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作者简介素材1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范进中举》课件 北师大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 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 对读书人的毒害。
3.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 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 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 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 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 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 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 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 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 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 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
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前提测评
1.给红字注音
作揖( yī ) 行( há)ng事 醺( )xūn腆( ) tiǎn
啐( cuì) 星宿( x)iù 讳( )huì绾( )wǎn 2.词语解释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男,字敏轩,字文木,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
2相关背景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
五十六回。
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
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3主要内容
本文借范进因乡试中举而疯癫的经过,表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沉重的精神负担,显示了八股取士对士人精神的祸害,并以胡屠户及乡邻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反映当世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可耻风气,进行辛辣的讽刺。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张乡绅拜会贺胡屠户受赠。
初中语文课文知识之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课文知识之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课文知识之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
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原文: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
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好,几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结束了!中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到手了)
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
正好体现了范进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总结: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
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
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
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
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
正好体现了范进“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总结: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
《范进中举》知识点(初三)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19 范进中举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 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 四层。
明确2.
•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 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 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 “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3.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明确: •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
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 •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
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 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 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 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 害。
4.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 是喜剧还是悲剧?
• 明确: •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
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 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 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 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 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 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 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 提示:(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 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 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明确1.
•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 于统治阶级行列。
•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 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 贵。
《范进中举》文本:作者简介
《范进中举》文本: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
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
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精编文档】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作者简介1北师大版.doc
《范进中举》作者简介作者与《儒林外史》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
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
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
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
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
《范进中举》1
2023-11-07CATALOGUE目录•简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总结评价01简介时代背景作品以明朝中期为背景,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读书人普遍追求功名利禄,而科举考试则是他们实现仕途的主要途径。
范进其人范进是一个贫穷的读书人,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生活穷困潦倒。
背景介绍作者介绍02生平: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
03作品:《儒林外史》等社会背景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败坏,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疯狂追求科举考试,导致读书人失去了读书的本质和意义。
个人背景吴敬梓亲身经历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和丑陋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创作背景02故事情节范进在家中地位低下,常受岳父的欺凌和社会的嘲讽。
社会地位低贫穷潦倒缺乏学识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常常缺衣少食。
虽然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养。
03范进中举前的生活0201范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参加乡试在考试过程中,范进的学识和能力受到了其他考生的质疑。
遭受质疑尽管遭受质疑,范进仍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举人的头衔。
获得举人范进中举的过程范进中举后的生活社会地位提升中举后,范进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巴结。
经济状况改善中举后,范进获得了官职和俸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学识和能力得到认可中举后,范进的学识和能力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重用。
03人物形象1范进23范进是一个懦弱、虚荣、自大、愚蠢的形象,他总是被周围的人利用,却又总是相信别人的甜言蜜语。
人物性格范进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选择逃避或依赖他人,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为特点范进虽然中了举人,但他的命运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反而因此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命运走向胡屠户是一个粗鲁、自私、贪婪的人,他对范进的态度傲慢无礼,对有钱有势的人阿谀奉承,对穷苦百姓则冷漠无情。
人物性格胡屠户胡屠户在与人交往时,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他不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只考虑自己的得失。
范进中举作者简介
吴敬梓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
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清代文学家。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
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
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吴敬梓精熟《昭明文选》,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
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缘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
《儒林外史》内容博大深厚,闪烁着民主进步的思想光芒。
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和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
