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知识;2.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使用场景;3. 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用的调度算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优化系统资源分配等;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编程能力,如进程创建、线程同步、文件操作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类型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操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2. 进程与线程: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调度算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进程与线程的定义与区别- 进程状态与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分析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虚拟内存技术- 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介绍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存储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内存管理
设计1 题目内存管理一、问题描述与分析1、虚拟存储技术为了扩充内存容量,同时避免增加系统成本以及机器自身的限制,因此采取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的方法,即虚拟存储技术。
2、解决方法程序运行之前,仅将当前需要运行的少数页面先装入内存便可继续运行,其余部分暂存在盘上。
程序运行时,如果他所要访问的页面已调入内存,便可继续执行下去;但如果程序所要访问的页面尚未调入内存,此时程序应利用OS提供的请求调页功能,将他们调入内存,以是进程能继续执行下去。
如果此时内存已满,无法再装入新的页面,则还需在利用页面的置换功能,将内存中暂时不用的页面调至盘上,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再将要访问的页面调入内存,使程序继续执行下去。
二、设计要求和目的1、设计目的在本课程设计中,通过对“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实现,进一步了解虚拟存储的特点,掌握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2、设计要求模拟页面置换设计中,分别利用最佳置换算法(OPT)、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UR)、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页面序列,这些页面序列为了减少人工输入的麻烦,而采用随机产生。
在执行程序时,只要改变页面的大小,就可以达到不用的页面序列。
同时,记录页面置换次数,最后计算并输出OPT、LUR、FIFO 算法在不用页面数量下的缺页率。
三、背景知识在学习了操作系统这本书之后,了解到:为了扩充内存容量,采取虚拟存储技术,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
所谓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
在虚拟存储器中,允许讲一个作业分多次调入内存,因此虚拟内存气的实现都毫无例外的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存储器方式的基础上。
于是采用了分页请求系统来实现。
即,增加了请求调页和页面置换功能的所形成的页面虚拟存储系统。
分页请求系统,它允许只装入少数页面的程序及数据,先启动运行。
以后再通过调页功能及页面置换功能,陆续的把即将要运行的页面调入内存,同时把暂不运行的页面换出到外存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内存分配、回收的原理及方法;2. 掌握虚拟内存的原理,了解分页、分段等内存管理技术;3. 了解操作系统中内存保护、共享、碎片处理等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内存管理算法;2. 能够通过编程实践,实现基本的内存分配与回收功能;3. 能够运用虚拟内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内存管理在操作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一部分,侧重于内存管理方面的知识。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对于提高系统性能、保障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但可能对内存管理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内存管理技术;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存管理概述:介绍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教材章节:第2章 内存管理概述- 内容:内存分配、回收原理,内存保护、共享机制。
2. 内存管理技术:讲解物理内存管理和虚拟内存管理技术;- 教材章节:第3章 内存管理技术- 内容:分页管理、分段管理、段页式管理,内存碎片处理。
3. 内存管理算法:分析常见的内存分配和回收算法;- 教材章节:第4章 内存管理算法- 内容: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等。
4.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实例分析:结合具体操作系统,分析其内存管理实现;- 教材章节:第5章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实例- 内容:Linux内存管理、Windows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存储器管理课程设计报告3
流程图任务执行路径进程地址间的管理模型页表管理内存虚拟空间3.相关代码设计linux/memory.c程序代码#include <signal.h> // 信号头文件。
定义信号符号常量,信号结构以及信号操作函数原型。
#include <asm/system.h> // 系统头文件。
定义了设置或修改描述符/中断门等的嵌入式汇编宏。
#include <linux/sched.h> // 调度程序头文件,定义了任务结构task_struct、初始任务0 的数据,// 还有一些有关描述符参数设置和获取的嵌入式汇编函数宏语句。
#include <linux/head.h> // head 头文件,定义了段描述符的简单结构,和几个选择符常量。
#include <linux/kernel.h> // 内核头文件。
含有一些内核常用函数的原形定义。
volatile void do_exit(long code); // 进程退出处理函数,在kernel/exit.c。
//// 显示内存已用完出错信息,并退出。
static inline volatile void oom(void){printk("out of memory\n\r");do_exit(SIGSEGV); // do_exit()应该使用退出代码,这里用了信号值SIGSEGV(11) // 相同值的出错码含义是“资源暂时不可用”,正好同义。
// 刷新页变换高速缓冲宏函数。
// 为了提高地址转换的效率,CPU 将最近使用的页表数据存放在芯片中高速缓冲中。
在修改过页表// 信息之后,就需要刷新该缓冲区。
这里使用重新加载页目录基址寄存器cr3 的方法来进行刷新。
// 下面eax = 0,是页目录的基址。
