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但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音乐教育。因此该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加强这一时期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音乐才能,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所以,感受能力、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组成了培养学生音乐才能不可缺少的四部分。
一、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构成了音乐感受力,它是在学生听、唱、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教师要以听辨、比较、想象、联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1)、学生用听觉直接感知音乐是感受、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在听范唱一、二次后就能大至哼唱出乐曲的旋律,这就充分体现了听觉对感受力的重大影响。
(2)、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在视唱教学中表现由为突出。当我们要求学生记下老师所弹的旋律时,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
(3)、由于音乐旋律、节奏和人体的律动有着共同的内在联系,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的表现性质,故把律动引入音乐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我在教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时用《健康歌》编了一个律动,让学生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
识技能,真正做到了二者的互相促进,为今后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二、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情绪、鉴别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以及欣赏音乐等的能力。对音乐的鉴赏除了具备良好的感受力外还要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应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音乐的题材,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了解国籍、民族、时代的特征、特点。然后将内容综合成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艺术形象。如我在三年级讲授欣赏《我的家乡沂蒙山》时,大部分同学一听就能说出是女高音演唱的民歌。虽然他们对民歌的定义不太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西洋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的音响效果非常敏感。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等活动进行的。鉴赏力与欣赏水平互相为目的共同提高。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德育教育为前提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情趣、情感和能力。
三、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则显得由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我的感觉是必须在他们的演唱、演奏、唱游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让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对音乐的感悟,使音色更具感染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音乐感受能力不同,因而存在很具差异的创造和想象,这些会直接影响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在不影响、约束其创作发挥的同时从正面引导学生,向着积极、乐观、向上的方面发展。如在特长班的训练中针对《天鹅湖》这首乐曲到底什么音色来演奏上,同学们发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用弦乐能表现出那份神秘而略带哀婉的气氛,有的同学则以为用排箫一样体现出乐曲优美而不失诉说的感觉。这时,我在学生音色选择都比较合理时就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用某种音色,而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选用自己喜欢的音色。因为它并非单纯的强调乐曲处理结果,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独立
见解,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发展的,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