虽然假托明代,却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
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丝希望,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
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吴敬梓在古文辞赋等方面也有不少著述,现存的都是四十岁以前的作品,被收录在《文木山房集》中,有赋四篇:《移家赋》《拟献朝会赋》《正声感人赋》《继明照四方赋》。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吴敬梓《范进中举》课文解析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①面对丈人的教训,范进表现如何?)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第一部分第一层:写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道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唯唯连声”。
这是个说的序幕。
【品味】胡屠户虽是贺喜,但对于进学后的范进,依然一派倨傲的架势。
左一个“现世宝”,右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对范进连骂带训。
他自夸不断接济女婿一家的恩德,将范进进学说成是自己积德带挈的结果,活画出胡屠户不知廉耻的市侩嘴脸。
“唯唯连声”体现了范进的逆来顺受,不敢有丝毫反抗。
说到“体统”,胡屠户的灵魂就像曝了一次光,封建的等级观念浸透了他的灵魂,这也为下文他的态度前后变化之大埋下伏笔。
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
《范进中举》备课全方案新课导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拔官吏的方式,对于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科举制度也荼毒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灵魂,扭曲了读书人的人格,玷污了读书人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在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丑态表演。
积累整合字词积累1.易读错的字音作揖..(zuò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g) 行.事(háng) 长.亲(zhǎng) 腆.着(tiǎn) 啐(chì) 万贯.家私(guàn) 报贴.(tiě) 不省.人事(xǐng) 拙.病(zhuō) 商酌.(zhuó) 星宿.(xiù) 斋.公(zhāi) 兀.自(wù) 后襟.(jīn) 桑梓.(zǐ) 轩.敞 (xu ān) 锭.子(dìng) 瘟(wēn) 嗑(hé) 讳(huì) 绾(wǎn)2.多音字bā(扒车) háng(横着) zuò(作业) háo(号叫) 扒横作号pá(扒手) hèng(蛮横) zuō(作坊) hào(商号) 3.形近字揖yī(作揖) 拱gǒng(拱手) 踹chuài(踹开) 辑jí(编辑) 哄hǒng(哄骗) 揣chuǎi(揣测) 缉jī(缉拿) 烘hōng(烘托) 喘chuǎn(喘气) 磕kē(磕头) 帖tiě(报帖) 绾wǎn(绾个扣) 瞌kē(瞌睡) 贴tiē(粘贴) 倌guān(堂倌) 溘kè(溘然) 沾zhān(沾染) 馆guǎn(饭馆) 4.词语释义带挈:提携。
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盘费:旅费。
万贯家私:大量的家财。
从前用绳子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
央及:恳请,拜托。
拙病:倒霉的病。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写作特色素材北师大版
写作特色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对照,揭露人物虚伪丑恶的嘴脸,是这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胡屠户这个形象,作者就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在范进中举之前,什么“穷鬼”、“现世宝”、“尖嘴猴腮”,把范进一骂一个狗血喷头;中举之后,胡屠户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范进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原先说自己“倒运”,错把女儿嫁给了范进;如今又吹嘘“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当初在范进一家面前骄横至极,“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现在则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胡屠户这些截然矛盾的言行,说来和做来是那样的自然和自得,这正好表现了一个市侩的性格特征。
通过这种对比描写,胡屠户的庸俗势利面目得到了最辛辣的揭露和讽刺。
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用生动的细节和场面,展示人物的灵魂,给以辛辣的讽刺。
范进喜极发疯一段描写,就是精采的白描。
作者以洗炼传神的笔墨,对范进的狂态作了淋漓尽致的刻划,和盘托出了这个人物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恶灵魂,令人感到可憎可恶亦复可笑可怜。
作者对胡屠户的描写,更是处处笔带讽刺。
胡屠户替范进治疯一段,写得尤其诙谐辛辣。
又如写胡屠户接银子时的虚伪动作:“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市侩加吝啬鬼的口吻情状,跃然纸上。
作者不加任何说明和议论,而褒贬之意却让形象本身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这种“无一贬词,而情传伪毕露”的白描手法,正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
通俗、洗炼的语言:语言通俗、洗炼,富有表现力。
比如写范进卖鸡:“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地,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仅用二十来个字,就把穷愁潦倒中的迂夫子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人物的对话具有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的特色,能够活脱脱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气质和性格特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范进中举》综合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
《范进中举》综合资料一、谋篇立意课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的罪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2段,以科举为线索,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前的可怜遭遇。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
三、写作方法1、作者善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胡屠户是做杀猪卖肉生意的,所以,他的话始终离不开猪油、猪肉。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的某个细节,发掘其典型意义,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
如胡屠户跟在范进后边低着头扯衣服皱的细节,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一幅溜须拍马的奴才相。
3、鲜明的对比与夸张,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如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境况的对比;胡屠户对他态度的对比等等。
范进中举之后发疯,就是通过合理夸张而设置的情节。
⑷本文语言通俗、洗炼,富有表现力。
四、重难点导析1、对文章第五段的诠释。
这一段人物描写,主要用了两种技法,一种是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
范进发疯的过程,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
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
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
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
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
一个“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
与狂喜的心情合拍,语句短小,语气强烈。
第三层的细节设计得很妙,让他踹在塘里,既不牵强,又足以漫画式的加以“丑化”“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后半段集中的侧面描写依次写众人、老太太、娘子胡氏,众邻居的对话,众人与家人心情不同。
众人比较理智冷静,能判断事实,帮想办法;家人则是担忧恐惧。
作者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
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趋炎附势的心态已经显露。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 范进中举 公开课课件
成果展示三: 成果展示三:
本文运用讽刺,荒诞的手法,揭示了封建 本文运用讽刺,荒诞的手法, 专制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 专制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其中主要运用 了
对 比
夸 张
整理:
第二自然段
第九段: 第九段: 胡屠户道: 胡屠户道:“我那里 还杀猪!有我这贤婿, 还杀猪!有我这贤婿, 还怕后半世不着怎的? 还怕后半世不着怎的? 我每常说,这个贤婿, 我每常说,这个贤婿, 才学又好, 才学又好,品貌又 好—我自己觉得女儿 我自己觉得女儿 像有些福气的, 像有些福气的,毕竟 要嫁与个老爷, 要嫁与个老爷,今日 果然不错! 说罢, 果然不错!”说罢, 哈哈大笑。 哈哈大笑。
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 去乡试范进因为没有 盘费, 盘费,走去同丈人商 议,被胡屠户一口啐 cui)在脸上 在脸上, (cui)在脸上,骂了 一个狗血喷头, 一个狗血喷头,道: 像你这尖嘴猴腮, 像你这尖嘴猴腮,一 顿夹气夹八, 顿夹气夹八,骂得范 进摸门不着。 进摸门不着。
整理:
范进中举 ——吴敬梓 范 进 中 举
——吴敬梓 ——吴敬梓
南京市第27中学 初三文备课组: 南京市第 中学 初三文备课组: 王能玉、周琦、刘淑隽、 王能玉、周琦、刘淑隽、周建国
整理:
背 景 知 识 介 绍
(1)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吴敬梓(1701 1754), 吴敬梓(1701~1754), (1701~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 字敏轩,号粒民, 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 代小说家。善长词赋,尤以 代小说家。善长词赋, 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 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 ,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四 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卷存世。 卷存世。
正待烧锅做饭, 正待烧锅做饭, 只见他丈人胡 屠夫, 屠夫,手里拿 着一副大肠和 一瓶酒, 一瓶酒,走了 进来。 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作者简介
作者与《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
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
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
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
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
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
”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
”),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
这个刻本,今已失传。
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鲁迅论《儒林外史》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时距明亡未百年,士流盖尚有明季遗风,制艺而外,百不经意,但为矫饰,云希圣贤。
敬梓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循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
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