#define invalidate() \__asm__("movl %%eax,%%cr3"::"a" (0))/* these are not to be changed without changing head.s etc *//* 下面定义若需要改动,则需要与head.s 等文件中的相关信息一起改变*/// linux 0.11 内核默认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是16M,可以修改这些定义以适合更多的内存。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2)掌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和维护能力;(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使用观念,提高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作用和分类;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与互斥、死锁等问题;3.内存管理:讲解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等;4.文件管理:讲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文件访问控制、磁盘空间分配等;5.设备管理:讲解设备驱动程序、I/O调度策略、中断处理和DMA传输等;6.操作系统实例分析:分析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操作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操作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2. 学会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特点;3.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块或功能;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根据课程所学,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系统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
模块可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 设计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团队协作: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35人。
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包括所有设计文件、代码及相关文档;(3)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阐述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及创新点。
三、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分析所选操作系统模块的功能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3. 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编写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4. 测试与调试:对实现的系统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5. 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7. 演示与答辩:制作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回答评委提问。
四、评分标准1. 设计报告(30%):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述准确、格式规范。
2. 代码质量(40%):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创新性。
3. 演示与答辩(20%):PPT制作、汇报效果、回答问题。
4. 团队协作(10%):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沟通交流。
五、预期成果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2. 技能提升:提高编程能力,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技巧。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内存管理算法模拟
课程设计说明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操作系统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0年 5月 15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的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在实现可变分区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与回收操作等问题。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中必须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括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为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必须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作业。
常用的分配算法有五种,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快速适应算法(QUICK FIT)和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关键词:动态分区分配内存分配算法1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问题描述 (1)1.2算法描述 (1)1.3设计目的 (1)2 系统设计 (2)2.1设计要求 (2)2.2设计原理 (2)2.3设计流程图 (3)3系统实现 (6)3.1数据结构 (6)3.2函数声明与定义 (6)3.3运行结果 (11)4总结 (16)参考文献 (16)1系统分析1.1问题描述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模拟内存分配算法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
功能有以下几个,利用分区分配算法为作业分配内存空间,可以对已分配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并可以查看分配的情况。
1.2算法描述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的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在实现可变分区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与回收操作等问题。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中必须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括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为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必须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作业。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目录《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引言 (3)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3)开发环境 (4)系统分析设计 (4)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内存管理概念 (4)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内存的物理组织 (4)什么是虚拟内存 (5)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问题描述和分析 (6)程序流程图 (6)数据结构体分析 (8)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最先适应算 (11)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最优适应算法 (16)最坏适应算法......................................................... (18)回收内存算法 (20)调试与操作说明 (22)初始界面 (22)模拟内存分配 (23)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空闲区说明表界面 (24)回收内存界面 (25)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总结与体会 (28)参考文献 (28)引言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
