电影作为审美、社会等现象的科学”。它是由心 理学、精神病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 等,电影之外的其他学科组成的对电影进行系统研
撞击,它至少说明中国电影理论正在提出自己的
美学体系构想。不仅对中国电影理论,而且对世 界电影界在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规范性都提出了挑 战。遗憾的是探讨、争鸣之余,尚未来得及对 “电影美学”作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西方
当代电影已经开始大量涌进我们那被封闭得太久
的国门。
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也不 断被引进国内。这种积极参与文化批判,并迅速改 变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开放局面,对中 国影视业的反思、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电影界在对“电影美 学”理念尚未理清头绪之际,又一次受到了西方电 影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客观上在 影视研究视域中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更不规范。
己的美学观的,如
大名鼎鼎的巴赞和 克拉考尔。
还有从电影艺术形 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 影的美学特性的,往往 将经验总结、技巧(如 特写、剪辑、镜头)等 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 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贝拉· 巴拉兹的《电影美 学》。
更有从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分 析电影美学的,这就出现了社会学电影理论、精 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 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等等)。
二、戏剧化电影美学
苏联蒙太奇学派——好莱坞电影——中国 五、六十年代电影“样板戏” 三、现代主义电影美学
先锋电影-表现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欧洲艺术 电影(意大利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瑞典伯格曼)中国的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
先锋电影:《机器的舞蹈》、《对角线交响 曲》、《一条安达鲁狗》
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