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
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教案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教案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中内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理解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
4.能够理解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内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3.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4.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虚拟内存的实现方式和工作原理。
重点:内存管理的方法和虚拟内存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讲解内存的基本概念、分类、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虚拟内存的实现方式。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间的关系。
4.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内存管理相关概念和原理。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实验和演示。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如何管理内存。
2.讲授新课:讲解内存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介绍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
3.巩固练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虚拟内存的实现方式。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含源代码
else if(q->data.length==request)
{
q->data.state=1;
return OK;}
else
{
temp->prior=q->prior;
temp->next=q;
temp->data.address=q->data.address;
temp->data.num=q->data.num;
temp->data.address=p->data.address;
temp->data.num=p->data.num;
p->prior->next=temp;
p->prior=temp;
p->data.address=temp->data.address+temp->data.length;
p->data.length-=request;
(1)sum分区序号,整型;
(2)address起始地址,长整型;
(3)length分区大小,长整型;
(4)state分区状态,整型;
2、typedef struct Node{}线性表的双向链表存储结构,包含以下参数
(1)*prior前趋指针;
(2)*next后继指针;
3、flag记录要删除的分区序号,整型;
设
计
要
求
1、编写程序实现采用可变分区方法管理内存,通过实验加强对内存管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在完成电子设计后,要求写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工
作
量
编写代码不少于200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多道操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与其它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概念,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题目操作系统模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三、设计内容(内存部分)模拟各种内存分配算法及回收过程,并能动态演示。
结合进程调度算法,能为进程模拟分配内存,并设计一个跟踪该内存模拟分配的进程或线程,记录内存分配的结果四、设计的步骤(内存部分)1.总体设计:①存储管理:功能描述:存储管理负责完成对内存存储器的地址转换,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对内存储器进行分配与去配,解决多用户对内存储器的共享和保护,通过软件手段,实现对内存储器容量的扩充。
简要描述:可变分区管理方式预先不将内存划分成几个区域,而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作一个大的空闲区。
存储管理部分,系统为提供了存储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实现内存空间的管理、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和存储保护操作。
事件流当用户请求管理内存分配时,启用该用例,系统显示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和内存存储保护。
当用户请求内存分配时,系统执行内存的分配;当用户内存使用完成后,系统执行内存的回收。
内存分配出现问题时,需要执行对内存储器的保护。
用例图子用例图②内存空间的分配功能描述:源程序经过编译、链接、并装入内存后才能运行。
内存空间的分配即对内存空闲区的分配。
简要描述:可变分区管理方式预先不将内存划分成几个区域,而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作一个大的空闲区。
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内各个空闲区,当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入该作业。
事件流当用户请求管理内存回收时,启用该用例,系统显示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和内存存储保护。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四-linux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四-linux内存
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四-linux内存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内存管理是内核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部分,需要处理器和内核之间的协作。
内核在启动时通过调用start_kernel()函数实现内存结构的初始化工作,之后内存管理的工作交由伙伴系统算法承担。
伙伴算法采用页框作为基本内存区,适合于大块内存的请求,但是当有小内存的请求时,分配一整个页框是一种浪费,因此引入了新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在同一页框内分配小内存区。
虚存空间管理以进程为基础,每个进程最大可以拥有3GB的私有虚存空间,进程的内核空间被所有进程共享,进程虚存空间由mm_struct结构和vm_area_struct结构描述。
Linux 系统采用分页机制实现虚存管理,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虚存地址空间,进程虚拟地址空间通过进程的页目录和页表实现与物理内存的映射。
进程创建时分配一个虚拟地址空间,直到实际对物理内存进行操作时才通过请页机制分配物理内存。
通过对Linux O(1)算法进行模拟,对就绪队列、active和expired队列进行模拟,对三级调度中的高级和低级调度进行模拟,对伙伴系统算法进行模拟,对虚存和物理内存进行模拟,对快表和LRU替换算法进行模拟,对页表进行模拟,加深对Linux2.6的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的了解,以及加强了团队意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能够深刻的理解Linux系统里的进程是如何运转调度的,连续空间的内存是如何分配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是如何映射的等等,从而了解到这些知识后,为我们设计或者改造出更好的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方案的想法提供了基础。
内存管理程序课程设计
内存管理程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内存管理程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内存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内存分配与回收的策略,以及熟练运用内存管理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内存分配与回收的策略和方法。
3.了解内存管理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编写简单的内存管理程序。
2.能够分析并解决内存管理相关的问题。
3.能够运用内存管理程序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内存管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热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内存的分类、内存管理的任务和目标等。
2.内存分配与回收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静态分配、动态分配、内存碎片管理等。
3.内存管理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内存分配算法、内存回收算法等。
4.内存管理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如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等。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内存管理程序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讲解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内存管理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编写和运行内存管理程序,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内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五版)》作为主要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存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接口。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存储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邵国金班级:0814121学号:081412112姓名:同组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 年1 月9日前言本课程设计是编制页面置换算法FIFO、LRU、LFU、NUR和OPT的模拟程序,并模拟其在内存的分配过程。
同时根据页面走向,分别采用FIFO、LRU、LFU、NUR和OPT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统计命中率;同时系统可以随意设置当前分配给作业的物理块数。
系统运行时,任意输入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设定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输出其页面淘汰的情况,计算其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系统结束后,比较同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得出在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使用FIFO算法,由于测试数据相同的页面比较少,所以采用FIFO算法时,需要置换的页面多,比较繁琐,没有优化效果,所以FIFO算法性能不好。
使用LRU的算法,此组数据显示LRU的算法使用比较繁琐,总的来说,NUR、LFU、LRU 算法介于FIFO和OPT之间。
通过系统模拟得出,OPT算法的性能高,LRU、NUR、LRU算法的性能次之,FIFO的算法性能最差,较少应用;由于OPT算法在实际上难于实现,所以实际应用一般用LRU算法。
本程序实现了操作系统中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缺页中断理想型淘汰算法,该算法在访问串中将来再也不出现的或是在离当前最远的位置上出现的页淘汰掉。
这样,淘汰掉该页将不会造成因需要访问该页又立即把它调入的现象。
该程序能按要求随机确定内存大小,随机产生页面数,进程数,每个进程的页数,给进程分配的页数等,然后运用理想型淘汰算法对每个进程进行计算缺页数,缺页率,被淘汰的序列等功能。
目录一.系统环境 (1)1.1硬件环境 (1)1.2软件环境 (1)二.设计目的 (2)三.总体设计 (3)3.1程序设计组成框图 (3)3.2流程图 (4)四.详细设计 (7)4.1模块功能说明 (7)4.11数据结构 (7)4.12函数定义 (8)4.13变量定义 (8)4.2算法分析 (8)五.调试与测试 (10)5.1调试方法 (10)5.11使用Vi编译程序 (10)5.12运行程序 (12)5.2结果分析与讨论 (13)5.3测试问题及采取措施 (13)六.源程序 (14)七.心得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一.系统环境1.1硬件环境PC机一台,0.99G内存,2.0GHZ主频1.2软件环境设计和实验将Windows环境下,gcc和虚拟机软件VMWare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模拟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了解Windows 2000/XP 对用户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分配方法。
同时需要了解跟踪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被跟踪程序保持同步,使用Windows提供的信号量)。
对Windows分配虚拟内存、改变内存状态,以及对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和页面文件(pagefile)状态查询的API 函数的功能、参数限制、使用规则要进一步了解。
默认情况下,32 位Windows 2000/XP 上每个用户进程可以占有2GB 的私有地址空间,操作系统占有剩下的2GB。
Windows 2000/XP 在X86 体系结构上利用二级页表结构来实现虚拟地址向物理地址的变换。
一个32 位虚拟地址被解释为三个独立的分量——页目录索引、页表索引和字节索引——它们用于找出描述页面映射结构的索引。
页面大小及页表项的宽度决定了页目录和页表索引的宽度。
实验要求:使用Windows 2000/XP 的API 函数,编写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进程,一个线程用于模拟内存分配活动,一个线程用于跟踪第一个线程的内存行为,而且要求两个线程之间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
模拟内存活动的线程可以从一个文件中读出要进行的内存操作,每个内存操作包括如下内容:时间:操作等待时间。
块数:分配内存的粒度。
操作:包括保留(reserve)一个区域、提交(commit)一个区域、释放(release)一个区域、回收(decommit)一个区域和加锁(lock)与解锁(unlock)一个区域,可以将这些操作编号存放于文件。
保留是指保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不分配物理存储空间。
提交在内存中分配物理存储空间。
回收是指释放物理内存空间,但在虚拟地址空间仍然保留,它与提交相对应,即可以回收已经提交的内存块。
释放是指将物理存储和虚拟地址空间全部释放,它与保留(reserve)相对应,即可以释放已经保留的内存块。
大小:块的大小。
【说明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内存管理算法模拟
【关键字】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操作系统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5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计算机院系软件教研室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摘要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与回收操作等问题。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中必须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括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为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必须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作业。
常用的分配算法有五种,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快速适应算法(QUICK FIT)和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关键词:动态分区分配内存分配算法目录1系统分析1.1问题描述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模拟内存分配算法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
功能有以下几个,利用分区分配算法为作业分配内存空间,可以对已分配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并可以查看分配的情况。
1.2算法描述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的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在实现可变分区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与回收操作等问题。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中必须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括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为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必须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作业。
常用的分配算法有五种,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快速适应算法(QUICK FIT)和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
本程序采用的是首次适应算法,我们以空闲分区链为例来说明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分配情况。
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在分配内存过程中,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到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存储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邵国金班级:0814121学号:081412112姓名:同组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 年1 月9日前言本课程设计是编制页面置换算法FIFO、LRU、LFU、NUR和OPT的模拟程序,并模拟其在内存的分配过程。
同时根据页面走向,分别采用FIFO、LRU、LFU、NUR和OPT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统计命中率;同时系统可以随意设置当前分配给作业的物理块数。
系统运行时,任意输入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设定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输出其页面淘汰的情况,计算其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系统结束后,比较同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得出在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使用FIFO算法,由于测试数据相同的页面比较少,所以采用FIFO算法时,需要置换的页面多,比较繁琐,没有优化效果,所以FIFO算法性能不好。
使用LRU的算法,此组数据显示LRU的算法使用比较繁琐,总的来说,NUR、LFU、LRU 算法介于FIFO和OPT之间。
通过系统模拟得出,OPT算法的性能高,LRU、NUR、LRU算法的性能次之,FIFO的算法性能最差,较少应用;由于OPT算法在实际上难于实现,所以实际应用一般用LRU算法。
本程序实现了操作系统中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缺页中断理想型淘汰算法,该算法在访问串中将来再也不出现的或是在离当前最远的位置上出现的页淘汰掉。
这样,淘汰掉该页将不会造成因需要访问该页又立即把它调入的现象。
该程序能按要求随机确定内存大小,随机产生页面数,进程数,每个进程的页数,给进程分配的页数等,然后运用理想型淘汰算法对每个进程进行计算缺页数,缺页率,被淘汰的序列等功能。
目录一.系统环境 (1)1.1硬件环境 (1)1.2软件环境 (1)二.设计目的 (2)三.总体设计 (3)3.1程序设计组成框图 (3)3.2流程图 (4)四.详细设计 (7)4.1模块功能说明 (7)4.11数据结构 (7)4.12函数定义 (8)4.13变量定义 (8)4.2算法分析 (8)五.调试与测试 (10)5.1调试方法 (10)5.11使用Vi编译程序 (10)5.12运行程序 (12)5.2结果分析与讨论 (13)5.3测试问题及采取措施 (13)六.源程序 (14)七.心得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4)一.系统环境1.1硬件环境PC机一台,0.99G内存,2.0GHZ主频1.2软件环境设计和实验将Windows环境下,gcc和虚拟机软件VMWare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
请求页式管理是一种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技术。
本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要求:(1)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
指令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①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②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③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①在[0,319]的指令地址之间随机选取一起点m;②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l的指令;③在前地址[0,m+1]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m’;④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m’+1;⑤在后地址[m’+2,319]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⑥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直到执行320次指令。
(2)将指令序列变换成为页地址流。
设:①页面大小为1K;②用户内存容量为4页到32页;③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中,按每页存放10条指令排列虚存地址,即320条指令在虚存中的存放方式为:第0条~第9条指令为第0页(对应虚存地址为[0,9]);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10,19]);………第310条~第319条指令为第3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310,319])。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32页。
(3)计算并输出下述各种算法在不同内存容量下的命中率(要为以下各种算法定义数据结构)。
①先进先出的算法(FIFO);②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③最近最不经常使用算法(NUR/NRU/CLOCK)。
命中率=1-页面失效次数/页地址流长度在本设计中,页地址流长度为320,页面失效次数为每次访问相应指令时,该指令所对应的页不在内存的次数。
(4)关于随机数产生办法,Linux/UNIX系统提供函数srand()和rand(),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
例如:srand()语句可初始化一个随机数:a[0]=10*rand()/32767*319+1,a[1]=10*rand()/32767*a[0];………语句可用来产生a[0]、a[1]、…中的随机数。
3.1程序设计组成框图系统分为4个子模块:初始化模块,FIFO、LRU、LFU、NUR和OPT的五个算法模块。
初始化模块:initialize( )初始化函数,给每个相关的页面赋值。
FIFO算法模块:计算使用FIFO算法时的命中率。
LRU算法模块:计算使用LRU算法时的命中率。
LFU算法模块:计算使用OPT算法时的命中率。
NUR算法模块:计算使用LFU算法时的命中率。
OPT算法模块:计算使用NUR算法时的命中率。
3.2流程图LFU NUROPT四.详细设计本实验的程序设计基本上按照实验内容进行。
即首先用srand()和rand()函数定义和产生指令序列,然后将指令序列变换成相应的页地址流,并针对不同的算法计算出相应的命中率。
相关定义如下:4.1模块功能说明4.11数据结构(l)页面类型typedef struct{int pn,pfn,count,time;} pl_type;其中pn为页号,pfn为面号,count为个周期内访问该页面次数time为访问时间。
(2)页面控制结构pfc_struct{int pn,pfn;struct pfc_struct *next;}typedef struct pfc_struct pfc_type;pfc_type pfc[xy],*free_head,*busy_head;pfc_type *busy_tail;其中:pfc[xy]定义用户进程虚页控制结构,*free_head为空页面头的指针,*busy_head为忙页面头的指针,*busy_tail为忙页面尾的指针。
4.12函数定义(1)void initialize():初始化函数,给每个相关的页面赋值。
(2)void FIFO():计算使用FIFO算法时的命中率。
(3)void LRU():计算使用LRU算法时的命中率。
(4)void OPT():计算使用OPT算法时的命中率。
(5)void LFU():计算使用LFU算法时的命中率。
(6)void NUR():计算使用NUR算法时的命中率。
4.13变量定义(1)int a[zllc];指令流数据组。
(2)int page[zllc];每条指令所属页号。
(3)int offset[zllc];每页装入10条指令后取模运算页号偏移值。
(4)int pf:用户进程的内存页面数。
(5)int zhihuan:页面失效次数。
4.2算法分析先进先出算法,即FIFO算法(First-In First-Out algorithm)。
这种算法选择最先调入主存储器的页面作为被替换的页面。
它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实现,能够利用主储存器中页面调度情况的历史信息,但是没有反应程序的局部性。
因为最先调入主存的页面,很有可能是经常使用的页面。
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即LFU(Least Frequently used algorithm)。
这种算法选择近期最少访问的页面作为被替换的页面。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算法,因为到目前为止最少使用的页面,和可能也是将来最少访问的页面。
该算法即充分利用了主存中吗调度的历史信息,又正确反映了程序的局部性。
但是这种算法实现起来非常的困难,它要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很长的计数器,并且要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钟为每个计数器定时计数。
在选择被替换页面时,要从所有的计数器中选择一个计数值最大的计数器。
因此,通常使用如下一种简单的方法。
最久没有使用算法。
即LRU(Least Recently Used Algorithm)。
这种算法把近期最久没有被访问的页面作为被替换的页面。
它把LFU算法中要记录数量上的多与少简化成判断有于无,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NUR算法在需要淘汰一页时,从哪些最近一个时期内未被访问的页面中任选一页淘汰。
只要在页面中增加一个访问位即可实现。
当某页被访问时,访问位置1.否则,访问位置0.系统周期性第对所有的引用位清零。
当须淘汰一页时从那些访问位为0 的页中选择一页进行淘汰。
如果引用位全为1或0,NRU算法退化为FIFO算法。
最优替换算法,即OPT(Optimal Replacement Algorithm).s上面介绍的几种页面替换算法主要是以主存储器中页面调度情况的历史信息为依据的,它假设将来主存储器中的页面调度情况与过去一段时间内主存储器中的页面调度情况是相同的。
当然这种假设不总是正确的。
最好的算法是选择将来醉酒不被访问的页面作为被替换的页面,这种算法的命中率是最高的,它就是最有替换算法。
要实现OPT算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程序先执行一遍,记录下实际的页地址流情况。
根据这个页地址流才能找到药被替换的页面。
显然这样做是不现实的。
因此OPT算法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算法,然而它也是一种很用的算法。
实际上,经常把这种算法作为评价其他页面替换算法好坏的标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哪一种算法的命中率与OPT算法最接近,那么,它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页面替换算法。
五.调试与测试5.1调试方法5.11使用Vi编译程序(1)打开VMware、选中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查看属性、选项、共享文件夹添加(2)查看root的主目录→mnt→hgfs→zheng→zhengjingjing→使用vi打开5.12运行程序5.2结果分析与讨论从上述结果可知,在内存页面数较少(4~5页面)时,5种算法的命中率差别不大,都是50%左右。
在内存页面为7~25个页面之间时,5种算法的访内命中率大致在52%至87%之间变化。
但是,FIFO算法与0PT算法之间的差别一般在6~10个百分点左右。
在内存页面为25~32个页面时,由于用户进程的所有指令基本上都已装入内存,从而命中率已较大。
从而算法之间的差别不大。
比较上述5种算法,以OPT算法的命中率最高,NUR算法次之,再就是LFU算LRU算法,其次是FIF0算法。
5.3测试问题及采取措施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一开始没有弄清楚rand和sand函数的使用方法,以至于运行时的到的结果与实际算起来的不相符,后来查阅资料,上网浏览搜索相关信息后,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